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破阵子翻译赏析
破阵子翻译赏析【宋】辛弃疾
![破阵子翻译赏析【宋】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9eff9b060b4c2e3f56276315.png)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 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作者 可怜 。这首词的词牌是 破阵子 的号是 稼轩 ,他是 豪放 派代表人物。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 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 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 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 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 “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 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 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 愤。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
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 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赢 了弓马 可 得 却如作 怜 生 君霹的 白 前 王雳卢 发 身 天弦飞 生 后 下惊快 ! 名 事。, 。 , / / / / / / / / / /
沙 八梦醉 五 百回里 十 场 里吹挑 弦 秋 分角灯 翻 点 麾连看 塞 兵 下营剑 外 。 炙。, 声 , 。 / /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3953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4.png)
破阵子翻译及赏析破阵子翻译及赏析导语:李煜的破阵子是作者借缅怀故国的繁华,表达了而今的落魄,词中饱含作者的感情,词风伤感。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对于破阵子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字词解释: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
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
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
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
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
识,别作“惯”。
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
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作品翻译: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作品赏析: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
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
“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
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34afd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5.png)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如下: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bd6d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d.png)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破阵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译文及注释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⑴破阵子:词牌名。
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破阵子》 诗词鉴赏黄光明
![《破阵子》 诗词鉴赏黄光明](https://img.taocdn.com/s3/m/e8694f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8.png)
《破阵子》黄光明
断鸿声里雁初飞,残云未散霞先媚。
留得残阳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译文:
雁群在断鸿的鸣叫声中刚刚起飞,血色的晚霞弥漫在未散尽的残云中。
夕阳照耀着那掌握的大旗,马嘶声和风声凄凉地响彻。
赏析:
《破阵子》是明代文学家黄光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破阵为主题,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荣誉和名利的思考和质疑。
破阵子,典出《左传·文公二年》:"季康子破刖见左师。
"诗中的"破阵子"
意指在战场上攻破敌阵的士兵。
诗的整体情感营造紧张、压抑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士的悲壮气质。
首句"断鸿声里雁初飞"运用描写自然的手法,借助雁群的飞行来突出战场的危险与紧张。
接下来的"残云未散霞先媚",以形象的方式描绘了战场上的战火,暗示了凶险和血腥。
第三句"留得残阳照大旗"则表达了战士们对荣誉和名利的追求,但同时也表现出疲惫和惋惜之情。
最后一句"马鸣风萧萧"的描写以声音传达出哀叹之情,使整首诗更增加了一丝悲壮。
《破阵子》是一首表现了战争的诗歌,但在表达战争残酷的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反思。
他在描写战斗场景的同时,借此思考战争是否值得,是否应该为荣誉和名利而殚精竭虑。
整首诗字里行间皆透露着对战争的悲怆和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8dde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4.png)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破阵子原文及翻译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写的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破阵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破阵子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翻译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
![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52575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7.png)
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关于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通用6篇)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篇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
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
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
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
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
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
词人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
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
“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
“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八百里”,牛的代称。
唐宋词: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唐宋词:辛弃疾《破阵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fa9b2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e.png)
【导语】⾟弃疾是南宋词⼈、将领。
作为南宋词坛⼀代⼤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出⽣时⼭东已为⾦⼈所占,⼆⼗⼀岁时即参加抗⾦义军。
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弃疾《破阵⼦》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弃疾《破阵⼦》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这⾸词写于淳熙⼗五年左右,⾟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弃疾不仅是词⼈,还是⼀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弃疾⾃⾝的经济问题。
淳熙⼋年,⾟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破阵⼦》是⾟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词。
⾟、陈⼆⼈才⽓相若,抱负相同,都是⼒主抗⾦复国的志⼠。
词中回顾他当年在⼭东和耿京⼀起领导起义军抗⾦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的场⾯,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情,是报国⽆门的悲愤之情凝聚⽽成。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挑灯看剑”,把灯头挑亮⼀些,把宝剑拔出来看看,看剑的⽬的,希望剑能发挥抗敌、杀敌报国的这种作⽤,可是剑徒然⽣锈,没有施展⽤武的机会。
“梦回吹⾓连营。
”“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也能说通,但是⾟弃疾的词⾥⽤到“梦回”的地⽅很多,应该是梦醒。
⼀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连营的号⾓之声,⾟弃疾仿佛⼜回到昔⽇的战场上。
正因为杀敌报国⼼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下⾯就是写对当年战争⽣活的回忆。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百⾥”是⼀种⽜,⽤今天的话可能就是⼀种菜⽜,有的⽜是专门养了吃⾁的,也有⼀些是⽼⽜,到最后跑不动了⼲不了什么事了,就只能杀了吃⾁。
“分麾下炙”就是把⽜⾁分给部下。
破阵子陆游诗歌鉴赏
![破阵子陆游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66862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4.png)
破阵子陆游诗歌鉴赏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创作背景1. 这首词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当时辛弃疾和陈亮都极力主张抗金,两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2.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他的理想无法实现。
此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三、诗句赏析1. 上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开篇通过描写词人在醉酒之中挑亮油灯观看宝剑的细节,以及在梦中回到连营听号角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豪迈且悲壮的氛围。
“醉里”和“梦回”相呼应,表明词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他渴望上阵杀敌,但只能在醉梦之中寻找那种战斗的感觉。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在这里指牛,古代有一头名为“八百里驳”的牛,这里是说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这几句描绘出军队生活的场景,士兵们分享着美食,演奏着塞外的乐曲,在秋天的沙场上阅兵。
“秋”字点明了季节,秋天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肃杀、战争相联系,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悲壮之感。
2. 下阕-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场景。
“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的马就是的卢马,它曾一跃三丈跳过檀溪。
这里说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射出时像霹雳一样震耳欲聋,弦声惊人心魄。
通过对马和弓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战场上的紧张和激烈。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的理想,他想要为君王完成收复天下的大业,从而赢得生前和死后的名声。
这里体现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他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而努力,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 “可怜白发生”- 最后一句突然转折,从前面的豪情壮志回到残酷的现实。
词人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而理想却还未实现。
[破阵子晏殊朗读]破阵子晏殊
![[破阵子晏殊朗读]破阵子晏殊](https://img.taocdn.com/s3/m/7a79230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1.png)
[破阵子晏殊朗读]破阵子晏殊第一篇破阵子晏殊:晏殊《破阵子》翻译及赏析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
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497e1df242336c1eb95eca.png)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原文翻译与赏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本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并重点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一个美丽、清纯、青春、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的生活片断。
作品用词精巧,画面生动,耐人寻味。
其精练的叙述的笔调在古词最为难得。
词的上阕着力刻画自然景物,为下阕写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和背景。
作者先是交待时间,并将之与写景糅合到一块,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燕子飞舞,啁啾鸣叫,梨花飘落,一地洁白,正是清明之后,春社之时。
满眼春光,盈耳妙音,作者不可能在词中过多描摹,只能取其几点最动人处加以展示,以点带面,写出春之灿烂。
池上青苔点缀,叶底黄鹂弄音,满街飞絮飘扬而春日渐长,正好可以尽情享受美好春景。
整个上阕不仅写景唯美,而且形式整齐雅致,音韵和谐,前四句是两个极为工整优美的对偶句。
构图动静结合(有飞燕、落花、青苔、黄鹂、飞絮),清新飘逸。
作者在极力渲染春景之后,终于在下阕将人物引上舞台,而词中对于这位上场的美丽少女东邻女伴的刻画只是重点写了她的笑。
这位女子一出场,便是巧笑嫣然。
她在采桑路上与他人相逢,便有人问她笑容满面、喜不自胜的原因,并开玩笑似地推断她是因为昨晚了做了一场春梦,今晨醒来仍是回味无穷。
女子娇嗔的辩解,真的不是那样,自己的笑只是因为早上斗草赢了,但也因对方的戏谑而脸飞红云,如是,更添娇美。
笑从双脸生之句非常传神,从生写出了笑容渐展之态,如同让人看到花开的过程。
词中虽未对少女之美着一字,但可以想象,能让作者倾力描写的,定是一位清纯、靓丽的农家少女,下阕暗示出的人美与上阕所写的景美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b354bfd4d8d15abe234ef5.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破阵子”,曲牌名,源自唐代《破阵乐》,又名《十柏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意思是,为了勉励陈同甫,写一首抒发壮怀的词,寄给他。
陈同甫,即陈亮,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战的著名思想家。
公元1188年,他到铅山拜访辛弃疾,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谈得十分投机。
分别之后,辛弃疾于次年(1189)写了这首词。
这年,是诗人被罢官的第九个年头,时已五十岁。
宋金处于对峙状态,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南宋统治集团一味苟且偷安,不谋恢复中原。
然而,辛弃疾虽处困境,却时刻不忘国家大事,把收复中原大业挂在心上,这首《破阵子》就集中地反映他的这种爱国思想。
这首词构思新颖,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的壮怀。
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写实,表达忧国之情。
作者勾画了一个深沉悲壮的画面:主人公在沉醉之中,拨亮灯芯仔细地观看着自己的宝剑。
起笔一个“醉”字,写出了诗人国事萦怀而又壮志难酬的愁苦。
说明在此之前,词人已经喝了很多的酒。
在古代诗词中,“酒”和“愁”,往往有着不解之缘,致有“举酒消愁愁更愁”的诗句。
“挑灯”和“看剑”两个细节运用,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交待了愁苦的原因,带有悲壮的色彩。
“挑灯”,拨亮灯心,表明夜已很深,“看剑”二字,意境尤其深沉,不仅令人想象到寒光闪闪的宝刀,而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奔腾的激情,下面的内容,也全部从这里派生出来。
起拍八字,织成了一幅深沉感人的画面,词人忧国的深切、挚着,心中的郁闷悲愤,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诗人凝视着宝剑,神思驰聘,进入了振奋昂扬的幻境之中。
以下八句是虚笔,集中描写幻觉中的情景。
“梦回”是由写实进入写虚的过渡,它既可以说明下面的描写是幻觉,又可以使人想象到词人对剑沉思的情态。
“吹角连营”这四个字,洋溢着浓厚的军事生活气息。
破阵子翻译及原文注释
![破阵子翻译及原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93c9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1.png)
破阵子翻译及原文注释
破阵子。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今年不知明月几,仍被此恨瑶瑟横。
【注释】。
破阵子:原指古代战场上突破敌阵的优秀战士,后来成为指代超过常人、立功卓著的人物。
此处指能突破世俗忧伤的情感高手。
乌衣巷:唐代京城长安市南的一条小巷,据说因一位穿着乌色衣服的
富商而得名。
王谢:即王羲之和谢安,唐时两位著名的文化名流。
王羲之为书法家、书画家、碑刻家;谢安则是政治家、文学家。
几:几何、多少的意思。
恨:忧伤、怨愤的情感。
瑶瑟:同时指一种乐器和比喻众多情感的困扰。
横:横亘、遮掩。
破阵子原文及赏析
![破阵子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68ce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9.png)
破阵子原文及赏析《破阵子》原文及赏析破阵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破阵子》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堪称是唐代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写实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怜悯之情。
本文将首先呈现《破阵子》的原文,然后对其进行赏析。
《破阵子》的原文完整地呈现了杜甫对山川河海、农田困境和人生追求的描绘。
首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以景入诗,展现了作者所处之地的美丽和壮丽。
这里,杜甫以“窗”和“门”作为观景的角度,展示了他在家中观赏着西岭千秋的美景,并在门前泊着东吴万里船,显现出舟行万里的宽广视野。
接下来,诗中出现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展示了当时社会上农民们的无地可种、无粮可食的困境。
这一句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巨大问题,让人们对人民生活的困苦有了深刻的感受。
杜甫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随后的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生动地描绘了白昼时分太阳逐渐落山的情景,以及黄河水流奔腾入海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描绘,杜甫凸显了岁月流转和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运行,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
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观的展示,也带有着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追求。
杜甫鼓励人们不断追寻更广阔的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境界。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状况改善的期望和个人追求的心愿。
通过《破阵子》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杜甫的才华横溢和写作技巧,还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深刻而富有感情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破阵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写实的社会问题,展示了杜甫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怜悯之情。
本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感受和启示。
破阵子文言文翻译
![破阵子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87169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1.png)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文言文翻译:
醉梦中手持灯火,仔细观看宝剑。
梦回时分,耳畔响起连绵不绝的号角声,那是军营中的景象。
分给部下八百里外的烤肉,弹奏五十弦的乐器,奏出边塞外的乐音,秋天在沙场上点起军队。
战马如同的卢一样奔跑得飞快,弓弦如霹雳般响亮,令人震惊。
完成君王天下的大事,赢得生前和身后的名声。
可惜白发已经满头。
翻译如下:
在酒醉的状态中,我手持灯笼,仔细地端详着宝剑。
梦醒时分,耳边回荡着连续不断的号角声,仿佛又回到了连营的战场。
将八百里之外的烤肉分给部下享用,五十弦的乐器演奏出边塞外的声音,秋天在沙场上检阅着军队。
战马如同传说中的的卢一样,奔跑得极为迅速,弓弦如同霹雳一般,震耳欲聋。
完成了君王交给的天下大事,赢得了生前和死后的一致好评。
可惜,白发已经布满了我的头顶。
破阵子译文,辛弃疾
![破阵子译文,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b38d0e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3.png)
破阵子译文,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如下: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词人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浴血奋战的沙场岁月,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传
统规则,前九句与末一句形成鲜明对比。
前九句情感浓烈,刻画生动,为末一句的失望之情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
破阵子翻译
![破阵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05890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破阵子翻译破阵子
天幕悬星斗,山岭披云裳。
谁家翩翩公子,独占花楼忘忧。
玉颜廓清难掩,黛眉柳秀犹藏。
笑吟君子之风,娇韵出尘埃乡。
碎英轻扬春风里,纷纷飞舞情未已。
少女娇艳花容韵,佩羽翩跹月明时。
美质如花媚世娇,烟云潇洒眉如刀。
勾住桃花柳影里,暗恋羞红满腮笑。
金钗侧扬小家碧,白酒花满白玉瓶。
谁人笑指风流事,笑断人生三百春。
左边窗户望山水,右边窗外落花去。
山外翩翩一少年,阳光下显英气倍。
痴情玩物痴情少,痴情遮挡红颜笑。
在纷扰的人世里,何时不悄无声息跑。
红装灿烂笑醉人,红唇丁香润嘉唇。
任河水随风纵横,丝丝入画赴春浔。
轮回似水人生路,君临万人自风姿。
花开中秋故事里,暗香盈袖柔情时。
繁花如梦扑面来,笑脸儿用来安慰。
夜夜易损如水面,春风不顾人间事。
且听桃花流水月,寻找着幸福背影。
花园红艳花堪比,花浦仙子花袍轻。
明日事逞事可怜,路隐仙山西楼前。
等到花开再见你,阳光灿烂笼白雲。
雾韶微风静无声,樱桃笑落春风迟。
云洒红尘藏婚幸,春花如燕舞人悲。
破阵子翻译700字。
《破阵子》诗词赏析
![《破阵子》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2106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7.png)
《破阵子》诗词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破阵子》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意思]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出自] 辛弃疾《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
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
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
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晋书王济传》和《世说新语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
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译文1: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争诗:辛弃疾《破阵子
![战争诗:辛弃疾《破阵子](https://img.taocdn.com/s3/m/228cc47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0.png)
【导语】战争诗的基本主题有:建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活的艰⾟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门的怨愤和归家⽆望的哀痛。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战争诗:⾟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弃疾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译⽂醉梦⾥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声。
把烤⽜⾁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样跑得飞快,⼸箭像惊雷⼀样,震⽿离弦。
(我)⼀⼼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发⼈!注释醉⾥: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百⾥:指⽜。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
五⼗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样;的卢,马名。
⼀种额部有⽩⾊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中⼀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喻拉⼸时⼸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后:死后。
可怜:可惜。
创作背景 ⾟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东济南)参加了抗⾦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的长官。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闲居近⼆⼗年。
公元1188年,⾟弃疾与陈亮在铅⼭瓢泉会见,即第⼆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
赏析 此词以两个⼆、⼆、⼆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破阵子翻译赏析
《破阵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前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
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翻译】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
“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
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
“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
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
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趁着这春暮夏初的
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
词中主人公胜利了。
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