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应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举隅
i阴交 为 配穴 ,实施 温 针 ,针后 于大 椎及 四肢肌 肉丰厚 处
2 头面部 多发性毛囊及 口腔 溃疡
患 者 ,女 ,4 9岁 ,农 民 ,2 0 0 2年 6月 1 6日就 诊 。 患 者咽喉 不利 , 口舌 生疮 ,头面部 疮 疖 ,发热 ,疼 痛难 忍 ,曾用 西药 ,( 药物 不详 )治 疗 效果不 明显 ,邀余 诊治 ,刻诊 : 面部 口唇 ,头部 ,有 多个疖 肿 ,大 小不等 ,头痛 ,发热烦 渴 ,大便 干 ,小便黄 ,舌质红 , 苔薄黄 , 脉 滑数 ,辩证 为 : 风热疫 毒于头面 。治宜 疏风散邪 ,
按 : 毛囊炎及 口腔 溃疡 ,属 于多发病 和常见 病 ,感受 风 邪 疫 毒 或火 热 壅 于上 焦 ,故 出现 头 面疮 疖 ,咽 喉不 利 ,口 腔溃疡 ,方 中酒 炒芩 连 ,清 降发 于头 面热 毒为 君 ,牛 蒡子 , 连翘 , 薄荷 , 僵蚕 , 辛凉 疏散 头面风热 , 使入 里之邪 南表而 出。
2 4 8
世界 最新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l 3 卷第 7期
・
中医 中药 ・
普济 消毒饮 临床应 用举 隅
初 方 杰
( 山东省莱 阳市高格庄 医院中医科 ,山东 莱 阳 2 6 5 2 2 3)
摘 要 :普济消毒饮 出 自 《东垣试效 方》 ,录 自 《 普 济方 》,原名普济 消毒饮子 ,简称普 济消毒饮 。主治:大头瘟、风 热疫毒之邪 ,壅于上 焦,发 于头面 ,故 头、 目炊 热肿痛 , 目不 能开 ,咽喉部 不利 ,舌燥 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笔者于临床 用之疗效颇佳 ,现举验案二 则以飨同道 。 关键词 :普济 消毒饮 ;临床应 用; 中医 中药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发表时间:2011-11-08T16:11:20.5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王雨旺1 张艳春1 乐石旺2 [导读] 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详细论述了“大头温”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随症加减。
王雨旺1 张艳春1 乐石旺2 (1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一科 831800;2新疆奇台县中医医院 831800)【中图分类号】R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99-02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
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
本病属中医之“大头温”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是本病的致病主因,在春季风温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暖的气温条件下,温热毒邪容易滋生传播。
如人体正气不足则易感邪发病。
其病机变化以邪犯卫气,热毒充斥肺胃为主,初起邪毒尚轻,犯于卫分,故首先见到卫表症候。
继则热毒渐炽,由卫及气,潘灼肺卫,则出现肺卫热盛证。
邪毒攻串于头面,博结于咽喉,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破溃等。
因此,选择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为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19.5岁;汉族26例,哈萨克族2例,维吾尔族2例;病程最短者3天,病程最长者10天,平均6天。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举隅(待续)
庸 的认 识较 为 符 合《 内经 》 原意 , 针 刺 放血 疗 的 即“
法 ” 。
现 今将 “ 去菀 陈堇 ” 疗 方法 , 展 为“ 治 发 活血 利
水 法 ” 是治 疗水 肿 的重要 方法之 。因为 津 、 , 血在 生理上 是互 化 互 补 的关 系 , 津 血 同源 ” 在病 理 即“
可久 留于身 中也 ” 作 为水肿 的一般 治疗 原则 。 , 杨上 善把 “ 去菀 陈 蕉” 释为 “ 解 有恶 血聚 , 刺去 也 ” 。丹波
散 、 菊饮 等方 , 桑 皆寓“ 火郁 发之 ” 之意 。不 仅如 此 ,
叶 氏对 温病 邪 人 气分 , 未 伤 津 者 , 因 势 利 导透 热 有 表之 法 ; 邪人 营分 亦可 “ 透热 转气 ” 清 营汤 用银 花 、 ,
连翘 等清宣透 热之 品 , 防伏 火不 能从 内达 外 而遏 以
郁 不解 之虞 。
余 在临 床治疗 温热 病 , 经常应 用“ 火郁 发之 ” 的 治 法 , 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 曾于上 世纪 8 且 0年代 , 在
门诊治 疗痄腮 。 患者李 某某 , , 。 男 7岁 发热 恶寒 , 头 痛 , 干 3天 。就 诊 当天 开始壮 热 烦躁 , 痛 , 部 咽 头 腮
维普资讯
山西 中医
20 0 7年 4月第 2 第 2期 3卷
S HAN C XI OF T M Ap.2 0 12 . ・5・ J r 0 7Vo. 3No 2
《 内经 》 论 临床 应 用举 隅 ( 续) 理 待
顼 祺 顼 志 兵
的指导 意义 。 2 去 菀陈 堇
本法 主要 用于治 疗外 感热病 类 的病证 。 因外感 风 、 、 、 、 诸 邪 气 , 可郁 而 化 火 , 其 是 温 寒 暑 湿 燥 均 尤 热病伏 火之 证 更 为 多见 , 常用 “ 故 火郁 发 之 ” 法 。 治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关键词普济消毒饮带状疱疹扁平疣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是为治疗风热上攻所致的大头瘟毒而设。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笔者在临床上以普济消毒饮为主,采用同方异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扁平疣等,每获良效。
1 带状疱疹周某某,男,48岁。
2005年9月12日初诊。
5天前患者突然发现在右胁皮肤出现灼热微痒及红斑,并觉疼痛,随后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粟粒至绿豆状丘疹,迅速变成水疱,呈现单侧带状排列。
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溲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为带状疱疹。
治拟清热解毒,清肝泻火。
拟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黄芩、桔梗、连翘、柴胡、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各10g,牛蒡子、玄参各12g,川连3g,生甘草6g,板蓝根15g,薄荷、龙胆草各5g。
5剂。
另用青黛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疱疹处。
9月17日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上方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减僵蚕为5g,陈皮为6g,续服5剂。
9月22日三诊:皮肤灼热消退,疼痛减轻,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拟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处方:黄芩、连翘、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玄参、柴胡、沙参、麦冬、牛蒡子各12g,川连、桔梗、生甘草各6g,板蓝根15g,龙胆草、薄荷各5g。
5剂善后。
按:本例患者系是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酿毒,外渗肌肤而成。
故初诊以普济消毒饮去马勃、升麻,加龙胆草、焦山栀以助柴胡清肝泄热。
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
三诊皮肤灼热消退,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续加沙参、麦冬养阴清热以资巩固。
2 扁平疣夏某某,女,21岁。
2005年12月30日初诊。
患者7天前面部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和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偶有轻度瘙痒,丘疹颜色为淡褐色。
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
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李青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钱昌盛(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E-mail:277344745@qq com通信作者:曹颖颖(1981-),男,傣族,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防治研究。
E-mail:Docpordyy@163 com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钱昌盛1 李 青1 吕春艳2 张 宁1 祝 月1 曹颖颖1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 普济消毒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东垣先生为“大头天行”所拟方剂,文章从近几年关于普及消毒饮的临床研究梳理发现,该方广泛运用于痄腮、瘿病、乳蛾、痤疮等属“壅”方面,此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证候积分,临床上此类内、外科疾病,有着风热壅盛共同的病机,因此可异病而同治,然而并未明确统一的主治证型。
通过分析普济消毒饮的方药组成、历代医家对于该方的注解,结合目前应用的适应症,认为此证由外感风热,侵袭头目,继而客于上焦,出现一派热盛之征,属上焦热盛、风热肿毒侵袭所致者均可化裁使用普济消毒饮,该方属于疏风清热、辛凉解表一类,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功效强弱尚待研究,但为温病学理论和治法的开启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大头瘟;壅;上焦风热壅盛【中图分类号】R28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50-04 金泰和二年四月(公元1202年),民间流行瘟疫,症见:恶寒体重,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称“大头天行”。
张县承之侄亦同患此病,求诊于东垣先生,遂有此方,随后被推广于民间,救治了无数人。
当时温病学说尚未形成,辛凉药物相配伍解表如麻黄伍石膏可追溯到张仲景时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也有类似药队(麻黄、葛根与石膏、寒水石同用,或是石膏、苦参、寒水石与麻黄、升麻、葛根同用),此外,刘河间所创防风通圣散可归作辛凉解表类(尚兼里实)的方剂。
李东垣普济消毒饮速愈瘟疫.张锡纯石膏粳米汤立退发烧
李东垣普济消毒饮速愈瘟疫.张锡纯石膏粳米汤立退发烧用了20支进口抗生素没能退烧,垂危之时,用张锡纯一个小方解决了转自行之医话外感系列方——“普济消毒饮”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外感病越来越厉害了,以前的外感,通常的药方就可以起效,恢复得也快。
但是近几年,好像外邪越来越强大,通常的药方,下去感觉没有力道了。
我猜测,这与大气变化有关。
现在雾霾越来越重,这与古人所讲的“瘴气”类似,但是比“瘴气”要复杂,因为瘴气毕竟出自自然界,而现在的雾霾,很多是工厂排污排出的化工成分的东西,也有烧煤燃烧后的成分,也有汽车尾气,成分极其复杂,这就给病邪以更复杂的生存条件了。
同时,抗生素使用地越来越频繁。
现在我经常听患者自述,这次上呼吸道感染,滴头孢快半个月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觉得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外邪也在进化,能活下来的,都是抗生素没有杀死的,结果它们繁殖开,就是超级细菌了。
这也是一种外邪的变化。
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你看医院里面,尤其是儿科医院,患者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
估计每次外感流行,规模都不小。
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内感染,现在要引起重视了,我最近遇到几位老人,受此拖累,几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怎么办呢?中医里面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用呢?回头看看古代的中医,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医生,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好的思路,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在金代和元代,中医诞生了四位大师,称为金元四大家,其中有一位叫李东垣。
他的故事,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一下视频。
这李东垣家是当年河北的首富,可是母亲生病,百药无效,最后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医学,于是发奋学医,到易水拜师,最终学成,与师傅共创易水学派。
出山第一战,就是战瘟疫。
这次瘟疫,当时叫大头瘟。
那一年气候异常,频发瘟疫,文献记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这个大头天行,就是大头瘟,古代有时管传染性疾病叫“天行”。
普济消毒饮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普济消毒饮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谭文英(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多形性红斑;肌痹;抱头火丹[中图分类号] R75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03-0282-0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普济消毒饮化裁治疗多形性红斑、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皮肤病,颇获良效[1]。
现就门诊所见择其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男,46岁,2006年3月17日以面部水肿性红斑10 a,加重1个月初诊。
面部水肿性红斑伴疼痛、全身不适10a,曾用激素、雷公藤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现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
诊查:右颊部有一块为5cm×6cm的红色斑块,边缘清楚,周边部表面看见假性水泡,中心部暗红色脱屑,皮损呈远心性扩大环状损害。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中医诊断:血风疮。
辨证为血分蕴热,兼感湿毒。
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凉血。
方用普济消毒饮:黄芩10 g、黄连6g、连翘15g、板蓝根10g、马勃10g、牛蒡子10g、僵蚕10g、玄参12g、薄荷6g、陈皮12g、桔梗10g、升麻6g、柴胡10g、生甘草6g。
水煎服,每天1剂。
头两煎混合分2次服,三煎加水1000mL,煎20min,外洗患处,每天2次。
用药7剂后,皮损疼痛明显减轻,红斑开始消退。
调方如下:黄连9 g,黄芩、连翘各12g,玄参、板蓝根各24g,桔梗、僵蚕、升麻各10g,生地、石斛各20g,全蝎(冲)、甘草各6g。
服上方7剂后,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
[按]本病又名Sweet综合征,典型皮损为鲜红或暗红色水肿性斑块,或结节斑块,多有清楚隆起的边缘,表面光滑,或有假性水疱,有时皮损中央消退,而隆起的边缘向外扩展呈现环状损害,一般不破溃,自觉疼痛和压痛,大部分患者伴发热,血中白细胞增高。
中医认为本病属“丹”的范畴,多因内蕴湿热,外感毒邪,湿热毒邪相搏,郁留肌肤而发病。
冯志荣应用五味消毒饮验案举隅
冯志荣应用五味消毒饮验案举隅⊙作者:汪明,谢席胜⊙编辑:杏林君冯志荣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四川省第2届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学识渊博,广采博览,精研医理,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医疗经验极为丰富。
五味消毒饮,亦称“消毒饮”,是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能。
冯志荣主任医师在临床喜用本方,他认为凡辨证系火毒内蕴之候,均可使用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现将冯老使用本方治疗毒蛇咬伤、肾盂肾炎、丹毒及肛周脓肿的验案介绍如下。
1毒蛇咬伤患者,女,56岁,农民。
因毒蛇咬伤左足背部15h于2013年8月就诊。
查见其足背部有齿痕2个,从齿痕口可见有渗血,齿痕口周围有大小不等水疱数10个、局部皮温高、有瘀斑、整个伤肢肿胀明显、红肿蔓延至大腿根部,疼痛剧烈,触之更甚。
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毒蛇咬伤。
冯老认为系蛇毒伤及血脉,火毒内功之候。
对于此病冯老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
除给予常规积极西医方法处理外,冯老给予患者泻火解毒、活血消肿的治疗。
内服五味消毒饮,处方如下:银花藤、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g,野菊花15g,紫背天葵15g,红藤30g,大黄5g,丹参30g,防己10g,山药30g,加水煎熬取汁反复3次,每次煎熬20min,3次药液混合后作为分3次服用的剂量。
前3天每日2剂(每4h服用1次,6次/d),以后每日1剂。
服中药的同时局部运用中草药外敷,具体外用药物有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半边莲、芙蓉叶、蚤休、栀子、生大黄、红藤、银花藤、地龙、川芎、牛膝、红花、丹参、泽兰、三七等。
上药共研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肿胀之处,保持湿润,视情况8~12h 换药1次。
患者住院7d,共内服中药10剂,每天外敷中药2次。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伤肢肿胀消退,伤口逐渐愈合,于住院半月好转出院。
按语:毒蛇咬伤属临床季节性常见疾病,病情较重,延误治疗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30g 板蓝根30g 荆芥9g 薄荷9g 苦桔梗30g 牛蒡子18g 僵蚕15g 马勃12g 玄参30g 甘草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20~30g ,鲜苇根汤煎,去渣服。
四小时一服,重者2小时1服。
亦可作汤剂,剂量减半。
【主治】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赤,或喉不痛但肿,甚则耳聋者。
【证析】本病多见于小儿,西医称为腮腺炎。
有发病速、传染快两个特点,主症又是头面肿大,故中医称为大头瘟。
系由感受时疫,攻冲头面,壅滞上焦而成。
邪热蕴结头面腮颊,无从发泄,故红肿热痛;邪犯肺系,故咽喉不利,甚至疼痛。
【病机】温毒壅滞上焦。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法。
【方义】温毒为患,理当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三药能够直接消除病因,自是主药。
温毒壅于上焦肺系,气郁化火,根据“火郁发之”治疗原则,又当疏风散邪,开邪热外出去路。
配伍荆芥、薄荷、桔梗、僵蚕轻清宣散,即有疏散上焦风热之意。
马勃、玄参、牛蒡子、甘草有清利咽喉之功,可以兼顾肺系其他证象。
此方凉而不郁,既反映了治病求本精神,又体现了因势利导之法,能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应用】本方适用于纯热无湿的风热温毒上攻,疗效颇佳;但对夹有湿浊者,仍然不能取效,可用甘露消毒丹或蒿芩清胆汤加大青叶、板蓝根以清热除湿,疗效始佳。
【歌括】
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蓝草,
芥薄蒡桔配僵蚕,大头瘟毒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运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运用举隅
潘晓蓉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2
【摘要】@@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主要用于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证.笔者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来,灵活运用普济消毒饮化裁治疗荨麻疹、面部痤疮、急性扁桃腺炎、急性结膜炎等疾病,颇获良效,现介绍典型病例如下;【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潘晓蓉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3
【相关文献】
1.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皮肤疾病举隅 [J], 张咸宁;姚长春
2.普济消毒饮应用举隅 [J], 张文汉
3.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 [J], 谢生根
4.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举隅 [J], 刘经樑;刘贻豪
5.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经验举隅 [J], 于功浩;方英;张凤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说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浅说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今天坐高铁从东莞回广州,职业习惯吧,车上看到面部皮肤病的病人不少,不由得想起了这个方剂。
车上无事,怕睡过头错过站点,打开刚注册认证的头条微博,写写使用这方剂多年来的一些体会。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为清热解毒剂,由黄芩,黄连,玄参,陈皮,甘草,柴胡,连翘,板蓝根,桔梗,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组成,具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效。
原方主治大头瘟,症见:头面肿大,壮热,头痛,身重,无汗或有汗,大便干结或黄软,舌干口燥,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中我常常用于面部的皮肤病,比如:痤疮,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丹毒,日光性皮炎,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巨大型荨麻疹等属风热毒邪壅滞上焦见上症者,均有使用机会。
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一般3天左右,症状明显减轻。
该方中黄芩,黄连清上焦肺胃之热,玄参,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导滞,燥湿化痰,以助郁火透发,配伍牛蒡子,薄荷,连翘,马勃,僵蚕,板蓝根以解毒祛痰,祛风散邪,泻火消肿,共达火郁发之之意。
升麻,柴胡升阳明之气以助祛邪,促进上焦热毒清解,消散。
本方治疗面部皮肤病,个人体会,只要见到颜面潮红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均可使用。
使用时,柴胡,升麻的剂量在整个方剂中剂量一定要小,若大便不通,常加大黄清热泻火,升降并用,剂量太大容易使邪气蔓延发展。
若热盛伤津,炼液为痰,加天花粉,竹茹清热化痰。
若上热下寒者,一定需要用本方,可合加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以助阳明清气升提,面部风热毒疏散清解。
一般3-7天后,症状减轻,热势消退后,停用本方。
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另:非专业人士,请勿照方抓药,不然后果自负,与本人无关。
《方剂学》课程思政经典案例举隅
《方剂学》课程思政经典案例举隅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特点)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基础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与桥梁,结合学校“做精中医”的定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组方原理与配伍特点;具有分析运用方剂、临证组方的辨证思维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以及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拥有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后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对外交流及文化传播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思政”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方剂学课程中,不是专业课“思政化”,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是对思政课内容的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
1.通过对组方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如讲授普济消毒饮。
首先说明原方是治大头瘟的。
大头瘟是传染病,专攻头面。
金代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这个时候李东垣22岁。
在保定一带,发生过大头瘟,这个病发展的特别快,今天发热畏寒,明天即头面肿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亲戚不能相访,染者多不救,死亡率非常高。
当时有一个副县长,其侄子得此病,治了五六天,有的医生给开承气汤,结果病人越来越重,病情危重。
当时听说李东垣医术高明,特意请其诊病。
经过仔细辨证,问清治疗过程,认识到此病应属风热毒邪客于心肺,上攻头面,前医用承气汤下之,是“诛伐无过”。
所以,一改前医之旧辙,另辟新方,结果病人霍然而愈。
周围村屯之人听闻此事,凡病大头瘟的都用这个方,结果“全活甚众”。
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介绍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拓展此方在皮肤科临床中的运用范围,提高中医皮肤科治疗各类头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对方剂的来源、组成、功能等的分析,阐述此方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体会,并附以病例相结合的形式。
结果:可进一步认识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一切风火实证,均可灵活加减应用,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普济消毒饮成方距今已七百多年,且因对大头瘟的良好疗效而被历代医家广泛重视,本人因在临床多次使用中收到良好疗效,故不辞学浅,冒昧总结,以仰同道交流指正,可进一步挖掘此方应用范围。
普济消毒饮原方出自金·《东垣试效方》,距今已七百多年。
原方由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板蓝根、马勃、元参、桔梗、白僵蚕、橙皮、薄荷、天麻、柴胡、生甘草共14味药物组成,专为大头瘟而设,功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因其对大头瘟有卓效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本人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而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1 带状疱疹病例王某某女性54岁门诊病例。
2009年5月27日初诊。
主诉:左侧头面部疼痛起疱两天。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开始自觉左侧额头及耳后有轻微针刺样痛感,并逐渐加重,于今早起发现痛处出现水疱,遂来就诊。
检查:患者左侧额头、鬓角可见集簇性水疱,米粒至绿豆大小,疱壁紧张,基底部皮肤潮红。
耳后及颌下可触及两枚肿大的淋巴结,伴口干微苦,溲赤,余(-)。
舌红苔薄黄,脉弦浮。
中医诊断:蛇丹。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辩证:热毒外感,壅滞经络。
治疗: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处方:普济消毒饮加银花20g,五剂水煎服。
2009年6月2日复诊,自诉疼痛明显减轻,疱疹萎缩干瘪,仍口干,但已不苦。
处方:前方去牛蒡子,加麦冬15g,五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疼痛消失,疱疹结痂,部分已脱落,嘱其继服上方三剂,以滋巩固。
讨论:头面部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丹”、“蛇缠疮”、“丹火”。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中医方剂名。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此方出自《东垣试效方》。
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
趣记普及消毒,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用量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
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方义本证多由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中焦,发于面部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
风热疫毒之邪攻于头面,故见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风热疫毒之邪,灼伤津液,故见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症。
本证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酒黄连、酒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为臣药。
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甘草、桔梗清利咽喉;陈皮理气散邪,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柴胡、升麻引火上行,有“火郁发之”之意。
运用本方用于大头瘟病,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红少苔,脉浮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当代,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化痰通络 。方用 普济消毒饮加减 : 黄芩 1 5 g , 黄连 1 0 g , 玄参 1 5 g , 连翘 1 5 g , 板蓝 根 3 0 g , 僵蚕 1 0 g , 升 麻 1 5 g , 柴胡 1 5 g , 全蝎 1 0 g , 防风 1 5 g , 天麻 1 5 g , 白 附 子 6 g , 共服 2 0余剂 , 头痛 消失 , 随访 两年 未见 复发 。 按: 《 兰室 秘 藏 ・ 头疼门》 : “ 头半边痛者 , 先 取 手 少阳阳明, 后 取 足少 阳 阳 明 , 此 偏 头 痛也 。 ” 三 叉 神 经 痛 属 中 医偏 头 痛 的范畴 。本例 病机 属寒 热病 邪郁 阻少 阳 阳明之经 脉 , 肝 阳偏亢 , 风痰 阻络 而致 经脉 不利 出现 的偏 头痛 。治用 普济 消毒 清头 面少 阳、 阳 明经之 热 ; 配 以 防风祛风 ; 天麻 、 僵蚕 、 全蝎 以平 息肝 风 ; 白附子 以祛 经 脉之 痰 治之 。笔者 以此 治疗 1 0余 例均 获 良效 。 3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陈某 某 , 女, 3 7岁 , 干部 , 于2 0 0 3年 5月 1 0 日就 诊, 素有 头 部巅顶 及 两 侧 疼痛 多年 , 久治 不 愈 , 经 常 反 复 发作 , 多 因感受 外 邪 而 加 重 。经 某 三 甲医 院诊 断 为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近 期 因感受 风 寒 之 邪 , 头 部 疼 痛 加 重, 头痛 连及 项 背 , 有 紧束感 , 骨节 酸痛 , 遇风寒 头痛 加 重, 伴失 眠 多梦等 , 其舌质淡 , 苔 白薄 根 微 黄 , 脉弦紧 , 证 属太 阳经 脉感 受 风 寒之 邪 所 致 。治 以疏 风 散 寒 , 通 经 止痛 。方 用普济 消 毒饮加 减 : 柴胡 1 5 g , 僵蚕 1 0 g , 防 风1 5 g , 藁本 1 0 g , 蔓荆子 1 0 g , 黄芩 l O g , 葛根 3 0 g , 板 蓝 根5 0 g , 延胡索 1 5 g , 川芎 2 0 g , 当归 1 5 g , 甘草 1 0 g , 共 服 1 0剂 , 头痛 消失 , 至今 未 发 。 按: 该 患 者 偏 头痛 多 年 , 往 往 感 受 风 寒 之 邪 而 加 重, 此乃 太 阳经头 痛 。太 阳 主表 , 其 经 脉 上循 颠 顶 , 下 行项背。《 兰室秘藏 ・ 头痛门》 : “ 风从上受之 , ” “ 高巅 之上 , 惟风药可到。 ” 然风邪 多挟寒、 挟热 、 挟湿 , 本 例 病 证 以风邪 为主 , 寒、 热均 有 显 现 之 象 。治 疗 以 防风 、 藁本 、 蔓荆 子 疏风散 寒 ; 葛根 、 黄芩 、 板 蓝根 、 柴胡 解肌 、 疏 风清热 ; 当归 、 延 胡索 、 川芎 通经 活络 以止 头痛 ; 僵蚕 助 防风 、 川芎 祛风通 络 ; 甘草 以调 和诸 药 。方 中重用葛 根, 葛根解 肌 乃 “ 上通于天 , 下通 于地 , 畅 气 机 而利 血 脉, 气机 畅而 头痛 自除 。 ” 笔者 于 此 治 疗 2 0余 例 , 屡 获 2岁 , 农 民, 2 0 0 4年 3月 2 5 日就 诊 , 因右 侧 面颊及 下颌 呈 闪 电样 疼 痛 反 复 发作 多年 , 曾 在 某 医院诊 断 为三又 神 经 痛 , 就 诊 时 右 侧 及 下颌 时 有 闪
收 稿 日期 : 2 o 1 3—1 2— 0 6 修 回 日期 : 2 o 1 4一叭 一l 0
多效 , 举验于下。 1 牙 龈炎
电样疼 痛 , 痛 时难 以忍 受 , 胀 痛 而眩 晕 , 目涩耳 鸣 , 劳作 受限 , 心 烦易 怒 , 夜 不 能寐 , 其 舌 质红 , 苔 黄腻 , 脉浮 紧 , 症 属寒 热病 邪 郁 滞 少 阳 阳 明经 脉 所 致 。治 以 清 热 祛
2 0 1 4年 6月第 4 2 卷第 3期
Vo 1 . 4 2, No . 3, J u n . 2 0 1 4
中
医
药
学
报
・1 3 5・
Ac t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刘 某某 , 男, 5 2岁 , 工人 , 1 9 8 9年 6月 2 3 日初 诊 ,
患者牙龈炎屡次发作 , 疼痛难忍 , 经西医方法治疗屡治 屡发 , 苦不 堪 言 , 就 诊 时 左 侧 牙 龈 红 肿 疼 痛 并 牵 引 头 部, 口渴 , 时 欲饮 冷 , 口气 热 臭 , 大便 结 , 小便黄 , 舌 质 红, 苔 黄腻 , 脉 洪 数 。此 为 胃火 炽 盛 之 象 。究 其 饮 食 , 喜 食辛 辣 。方 以黄 芩 1 5 g , 黄连 1 0 g , 玄参 1 5 g , 连 翘 1 5 g , 板 蓝根 2 0 g , 薄荷 6 g ( 后下 ) , 僵蚕 1 0 g , 升麻 1 2 g , 柴胡 1 5 g , 桔梗 1 0 g , 细辛 9 g , 生石膏 3 0 g , 甘草 6 g 。一 日一剂 , 连续 服 用 5天 后 牙 龈 红 肿 消 , 再 投 3剂 牙 痛 止 。嘱其 忌 辛辣 , 随访 两 年未 发 。 按: 牙痛 的病 因有 多 种 , 有风热、 风寒 、 胃热 、 虚火 、 气 虚等 。 胃热所 致 的牙 痛 往 往 表 现 为 牙 龈 红肿 疼 痛 , 头疼 , 口气重 , 口渴 , 大便 结 , 尿 黄 。治疗 不 当或 饮食 辛 辣 时常 反复 发作 。本 例牙 痛属 嗜食 辛辣 , 胃腑蕴 热 , 循 经 上蒸 之 故 。 此病 在 气 血 。笔 者 以普 济 消 毒 饮 去 马 勃、 牛蒡 子 、 陈皮 , 加细 辛 、 生石 膏 。方 中黄芩 、 黄连、 板 蓝根 、 僵 蚕 以清热 解毒 , 清 胃泻 火 ; 连翘 、 细辛 、 升麻 、 薄 荷、 以清气 分 之热 ; 玄 参 以清 利 血 分 之 热 ; 生 石 膏 清 阳 明经 之热 ; 甘 草调 和 诸 药 。笔 者 治 疗 牙 龈 炎 属 阳 明 经 热盛 患者 , 以此法 治疗 屡 获奇效 。
普 济 消 毒 饮 出 自李 东 垣 《 东 垣试效方 》 , 方 由 黄 芩、 黄连 、 陈皮、 甘 草、 玄参 、 连翘、 板 蓝根 、 马勃、 牛 蒡 子、 薄荷 、 僵蚕 、 升麻 、 柴胡 、 桔梗 等 组成 , 其 治病机 理 多 为风 热之 邪 壅于 上 焦 , 攻 冲 头 面所 致 。作 为 清 热解 毒 常用 方之 一 , 常用 于大 头瘟 、 头 面红 肿欣 痛 , 咽喉 不利 , 以成 共识 , 为 众 习所 用 , 惜 多此 止 , 少 有 发 挥 。笔者 在 临床 上用 于 阳明 、 少阳、 太 阳三 阳之 经脉 为 主的头部 疾 病 。如 : 牙 龈炎 、 三 叉神 经 痛 、 血 管 神 经性 头 痛 。投 之
普 济 消 毒饮 应用 举 隅
张 文 汉
( 湖北 省荆 门市 中医 医院 , 湖北 荆门 4 4 8 0 0 0 )
关键词 : 普济消毒饮 ; 牙龈炎; 三叉神经痛 ; 血管神纽 } 生 头痛 中图分 类 号 : R 2 8 9 . 5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3 9 2 ( 2 0 1 4 ) 0 3— 0 1 3 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