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 课时2
2.2 细胞 (公开课教案 )
2.2 细胞(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且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能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3.知道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细胞。
1831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科学探究历程科学认知思想3、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细胞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4、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
对此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一项科学的发现有时要经历多代人的努力。
B、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C、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科学事实认知(二).细胞的形态和大小1.组成动植物基本结构和单位是,其直径一般是只有2.细胞的形状千姿百态,如精子呈________状、卵细胞呈________、平滑肌细胞呈________、红细胞呈________、洋葱表皮细胞呈________等。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1.请自学书中“细胞结构”并填写下表总结:科学探究,,,科学认知: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检测:1、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2、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3、夏天吃西瓜时,会流出西瓜汁,西瓜汁主要是()A、细胞质B、细胞液C、液泡D、叶绿体4、与番茄的果肉细胞相比,人的肌肉细胞中没有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5、大蒜根部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6、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C.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D.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7、图中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将图中的序号及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这是细胞(2)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是 [ ]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2细胞第二课时
③ 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甲
A.①→②→③→④ C.②→①→⑤→④
乙
B.④→③→②→⑤ D.⑤→④→②→③
随堂练习
1、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视野、细胞个数及大小有 什么不同?
项目
长度 视野明亮 细胞大小 细胞数目 情况
短
亮
小
多
低倍镜
高倍镜 长
暗
大
5、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下列哪种
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细胞单行排列
例1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内沿直径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时,在视野中可看到
离越小,由镜头折射进入镜筒的光线越少 C、①④⑤
D、②③⑤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视野越暗 3、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4、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甲
乙
8、“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 ×
B、面积放大了400 ×
C、长度或宽度均放大40 ×
D、标本
的体积放大400 ×
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进光孔越小,工作距 ⑵在观察叶绿体时,③和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2、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第二章第二节《细胞》第2课时 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2 细胞【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2014年版)上册第2章第2节【主题】显微镜的使用【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图像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四、教学过程活动11.导入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3倍、5倍、8倍、10倍、15倍,这足够我们用来观察蜗牛,细胞很小,直径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我们要观察细胞,放大镜就不能有效的帮助我们了,这里要用到显微镜,显微镜能放大100-400倍,能用于观察细胞,电子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微细结构。
因此光学显微镜必须学会使用活动22.认识显微镜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9-40页,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及名称【学生活动】仔细看书:【教师活动】你现在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的名称吗?【学生活动】写一写【教师活动】看目镜,上面的数字代表放大的倍数,目镜有10倍和12.5倍放大,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大家观察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学生活动】预设: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教师活动】显微镜除了目镜能够放大物体以外,物镜同样能够放大物体,上面的数字代表放大的倍数,物镜有10倍和40倍放大,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大家观察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学生活动】预设: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教师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怎么算?【学生活动】预设:目镜倍数乘以物镜倍数活动33.何使用显微镜【教师演示】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 ,放在接近 .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2)对光:a.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b.转遮光器,使反光镜正对通光孔c.转反光镜,通过目镜看见明亮的视野3)观察:此时,物镜离载玻片距离远,要使镜头下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物镜避免压碎玻片,当物镜镜头降到离载玻片2-3cm时候,看到像之后,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要改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的物象。
【新教材】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包含2个课时) 教学设计-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壁三部分。
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功能与结构有关,建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识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也是后面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展示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3.探讨质膜结构模型,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教学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1、实验材料和用具2、多媒体课件你了解细胞膜吗?细胞膜作用有哪些?结合内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体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教案2 (新版)浙教版
2.2 细胞教学目标: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6.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2.细胞的基本结构;3.培养对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及对生命奥秘的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细胞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分裂、分化;染色体的概念。
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虎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
虎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二.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三.细胞的结构1.动物细胞细胞膜:很薄,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2细胞膜 胞的作用。
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质(植物因此显绿色)镜座镜柱镜臂 压片夹载物台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筒目镜物镜 转换器通光孔遮光器(光圈)机械 部分 光学部分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五.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六.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母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2细胞(第二课时)(共26张PPT)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 显微镜 。 任务一、说出以下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1 2 3 4
8
6 5 7 9
物镜 载物台 7
光圈
9
10 11 12
13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放大物像 目镜 1 连接目镜和物镜 镜筒 2 放大物像 物镜 4 放玻片 载物台 5
调换物镜 3 物镜转换器 10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11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12镜臂 提握镜身 8 压片夹 固定玻片 13 镜座 稳定镜身
显微镜、“上”字载玻片、铅笔、头发、纸片、 线、透明塑料尺。
【实验过程】 一、认识显微镜结构。 1. 取镜 2. 辨认结构
1 目镜
2 镜筒 3 物镜转换台 4 物镜 5 载物台 6 遮光器 7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8 细准焦螺旋 9 镜臂 10
通光孔 11 压片夹 12 镜座13
3. 观察目镜
目镜短,放大倍数大 。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标本,右眼 同时睁开,负责记录和绘图。 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像, 而后才能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1、物像特点:倒像 • 上下、左右颠倒
2.移动装片,物像 移动有何特点? 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思考:在左上角的物像 该如何移动到视野中心?
3、低倍镜、高倍镜下的物像特点:
(五)收镜和整理
1、连线题: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a 稳定显微镜
b 手握镜的部位
1 镜臂
2 镜座
c 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
d 玻片标本放置的部位 e 能使镜筒迅速升降的结构 f 光线较强时用 g 光线较弱时用 h 能调节通光孔进光量
3 物镜
2.2 细胞(第二课时) 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2)
要改变视野的明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 结构,怎样调节? 光圈或反光镜
调焦
粗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 时应看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镜筒快速下降 物镜,避免载玻片被压破 后 旋转 向_____ 上升; 向 前 旋转 下降。 粗 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
观察
慢慢移动载玻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 象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 相反 ———(相 同、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 倒像 (正像、倒像)。 是原物的————
6、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 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 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 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片 4.调焦
5.观察
6.整理
安放
拿显微镜时,要左手托 镜座, 右 手握镜臂。
对光
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 物镜转换器 _________ ,使____ 再让一个较大的光圈 _________对准通光孔;同 反光镜 ,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 时调节_______ 视野。
物镜
•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 作用:放大物象 •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 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两种 问题与解决:1、物镜有长有短,是 长的物镜放大倍数大还是短的物 镜放大倍数大?
载物台
•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 压片夹 • 作用:安放玻片标 本
反光镜
•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 作用:反射光线 • 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
(第2课时)
胞
实 验 室 中 的 显 微 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光学显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细胞(第2课时:显微镜的使用)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2.2.2 细胞(第2课时:显微镜的使用)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小芸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中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A. B. C. D.2.下列是使用显微镜的一些操作要领,其中不正确的是()A. 取放时,必须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B. 装好物镜后,先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C. 放好玻片标本后,先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D. 最后慢慢往上调节镜筒高度,直到看清物像为止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A. 转动目镜B. 更换目镜C. 转换物镜D. 重新制片4.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③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按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②①③5.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B.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D.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6.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图,则草履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A. B. C. D.7.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
如要进一步放大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A. 转动转换器B. 调节反光镜C. 转动细准焦螺旋D. 转动粗准焦螺旋8.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血涂片,出现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目镜一样,可先利用图乙的物镜进行对光操作B. 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短C. 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大D. 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9.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是()选项目的操作A 要调换目镜转动转换器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换用低倍镜C 要增加视野亮度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D 要使物象更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A. AB. BC. CD. D10.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2.2 细胞
课题 2.2 细胞(一)总第课时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与整理,了解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知道细胞学说的内容,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形成需要许多的科学家付出长期而又艰辛的研究;通过阅读,知道细胞一般很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借助各种科学仪器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研究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与比较,知道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知道细胞各个结构的不同功能。
重点内容细胞学说及其形成过程;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预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37~38,完成下列内容。
1.17世纪之前,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和植物的、或等方面,主要研究“动植物由什么组成”的问题。
1665年,英国科学家通过观察植物切片,发现并命名了构成植物体的结构——。
2.自胡克发现细胞以后的200年间,科学家们主要集中探讨“”的问题,先后发现了细胞的一些结构。
如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
3.在发现了细胞的一些结构之后,科学家开始探讨“”的问题。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学说即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所构成。
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
【归纳】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产生的。
【课堂任务:小组讨论】4.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时间,期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
对此,谈谈你的想法。
5.人们发现细胞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形态千姿百态,这些细胞一般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结合这些,请你谈谈技术和工具的进步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预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39,完成下列内容。
6.完成课本P39页读图任务,记住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异。
7.记忆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课堂任务:小组讨论】8.操场上的银杏树的茎能够直立,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9.为什么植物的叶通常是绿色的?10.你认为胡克最早观察到的“细胞”实际上是什么?为什么?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111.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如能、能、能、有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能进化等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课堂练习】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细胞;(2)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是[ ] 。
2.2.2细胞 浙教版(最新)
涂片 装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非常微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可见叶绿体)
黑藻叶片细胞 洋葱鳞片叶内表 皮细胞 (可见叶绿体)
三、标本的制作
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 和盖玻片 擦干净。
第二章 观察生物
2.1 细胞(第2课时)
一、显微镜的结构
目 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 臂
镜
筒
旋转器 物 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 座
镜 柱
二、显微镜的使用
1 安放: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 左,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最大),左眼看调 节反光镜—>合适亮度 3放片:载玻片、通光孔 4 调焦距: 1 、眼盯物镜,向外 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 ,靠近载玻片; 2 、左眼看,慢 慢向内调节粗准焦螺旋,上升, 再用细准焦螺旋。 先低后高,先粗后细 5观察:两眼都睁开
三、标本的制作
2.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P47
怎样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你将下 面的图片排序。
1→ 6→ 5→ 2→ 7→ 3→ 4 正 确 顺 序 ︓
1 5
2
3
4
7
6
四、显微镜的应用
1.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 口 率 盖 玻 片 厚 度
放 大 倍 数 10 x
镜 头 长 度
短
镜筒长度
3、如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 要把甲图变为乙图,下列操作的正确顺 序是 3.6.5.2 。 (1) 转动粗准焦螺 (2) 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3)向左上移动装片 (4)向右下移动装片 (5)调节光圈 (6)转动转换器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教案 浙教版
橡皮泥、课件等
情境设置
情境一:有哪些同学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最先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情境二:用橡皮泥来演示整个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情境三:请观察,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的大小关系?
情境四:以人体为例,是否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形态与功能相同呢?
情境五:以图示的方式把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会区别它们的过程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捏橡皮泥的过程,以直观的方式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通过画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简易图来理解三者的区别。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以形象的方式去体验细胞分裂、生长、分过程。
教学重点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过程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细胞分化: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分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的生长,分化在生物体上可同时进行。生长、分裂变多,分化产生各种细胞,变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最终长成了一个生物体。
小结:
1.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
2.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相伴而行;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2细胞教案浙教版
教学内容
第2节 细胞(二)
内容分析
(教材处理)
细胞的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从细胞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组织的过程,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的过程特点区别开来。由于细胞本身是抽象的概念,是微观的,没有办法用直观的手段去体现与展示此过程中,教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利用捏橡皮泥的方式去解决。另外画直观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第二课时课件 浙教版
2. 我们给梨削皮时,会有一些汁液流出,这汁液是( A. 水 B.细胞液 C.细胞质 D.液泡
)B
3.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C 壁
4.下例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一般(yībān)有比较大的液泡
C
B.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C.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
8.最早用显微镜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胡克
。
实际上他发现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细胞壁 。
9.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
10.判断对错:
①任何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 ②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围(√ ) ③动植物的个体越大,组成它们的细胞也越√大( )
×
第十二页,共13页。
第十三页,共13页。
2.2 细胞 (xìbāo) 第二(dìèr)课时
学习(xuéxí)目标: 1.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 2.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3.能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第一页,共13页。
一、细胞(xìbāo)的发现
阅读课本(kèběn)第120---121页的内容, 等待回答问题。
第二页,共13页。
小组合作(hézuò),共同答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有什么用途?
用于观察细微(xìwēi)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
2.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z微h米ǐyǒ几u十)微米 到
.
观察细胞要用到显微什镜 么仪器?
。
3.世界上第一个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 。 胡克
4.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 。
细胞 第2课时(21页教案学案)
2.2 细胞第2课时学案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3.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A.向右移动B.向上移动C.向左移动D.向下移动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污点。
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
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A.玻片上B.低倍物镜上C.高倍物镜上D.目镜上5.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重新制作装片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C.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D.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换用高倍镜观察6.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
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7.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黑藻细胞质环流,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8.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9.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慢慢移动载玻片,可 发现目镜中的物像移动方 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 —(相同、相反),这说 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原物的————(正像、倒 像)。
视野中物像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 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 下方移动(同向移动)。原因是视 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或切片移动的 方向相反
物镜转换器: 调换物镜 粗准焦螺旋: 快速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 缓慢升降镜筒, 使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 放大物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
如图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 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 与玻片的距离,获得最大物像时正 确的组合为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0×10)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0×40)
12.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 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 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600 ,最小的放大倍数_______ 50 _______ 。假如现在观察一 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 15 __________ ,物镜为_______ 。 10 13.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 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3、调距时先转动___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慢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_______ 4、为什么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要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 时针方向转动____ 5、然后再____ 粗 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细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 再略微转动____ 像更加清晰。 左 移, 6、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_____ 才能使物像居中 。
细胞发现史
观察工具发展史
胡克所用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2.2 细胞 课时2 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目标:
•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知道各结 构的操作方法。 • 2、知道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和作 用。 • 3、会使用显微镜。
自学指导一(三分钟)
1、请同学们读图2-10,认识显微
镜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请同学们阅读过程1,重点了解 显微镜放大倍数公式。。
三、调距时 先转 动粗准焦螺旋,顺时 针旋转,使镜筒缓缓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 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 同时再逆时针方向转 动粗准焦螺旋,使镜 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 清物像为止。最后略 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 晰 讨论1、把写有“上”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 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 讨论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
四、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自学检测:
握镜臂 1.使用显微镜时,取镜要用右手__________,左手 __________ ,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__的位置,然后安装好 托住镜座 左 __________。 目镜和物镜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 倍物镜对准_________,转动 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____也对准 低 __________。用 ____眼朝_______里注视,_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 通光孔 ,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为止。 _________ 光圈 目镜 反光镜 通光孔 右 左
9.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 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D A. b B. d C. q D. p 10.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 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 C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1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A.以目镜倍数为准 B.以物镜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
1
1、目镜
2 、粗准焦螺旋 2 8、镜筒
9、压片夹 10、载物台 9 10 11、遮光器
11 6 8 3
3、细准焦螺 旋 4 4、镜臂
5
5、物镜
12、反光镜
12
6、镜 柱 7 7、镜座
功能及作用:
固定玻片 稳定镜身 压片夹: 镜座: 调节通光量 镜臂: 提握镜身 遮光器: 载物台: 盛放玻片 反光镜(两个面) 反射光线
安放 调 距 对 光
观 察
放 片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 略偏左的地方,安装 左手托住镜座 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1转 物镜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注意不 要用手扳物镜!)
2转 遮光器 把一个 较大的光圈对准通 光孔,左眼注视目 镜,右眼睁开,3转 反光镜 同时用两手 转动反光镜,使光 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直到整 个视野呈明亮圆形
A、①③⑤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②③⑤
自学指导二
• • • • • •
阅读过程二,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哪几个过程? 2、显微镜使用各环节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讨论 1、显微镜所成物像有何特点? 2、要改变显微镜中视野亮度,可调节显微 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 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