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方案(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中市新区主干道工程K2+163.58~K4+040段杨家沟特大桥








编制:
审核:
中交股份巴中项目第二经理部
2012年3月
目录
1、工程概述 (3)
1.1 工程概况 (3)
1.2 地形地貌 (3)
1.3 气象、水文 (3)
1.4 涵洞工程概述 (4)
2、编制说明 (4)
2.1编制依据 (4)
3、盖板涵施工工艺 (5)
3.1 施工工艺流程 (5)
3.2 总体施工规划 (5)
3.3 场地平整及测量放线 (6)
3.4 基坑开挖 (6)
3.5 基础填筑压实 (7)
3.6 涵洞基础施工 (7)
3.7 涵洞洞身施工 (8)
3.8 涵洞盖板施工 (9)
3.9 涵背回填 (10)
3.10 附属结构施工 (10)
3.11 施工材料及设备计划 (11)
4、箱涵施工工艺 (11)
4.1 施工工艺流程 (11)
4.2 基础及垫层 (11)
4.3 底板施工 (12)
4.4 侧墙、顶板施工 (12)
4.5 拆模及养护 (12)
4.6 片石混凝土铺砌 (12)
4.7 涵背回填 (13)
4.8 施工材料及设备计划 (13)
5、圆管涵施工工艺 (13)
5.1 施工工艺流程 (13)
5.2 基坑开挖 (14)
5.3 垫层、管基施工 (15)
5.4 管节安装 (15)
5.5 管座施工 (15)
5.6 沉降缝、防水层施工 (16)
5.7 洞口工程 (16)
5.8 铺砌工程 (16)
5.9 回填压实 (17)
5.10 施工设备计划 (17)
6、施工进度及劳动力计划 (17)
7、质量保证措施 (18)
7.1 质量管理制度 (18)
7.2 现场质量控制 (18)
8.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9)
8.1 环境保护措施 (19)
8.2 文明施工措施 (19)
8.3 安全施工防范措施 (20)
巴中市新区主干道K2+163.58~K4+040段涵洞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巴中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新区主干道工程第二标段道路红线长度为1877米,其中左幅K2+163.58-K2+400为道路工程,K2+400-K3+515为桥梁。

右幅K2+163-k2+700为道路,K2+700-K3+605为桥梁,K3+605-k3+695为桥梁路基段,K3+695-K4+040为桥梁。

道路规划宽度为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度为23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为3米,中亚绿化带宽度为5米。

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城市Ⅱ级,设计时速为50Km/h.。

1.2 地形地貌
桥址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砂泥岩互层的红层地区,属低山、丘陵构造剥削地貌,区内地貌受构造及岩性控制,多形成阶坎状地貌,沟谷多呈“V”型。

调会区山脊最高约490m,沟谷最低350m,相对高差约140m。

区内主要构造以褶皱为主,背斜成山较紧密,向斜成谷较开阔,山谷与山脉同向,山势较雄伟。

断裂不发育,主要存在于背斜轴部及靠轴翼部和倾伏端,多为压性,少数为压扭性,张断裂不发育,张节理发育,区内一般未发现断层。

1.3 气象、水文
据巴中气象台和所属县级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冬暖夏热的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6℃,最热为7月,均温26.6℃~27.4℃,极端最高气温达40.3℃,自冷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达-6.2℃;多年年均降雨量为1100mm(丘陵)~1160mm(低山),降水集中在6~9月。

温湿季风环境利于植物生长和岩土的物理风化。

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杨家沟,杨家沟河属于渠江水系巴河流域支流,属山溪性河流,调蓄能力较小,暴雨洪水特征明显,流程短,汇流快,易形成大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

地表水经地表径流汇入杨家沟后,流入巴河,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1.4 涵洞工程概述
本段在K2+332与K3+751处设计有两座盖板涵,盖板采用C30混凝土,台身、帽石、基础及铺砌采用C20混凝土,锥坡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石。

K3+998.5处设计有一座箱涵,箱涵涵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在K2+540处设计一座圆管涵,内径1m,管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及帽石采用C20混凝土,锥坡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石。

2、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1、《巴中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新区主干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XG1-2009)
4、《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13、杨家沟特大桥的现场施工条件
3、盖板涵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图1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总体施工规划
盖板涵施工基坑开挖及基底填土部分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修整。

墙背回填与路基填筑施工同步进行。

混凝土基础边侧模、涵墙侧模均采用组合钢模,背肋采用钢管。

涵身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注基础,第二次浇筑墙身,顶板采用现场搭设脚手支架现浇。

混凝土集中在中心搅拌站拌和,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吊斗串筒(或溜槽)入模、插入振捣器捣固。

钢筋采用在钢筋加工场制作,现场绑扎。

浆砌片石人工砌筑,砂浆现场拌制。

涵洞分段施工,为有效防止收缩裂纹的产生,涵洞标准节按4m分节,分节长度最大不超过6m,并按设计做好沉降缝的施工。

3.3 场地平整及测量放线
涵洞开工前应对进出水口标高、要接顺的道路的标高进行复测,对进出口水系、道路是否接顺等情况进行复核。

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修建施工便道,保证施工机械和材料的顺利进场。

采用全站仪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测量出涵洞轴线上的左中右三个点后,用水平仪测出挖基深度,根据图纸用石灰画出基础线并放坡,并对主要点加以控制,做到精确无误。

3.4 基坑开挖
⑴涵洞基础为明挖基础,利用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成型。

在基础开挖前通知监理工程师,以便检查。

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

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施工前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高程应通过全站仪精确测定,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准备分段浇筑平行作业的方法,基坑顶面设置截水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措施。

地质较稳定的涵洞基坑开挖采用放坡明挖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基坑边坡不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或放坡开挖场地受限制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坑壁进行支护开挖。

有水的基坑应在基坑两侧挖排水沟,沟体0.3×0.3m,下游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平面尺寸为1.0×1.0m,深不小于0.8m。

在开挖过程中不应中途停止抽水,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为了不破坏基坑底土质和避免超挖,对土质基坑,当机械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3米时,采用人工开挖清底的方法;石质基坑采用松动爆破施工时应在基底面以上保留不少于0.2m厚度的岩层改由风动工具凿除,以保证基底土的结构不被破坏。

开挖基坑的同时注意,安全标志及标牌的到位,基坑开挖线外1米用警戒线围防,以防有人不慎从边坡落入基坑受伤,并清除边坑周围的松土、浮石等,以免施工中下落伤人。

挖基废方应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理,不得堆放在基坑周边,避免基坑塌方。

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设计对基底有处理措施时应及时按设计要求予以实施,设计无处理措施时应仔细核对基底土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测基底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50kPa),发现基底情况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做换填砂砾石处理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

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验、及早封蔽,不允许将已开挖至设计标高的基坑长期暴露。

⑵基坑周围不得堆放建筑材料、设备或危及基坑安全的杂物。

⑶所有基坑中挖出的材料,如果监理认为适用,可用作回填或填筑路堤;若不适用,应废掉或作其它处理。

基础开挖全过程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排水,在挖基的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水的危害。

3.5 基础填筑压实
涵洞部分基础需要填筑,填筑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确定。

填筑时松铺厚度20cm一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一直填筑至涵洞基础标高。

并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50kPa)。

3.6 涵洞基础施工
⑴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以减少基底暴露时间。

粘性土基底严禁被水浸泡,如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应采取降水措施,混凝土灌注必须在无水的状态下进行。

⑵测放基础边线,支立基础模板。

模板支立完成后,挂十字线复检基础平面位置,模板位置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范围之内。

⑶按沉降缝位置,跳槽灌注混凝土基础,先施工奇数部分,再施工偶数部分,以确保沉降缝位置正确、竖直、上下贯通,不发生错位和弯曲现象。

每段浇筑长度最小4m,且不得大于6m。

⑷由于各方面原因,混凝土前期采用当地商品混凝土,后期待自建搅拌站投产后由搅拌站集中供应,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至灌注地点,吊斗串筒(或溜槽)入模。

⑸模板采用标准组合钢模板。

设计要求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且贯穿到底,其宽度为1-2cm。

故砼采用分段浇筑。

沉降缝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且不透水材料填塞。

混凝土施工要求:
⑴采用商品混凝土或按中心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拌制,采用砼罐车运至施工现场,运至现场的砼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⑵基础砼采用分层浇筑,平行分段作业,必要时铺一层水泥砂浆封底。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振动棒,振动棒要按顺序均匀振捣,做到快进慢出,防止出现砼空洞,严禁触碰模板,避免漏振。

⑶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时,为防止砼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标准。

②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③在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⑷浇筑砼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及时进行处理。

3.7 涵洞洞身施工
⑴模板施工
洞身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模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定位固定,立面用@50cm 的[10槽钢、纵向用@60cm的φ48钢管固定。

支撑采用钢管加顶托支顶,支顶位立面、平面间距均不大于2m,支顶点位必须坚固。

待钢筋绑扎好后,将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接口,办理模板及支撑体系验收手续。

在支模板和浇筑砼的过程中,随时检查各部分尺寸及脚手架的稳定性,以保证砼浇筑不变形。

模板安装、支撑体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洞身砼浇筑,浇筑时使用吊车运送砼配合施工。

模板安装、砼浇筑前要对洞身与基础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用人工配小钢钎凿除表面浮浆,露出粗骨料的面部,凿除后用水冲洗干净。

模板安装图如下。

图2 盖板涵模板安装示意图
⑵混凝土施工
洞身砼采用吊车配合吊斗进行浇筑,浇筑时砼的下落距离不宜超过2m,超过2m时使用串筒或溜槽等减速装速。

砼的浇筑需要连续进行,并保证上下层相邻砼的搭接,其间断时间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砼入模后,用振动棒快插慢拉法使砼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s。

振动器振捣时,砼不再有明显的沉落,不再有大量的气泡,砼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

在一个部位振动完毕后,振动器须缓慢、匀速地边振动边上提,不宜提升过快,以防振动中心产生空隙或不均匀。

浇筑墙体砼时,分层连续浇筑,每层高度不得超过30 cm,每层间隔不宜超过1.5小时,砼连续浇筑至完成,不留施工缝。

⑶模板拆除
涵洞洞身的模板拆卸待砼捣完24小时(按气温20℃~30℃计算)后方可拆除。

洞身施工时设置与基础对应的沉降缝,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密实。

⑷混凝土养护
砼浇筑后,覆盖土工布并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⑸防水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涵洞在基础面以上被土掩埋部分,均涂以热沥青两道,每道厚1.0~1.5mm。

3.8 涵洞盖板施工
⑴为保证工期,缩短等待盖板砼强度的时间,盖板拟采用支架现浇,待盖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即可开始回填,但必须等到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才可拆除支架。

⑵盖板浇筑:浇筑前,盖板、涵台、支承系统检验必须合格。

台帽与盖板之间铺设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

台身盖板支承处必须平整,盖板浇筑前,要确保受力均匀,板与支承面须密合,否则应对模板进行调整。

盖板浇筑顺序同台身施工顺序,也采取跳槽浇筑方法进行。

浇筑完后,进行板与板之间接缝填充,接缝填充材料的规格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沉降缝吻合。

盖板现浇模板安装图如下。

图3 盖板涵盖板模板安装示意图
3.9 涵背回填
涵背回填应在盖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涵背回填采用渗水性好的填料填筑,并对称分层夯填。

涵背填土与路基相接处,路基必须打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厚度为50cm,以利衔接。

涵背回填松铺厚度一定要控制在20cm以内,每层压实并在边角处及与原涵背连接处用小型夯机夯实后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进行下层填土。

涵顶填土高度不超过1m时,严禁在其上行车。

3.10 附属结构施工
盖板涵沉降缝的宽度1~2cm宽,选用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

施工时,必须保证沉降缝位置正确、竖直、上下贯通、没有错位或弯曲、填缝无空鼓、开裂、漏水现象。

帽石、一字墙应平直,与路线边坡线形匹配,棱角分明。

外露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颜色一致。

帽石采用C20砼,一字墙基础与墙身均采用M10砂浆砌MU40块石。

涵洞进出口圬工采用挤浆法砌筑,出入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排水系统的连接应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

3.11 施工材料及设备计划
4、箱涵施工工艺
4.1 施工工艺流程
图4 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基础及垫层
⑴精确测量放线,做好桩点固定保护,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⑵在修建涵洞旁挖一道临时水沟排水,需通车路段埋设圆管涵,以便车辆通行;
⑶基坑开挖时不得超挖、欠挖,开挖后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槽和进行触探试验。

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80KPa,即可进行素砼垫层的施工,否则作地基换填处理(换填1m厚的砂砾石);
⑷施工C20素砼垫层,注意控制长、宽、厚度,变形缝每20m设置一道,缝宽3cm。

变形缝采用竹胶板隔断。

4.3 底板施工
⑴砼垫层施工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在砼垫层表面放出底板边线,即可进行钢筋绑扎工作,钢筋锚固及搭接长度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图纸施工;
⑵模板应洒水润湿,靠砼一侧涂隔离剂,注意不得沾污钢筋和其它预埋件,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制成;
⑶底板分节段跳槽浇筑每段4~6m,先浇筑奇数段后浇筑偶数段,预留出沉降缝,底板砼浇筑,浇至高出底板100cm以上侧墙处,需注意在变形缝位置预留出沉降缝;
⑷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当砼不再有显著沉落,且没有较大气泡冒出,砼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表面砼振动时间足够。

振捣时间为20~30S。

4.4 侧墙、顶板施工
⑴侧墙、顶板钢筋绑扎、支架、模板安装等工作完毕后,可进行砼浇筑工作,注意变形缝两侧砼不能同时浇筑,此处预留出沉降缝。

⑵砼自由下落的高度不大于2m,否则采用导管等方法降低自由倾落高度,以防止砼产生离析。

4.5 拆模及养护
⑴侧模在砼强度达到2.5Mpa时即可拆除,承重模板需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拆除(可以用试件强度或回弹仪测得砼强度)。

⑵砼养护工作在砼浇筑后4~6 H后进行覆盖、洒水,拆模后保持砼表面湿润不小于14d。

4.6 片石混凝土铺砌
片石和C15砼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附属工程尺寸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砌体砂浆应饱满,砌体外观美观,涵底铺筑浆砌片石缝隙间填满砂浆防止
冲刷。

4.7 涵背回填
涵背回填在侧墙与顶板浇筑完成后且强度达到设计85%以后,方可进行填土。

材料选用透水性材料对称均匀回填,松铺厚度20cm一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回填范围与工艺见路基工程。

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0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

4.8 施工材料及设备计划
5、圆管涵施工工艺
5.1 施工工艺流程
图5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5.2 基坑开挖
⑴测量放样后基坑开挖根据设计图规定的基础外沿线开挖到足够的几何尺寸及标高,保证基坑底面能够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外,每边留出50~100cm的工作面。

上口开挖线还要根据地质情况、开挖深度考虑基坑侧壁的坡率。

⑵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施工,挖掘机挖土至离坑底20㎝时由人工配合挖除并清理好坑底松散土,不得超挖,严禁扰动坑底原状土,基坑开挖好后利用小型碾压机压实基坑。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报验,如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0KPa),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并注意涵洞长度及出入口标高与既有排
水沟的顺接。

⑶基坑较深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对基坑的侧面采取支撑防塌措施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

⑷基坑开挖到基础浇筑完成的全过程,都要根据现场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使整个作业在干燥状态下完成。

⑸基坑周围挖排水沟,配备抽水机一台以排除基坑渗水,禁止长期浸泡现场。

5.3 垫层、管基施工
基础施工前在沟槽内用样桩复核高程,每隔4M设一只样桩,以控制垫层顶面标高。

垫层采用C20砼。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4 管节安装
为了保证涵管的质量,管节从有资质、信誉好的厂家订购。

订购时,对厂家进行技术交底。

厂家制作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

在采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管径及长度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⑵是否有破损或贯通裂缝。

⑶表面是否有严重的蜂窝、麻面和砼松散现象。

⑷是否有钢筋外露。

⑸管节两端是否平整。

⑹管节砼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满足上述所有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

吊装工作由人工配合挖掘机完成。

管节应先下游后上游,先深后浅的原则铺设。

每节涵管应紧贴与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

且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坡度敷设。

在吊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人为的损伤和破坏。

涵管之间的接缝应控制在10~15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

管节之间的接头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分为A型刚性接头、B 型变形缝接头、C型头管节接头。

5.5 管座施工
管座采用C20砼。

管道安装好后,应进行管座立模,立模前先把管子表面的
污泥、杂物清除干净,模板应沿混凝土基础边线垂直支立,模板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便装拆和周转使用,安装时模板见缝隙应紧密,支撑要牢固,砼浇筑时应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实。

5.6 沉降缝、防水层施工
沉降缝
洞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洞身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洞身,缝宽1-2cm,。

沉降缝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

5.7 洞口工程
⑴浇筑采用木模板进行施工,模板严格按照基础轴线及几何尺寸安装。

模板应严密不漏浆、线形直顺、支撑稳固。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⑵各种材料必须经过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使用,砼拌合时严格控制配合比,根据砂石料的含水量测试拌和水灰比。

各种材料计量准确,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

⑶砼浇筑采用分节间隔浇筑。

⑷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避免过振、少振及漏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

⑸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混凝土进行收浆,避免收缩裂缝,砼面与砼面结合处应凿毛。

⑹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洒水、覆盖养护;拆模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

养护时间为七天。

5.8 铺砌工程
严格控制进场石料、砂的质量,根据砌石工程的工艺要求,按照砂浆配合比进行施工。

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搅拌。

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空洞,表面平整,勾缝美观牢固,符合设计及规范的相关要求。

5.9 回填压实
⑴涵洞完成后,当涵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75%时,方可进行回填土。

两侧应同时进行填土。

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15cm。

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当涵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通过。

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法进行测定,压实度不得小于96%。

⑵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材料进行台背填土。

5.10 施工设备计划
6、施工进度及劳动力计划
根据业主抢工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总工期调整为12个月,结合实际情况,计划在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K2+332盖板涵、K2+540圆管涵及K3+751盖板涵,由于K3+998.5箱涵工程量较大,涉及交叉作业较多,计划在2012年7月31日前完成。

7、质量保证措施
7.1 质量管理制度
⑴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⑵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即“技术岗位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方案评审制”、“技术交接制”、“技术复核制”、“测量复测制”等,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检测工作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程序进行。

坚持严格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制度。

并实行“三工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和工后总结评比,并做好自查互查交接检查等工作。

⑷建立挂牌施工制度,每个工程开工时都要有主管领导亲自挂牌,明确创优目标,明确创优责任人,把施工技术和质量监控负责人写在施工牌上。

7.2 现场质量控制
⑴制定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开展目标管理。

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制定各项管理指标,从项目部到队、班组逐步分解,层层抓落实,保证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⑵认真贯彻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按本企业程序文件办理,开展程序化、规范化作业,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特别加强对特殊过程和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求质检工程师自始至终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进行跟踪检查,做好质量管理的事先预控工作。

⑶做好现场质量监控记录,尤其是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