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由方程根的情况能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在各类问题中的运用.【要点梳理】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要点诠释: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c b a .,的值;③计算ac b 42-的值;④根据ac b 42-的符号判定方程根的情况.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逆用在方程()002≠=++a c bx ax 中,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0;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0; (3)方程没有实数根⇒ac b 42-﹤0. 要点诠释:(1)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但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2)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 ac b 42-≥0.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 ≠0, Δ≥0.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1)验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方程的另一根及未知系数;(3)不解方程,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x 1、x 2的对称式的值.此时,常常涉及代数式的一些重要变形;如:①222121212()2x x x x x x +=+-; ②12121211x x x x x x ++=; ③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 ④2221121212x x x x x x x x ++=2121212()2x x x x x x +-=; ⑤22121212()()4x x x x x x -=+-;⑥12()()x k x k ++21212()x x k x x k =+++;⑦12||x x -==; ⑧2221212122222212121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⑨12x x -==⑩12||||x x +===(4)已知方程的两根,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两根满足某种关系,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6)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讨论根的符号.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x 、2x ,则①当△≥0且120x x >时,两根同号.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同为正数;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同为负数.②当△>0且120x x <时,两根异号.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异号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当△>0且120x x <,120x x +<时,两根异号且负根的绝对值较大.要点诠释:(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待定系数后,一定要验证方程的∆.一些考试中,往往利用这一点设置陷阱;(2)若有理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a a a ,b 为有理数).【典型例题】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1.(2016•丽水)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A .x 2+2x +1=0B .x 2+x +2=0C .x 2﹣1=0D .x 2﹣2x ﹣1=0【思路点拨】求出每个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正负情况即可作出判断.【答案】B .【解析】解:A 、△=22﹣4×1×1=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此选项错误;B 、△=12﹣4×1×2=﹣7<0,方程没有实数根,此选项正确;C 、△=0﹣4×1×(﹣1)=4>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D 、△=(﹣2)2﹣4×1×(﹣1)=8>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 举一反三:【变式】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2210xax a -++= .【答案】无实根.2.(2015•本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点拨】此题要考虑两方面:判别式要大于0,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答案】k <2且k≠1;【解析】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 ﹣1≠0且△=(﹣2)2﹣4(k ﹣1)>0,解得:k <2且k ≠1.故答案为:k <2且k≠1.【总结升华】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举一反三:【变式】m 为任意实数,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Δ=[-(m-1)]2-4×[-3(m+3)]=m 2+10m+37=(m+5)2+12>0,∴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3.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另一个根及k 的值.【思路点拨】根据方程解的意义,将x =2代入原方程,可求k 的值,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方程的另外一个根.【答案与解析】方法一:设方程另外一个根为x 1,则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125k x +=-,1625x =-,从而解得:135x =-,k =-7. 方法二:将x =2代入方程,得5×22+2k -6=0,从而k =-7. 设另外一根为x 1,则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725x +=,从而135x =-, 故方程的另一根为35-,k 的值为-7. 【总结升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2b x x a +=-,12c x x a =易得另一根及k 的值.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方程220x x c -+=的一个根是3,求它的另一根及c 的值.【答案】另一根为-1;c 的值为-3.4.(2015•咸宁)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2=0.(1)证明:不论m 为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m 为何整数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答案与解析】解:(1)△=(m+2)2﹣8m=m2﹣4m+4=(m﹣2)2,∵不论m为何值时,(m﹣2)2≥0,∴△≥0,∴方程总有实数根;(2)解方程得,x=,x1=2m,x2=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m=1或2,m=2不合题意,∴m=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求根公式的应用,此外要掌握整数根的意义及正确求解适合条件的整数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重点题型归纳
阶段强化专题训练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常见应用技巧 类型一 证比例式技巧1 中间比代换法证比例式1.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 (1)求证:BCDEAB AD =; (2)若AD:DB=3:5,求CF:CB 的值.技巧2 等积代换法证比例式2.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E 是△ABC 内一点,DE ∥BC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F ,CF 与AB 交于P.求证:PBPAPF PE =.技巧3 等比代换法证比例式3.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求证:ADAFAB AD =.类型2 证线段相等技巧 4 等比过渡证线段相等(等比例过渡法)4.如图,在△ABC 中,∠ACB=90°,∠B >∠A ,点D 为边AB 的中点,DE ∥BC 交AC 于点E ,CF ∥BA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E=EF ;(2)连结CD ,过点D 作DC 的垂线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B=∠A+∠DGC .类型3 证比例和为1技巧5 同分母的中间比代换法5.如图,已知AC ∥FE ∥BD.求证:1=+BCBEAD AE专题二: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名师点金要找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已知角相等时,找两对对应角相等,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判断夹相等的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2)无法找到角相等时,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除此之外,也可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方法1 利用边或角的关系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1.下面关于直角三角形相似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B.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C.有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2.如图,BC⊥AD,垂足为C,AD=6.4,CD=1.6,BC=9.3,CE=3.1.求证:△ABC∽△DEC.方法2 利用角判定两三角形相似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E是外角平分线,点D在AC上,连接BD并延长,与CE 交于点 E. (1)求证:△ABD∽△CED; (2)若AB=6,AD=2CD,求BE的长.方法3 利用边角判定两三角形相似4.如图,AB=3AC,BD=3AE,又BD∥AC,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ABD∽△CAE. 方法4 利用三边判定两三角形相似5.如图,AD是△ABC的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F∽△ABC.专训三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名师点金:解题时,往往会遇到要证的问题与相似三角形联系不上或者说图中根本不存在相似三角形的情况,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这类几何证明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常作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1)由比例式作平行线;(2)有中点时,作中位线;(3)根据比例式,构造相似三角形.训练角度1 巧连线段的中点构造相似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E,F是边BC上的两个三等分点,D是AC的中点,BD分别交AE,AF于点P,Q,求BP:PQ:QD.训练角度 2 过顶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C=BC,F为底边AB 上一点,BF:AF=3:2,取CF的中点D,连接AD并延长交BC于点E,求BE:EC的值.3.如图,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点E.求证:AE:ED=2AF:FB.训练角度 3 过一边上的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4.如图,在△ABC中,AB>AC,在边AB上取一点D,在AC上取一点E,使AD=AE,直线DE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证: BP:CP=BD:EC.训练角度 4 过一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点M为AC边的中点,点E为AB上一点,且AE=41AB,连接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C=2CD. 作辅助线的方法一:作辅助线的方法二:作辅助线的方法三:作辅助线的方法四:全章整合提升密码专训一: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名师点金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若遇问题中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时,则需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得到等比例线段;若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或不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先将它们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再证两三角形相似,若在两个明显不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运用中间比代换.技巧1 构造平行线法1.如图,在△ABC 中,D 为AB 的中点,DF 交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E ·CF =BF ·EC.2.如图,已知△ABC 的边AB 上有一点D ,边BC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 ,且AD =CE ,DE 交AC 于点F ,试证明:AB ·DF =BC ·EF.技巧2 三点找三角形相似法3.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F. 求证:DC AE =CF AD.4.如图,在△ABC 中,∠BAC =90°,M 为BC 的中点,DM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D ,交AB于E.求证:AM 2=MD ·ME.技巧3 构造相似三角形法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P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BP ·CP =BM ·CN.技巧4 等比过渡法6.如图,在△ABC 中,AB =AC ,DE ∥BC ,点F 在边AC 上,DF 与BE 相交于点G ,且∠EDF =∠ABE. 求证:(1)△DEF ∽△BDE ;(2)DG ·DF =DB ·EF.7.如图,CE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在EC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连接AP ,作BG ⊥AP于点G ,交CE 于点D. 求证:CE 2=DE ·PE.技巧5 两次相似法8.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求证:BF BE =ABBC.9.如图,在▱ABCD 中,AM ⊥BC ,AN ⊥CD ,垂足分别为M ,N.求证:(1)△AMB ∽△AND ;(2)AM AB =MNAC.技巧6 等积代换法10.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AE AF =ACAB.技巧7 等线段代换法11.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AD 上一点,CF ∥AB ,延长BP 交AC 于点E ,交CF 于点F ,求证:BP 2=PE ·PF.12.已知:如图,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E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D 2=PB ·PC.专训二 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 名师点金:几何图形大多数由基本图形复合而成,因此熟悉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相似三角形,从而顺利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四类结构图: 1.平行线型2.相交线型3.子母型4.旋转型训练角度1 平行线型1.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D ∥BC 交AB 于点D.(1)求证:AE ·BC =BD ·AC ; (2)如果S △ADE =3,S △BDE =2,DE =6,求BC 的长.训练角度2 相交线型2.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BD ,CE 交于点O ,且EO BO =DOCO ,试问△ADE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训练角度3 子母型3.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E 为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 AC =DFAF.训练角度4 旋转型 4.如图,已知∠DAB =∠EAC ,∠ADE =∠ABC.求证:(1)△ADE ∽△ABC ;(2)AD AE =BD CE.专训三 利用相似三角形巧证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名师点金:判断两线段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中的基本题型之一.由角的关系推出“平行或垂直”是判断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由相似三角形推出“相等”是判断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训练角度1 证明两线段的数量关系 类型1: 证明两线段的相等关系1.如图,已知在△ABC 中,DE ∥BC ,BE 与CD 交于点O ,直线AO 与BC 边交于点M ,与DE 交于点N. 求证:BM =MC.2.如图,一直线和△ABC 的边AB ,AC 分别交于点D ,E ,和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且AE:CE =BF:CF. 求证:AD =DB.类型2 证明两线段的倍分关系3.如图,在△ABC 中,BD ⊥AC 于点D ,CE ⊥AB 于点E ,∠A =60°,求证:DE =12BC.4.如图,AM 为△ABC 的角平分线,D 为AB 的中点,CE ∥AB ,CE 交DM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C =2CE.训练角度2 证明两线段的位置关系 类型1:证明两线段平行 5.如图,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上一点,连接CD ,DE ⊥CD ,DE =CD ,连接CE ,AE.求证:AE ∥BC.6.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AB ,AC 上的点,EF ∥BC ,DF ∥AB ,连接CE 和AD ,分别交DF ,EF 于点N ,M.(1)如图①,若E 为AB 的中点,图中与MN 平行的直线有哪几条?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若E 不为AB 的中点,写出与MN 平行的直线,并证明.类型2 证明两线垂直7.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且AC2=AB ·AD ,BC 2=BA ·BD ,求证:CD ⊥AB.8.如图,已知矩形ABCD ,AD =13AB ,点E ,F把AB 三等分,DF 交AC 于点G ,求证:EG ⊥DF.专训四巧用位似解三角形中的内接多边形问题名师点金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的相似图形,它具有相似图形的所有性质,位似图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图形相似;(2)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3)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类型1 三角形的内接正三角形问题1.如图,用下面的方法可以画△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阅读后证明相应问题.画法:①在△AOB内画等边三角形CDE,使点C在OA上,点D在OB上;②连接OE并延长,交AB于点E′,过点E′作E′C′∥EC,交OA于点C′,作E′D′∥ED,交OB于点D′;③连接C′D′,则△C′D′E′是△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类型2 三角形的内接矩形问题2.求作:内接于已知△ABC的矩形DEFG,使它的边EF在BC上,顶点D,G分别在AB,AC上,并且有DE∶EF=1∶2.类型 3 三角形的内接正形问题(方程思想)3.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 ,高AD=80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QM 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P ,N 分别在AB,AC上,则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4.(1)如图①,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在AB ,AC ,BC 上,且DE ∥BC ,AQ交DE 于点P.求证:DP:BQ=PE:QC.(2)在△ABC 中,∠BAC =90°,正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边上,连接AG ,AF ,分别交DE 于M ,N 两点.①如图②,若AB=AC=1,直接写出MN的长;②如图③,求证:MN²=DM·EN.专训五: 图形的相似中的五种热门考点 名师点金:相似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而对于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等都是命题的热点.考点一: 比例线段及性质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成比例线段的是( )A. 2 cm ,4 cm ,4 cm ,8 cmB. 2 cm ,4 cm ,6 cm ,8 cmC. 1 cm ,2 cm ,3 cm ,4 cmD. 2.1 cm ,3.1 cm ,4.3 cm ,5.2 cm2.若a 2=b 3=c 4=d 7≠0,则a +b +c +d c =________.3.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AB =80 cm ,两个端点A ,B 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支撑点C 是靠近点B 的黄金分割点,则支撑点C 到端点A 的距离约为________.(5≈2.236,结果精确到0.01)考点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如图,若AB ∥CD ∥EF ,则下列结论中,与AD AF 相等的是( ) A.AB EF B.CD EF C.BO OE D.BC BE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C =60°,以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CDE ,连接BE 交AC 于F ,若BF = 3 cm ,则EF =________.6.如图,在△ABC 中,AM ∶MD =4∶1,BD ∶DC =2∶3,求AE ∶EC 的值.考点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7.已知△ABC ∽△DEF ,若△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3∶4,则△ABC 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 A.4:3 B.3:4 C.16:9 D.9:16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且AE ∶ED =3∶1,CE 的延长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则S △AEF ∶S 四边形ABCE 为( ) A.3∶4 B.4∶3 C.7∶9 D.9∶79.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周长之差为6,则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分别是________.10.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FD 2=FB ·FC ; (2)若FB =5,BC =4,求FD 的长.1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D 是对角线,BE 平分∠DBC 交DC 于点E ,点F 是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F ,BE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M.(1)求证:BM ⊥DF ; (2)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求ME ·MB.考点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2.一天晚上,李明和张龙利用灯光下的影子长来测量一路灯的高度CD.如图,当李明走到点A处时,张龙测得李明直立时身高AM 与影子长AE正好相等;接着李明沿AC方向继续向前走,走到点B处时,李明直立时身高BN的影子恰好是线段AB,并测得AB=1.25 m,已知李明直立时的身高为1.75 m,求路灯的高度CD.(结果精确到0.1 m)13.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BA=CD,BC=20 cm,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 cm,8 cm.为使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 cm,那么横梁EF的长应为多少?(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考点五图形的位似1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以点A为位似中心,把正方形ABCD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正方形A′B′C′D′,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15.如图,在6×8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和△ABC位似,且相似比为1∶2;(2)连接(1)中的AA′,求四边形AA′C′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专训六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主要内容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等,涉及考点、考法较多,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其主要考点可概括为:3个概念、2个性质、1个判定、2个应用、1个作图、1个技巧.考点一:3个概念概念1:成比例线段1.下列各组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3cm,6cm,7cm,9cmB.2cm,5cm,0.6dm,8cmC.3cm,9cm,1.8dm,6cmD.1cm,2cm,3cm,4cm2.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地,它的一条边长为25m,在图纸上,这条边的长为5cm,其他两条边的长都为4cm,则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________m.概念2:相似多边形3.如图,已知∠1′=∠1,∠2′=∠2,∠3′=∠3,∠4′=∠4,∠D′=∠D,试判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概念3:位似图形4.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记所得的像是△A′B′C.设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b),求点B的坐标.考点二: 2个性质性质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5.如图,在Rt△ABC中,∠A=90°,AB=8,AC=6.若动点D从点B出发,沿线段BA运动到点A为止,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动点D运动的时间为x秒,AE的长为y.(1)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BDE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如图,已知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BA相交于点E,EC 与AD相交于点F.(1)求证:△ABC∽△FCD;(2)若S△FCD=5,BC=10,求DE的长.考点三: 1个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7.如图,△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为斜边AB上一点,连接CD,DE⊥CD,DE=CD,连接AE,过C作CO⊥AB于O.求证:△ACE ∽△OCD.8.如图,在⊙O的内接△ABC中,∠ACB=90°,AC=2BC,过点C作AB的垂线l交⊙O 于另一点D,垂足为点E.设P是上异于点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 与PD,PD交AB于点G. (1)求证:△PAC∽△PDF; (2)若AB=5,弧AP=弧BP,求PD 的长.考点四: 2个应用应用1:测高的应用9.如图,在离某建筑物CE 4 m处有一棵树AB,在某时刻,1.2 m的竹竿FG垂直地面放置,影子GH长为2 m,此时树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地面上,还有一部分落在建筑物的墙上,墙上的影子CD高为2 m,那么这棵树的高度是多少?应用2:测宽的应用10.如图,一条小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一岸每隔6 m有一棵树,在河的对岸每隔60 m有一根电线杆,在有树的一岸离岸边30 m处可看到对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这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求河的宽度.考点五: 1个作图——作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11.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有一点O和△ABC.请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不改变方向),画出△ABC的位似图形.考点六: 1个技巧——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技巧12.如图,已知△ABC,∠BAC的平分线与∠D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及BC的延长线于点P,Q. (1)求∠PAQ的度数; (2)若点M为PQ的中点,求证:PM2=CM·BM.。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2.会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来进展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二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矩形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定理2.矩形的轴对称性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4.矩形的判定〔难点〕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学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开展推理论证能力。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各项系数及常数项。
3.会用估算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配方法的应用〔难点〕4.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难点〕2.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第四节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第五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重难点: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及与两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2.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或由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
第六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 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 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 ,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tanAEF ”;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 >0. 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锐角30°B C a b c45° 160°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2016•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C.D.【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AB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答案】D.【解析】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B==,故选: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AB的长,再求正切函数.举一反三:【变式】在RtΔABC中,∠C=90°,若a=3,b=4,则c =,sinA=,cosA=,sinB=,cosB=.【答案】c= 5 ,sinA=35,cosA=45,sinB=45,cosB=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1)(2015•茂名校级一模)6tan230°﹣sin60°﹣2sin45°;(2)(2015•乐陵市模拟)sin60°﹣4cos230°+sin45°•tan60°;(3)(2015•宝山区一模)+tan60°﹣.【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122-.(2) 原式=×﹣4×()2+×=﹣3+63;Ca bc(3) 原式=+﹣=2+﹣=3﹣2+2=322.【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行化简.举一反三:【变式】在RtΔABC中,∠C=90°,若∠A=45°,则∠B=,sinA=,cosA=,sinB=,cosB=.【答案】∠B=45°,sinA=22,cosA=22,sinB=22,cosB=22.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2015•河北模拟)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2﹣2﹣(3+tanC)0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1﹣tanA)2+|sinB﹣|=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ABC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且AB=10,CD是⊙O的弦,AD与BC相交于点P,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 又∵ ∠B =∠D ,∠PAB =∠PCD ,∴ △PCD ∽△PAB ,∴PC CDPA AB=. 又∵ CD =6,AB =10, ∴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 ,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 APC PA ∠=,PC 、PA 均为未知,而已知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5.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AB=5a,由3sin5BCAAB==得BC=3a,∴22(5)(3)4AC a a a=-=,∴CD=5a-4a=a,22(3)10BD a a a=+=,∴10 sadA5BDAD==.【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1;(2)在图①中设想AB=AC的长固定,并固定AB让AC绕点A旋转,当∠A接近0°时,BC接近0,则sadA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0,当∠A接近180°时,BC接近2AB,则sadA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锐角三角函数—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2016•乐山)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2.(2015•山西)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C.D.3. 已知锐角α满足sin25°=cosα,则α=( )A.25°B.55°C.65°D.75°4.如图所示,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O(0,0),B是y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A.12B.34C3D.45第4题第5题5.如图,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A.5714B.35C.217D.21146.在Rt△ABC中,∠C=90°,若将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A的正弦值( ) A.扩大2倍B.缩小2倍C.扩大4倍D.不变7.如图所示是教学用具直角三角板,边AC=30cm,∠C=90°,tan∠BAC=33,则边BC的长为( )A.303cm B.203cm C.103cm D.53cm第7题第8题8.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C=5,BC=2,则sin∠ACD 的值为( )A.53B.253C.52D.23二、填空题9.(2016•临夏州)如图,点A(3,t)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α=,则t的值是.10. 用不等号连接下面的式子.(1)cos50°________cos20°(2)tan18°________tan21°11.在△ABC中,若223sin cos022A B⎛⎫+-=⎪⎪⎝⎭,∠A、∠B都是锐角,则∠C的度数为.12.如图所示,△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A=________.1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P是直线CD上一点,若DP=1,则tan∠BPC的值是________.第12题第15题14.如果方程2430x x-+=的两个根分别是Rt△ABC的两条边,△ABC的最小角为A,那么tanA的值为________.15.如图所示,△ABC的内心在y轴上,点C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是(0,2),直线AC的解析式为112y x=-,则tanA的值是________.16.(2014•高港区二模)若α为锐角,且,则m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ABC中,D为AB的中点,DC⊥AC,且∠BCD=30°,求∠CD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18.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2015•普陀区一模);(2) (2015•常州模拟)sin45°+tan45°﹣2cos60°.(3) (2015•奉贤区一模)﹣cos60°.19.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AE=BC,DF⊥AE,垂足为F,连接DE.(1)求证:AB=DF;(2)若AD=10,AB=6,求tan∠EDF的值.20. 如图所示,已知⊙O的半径为2,弦BC的长为23A为弦BC所对优弧上任意一点(B、C两点除外).(1)求∠BAC的度数;(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参考数据:3sin60=°,3cos30=°,3tan30=°.【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在Rt △ABC 中,∠BAC=90°,sinB=,∵AD ⊥BC , ∴sinB=,sinB=sin ∠DAC=,综上,只有C 不正确 故选:C . 2.【答案】D ;【解析】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 为直角三角形,∴tan∠B==,故选:D .3. 【答案】C ;【解析】由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cos sin(90)αα=-°,∴ sin25°-sin(90°-α), 即90°-α=25°,∴ α=65°.4.【答案】C ;【解析】设⊙A 交x 轴于另一点D ,连接CD ,根据已知可以得到OC =5,CD =10,∴ 2210553OD =-=,∵ ∠OBC =∠ODC , ∴ 533cos OB cos 102OD C ODC CD ∠=∠===.5.【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于D ,∵ ∠BAC =120°,∴ ∠CAD =60°, 又∵ AC =2,∴ AD =1,CD =3, ∴ BD =BA+AD =5,在Rt △BCD 中,222827BC BD CD =+==,∴ 321sin 1427CD B BC ===.6.【答案】D ;【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值等于相应边的比,与边的长度无关,而只与边的比值或角的大小有关.7.【答案】C ;【解析】由3tan 3BC BAC AC ∠==,∴ 333010333BC AC ==⨯=8. 【答案】A ; 【解析】 ∵ 223AB AC BC =+=,∴ 5sin sin 3AC ACD B AB ∠=∠==二、填空题 9.【答案】.【解析】过点A 作AB ⊥x 轴于B , ∵点A (3,t )在第一象限, ∴AB=t ,OB=3, 又∵tanα===,∴t=. 故答案为:.10.【答案】(1)<; (2)<;【解析】当α为锐角时,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cos50°<cos20°;当α为锐角时,其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tan18°<tan21°.11.【答案】105°;【解析】∵ 223sin cos 022A B ⎛⎫-+-= ⎪ ⎪⎝⎭, ∴ 2sin 02A -=3cos 0B = 即2sin A =3cos B =.又∵ ∠A 、∠B 均为锐角,∴ ∠A =45°,∠B =30°,在△ABC 中,∠A+∠B+∠C =180°,∴ ∠C =105°. 12.5【解析】假设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利用网格,从C 点向AB 所在直线作垂线CH .垂足为H ,则∠A在直角△ACH中,利用勾股定理得224225AC +=,∴5sin 525CH A AC ===13.【答案】2或23【解析】此题为无图题,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由于点P 是直线CD 上一点,所以点P既可以在边CD 上,也可以在CD 的延长线上,当P 在边CD 上时,tan 2BC BPC PC ∠==;当P 在CD 延长线上时,2tan 3BC BPC PC ∠==.14.【答案】13或24; 【解析】由2430x x -+=得11x =,23x =,①当3为直角边时,最小角A 的正切值为1tan 3A =;②当3为斜边时,另一直角边为223122-=,∴ 最小角A 的正切值为12tan 422A ==. 故应填13或24.15.【答案】13;【解析】由△ABC 的内心在y 轴上可知OB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OBA =45°,易求AB 与x 轴的交点为(-2,0),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x =+,联立2112y x y x =+⎧⎪⎨=-⎪⎩可求A 点的坐标为(-6,-4), ∴ 2262AB AD BD =+=,又OC =OB =2,∴ BC =22.在Rt △ABC 中,221tan 362BC A AB ===.16.【答案】 ; 【解析】∵0<cosα<1,∴0<<1,解得.三、解答题17.【答案与解析】过D作DE∥AC,交BC于点E.∵AD=BD,∴CE=EB,∴AC=2DE.又∵DC⊥AC,DE∥AC,∴DC⊥DE,即∠CDE=90°.又∵∠BCD=30°,∴EC=2DE,DC=3DE.设DE=k,则CD=3k,AC=2k.在Rt△ACD中,227AD AC CD k=+=.∴227sin77AC kCDAAD k∠===,321cos77CD kCDAAD k∠===.223tan33AC kCDACD k∠===.18.【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4×﹣×+×=1+3.(2) 原式=×+1﹣2×=1+1﹣1=1.(3) 原式=﹣×=﹣231-19.【答案与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DAF=∠AEB又∵AE=BC,∴AE=AD又∵∠B=∠DFA=90°,∴△EAB≌△ADF.∴AB=DF.(2)解:在Rt△ABE中,22221068BE AE AB--=∵△EAB≌△ADF,∴DF=AB=6,AF=EB=8,∴EF=AE-AF=10-8=2.∴21 tan63EFEDFDF∠===.20.【答案与解析】(1)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CD.∵BD是直径,∴BD=4,∠DCB=90°.在Rt△DBC中,233 sin42BCBDCBD∠===,∴∠BDC=60°,∴∠BAC=∠BDC=60°.(2)因为△ABC的边BC的长不变,所以当BC边上的高最大时,△ABC的面积最大,此时点A应落在优弧BC的中点处.过O作OE⊥BC于点E,延长EO交⊙O于点A,则A为优孤BC的中点.连结AB,AC,则AB=AC,∠BAE12=∠BAC=30°.在Rt△ABE中,∵BE3=BAE=30°,∴33tan303BEAE===°,∴1233332ABCS=⨯=△答:△ABC面积的最大值是3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2.会运用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要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已知条件解法步骤Rt△ABC 两边两直角边(a,b)由求∠A,∠B=90°-∠A,斜边,一直角边(如c,a)由求∠A,∠B=90°-∠A,一边一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锐角、邻边(如∠A,b)∠B=90°-∠A,,锐角、对边(如∠A,a)∠B=90°-∠A,,斜边、锐角(如c,∠A)∠B=90°-∠A,,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根据下列条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1)∠B=60°,a =4; (2)a =1,3b =. 【答案与解析】(1)∠A =90°-∠B =90°-60°=30°.由tan bB a =知,tan 4tan6043b a B ==⨯=°. 由cos a B c =知,48cos cos 60a c B ===°. (2)由tan 3bB a==得∠B =60°,∴ ∠A =90°-60°=30°.∵ 222a b c +=,∴ 2242c a b =+==.【总结升华】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类型是:(1)已知两边;(2)已知一锐角和一边.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边角关系.常用口诀: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斜边)用切(正切). (1)首先用两锐角互余求锐角∠A ,再利用∠B 的正切、余弦求b 、c 的值;(2)首先用正切求出∠B 的值,再求∠A 的值,然后由正弦或余弦或勾股定理求c 的值.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C=90°,a=23,b=2 ,求∠A 、∠B 和c ;(2)已知sinA=23, c=6 ,求a 和b ; 【答案】(1)c=4;∠A=60°、∠B=30°; (2)a=4;b=252.(2015•湖北)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 的长;(2)sin∠ADC 的值.【答案与解析】解:过点A作AE⊥BC于点E,∵cosC=,∴∠C=45°,在Rt△ACE中,CE=AC•c osC=1,∴AE=CE=1,在Rt△ABE中,tanB=,即=,∴BE=3AE=3,∴BC=BE+CE=4;(2)∵AD是△A BC的中线,∴CD=BC=2,∴DE=CD﹣CE=1,∵AE⊥BC,DE=AE,∴∠ADC=45°,∴sin∠ADC=.【总结升华】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正确应用.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几何图形计算问题中的应用3.(2016•盐城)已知△ABC中,tanB=,BC=6,过点A作BC边上的高,垂足为点D,且满足BD:CD=2:1,则△ABC面积的所有可能值为.【思路点拨】分两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确定高AD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答案】8或24.【解析】解:如图1所示:∵BC=6,BD:CD=2:1,∴BD=4,∵AD⊥BC,tanB=,∴=,∴AD=BD=,∴S△ABC=BC•AD=×6×=8;如图2所示:∵BC=6,BD:CD=2:1,∴BD=12,∵AD⊥BC,tanB=,∴=,∴AD=BD=8,∴S△ABC=BC•A D=×6×8=24;综上,△ABC面积的所有可能值为8或24,故答案为8或24.【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面积,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河南模拟)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6,D是AC上一点,若tan∠DBA=,则AD的长为多少?【答案与解析】解:作DE⊥AB于E,如图,∵∠C=90°,AC=BC=6,∴△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6,∴∠A=45°,在Rt△ADE中,设AE=x,则DE=x,AD=x,在Rt△BED中,tan∠DBE==,∴BE=5x,∴x+5x=6,解得x=,∴AD=×=2.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中的应用4.某过街天桥的截面图为梯形,如图所示,其中天桥斜面CD 的坡度为1:3i =(i =1:3是指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CD 的长为10 m ,天桥另一斜面AB 的坡角∠ABC =45°.(1)写出过街天桥斜面AB 的坡度; (2)求DE 的长;(3)若决定对该过街天桥进行改建,使AB 斜面的坡度变缓,将其45°坡角改为30°,方便过路群众,改建后斜面为AF ,试计算此改建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结果精确到.0.01 m). 【答案与解析】(1)作AG ⊥BC 于G ,DE ⊥BC 于E ,在Rt △AGB 中,∠ABG =45°,AG =BG . ∴ AB 的坡度1AGi BG'==. (2)在Rt △DEC 中,∵ 3tan 3DE C EC ∠==,∴ ∠C =30°.又∵ CD =10 m .∴ 15m 2DE CD ==. (3)由(1)知AG =BG =5 m ,在Rt △AFG 中,∠AFG =30°,tan AG AFG FG ∠=,即3535FB =+,解得535 3.66(m)FB =-=. 答:改建后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约为3.66 m .【总结升华】(1)解梯形问题常作出它的两条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它等于坡角的正切值.5.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雕塑.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 ,利用三角板测得雕塑顶端A 点的仰角为30°,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小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 ,利用三角板测得A 点的俯角为60°(如图所示).若已知CD 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答案与解析】过点C作CE⊥AB于E.∵∠D=90°-60°=30°,∠ACD=90°-30°=60°,∴∠CAD=180°-30°-60°=90°.∵CD=10,∴AC=12CD=5.在Rt△ACE中,AE=AC·sin∠ACE=5×sin 30°=52,CE=AC·cos ∠ACE=5×cos 30°=53 2,在Rt△BCE中,∵∠BCE=45°,∴5553(31)222AB AE BE=+=+=+≈6.8(米).∴雕塑AB的高度约为6.8米.【总结升华】此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题关键,从实际操作(用三角形板测得仰角、俯角)过程中,提供作辅助线的方法,同时对仰角、俯角等概念不能模糊.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在△ABC中,∠C=90°,4sin5A=,则tan B=( ).A.43B.34C.35D.452.(2016•绍兴)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A .B .C .D .3.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 =5米,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则AC 的长是( ). A .53米 B .10米 C .15米 D .103米4.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M 、N 分别为OB 、OC 的中点, 则cos ∠OMN 的值为( ).A .12 B .22C .32D .1第3题 第4题 第5题5.如图所示,某游乐场一山顶滑梯的高为h ,滑梯的坡角为α,那么滑梯长l 为 ( )A .sin h α B .tan h α C .cos h αD .sin h α 6.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AC =16 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接BD , 若3cos 5BDC ∠=,则BD 的长是(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7.如图所示,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 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 地,再由B 地向北偏西2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 地,则A 、C 两地相距( ). A .30海里 B .40海里 C .50海里 D .60海里第6题 第7题 第8题8.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的宽度,王芳同学在河岸边相距200 m 的M 和N 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P 的位置,P 在M 的正北方向,在N 的北偏西30°的方向,则河的宽度是( ).A .2003mB .20033m C .1003m D .100m 二、填空题9.(2015•揭西县一模)在菱形ABCD 中,DE⊥AB,,BE=2,则tan∠DBE 的值是 .10.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点,AD=BE,AE与CD交于点F,AG⊥CD于点G,则AGAF的值为________.11.如图所示,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东北方向,距离灯塔402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海轮行驶的路程AB为_______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12.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BC,BC>AD,AD=2,AB=4,点E在AB上,将△CBE沿CE翻折,使B点与D点重合,则∠BCE的正切值是________.13.如图所示.线段AB、DC分别表示甲、乙两座建筑物的高.AB⊥BC,DC⊥BC,两建筑物间距离BC=30米,若甲建筑物高AB=28米,在A点测得D点的仰角α=45°,则乙建筑物高DC=__ __米.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4.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200m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如图所示),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________m.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点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点的高度AB为2米,台阶AC的坡度为3即AB:BC=3,且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16. (2016•包头)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ADC=90°,AB=6,CD=4,BC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1)若∠A=60°,求BC的长;(2)若sinA=,求AD的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17.(2015•资阳)北京时间2015年0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我国积极组织抢险队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工作.如图,某探测队在地面A、B两处均探测出建筑物下方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25°和60°,且AB=4米,求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cos25°≈0.9,tan25°≈0.5,≈1.7)【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如图,sin A=45BCAB=,设BC=4x.则AB=5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23AC AB BC x=-=,∴33 tan44AC xBBC x===.2.【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设BC=x,∵在Rt△ABC中,∠B=90°,∠A=30°,∴AC=2BC=2x,AB=BC=x,根据题意得:AD=BC=x,AE=DE=AB=x,作EM⊥AD于M,则AM=AD=x,在Rt △AEM 中,cos ∠EAD===;3.【答案】A ;【解析】由tan BCi A BC===1:3知,353AC BC ==(米). 4.【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MN ∥BC ,∠OMN =∠OBC =45°,∴ 2cos 2OMN ∠=. 5.【答案】A ;【解析】由定义sin h l α=,∴ sin h l α=. 6.【答案】D ;【解析】∵ MN 是AB 的中垂线, ∴ BD =AD .又3cos 5DC BDC BD ∠==, 设DC =3k ,则BD =5k ,∴ AD =5k ,AC =8k .∴ 8k =16,k =2,BD =5×2=10.7.【答案】B ;【解析】 连接AC ,∵ AB =BC =40海里,∠ABC =40°+20°=60°,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 =AB =40海里. 8.【答案】A【解析】依题意PM ⊥MN ,∠MPN =∠N =30°,tan30°200PM=,2003PM =. 二、填空题 9.【答案】2;【解析】设菱形ABCD 边长为t ,∵BE=2,∴AE=t﹣2,∵cosA=,∴,∴=,∴t=5,∴AE=5﹣2=3, ∴DE==4,∴tan∠DB E===2.故答案为:2.10.【答案】32;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证△ACE ≌△CBD .从而得出∠CAE =∠BCD .∴ ∠AFG =∠CAE+∠ACD =∠BCD+∠ACD =60°,在Rt △AFG 中,3sin 602AG AF ==°.11.【答案】40403+;【解析】在Rt△APC中,PC=AC=AP·sin∠APC=2 402402⨯=.在Rt△BPC中,∠BPC=90°-30°=60°,BC=PC·tan∠BPC=403,所以AB=AC+BC=40403+.12.【答案】12;【解析】如图,连接BD,作DF⊥BC于点F,则CE⊥BD,∠BCE=∠BDF,BF=AD=2,DF=AB=4,所以21 tan tan42BFBCE BDFDF∠=∠===.13.【答案】58;【解析】α=45°,∴DE=AE=BC=30,EC=AB=28,DE=DE+EC=58 14.【答案】200;【解析】由已知∠BAC=∠C=30°,∴BC=AB=200.三、解答题15.【答案与解析】过点A作AF⊥DE于F,则四边形ABEF为矩形,∴AF=BE,EF=AB=2.设DE=x,在Rt△CDE中,3tan tan603DE DECE xDCE===∠°.在Rt△ABC中,∵13ABBC=,AB=2,∴23BC=.在Rt△AFD中,DF=DE-EF=x-2.∴23(2) tan tan30DF xAF xDAF-===-∠°∵AF=BE=BC+CE.∴33(2)233x x-=+,解得6x=.答:树DE的高度为6米.16.【答案与解析】解:(1)∵∠A=60°,∠ABE=90°,AB=6,tanA=,∴∠E=30°,BE=tan60°•6=6,又∵∠CDE=90°,CD=4,sinE=,∠E=30°,∴CE==8,∴BC=BE﹣CE=6﹣8;(2))∵∠ABE=90°,AB=6,sinA==,∴设BE=4x,则AE=5x,得AB=3x,∴3x=6,得x=2,∴BE=8,AE=10,∴tanE====,解得,DE=,∴AD=AE﹣DE=10﹣=,即AD的长是.17.【答案与解析】解:作CD⊥AB交AB延长线于D,设CD=x 米.Rt△ADC中,∠DAC=25°,所以tan25°==0.5,所以AD==2x.Rt△BDC中,∠DBC=60°,由tan 60°==,解得:x≈3米.所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约为3米.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计算tan 60°+2sin 45°-2cos 30°的结果是( ).A.2 B3C2D.12.如图所示,△ABC中,AC=5,2cos B=,3sin5C=,则△ABC的面积是( )A.212B.12 C.14 D.213.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则tan B'的值为( )A.12B.13C.14D.24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点测得∠BAD=30°,在C点测得∠BCD=60°,又测得AC=50米,那么小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A.25米B.253米C.10033米D.25253+米5.如图所示,将圆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直径为40 cm,高为55 cm的圆口容器中,圆桶放置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要使容器中的水面与圆桶相接触,则容器中水的深度至少应为( ).A.10 cm B.20 cm C.30 cm D.35 cm6.如图所示,已知坡面的坡度13i=:,则坡角α为( ).A.15°B.20°C.30°D.45°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所示,在高为2 m,坡角为30°的楼梯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应为( ).A.4 m B.6 m C.42m D.(223)m+8.(2016•绵阳)如图,△ABC中AB=AC=4,∠C=72°,D是AB中点,点E在AC上,DE⊥AB,则cosA的值为()A.B.C.D.二、填空题9.如图,若AC、BD的延长线交于点E,5 11CD AB =,则cos CEB∠= ;tan CEB∠= .10.如图,AD⊥CD,AB=10,BC=20,∠A=∠C=30°,则AD的长为;CD的长为.A BCDEO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1l ∥2l ∥3l ∥4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 α=________.12.如果方程243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Rt △ABC 的两条边,△ABC 最小的角为A ,那么tanA 的值为__ ______.13.(2015•荆州)如图,小明在一块平地上测山高,先在B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30°,然后向山脚直行100米到达C 处,再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45°,那么山高AD 为 米(结果保留整数,测角仪忽略不计,≈1.414,,1.732)14. 在△ABC 中,AB =8,∠ABC =30°,AC =5,则BC =____ ____.15. 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C (0,5)和点O (0,0),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第15题图16. (2016•临沂)一般地,当α、β为任意角时,sin (α+β)与sin (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sin (α+β)=sinα•cosβ+c osα•sinβ;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例如sin90°=sin(60°+30°)=sin60°•cos30°+cos60°•sin30°=×+×=1.类似地,可以求得sin15°的值是 .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以线段AB 为直径的⊙O 交线段AC 于点E ,点M 是AE 的中点,OM 交AC 于点D , ∠BOE =60°,cos C =12,BC =23 (1)求∠A 的度数;(2)求证:BC 是⊙O 的切线;(3)求MD 的长度.18. (2015•湖州模拟)如图,坡面CD的坡比为,坡顶的平地BC上有一棵小树AB,当太阳光线与水平线夹角成60°时,测得小树的在坡顶平地上的树影BC=3米,斜坡上的树影CD=米,则小树AB的高是多少米?19.如图所示,圆O的直径为5,在圆O上位于直径AB的异侧有定点C和动点P,已知BC:CA=4:3,点P在半圆弧AB上运动(不与A、B重合),过C作CP的垂线CD交PB的延长线于D点.(1)求证:AC·CD=PC·BC;(2)当点P运动到AB弧中点时,求CD的长;(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CD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面积S.20.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6,AC=8,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运动,过点P作PQ⊥BC于Q,过点Q作QR∥BA交AC于R,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设BQ=x,QR=y.(1)求点D到BC的距离DH的长;(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PQR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第六章反比例函数(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对称性—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圆的对称性—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并能运用其特有的性质推出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科学的方法;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探索、观察、归纳、类比,总结出垂径定理等概念,在类比中理解深刻认识圆中的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3. 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三组量: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只要有一组量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组量对应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要点诠释:圆具有旋转不变的特性.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要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1.弦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要点诠释:直径是圆中通过圆心的特殊弦,也是圆中最长的弦,即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为什么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中任意一条弦,求证:AB≥CD.证明:连结OC、OD∵AB=AO+OB=CO+OD≥CD(当且仅当CD过圆心O时,取“=”号)∴直径AB是⊙O中最长的弦.2.弧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要点诠释:①半圆是弧,而弧不一定是半圆;②无特殊说明时,弧指的是劣弧.3.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弧叫做等弧.要点诠释:①等弧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不能忽视;②圆中两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要点三、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要点诠释:(1)垂径定理是由两个条件推出两个结论,即(2)这里的直径也可以是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要点四、垂径定理的拓展根据圆的对称性及垂径定理还有如下结论:(1)平分弦(该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要点诠释: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中: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在这五个条件中,知道任意两个,就能推出其他三个结论.(注意:“过圆心、平分弦”作为题设时,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径)要点五、弧、弦、圆心角的关系1.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要点诠释:(1)一个角要是圆心角,必须具备顶点在圆心这一特征;(2)注意关系中不能忽视“同圆或等圆”这一前提.3. 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1.(2015春•安岳县月考)如图,⊙O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AE=2,EB=6,∠DEB=30°,求弦CD长.【答案与解析】解:过O作OF⊥CD,交CD于点F,连接OD,∴F为CD的中点,即CF=DF,∵AE=2,EB=6,∴AB=AE+EB=2+6=8,∴OA=4,∴OE=OA﹣AE=4﹣2=2,在Rt△OEF中,∠DEB=30°,∴OF=OE=1,在Rt△ODF中,OF=1,OD=4,根据勾股定理得:DF==,则CD=2DF=2.【总结升华】对于垂径定理的使用,一般多用于解决有关半径、弦长、弦心距之间的运算(配合勾股定理)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O两弦AB、CD垂直相交于H,AH=4,BH=6,CH=3,DH=8,求⊙O半径.【答案】如图所示,过点O分别作OM⊥AB于M,ON⊥CD于N,则四边形MONH为矩形,连结OB,∴12MO HN CN CH CD CH==-=-11()(38)3 2.522CH DH CH=+-=+-=,111()(46)5222BM AB BH AH==+=+=,∴在Rt△BOM中,OB==【变式2】如图,AB为⊙O的弦,M是AB上一点,若AB=20cm,MB=8cm,OM=10cm,求⊙O的半径.【答案】14cm.2.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AB∥CD,AB=12cm,CD=16cm,求AB、CD间的距离.【思路点拨】⊙O中,两平行弦AB、CD间的距离就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的长度,若分别作弦AB、CD的弦心距,则可用弦心距的长表示这两条平行弦AB、CD间的距离.【答案与解析】(1)如图1,当⊙O的圆心O位于AB、CD之间时,作OM⊥AB于点M,并延长MO,交CD于N点.分别连结AO、CO.∵AB∥CD∴ON⊥CD,即ON为弦CD的弦心距.∵AB=12cm,CD=16cm,AO=OC=10cm,=8+6=14(cm)图1 图2(2)如图2所示,当⊙O的圆心O不在两平行弦AB、CD之间(即弦AB、CD在圆心O的同侧)时,同理可得:MN=OM-ON=8-6=2(cm)∴⊙O中,平行弦AB、CD间的距离是14cm或2cm.【总结升华】解这类问题时,要按平行线与圆心间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千万别丢解.举一反三:【变式】在⊙O中,直径MN⊥AB,垂足为C,MN=10,AB=8,则MC=_________.【答案】2或8.类型二、垂径定理的综合应用3.(2015•普陀区一模)如图,某新建公园有一个圆形人工湖,湖中心O处有一座喷泉,小明为测量湖的半径,在湖边选择A、B两个点,在A处测得∠OAB=45°,在AB延长线上的C处测得∠OCA=30°,已知BC=50米,求人工湖的半径.(结果保留根号)【答案与解析】解:过点O作OD⊥AC于点D,则AD=BD,∵∠OAB=45°,∴AD=OD,∴设AD=x,则OD=x,OA=x,CD=x+BC=x+50).∵∠OCA=30°,∴=tan30°,即=,解得x=25﹣25,∴OA=x=×(25﹣25)=(25﹣25)(米).答:人工湖的半径为(25﹣25)米.【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 不过圆心的直线l交⊙O于C、D两点,AB是⊙O的直径,AE⊥l于E,BF⊥l于F.(1)在下面三个圆中分别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图形;(2)请你观察(1)中所画图形,写出一个各图都具有的两条线段相等的结论(OA=OB除外)(不再标注其他字母,找结论的过程中所连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写推理过程);(3)请你选择(1)中的一个图形,证明(2)所得出的结论.【答案与解析】(1)如图所示,在图①中AB、CD延长线交于⊙O外一点;在图②中AB、CD交于⊙O内一点;在图③中AB∥CD.(2)在三个图形中均有结论:线段EC=DF.(3)证明:过O作OG⊥l于G.由垂径定理知CG=GD.∵ AE⊥l于E,BF⊥l于F,∴ AE∥OG∥BF.∵ AB为直径,∴ AO=OB,∴ EG=GF,∴ EC=EG-CG=GF-GD=DF.【总结升华】在运用垂径定理解题时,常用的辅助线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出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 类型三、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及应用5.已知:如图所示,⊙O 中弦AB =CD .求证:AD =BC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要证AD =BC ,只需证AD BC =或证∠AOD=∠BOC 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法一:如图①,∵ AB =CD ,∴ A B C D =.∴ A B B DC D B D -=-,即AD BC =, ∴ AD =BC .证法二:如图②,连OA 、OB 、OC 、OD ,∵ AB =CD ,∴ ∠AOB =∠COD .∴ ∠AOB -∠DOB =∠COD -∠DOB ,即∠AOD =∠BOC ,∴ AD =BC .【总结升华】在同圆或等圆中,证两弦相等时常用的方法是找这两弦所对的弧相等或所对的圆心角相等,而图中没有已知的等弧和等圆心角,必须借助已知的等弦进行推理.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AO 、BO 的中点,CM ⊥AB ,DN ⊥AB . 求证:AC BD =.【答案】证法一:如上图所示,连OC、OD,则OC=OD,∵OA=OB,且12OM OA=,12ON OB=,∴OM=ON,而CM⊥AB,DN⊥AB,∴Rt△COM≌Rt△DON,∴∠COM=∠DON,∴A C B D=.证法二:如下图,连AC、BD、OC、OD.∵M是AO的中点,且CM⊥AB,∴AC=OC,同理BD=OD,又OC=OD.∴AC=BD,∴A C B D=.。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配方法重点讲解(北师大版)
配方法重点讲解一、何谓配方法配方法就是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将其转化为2()x a b +=的形式,当0b ≥时,即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配方法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要且基本的方法,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配方法的理论依据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用x 代替公式中的a ,则有2222()x bx b x b ±+=±。
应用时要注意等号左右两边的特征:左边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的系数为1,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222()2b b =±。
三、注意事项在把二次三项式中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和常数项化为平方形式时,要时刻注意保持恒等变形。
四、应用举例例 1 证明关于x 的方程22(820)210a a x ax -+++=,不论a 为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证明:2228208161620(4)4a a a a a -+=-+-+=-+。
2(4)0a -≥Q ,2(4)40a ∴-+>。
∴不论a 为何值,都有28200a a -+≠。
∴不论a 为何值,关于x 的方程22(820)210a a x ax -+++=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说明:⑴在解形如把2262x x -+配方的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时,应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各项都提出2,而不是将各项都除以2。
提出2是恒等变形,原式的值没有改变;都除以2是运算变形,原式的值改变了。
⑵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方时,需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但要注意:为了使代数式的值不变,必须再减去这个“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例2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⑴210x x +-=;⑵24410x x --=。
分析:方程⑴的系数已经是1,所以直接移项、配方、求解即可;方程⑵则需要先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数学44个重难点考点
【考点1 菱形的性质】如图,菱形中,交于点,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是A .B .C .D .如图,菱形中,,于,交于,于.若的周长为4,则菱形的面积为A .B .C .16D .【考点2 矩形的性质】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垂直平分,若,则A .B .C .D .如图,点是矩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过点作,分别交,于,,连接,,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 AC BD O DE BC ⊥E OE 50BCD ∠=︒OED ∠()35︒30︒25︒20︒ABCD 135D ∠=︒BE CD ⊥E AC F FG BC ⊥G BFG ∆ABCD ()ABCD AC BD C AE BO AE =(OD =)2cm 3cm 4cm 6cm P ABCD AC P //EF BC AB CD E F PB PD 3AE =9PF =()A .12B .24C .27D .54如图,矩形对角线、相交于点0,点是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分别作于点,于点,若,,则的值为A .10B .9.6C .4.8D .2.4【考点3 正方形的性质】已知:如图,是正方形内的一点,且,则的度数为A .B .C .D .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分别在,上,,,相交于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为,则的周长为A .7B .C .8D .正方形的边长为2,在其的对角线上取一点,使得,以为边作正方形,如图所示,若以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在轴正半轴上,点在ABCD AC BD P AD P PE AC ⊥E PF BD ⊥F 3AB =4BC =PE PF +()M ABCD MC MD AD ==AMB ∠()120︒135︒145︒150︒ABCD 3AB =EF CD AD CE DF =BE CF G ABCD 2:3BCG ∆()33+ABCD AC E AE AB =AE AEFG B A y C轴的正半轴上,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 .,【考点4 菱形的判定】如图,在中,点是边上一点,,连接.点是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过点作交于点,连接.求证:四边形是菱形.【变式4-3】(2019春•霍林郭勒市期末)如图,在中,,过点的直线,为边上一点,过点作,交直线于,垂足为,连接、. (1)求证:;(2)当在中点时,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考点5 矩形的判定】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点,分别为,的中点,延长至,使,连接. (1)求证:△;(2)当线段与线段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是矩形?请说明理由.x G ()3(23)3.(27)22ABC ∆D AB AC AD =CD O CD AO AO BC E ED D //DF BC AE F CF CEDF Rt ABC ∆90ACB ∠=︒C //MN AB D AB D DE BC ⊥MN E F CD BE CE AD =D AB BECD ABCD AC BD O E F OB OD AE G EG AE =CG ABE ∆≅CDF ∆AB AC EGCF如图,点、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即的边、的中点.点是内的动点,连接、,点、分别是、的中点,顺次连接点、、、.(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当与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是矩形?请说明理由.如图,在中,是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过点作直线,设交的平分线于点,交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1)试说明:;(2)当点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6 正方形的判定】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分别在边,,,上,,,且平分.(1)求证:.(2)若.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D E ABC )AB BC AC ≠≠AB AC O ABC ∆OB OC G F OB OC D G F E DGFE OA BCDGFE ABC ∆O AC A C O //MN BC MN BCA ∠E BCA ∠F OE OF =OAECF ABCD E F G H AB BC CD DA AE CG =AH CF =EG HEF ∠AEH CGF ∆≅∆90EFG ∠=︒EFGH如图,中,是边上一点,是的中点,过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且,连接. (1)求证:是的中点.(2)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如图,中,点是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直线,交的平分线于点,交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1)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点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是矩形?并说出你的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会是正方形.【考点7 中点四边形】已知:四边形,,,,是各边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假如四边形是一个矩形,猜想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并证明你的猜想.ABC ∆D BC E AD A BC CE F AF BD =BF D BC ABC ∆AFBD ABC ∆O AC O //MN BC ACB ∠E ACB ∠F OE OF O AECF ABC ∆AECF ABCD E F G H EFGH ABCD EFGH已知:如图1,四边形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即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 (1)四边形的形状是 ,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请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当与满足 条件时,四边形是矩形;证明你的结论.(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说明理由.已知:如图,四边形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即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 (1)四边形的形状是 ,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的对角线满足 条件时,四边形是矩形;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3)当四边形的对角线满足 条件时,四边形是菱形;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ABCD E F G H EF FG GH HE EFGH ABCD EFGH ABCD AC BD AC BDEFGH ABCD E F G H EF FG GH HE EFGH ABCD EFGH ABCD EFGH ABCDEFGH【考点8 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正方形的边长为12,点在上,且,点是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点是菱形的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已知,,点,分别是,边上的中点,则的周长最小值是 .如图,在中,,,,点,,,分别在各边上,且,,则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为 .【考点9 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如图,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刚好落在线段上,且折痕分别与边,相交于点,,设折叠后点,的对应点分别为点,. (1)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且四边形的面积是20,求线段的长.ABCD E BC 5BE =P BD PE PC+P ABCD AC 1AB =120ADC ∠=︒M N AB BC MPN∆ABCD 8AB =4BC =90A ∠=︒E F G H ABCD AE CG =BF DH =EFGH ()ABCD AD AB >C AD BC AD E F C D G H CEGF 4AB =CEGFEF如图,在矩形中,,点和点为边上两点,将矩形沿着和折叠,点和点恰好重合于矩形内部的点处, (1)当时,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如图,在四边形纸片中,,点,分别在边,上,将,分别沿,折叠,点,恰好都和点重合,.(1)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2)求证:三角形的周长是四边形周长的一半; (3)若,求的长度.【考点10 四边形中的旋转问题】已知,正方形中,,绕点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于点,如图,,求的长.如图,正方形的对角线和相交于点,正方形的边交于点,交于点.(1)求证:;ABCD 2AB BC >E F AD BE CF A D G AB BC =GEF∠AB 2BC =EF ABCD 90B D ∠=∠=︒E F BC CD AB AD AE AF B D G 45EAF ∠=︒ABCD ECF ABCD 1EC FC ==AB ABCD 45MAN ∠=︒MAN ∠A CB DC M N AH MN ⊥H 2MH =3NH =AH ABCD AC BD O 111A B C O 1OA AB E 1OC BC F 22()2BE BF OB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那么正方形绕点转动的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始终等于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如图,在正方形中,、是对角线上两点,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后,得到,连接,,且使得. (1)求证:;(2)求证:.如图1,已知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交于点,以点为顶点作正方形.(1)如图1,点、分别在和上,连接、,和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将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判断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ABCD a 111A B C O O ABCDa ABCD E F BD ADF ∆A 90︒ABM ∆EM AE 45MAE ∠=︒ME EF =222EF BE DF =+ABCD AC BD E E EFGH A D EH EF BH AF BH AF EFGH E BH AF【考点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下面关于x 的方程中:①220ax x ++=;①223(9)(1)1x x --+=;①13x x+=;①22(1)0a a x a ++-=; 1x =-.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1)230mm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A .1B .1-C .1±D .不能确定【考点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390m x x m -++-=有一个解是0,那么m 的值是( ) A .3B .3-C .3±D .0或3-若方程20(0)ax bx c a ++=≠中,a ,b ,c 满足0a b c ++=和0a b c -+=,则方程的根是() A .1,0 B .1-,0 C .1,1- D .无法确定m 是方程210x x +-=的根,则式子3222018m m ++的值为( )A .2017B .2018C .2019D .2020【考点13 用指定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按照指定方法解下列方程:(1)2(21)9x -= (用直接开平方法)(2)22980x x -+= (用配方法)(3)2230x x --= (用求根公式法)(4)7(52)6(52)x x x +=+(用因式分解法) 【考点1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10a x a x a ---++=有两个实数根.(1)求a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a 为最大的正整数,求此时方程的根.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22(2)0x x m m --+=(1)求证:无论m 为何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2)m 为何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正数.已知228160(0)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证明: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等腰ABC ∆的一边长6a =,另两边长b 、c 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面积.【考点1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已知1x ,2x 是方程23350x x --=的两个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212x x +(2)1211x x + 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根,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50x m x m -+++=的两实数根,且1x ,2x 恰好是ABC ∆另外两边的边长,已知等腰ABC ∆的一边长为7,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考点16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今年春季某地区流感爆发,开始时有4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96人患了流感.若每轮每人传染的人数相同,求每轮每人传染的人数.在一次聚会上,规定每两个人见面必须握手,且握手1次.(1)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3,则共握手 次;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5,则共握手 次;(2)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n n 为正整数),则共握手 次;(3)若参加聚会的人共握手28次,请求出参加聚会的人数.(4)嘉嘉由握手问题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若线段AB 上共有m 个点(不含端点A ,)B ,线段总数为多少呢?请直接写出结论.【考点17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面积问题】某农场要建一个饲养场(矩形)ABCD两面靠现有墙(AD位置的墙最大可用长度为27米,AB 位置的墙最大可用长度为15米),另两边用木栏围成,中间也用木栏隔开,分成两个场地及一处通道,并在如图所示的三处各留1米宽的门(不用木栏).建成后木栏总长45米.设饲养场(矩形)ABCD的一边AB长为x米.(1)饲养场另一边BC 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若饲养场的面积为180平方米,求x的值.如图所示,有一长方形的空地,长为x米,宽为12米,建筑商把它分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和乙为正方形,现计划甲建筑成住宅区,乙建成商场,丙开辟成公园.(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乙的边长:米;(2)若丙地的面积为32平方米,请求出x的值.【考点18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8日晚在北京延庆隆重开幕,本届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自开园以来,世园会迎来了世界各国游客进园参观.据统计,仅五一小长假前来世园会打卡的游客就总计约32.7万人次.其中中国馆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场馆.据调查,中国馆5月1日游览人数约为4万人,5月3日游览人数约为9万人,若5月1日到5月3日游客人数的日增长率相同,求中国馆这两天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是多少?今年,我区某中学响应习总书记“足球进校园”的号召,开设了“足球大课间”活动.现需要购进100个某品牌的足球供学生使用.经调查,该品牌足球2017年单价为200元,2019年单价为162元.(1)求2017年到2019年该品牌足球单价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2)选购期间发现该品牌足球在标价162元的基础上,两个文体用品商店有下列不同的促销方案,试问去哪个商店买足球更优惠?【考点19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利润问题】某公司销售一种产品,进价为20元/件,售价为80元/件,公司为了促销,规定凡一次性购买10万件以上的产品,每多买1万件,每件产品的售价就减少2元,但售价最低不能低于50元/件,设一次性购买x万件(10)x>(1)若15x=,则售价应是元/件;(2)一次性购买多少件产品时,该公司的销售总利润为728万元;电商时代使得网购更加便捷和普及.小张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开了家淘宝店.他购进一种成本为100元/件的新商品,在试销中发现:销售单价x(元)与每天销售量y(件)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关系.(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某天小张销售该产品获得的利润为1200元,求销售单价x的值.某商店经销甲、乙两种商品,已知一件甲种商品和一件乙种商品的进价之和为30元,每件甲种商品的利润是4元,每件乙种商品的售价比其进价的2倍少11元,小明在该商店购买8件甲种商品和6件乙种商品一共用了262元.(1)求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在(1)的前提下,经销商统计发现,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商品400件和乙种商品300件,如果将甲种商品的售价每提高0.1元,则每天将少售出7件甲种商品;如果将乙种商品的售价每提高0.1元,则每天将少售出8件乙种商品.经销商决定把两种商品的价格都提高a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当a为多少时,才能使该经销商每天销售甲、乙两种商品获取的利润共2500元?【考点20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动点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6AB cm=,12=,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1/cm s的速度BC cm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2/∆的cm s的速度向点C移动,几秒种后DPQ面积为231cm?如图所示,A、B、C、D是矩形的四个顶点,16=,动点P,Q分别AD cmAB cm=,6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 scm 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点B为止,点Q以2/的速度向点D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233cm?(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第一次是10cm?【考点21 概率与方程】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一些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小球.已知袋中有红球5个,白球23个,且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则袋中黑球的个数为()A.27B.23C.22D.18不透明袋子中装有若干个红球和6个蓝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没有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蓝球的概率是0.6,则袋子中有红球()A.4个B.6个C.8个D.10个一个不透明盒子里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c只红球,这些球仅颜色不同.从中随机摸出一只球,若P(摸出白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1B.a=3C.a=b=c D.a=(b+c)【考点22 利用树状图求概率】有四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不透明卡片,它们除数字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均匀.(1)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则抽到数字“2”的概率是;(2)从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卡片,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抽到“数字和为5”的概率.爱好数学的甲、乙两个同学做了一个数字游戏:拿出三张正面写有数字﹣1,0,1且背面完全相同的卡片,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甲先随机抽取一张,将所得数字作为p 的值,然后将卡片放回并洗匀,乙再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将所得数字作为q 值,两次结果记为(p,q).(1)请你帮他们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p,q)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求满足关于x的方程x2+px+q=0有实数根的概率.【考点23 游戏公平性】现有A、B两个不透明袋子,分别装有3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A袋装有2个白球,1个红球;B袋装有2个红球,1个白球.(1)将A袋摇匀,然后从A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求摸出小球是白色的概率;(2)小华和小林商定了一个游戏规则:从摇匀后的A,B两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摸出的这两个小球,若颜色相同,则小林获胜;若颜色不同,则小华获胜.请用列表法或画出树状图的方法说明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是否公平.【考点24 比例线段的概念】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成比例线段的是()A.2cm,5cm,10cm,25cm B.4cm,7cm,4cm,7cmC.2cm,cm,cm,4cm D.cm,cm,2cm,5cm如果a:b=3:2,且b是a、c的比例中项,那么b:c等于()A.4:3B.3:4C.2:3D.3:2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00千米,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A.0.8cm B.8cm C.80cm D.800cm.【考点25 黄金分割】已知线段AB=10cm,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P A>PB,则P A=cm.(精确到0.1)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黄金比时,可以给人一种协调的美感.某女老师上身长约61.8cm,下身长约94cm,她要穿约cm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精确到1cm).【考点26 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1)求的值;(2)若x﹣2y+4z=24,求x+y+z的值.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c=12,试判断△ABC的形状.若k===,且a+b+c≠0,求k的值.【考点27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边BC上一点,联结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M,交BD于点G,过点G作GF∥BC交DC于点F,=.(1)若BD=20,求BG的长;(2)求的值.如图,在△ABC中,EF∥CD,DE∥BC.(1)求证:AF:FD=AD:DB;(2)若AB=15,AD:BD=2:1,求DF的长.如图所示,△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一点,且,射线CF交AB于E点,求.【考点28 作位似变换】如图,△ABC在坐标平面内,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4),B(2,2),C(4,6)(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画出△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画出△A2B2C2,使△A2B2C2与△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直接写出点C2的坐标和△A2B2C2的面积.在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3,﹣2),C(6,﹣3).(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以M点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中画出将△A1B1C1按照2:1放大后的位似图形△A2B2C2;(3)△A2B2C2面积为.(直接写出答案)【考点29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C=∠ACB=90°,E为AB的中点,(1)求证:AC2=AB•AD;(2)求证:△AFD∽△CFE.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点F在CD上,且CF=3FD.(1)求证:△ABE∽△DEF;(2)△ABE与△BEF相似吗?为什么?【考点30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图,在△ABC和△DBE中,==,且∠DBA=∠CBE.(1)若△ABC与△DBE的周长之差为10cm,求△ABC的周长;(2)若△ABC与△DBE的面积之和为170cm2,求△DBE的面积.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求S△DOE:S△AOC的值.【考点31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图,为了测量一栋楼的高度OE,小明同学先在操场上A处放一面镜子,向后退到B处,恰好在镜子中看到楼的顶部E;再将镜子放到C处,然后后退到D处,恰好再次在镜子中看到楼的顶部E(O,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AC=2m,BD=2.1m,如果小明眼睛距地面髙度BF,DG为1.6m,试确定楼的高度OE.如图,小华和小康想用标杆来测量河对岸的树AB的高,两人在确保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小康在F处竖立了一根标杆EF,小华走到C处时,站立在C处看到标杆顶端E和树的顶端B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小华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DC=1.6米;然后,小华在C 处蹲下,小康平移标杆到H处时,小华恰好看到标杆顶端G和树的顶端B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小华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MC=0.8米.已知EF=GH=2.4米,CF=2米,FH =1.6米,点C、F、H、A在一条直线上,点M在CD上,CD⊥AC,EF⊥AC,CH⊥AC,AB⊥AC,根据以上测量过程及测量数据,请你求出树AB的高度.【考点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G⊥BC于点G,AF⊥DE于点F,∠EAF=∠GAC.(1)求证:△ADE∽△ABC;(2)若AD=BE=4,AE=3,求CD的值.在△ABC中,∠ACB=90°,CD为高,BC=nAC(1)如图1,当n=时,则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点P是BC的中点,过点P作PF⊥AP交AB于F,求的值;(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在(2)的条件下,若PF=BF,则n=.(直接写出结果)如图,在锐角△ABC中,高AD与高BE相交于点F,∠EBC的平分线BG与AC相交于G,与AD相交于点H,且点H是BG的中点.(1)图中与∠DAC相等的角是;(2)求证:EG=2DH;(3)若DH=1,AH=kBH,求CG的长(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考点33 相似证明中的比例式】如图,∠ABD=∠BCD=90°,DB平分∠ADC,过点B作BM∥CD交AD于M.连接CM 交DB于N.(1)求证:BD2=AD•CD;(2)若CD=6,AD=8,求MN的长.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CD⊥AB于D,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FD2=FB•FC.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点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DE.(1)求证:△ABE≌△ADE;(2)求证:EB2=EF•EG;(3)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AE:EC=1:3,求BG的长.【考点34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动点问题】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运动,动点F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运动,动点E比动点F先出发1秒,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1,连接DE,AF.若DE⊥AF,求t的值;(2)如图2,连结EF,DF.当t为何值时,△EBF∽△DCF?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点M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Rt△MCN;(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考点35 一线三等角】如图,矩形ABCD中,AB=4,BC=m(m>0).P为边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过P点作PE⊥AP交直线CD于E.(1)求证:△ABP∽△PCE;(2)当P为BC中点时,E恰好为CD的中点,求m的值;(3)若m=12,DE=1,求BP的长.如图1,点D为正△ABC的BC边上一点(D不与点B,C重合),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EDF=∠B.(1)求证:△BDE∽△CFD;(2)设BD=a,CD=b,△BDE的面积为S1,△CDF的面积为S2,求S1•S2(用含a,b 的式子表示);(3)如图2,若点D为BC边的中点,求证:DF2=EF•FC.【考点36 中心投影与相似】如图,小欣站在灯光下,投在地面上的身影AB=2.4m,蹲下来,则身影AC=1.05m,已知小欣的身高AD=1.6m,蹲下时的高度等于站立高度的一半,求灯离地面的高度PH.如图,路灯(P 点)距地面9米,身高1.5米的小云从距路灯的底部(O 点)20米的A 点,沿OA 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 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考点37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若函数()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 )A .1±B .3±C .1-D .1【变式1-2】(2019春•阜宁县期中)下列函数:①2y x =-,②3x y =,③1y x -=,④21y x =+,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个数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考点38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在反比例函数3my x-=的图象在某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3m >-B .3m <-C .3m >D .3m <【变式2-3】(2019•荆州区模拟)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10x m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反比例函数1m y x-=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 的值为( ) A .3B .3或1-C .2-D .1-【考点39 反比例函数值大小比较】设1(2,)A y -,2(1,)B y ,3(2,)C y 是双曲线3y x=-上的三点,则( )A .123y y y >>B .132y y y >>C .321y y y >>D .312y y y >>【变式3-3】(2019春•西湖区校级月考)若反比例函数1(1,0)a y a x x-=><图象上有两个点1(x ,1)y ,2(x ,2)y ,设1212()()m x x y y =--,则y mx m =-不经过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考点40 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图象问题】二次函数22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次函数24y bx c b =--+与反比例函数a b cy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考点41 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在平直角坐标系中,过x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函数3(0)y x x =>、6(0)y x x=->的图象于点A 、点B .若C 是y 轴上任意一点,则ABC ∆的面积为( )A .9B .6C .92D .3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函数1(0,0)a y a x x =>>,2(0by b x=>.0)x >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点B 的右侧,在X 轴上取一点C ,使得ABC ∆的面积为3,则a b -的值为( )A .6B .6-C .3D .3-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3(0)y x x=>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 x 轴交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于点B ,以A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其中C 、D 在x 轴上,则ABCD S 平行四边形为( )A .2B .3C .4D .5【考点42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1y -与x 成反比例,当1x =时,5y =-,求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变式7-1】(2018秋•金山区期末)已知:12y y y =+,并且1y 与(1)x -成正比例,2y 与x 成反比例.当2x =时,5y =;当2x =-时,9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8x =时的函数值.如图,已知点P 在双曲线3(0)y x x=>上,连结OP ,若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OQ ,求经过点Q 的双曲线的表达式.【考点43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 已知(,2)A a a -、(2,)B a -两点是反比例函数my x=与一次函数y kx b =+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ABO ∆的面积;(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0mkx b x+->的解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mx =与双曲线ny x=相交于(1,)A a -、B 两点,BC x ⊥轴,垂足为C ,AOC ∆的面积是1. (1)求m 、n 的值; (2)求直线AC 的解析式.(3)点P 在双曲线上,且POC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14,求点P 的坐标.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6y x=-的图象交于(1,)A m -,(,3)B n -两点,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反比例函数y =﹣,当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3)根据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x +b ≥﹣的解集.(4)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BOP 的面积是△BOA 面积,求点P 的坐标.【考点44 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存在性问题】如图,直线1y x b =+交x 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0,2)A ,与反比例函数2ky x=的图象交于(1,)C m ,(,1)D n -,连接OC ,OD .(1)求k 的值; (2)求COD ∆的面积.(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 (4)点M 是反比例函数2ky x=上一点,是否存在点M ,使点M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CD 为直角边,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所示,直线1114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与反比例函数2(0)ky x x=>的图象交于点C ,且AB BC =.(1)求点C 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2y 的解析式;(2)点P 在x 轴上,反比例函数2y 图象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PCM 为平行四边形,求BPCM 的面积.。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5讲《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梳理(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 5 讲《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 和y=ax2+c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2.会作出y=ax2 和y=ax2+c 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们与y=x2 的异同,理解a 与c 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3.能说出y=ax2+c 与y=ax2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4.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y=a x2(a≠0)的图象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如图),是一条关于y 轴对称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抛物线y=ax2(a≠0)的对称轴是y 轴,它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它的最低点;当a<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它的最高点.2.二次函数y=a x2(a≠0)的图象的画法——描点法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1)列表:选择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适当的x 的值,求出相应的y 值,填入表中.(自变量x 的值写在第一行,其值从左到右,从小到大.)(2)描点:以表中每对x 和y 的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准确描出相应的点.一般地,点取的越多,图象就越准确.(3)连线:按照自变量的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要点诠释:(1)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时,应在顶点的左、右两侧对称地选取自变量x 的值,然后计算出对应的y 值.(2)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 轴.y=ax2(a≠0)是最简单的二次函数.(3)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3.二次函数y=a x2(a≠0)的图象的性质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的性质,见下表:要点诠释: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a│相同,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a│越大,开口越小,图象两边越靠近y 轴,│a│越小,开口越大,图象两边越靠近x 轴.要点二、二次函数y=a x2+c(a≠0)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y=a x2+c(a≠0)的图象(1)a 0yy = ax 2+ c (c > 0)c Oxyy = ax 2 + c (c < 0) Oc x(2) a < 0yc OxyOcx2.二次函数 y =a x 2+c (a ≠0)的图象的性质y = ax 2 + c (c > 0)y = ax 2 + c (关c < 0于) 二 次 函 数y = ax 2 + c (a ≠ 0) 的性质,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函数值的增减性以及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方面来研究.下面结合图象,将其性质列表归纳如下:函数y= ax 2 + c (a > 0, c > 0)y = ax 2 + c (a < 0, c > 0)图象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顶点坐标 (0,c) (0,c) 对称轴y 轴y 轴函数变化当 x >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 <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小)当x = 0 时,y最小值=c当x = 0 时,y最大值=c 值【典型例题】类型一、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1.(2014 秋•青海校级月考)二次函数y=ax2与直线y=2x﹣1 的图象交于点P(1,m)(1)求a,m 的值;(2)写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指出x取何值时该表达式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写出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思路点拨】(1)把点P(1,m)分别代入二次函数y=ax2与直线y=2x﹣1 即可求出未知数的值;(2)把a 代入二次函数y=ax2与即可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及增减性判断出x 的取值.(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直接写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P(1,m)在y=2x﹣1 的图象上∴m=2×1﹣1=1 代入y=ax2∴a=1(2)二次函数表达式:y=x2因为函数y=x2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 轴,当x>0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y=x2的顶点坐标为(0,0),对称轴为y 轴.【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举一反三:【变式1】二次函数y =ax2与y =-2x2的形状相同,开口大小一样,开口方向相反,则a=.【答案】2.【变式2】(2015•山西模拟)抛物线y=﹣x2不具有的性质是().A.开口向上B. 对称轴是y 轴C. 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最高点是原点【答案】A.2.已知y=(m+1)x m2+m 是二次函数且其图象开口向上,求m 的值和函数解析式.【思路点拨】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y=ax2(a≠0)的图象性质来解答.【答案与解析】⎩⎧m 2 + m = 2由题意, ⎨m +1>0 ,解得 m=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2 .【总结升华】本题中二次函数还应该有 m+1≠0 的限制条件,但当 m +1>0 时,一定存在 m+1≠0,所以就不再考虑了.类型二、二次函数 y =a x 2+c (a ≠0)的图象与性质3. 求下列抛物线的解析式:(1) 与抛物线 y = - 1 x 2+ 3 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反,顶点坐标是(0,-5)的抛物线; 2(2) 顶点为(0,1),经过点(3,-2)并且关于 y 轴对称的抛物线.【思路点拨】抛物线形状相同则| a | 相同,再由开口方向可确定 a 的符号,由顶点坐标可确定 c 的值,从而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y = ax 2 + c .【答案与解析】(1) 由于待求抛物线 y = -1x 2 + 3 21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反,可知二次项系数为 , 2又顶点坐标是(0,-5),故常数项 k = -5 ,所以所求抛物线为 y = 1x 2 - 5 .2(2) 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0,1),所以其解析式可设为 y = ax 2 +1 ,又∵该抛物线过点(3,-2),∴ 9a +1 = -2 ,解得 a = - 1.3∴所求抛物线为 y = - 1x 2 +1.3【总结升华】本题考察函数 y = ax 2 + c (a ≠ 0) 的基本性质,并考察待定系数法求简单函数的解析式.4.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 = -x 2 和 y = -x 2 +1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抛物线y =-x2+1向平移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x2;(2)抛物线y =-x2+1开口方向是,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3)抛物线y =-x2+1,当x时,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y 有最值,其最值是.【思路点拨】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进行解答.【答案与解析】函数y =-x2与y =-x2+1的图象如图所示:(1)下;l ;(2)向下;y 轴;(0,1);(3)>0;=0;大;大; 1.【总结升华】本例题把函数y =-x2+1与函数y =-x2的图象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对比,易得出二次函数y =ax2+c(a ≠ 0) 与y =ax2 (a ≠ 0) 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上下平移的结论.y =ax2+c(a ≠ 0) 可以看作是把y =ax2 (a ≠ 0) 的图象向上(k > 0) 或向下(k < 0) 平移| k | 个单位得到的.举一反三:【变式】函数y = 3x2可以由y = 3x2-1 怎样平移得到?【答案】向上平移1 个单位.。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测量、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角度、 距离等。
圆的性质与定理
圆的基本性质
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心角 与弧的关系等。
圆的定理
熟悉与圆相关的定理,如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等,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与 圆相关的问题。
圆的应用
了解圆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周长等,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 时,也要掌握与圆相关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法,如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等的综合问题。
04
数论部分重难点
整除与带余除法
整除的概念及性质
01
理解整除的定义,掌握整除的基本性质,如传递性、可加性等
。
带余除法定理及应用
02
掌握带余除法的定义及定理,能够运用带余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开 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最值等
02
01 03
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对称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 联系
04
05
二次函数的应用
代数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直接代入法、整体代入法、特殊值 法等
经典计数问题
包括抽屉原理、容斥原理、鸽巢原理等,这些问题在解决一些看 似复杂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概率计算
概率的基本概念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 值,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古典概型是指每个样本点等可能出现且样 本空间有限的情况,几何概型则是指样本 点无限且等可能出现的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题型总结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题型【题型1 菱形的性质(求角度)】【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点H,连接OH,∠CAD=25°,则∠DHO的度数是()A.20°B.25°C.30°D.35°【变式1-1】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点E在BC边上,将菱形纸片ABCD 沿DE折叠,点C落在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C′处,则∠DEC的大小为()A.30°B.45°C.60°D.75°【变式1-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M、N分别交于AB、CD上,AM=CN,MN与AC 交于点O,连接BO.若∠OBC=62°,则∠DAC为°.【变式1-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点M 为垂足,连接DN ,则∠CDN 的大小是 .【题型2 菱形的性质(求长度)】【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BC =10,点E 在BD 上,F 为AD 的中点,FE ⊥BD ,垂足为E ,EF =4,则BD 长为( )A .8B .10C .12D .16【变式2-1】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点E 为BC 的中点,点F 在CD 上,若∠DAB =60°,∠DF A =2∠EAB ,AD =4,则CF 的长为( )A .45B .45√3C .65D .85 【变式2-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13cm ,AC =24cm ,E ,F 分别是CD 和BC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则EG 的长度为 cm .【变式2-3】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且CE =DF ,BF 与DE 交于点G ,若BG =3,DG =5,则CD = .【题型3 菱形的性质(等积法)】【例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过O 作OE ⊥AB 于点E .延长EO 交CD 于点F ,若AC =8,BD =6,则EF 的值为( )A .5B .125C .245D .485【变式3-1】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AC =6,BD =8,过A 点作AE 垂直BC ,交BC 于点E ,则BE CE 的值为( )A .512B .725C .718D .524【变式3-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10,AC =16,过点D 作DE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则线段DE 的长为 .【变式3-3】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120°,AB=3,点E在BC上,且BE=2EC,BF⊥AE,垂足为F,则BF的值为.【题型4 菱形的判定(选择条件)】【例4】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若要使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AOB=60°B.AC⊥BD C.AC=BD D.AB⊥BC【变式4-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下列条件:①AC⊥BD;②∠BAD=90°;③AB=BC;④AC=BD.其中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有()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变式4-2】如图,在▱ABCD中,M,N是BD上两点,BM=DN,连接AM,MC,CN,NA,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MCN是菱形,这个条件是()A.OM=12AC B.MB=MO C.BD⊥AC D.∠AMB=∠CND【变式4-3】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 ∥BA,下列四种说法:①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②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③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④如果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其中,正确的有.(只填写序号)【题型5 菱形的判定(证明题)】【例5】如图,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BD上,BE=DF.(1)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若BD平分∠ABC,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变式5-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E⊥CD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OE,OC=OE.(1)求证:OE=12AC;(2)如果DB平分∠ADC,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变式5-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DF,连接AE,CF.(1)求证△ADE≌△CBF;(2)连接AF,CE,若AB=AD,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变式5-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BC的中点,连接DO并延长,交AB 延长线于点E,连接BD,EC.(1)求证: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2)若∠A=50°,则当∠ADE=°时,四边形BECD是菱形.【题型6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最值问题)】【例6】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点M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且∠ABC=120°,则MA+MB+MD的最小值是()A.3√3B.3+3√3C.6+√3D.6√3【变式6-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3,∠ABC=60°,点E、F在对角线BD上运动,且EF=2,连接AE、AF,则△AEF周长的最小值是()A.4B.4+√3C.2+2√3D.6【变式6-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C⊥BD于点O,AO=CO=4,BO=DO=3,点P为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PM⊥AD于点M,作PN⊥DC于点N.连接PB,在点P运动过程中,PM+PN+PB的最小值等于.【变式6-3】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的面积和△CEF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小值.【题型7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多结论问题)】【例7】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D=12AC,M、N、P分别是OA、OB、C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CN⊥BD;②MN=NP;③四边形MNCP是菱形;④ND平分∠PNM.其中正确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变式7-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BD=2AD,E,F,G 分别是OC,OD,AB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EG=EF;②△EFG≌△GBE;③FB平分∠EFG;④EA平分∠GEF;⑤四边形BEFG是菱形.A.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变式7-2】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E、F分别是AB,AD的中点,DE、BF 相交于点G,连接BD,CG.有下列结论:①∠BGD=120°;②BG+DG=CG;③△BDF ≌△CGB;④S菱形ABCD=AB2;⑤2DE=√3DC;⑥BF=BC,正确结论的有()个.A.1B.2C.3D.4【变式7-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是AB、AD上任意的点(不与端点重合),且AE=DF,连接BF与DE相交于点G,连接CG与BD相交于点H.给出如下几个结论:①∠DBC=60°:②△AED≌△DFB;③GC与BD一定不垂直;④∠BGE 的大小为定值.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型8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动点问题)】【例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5cm ,∠ADC =120°,点E 、F 同时由A 、C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到点B 为止),点E 的速度为1cm /s ,点F 的速度为2cm /s ,经过t 秒△DEF 为等边三角形,则t 的值为( )A .34B .43C .32D .53 【变式8-1】如图,菱形ABCD 中,∠BAD =60°,AB =8,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C 上一动点,F 是射线AD 上一动点,若∠BEF =120°,则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EF 长度为整数的个数有(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变式8-2】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10,AC =12,BD =16.(1)求证:▱ABCD 是菱形;(2)若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动点(不与点B 、D 重合),PE ⊥AB 于点E ,PF ⊥AD 于点F ,PE +PF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变式8-3】如图1,四边形ABCD 为菱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为OC 上的动点.(1)当AD =AE 时,OE =1,OD =5,求菱形ABCD 的面积;(2)如图2,当OE =OD 时,过点A 作CD 的垂线,垂足为F ,交ED 延长线于点G ,求证:GE=√2AO.。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2.会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二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矩形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定理2.矩形的轴对称性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4.矩形的判定(难点)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学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第二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2.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第一节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二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重点: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计算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用稳定的频率估计概率。
本章难点: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计算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一节成比例线段重难点:1.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2.结合实例能识别出现实生活中形状相同,大小、位置不同的图形。
3.了解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两条线段的比求法。
4.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难点),能通过比例式变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第二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重难点: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2.会熟练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计算线段的长度。
第三节相似多边形1.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概念2.能根据条件判断出两个多边形是否为相似多边形3.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根据相似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复习课件(共46张PPT)
知识点八 位似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 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 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也称为位似比)
(2) 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 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 一条直 线上.
(3) 位似性质的应用:能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投影
投影面
2.中心投影指的是由同一点(知点识光源专)题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
中心投影的投射线相交于一点,这 一点称为投影中心。
3.中心投影的特点:
知识专题
1).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长。
2).物体方向改变,影子方向随之改变。
3).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短。 4).光源方向改变,影子方向随之改变。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本章小结
一、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
对边
角
平行
对角相等
且四边相等 邻角互补
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 都是直角
平行
四个角
且四边相等 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垂直且平分,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互相平分且 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 等,每一条对角线
平分一组对角
二、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k>0
图象 y
o yk
x
(k≠0) k<0
y
o
所在象限 性质
一、三象 在每个象
限(x,y 限内,y
同号) 随 x 的增
x
大而减小
二、四象 在每个象
限(x,y 限内,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重难点梳理(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2. 会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
3. 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二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矩形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定理2. 矩形的轴对称性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4. 矩形的判定(难点)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学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能力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 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各项系数及常数项。
3. 会用估算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配方法的应用(难点)4. 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难点)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O (a≠0)的根的情况第四节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第五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重难点: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及与两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2. 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一个根或由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
第二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 1.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2. 经历“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模型求解--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第一节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二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重点: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计算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用稳定的频率估计概率。
本章难点:用画树状图法或列表法计算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一节成比例线段重难点: 1. 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2. 结合实例能识别出现实生活中形状相同,大小、位置不同的图形。
3. 了解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两条线段的比求法。
4.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难点),能通过比例式变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第二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重难点: 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2. 会熟练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计算线段的长度。
第三节相似多边形1. 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概念2. 能根据条件判断出两个多边形是否为相似多边形3. 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根据相似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四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重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难点)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5. 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重点)第五节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六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重难点: 1.掌握几种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与原理,解决一些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 通过设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学会将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方法,体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
第七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重难点: 1. 理解并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比都等于相似比,而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 理解并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第八节图形的位似重难点: 1.理解位似图形、位似中心的概念,理解位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
2. 会画位似图形,能够根据相似比的大小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3. 掌握位似图形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会利用这个规律求某些特殊点的坐标。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第一节投影第二节视图本章重点:掌握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简单应用及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的原型。
本章难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第一节反比例函数重难点: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重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 反比例函数y=k/x (k 为常数,k ≠0)中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拓展点)第三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重难点: 1.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2.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重难点: 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
能够用tanA,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30 °,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重难点: 1. 经历探索特殊角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值的意义。
2. 会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 会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度数。
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计算重难点: 1. 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 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3.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第四节解直角三角形重难点: 1. 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含义2. 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和解题技巧第五节三角函数的应用重难点: 1.方向角的定义2. 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实际应用(难点)第六节利用三角函数测高重难点: 1. 测量倾斜角2.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重点)3.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难点)第二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重难点: 1. 知道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根据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计算一些函数值3. 会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重难点: 1. 经历用描点法作函数y=x2的图象的过程,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x2的性质。
2.能作出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与y=x2的图象的异同,初步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与图象之间的关系。
3.在二次函数图象中初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变换。
第三节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重难点:1. 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第四节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五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第三章圆第一节圆重难点: 1.掌握圆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形成分类讨论思想3. 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二节圆的对称性重难点: 1. 知道圆的对称性,明白圆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
2. 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对应相等关系的定理。
第三节垂径定理重难点: 1.会运用圆的对称性探究垂径定理,并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 知道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并会运用它解决问题。
第四节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重难点: 1.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的过程。
2.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推论,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 体会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五节确定圆的条件重难点: 1. 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结论。
2. 会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3. 知道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及外心的性质(难点)4. 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第六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难点: 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 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 知道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4. 掌握经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的方法第七节切线长定理重难点: 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切线长定理及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
2. 掌握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第八节圆内接正多边形第九节弧长及扇形的面积重难点: 1.弧长公式2. 扇形面积公式(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