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数学精美范文-“三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_通用版
“三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创设新型的数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如何创新课堂教学,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呢?笔者通过实践, 认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要做到“三新”。
一、教学理念要新理念决定实践, 有什么样的理念,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受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 数学教学只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 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学生只要通过课堂学习可以解答书本上或试卷上的题目就可以了。
这种数学教学理念是狭隘的, 短浅的。
2019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总是千篇一律地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 这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所以,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这样一个理念, 那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原有的知识水平,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都能够有所发展, 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理想状态。
所以,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把班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摸清楚, 知道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已有数学经验, 然后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上来, 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采用启发式教学, 开放我们的教学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都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二、教学目标要新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线索, 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
它决定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方法与途径, 更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来看,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与更新, 从多年前《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掌握双基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到后来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要完成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再到2019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二年级数学: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五年级数学: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单位“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二、新课.1.看图列式.+==1 ++==1说明:我们是把这堆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表示由9个小方块组成的整体.2.练一练:看图填空.(1)把“一堆皮球(9个)”看作单位“1”.黑皮球占,白皮球占,花皮球占++==1(2)把“一批书(11本)”看作单位“1”.语文书占,数学书占,英语书占++==1小结:单位“1”不仅可以代表自然数1,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的人数,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三、巩固练习.1.我校共有24个班,每班占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教师说明:用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时,整体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并初步知道部分和整体是相对而言,是可以转化的.3.把一盘苹果(4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占这盘苹果的,有()个苹果.4.(出示12只苹果)现在把()个苹果看作单位“1”,这堆苹果的有()个苹果.教师追问:同样是,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一样?(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它们的所表示的个数也不同)教师说明:在具体问题中,由于单位“1”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所以同样的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5.看图回答问题.红色方块占总数的红色方块占总数的教师提问:红色方块同样是3块,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若要使3块红色方块占总数的,应该怎么办?6.指出下面各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1)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2)语文书的本数占这批书的(3)男生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人数的(4)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6)的鸡是母鸡(7)一堆煤,运走了,烧去了吨(对比和吨)思考题:姐姐、妹妹和弟弟3人做一堆花,姐姐做5朵,妹妹做4朵,姐姐做的占这堆花的.弟弟做了多少朵?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设计思路(二)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
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
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9年修订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为了贯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而制定的。
该标准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为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供了建议。
该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同时,该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该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该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该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和第三学段(7-9年级)。
这样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发展特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研究,知识技能的研究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通过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通过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019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
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独立的人
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
B.学习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
A.及时复习
B.及时休息
C.过度复习
D.分数复习。
2019最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期课程纲要课程类型:青岛版小学数学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课时:课时时间:2019年9月一、数学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直观、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二、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会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除法算法的过程。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4.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5.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6.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认、读、写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二)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第四单元《位置与变换》;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综合与实践”领域包括、《变化的影子》、《变废为宝》。
本册教材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分别是《事物的搭配》、《等量代换》。
2.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因数与倍数》课标解读
《因数与倍数》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二、课标解读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本单元中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只有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建立,首先是观察9个除法算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一类具有“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
由整除的本质,过渡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表明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性。
又如,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规律性的认识。
这些过程,对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括与归纳推理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而且所涉及到的概念又多,有些概念如质数与合数,很难结合儿童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应的教学对策之一,就是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大数的改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大数的改写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内容:p14-15的例5、例6教学目标:●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二百零四万五千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五千八百万零七百三百六十四万八千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35000001020000086000000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
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什么是整万的数呢?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2019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
如果在教学过程之中再加上设计意图的话,就更完美了。
我们在上课之后,有时还需要在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教学反思。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几个和第几个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册几个和第几个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会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2、掌握5以内的顺序,会按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填数。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1、师:昨天是星期天,红红要乘车到奶奶家去。
2、师;红红来到了车站,你们看车站上共有几个人?(共有5人)板书:几个师:我们一起数一下,怎样数的?(从左到右数)师:好!你们数得真好!现在再来看看老奶奶排在第几个?(第4个)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板书:第几个师:老奶奶年纪的了,走路也有困难,你们猜叔叔、阿姨会怎么做呢?(让老奶奶先上车)对!我们也应该像叔叔、阿姨那样讲文明、守秩序,还要尊敬长辈。
师:现在看一看,老奶奶排在第几个?(第1个)师:红红排在第几个?(第5个)3、小结:从排队乘车的队伍中,我们知道“几个”就是指共有几个,“第几个”是只按顺序数到那个位置上的一个。
(揭示课题:几个和第几个)二、巩固新知1、涂色练习(1)出示小鸟图■■■□□□□■□□师:第一排有几个小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板书:3个)第二排呢?(板书:第3个)问:那么3只涂色的小鸟和第3只涂色的小鸟意思相同吗?(小组讨论汇报)师小结:3只指共有三只小鸟,第3只是指按顺序数到的那一只小鸟(2)出示苹果图(学生按要求涂色)要求:第一排有4只苹果涂上漂亮的颜色。
第二排第四个苹果涂上漂亮的颜色。
反馈: ■■■■□□□□■□2、做一做(游戏)师:大家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就贴上一颗小红星。
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扬州大学附属小学课题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p86-87课时1主备人黄莼菁教学时间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辨认从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难点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辨认从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正方体,挂图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设计一、教学例题。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活动,如观察讲台。
要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并交流观察后的感受。
学生观察讲台,说说你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讲述:有门的一面是正面,它的左侧或右侧的面都叫侧面,柜顶的一面是上面。
互相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
师生互动,猜猜老师能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学生猜想,并验证。
出示两张书柜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判断,并说理由。
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面也会不同。
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师:这时,又来了一位老师,他是一个高大的男教师,比女教师高多了,猜猜他看到的是哪几个面?小结: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书柜的三个面。
yangzhoudaxuefushuxiaoxue扬州大学附属小学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设计二、组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一) 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关于目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 关于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四) 关于实施建议《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