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 单元分析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回顾整理)教学建议
《回顾整理》教学建议“回顾整理”是以综合信息图的形式分上、下两部分呈现。
借助提示语“我们来整理一下圆的知识吧”和“用圆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引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通过本次回顾整理,学生应对圆的基本知识、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系统认识,并能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回顾整理圆的基本知识可以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有关圆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再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部分知识系统化。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列表等方法整理归纳,使之形成网状结构。
第二个环节是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回顾。
可以让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再次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方法。
回顾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正确选择计算公式和计量单位。
“综合练习”第1题是按要求画圆并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和对称轴的题目,旨在了解学生对圆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2题是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基本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针对第3个图形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第3题是一道计算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订正后,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第4题是动手操作题。
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然后指出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第5、6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一个是求圆的面积,一个是求圆的周长。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集体交流。
第7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
练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即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求“哪种物体产生的水波面积大?大多少”,就是求环形的面积。
第8题是求组合图形面积的题目。
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第9题是求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青岛版(6年制)数学六年级上册《3 完美图形——圆》教案
3 完美图形——圆⏹教学内容教材第103~110页,圆⏹教学提示构建知识网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圆的知识的过程,借助结构图采用归纳概括、对比、想象等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校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对圆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条理化,构建知识网络。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完美图形圆——圆。
(画圆)在圆的世界,我们学会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整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整理的知识进行交流。
交流时,一人说,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补充和修改,最后要选出你们认为最优秀的一份到前面展示,参与全部交流,好吗?开始。
生:开始交流,补充修改课前整理的内容。
………设计意图:依作业为依据,调动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结果,取长补短,在内使自己整理的结果得到提升。
(二)探究新知:(1)小组交流,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到前面交流一下?(第一个同学交流时,教师、学生都认真倾听。
)师:同学们,他们小组总结的怎么样?谁想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教师板书,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和关系,随机补充让学生口答。
如: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周长呢?面积呢?再如: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用的公式是哪一个?面积呢?公式是什么?(数值选取排10倍以内的,便于口算)。
师:还学习了什么内容?生: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的面积。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2.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2πr计算,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分析
《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发现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了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借助“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和“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什么图形”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扇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天坛的主体建筑——祭天台和祈年殿,并以文字形式介绍了祭天台和祈年殿的有关数据信息,借助“祭天台上层圆台的周长是多少米”和“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及应用。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了北京奥运会圆形中心舞台的图片,并用文字出示了舞台的直径和中间升降舞台的直径,借助“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和“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环形面积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完美的图形——圆 知识点
五完美的图形——圆一、圆的定义感知圆的特征:以前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二、圆的各部分名称1.圆心:用圆规画出圆以后,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2.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三、圆的主要特征1.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的,圆是曲线图形,其他图形是线段图形。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只能在同圆和等圆中。
用字母表示:d=2r不能说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14×49=153.863.14×64=200.96 3.14×81=254.34六、圆的面积公式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只是形状改变了,图形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πr)。
S长方形=a×bS圆=πr×r=πr2所以,S圆=πr2。
七、圆环的意义及面积的计算1.圆环的意义:以同一点为圆心,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两圆之间的部分就是圆环。
2.圆环中半径较大的圆叫作外圆,半径较小的圆叫作内圆。
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叫作环宽,两圆中间的部分的大小叫作圆环的面积。
3.外圆的半径=内圆半径+1个环宽;外圆的直径=内圆直径+2个环宽。
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圆环=S外圆-S内圆=πR2-πr2=π(R2-r2)。
青岛版数学上册六年级第 四 单元 完美的图形
第四单元完美的图形——圆主备人雷红杰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以后又陆续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措施:1.提供广泛的生活情境,由表及里,使学生充分体验圆的美的同时,学习知识。
本单元教材从情境到自主练习,提供了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圆,既有交通中的圆(各式各样的从古到今的车轮),也有建筑中(天坛)、航天中(神五降落伞)的圆,包含了大自然(水波、巨石阵)、动植物(花、狮子领地、树冠)、人类生活中(石碾、钱币、喷灌、旱冰场、圆桌、光盘)的圆,体现了圆的无处不在。
通过这些广泛的素材,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表象到抽象,深深地印在头脑中。
2.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青岛版数学六上完美的图形《圆》课件
1. 圆是一个由距离一个给定点恒定距离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圆的公式包括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圆的构造方法有以圆心和半径构造、以直径构造和以圆上的点构造。
思考
你能想出一个与圆相关的有趣事实吗?
青岛版数学六上完美的图 形《圆》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圆》PPT课件!了解圆的定义、特征、公式、性质、构造方 法,以及圆与直线、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举例。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 完美的图形吧!
圆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圆是由平面内距离一个给定 点恒定距离的所有点组成的 图形。
特征
圆具有这些特征: 1. 圆心:圆的中心点 2.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 点的距离 3.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 点都在圆上的线段
3
圆和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恰好在一个圆上,这个圆称为外接圆。
圆的应用举例
建筑中的圆
圆形的建筑元素可以增添美感和 视觉效果。
交通中的圆
环形交叉路口(圆形交叉口)在 交通设计中起到高效、安全的作 用。
钟表
钟表的外形通常是圆形,圆形表 盘上的刻度用来显示时间。
小结和要点
小结
通过学习本PPT课件,我们了解了圆的定义、特征、公式、性质、构造方法,以及与直线和 其他图形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之间的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 圆上。
3弧
弧是圆上两点之间的连续部分,它是一个曲 线。
4 半径相交于切点
从圆心到切点的线段与切线垂直相交。
圆和其他图形的关系
1
圆和正方形
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恰好在一个圆上,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
2
圆和矩形
矩形的四个顶点恰好在一个圆上,圆的直径等于矩形的对角线。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青岛版【例1】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思绪剖析: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关于一个圆来说,其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议圆的大小。
要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那这个圆的圆心就应该是正方形的中心〔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圆的直径应该等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解答:先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然后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所得的圆就是最大的圆。
如以下图:【例2】如右图,长方形的长是36厘米,那么圆的半径和直径区分是多少厘米?思绪剖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方形中间的完整的圆和两边的两个半圆的直径是相等的,都等于长方形的宽。
另外,两边的半圆的半径加上中间大圆的直径刚好等于长方形的长,所以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它们的半径的4倍,即用长方形的长除以4就可以求出它们的半径,再依据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求出直径。
解答:24÷4=6〔厘米〕 6×2=12〔厘米〕答:圆的半径和直径区分是6厘米、12厘米。
【例3】用两种方法把四个直径是16厘米的圆柱形木料捆扎在一同,截面如以下图所示。
求这两种方法区分需求多少厘米的绳子。
图(1) 图(2) 要点提示:正方形的中心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也是最大要点提示: 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的4倍。
思绪剖析:图(1):在一个圆周上盘绕的绳子长度是这个圆的周长的14,四个角上共四个圆周,正好是一个圆的周长,即3.14×16=50.24(厘米)。
四边两圆之间水平的线段,每条线段的长度正好等于两个圆的半径的和,也就是直径的长度,有4条线段,即水平线段的长度为4×16=64(厘米)。
图(2):在一个圆周上盘绕的绳子长度是这个圆的周长的12,两边的两个圆周加起来正好是一个圆的周长,即3.14×16=50.24(厘米)。
下面或下面相邻两个圆之间水平的线段,每条线段正好等于三个圆的直径的和,两条线段就是六个圆的直径的和,即6×16=96(厘米)。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圆的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十章引入,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度量。
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学生对于圆的概念的理解会是一个难点,同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将是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引入圆的概念。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圆的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帮助他们建立圆的基本概念。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将是另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青岛六三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岛六三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快来观察这些图片当中都蕴藏了一种什么图形?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是啊!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圆的认识)师:圆属于平面图形,在这之前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关于圆和它们对比有什么不同。
生:圆是曲线图形,其它的图形都有角。
师:那关于这节课你还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习展示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想办法在生活中画一个圆,并且剪下来,带来了吗?举起来相互看一看。
探究新知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圆的?生1:用瓶盖画圆生2:用圆规画圆......................师:圆规是我们数学上画圆的工具,用它画的圆最准确。
(介绍圆规)那你说说怎么用圆规画圆?生:(视频展示圆规画圆的过程)生动手画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2.谈话:我们借用刚刚用圆规画的圆,并结合老师的学习建议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建议自学课本56页上部分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表示?勾画出来。
在你所画的圆上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画圆时,固定的点是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操作和观察认识圆心、半径,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 ——圆
答:需要7.85米的篱笆;如果直径增加2米,需增加篱笆3.14米。
返回
圆的认识
6、圆形水池四周种了40棵树,每两棵之间的距离是1.57米。 这个水池的半径是多少米?
C=40×1.57=62.8(米) C=2πr r=C÷π÷2 =62.8÷3.14÷2 =10(m)
答:这个水池的半径是10米。
返回
答:这个自动旋转喷水器的喷灌面积是200.96平方米。
返回
圆的认识
3、用一张长方形铁板(如图)切割出一个最大的圆。 (1)圆的面积是多少? (2)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3m 长方形中切割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长方 形的宽。
2m
2÷2=1(m)
(1)S=πr² =3.14×1² =3.14(m²)
(2)3×2=6(m²) 6-3.14=2.86(m²)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返回
圆的认识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认识这个建筑吗? 圜它丘是坛北俗京称的祭天天坛台,,天共坛有是三古层代。帝上王面祭圆祀台皇的天直、径祈是五 3谷0米丰,登中之层场直所径。是天5坛0米是,圜下丘层、直祈径谷是两7坛0米的。总称。 你还想了解天坛的那些知识呢?
240mm 7.1dm
(d)
返回
圆的认识
2、下面涂色部分是扇形吗?
√
√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曲线围成的。
返回
圆的认识
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返回
圆的认识
4、填一填。(单位:cm)
6
r= 3cm d= 6cm
5
r= 5cm d= 10cm
返回
圆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6数上册青岛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圆的回顾整理课件
三、综合应用
3.日本富士山是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 一,底座直径约40千米。富士山 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3.14×(40÷2)² = 3.14×400 = 1256(平方千米)
答:富士山的占地面积约是1256平方千米。
三、综合应用
4.计算下图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cm)
相等。
( ×)
二、巩固提升
3. 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π是( C )。
A.有限小数
B.循环小数
C.无限不循环小数
(2)半圆的周长等于( B )。
C
d
A. 2
B. πr +d
C.πr + 2
(3)两个圆的周长不相等,是因为它们的( B )。
A.圆心的位置不同 B.半径不相等
C.圆周率不相等
9.学校操场上有一个直径4米的圆形花坛,花坛面积
的 1 种月季花,其余种牡丹花。牡丹花种了多少 4
平方米?
3.14×
4 2
2
×
1
1 4
=9.42(平方米)
答:牡丹花种了9.42平方米。
二、巩固提升
10.如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正方形的 面积是60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71~72页“综合练习”第3、 7、10、12、13题。
二、巩固提升
圆的面积:
化圆为方
r
S=πr2
C (πr )
2
试一试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7cm o
20mm
o
3.14×7² = 3.14×49 = 153.86cm²
六年级数学上册:完美的图形 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三制)——圆
六年级数学上册:完美的图形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三制)——圆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圆的特征和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四、课时安排:6课时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课前准备圆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圆形实物.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二、探索新知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 d=2r.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三、巩固应用1、自主练习第2题(多媒体出示).2、自主练习第3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做在书上,集体交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半径直径的关系.四、全课小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心o,画圆时固定的一点,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圆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圆直径d,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同圆或等圆中有无数条直径,直径都相等.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是曲线图形.课后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发现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了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借助“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和“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什么图形”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扇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天坛的主体建筑——祭天台和祈年殿,并以文字形式介绍了祭天台和祈年殿的有关数据信息,借助“祭天台上层圆台的周长是多少米”和“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及应用。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了北京奥运会圆形中心舞台的图片,并用文字出示了舞台的直径和中间升降舞台的直径,借助“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和“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环形面积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是圆的基本特性。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圆的图形,而是提供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交通工具,为学生学习圆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2.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是“化曲为直”、“化圆为方”。
教材力图通过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思想。
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材首先设计了估一估的活动,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思想。
然后,教材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且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材注重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
力三如:教材在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编排了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挖掘仃蕴涵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仃有关的方法,从而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结合对祖冲之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可以先让学生采用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分别测出圆的直径和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剪、拼等活动“化圆为方”,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看成简单的活动过程,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发现圆的特性,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动手操作的必要性。
2.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思维习惯。
教学时,要通过展示不同工具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画图方法的联系进行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得以理解画圆的原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学习要善于从不同的现象中发现本质。
3.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
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
如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想一想: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里是否也可以仿照以前的做法,把未知的图形转化成已知的图形来研究呢?接着引导学生用逼近和割补等方法进行圆面积计算方法的研究。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通过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4.可以充分利用史料,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1)挖掘单元题目,引用古希腊数学家的话,引发学生寻找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兴趣,从而得出圆是曲线图形。
可以在学生体会到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后,以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圆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拓展对圆的认识。
《周髀算经》对于圆有这样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事实上,古时画圆的方法在当今生活中还经常用。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由此能想到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既可以丰富学生画圆的方法,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5.建议学生记住一些百的倍数值,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1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10π≈31.4。
记住以上倍数,可以使有关π的计算简便。
例如,15π=10π+5π=47.1。
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