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中学李晓翠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符号法则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a(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学生活动:我们把一张纸对折后裁开,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两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三次呢?猜想对折10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20次后的纸张的厚度比我们大唐发电厂的烟囱的高度还高,你信吗?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结果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学习新知:(二)、自主学习新知:1、阅读书了解什么是乘方?还有那些新的概念?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结果:和、差、积、商、幂4、检验学习:在这里,我设置了三组题,第一组学生组内完成,采用组内互检方式完成。
第二三组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由组长检查,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教师给予点评。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对教材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价、开发、板书等七方面分别介绍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及其依据。
一、教材分析【内容、地位、作用】《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1、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有理数的乘除等知识为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在小学时也已经接触过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基本运算。
引入负数后,数域的扩充将更新学生的旧有观念,使学生对乘方运算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2、我们学校的特色做法根据我校“利用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由4人组成,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除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等其他因素。
为了便于小组开展活动,我们在教室中采用的是“卡包座”的形式。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过程与方法●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1.5.1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
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二、学生分析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平方与立方,这样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及记法,实现知识迁移;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之前,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设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类比,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
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这是真的吗?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问题情境:取一张长方形白纸,将它对折1次后,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3次,4次…20次,30次,100次呢?通过折纸,引导学生推导出对折的次数与纸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折100次,就需写100个2相乘,写起来很麻烦,因此我们引入一种记法,记 10022...22=⨯⨯⨯,由此引入乘方的记法。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十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教材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4和-24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1)让学生理解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 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迚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刜步经 验;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 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 的符号法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3)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的愿望,使之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倾听 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体会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n
这种求 n个 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n 在 a 中, a 叫做底数, n叫做指数。 a n读作 a的 n次方,也可以读作 a 的 n 次幂。 幂
a
n
指数 因数
因数的个数
底数
总结五种已经学过的运算及其结果.
运算 运算结果 加 和 减 差 乘 积 除 商 乘方 幂
口答练习一 1)在
4
9 9 9 9 7 7 7 7
; ;
3
3、a b2 =
a ba b
思考:用乘方式子怎么表示 3 的相反数?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练习三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错)①23 2 3 ;
(错)② 2 2 2 (对)③ 2
3
2 ;
3
2 2 2 ;
3、(-3)×(-3)×(-3)×(-3)= 34 4 4、 5 5 5 5 = 5 ;
6
退出
6
6
二、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 0.93= 0.9 0.9 0.9 ;
9 2、 = 7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及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算。
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从中感受转化的思想。
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推理、归纳出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的自信心。
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二、说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法在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例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
四、说学法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觉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1.引入新知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2=4(cm 2)棱长为2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2×2=8(cm 3)2.新课探究发现2×2,2×2×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
为了简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作22,23。
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3读作“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科学记数法、整式乘除等知识的基础。
乘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面积、体积、增长率等问题。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有理数乘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方这种新的运算形式,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有理数乘方运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教学难点对有理数乘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负数的乘方运算。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确定。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实践等方式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位于板书中央,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方”。
2.定义与性质:列出乘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以表格或流程图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记忆。
3.例题与解答:精选典型例题,展示解题步骤和答案,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
4.关键点总结: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现知识结构。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作业: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乘方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简单的数学性质。然而,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负整数指数的乘方。
2.在运用乘方性质和运算规律时,容易混淆同底数幂的乘除、幂的乘方等运算。
3.缺乏将乘方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而乘方运算又是有理数运算中的一种新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的运算有更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实数的运算等内容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性质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乘方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对乘方运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对于乘方这种新的运算形式,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性质。
此外,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奇,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表示方法。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乘方运算的练习,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1、《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特殊在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因此,乘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运算,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去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是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4、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思维活动特点,遵循中学生心理学和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本节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5、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走进课堂营造氛围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着重创设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
先出示一组复习题,由学生积极抢答。
这样,既对以前所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知识进行复习,又对新课的讲解作了铺垫,使课堂刚开始就营造了一个“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生答海拔8844米)。
可是如果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折30次的话,会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你们感觉神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边动手折纸边思考:我们对折1次,纸变成几层?对折两次后变成几层?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折30次,应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我说:“把这些式子写出来是不是太麻烦了,好,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学一种简单的便是方法: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以及开方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分为2个课时,其中第1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第2课时则是进一步巩固乘方运算,并通过实例感受指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对平方和立方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在本章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和对大量素材的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方的意义:乘方就是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尽管如此,学生在掌握底数为负数和分数的乘方运算时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参与课堂合作交流的意识强,已具备初步的探索能力。
我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并设法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更好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下面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初步经验;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概括的机会,让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培养自己探索归纳的能力,并从中感受“类比”的研究方法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方法,从而感受探索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负底数幂的乘方运算。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计数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
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
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
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第二章第9小节的内容。
有理数乘方运算是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的必备知识。
学生在小学学过正数的平方和立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背景感受乘方的意义,探索乘方运算的方法,发展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1.负数的乘方运算,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上有困难.2.合理进行乘方运算.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一方面能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引入细胞分裂感受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的很快和理解乘方的意义。
[师]大家来观察一幅某种细胞分裂示意图:(出示“细胞分裂示意图”)这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程2个,完成第一次分裂,请问,经过5小时分裂细胞分裂了几次?(生:十次)正确,我们一起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并完成黑板上的表格(PPT展示)这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想一想: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生: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一次,5小时分裂十次,所以只需找到细胞第十次分裂的个数就可以了。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结合我县市级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成果及基本要求精心设计而成的。
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说教材1、课题及内容: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今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以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②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读运算。
4、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的理解。
二、说学情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深入调研学情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
孙子日:“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能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能否备好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备课之前我们必需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然后把班级中的学生从高分到低分,或从高能到低能把本班学生进行排序,拉到哪一位学生是可以学习的、或可以培养的学生,这个学生就是“O点”学生。
从认知基础上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已经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但由于我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山区留守的孩子,从小家长就不在家,学习习惯较差,小学基础较为薄弱,第一、二章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只有30多分。
班级中“0”点以下的这部分学生还欠缺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稍为薄弱。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O点”或“O点”以下的学生优先,备课考虑优先、上课回答问题优先、个别辅导优先。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阅读发现法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练习法的优化组合,通过“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拔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整式乘除、科学记数法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的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有理数运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乘方这种新的运算形式,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经历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教学难点(1)对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
(2)负数的乘方运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
现在,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分析,教法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的乘方是继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之后的第五种运算,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理解。
二:教学方法1.教法:启发诱导式为主,合作探究式为辅。
2.学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乐学”到“学会”再到“会学”.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从:创设情境,类比猜想;引出概念,例题讲解;提出问题,探究规律;小结深化,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 ,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 ,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同时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江桥中学李晓翠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江桥中学的数学教师李晓翠。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堂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一、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作用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德育目标: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难点: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并合理运算,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
从认知能力方面看,我班学生中农民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从思维品质方面看,尽管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但仍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目标来看,七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课堂结构设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成了五个环节:首先用多媒体投影“折纸”这一活动完成第一环节“动手操作,体验感受”;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第二环节“比较概括,提炼概念”;利用教材及多媒体出示不同程度的习题进行第三环节“巩固概念,探索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结完成第四环节“加深认识,拓展思维”,及第五环节的“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为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设计了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感悟收获”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总结,最后第七环节多媒体出示“作业布置”。
多媒体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动手操作,体验感受为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我设计用“折纸”这个活动来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课上;其次,这个活动的结论是“折27次,厚度可以比珠穆朗玛峰的1.5倍还高”,足以让学生产生质疑,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求解的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比较概括,提炼概念为了让学生“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了平方和立方,对乘方的感知,不是教师告诉的,而是学生由平方、立方向有理数乘方的知识的正向迁移。
接下来,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1.在a n 中,底数a 表示什么?指数n 表示什么?a n 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深入理解底数、指数的概念,乘方的意义,并能够在乘方意义的指导下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类比的方式去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
(三)巩固概念,探究规律这两个问题后,我设计了4道练习题,目的是为了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用幻灯片出示题目,最后给出答案。
(1)329⎛⎫ ⎪⎝⎭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_或_______; (2)(2)(-2)4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_或______;(3)()5-0.3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______;(4)5 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______。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是1通常省略不写。
②底数如果是分数或负数时,要添上括号。
回答方式是:第一道题由我指定某组某号回答,这个同学回答后可以将第二题指定给另外一组的某一号。
规则是答对的小组加2分,答错的不减分,由前一组更正,给更正的小组加2分。
同学们为了加分,就会选择某一小组较弱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略显枯燥的习题训练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也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
通过课堂练习,我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也同时完成了教学重点!之后,我会给出例1“从上面的运算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将结论整理在练习本上。
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发现多少算多少,不足的地方由其他小组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加深认识,拓展思维小组讨论1:-32与(-3)2 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32=-9;(-3)2 =9-32读作32的相反数;(-3)2 读作-3的平方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10n等于1后面加n个0。
3.若n为正整数,则2n- =____(1)(1)-=____ 2n+1学生通过做练习,小组合作探索规律,获取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教师放手由学生来操作,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同时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现在来解决开头的那个数学问题1、一张薄薄的纸对折30次后有多厚?试验一下你能折这么厚吗?说明:这个探索实际上仍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检查,纸对折30次,用什么运算来计算比较方便,另外计算过程中可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此处进行的是一次尝试应用乘方运算来解决开头的问题,互相呼应,以体现整节课的完整性,把学生开始的兴趣再次引向高潮。
2、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第64格上的米粒数为263 =9223372036854775808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3、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这三道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运算?到目前你学到了哪些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3、乘方的运算法则(幂的符号法则)。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畅所欲言。
(七)作业布置一、P56页1、2。
二、预习下一节。
这两个习题是对课本上例题的简单重复和模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
(八)板书设计:我力图做到简洁明了,这样既起了示范的作用,又留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
有理数的乘方(1)1、乘方的有关概念例题练习2、乘方的符号法则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多媒体优化了整个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教学评价分析本节课通过“自觉阶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乘方的意义、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了解,通过“探索阶段”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加深对上述乘方的意义及有理数乘方运算方法深层理解,有关疑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整理阶段”师生小结,使学生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学生真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发展阶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负数的乘方是本节的难点,除了让学生从实例中总体幂的符号法则外,还应作加强对负数乘方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幂的符号法则,整理阶段应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不仅“自觉阶段”需要整理,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仍需要整理。
通过整理,使学生概念和方法有系统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一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照顾的还不够,无论是对乘方的意义和理解还是对乘方运算方法的掌握,都应该给差生一定的时间消化,应该给差生一定的训练机会。
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