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人物汇总
教育心理学著名人物集合
教育心理学著名人物集合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教育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发展、心理卫生、人格、情感、社会行为、教育技术等问题,形成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此以后,许多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应运而生,他们探索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教育活动设计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著名人物: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对人类学科和艺术乃至通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发现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由内心的动机和欲望所驱动的。
他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对理解儿童的行为和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2. 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研究并提出了互动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互动而完成的。
他在儿童认知和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发展。
3. 罗杰斯(Carl Rogers)罗杰斯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他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并提出人的自我概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他的工作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方面也有所贡献。
4. 马斯洛(Abraham Maslow)马斯洛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种层次。
他的理论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教育实践带来了启示。
5.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具有伟大的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的双重身份。
他的相对论理论和质能转换公式等科学贡献至今被广泛应用。
他在政治、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思考和贡献也值得大力发掘。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7、贾德――经验类化说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的许多重要成果几乎都与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相关。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教育心理学家,并附有相关参考内容。
1.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以独特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著称。
参考内容: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2.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苏联和俄罗斯心理学家,重要的社会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文化媒介”和“领先发展区”的知名理论。
参考内容: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3.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物理学家,名字不会让人想到教育心理学,但是他的“好奇心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界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内容:Einstein, A. (1932). Mein Weltbild. Amsterdam: Querido Verlag.4. 斯金纳(B. F. Skinner):美国心理学家,以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闻名,尤其是他对于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贡献。
参考内容:Skinner, B. F. (1938).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Appleton-Century-Crofts.5.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层次需求理论,后来研究了自我实现需求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等汇总作者:中人教育来源:中人教育网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10-10-23 14:55:55.0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一:桑代克(美国):1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到了1913到1914年,又发展成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三部分为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实验的详细说明在书本189也上有介绍。
)3提出了“共同要诉说”,即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的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这两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4他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
二: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促进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里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三:布鲁纳:1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习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教育心理学人物及著作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
3.布鲁纳: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
4.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5.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关键期、印刻
6.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5.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6.苛勒:完形—顿悟说
17.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
18.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
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0.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
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察学习
22.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23.贾德: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
24.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遗忘的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26.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
27.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
28.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9.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
30.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31.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
7.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
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9.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
10.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1.韦克斯勒:韦氏量表
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与事件整理
理论/代表作/称号等
美德是否可教 近代科学实验的鼻祖 《大教学论》 泛智教育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爱弥儿》 “自然教育”思想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孟子 尽心上》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 儒家第一次把“君、师”并列相称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遗传决定论 性善论、教育最早出现—《孟子》 性恶论 环境决定论 辐和论 提倡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观点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思想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 最早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者 最早指出课程与心理学的联系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直接经验的极力倡导者 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论证了分科课程的合理性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 教育评价之父 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发现学习法的倡导者 范例教学法的倡导者 非指导教学法
教特 卢梭 梅伊曼、拉伊 狄尔泰、斯普郎格 杜威、克伯屈 孟子 勒图尔诺 沛西-能 孟禄 柏拉图 孟子 荀子 洛克、华生 施太伦 杜威 夸美纽斯 涂尔干 卢梭 裴斯泰洛齐 杜威 蔡元培 亚里士多德 赫尔巴特 杜威 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布卢姆 泰勒 夸美纽斯 杜威 布鲁纳 瓦-根舍因 卡尔-罗杰斯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公认的世上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注联合主义心理学鼻祖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共同要素论;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课程改革运动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发现学习”用“认知结构”取代“完形”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命题学习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提出“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智力三元论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德育的认知模式发生认知论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最核心的理论:学习条件学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泛智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传统教育学代表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儿童中心主义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现代教育代言人遗传决定论者复演论“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提倡绅士教育“白板说”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中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教育学1.孔子中国古代《论语》“有教无类”—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我国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3.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
4.《学记》战国后期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着;“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 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着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6.柏拉图西方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7.亚里斯多德《政治学》8.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着作;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教育学之父,从事物的感知开始教学;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提出9.卢梭代表作《爱弥尔》——人的本性是善的。
个人本位论10.洛克英国“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教育漫话》11.佩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2.赫尔巴特德国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着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独立教育学的诞生标志。
《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用心理学的统知原理来阐述教学;知情意行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13.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教育心理学常见人物记忆口诀[1]
教育心理学常见人物记忆口诀引言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了解学习、发展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了解一些常见的人物对于我们掌握知识点和理论框架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常见人物的记忆口诀,通过这些人物的名字,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忆相关的理论和概念。
正文内容:一、行为主义派1.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狗的实验2. 沃森:环境决定人的发展,白鼠实验3. 斯金纳:强化和惩罚,提出操作条件反射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注重潜意识,性格理论5. 嘉宾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主动性二、认知派1.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象运算期2. 奥斯特里: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研究,工作记忆理论3. 白洛赫:术语“近转型”和“远转型”,表示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4. 碧克:发展性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儿童认知和大脑发展的关系5. 维格斯基:社会文化理论,注重社会交往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三、发展心理学家1. 艾瑞森:个人身份的理论,面孔的三个层次:社会,自我和个人2. 克里根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提出道德理念的三个层次:前常规型、常规型和后常规型3. 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将发展分为社会人际阶段和个人自我阶段4. 网德伯格: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的理论,注重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5. 潘卡泰:学习理论,注重正性心理学和幸福感的研究与应用四、社会文化心理学家1. 伯奇克:社会认知理论,关注社会情境对认知加工的影响2. 网德拉汀: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心理差异3. 霍夫施泰德:心流理论,个体在高度投入活动时的心理状态4. 米希尔:权威与顺从实验,揭示个体在权威面前对行为的顺从心理5. 达金斯:认知失调理论,指人的行为和态度出现不一致时的心理不适应五、情绪和动机心理学家1. 詹姆斯:情感理论,提出“身体先有反应,心理后有感受”的观点2. 林德曼:CNS理论,将情绪分为两个维度:愉悦-不愉悦和唤醒-镇定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4. 弗鲁德:激励理论,注重个体驱动力的来源和特点5. 巴德:内驱动理论,认为个体在满足内在驱动力的情况下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成长总结:教育心理学常见人物记忆口诀能帮助我们记住教育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历史人物
教育心理学历史人物国内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提倡“有教无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孟子: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提倡性恶论,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
墨子: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突。
颜元:他提倡实学,强调“习行”教学法,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杨贤江:主要教育专著有《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
这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贾克森:胥长辰:赵来香:毛泽东:邓小平:李岚清:潘菽:国外利托而诺:沛西·能:孟禄::《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史资料》(1904年)、《托马斯·普莱特与16世纪的教育复兴》(1905年)、《教育史教科书》(1905年)、《教育百科全书》(1910—1913年)、《简明教育史教程》(1914年)、《中等教育原理》(1928年)保罗·朗格郎:终身教育柏拉图: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亚里士多德: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昆体良:写成了《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第一次把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完成了教育理论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
2020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汇总很多学生在备考中会抱怨说教育领域里的人物和观点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7、贾德――经验类化说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教育心理学人物表
39
班杜拉
40 41 42 43
耶克斯-多 德森 沃尔夫 贾德 陆钦斯
44 艾宾浩斯 45 弗洛伊德 46 加里培林
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 最早系统研究心智技能。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定向;物质 与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内部言语动作阶 段) 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过程。 分为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提出将个体道德行为发生的四种模式:解释情境;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履 行道德行动计划。 提出观念成为道德价值观的三个(选择、赞赏、行动)阶段七个子过程 全身松弛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ABCDE法)。关键是树立合理的观念。 经验之塔。1946年从直接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了一个经验 锥形。顺序是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到经验的符号表征。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的有不同的影响。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
56 罗森塔尔 57 福勒、布 朗
苏 联 美 国
58 59
波斯纳 科顿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93年提出了教师反思框架。P181 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美 国 认知学派,中间变量,小白鼠走迷宫说明动物可以构建认知地图。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提出了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60 布鲁巴奇 61 托尔曼
62
罗杰斯
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 学理论。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63
教育心理学家
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 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 ,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 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 保罗朗格朗(法)提出教育终身化。
5. 昆体良(古罗马)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
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 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 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著作《政治学》。
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 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实验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 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一、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第一个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桑代克: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遗忘的痕迹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小腿岁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4、学习理论的尝试—错误说三、奥苏泊尔:1、遗忘的同化说: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A积极遗忘:高级观念代替低级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B消极遗忘:在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出现的以原有的观念代替表明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P48-49)A: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也包括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C:主观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即心理意义。
汇总:奥苏伯尔认为,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两方面的条件,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新学习的材料的逻辑意义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潜在意义,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P49-50)接受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中概念同化的过程,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先行组织者技术:界定: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5)、奥苏伯尔将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学习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显然属于外部动机。
四、弗洛伊德:遗忘的动机说(遗忘是因为一些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五、贾德:迁移的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六、加特纳、吉克:现代迁移理论(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促进迁移的产生)七、廖世承: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九、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动作的定向。
物质与物质定向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十、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认知、联结、自动化)十一、林崇德(我国心理学家):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十二、布鲁纳:1、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2、认知-结构学习论十三、劳伦兹:动物身上:“印刻”十四、皮亚杰:1、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2、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自律十五、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十六、维果斯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十七、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十八、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认知(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十九、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的观点二十、罗森塔尔: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二十一、鲍姆宁: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二十二、威特金:场独立与场依存(对事物判断和知觉方面的差异)二十三、吉尔福德:辐合型与发散型((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特征的差异)二十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教学机器的最大贡献者二十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二十六、苛勒:完型—顿悟说(P43-44)基本内容:1、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而不是盲目尝试)二十七、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点:(P62-63)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直接强化:以外部因素强化;替代强化:以榜样强化;自我强化:以评价标准评价监督;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
二十八、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P45-47)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习具有:(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建构性:学习是要把获得的新知识同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发现性:学生要通过“发现”的方式来进行学习)(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以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二十九、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学生学习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长需要缺失需要启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有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这些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个体才会身心健康地发展)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三十、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三十一、加涅:1、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学习对于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即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以语言为单位的连锁学习(5)辨别学习: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7)规则学习:了解概念之间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8)解决问题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组合去解决问题2、学习结果分类:①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与知道“什么”有关②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与知道“怎样”有关。
③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自己的内部过程的技能。
智慧技能是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认知策略则是智慧技能的控制过程。
④态度:对人对事对物的选择倾向。
⑤运动技能:动作的操作能力。
3、教学事项分类——引起学生注意指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与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十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分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绪的倾向性),力求成功者在成功概率为50%时最有可能选择;2,避免失败的动机(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者在成功机率为50%时会回避任务。
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观点:(P61-62)三维度、六因素教育学名人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
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j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16.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