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原创】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原创】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三顾茅庐》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3.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那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看荆州名士司马徽是怎样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裹阳司马徵。司马徽告曰:“伏龙、凤雏,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又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看来诸葛亮虽处陋室之中,可是才气却名震天下。那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三顾茅庐》。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夯实基础
1.课前阅读检测
(1)《三国演义》基本信息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行径,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群众所理想的重信守义、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
(2)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3)本文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在本文之前,刘备已经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未能相见。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三顾茅庐》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三顾茅庐》中的人物形象。
3.明确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4.学会运用合理的语言表达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学习《三顾茅庐》中的人物形象。
3.明确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深入了解《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方可领会故事的真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史实意识。通过讲述著名故事《诸葛亮三顾茅庐》引出本次课程主题。
2.讲解
讲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使学生明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了解了解“玩世不恭、不张扬”的孔明形象,了解“仁义、节俭”等为人处事的风范,加强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同时,通过解读孔明替代草船借箭的场景以及托孤之言,引出孔明对刘备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
3.思考
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思考,探讨怎样才能不魂飞九霄,留一份实在在世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
4.讨论
讨论孔明的领导才能及其对刘备的影响。
5.总结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复习精髓,检查课程效果。
四、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通过情境营造、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人物。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的思考作进一步的引导与加强。
3.课前留居,听铃号上课,反思、记忆和拓展,共享新课。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三顾茅庐》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三顾茅庐》示范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为求得诸葛亮帮助,
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品质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人才的重要性和为国家效力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历史人物和故事也有一定
的了解。但本文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同时,学生对人才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的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激发
学生为国家效力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对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才观和国家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生
背景。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教学法: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例,分析他们的品质和智慧。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背景,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刘备要三次到茅庐邀请诸葛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一、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理念: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走进情境中去。)
板书课题。讲解“顾”“茅”“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请你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2、老师希望你们读准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检查读音(开火车)打乱顺序读比赛读做《补充》第一题反馈
字形词义
(设计理念: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习能力,上课就跟进检查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呢?课文可以分为三段,说说段意。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评价》中的预导和课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课题扩展法,自然段段意叠加法。指名说。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声地渗透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概括归纳)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谁能说说现在我们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多指什么?(仅仅指刘备请诸葛亮的事吗?)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读一读 : 分角色朗读张飞 、 刘备的话 。 ( 1 ) 刘 备 生谁 的气? ( 张飞 ) 生 张飞 什么 气?( 嚷着要 捆诸葛亮 ) ( 2 ) 读一读 张飞 的话 , 从 中你能感受到 张飞是个怎样 的 人 ?从 哪 些 词 中感 受 到 的? ( 3 ) 刘备还说 “ 这次你 就不要 去 了” , 想一想 , 他 们桃 园 三结 义 , 感情多深啊 , 为 了请 诸葛亮 , 刘备还 不带兄弟 去 了, 从 中你能体会 到什 么? ( 4 ) 对 比读他们俩截然不 同的态度 。 品一 品 : 刘备说的话语 , 从 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师( 小结) : 刘备 为了请 了两次 都没有见到 面的诸 葛亮 , 却跟他结拜兄 弟张飞生气 , 可见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再读一读 : 读 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预设二 : 刘备来到诸葛亮家 的句子 ( 离诸葛亮 的住处还 有半里 多路 ……同诸 葛亮见 面) 。 ① 圈一圈 : 从哪些词语可 以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②说一说 : 学生充分地读这段话 ,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 ③ 问一 问 : 同学们是怎么理解“ 恭恭敬 敬” 这 一词 的呢? 想一想刘备 “ 等了半晌的工夫 ” 、 “ 又等 了一个 时辰” 是什 么 样子 呢?从 “ 等了半晌的工夫” 和“ 又等 了一个时辰” 你 能体 会 到什么 呢? ④读一读 : 读 出刘备恭恭敬敬 的样子 , 读 出刘 备的诚心 诚意 。 设计 意图 : 遵循 阅读教学双 向心理 的原 则 , 不仅让学 生 知道 内容 , 更是为 了让学生知道 内容是怎 么写的 , 引领学生 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 的作用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三顾茅庐》是中国经典红色电视剧,讲述了刘备三次上茅庐拜访周瑜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刘备的智勇和机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友情、忠诚等价值观。通过教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到实际生活中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掌握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胆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和背景知识讲解(15分钟)
•给学生简要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解释中国古代文化中重友情、忠诚等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共同阅读《三顾茅庐》故事(2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文本,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三顾茅庐》中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物形象。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角色扮演和表演(2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刘备和一名周瑜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文本进行表演,展示刘备的智勇和机智。
•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其他角色,观看和评价表演。
5. 创作作品展示(25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创作与《三顾茅庐》相关的作品,可以是诗歌、绘画、乐曲、故事等形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三顾茅庐》选⾃我国古典长篇⼩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刘⽞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请诸葛亮出⼭,辅佐他完成统⼀国家⼤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的精神。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课⽂
备同关⽻、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出⼀个书童,说:“先⽣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去了?”书童说:“我家先⽣⾏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去了。”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或者⼗⼏天,没准⼉。”刘备、关⽻、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去隆中打听。过了⼏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即备马。张飞说:“⼀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去呢?派个⼈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
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三⼈冒雪⾛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请⾛了。三⼈只得怏怏⽽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去了,我⽤⼀条绳⼦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礼?这回不⽤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起去。”张飞说:“既然⼆位哥哥都去,⼩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起去也⾏,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答应。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等奖九年级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疏通文义,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
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_2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三顾茅庐》说课稿(教研)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三顾茅庐》说课稿(教研)
一.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被选入部
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这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情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坚定的信念,以及诸葛亮的忠诚和卓越的才华。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忠诚”、“信义”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
了解和认识。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阅读较少,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并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三顾茅庐》,使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
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忠诚”、“信义”等传统
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
2.难点:对于“忠诚”、“信义”等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
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故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引导自学(8分钟)
明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自学要求:(大屏幕出示)
(一)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画出生字词语。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二、展示反馈(时间:7分钟)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回忆《草船借箭》的故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篇课文《三顾茅庐》(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扫读课文。
思考: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谁三顾茅庐?讲的是谁的事?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讨论。
3.交流不懂的问题及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练习:课后第3题。
三、学习生字
1.读生字,查字典理解字义。
2.听写,订正。
3.完成其余的课后题。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刘备为谁而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再读。
3.读第2句话,回答: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不远处下了马,这是为什么?表现了什么?再读。
4.读第3、4句,回答:从那里可以看出刘备非常尊敬诸葛亮?他又是怎么做的?说明什么?再读。
5.朗读本段。
五、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幸(jiǎo)岂可相强.(qiǎng)纶.巾(guān)
鹤氅.(chǎng)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
窃.命(qiè)沔.水(miǎn)殆.(dài)民殷.(yīn)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
阻塞(sè)强盛(qiáng)王冠(guān)
塞满(sāi) 勉强(qiǎng) 冠军(guàn)
塞外(sài)
(2)词语释义
拜谒:拜访谒见。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明出山。
2.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二)研读分析
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示例: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刘张飞这结义三兄弟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三、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案示例: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2)第③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3)第③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答案示例: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2.写法探究
试分析本文鲜明的对比的运用。
答案示例:①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②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③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经典诵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