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临床医学专业-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icrocytic hypochromican anemia)
·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Hb减少明显
· 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 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心苍 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 细胞增多。
1、急性白血病 ·血象: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白细胞计数不定。 · 血小板计数减少。 骨髓象: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 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 因白血病细胞类型的不同,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 · 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降低。 l 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
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 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减少,胞质 量少,着色偏碱性,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l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 大致正常。 l 巨核细胞系正常。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blood cells formation,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e can know some hematology characteristic of blood diseases.
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正细胞性贫血 ①急性型: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 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属正细胞正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
①对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环球医学网提供骨髓细胞学
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点辅导)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
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决定性
诊断意义。

②对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类白血病反应等,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2.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某些感染如疟疾、(环球医学网提供骨髓细胞学
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点辅导)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某些代
谢疾病如戈谢(Gaucher)病、尼曼一匹克(Niemann-Pick)病,某些骨髓
转移癌(瘤)等,因在骨髓涂片中能查到相应的病原体或特殊细胞而可
以确诊。

3.鉴别诊断的应用
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淋
巴结肿大,骨痛、关节痛等,周围血出现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
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增多时,均可做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的 临 床 应 用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Acute leukemia
(AL)、Aplastic Anemia(AA)、 Multiple myeloma (MM)、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判断疾 病预后亦有帮助。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9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胸骨、腰椎棘突 骨髓穿刺的方法:
10
11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 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及其
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59
(二)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5×3.5cm)7-35个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见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0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
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见于
47
5.细胞涂片检查时,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
片上(要有斜度)应迅速推片,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骨髓液涂片时,涂膜应厚薄适宜,细胞分 布均匀,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
及日期,以防差错。
48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低倍镜下 检查。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
63
2.比值减低见于 : (1)红系细胞增多时,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粒系细胞减少时,如粒细胞缺乏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学习资料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学习资料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学习资料1、单选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时,下列哪些细胞不在计数和分类范围()A.成骨细胞B.杆状核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分叶核粒细胞E.淋巴细胞(江南博哥)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有核细胞计数是指计数除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相以外的其他有核细胞。

2、单选低倍镜观察骨髓象,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观察涂片染^色情况B.对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C.观察骨髓增生程度D.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E.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胞体大、成堆的异常细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观察分裂相细胞的多少和各种细胞的形态应在油镜下进行。

3、单选患儿,男,10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曾服用氯霉素3天。

检查结果:贫血,网织红细胞<0.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见到巨大原始红细胞,用青霉素治疗后,骨髓象即恢复正常,可能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感染性贫血C.急性造血功能停滞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胞体比同期正常细胞明显增大。

4、单选正常人骨髓中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A.1:1B.1:2C.1:4D.(2~4):1E.2:1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系统为(2~4):1。

5、单选下列疾病中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种白血病、再障、巨幼贫、恶性组织病、戈谢病、尼曼一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具有诊断价值。

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亢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单选关于骨髓检查的禁忌证,正确的是()A.黄疸B.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C.血友病D.骨痛E.血沉明显增加正确答案:C7、单选原粒细胞的核仁有()A.1~2个B.2~5个C.1个D.2个E.2~3个正确答案:B8、单选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不包括()A.淋巴系统细胞改变B.粒细胞与巨幼红细胞比例C.巨核系统细胞改变D.红系统细胞改变E.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正确答案:B9、单选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是()A.早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中幼红细胞E.早幼红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原红细胞、早幼、中幼红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晚幼红细胞则已丧失分裂能力。

骨髓细胞学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

出现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1.粒细胞系统
四、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
非特异性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紫红色
少量或中等量 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
中性颗粒 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淡红或淡紫红色
多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临床意义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一些成熟淋巴细胞的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NAP 活性中度增高。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 增高。
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如Ferrata细胞(退化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1.原理 血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试剂中的联苯胺脱氢氧化并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2.结果 (1)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 (2)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 (3)颗粒大而密集者根据程度定为阳性、强阳性反应
圆形
圆形
圆形
椭圆形、一侧 明显凹陷呈肾形、 呈带状、条状、
扁平或略凹陷 半月形等
枝杆状
常无


10~15μm 圆形
分叶(2~5叶) 无
染色质
细颗粒
开始聚集
聚集呈索块状
小块状
粗糙呈块状
粗块状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考点巩固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考点巩固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考点巩固1、单选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急性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病毒感染正确答案:C2、单选在粒细胞(江南博哥)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A.中幼粒细胞B.晚幼粒细胞C.早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原始粒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幼粒细胞:①中性中幼粒细胞的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的胞体直径15~20μ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考点】:粒细胞系统形态3、单选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早幼粒细胞的形态特征()A.胞浆中不含颗粒B.胞浆中有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C.核仁可见或消失D.胞核位于中央或偏位E.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正确答案:A4、单选关于晚幼粒细胞错误的是()A.胞体直径7~10μmB.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C.嗜酸性晚幼粒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D.嗜碱性晚幼粒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E.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正确答案:A5、单选下列符合早幼粒细胞形态特征的是()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粗糙D.胞质量多,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考点】:粒细胞系统形态6、单选下列哪项不符合骨髓基质细胞的特征()A.骨髓基质细胞产生调控造血的生长因子B.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关系不大C.基质细胞由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组成D.基质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E.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可以作用于基质细胞正确答案:B7、单选油镜连续观察骨髓象,要求分类计数的有核细胞数是()A.50个或100个B.800个C.1000个D.>1000个E.200~500个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骨髓涂片油镜检查时,应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并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1 .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检验对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 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2 .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外周血细胞成份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

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 2)禁忌症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骨髓标本的采集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

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

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

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4 .骨髓涂片检查( 1 )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5 .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确认细胞不能单凭一、两个特点下结论,应综合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个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甚难鉴别,除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不论其来源如何,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在特殊情况下,光学显微镜下各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一、骨髓细胞参考值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

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

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内容1.低倍镜检查(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骨穿刺液制成涂片后,先用肉眼观察,取材满意和涂片制作良好的标本,应在涂片尾部见到有散在的、约粟粒大小的、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并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中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

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的特有细胞成分减少,则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不能反映骨髓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有一定的影响;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骨髓成分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

骨髓细胞学检验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验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验意义临床意义[正常]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白细胞成熟粒细胞占多数,形态正常,以中性分叶、杆状核、晚幼粒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正常;粒红比3~5:1;周围血象正常。

[再障]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临床意义[正常]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白细胞成熟粒细胞占多数,形态正常,以中性分叶、杆状核、晚幼粒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正常;粒红比3~5:1;周围血象正常。

[再障]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以分叶核核、杆状核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幼粒细胞极少;幼红细胞红细胞减少,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较明显,成熟红细胞大小、染色、形态正常;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他特征:巨核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浆细胞亦增多。

周围血象全血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白细胞正常或相对减少幼红细胞各期幼红细胞均有,中幼红细胞成堆,丝状分裂幼红细胞较多。

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周围血象有时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并出现幼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白细胞正常或相对减少。

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增多,细胞较小,浆少,偏蓝色,有丝状分裂型。

粒红比减低倒置周围血象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恶性贫血]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白细胞有巨晚幼及巨杆状核粒细胞,巨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可见浆细胞增多。

幼红细胞巨变,核浆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丝状分裂型多,有染色质小体,环状体及点彩红细胞。

粒红比减低或倒置周围血象成熟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充盈良好,呈高色素性大细胞性贫血。

[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细胞增生低下,恢复期增生活跃。

白细胞早、中幼粒细胞为主,晚幼、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幼红细胞正常,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发作期可<(正常)参考值范围。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一、骨髓细胞参考值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

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

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内容1.低倍镜检查(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骨穿刺液制成涂片后,先用肉眼观察,取材满意和涂片制作良好的标本,应在涂片尾部见到有散在的、约粟粒大小的、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并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中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

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的特有细胞成分减少,则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不能反映骨髓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有一定的影响;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骨髓成分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

骨髓细胞学检查和临床意义(BoneMarrowExamination)

骨髓细胞学检查和临床意义(BoneMarrowExamination)

大→小 (巨核细胞相反)
核 型: 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 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 仁: 有→无
核 膜: 不明显→明显
大→小 (巨核细胞相反)
二、正常血细胞形态
红细胞系(Erythrocyte Series)
粒细胞系(Granulocytic Series)
单核细胞系(Monocytic Series)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
M2 t ( 8 ; 21 ) M3 t ( 15 ; 17 )
AML1-ETO PML-RAR
CML t ( 9 ; 22 ) BCR-ABL
复习题
骨髓检查应用于哪些方面? 血细胞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 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的正常范围?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粒红比例正常、增高、减少见于哪些情况? 再障的骨髓象与血象特征?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骨髓象及血象特征? 慢粒、慢淋骨髓象及血象特征?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鉴别?
五、常见血液病血细胞特 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
特 征: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血 象〕
1. 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高
2. 网织红细胞减少
〔 骨 髓 象〕
1. 增生低下 2. 红系(晚幼红多见),粒
系,巨系减 低
3. 非造血细胞增高:浆细
胞,淋巴细胞多见
急 性 白 血 病(Acute Leukemia)
〔血 象〕 1. 血红蛋白、红细 胞
减少,可见幼红细胞 2. 白细胞计数不定,以
原幼稚为主 3.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骨髓 象〕
1. 增生活跃 2. 原幼稚细胞异常

骨髓细胞学检验与临床实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与临床实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与临床实验骨髓细胞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内细胞组成、形态学及功能状况的实验方法。

它是了解骨髓疾病、诊断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异常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意义与应用,以及与临床实验的关系。

一、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意义与应用骨髓细胞学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骨髓中的各种细胞,在形态学、染色体、遗传信息和细胞功能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 疾病诊断与分类:骨髓细胞学检验对于诊断白血病、淋巴瘤、再障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恶性血液病的分类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遗传异常和染色体畸变等细节,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 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判断患者的预后。

通过定期检测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学改变,可以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并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趋势。

3. 骨髓库配型: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但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受者之间HLA的配型。

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以通过检测HLA的类型和匹配程度,为骨髓库配型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骨髓细胞学检验与临床实验的关系骨髓细胞学检验是一种临床实验技术,其结果对于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和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验,临床实验室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监测。

骨髓细胞学检验与临床实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方法的选择:骨髓细胞学检验有多种技术方法,包括骨髓涂片染色、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测等。

临床实验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2. 实验室质控与结果解读:骨髓细胞学检验需要严格的质控措施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在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并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

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

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

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骨髓细胞学检查与骨:探寻生命的密码第一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意义在医学领域中,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

它通过检测骨髓中的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骨髓细胞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血液病变的类型和程度,还可以提供有关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和造血干细胞的信息。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骨髓细胞学检查通常分为骨髓穿刺和骨髓涂片两个步骤。

在骨髓穿刺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头穿刺骨髓,采集一定量的骨髓液。

然后,骨髓液会被涂在载玻片上,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医生可以对骨髓细胞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章:骨髓细胞的类型和功能骨髓细胞主要分为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两大类。

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负责携氧、免疫防御和止血功能。

非造血细胞则包括骨髓脂肪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它们在维持骨髓微环境和调控造血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血液病变,如白血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等。

同时,骨髓细胞学检查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第五章:骨髓与造血骨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造血器官之一。

它位于骨骼中,负责生成和释放各类血细胞。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它们是维持血液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

第六章:骨髓疾病与骨髓移植骨髓疾病是指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累及骨髓。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或放疗控制的骨髓疾病,骨髓移植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骨髓移植通过替换患者的异常骨髓细胞为健康的供体骨髓细胞,来恢复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

第七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前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骨髓细胞学检查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引入,使得骨髓细胞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更加精准和有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骨髓细胞学检查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骨髓细胞学

骨髓细胞学
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或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常>30%,胞体呈椭圆形,核可偏向一边,大小不一,另一端为大小不等的异常颗粒,胞浆可见束状Auer小体,也可逸出胞体之外。
5、急性粒-单细胞型白血病(M4)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根据原始粒和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以及嗜酸细胞的数量,分为下列四个亚型:
M4a :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幼单核细胞>20%。
M4b :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30%。
4E 0除上述特征外,骨髓嗜酸细胞>5%~30%,外周血嗜酸细胞不一定增高。
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单幼单细胞大于30%,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体积小,不规则,质多有伪胞质,有空泡和吞噬的细胞。
其检查范围:骨髓增生活跃or低下,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是否正常,有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骨髓象分析:
根据人体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红比例等项检查后,可以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
骨髓象 - 临床意义
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这些原始细胞POX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分两个亚型:骨髓中原粒
M2a骨髓中原粒I 型加 II型>30%~90%,单核细胞1%。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 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有的晚幼粒亦见有核仁。有核凹陷处常有淡染区,胞浆可见空泡。(亚急粒)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1、穿刺部位:目前常用的部位有髂骨、脊突、胸骨, 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 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2、标本吸取量:吸取0.1~0.2ml,过多则骨髓受到 稀释影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3、涂片及染色:骨髓液抽吸后应尽快地涂片以免凝 固,应推出头、体、尾三部分,染色要注意核浆 特点清晰,以便进行细胞分类。
慢粒白血病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因其它疾病 就诊
① 骨髓象特点: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主要以粒系
极度增生,以中、晚幼粒增多,原粒<5%,嗜酸、 嗜碱细胞增多;红系受抑;巨核细胞早期正常或 增多。
②血象:以白细胞显著增多(100-250×109/L)为突
出特点。分类以中、晚、杆增多;嗜酸、嗜碱细 胞增多;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Hb正常或轻度 降低。
4、骨髓穿刺成功否判断
① 抽吸时有短暂的痛感;
② 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珠; ③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 胞、浆细胞等; ④ 作分类计数时 ,骨髓片中杆状核>分叶核。
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1、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白血病
贫 血 的 分 类
(一)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 造血不良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 (二)按照细胞形态特点 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小细胞及小细胞低色素性。 (三)按照骨髓增生情况 增生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急性 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为特殊类型的增生 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 血。
二、临 床 应 用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 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 中出现幼稚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 因不明的减少或增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 检查帮助诊断。 4、骨髓穿刺虽然创面不大,但血友病患者不 宜作此项检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二、骨髓细胞形态学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大纲要点>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骨髓标本的采集4.骨髓涂片检查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诊断价值,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骨髓检验对下列哪项疾病不能做出肯定的诊断A.白血病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多发性骨髓瘤E.恶性组织细胞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骨髓检验对缺铁性贫血是协助诊断。

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2)禁忌证: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骨髓标本的采集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

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

(2)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

(3)应避开重要脏器。

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

髂骨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骨髓穿刺(经髂骨后上棘)示意图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①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痛感;②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低倍镜下骨髓小粒形态(瑞-姬氏染色)③显微镜下涂片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纤维细胞等;④骨髓中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之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

成人需要进行骨髓检查时,首选的穿刺部位是A.胸骨B.髂前上棘C.髂后上棘D.股骨E.胫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髂骨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4.骨髓涂片检查(1)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涂片的质量;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见下表)。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有核细胞均数/Hp 常见病例极度活跃1:1 >100 各种白血病明显活跃10:1 50~100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活跃20:1 20~50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减低50:1 5~10 造血功能低下极度减低200:1 <5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程度分级骨髓涂片片尾交界处为油镜下观察的适宜部位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确认细胞应综合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各个系统的原始细胞甚难鉴别,除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光学显微镜下个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可采用大数归类法(即归入细胞多的细胞系列中)。

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归于红细胞;若确诊为浆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则应将这些细胞随确诊而划分其归属;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为“分类不明细胞”。

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各系统细胞改变。

诊断意见种类分为以下几种:(1)肯定性诊断: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又典型者,如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

(2)支持性诊断:血象、骨髓象有形态改变,可解释临床表现,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同时可建议做相应的检查。

(3)可疑性诊断:骨髓象有部分变化或出现少量异常细胞,临床表现又不典型,可能为某种疾病的早期或前期或不典型病例者,如难治性贫血等,要结合临床做相应的检查,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4)排除性诊断:如临床上怀疑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其骨髓中血小板易见、巨核细胞无成熟障碍,即可排除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

(5)形态学描述:骨髓象有些改变,但提不出上述性质诊断意见,可简述其形态学检查的主要特点,并建议动态观察,尽可能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大纲要点>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熟练掌握)粒、红、巨核、单核、淋巴、浆细胞系统形态及正常骨髓中形态类似细胞的鉴别2.正常骨髓象3.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及其意义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Wright染色)(1)粒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椭圆形。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

核仁2~5个,较小,清楚。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2)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常清晰可见。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3)中幼粒细胞:①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占细胞的1/2~2/3,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凌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小块,并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核仁无。

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钝圆,染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μm,圆形。

胞核与中性杆状粒细胞相似。

胞质充满着粗大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10~12μm。

胞核呈模糊杆状。

胞质内及胞核上含有紫黑色、大小不均、数量较少的嗜碱性颗粒。

6)分叶核粒细胞: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μm,圆形。

胞核分叶状,常分2~5叶,核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

胞质丰富,浆内分布着细小紫红色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μm,胞核多分为两叶。

胞质充满着粗大呈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可分3~4叶或分叶不明显。

胞质嗜碱性颗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盖在核上。

粒系细胞形态特点总结:(2)红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3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

2)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

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直径8~9μm,胞质内仍含嗜碱物质,属未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7.2μm,形态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染色后呈淡红略带紫色,中央部分淡染,无核。

红细胞系统形态特点总结(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4~25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

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

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

2)幼稚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不规则形。

胞核圆或不规则形,呈扭曲折叠状,核染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粗糙疏松,呈丝网状,无核仁。

胞质较多,染灰蓝色,可见细小染紫红色的天青胺蓝颗粒。

3)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形态不规则并有明显的扭曲折叠。

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

胞质量多,染灰蓝色和淡粉红色,胞质内见细小的、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

4)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变成巨噬细胞。

(4)淋巴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比原粒细胞稍粗,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胞质极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

淋漓剔透、淡泊名利、无粒一身轻2)幼稚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圆或椭圆形,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质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