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应该以经济为先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

城市的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紧张、资源消耗问题等逐渐凸显,这使得城市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人口增长。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人口使得城市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们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其次,经济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城市化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的集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土地利用压力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土地利用紧张。

农村的农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引发了土地资源的争夺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除了以上因素,城市化还受到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例如,城市化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指标,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社会文化的改变也会影响城市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需求和期望逐渐增加,这使得城市化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城市化的速度将继续加快。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

其次,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间的人口和资源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同时,城市与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需要得到逐步缩小。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城市化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例如,城市贫困问题、就业压力、住房短缺等都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初中地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初中地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初中地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问题1.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和自然资源被开发和占用。

这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系统破坏。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合理划定城市边界;加强土地保护意识,优先保护农田和生态功能区;鼓励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2. 城市污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增加: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人口密集区域使得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环境监管与治理能力,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和节约能源减排。

3. 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自然资源被采集、消耗或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退化。

解决方案: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划定与管理;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鼓励公众关注生态保护,参与环保活动。

二、社会问题1. 城乡差距拉大:城市化带动了城乡人口流动,但同时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

农村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解决方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缩小教育差距;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来源。

2. 社会治安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度增加,犯罪率也有上升趋势。

一些社会问题如盗窃、抢劫和贩毒等犯罪活动增加,给城市治安带来了威胁。

解决方案: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增加警务力量和技术装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提升犯罪侦查和打击的效果;加强社会综合管理,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

3. 就业压力增大:因城市化而吸纳进大量农村人口,但城市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24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纸和答题卡。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2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5日14时~6日8时,①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5日14时~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A.② B.③ C.④ D.⑤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房价上涨引起社会关注,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远郊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条件 B.地租支付能力 C.土地价格 D.土地利用效益4.在城市规划时,最经常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RS机橡石电纺制销保金维加餐旅娱钢上游中游下游械胶化子织汽车造汽车售险融修油饮馆乐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增值1元铁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

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

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5~6题。

5.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A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B .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C .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D .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6.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A .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B .营造人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C .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D .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读某发达国家产业链示意图,回答7~8题。

城市化的利与弊

城市化的利与弊

城市化的利与弊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以及居住空间的狭窄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化的利弊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

城市化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进入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积极的城市化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这些优势直接带来的是城市化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人们也可以通过对工作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来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城市化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城市化的恶化环境质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城市化导致大量工业排放,交通问题和卫生条件的恶化,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居住空间。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还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比如城市噪音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这些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们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以环境为主题的疾病,这对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此外,城市化也导致了可贵的农村资源被消耗和破坏。

随着城市扩张的趋势,广阔的农村土地也在逐渐消失。

同时,农村人口也越来越多的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指数和生活水平越来越低。

这种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另外,城市化也导致了社会的分裂。

一些城市腐败,造成了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也增加了不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发生。

这种情况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社会冲突的发生,疏远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城市化虽然能够带来一系列好处,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因素的制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应该更加明确地认识城市化的利弊,相应地完善相应的政策规划。

我们需要提高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经济的稳定和调控,加强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城市化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让我们尽量避免由它带来的一切负面环境问题和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城市的变迁 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变迁 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变迁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城市的变迁也日新月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的变迁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机制的建立,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口向城市流动,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其次,改革开放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改革开放还加强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城市的变迁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扩张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的变迁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

此外,城市的变迁还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三、城市的变迁对社会的影响城市的变迁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质,丰富了文化和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科技等资源和服务。

其次,城市的变迁加强了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城市的变迁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例如人口过度集中、社会矛盾加剧等,需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来解决。

四、城市的变迁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变迁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担。

其次,城市的变迁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垦和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的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篇巩固提升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重要现象是()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A项错误;城市化进程开始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之一,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项错误;资本在全球扩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表现,D项错误。

2.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造成了人口减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民流亡C.经济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D.对外扩张带来大量移民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比较安定,A项错误;圈地运动促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而不是流亡,B 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D项与题干中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无关,故错误。

3.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这些在欧美国家的出现,说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贫富差距逐渐消除”,故B项排除;C项错在“开始”,故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工人福利”,故D项排除。

4.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

以上材料表明()A.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B.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工业水平正向促进城市化率,而不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况,而不是奴隶贸易的影响,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况,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水平提高,同时城市化率也不断上升,非欧美国家受到工业革命影响小,城市化率非常低,故D项正确。

中国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使了中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中国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吸引着大量农民工迁徙到城市。

其次,农村改革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得农民可以自由流动,并将农业转向现代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然而,中国的城市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压力。

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社会问题,如城市贫困、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为了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城市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移民提供更好的就业和社会福利。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注重解决城市与农村的差距,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城市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进程。

中国政府需要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注重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化进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居麦尼亚孜·吾布力艾山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本文以1978—2009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分析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分析显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中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关系1.人口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1.1人口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

对城市化基本内涵的合理界定是科学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前提,城市化的内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更新。

对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内涵和新型城市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什么是科学的城市化。

1.2人口城市化的内涵传统城市化内涵被界定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简单认为城市化就等于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单一的理解容易造成城市化中的三个误区:一是粗放型的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追求单一的城市人口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城市的运转效率很低。

二是病态的城市化。

城市盲目无序的扩张,环境、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化。

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表现在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环境压力增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新型城市化是与我国当前新兴工业相适应的城市化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它所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理论涵义极其丰富。

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全面的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换,它的含义更广,各种要素全面的向城市聚集,包括城市聚集人流(主要指科技与管理人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主导产业,聚集科技教育。

二是集约型的城市化。

城市经济的效率更高,容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对资源、环境的消耗更小。

三是可持续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6、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至3倍左右。而刑事犯罪立 案数增长至10倍左右,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 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 增加17.7万起。
• 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 是有限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要面向广大的小城镇分流,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但从目前小城镇发展的态势 上看,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从合理布局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度调 整行政区划,加快小城镇的人口及经济聚集,加强城乡联系,采 取创新的小城镇规划实施措施等提高小城镇规模,从完善基础设 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入手提高小城镇质量,增强小城镇功能。这是 我国城市化发 2015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住房紧张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作者:张喆【摘要】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实现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科学地调整城镇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中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城乡人口结构转化,也不单纯是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的改变,而是以将传统的生活、劳动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生活、劳动方式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目标。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城市化进程需要把握好推进次序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进次序。

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然后实现城镇现代化,最终才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产物,在三个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在农村城镇化时期,城市化建设需要注重工业化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变向机械化生产,最终实现电气化工业建设。

而当农村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在自然环境、市场规模以及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后,就需要开始实现城镇城市化。

通常来说,城镇城市化需要经历这几个过程:(1)不断地提高工业化水平。

(2)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促进人口和产业工人逐渐从农村地区集中到城市。

(3)持续性完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城市功能相配套。

在发展条件较为良好的地方,在实现了城镇城市化建设之后,需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城市现代化前进,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的终究目标。

在这一时期,城市功能需要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需要在城市中构建完整性、立体化的交通、信息网络,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功能和齐备的贸易水平,保证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能够变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流的重要集散区域,甚至成为国家、国际的核心城市。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

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总体判断:中国人口城市化步入第二阶段人口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人口地理分布上的体现,当前世界人口城市化趋势仍在继续,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正驶人人口城市化快车道。

一般认为,人口城市化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亦称之为乡村城市化;第二阶段,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主要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形成以超大城市组带为主导的人口城市化;第三阶段,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其他乡村迁居,称之为逆城市化。

从总体上观察,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已步人第二阶段,超大城市的发展主导着人口城市化的性质和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发达国家开创了后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采取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并行发展的方针,大大加快了人口城市化进程。

据联合国人口司估计,195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29.8%,1980年上升到占39.6%,2005年上升到占49.3%w,城乡人口差不多平分秋色。

中国人口城市化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较快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的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比例已由1950年的11.2%上升到1980年的19.4%、1990年的26.4%、2005年的43%左右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全球城市化的演变和趋势

全球城市化的演变和趋势

全球城市化的演变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并让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文化的融合,都成为了城市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然而,全球城市化的演变也面临着许多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1. 全球城市化的演变城市化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城市化进度、模式和影响也各不相同。

美国及其周边国家和欧洲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先迈出的地域,其中大多数城市都是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和工业化峰值期之间获得了爆炸式增长。

20世纪70和80年代,日本和台湾地区开始了对城市化的强劲推动。

随后,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城市化这一浪潮。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例如,美国是先进经济体中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城市化发展模式以“大规模单中心城市发展”为特点。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则显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快速城市化、超大城市的兴起、城市区域的拓展和大量贫困人口的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区域等等。

城市化的演变带来了几个显著的趋势:(1)城市化的加速: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全球将有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2)城市化的分化:全球各种类型城市间的差距正在加大。

一些大城市可以很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人才,而另一些城市则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趋势,会导致萧条和城市的萎靡。

(3)城市化的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和水质问题、噪音污染、垃圾处理、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城市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绿色化发展。

2. 全球城市化的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在全球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城市化趋势的主要方向包括:(1)城市效率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会越来越重视效率化。

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交通出行效率、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和收集等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高中地理.《城市化》同步训练讲解

高中地理.《城市化》同步训练讲解

《城市化》一、选择题1.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2013广东湛江月考)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A.4亿 B.1.55亿 C.2.45亿 D.2.4亿3.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8年下面是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表,据此回答4~5题。

4.上表说明()A.1950-198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缓慢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变慢C.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与人口增长速度始终超过发达国家D.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终超过农村人口5.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

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开拓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限制私家车的运用C.削减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读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6~7题。

国家1990年2008年国家1990年2008年阿根廷86.592美国75.281.7英国89.189.9加拿大76.680.4澳大利亚85.188.7尼日利亚35.049.0德国85.388.1中国26.443.3巴西74.885.6印度25.529.56.依据表中数据推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晚C.城市化速度慢 D.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7.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D.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临夏州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临夏州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临夏州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是()。

A、增加土地扭转2 从纵向看政府结构,我国现在是()级政府。

B、 53 三服务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D、中央为地方服务4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平均增长多少?() B、 7%5 “十二五”规划最大的动力是() A、改革开放6 十七大关于党建的总体布局这个论述,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

B、把反腐倡廉建设从党的作风建设中分出来7 什么是理性?() A、哲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8 泄愤事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 D、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9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A、 195310 ()是最好的防腐剂。

A、公开11 我们现在改革处在()阶段。

C、完善12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B、统筹兼顾13 下列关于党建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D、党建目标是一成不变的14 以下关于作风与腐败的说法错误的是()? C、作风问题就是腐败15 以下关于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建设只关系到反腐建设16 社会转型重要的标志是()。

A、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17 “十二五”贯彻的主题是()。

D、科学发展18 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和举措中,把()作为首要的举措。

B、国家粮食安全19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成功经验最集中的体现是()。

A、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 我们党在历史上遭受多次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脱离实际21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特别的提出来我们选人应该注意()? A、以德为先22 第一次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是以下哪位领导人时期?() B、邓小平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邓小平理论24 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部包括()。

C、夺取权利25 反腐倡廉的关键是()? B、制度26 我国的市场经济提倡()原则? B、利益最大化27 解放思想的标准是()? A、实事求是28 十七大关于党建的总体布局这个论述,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 B、把反腐倡廉建设从党的作风建设中分出来29 改革本身是()? D、一种利益的调整30 下面哪个属于生产型服务业?() A、物流产业31 从一二三四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首先是要加快发展哪个?()D、现代服务业32 如今我国的工业化应该向哪个方向改革?() B、创新驱动型的工业化33 产业融合是将制作业和()融合起来。

深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深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深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一直都是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中国其他城市可以学习借鉴的典范。

首先,深圳的城市化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政府从各个层面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税收负担等。

这些政策的落地,极大地推动了深圳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的建设和完善,例如地铁、高速公路、公园等,使得深圳的城市化进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其次,深圳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得益于大量的人才集聚。

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来自国际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的聚集,为深圳带来了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可以说,正是这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带动了深圳的经济腾飞。

与此同时,深圳也为这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园区等,使得人才和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互利共赢。

第三,深圳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的市场环境。

深圳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与此同时,深圳也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以保证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深圳的开放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前来投资和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最后,深圳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得益于市民的参与和共享。

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的参与和共享不仅得到了重视,还通过多个途径和方式得到了实现。

例如,市民可以通过参与城市规划、意见征集、社区建设等活动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也能够通过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这种市民参与的机制,使得深圳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具有人文关怀,也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深圳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人才的集聚、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市民的参与和共享,是深圳成功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同时,城市化也成为催生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仅为17.92%,而到了2021年,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0.6%。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能够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城市化还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二、创新带动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也催生了创新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创新力量被释放出来,使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

城市发展需要的不只是基础建设,还需要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人才。

城市化已成为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促进了城市新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

以深圳为例,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1980年代以来,深圳率先探索改革开放,逐渐成为创新型城市。

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能。

深圳发展成为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之一。

三、面临的挑战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是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要推进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灵活高效的城市管理,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同时,必须注重产业发展、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调推进。

结语: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化的进程,更是一个城市全方位的发展。

在各种挑战之下,创新和创造力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经济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经济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城市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各类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其次,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城市生活的便利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社会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显著。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前往城市就学,提高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城市化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城市中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等文化设施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城市中各种社会文化群体的交流和融合,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三、环境影响尽管城市化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大量的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对居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消耗。

过度的城市扩张和建设,使得农田、森林等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和丧失,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一定危害。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城市的用水量大幅增加,同时,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增加了水资源的污染,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结语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城市化进程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展开。

城市作为现代化的象征,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交流与创新的中心。

然而,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城市在迎接全球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需求。

首先,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各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发展必须以经济为支撑。

城市成为以产业、金融和商业为主导的经济中心,吸引人才与资源的集聚。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因此,城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优势产业,吸引外资、外商和外国人才的流入。

这些外来资源的引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必须关注社会公平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平等,贫困人口的增加和社会问题的积累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因此,城市发展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和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等。

城市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需要重视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成为文化的交汇点。

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城市成为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空间。

城市需要重视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成果。

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活力。

城市要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意人才。

最后,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还需要关注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八章检测城市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南宁二模)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辐射范围B.周边用地类型C.交通换乘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江苏南通段考)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时期城市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增加的是()A.住宅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5.2010—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B.中心城区逐渐萎缩C.公共管理相对滞后D.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第8~9题。

8.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9.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大量建设的是()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镇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

1、城市化产生的一般性规律极其特征。

1.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的体现;2.市场经济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制度前提,市场机制是促进要素资源向城市集中的基础性机制;3.后起工业化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4.大城市超先增长的趋势,是一个普遍的规律;5.乡村人口和资源进入城市门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6.城市化过程伴随着“城市病”产生、加剧和缓解的过程。

OR1.城市化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工业化、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源、发动机;2.大都市区已被认为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着当今城市化的方向;3.从城市化的布点、布局来看,都不是一开始就遍地开花,而是有先有后,呈梯度型模式;4.从城市化的进程和速度来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成熟阶段,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5.从城市功能来看,都经历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6.从城乡关系来看,都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剥削乡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过程;7.在增长方式上,都经历了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8.从城市化的机制来看,有的国家以市场机制为主,有的国家以政府干预为主。

现在所实行的一般都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调控体系。

特征:(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只有单一的公有经济成分。

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和集体两种经济形式。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即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外资两大类。

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

然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

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这样,在21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而上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民营经济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其他经济形式。

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应该以经济为先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我将来阐述我方观点。

我方认为,城市化进程应以经济为先。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所谓城市化进程,指的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既然它是经济变化过程,那么毋庸置疑,应该以经济为首要发展要素。

接下来就让我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以经济为先,能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与日俱增,只有基础设施健全了,城市才能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要推动城市化进程,首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保证文化、医疗、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试问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都不能满足的话,我们又何谈城市化呢?而这些物质基础的供给和支持,绝不是依靠发展文化就能带来的呀!
第二,以经济为先,能客观有效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端与问题。

在城乡分割对立的两级结构下,当今城市化进程存在许多矛盾,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无疑是社会资源财富的分配不均,以其为根本矛盾滋生出的一系列城市化“弊端”,究其本质是社会分配制度不够完善,
而这种分配制度的完善又必须要求经济建设达到相应的高度。

只要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城市化进程就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下去,而这些经济学的问题和矛盾,难道是发展文化所能解决的吗?
第三,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使城市生活成为一种文化需求,而是要使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果,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如果说共同发展和进步是目标,那么共同富裕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而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建设成果。

以我国为例,伟大的改革开放总纲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1979年城市化进程改革开始到1997年,我国城市已发展至668个,与1979相比,新增城市452个,相当于前30年增加数2倍多。

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增长到 18%。

毫无疑问,这种快速发展是经济改革所带来的,难道我们现在不是正在享受着以经济为先的城市化进程的成果吗?
以经济为先,并不意味着重视文化,文化产业正是经济结构的一部分啊。

古人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城市化进程应以经济为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