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三年上《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语文三年上《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语文三年上《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寒山石径(斜)枫林(红)白云 Nhomakorabea生处)人家




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够根据注释认真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基本上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大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但是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的不好,默写时,错字比较多一些,还要加强默写训练。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第一课时《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
(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图强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用案

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13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古诗的内容。

3. 背诵课文, 默写《早发白帝城》, 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 理解古诗的内容。

2.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早发白帝(d i )城[ 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 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 暗含着什么内容?][ 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绝句[ 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 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 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 学会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生字卡片, 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 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 这节课, 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 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 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 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 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 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 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 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5. 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

13《古诗两首》小池

13《古诗两首》小池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要求(一)
(1)借助拼音读古诗,同桌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
(2)选自你喜欢的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正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教学重点
写字和背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教学过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2、板书课题:《小池》,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口述)
三、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过渡语:诗人是怎么写这个小池的?让我们来读读看。
1、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背得又快又好
2、认读6个生字,并注上拼音
3、完成我会写中的3个生字,并口头扩词
五、学习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六、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教学
反思
新街中心学校“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教案
科目语文
教学内容
13、古诗两首(小池)
年级
一年级
主备教师
包亚仙
备课组长
赵海会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会认文中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13 古诗两首_教案

13 古诗两首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
课文:13 古诗两首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 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 多媒体课件;
4.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优选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优选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优选教学设计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优选教学设计一第1课时:学习>教学目的: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_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第2课时:学习>教学目的: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_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如:第一句诗.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3.朗读指导,并背诵.①自由练读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四.拓展总结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学生畅所欲言.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字板书设计: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景物思乡之情忆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小学三年级语文>优选教学设计二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_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学习>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2.出示>.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小学三年级语文>优选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_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七.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八.拓展活动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学习>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2.出示>.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八.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板书设计:夜书所见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感:动客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家乡.亲人)。

(三年级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

13古诗两首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早发白帝城[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绝句[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会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借助插图,探究诗意。

组内解疑。

五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新词。

古诗shī白帝dì城两岸àn辞cí啼tí认读多音字。

注:“朝阳”指刚升起的太阳,与“朝阳”不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设想:
a.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c.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古代诗人的趣事,如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灵感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诗两首》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对于古诗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古诗两首教案

13古诗两首教案

(1)提示任务:自由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 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香炉:香炉峰。 生:升腾起。 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 光彩。 遥:远。 挂:悬挂。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诗句意思: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 烟云。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4) “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 (“挂”字很妙, 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 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3.品读三、四两行诗。 (1) 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 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2) 提示任务: 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朗读时能 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自主阅读。 (4)展示交流: A 指名几人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 (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 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B 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C“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 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D“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行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 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4.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5.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古诗两首》精品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地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勒阴苍茫慈母临缝恐报晖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板书设计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一针又一针,慈母手中的线,缝好了将要离家儿子的衣;一线又一线,针眼缝得密,是恐儿子回家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教科版语文三年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语文三年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多读几遍诗歌,把诗歌读顺,再对照注释和相关辅助资料,想想诗句的意思,把读懂的内容讲给自己听听。
(3)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记号,与同学讨论。
3、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1)小组内朗读这两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4、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齐读,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分组读,男女生对读,说说诗中哪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两位诗人有一颗相同的心,是怎样的一颗心?
(3)读了这两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说给大家听。
(4)此时此刻,面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面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古诗两首
出塞王昌龄示儿陆游教学 Nhomakorabea反

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两首古诗通过合作学习理解的比较好,知道了我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爱国将士。但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讲到单个字的解释时,不注意听,对古诗不感兴趣。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还要加强。
图强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用案
课题
6、古诗两首
课型
讲读
时间
10.8—9
教材分析
《出塞》是盛唐时期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吟咏了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盼。《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但是有关爱国的诗还是第一次接触。
教学目标

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背诵诗句。
6、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诗、林、童,让学生观察范写,给大家提个醒,说说要注意写好的地方,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教学
后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五、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板书设计和
作业布置
描写夏天的古诗。
二、板书设计
13 古诗两首
所见骑 振 捕 闭小 池泉眼 树阴小荷 蜻蜓
3、自由练读,力求读准确,读通顺。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3、小组练读,体会感悟。
4、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四、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13古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13古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13古诗两首教课要求: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4 个生字。

认识 1 个多音字。

能领会诗句的意思。

并能用自己的话谈谈此中一首诗描述的情形。

3.理解诗歌内容,遇到美的熏陶,培育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能初步理解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描述的情形。

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培育学生优秀的听闻习惯。

教课重难点:对七言古诗的朗诵和对要点字词的领会。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提及背古诗来,老师也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了。

但假如吟诵古诗,我们小朋友可要虚心学了。

今日,我们就来赏识一下唐朝两位最有名诗人写的两首诗。

(板书:古诗两首)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 xxxx 瀑布(1)拼读 xx、瀑(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雄奇豪迈、想象丰富,拥有踊跃的浪漫主义色彩。

2、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仰望)(2)“庐山”,你熟习吗?前方我们在哪里接触过呀?谁能再来谈谈庐山的风景如何?(3)生沟通。

(4)庐山的云雾给庐山戴上一层神奇的面纱。

那庐山的瀑布又给它增加了如何的色彩呢?三学习初读诗句 ,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1.读第一行诗 ,谈谈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议论 : “烟”这里指云雾。

可察看幻灯片。

山岳上常常云雾缭绕。

太阳光照耀在云雾上,就体现出一种漂亮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

因为“紫烟”轻轻漂浮,因此诗人说“生紫烟”。

“生”,在这里就是发生,发生的意思。

“生紫烟就是发生一种紫色的烟雾来)这一行中你感觉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说原因。

小结:这个“生”字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涨腾的情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第一课时《山行》
一、古诗激趣。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朗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第三课时《敕勒歌》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图片。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语。)
3.句子的理解。
(1)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2)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它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像。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介绍(教师)。
图强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用案
课题
13、古诗两首
课型
讲读
时间
11.26—27
教材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诗人通过一幅秋景图,既赞颂了秋天的美丽,又让人体验和意识到,一片萧条中也有勃勃生机。《敕勒歌》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敕勒民族的一首民歌,歌词本是鲜卑语,北齐时译为汉语。歌词描绘了一幅一望无际的壮阔草原图。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些浅显易懂的诗理解的比较好,靠注释帮助理解,自己额外积累的诗句很少。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古诗两首
山行: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够根据注释认真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基本上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大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但是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的不好,默写时,错字比较多一些,还要加强默写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