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唐山水画中的笔墨与水墨之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晚唐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由“青绿山水”到“水墨山水”的审美转变过程中,出现了 以朱景玄、张彦远、荆浩等为代表的重要理论思想。 这些重要的审美理论中,核心问题是“水墨”与“笔墨”中的 “笔法”审美价值以及“笔法”与“墨法”融合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辨过程中,最终确立了以“笔墨”作为审 美核心的中国画表现语言与审美思想。 关键词:晚唐 笔墨 水墨 笔法 评判
李思训父子完善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技法而吴道子开启了山水画中的水墨表现技法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述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吴道子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飞青绿山水的完成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形象不符合文人画以老庄哲学为背景的玄学思想于是山水画出现了以墨色代替青绿的审美
论晚唐山水画中的“笔墨”与“水墨”之争
李昌平 台州学院
一、晚唐水墨山水审美形成的思想背景 中国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 自魏晋时期以来,随 着老庄哲学所引发的人对自然的追寻与观照,有着超 越世务的精神与隐逸的性格特质。 一科, 但山水画的初步完 成,一直要到唐代时期的吴道之、李思训等画家才得 以完善。 李思训父子完善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技法,而 吴道子开启了山水画中的水墨表现技法,故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中所述:“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吴道 子),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 青绿山水的完成, 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形象,不符合文人画以老庄哲学为 背景的玄学思想,于是山水画出现了以墨色代替青绿 的审美。 故张彦远进一步说明了以墨色成为审美的思 想原因:“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 运。 ”“玄化亡言”指的是道家哲学的玄学背景。
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统宗,这是与山水画形成的 玄学思想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青绿山水之美是 华,而荆浩所说的是要“华”与“实”相统一。 玄学思想 影响下的水墨绘画之所以能具五色,不仅是审美观念 上的,并且也必须具有表现技巧上的成就,即水墨在 运用上,已能够赋予有深度的变化,使它具有新鲜活 泼的生命情感。 如张璪的破墨山水、王墨的泼墨山水 的出现,显现水墨能够表现出多种的艺术风格。 水墨 的出现是由艺术家向自然的本质的追求,墨法的表现 是画家对于本质的具体体现。 在此背景下,墨色的审 美为水墨表现及其笔墨审美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李昌平(1969-),男,浙江省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本科,2001 年赴浙江师范大学研修,主要 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32 Yi Shu Ping Jian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
色得以成立的“母色”。 [4]“运墨而五色具”,是说明运墨 之色,而已含蕴有山水中的五色,这其中的五色,皆含 蕴于墨色(玄)的母色之中,这便合乎玄化,如张彦远 在《论画体工用拓写》篇所说的“玄化亡言”,也即荆浩 所说的“真思”。
由青绿山水向水墨山水的转变中,在晚唐时期的 朱景玄、张彦远以及五代时期荆浩的这些理论观点中 普遍肯定墨色审美, 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观点。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朱景玄对于泼墨山水画的高度推 崇,并提出以逸品作为其中的一品;而张彦远则否定 了泼墨山水画,认为缺乏笔法,对于水墨绘画的表现 缺乏笔法并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五代荆浩既肯定墨色 审美在山水画中的发展意义,同时也吸取了张彦远所 提出的缺乏笔法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墨”的概 念及其审美标准,确立了以“笔墨”作为核心的山水画 审美基础。 基于这些审美理论的思辨,核心的问题是
从张彦远与荆浩所述,可知水墨作为色彩运用是 极其素朴的颜色, 也是成为超越于其它各种颜色之 上,成为各种颜色之母的颜色。 这是颜色固有的自然 属性,所以说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张彦远所说 的意在五色,等于不用红色或者绿色的颜料作为渲染 草木,不用铅粉的白色渲染云雪,所以说则物象乖矣。 如果用丹碌、铅粉渲染物象,是由人工外加上去的颜 色,这不是与玄化相应的颜色。 故荆浩说李思训理深 思远,笔迹堪精。 虽巧而华,大亏墨彩。 理深思远,这即 是说李思训本有玄心,所以才写山水。 但他喜用金碧 青绿的颜色,虽然用得很巧妙,并得到美(华)的效果, 可是却掩盖了作为母色的墨色,所以便说他在颜色上 却大亏墨彩。
对“笔法”与“笔墨”在中国画中的独特意义。 二、笔法是“笔墨”与“水墨”审美评判的核心问题 晚唐时期以“水墨”为审美主体的绘画中不仅体
现在水墨山水画中, 同时在花鸟画中也开始有所体 现。 晚唐诗人方干有《陈式水墨山水》《观项信水墨》《项 洙处士画水墨钓台》《水墨松石》《送水墨项处士归天 台》等诗中出现“水墨”一词,说明“水墨”审美在晚唐 时期已正式确立。 张彦远在《殷仲容传》中所记:“闻礼 子仲容……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 或用墨色,如兼 五彩。 ”可见水墨表现不仅仅在山水画中出现,在花鸟 画中也已经开始显现了。
中 图 分 类 号 :J20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3359(2019)03-0032-06
谈到中国画,“笔墨”与“水墨”都是中国画非常重 要的绘画语言与审美内容。 在当下“笔墨”与“水墨”的 概念基本上是混同的, 而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水墨”审美得到普遍运用与“笔墨”一词出现的时 间几乎都在晚唐时期,如传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诀》中 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1]包括“泼墨”“破墨” 审美概念的出现,都在同一时期出现,实属于水墨审 美中的具体变化。 而“笔墨”一词最早出现在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中:“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 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 ”[2]“笔墨”概念的出现是 张彦远基于水墨绘画创作中缺乏笔法而提出的。 五代 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对于“笔墨”审美思想作了进 一步的阐述,形成了著名的“六要”理论,将“笔墨”审 美提升到与“气韵”审美同等的高度。 “笔墨”与“水墨” 两词在围绕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由“水墨山水”这个 主题而展开的审美思索与论争。
中国的山水画是把自然的物象与得以成立的玄 学思想相互融合,画家通过山石、林木、云水等形象, 而将其画出来。 由此晚唐诗人方干在《观项信水墨》的 诗中写道:“精神皆自意中生。 ”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 模写对象,而是以画家的精神创造山水画。 由此可知, 山水画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画家的内在精神。 而用墨表 现出来墨分五色的独特的视觉效果,能够产生出五色 之色的精神却是玄,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述:“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3]玄是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