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与运动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随着高考的临近,物理这门科目必然成为很多学生所关注和复习的重点。
必修一作为物理学基础阶段的开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1. 运动1.1 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概念,其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位移是指某一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变化量,可正可负。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运动过程的基础。
1.2 直线运动的图像与公式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类运动,可以通过图像和公式来描述。
常见的图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运动等。
而其中的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可以通过这些公式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相关参数。
2. 力与运动2.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是力的基本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作用力都存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2 弹力和重力弹力和重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
弹力是物体恢复形状的力,包括弹簧的弹力和物体与手的接触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理解这两种力的性质和作用是解析物体的运动以及力的平衡的关键。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这种合成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向量的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计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的过程。
通过力的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找出力的分量,并进行计算和求解。
4. 光学4.1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发生反射时的规律。
新高考物理高二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物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学科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以下是高二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复习。
一、力学基础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运动学: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规律。
3. 动力学: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摩擦力、动量守恒定律等。
二、能量与功1. 功: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功的正负。
2. 能量: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3. 能量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原理。
三、电磁学基础1. 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场线等概念。
2. 电流: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阻、电源等。
3. 磁场: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等。
四、波动与光学1. 机械波:波的传播、波速、波长、频率、波的干涉与衍射。
2.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3.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
五、热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3.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六、现代物理初步1.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现象。
2. 量子力学:波函数、量子态、不确定性原理等基本概念。
结束语高二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公式,更要求能够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地归纳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引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 = ma。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影响。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能量和功1. 功与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现,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W = Fd。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等于功除以时间:P = W/t。
2. 势能和动能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K = 1/2 mv^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四、能量转换和守恒1. 功与能的转化功可以将一种能转化为另一种能,但总能量守恒。
例如,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蓄电池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炉等。
2. 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例如,自由下落、滑动摩擦等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五、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电荷:物体带有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电场:电荷周围的物理量,描述电荷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安培定律和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描述电流与导线长度、导线横截面积和导线材料的关系。
高考物理知识点框架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点框架归纳高考是每个学生走向大学的重要关口,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高考物理,本文将对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框架归纳,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力与运动1.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作用与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成或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
3. 弹力与重力:弹性力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包括胡克定律的应用。
二、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概念,包括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方向和电流强度的计算,以及电阻的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3. 电功与电能: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能的概念和电能转换的原理。
三、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的特点和反射定律的应用,包括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成像的方法。
2. 光的折射与球面透镜:光的折射定律和球面透镜的成像原理,包括薄透镜的公式和用透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3.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现象和量子论的相关知识。
四、热学基础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热传导定律的应用。
2. 热能与功:热能的定义和单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的应用,包括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
五、原子与核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的组成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包括电子排布规律和离子的特点。
2. 放射性和核能利用:放射性的性质和衰变定律,核反应的原理和核能利用的相关知识。
3.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裂变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核武器的威力。
以上只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大致框架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有很多细节和应用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无论是力的大小、方向,还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力学都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核心。
下面,我们来对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表示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引起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位移的大小即为路径的长度。
2. 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变化。
平均加速度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2. 不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的变化,即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有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则是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成。
五、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1.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支撑面没有相对滑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1. 物理量及其单位:了解物理量的定义,并掌握常见物理量的单位,例如时间的单位为秒,速度的单位为米/秒,力的单位为牛顿等。
2. 运动和力学: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掌握力学定律,如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题。
3. 重力和万有引力:了解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及重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用此定律计算物体间的引力大小。
4. 力和压强:了解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
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方法。
5. 动量和能量:了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
掌握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并能在解题过程中应用。
6. 电学: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了解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能解题运用。
7.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如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光的三大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光的照明关系,并能解题运用。
8. 热学:了解热量和温度的概念,以及热传递方式。
掌握热力学定律,如热平衡定律、热传导定律等,并能应用于解题。
9. 波动:了解波的传播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等。
了解波的叠加原理,包括波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并能解题运用。
10. 原子物理学:了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壳层等。
了解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基本概念。
总之,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运动和力学、重力和万有引力、力和压强、动量和能量、电学、光学、热学、波动、原子物理学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有效地应对物理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试卷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进一步对常见的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归纳。
1. 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向量。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力学中,牛顿三定律是基础,分别是质点的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全面)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物理高考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考基础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高考物理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以下是物理高考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运动学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曲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三、动力学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3. 弹力:物体在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四、静力学1. 受力分析: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及其作用效果。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运算。
3. 杠杆原理:力臂与力的关系。
五、流体力学1. 流体的基本概念:密度、压强、流速。
2. 伯努利定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守恒。
3. 流体静力学:液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
六、热学1. 温度:物体热状态的度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3. 热传递:导热、对流和辐射。
七、电磁学1.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磁场:电流或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3.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4.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八、光学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九、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与电子云。
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十、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
2. 质能等价:E=mc²。
结束语物理高考的知识点广泛,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概念,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物理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运动知识点一、直线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公式4. 速度-时间图和位置-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5.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及计算方法二、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4.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与计算方法5. 线速度-时间图和角速度-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三、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原理与应用2.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弹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4. 弹簧劲度系数和胡克定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质量、重量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能量和功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2.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4.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例题分析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五、碰撞和弹性1. 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特点与区别2. 碰撞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3. 质点系的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弹性碰撞的例题分析5. 弹性碰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静力学1. 牛顿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2. 物体平衡的条件和验证方法3. 张力和支持力的计算方法及其性质4. 平衡力的分解和合成5. 杠杆和浮力的原理及应用七、流体力学1. 流体的压强、密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2. 压强和液压原理的应用3. 流体静力学中的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的原理及应用4. 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利定律和连续性方程的应用5. 喷流和吸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以上是高考物理中运动知识点的概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应对物理考试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与课外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与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力的概念、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与运动的常见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它具有方向和大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在水平方向上,重力没有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与地球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弹力是弹簧等弹性物体受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未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力最大值乘以静摩擦系数;动摩擦力是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力大小乘以动摩擦系数。
二、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具有一些基本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斜抛运动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同等时间间隔内,所运动的距离相等。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保持不变,且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速度可以通过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同等时间间隔内,所增加(或减少)的速度相等。
物体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保持不变,且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斜抛运动是一个平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结合。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
斜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三、力与运动的常见应用力与运动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
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对轮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力提供了足够的附着力,使轮胎能够抓地,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新高考的实施,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物理,以下是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力学1.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同时,还需要熟悉运动的基本方程和运动学图像的表示方法。
1.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决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力学问题。
1.3 动能、功和机械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而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实际功效。
同时,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物体在力学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1.4 质点系的运动在质点系的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质心的概念以及质点系的合外力和合内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熟悉质点系的动量定律和角动量定律。
2. 热学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热学中的基本概念,测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热能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了解物体热平衡和热不平衡的情况。
2.2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理想气体在不同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
2.3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传递的方式,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而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热能传递相关的问题。
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及根据这些定律解决与光的传播相关的问题。
3.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形成干涉现象,而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物体边缘或孔径缝隙处产生衍射图样。
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的特性,可以解决与干涉、衍射相关的问题。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电容器、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气体状态的PV=nRT。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干涉条纹、衍射现象、偏振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频率、速度。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能级。
2. 原子核:核力、核衰变、核反应。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弯曲时空。
七、现代物理1. 量子场论:粒子的场描述、基本粒子。
2. 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
八、物理实验1. 测量技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2. 基本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是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第一章:力学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量纲2. 物体的运动与参考系3. 速度、加速度与位移4. 牛顿运动定律5. 四大运动方程6. 弹力与滑动摩擦力7. 动能与动能定理8. 功与功率9. 动量定理与冲量10. 垂直上抛运动11. 简谐振动12.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3. 开普勒定律14. 圆周运动15. 万有引力定律1. 温度与热量2. 热平衡与热传递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理想气体的内能6. 热力学第一定律7. 热力学第二定律8. 熵与熵增加原理第三章: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速度3. 球面镜与成像4. 特殊光学器件与成像5. 光的干涉与衍射6. 红外线与紫外线7. 光的波粒二象性1. 电荷与电场2. 静电场与电势差3. 电场中的静电力与电场强度4. 电容与电容器5. 环境电场6. 电流与电阻7. 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8.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9.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10. 电磁感应与法拉第定律11. 电磁感应与能量转化12. 电磁波与电磁谱第五章:近代物理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关系式2. 元素的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3. 同位素与原子核4. 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器5. 粒子物理学与基本粒子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目录,你可以快速了解高考物理的主要内容。
希望你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记得多做一些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祝你考试顺利!。
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导言: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而物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是一个很多学生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物理高考,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力与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受力的大小,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F=ma。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施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二、力学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可以使用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3.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F=G(m1*m2)/r^2。
三、电学1. 静电场:带电物体附近的电场使得其他带电物体发生受力。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单位为安培(A)。
3. 电流方向:正电荷的流动方向与电荷本身运动的方向相反,即从正电荷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处。
四、磁学1. 磁场:磁场是指磁物体周围的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磁性的物体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2. 磁感线:磁感线是用于描述磁场的虚拟线条,其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而线的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度。
3. 洛伦兹力:当电流通过一段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而磁场会对电流产生力,这种力称为洛伦兹力。
五、光学1. 折射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物理量。
2. 理想镜像:理想镜像是指光线通过一平面镜后所形成的镜像,具有左右对称性。
3. 高斯光束:高斯光束是一种具有特定形状的激光光束,其光强会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六、波动1. 声波:声波是空气分子或其他介质中的机械波,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 波长与频率:波长是指波的连续部分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波的周期数。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考物理力学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学必考知识点高考物理力学部分是考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科学领域,涉及到了质点运动、动力学、静力学以及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
本文将结合高考物理力学的考点,对其中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的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在高考中,考察最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即速度恒定的运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考生需要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2.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生需要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够计算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考中,重要的考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的重点在于考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力的平衡概念,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物体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产生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考生需要熟悉这个公式的应用,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规定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力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A上的力与物体B作用在物体A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考生需要理解这个定律的含义,并能够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或平衡状态的学科。
在高考中,考察的静力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的合成、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守恒。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电学基础1. 电荷的性质:包括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电场和电势: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
3.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光学基础1. 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全反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条纹的形成、衍射现象的观察。
3. 光的偏振和色散:偏振现象、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的限制、熵的概念。
五、原子物理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衰变类型、半衰期的概念。
3. 核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六、相对论基础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原理。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描述。
七、量子力学基础1. 量子态和量子叠加原理。
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3. 不确定性原理。
八、物理实验方法1.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记录、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结语:高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物理概念,还要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汇总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汇总在高考物理中,力与运动这一板块的知识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基础,更是解决许多复杂物理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它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决定,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 =mg 来计算,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弹力产生于物体的形变,其大小取决于形变的程度。
比如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 F = kx,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形变量。
摩擦力就比较复杂一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其范围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μN 来计算,μ 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了解了力,我们再来看运动。
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 x = vt 来表示,其中 v 是速度,t 是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v = v₀+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x = v₀t + 1/2at²,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是 v² v₀²= 2ax。
这里 v₀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竖直方向的速度和位移可以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来计算。
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概念都非常重要。
线速度 v =ωr,角速度ω =2π/T,向心加速度 a = v²/r =ω²r。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的。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导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考物理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合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而物理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将通过介绍物理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探讨物理力与运动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物理力的概念和分类物理力是指物体作为一种基本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它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在物理学中,力的定义是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描述的。
物理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1. 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间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主要有以下几种:(1)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并有恢复力与之相对抵抗时产生的力。
(2)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力。
(3) 支持力:物体受到支持面对其的作用力。
2. 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万有引力:物体之间因质量而产生的引力。
(2) 静电力:电荷之间产生的力。
(3) 磁力:由磁场产生的力。
二、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是指力对物体的影响效果。
根据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不同,力可以分为平行力、重力、斜拉力等。
1. 平行力平行力是指力的作用线方向相同或共线的多个力。
平行力之间的合力为平行力的矢量和,而合力的大小等于所有平行力的代数和。
2. 重力重力是所有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力,它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三、运动学与力学关系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运动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力学和运动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高考物理中的数道题目中常常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归纳Ⅰ。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万有引力: F 引=G221r m m 电场力: F 电=q E =qdu 库仑力: F =K 221rq q (真空中、点电荷)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Ⅱ。
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V 0≠0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力的来源)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⑦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⑧类平抛运动;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Ⅲ。
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2) 各物理量的定义(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Ⅴ。
知识分类举要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an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 3=F 1 +F 2 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1A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t(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V t/ 2 =V =V V t 02+=s t =TS S NN 21++= VN ≤ V s/2 =v v o t222+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S 第t 秒 = St-S t-1= (v o t +12a t 2) -[v o ( t -1) +12a (t -1)2]= V 0 + a (t -12)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 、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实验规律:(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运用V 可快速求位移) 注意: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s = aT 2 ⑵求的方法 VN=V =s t =T S S NN 21++ 2Ts s t s 2v v v v n 1n t 0t/2+==+==+平⑶求a 方法: ① ∆s = a T 2 ②3+N S 一N S =3 a T 2 ③ Sm 一Sn=( m-n) a T 2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s s v c 232+=(其中记数周期:T =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 s s a -=⑶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s s s s 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注意: 点 a. 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距离 b.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周期 c.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和记数周期。
d. 注意单位。
一般为cm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s 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1s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2s ,加速度大小为a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4...............3...............22..........1..................21220001s s s as v m m g F a t v s μs由以上四式可得出:><++=5..........)(2200g mFv t v s μ①超载(即m 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②同理超速(0v 增大)、酒后驾车(0t 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μ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ts∆∆=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V V t 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
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 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 追<S 被追、V 追=V 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追 被追③若位移相等时,V 追>V 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5.逆向思维法解题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7.用比例法解题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变法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