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生态系统的结构2. 生态系统的功能3.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调节教学方法:1.归纳法讲解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生态系统结构重点是生态系统功能和调节本章主要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与恢复等。

以便能识别生态结构,认识生态关系,进而为掌握生态过程的模拟,生态质量的评价,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等知识奠定基础。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A.G.Tansly,1935)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

因此,生态系统可定义为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不难看出,坦斯利定义的实质强调的是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功能上的统一性。

世界著名生态学家E.P.奥德姆1971年曾指出,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他认为,只要有主要成分,并能相互作用和得到某种机能上的稳定性,那怕是短暂的,这个整体就可视为生态系统,具体些说,生态系统又可定义为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按生物学谱(Biologicol spectium)划分的组织层闪,生态系统是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

所以,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的分类单位。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生态学界曾引用过由苏联生态学家苏卡乔夫(B.H.cykaheb,1944)提出的“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enosis)这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一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即大气、岩石、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文等条件的总和。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 3、分解作用测定 • 网袋法: • 一般通过埋放装有残落物的网袋以观察土壤动物 的分解作用。 • 网袋具有不同孔径,允许不同大小的土壤动物出 入,从而可估计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分 解的相对作用,并观察受异化、淋溶和碎裂三个 基本过程所导致的残落物失重量。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P= R × C × 3.7 k
•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速率;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水中的 叶绿素含量。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
• • • • • • 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 CO2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叶绿素测定法
生态系统次级生产
食物链与营养级
• 2、食物网(food web) •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食物链与营养级
• 3、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种的 总和。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 有超过六级的。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分解作用过程包括碎裂、异化和淋溶。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分解者
• 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 • • 动物分四个类群: • ①小型土壤动物(microfauna):包括原生动物、线虫、 轮虫、最小的弹尾和螨; • ②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包括弹尾、螨、线蚓、 双翅目幼虫和小型甲虫; • ③大型(macrofauna)土壤动物:包括千足虫、等足目 和端足目,蛞蝓、蜗牛; • ④巨型(megafauna)土壤动物:包括蚯蚓等。
• 能量锥体或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球水循环
水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物体的组分、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成分; 极大影响着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的分布,对补充 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不足起重要作用;(高贫低肥) 有防止环境温度发生剧烈波动的调节作用。

全球水问题: 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尤其与人类人口的集 中有关,由于人类已经强烈参与了水循环, 使自然界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水的质量 下降。 南水北调
分类

信息传递的分类: 物理信息—光、声、电、磁、色 化学信息—动物与植物间:花与蜜蜂、 动物间:动物的性信息素、尿标记领地 植物间:植物化感作用 行为信息—植物异常表现、动物异常行动 营养信息—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间能流和物质循环关系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p196-201(简略) 生物多样性维护 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防治 土壤作用 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有毒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两类。无机有毒物质主要 指重金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质主要 有酚类、有机氯药等。 如DDT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脂溶性,通过 食物链加以浓缩的过程,称为富集或生物放大。
5.2.4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传 递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 物质流动—循环的 能量流动—单向的 信息传递—双向的—自动调节机制
5.3 生态平衡及调控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表现为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的稳 定,当受到外来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 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仍能通 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划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它应属于( 分,它应属于( D ) A.生产者 生产者 B.分解者 分解者 C.消费者 消费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问题探讨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为了有较长的时 玉米。 有一只母鸡和 玉米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方法1: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 :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2:先吃玉米, 方法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表示出来
田鼠 农作物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蛇 猫头鹰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请同学们注意: 请同学们注意: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起点总是生产者,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 动物所食的动物。 动物所食的动物。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2.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 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 4. 同种生物 , 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 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消费者级别+1=营养级别)

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生态系统的类型
有重要生态作用等。 森林在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11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插入图:热带 雨林的分布
12
• 热带雨林是我们地球上最繁茂的森林植被,她 具有最丰富的物种组成,最为复杂的层次结构, 最为多样的群落外貌,最为奇特的生命现象,因 而也就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宝贵的生态系统。
• 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有17万 种生长在热带。大约有8万种生长在热带美洲,4 万种生长在热带亚洲,3万5千种生长在热带非洲。 物种最为丰富的热带雨林里,在1公顷的林地上, 几乎不能发现两株树木属于同样的物种。这正如 化莱士在日记里所述的,一个旅行家要想在一片 热带雨林里找到两株属于同种的树木简直是徒劳。
2.敞水带生物群落 生产者主要是硅藻、绿藻和蓝藻。
3.深水带生物群落 主要由水和淤泥中间的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 物组成。
35
海洋 36
海洋 37
五、海洋生态系统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生产者均为小型即由体型极小、数量极大、种 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组成。
2.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①海洋面积大,海洋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②海洋条件复杂
(二)有些能够持久地附着在固定的物体上; (三)具有钩和吸盘等附着器; (四)黏着的下表面; (五)还具有趋触性等适应特征。
32
湖泊 33
四、湖泊生态系统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界限明显; 面积较小; 湖泊的分层现象; 水量变化较大; 演替,发育缓慢。
34
(二)湖泊生物群落
1.沿岸带生物群落 生产者:有根的或底栖植物和浮游或漂浮植物。 消费者:附生生物类型中有池塘螺类、蜉蝣和 蜻蜓稚虫、轮虫、扁虫、苔藓虫等。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五章生态系统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有人把生态系统概括为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环境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是由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是生态学中功能上的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中分类上的单位。生态系统可大可小,小至一滴水,一把土,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森林,大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生物圈。例如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种类的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鱼类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氮、磷等基本物质,而这些物质又是水中浮游植物的基本营养物,微生物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被消耗的氧由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来补充。水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池塘生态系统。
或: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环境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比较完整地提出。坦斯利认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生物包括多种生物的个体、种群和群落,其生存环境包括光、热、水、空气及生物等因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静止不动或偶然聚集在一起的,它们息息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其中一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生物因子之间、非生物因子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通过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运转和信息的交换,在自然界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综合体。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题库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题库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

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气候循环: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生理适应性反应。

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产者(producer):自养生物,主要是
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受 草 食草昆虫 吃虫的鸟 猫头鹰
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猫头鹰
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 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这两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请写出各自的 食物链并标出营养级别和消费级别!
食物链和食物网
注意事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 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 4、分解者不能进入食物链且不占营养级。
网络构建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无机物,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 的成分。
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关系可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表示。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蚯蚓、蜣螂、秃鹫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
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硝化细菌—生产者;大肠杆菌.根瘤菌—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生态系统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消 费 次级消费者 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食物链
第三营养级 食物网
第四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 态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食 物

生产者 食物关系 链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食物网:许多长短不一的食物 链互相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关系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 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 起点。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 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 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 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 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 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物种数目: 个体数量: 生殖力: 个体体积: 觅食范围: 搜索能力: 行为复杂度: 取食专一性: 寿命:

多→少 多→少 高→低 小→大(一般) 小→大 弱→强 低→高 弱→强 短→长
(三)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 水平结构(镶嵌性) 时间结构 季节动态(季相) 年变化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 体。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沙漠~ 苔原~ 小树林 一颗树
地球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 淡水~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小型
微生 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
8
食物链类型
• 捕食食物链
• 碎屑食物链
• 寄生食物链
9
捕食食物链
• 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 动物的食物链
• 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 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 – 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10
碎屑食物链
• 动、植物的遗体被
食腐性生物(小型
土壤动物、真菌、
细菌)取食,然后 到他们的捕食者的 食物链 • 植物残体-蚯蚓-线 虫类-节肢动物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 和能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 不会超过5-6个
• 动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按照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分为: • 植物生态系统:植物为主,如森林、草地 生态系统。 • 动物生态系统:动物为主,如鱼塘、畜牧 生态系统。 • 微生物生态系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为 主,如土壤腐殖层、池塘底泥。 • 人类生态系统:人为主体,如城市、乡镇 等生态系统。
20
• 同化效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 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 Ae =同化量/摄取量 =An / In
• 生长效率:
• n的生产量/ n的同化量
• =(n同化量-n呼吸量)/n同化量
• 消费和利用效率:
Ce = n+1的摄食能量/ n生产量
21
林德曼效率
– 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被同化能量; FU:排泄物;R:呼吸能量 – P:净次级生产量
34
2.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学基础:第五章 生态系统

生态学基础:第五章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理群落=生态系统
5.2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2.2.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2.2 生态系统的一般结构 2.2.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过程 2.2.4 生态系统的特点 2.2.5 生态系统研究与一般系统的差异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基本成分
光照
绿色植物
非基本成分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①通过动、植物残体有机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得到再 循环,微生物种群得到恢复和繁衍。
②为碎屑食物链的各级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物质基础。
③产生有调控作用的“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④改造了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
4. 无机环境
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 量的源泉及活动的场所。按其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
研究方法
硬方法
软方法
研究途径 求解模型、优化过程
探索对策、学习过程
研究结果
唯一或无解
多种途径,但逐步逼近目标
最终目的
整治结构
调理功能
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研究的差异
结构问题 因果关系辩识
数学模型 解析优化 最优解
功能问题 反馈关系辩识
生态模型 辩证探讨 有效解
实施
实施
物理系统
生态系统
5.3 生态系统的类型
(Fuel-powered urban-industrial systems)
5.3.2 一般生态系统概述
1.生物圈生态系统
生物圈(Biospere)也叫生态 圈,它由大气圈下层、 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 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 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 系统 。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 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归类:自养生物(主要是植物) 生 产 者 举例:光能自养型: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植物
狐 鼠
共有5条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 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思考: 此食物网 中共有几 条食物链?
草 草 草
兔 狐 兔 猫头鹰 鼠 狐

草 草 草 草 草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蜘蛛 猫头鹰 蛇 青蛙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生物圈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生态系统最不容易受破坏,即最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
哪些生态系统生物种类非常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哪个生态系统最容易受破坏,稳定性最差?
哪个生态系统动物生活习性是奔跑穴居的? 哪个生态系统人的作用最为突出?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少数是生产者,如:硝化细 菌、硫细菌、铁细菌、固氮菌等。
2、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 少数是分解者,如:屎克螂, 蚯蚓、秃鹫等。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 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生产者是主要成分。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H2S ,SO2,SO42- 大气
食物链
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 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 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 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食物链上 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 和。
2024/4/8
食物链的类型
➢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又称捕食食 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草食动 物、各级食肉动物。
牧草→ 羊、牛→ 狼
以绿色植物为起点,是活的生物体。 ➢ 腐食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又称碎屑食
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
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2024/4/8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 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2024/4/8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
(据周立志)
生态系 统的营 养结构 (物质 循环)
2024/4/8
澳大利亚进口屎克螂
因牛粪覆盖每年损毁牧场3600万亩 60年代,澳大利亚引入了 羚羊粪蜣(Onthophagus gazella)和 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等异地金龟, 对分解牛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2024/4/8
主要环境组分
辐射 大气 水体 土壤
2024/4/8
2024/4/8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六大组成成分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非生物成分

第五章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

第五章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

(2)物种多样性


概念 生物类型及种类的多样性; 代表物种演化的进程,是进化机制的主要产物。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种,也有估计为2500万 种或5000万种,已被描述的有170万种; 还有科学家指出:现存物种与已灭绝的物种之比达 1:10000。 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 世界上90%的食物来源于20个物种,75%的粮食来源 于7个物种。
高。
图 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 a.安第斯山脉鸟类种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图 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 b.美国亚利桑那山植物种类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分布格局成因
成因: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力 主要成因: 地质历史 地质历史越古老,越具有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异质性和资源多样性 生境如含有多种不同的资源比,就有较多的物种 共存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的面积越大,且离大陆越近,生物多样性越高

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一)建设 我国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 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 护区1276处,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2.44%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 科学合理规划 核心区:绝对保护区,是保护区内没有或很少经人 为干扰过后自然生态系统本底区,以保护种原和自然 本底为目标,区内严禁干扰活动 缓冲区: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段,是试验性和生 产性的科研基地,也是对该保护区进行研究的重点 地区。 外围区:一个多用途地区,可开展一定范围的生产 活动,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置。
(二)存在问题


1 对植物资源滥采和乱挖药材,使植物遭到严重破 坏,沙丘活化,珍贵药材急剧减少 2 过度猎捕和破坏本息地使动物濒危或来绝,如野 马,高鼻羚羊 3 不合理的农业开垦,对石油和大规模勘探和开采, 破坏了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造成威胁 4 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使依赖河水补给的大面积 天然林和人工林衰退,甚至枯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实验室flash实验动画
测评题
1.下述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2.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
A.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小B.食物的限制
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
4.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阔叶林D.北极苔原
5.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C.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D.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7.下列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对群落演替进行限制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长期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因素是()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1.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下列各项中与
之不符
..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12.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政府部门针对水土保持提出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生态学依据是()
A.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B.森林能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C.草原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D.湖泊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13.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有两种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下列关于这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得到保存,另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失败而遭到淘汰
B.两种生物和平相处,都得到保存
C.两种生物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
D.两种生物各自的种群数量相等并且相对稳定
14.森林中的一棵死亡倒下的树及在其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等,它们共同组成了()
A.种群B.生物群落C.食物链D.生态系统
15.农田生态系统属于()
A.草原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1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产者和分解者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
17.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化学能的是()
A.蚯蚓B.小麦C.硝化细菌D.酵母菌
18.能加快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空气
19.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
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第五章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C 7.C 8.C 9.C 10.A 11.D 12.A 13.C 14.D 15.B 16.B 17.B 18.B 19.B 2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