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4.1 线段、射线和直线1.下面各图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①②③④⑤⑥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00米。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小明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得到的角是多少度?用100倍的放大镜看呢?参考答案1. ③①④2.(1)×(2)√(3)√3.30°不变。

4.2.1 角的度量2.填空。

(1)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

(2)度量角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把半圆拼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3)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量角器的()要与角的()重合,量角器的()要与角的一边重合。

(4)角的大小与()没关系,与()有关。

2.下面哪个角大?请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①②③()>()>()3.图图和爸爸在广场上放风筝,线一样长,但爸爸的风筝飞得高,图图的风筝飞得低。

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说说理由。

(如图:①号是爸爸的,②号是图图的)①②参考答案:1. (1)量角器(2)度° 1°(3)中心顶点 0刻度线(4)两边长短两边叉开的大小2.①②③3.风筝飞得高低与线和地面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4.2.2 认识平角和周角3.填空。

(1)在45°、125°、90°、180°、150°这4个角中,锐角有(),直角有(),钝角有()。

(2)把平角、锐角、钝角、直角、周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3)1周角=()平角=()直角,周角=()度。

2.判断。

(1)大于90°的角叫钝角。

()(2)钝角度数的一半一定是锐角。

()(3)下午4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120°。

()3.观察钟面,回答问题。

(1)钟面上分针旋转720°时,时针旋转了()度;8时时,分针与时针成()角;6时时,分针与时针成()角。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教材分析《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

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P2-4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读出下面各数。

(指名读)8256 302 2005 76002、数一数:(开火车)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0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时 练习课(2)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时   练习课(2)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2)【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练习十六第3~5、7、10、12题。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与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熟练笔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计算法则。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了解题意,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每天做俯卧撑个数的算式,再得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题目中还要注意不同月份的天数不同。

2.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第10题。

(1)指名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可适时提示:要使商是一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教学反思】:大多数老师不喜欢上练习课,有的认为练习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有的认为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没上头。

要上好一节练习课确实不容易。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都有些困难。

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后有以下体会:1.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

王丽 陈静
陈宇 肖明 张瑜 李娜
音乐小组
两组都参加 美术小组
(2)5 6 9
的同学
【例 2】下图是运动会的方阵,最外层一共有 96 人,每行有多少人?
解析:
本题求每行有多少人,题目中告诉我最外层的总人数
是 96 人,最外层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减 1,然后
乘 4,方阵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8 8-15=49(人) 答:要去掉 15 人,还剩下 49 人。 3. 10 10=100(人) 答:共需要 100 人。
10.2 方阵问题 1. 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 60 人.问方阵外 层每边有多少人?
2.四年级同学举行广播操比赛,排成了 8 行 8 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 要去掉几人?还剩多少人?
以身份证为例,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 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身份证前六位)表示编码对象第 一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县
(市、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出生日期码(身份证第 7 位到第 14 位)
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其中年份 用四位数字表示,年、月、日之间不用分隔 符。比如:1981 年 05 月 11 日就用 19810511 表示。
参考答案: 1. 1.ABC 表示三个项目,后面是 5 位数,前一位是年级,中间两位是班 级,最后两位是学生编号 如 B51243 表示五年级 12 班第 43 号同学,参加 B 项目比赛 A30238 表示三年级 2 班第 38 号同学,参加 A 项目比赛. 2. 从左至右:第一位为年级,第二位为班级,第三四位为序号,单号为 男,双号为女 3.略
2.数量关系: 每边人( 或物) 数=[ 四周总人( 或物) 数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总结+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总结+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1.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

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

纵式条形统计图:“图书角”图书统计图横式条形统计图:鸿丰商场2016年6月某周矿泉水销售量统计图二、制作条形统计图1.从同一顶点画出两条射线分别作为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

2.确定好纵轴或横轴代表的是什么,一般纵式条形统计图中都会用纵轴来表示变化的数据。

观察条形统计图,可以从图中读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要注意1格代表几个单位。

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更为方便。

易错点:如果数据只是在一个范围内,而这个范围的最低值又比较大,统计图中起始格可以用曲线表示0至最低值,从最低值开始有规律地上升。

3.确定纵轴上1格代表几个单位。

4.在横轴上正确的位置画出长条,表示数据。

8.1 条形统计图一、填空1.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二、选择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三、解答1.请你来统计。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一 5 中国上海34 84二、②三、(1)5×4=20(人)(2)(3)西红柿的个数是茄子的多少倍?15÷5=38.2 根据统计表补充完整统计图一、选择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A:4 B:6 C:8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课时练+爬坡题+学案

【例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28 + 56+144
(2) 819+732+181
(3)75 + 136+ 25
(4)62 +157+143+38
(5)208 +49+ 92+11+540
解析: 在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
置,和不
加法 ( ),用字母表示为 (
)。
7.下面各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25+14+186
75+168+25
84+135+16
245+180+20+155
67+25+33+75 612+169+31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 :加法计算法则等相关知识。
1.公平 跑的路程和是一样的。 2.交换律 3.12 18 10 18 结合律 4.135+265 274+226 900 5.位置 和 交换 a+b=b+a 6.略 7.625 268 235 600 200 812
要点提示: 先把能凑成整千整百整 十的数相加,可以使计算 更简便。
解答:
( 1) 28+56+ 144
(2) 819+732+181
= 28+( 56+144)
= 819 + 181+732
= 28+200
= 1000 +732
=228
= 1732
(3) 75+136+ 25
(4) 62 +157+143+38
=40×125+8×125
=2800
=5000×1000
=6000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时练+爬坡题+学案+总结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时练+爬坡题+学案+总结

1.1数一数1.照样子看数涂一涂。

2. 数一数,圈出正确的答案。

3.我会数,我会画。

答案1.2.3.1.2看一看1.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与○同样多。

○○○○(2)画△,与☆同样多。

☆☆☆☆☆☆2.有5只小猴,如果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选哪一堆比较合适呢?请在□里画“√”。

3.比一比,圈出正确的答案。

比(多少),比(多少)。

答案:1.(1)□□□□(2)△△△△△△2.3.比一比,圈出正确的答案。

比(多少),比(多少)。

1.3比一比1.按要求画一画。

(1)长的画“√”,短的画“○”。

(2)高的画“√”,矮的画“?”。

2.比一比,画一画。

(1)谁站的地方最高?。

(2)谁站的地方最低?画“○”。

3.下面两列火车行驶得一样快,它们过同样长度的山洞。

哪列火车过山洞时用的时间长?画“○”。

答案:1、(1)(2)2、(1)(2)3、1.4说一说1.下图是小明的书桌,书桌上都有什么?2.小刚周六去动物园看猴子。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猴子?3.小红和小兰是邻居。

早上,小红的爸爸骑车送小红上学,小兰走路去学校。

他们一起从家门口出发,所走的路线一样。

说说谁会先到学校。

答案:1、书本、笔……2、33、小红北京课改版1数上-爬坡题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例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解析:(1)我们可以用点数的方法数图中蜗牛的总数量。

(2)点数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数数;可以按照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顺序数数;还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数数。

解答:10【例2】比一比,请在个子高的小朋友后面的□里画√。

解析:站在滑梯不同位置的两个小朋友,要想比出他们两个谁的个子高,可以让两人站到同一平面上,观察谁的头顶高,谁的个子就高;也可以观察他们的头顶,图中两人的头顶处于同一高度,谁站的高谁的个子反而矮。

解答:要点提示:先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哪个物体另一端长,则这个物体长。

要点提示:数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不能漏数,也不能重复数。

最新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20200915181710)

最新课改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课时练+爬坡题+总结+学案(20200915181710)

陈宇 张瑜
肖明 李娜
王丽 陈静
音乐小组
两组都参加
美术小组
的同学
( 2) 5 6 9
【例 2】下图是运动会的方阵,最外层一共有 96 人,每行有多少人?
解析 :
本题求每行有多少人,题目中告诉我最外层的总人数
是 96 人,最外层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减 1,然后
乘 4,方阵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 ( 或物 ) 数÷ 4+
8×8-15=49(人) 答:要去掉 15 人,还剩下 49 人。 3. 10×10=100(人) 答:共需要 100 人。
10.2 方阵问题 1. 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 最外一层的人数为 60 人.问方阵外 层每边有多少人?
2.四年级同学举行广播操比赛, 排成了 8 行 8 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
如果每个角上都有物体
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
,则 在计算时可能会被重复计算
,那么这个物体 ,所以我们要先
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 ,这种图形就叫方队 , 用每边人 (或物 )数减 1,再去计算。
也叫做方阵。 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最外
层人 (或物 )数与每边人 ( 或物 )数的关系以及 方阵总人数的问题。
生活中 ,常用一些数字或字母等有规律 的编排在一起 , 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 如我们 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商品编码等。
编码时 , 要用固定的某几位数字去表达 固定的信息 ,才能形成有规律的编码。
以身份证为例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 次为 : 六位数字地址码 , 八位数字出生日期
码 ,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 (身份证前六位 )表示编码对象
参考答案: 1. 1.ABC 表示三个项目 , 后面是 5 位数 , 前一位是年级 , 中间两位是班 级, 最后两位是学生编号 如 B51243 表示五年级 12 班第 43 号同学 , 参加 B 项目比赛 A30238 表示三年级 2 班第 38 号同学 , 参加 A 项目比赛 . 2. 从左至右 : 第一位为年级 , 第二位为班级 , 第三四位为序号 , 单号为 男, 双号为女 3.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3. 同学们排队,要排成每行 10人,共 10行的方阵,共需要多少人? 1. 解: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 60÷ 4+ 1=1(6 人) 答:最外层每边人数为 16人。 2. 8+8-1=(15人)
8 8-15=(49人) 答:要去掉 15人,还剩下 49人。 3. 1010=10人0() 答:共需要 100人。
10.3 编码 1. 学校要举办趣味运动会 , 每班有 28 人参加 , 项目有 3 种, 请设计一 下编码方案 , 怎样体现年级 , 班级和项目 ?
2. 学校 12 个班 人数在 40~50 之间 . 请你为运动会设计一个编码方案 要求如下 ∶ 〔1〕编码能显示出年级和班级 . 〔2〕编码能显示出运动员在本班的序号 . 〔3〕编码能区分出性别 . 3. 说一说你的身份证号的数字的意义。
北京课改版 4 数上 -爬坡题
第十单元 数学百花园
【例 1】填一填。
四( 1)班参加音乐小组和美术小组的的学生名单
音乐小组 王丽
李艳
肖雅
陈静
杨明
美术小组 陈宇
王丽
陈静
肖明
张瑜
李娜
( 1)将学生的姓名填在相应的圈里。
要点提示:
两组都参加的人是重叠
计算的,在计算总人数时
音乐小组
两组都参加
美术小组
统计了两次。
计算时确定关键的三个量 :第一类人数 ,
就是参加美术组的人有 18 人 ;第二类人数 ,
就是参加音乐组的人有 17 人 ;重叠人数 ,就
是两组都参加的有 10 人。根据关系式 “ 实 际人 (或物 )数 =第一类人 (或物 )数 +第二类人
(或物 )数-重叠部分人 (或物 )数 ”,列出算式为
18+17-10=25(人 )。 二、方阵问题
2.数量关系 : 每边人 ( 或物 ) 数 =[ 四周总人 ( 或物 ) 数
÷4]+1 四周人 (或物 )数 =[每边人 (或物 )数 -1 ] ×4
方阵总人 (或物 )数 =每行人 (或物 )数 ×行

三、编码
生活中 ,常用一些数字或字母等有规律 的编排在一起 ,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 如我们 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商品编码等。
= 96÷4+1=25(人)
解答:
96÷4+1=25(人)
答:每行有 25 人。
十 数学百花园
一、重叠问题 1. 当两个计数部分中有重复包含的内
容时 ,我们称之为 “重叠问题 ”。 2.数量关系
实际人 (或物 )数 =第一类人 (或物 )数 +第
二类人 (或物 )数 -重叠部分人 (或物 )数 解答重叠问题时 ,必须从条件入手认真
1.学生排队 ,士兵列队 ,横着排叫做行 ,竖 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 ,则正 好排成一个正方形 ,这种图形就叫方队 ,也 叫做方阵。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最外层
如果每个角上都有物体 ,那么这个物体 在计算时可能会被重复计算 ,所以我们要先 用每边人 (或物 )数减 1,再去计算。
人 (或物 )数与每边人 (或物 )数的关系以及方 阵总人数的问题。
分析 ,有时可以根据条件画图来帮助我们思 考 ,找出哪些是重复的 ,重复了几次 ,明确求 的是哪一部分 ,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比如 :四(1)班同学每人至少参加一种课 外活动小组 ,参加美术组的有 18 人 ,参加音 乐组的有 17 人 ,两组都参加的有 10 人 ,求四 (1)班一共有多少人 ?
在解答重叠问题时 ,要找准关键的数量 , 尤其是重叠部分的数量 ,要明确求哪一部分。 如果是求重叠部分 ,需要用 :第一类人 (或物 )数 +第二类人 (或物 )数 -实际人 (或物 )数。
199
11 01 01
10 01 001
X
5
双数为
北市东 出出出
计算产
女性
京辖城 生生生
生的数
单数为
市区区 年月日
字或 X
男性
(2)行政区划代码 ,其中第 1、 2 位数为各 ( )政府的代码 ,第 3、 4 位数为地、市级政
府的代码 ,第 5、 6 位数为县、区级政府的代码。第 7~10 位数为出生 (
1.略 2.略 3.(2)省级 年份 月份 日期 4.18 出生日期 5.28+26-10=44(人 ) 6.56÷4+1=15(人 ) 15×15=225(人 )
参考答案
),第 11、
12 位数为出生 ( ),第 13、 14 位数为出生 ( )。第 15~17 位数为顺序号及性别区
分,单数为男性分配码 ,双数为女性分配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 (识别码 )。
4.通过预习 ,我知道了身份证号码是由 ( )位数字组成的 ,从左往右依次数 ,其中前 6
位数字是地址码 ,中间 8 位数字是 ( )码 ,接着的 3 位数字是顺序码 ,最后 1 位数字是
8 8-15=(49人) 答:要去掉 15人,还剩下 49人。 3. 1010=10人0() 答:共需要 100人。
10.2方阵问题 1. 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 60人.问方阵外 层每边有多少人?
2四. 年级同学举行广播操比赛,排成了 8行 8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 要去掉几人?还剩多少人?
参考答案: 1. 1.ABC 表示三个项目 , 后面是 5 位数 , 前一位是年级 , 中间两位是班 级, 最后两位是学生编号 如 B51243 表示五年级 12 班第 43 号同学 , 参加 B 项目比赛 A30238 表示三年级 2 班第 38 号同学 , 参加 A 项目比赛 . 2. 从左至右 : 第一位为年级 , 第二位为班级 , 第三四位为序号 , 单号为 男, 双号为女 3. 略
编码时 ,要用固定的某几位数字去表达 固定的信息 ,才能形成有规律的编码。
以身份证为例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
次为 :六位数字地址码 ,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
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 (身份证前六位 )表示编码对象第
一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县
(市、区 )的行政区划代码。
出生日期码 (身份证第 7 位到第 14 位 )
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 ,其中年份
用四位数字表示 ,年、月、日之间不用分隔
符。比如:1981 年 05 月 11 日就用 19810511
表示。
顺序码 (身份证第 15 位到 17 位 )是县、
区级政府所管辖派出所的分配码 ,每个派出 所分配码为 10 个连续号码 ,比如 “ 000-009” 或“060-069”,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 ,双数 为女性分配码。
身份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10 重叠问题、方阵问题和编码
项目
内容
1.你知道你所在地的邮编吗 ?你的学籍号是多少 ?
2.结合你的出生年、月、日 ,对一对你的身份证 ,你发现了什么 ?
3.11010119951001001X 对这个身份证号码作出解释。
分析与解答 :
(1)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地址码 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 校验码
参考答案: 1. 5+5-1(=9个) 答:一共有 9个同学。 2. 7+5-2=(10人) 答:共有 10人参赛。 3. 12+21-1(=3个2 ) 答:这一行座位有 32个。 1. 解: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 60÷ 4+ 1=1(6 人) 答:最外层每边人数为 16人。 2. 8+8-1=(15人)
校验码。
5.四 (1)班参加口算比赛的有 28 人 ,参加作文比赛的有 26 人 ,两项都参加的有 10 人。
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
6.四年级学生参加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操比赛 少学生参加了比赛 ?
,他们排成一个方阵 ,最外层的人数是 56 人 ,四年级有多
温馨 知识准备 :电话号、邮政编码等的认识。
提示 学具准备 :家人的身份证号码。
10.1 重叠问题 1. 小朋友们在食堂排成一队打饭,亮亮从前面数是第 5个,从后面 数还是第 5个,这个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 班级中举行体育比赛,跳绳的有 7人,踢键的有 5人, 既跳绳 又踢毽的有 2 人。一共有多少人参赛? 3. 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 12个,从右数起 是第 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 2)参加音乐小组的有( 乐小组和美术小组的一共有( 解析:
的同学
)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人。
)人,参加音
参加音乐小组的有 5 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6 人,其中王丽和陈静两人两个小组
都参加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是要将两组人数加起来,减去两组都参加的人数。 6+5-2 =9(人) 解答:
( 1)
李艳 肖雅 杨明
王丽 陈静
陈宇 肖明 张瑜 李娜
音乐小组
两组都参加
美术小组
( 2) 5 6 9
的同学
【例 2】下图是运动会的方阵,最外层一共有 96 人,每行有多少人?
解析 :
本题求每行有多少人,题目中告诉我最外层的总人数
是 96 人,最外层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减 1,然后
乘 4,方阵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 ( 或物 ) 数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