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练习二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十》教案
练习二十。
(教材第105~108页)1.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印象,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重点:正确称量物品。
难点: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
课件。
师:同学们,关于克和千克,你们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克的东西特别轻,十个鸡蛋大约重500克。
生2:我认识了不同的秤。
生3:我会用秤来称物品的质量。
生4: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
看看这些知识你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师:我们先来检查认识秤。
下面的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品?(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第11题)生1:第一个最多能称15千克的物品,因为上面的数字最大是15千克。
生2:第二个最多能称130千克的物品,因为在120后面还有一个大格,一个大格就表示10千克,所以最多能称130千克。
师:认识了秤,回家后和父母逛超市的时候,要留心调查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交流一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书中实际物品的测量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第8题)师:下面这些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生1:从图中第一种状态看,天平左边的物体重,右边的物体轻,所以我想在天平左边放面粉3000克,右边放桃子200克。
生2:从图中第二种状态看,天平左右两边的物品同样重,所以我想在左边放面粉3000克,右边放苹果3千克,这样就能平衡。
……(鼓励学生多思考,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1.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结果。
同时,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质量。
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估计物体的质量或看标注,把研究结果以学习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加深对克与千克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一. 教材分析《练习二十》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计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练习题、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计算奖励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如:“已知一个水果篮子里有7个苹果,又加入了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的原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2023秋)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正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明确地给出讨论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们的讨论更加高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我需要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实际应用:能够将所学运算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加减法运算:例如,78+57的计算,要求学生理解当个位相加超过10时,需要向十位进位,并正确执行运算。
-乘法口诀:如“一一得一”,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背诵,还能在实际运算中快速应用。
-实际应用:如购物找零问题,学生需运用加减法计算出应找回的零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运算规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进位和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具体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100以内加减法或表内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教学活动应当灵活,重点突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时教学任务比较单一,那么此时,教师可以重复设计其中一项教学活动,当教学任务有几项时,那么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教学目标: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红色和蓝色磁性圆片若干。
学生:练习纸1张、红色圆片8个,蓝色圆片8个。
一、情境导入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情境图师:花坛里最先开放的是蓝花和黄花。
一起数一数,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你能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黄花比蓝花多4朵,蓝花比黄花少4朵)揭示:蓝花与黄花的朵数之间还有着“倍”的关系。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操作探究、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一)“圈一圈”中建立“倍”的概念1、教学例1谈话:如果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的,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
指名回答: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样圈的?电脑演示圈的过程。
像这样,(板书)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谈话:现在,谁能用“倍”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指名练习说。
2、通过变式,进一步认识“倍”,突出本质属性(1)改变几倍数,及时类比,形成概念(课件出示增加4朵黄花)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2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黄花有()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
汇报:黄花有(5)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5)倍反思:(出示两幅图)同样都是2朵蓝花,刚才我们得到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现在怎么又变成5倍了?黄花如果有10个2朵呢?有100个2朵呢?(2)改变一倍数,凸显本质,强化概念(蓝花又开了一朵)谈话:还是黄花和蓝花比,小兔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小猪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到底是3倍、还是2倍呢?你同意谁的说法?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 下册第八单元《练习二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单元第八单元课题练习二十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1克和1千克的理解得到加深,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
2.学生估计物体重量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看、说、掂、猜、称登上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成功的快乐。
重点能估计物体重量,解决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关于克和千克的综合性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定标二、探索新知一、复习引入:1.上两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2.观赏课件:课件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克和千克的用法。
3.教师小结。
引出课题板书:克与千克的复习4.确定学习目标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说出下面物品各重多少克?2.第三题:你知道这些物体在生活他们的具体质量吗。
请你试着自己填一填。
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调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学生自由汇报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学生交流)学生认真观看后发表自己看法。
指出课件中的错误。
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上秤面的数据,然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物体重量的能力,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第四题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4.第五题5.第六题同学们你们看了上面的图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现在老师想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体重是多少,请每个小朋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体重,记录下来,然后再测量一下。
对照标准,说说体重(出示一张儿童正常体重表,学生看表回答)你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吗?提醒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注意饮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9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9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9(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
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科学书籍:80种学习参考书籍:130种(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三、联系实际应用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3、捉鼠比赛。
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教学反思:略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
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1.复习(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三节《练习二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和实际情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工具。
3.教学设计:提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果分成两份,每份应该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
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
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1)绘本阅读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习无剩余的平均分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预设:8÷4=2(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预设:表示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1)引入新问题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绘本阅读“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间)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列式:40-16=24(袋) 24÷8=3(袋)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 56÷8=7(袋)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 56÷7=8(天)答:可以吃8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对于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于运算规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题目能够迅速找到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范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一〕自主整理,施行创造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与复习,如今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3:……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1〕要认真看题,搜集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安排:课件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课时安排:总共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第1题图文(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画了2组圆,每组5个,一组一组地圈,是平均分。
(5)你们可以根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吗?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2、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图文。
(1)乘法口诀是计算表内除法的基础,组织学生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复习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27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读文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认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各小题的意思,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想一想这些问题各自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课堂小结通过整理和复习,大家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及解决问题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较熟练地这些知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练习二十》精品教案
> >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7题。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8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2、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
3、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读懂练习题目。
2.能够独立解答或计算练习题目。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二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部分练习需要学生进行多步骤的计算,需要学生细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节课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介绍练习二十的题目,让学生自行完成。
3.收集学生的答案,逐一核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4.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或有疑问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辅导。
5.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和改正错误。
6.张贴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行核对。
7.总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在做练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练习二十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多步骤计算和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并认真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笔记。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练习二十》。
本节课主要是对本单元前两节课内容的巩固和练习,包括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23 + 45 = ?, 56 27 =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12 + 34 = ?, 45 18 =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每组有3个苹果,老师又给了2个苹果,请问现在每组一共有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整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精品教案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3 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八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进行除法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或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和口诀卡。
【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你会算了吗?试一试。
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题,学生口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2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自己找信息。
思考图中已知哪些信息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如:要求需要几台?可以这样想;24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24÷3=8(台);如果有6台电脑,怎样安排?我们可以这样想: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24÷6=4(人)。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算一算,比一比,把算式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1)引导学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什么。
(从“>”可以知道,是将各个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出的得数将算式进行排列。
(强调是写原算式,不是写答案。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谈话:小猴子正在进行摘桃子比赛,哪只小猴子能先摘到桃子呢?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桃子摘下来吗?同桌两人分工,一人算一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汇报交流,教师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出示表格。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三、巩固迁移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7题。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8题。
(1)小组以比赛形式完成,如第一组做第一列,第二组做第二列……完成的正确率高且用时少的小组获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2、怎样计算?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四、复习估算: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对称图形山东省济南市经八路小学李静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整理和复习20-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整理和复习20-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整理和复习2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有关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以及相关的数学概念。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深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20以内的数字,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熟练运用。
2.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2. 加减法运算卡片3. 数学游戏教具4. 小黑板或白板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20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
2. 知识整理- 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2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 通过加减法运算卡片,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运算技巧。
3. 实践活动- 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板书设计1. 整理和复习202. 重点内容:- 20以内数的读写- 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实践活动: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和数学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交流,在小组汇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克3000克=()千克
4千克=()克5000克=()千克
2、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①先说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②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7题。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8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集体订正
(1)练习二十第14题。
①学生自己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方法。
小结: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2)练习二十思考题。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5、5000克=( )千克6千克=( )克
200克+800克=( )克=( )千克
二、在○里填上>、<或=。
(1)4千克○400克(2)6000克○6千克(3)700克○1千克
(4)3千克○2900克(5)9克○11克(6)9千克○5千克
(7)2千克○2000克(8)950克○1千克(9)6千克○5999
A.克B.千克C.米
(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作单位。
A.克或千克B.米或厘米C.元或角
(3)一桶色拉油重4千克,5桶色拉油重()。
A.9千克B.2千克C.20千克
4、按顺序排一排。
(1)9千克90克990克28克
>>>
(2)7千克7000千克700克70千克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 Nhomakorabea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③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10题。
①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1题。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12题。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8)练习二十第13题。学生调查并做好记录。
3、拓展练习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钱?
五、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2、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3、1袋精盐重500克,()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4、1000克=()千克,1千克又叫1000()。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八单元克与千克)
课题:练习二十课型:复习课课时:第3时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1、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4、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5、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3)练习二十“你知道吗?”。
读一读。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十剩下的题。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爸爸的体重是80克。()
(2)2千克铁比2000克棉花重。()
(3)小刚的身高是120克。()
(4)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一列货车,其中一节车厢装的煤大约重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