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吴中敏【教材】王社光、刘强。

《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课题】第7章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和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进展;初步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五个工程的基本过程;了解五个工程的意义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对生物技术的内容形成规律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生物技术工程这些内容的讲授。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技术工程的内容。

难点:生物技术工程的内容与步骤。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PPT演示实验、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及PPT【教学过程设计】第7章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生物技术定义1982年国际合作及发展组织对生物技术这一名词定义: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伴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这一内涵。

二、生物技术的进展1、1943年,大规模工业生产青霉素,以及后来的多种抗生素生产与利用,标志着传统生物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1944年,美国著名微生物学家Avery首先证明基因就是DNA分子,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随后的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从此,生命科学的发展开始进入现代生物技术的时代。

2、表7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3、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操作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使得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一、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 教学难点:细胞内部的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4. 教学准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深入讲解:讲解细胞内部的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加深他们对细胞的理解。

二、生物遗传与变异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机制。

4. 教学准备:遗传与变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遗传与变异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解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深入讲解: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分子机制,如DNA复制、基因突变等。

(4)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遗传与变异的相关资料,加深他们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

三、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自然选择的作用。

3.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分子机制。

4. 教学准备: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好奇心。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吴中敏【课题】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理解进化历程;了解生物进的证据;初步掌握生物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学说。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现象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生物进化学说的阐述培养学生好学上进、不断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学说。

难点: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讨论【教学用具】相关掛图、建议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五彩缤纷的生物界是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

多种多样的生物包含着共同性。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下面介绍的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断。

一、生命的起源根据科学家的实验及推测,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约有50亿年的历史。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由于历史不能再现,所以,人们只能根据已掌握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推断过去。

一般认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一)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目前认为,地球形成初期,表面没有任何河流和海洋,是一个炽热的火球。

地球形成后,从火山喷出许多气体,形成原始大气(如甲烷、氨、水蒸气、二氧化碳、氢及硫化氢、氰化氢等)。

这些气体在外界高能物质,如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作用下,合成一系列简单有机物,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中,为生命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原材料。

(二)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的适当条件下,氨基酸通过缩合作用,形成原始的蛋白质分子;核苷酸通过聚合作用,形成原始的核酸分子。

(三)从有机高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蛋白质和核酸等高分子物质,由于种种原因,如水分的蒸发、黏土的吸附作用等,这些高分子物质经浓缩分离出来,相互作用,凝聚成团聚体,团聚体外面包有原始的界膜,跟它漂浮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从而构成了一个能进行原始物质交换活动的独立体系,就是多分子体系。

高中生生物基础课程教案

高中生生物基础课程教案

高中生生物基础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生物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遗传、进化等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 引导学生对生物世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细胞器的作用-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遗传基本规律及遗传物质的结构-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突变与遗传变异3. 第三单元: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自然选择与进化- 化石记录与分子证据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呈现生物基础知识;2. 实验操作与观察,加深对生物原理的理解;3. 多媒体教学,呈现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4. 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方式:1. 日常作业:包括课堂笔记、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主要考察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性考试,考察学生对生物基础课程的整体把握。

教学安排:1. 第一周:细胞结构与功能2. 第二周:遗传与变异3. 第三周:生物进化4. 第四周:复习与考试教学资源:1. 生物课本、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实验用品3. 多媒体设备、教学视频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物世界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高教版】中职生物基础上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生物基础上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生物基础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知识点1.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结构。

2. 植物的营养需求。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结构。

2. 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及其来源。

3.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能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植物不同部位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2. 植物的营养需求及来源。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及来源。

2. 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能简单描述。

教学准备1. 教材《高教版中职生物基础上册》。

2. 多媒体投影仪。

3. 实物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引发学生关于植物的组成和结构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如根、茎、叶和花,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3. 植物的营养需求探讨植物的营养需求,包括光、水、二氧化碳、氮、磷、钾等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4.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朵开放、果实成熟等过程,并讨论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因素。

5.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拓展思考:如何合理管理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二节: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以下内容省略)......第三节:遗传与变异......(以下内容省略)......第四节:细胞及其代谢......(以下内容省略)......总结本教案概要介绍了《高教版中职生物基础上册》中植物生长和发育、动物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细胞及其代谢等四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江苏】中职生物基础(主编王社光、刘强 高教版)教案:6.1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02

【江苏】中职生物基础(主编王社光、刘强 高教版)教案:6.1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02

第二课时: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1.了解“种”在分类上的意义。

生物因素是生物生活的有机环境,是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共存的其他生物,这些生物有的是同种生物,有的是不同种生物。

生物与环境中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什么是同一种生物,什么是不同种生物呢?师生共同回忆生物分类的知识,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教师举例结合实物或投影帮助学生理解:大鲤鱼、小鲤鱼都是鲤鱼,同是一种鱼。

大鲫鱼、小鲫鱼都是鲫鱼,也是同一种鱼;鲤鱼与鲫鱼是不同种鱼。

雪松是一种,黑松也是一种,雪松与黑松是不同种。

平常听说的鱼、松树等指的是一类生物,每一类包括很多种生物,鸟、蛇、猫、鼠、竹等都是一类生物,不是指一种生物。

2.理解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提高归纳能力。

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投影蚂蚁搬家、家鸡争斗的情景。

有的学生可能曾观察到并能表述:夏天,蚂蚁成群由低处向高处搬家,有十几只领路,有些殿后,中间许多蚂蚁协同搬运食物,队伍井然有序。

如将领头的一只捉走,则领头的十几只四处搜寻一番,重新推举一只领头,继续前进,其间队伍不会散乱。

这是种内互助的情形。

农村学生都观察过并会表述:一群鸡中,如只有一只公鸡,则母鸡间有时会打斗;如有几只母鸡、两三只公鸡,则公鸡间经常在争食或其他情况下争斗,有时甚至很激烈。

这是为争夺食物或配偶而发生的种内斗争。

学生回忆以上情景,再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

师生共同总结:种内互助现象非常常见,这些生物常过着群聚生活。

像蚂蚁这样个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间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蜜蜂的分工合作生活方式)。

而鱼类、麻雀等则没有明确的分工,在一定场所一起寻找食物。

以课本上麝牛御敌的例子说明种内互助对动物捕食或御敌都是有利的。

再分析:同种生物生活相似的,需求相似。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2)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2)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吴中敏【教材】王社光、刘强。

《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课题】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第二节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新陈代谢的含义并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掌握酶的作用和特性,认识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学习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和ATP供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求精神,有利于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人类所需要产品以及生物医学治疗的发展。

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的探索,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献身护理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组成;酶的作用和特性。

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借助课件及图片展示,同时联系生活中常见实例进行课堂讲授酶的作用和特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

通过提问启发同学积极思考。

【教学用具】图片【教学过程设计】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新陈代谢也可以简称为代谢。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⑴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⑵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3、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⑴同化作用指生物从外界吸取所需物质和能量,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化成自身的物质,并贮存能量。

同化作用又称合成代谢,⑵异化作用指生物分解自身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进行生命活动及合成生物大分子所必需的。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掌握细胞的主要功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教学难点:细胞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联系。

4. 教学准备:细胞模型、显微镜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对细胞产生兴趣。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讲解细胞的主要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4)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5)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案名称:生物遗传与变异1. 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2. 教学重点:遗传的基本原理、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3.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现象的理解。

4. 教学准备:遗传图解、案例资料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产生兴趣。

(2)讲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

(3)讲解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4)分析变异的原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5)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案名称: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然选择的原则及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的原则及过程。

3.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生物进化树、自然选择案例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对生物进化产生兴趣。

(2)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如物种、种群等。

(3)讲解自然选择的原则,如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等。

(4)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变异、选择、遗传等。

(5)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案名称:生物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生物科学导论1.1 生物科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生物科学的定义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1.2 生物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科学的研究内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1.3 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科学在食物生产中的应用生物科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二章:细胞与遗传学2.1 细胞的基本组成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的功能2.2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的分化过程2.3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物质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2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分类学的方法3.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第四章:植物生物学4.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结构植物的功能4.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发育过程4.3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繁殖策略第五章:动物生物学5.1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动物的功能5.2 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机制5.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发育过程第六章:微生物学6.1 微生物的分类与生活习性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生活习性6.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3 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第七章:人体生物学7.1 人体器官与系统人体主要器官人体主要系统7.2 人体生理功能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特殊生理功能7.3 人体的生长与发育人体的生长过程人体的发育过程第八章:遗传变异与进化8.1 遗传变异的类型与机制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的机制8.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过程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过程8.3 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进化的科学意义生物进化的实际意义第九章:生物伦理与环境科学9.1 生物伦理问题生物伦理的基本问题生物伦理的具体案例9.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9.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第十章:生物技术与应用10.1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技术的方法10.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与医学10.3 生物技术的展望与发展趋势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生物技术的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物科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生物科学的定义:理解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如何影响我们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高教版《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高教版《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高教版《生物基础》电子教案《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课题:概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生物学的分科;理解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学习“生物基础”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介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观察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我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计划中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的探索,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献身护理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用具】代表性生物、细胞结构等掛图【教学过程】概述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一)生物的的基本特征1、完整的结构构成生物的分子相当独特,主要是以碳链( C )为骨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这些有机大分子再以特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转变过程。

同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又称合成作用。

异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又把自身的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分解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排除体外,又称分解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来源。

高教版中职生物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生物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生物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等。

2. 掌握常见的生物学概念和术语,如基因、遗传等。

3. 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4. 学会使用合适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学实验。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1. 细胞结构和组成-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特点和作用- 类囊体和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 基因与遗传-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 遗传变异和突变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物种类和种群的相互关系-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 生物学实验- 实验设计和步骤-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三、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生物学实验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设计生物学实验题目,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并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5. 组织讨论和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四、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试和实验操作。

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4. 反馈与辅导:定期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指导。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基础生物教学教案

基础生物教学教案
未来展望: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3
教学方法
讲解法
讲解法的定义: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法的优点:能够系统地讲解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讲解法的缺点: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讲解法的应用:适用于讲解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原理,以及需要强调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物 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尊重生 命、关爱自然
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环保意: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 裂等
遗传学:基因、染色体、DNA、RNA等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物种起源、进化论 等

作业要求:明确、 具体,便于学生 理解和执行
作业批改:及时、 认真,给出具体 反馈和建议
作业分析:对学 生作业情况进行 分析,找出存在 的问题和改进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目的:检验 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涵盖 所有章节,重点 考察核心知识点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限制 为90分钟
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感 到挑战,又要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 努力解答出来。
练习题的类型要多样化,包括选择 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考察学 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解答能力。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练习题,然后 进行讲解和评讲,帮助学生理解错题, 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基础生物教学教案
汇报人:XX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过程 05 教学评价

整理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整理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平罗回民初级中学李世乐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平罗回民初级中学李世乐1.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开花和结果》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有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并且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但是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到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爱护自然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生物又是自然学科,学生对于课本中的问题有很强烈的探索欲望。

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

教师应该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2)通过对花的结构模型观察解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通过观看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开花图片,展示自然之美的场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部分。

(2)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解决策略:借助教学模型、电子白板、微课和图片资源等手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构建知识宝塔和知识网络。

1.教学难点:(1)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解决策略:通过观看动画以及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学习方式,分析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广泛迁移应用知识、技能和方法。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4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4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车辐中等专业学校吴中敏【教材】王社光、刘强。

《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课题】第4章《生物的遗传基础》第一节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复制过程,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培养一种严谨的求知态度;通过科学家的不怕苦精神和对自然界的自然现象探究,培养学生一种热爱大自然和追求真理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型结构和复制难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模型展示、讨论小结【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教学过程】第4章《生物的遗传基础》第一节遗传的分子基础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在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中,少量的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二、 DNA分子的结构和半保留复制复制(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DNA分子的呈双螺旋型结构(图41)。

2、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DNA 分子就是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成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3、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1)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 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生命的构成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生命的构成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第二章生命的构成◆习题与答案:一、填空1、不同的生物细胞、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含水量不同。

干燥的植物种子含水量一般很低,约占,成年人的肌肉含水量约为。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大约有种。

3、在光学显微镜下,真核动物的细胞由、、三部分组成。

4、细胞从完成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的时期称为细胞周期。

5、减数分裂是精子或卵子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细胞连续进行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次,因此,经分裂后形成个子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只有分裂前染色体数的 ,所以称减数分裂。

6、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质体可分为、、等三种。

二、简答1、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大量元素有哪些?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有哪几类?2、细胞膜有哪些功能?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主要特点。

◆答案一、填空1、10 %~ 14 %、76 %。

2、氨基酸、20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第一次分裂、下一次分裂5、2、1、4、一半6、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二、简答1、答: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大量元素有:C、 H、 O、 N、 S、P、 Na、 K、Ca、Mg、 Fe、Cl等12种。

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四大类。

2、答:细胞膜功能主要有:⑴保护细胞内部结构;⑵细胞内外物质、能量交换的通道;⑶与细胞创伤的恢复有密切关系。

3、答:间期:细胞体积加大,蛋白质开始合成,DNA分子开始复制,形成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

前期:染色质纤丝逐渐缩短变粗为染色体,复制后的染色体纵裂为两条染色单体,但不分开,中间由着丝粒相连接。

核仁、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中期: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 ,形成赤道板,这时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比较固定清晰,是分析染色体核型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一极就有一套形态、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又逐渐变细变长,盘曲为丝状染色质,恢复了原来的形态。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02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02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第4章《生物的遗传基础》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六)、基因型和表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称做表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把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 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我们知道,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型。

例如,含有显性基因D(基因型DD、 Dd)的豌豆,表现为高茎;只含隐性基因d(基因型dd)的豌豆,表现为矮茎。

可见,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同一株植物幼苗,在光照下叶子呈绿色,在不见光的条件下为黄色。

这种现象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型。

因此,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显性的相对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显性表现称完全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称做不完全显性。

例如,在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纯合的红色花( RR)亲本与纯合的白色花( rr)亲本杂交,F1的表型既不是红色花,也不是白色花,而是粉色花( Rr)。

F1自交后,在F2中出现了3种表型: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并且它们之间的分离比是1 ∶ 2 ∶ 1 。

这一结果表明,在等位基因Rr中,红色花基因R对白色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

在不完全显性遗传中,F2表型的数量比与基因型种类的数量比应该完全一致。

因此,只要知道了生物个体在遗传中的表型,就可以直接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地表现出中间性状,这种显性表现称共显性。

例如,红毛马( RR)与白毛马( rr)交配,F1是两色掺杂在一起的混花毛马( Rr)。

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高中生物基础教案

高中生物基础教案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高中生物基础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高中生物基础教案1教学重点: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

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

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教学过程: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

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

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因此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

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

小结讨论结果。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以真核生物为中心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解释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引发学生探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兴趣。

在电镜下人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电镜照片。

指导学生读图:识记各结构名称以及各结构的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2016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生物六界分类系统01

2016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生物六界分类系统01

生物基础(高教版)电子教案【课题】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生物六界分类系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分界发展史,了解病毒,掌握病毒结构。

初步掌握真细菌界(原核生物)的特征及与有人类的关系,了解古细菌界。

初步掌握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的特征和真菌界常见类群,了原生生物的种类及真菌界的主要特征。

初步掌握植物界主要类群和节肢动物、脊索动物的特点,了解植物的利用,理解植物界与动物界的进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思维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我国科学家张世骧等对生物分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由生物分类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献身生物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分界的依据及历程,病毒的结构特点;原核生物细胞特征;真核生物的特征;植物界主要类群及节肢动物、脊索动物的特点。

难点:生物分界的依据及六界系统中各界生物间的进化关系,病毒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4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讨论【教学用具】掛图,并建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生物六界分类系统一、生物的分界(第一课时)1735年,林奈以生物能否自主运动为标准,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两个界。

1860年霍格等将单细胞真核生物单独划为原生生物界。

1938年科普兰提出将这类生物再单独划为原核生物界。

1969年,惠特克根据生物获得营养的类型分为摄食(动物)、光合作用(植物)和吸收(真菌)三类,结合前人对生物的分界,提出五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从细胞结构看,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核物质DNA集中在细胞原生质中一定区域。

另外四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分为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4个界,即:生物原核类:原核生物界(细菌、蓝细菌)真核类单细胞: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多细胞植物界———以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真菌界(酵母菌、丝状真菌及蕈类)———以腐生方式获得营养动物界———以摄食方式获得营养五界系统大体反映了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因此得到广泛认同。

高中生物电子版教案

高中生物电子版教案

高中生物电子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理解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掌握细胞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生物体的关系。

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质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细胞的功能:呼吸作用、合成作用、分泌作用、运输作用、排泄作用等。

3.细胞和其他生物体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之间的区别。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引入主题,介绍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展示细胞的电镜图像,让学生了解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1.复习前一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

2.讲解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展示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4.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总结细胞和其他生物体的关系。

板书设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 细胞核- 质膜-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呼吸作用- 合成作用- 分泌作用- 运输作用- 排泄作用- 单细胞生物 vs 多细胞生物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认识生物体内部的微观世界。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细胞与其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课题:概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生物学的分科;理解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学习“生物基础”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介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观察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我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计划中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的探索,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献身护理事业的责任感。

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用具】代表性生物、细胞结构等掛图【教学过程】概述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一)生物的的基本特征1、完整的结构构成生物的分子相当独特,主要是以碳链( C )为骨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这些有机大分子再以特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转变过程。

同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又称合成作用。

异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又把自身的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分解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排除体外,又称分解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来源。

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基本的区别。

所有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

3、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称为生长。

单细胞生物表现为细胞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则主要表现为细胞数目的增加。

发育:多细胞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伴随着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也就是说生物体在结构功能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4、应激性应激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相应反应的特性。

对人体来说,内外环境的刺激因素很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植物来说,内外环境的刺激因素有光、温度、水分和一些化学物质等。

生物体的应激性是生物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原因。

5、运动动物的运动最为显著,其捕食、逃生的本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动能力。

一些较低等的生物,如单细胞生物利用鞭毛和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植物看起来似乎不运动,但其叶片上的气孔有开闭运动,一些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也在不停地做环流运动。

6、生殖生物个体生存期是有限的,生物通过生殖使物种得以延续。

7、遗传和变异一方面生物个体与其亲代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生物体有遗传的特性;另一方面任何生物个体都不可能与其亲代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又有变异的特性。

遗传和变异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千差万别的生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8、适应生物体能随着环境的逐渐变化而改变自身,以适应生存的需要。

现存的所有生物,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大体上相适应的。

上述特征都是生物具有而非生物没有的,可以作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二)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生物为对象,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探讨生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具体地说: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物质组成,2、了解生物的种类、形态、生理功能、遗传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利用和改造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物学的分科生物的种类极为繁杂,需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又非常广泛。

因此,在生物学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深入,又把生物学分成许多不同的学科。

其分科主要依据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建立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等。

2、根据研究内容和角度不同,建立了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学、生物信息学等。

3、依据对生物研究的不同结构水平,划分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个体生物学、居群生物学等。

三、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林奈创建了生物分类学。

生物学主要是从16世纪发展起来的,当时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主要依靠肉眼观察,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描述。

2、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看到了细胞的微小结构,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3、进化论、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

19世纪初叶和中叶,法国学者拉马克和英国学者达尔文相继提出了生物进化观点,提出生存竞争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后来摩尔根的连锁交换定律统称“遗传三大定律”,4、分子生物学诞生。

20世纪,物理、化学等学科向生物学渗透,加上各种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方法的应用,使生物学发展更为迅速。

作为现代生物学发展重要里程碑之一的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这一成就又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更深入。

5、人类基因组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开始了一项伟大的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该计划于2000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并于2003年描述出人类基因序列。

紧接着人们又开始了人类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等的研究。

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人类将完全解读人类自身的许多未知奥秘。

四、学习“生物基础”的意义和方法本课程主要讲述农林、医药、食品专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及工作打基础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学生在学完中学生物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既是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能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无论是动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以及环境科学类专业、生物技术类专业,都要以生物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所以,生物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乃至高等职业院校农林、医药、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食物、医疗保健、能源和环境等许多重大危机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生物技术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焦点。

尤其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取得的许多项成果都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人们期待着生物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活面临的诸如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生物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学好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外,还要善于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

同时通过学习观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

自然界各种生物相互依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新世纪受过教育的人,不仅要善待周围的人和事,而且还要学会善待周围的景和物。

所以,无论是农林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农林类、生物技术类、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必需的生物基础知识,还要逐步树立保护环境的基本态度,通过我们自身一点一滴的努力,使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青山绿水常驻。

◆习题与答案:1、什么叫生物学?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2、简答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3、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生物学可分为哪些学科?。

4、学习生物基础有何意义?◆答案:1.答: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的基本特征有:完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应激性;运动;生殖;遗传和变异;适应。

这些都是生物具有而非生物没有的,可以作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2.答:⑴十六世纪林奈创建了生物分类学。

⑵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⑶19世纪初叶和中叶, 法国学者拉马克和英国学者达尔文相继提出了生物进化观点;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后来摩尔根的连锁交换定律统称“遗传三大定律”, 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

⑷20世纪分子生物学诞生。

⑸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

3.答:⑴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建立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等。

⑵根据研究内容和角度不同,建立了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学、生物信息学等。

⑶依据对生物研究的不同结构水平,划分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个体生物学、居群生物学等。

4.答:⑴生物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乃至高等职业院校农林、医药、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

⑵生物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活面临的诸如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一)生物的的基本特征1、完整的结构,2、新陈代谢,3、生长和发育4、应激性,5、运动,6、生殖7、遗传和变异,8、适应(二)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略)二、生物学的分科主要依据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三、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林奈创建了生物分类学。

2、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3、进化论、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

4、分子生物学诞生。

5、人类基因组计划。

四、学习“生物基础”的意义和方法【课题】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理解进化历程;了解生物进的证据;初步掌握生物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学说。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进行现象分析,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生物进化学说的阐述培养学生好学上进、不断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学说。

难点: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

【课时安排】2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讨论【教学用具】相关掛图、建议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