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练习题word版

典型练习题word版
典型练习题word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表为华北平原甲、

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3~4题。

地点甲乙丙

日期1日2日3日1日2日3日1日2日3日

最高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

最低气温

2 -7 -6 4 -4 -5 4 5 -

3 (℃)

天气晴阴雨晴晴阴雨多云晴晴阴雨

A.a B.b

C.c D.d

4.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削弱作用弱

C.受暖气团影响 D.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008年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有14省(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7~8题。

7.影响我国的台风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

8.台风“凤凰”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9~10题。

9.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10.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1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1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电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题。

1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答15~16题。

15.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7~18题。

日期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低

气温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25 ℃最高

气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0 ℃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

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偏北风

17.2008年9月15日~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18.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

A.a地的气压比b地低 B.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d地的风力比e地大 D.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20.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A.a、c B.a、e

C.e、d D.d、e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14分)

(1)在图中标出高、低压中心。

(2)判断各点风向: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若此图中,乙系统在太平洋上,此时应为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系统的名称为________。

(4)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东亚冬季风的是________。

(5)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南亚夏季风的是________。

22.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2.7 ℃,年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1967~

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187.8 192 229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66.4 73 95

21世纪60~80年代21世纪90年代阿克苏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

米)

71.7~73.3 84.42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

变化上升了4米多(越过1958年有

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 000

多平方千米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23.下图表示30°N~60°N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气候分布在________地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__气团控制,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第四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右图是半坡原始村落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居住地分布在( )

A.河流谷地B.山地半山腰

C.河流三角洲平原D.河流阶地

2.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不是因为这些地区( ) A.地势平坦B.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

C.土壤肥沃D.太阳辐射强

下图所示地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

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

4.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5.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

C.泥石流D.洪涝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据图回答6~7题。

6.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

A.甲B.乙

C.丙D.丁

7.若要安排宿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2011·试题调研)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回答8~9题。

8.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

A.1470~1520年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D.1910~1950年

9.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最北界北迁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D.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2011·试题调研)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单位:m)。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仓库,最合适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1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2011·试题调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

年份19981999200220032004

能源消费增长率-4.1-1.69.915.415.2

GDP增长率7.87.18.39.39.5

13.

A.1998年B.1999年

C.2003年D.2004年

14.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⑤

15.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①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的荒地,种植水稻②长江中上游山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③开发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④在江南丘陵红壤区栽种茶树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4分)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4分)

(3)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2分)

(4)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省区联系,也有航空线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投资修建铁路?(6分)

(5)线路①经过的城市A是________,经过的大盆地是______,经过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4分)

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多云雾、多滑坡

1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10分)

(2)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该采取的措施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