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
(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 各地经济的联系 (2) 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 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相同点: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 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容: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影响: 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 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B.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 C.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 D.东方国家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 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 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 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 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 世界霸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考点归纳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考点归纳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考点归纳历史知识点非常多,死记硬背不仅花费的时间太多,更容易记混记错。

要想学好历史,最关键的就是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考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考点归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7.破坏了生态环境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 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
【思维点击】 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生产手段和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从生产手段看,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劳动; 从生产组织形式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确立。
提示:(1)蒸汽动力的出现,解决了动力问题,使工 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 (2)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普 遍应用到生产和生活部门)。
【拓展延伸】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提示:(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
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牛顿缔造了工业革 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 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 的大门。
——《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二个苹果指什么?它如何改变世界?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
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 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
时间
1765 1769 1779 1785
发明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动力
人力 水力 水力 水力
水力织布机
(2)动力技术的革新:,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

人教版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doc

人教版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doc

(P32第一段)1840年前后,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基本上取代标志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到19世纪中期,M、岂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思考】2、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为什么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性发明?三、从工场到工厂:(工业革命带来四个变化)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一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思考】4、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5、课本《P31英国就业人口比重》表与“历史纵横”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原因条件(1)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3)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4)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2、途径:(P32第三段)政治手段: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2013・3・12)【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7《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7《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7《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7《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

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通过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机遇与挑战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吗?你们知道火车为什么叫火车吗?这是因为最初的火车使用了蒸汽机,它是烧煤的。

蒸汽机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板书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学生回答:英国(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教师归纳:前提: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的政局一直相对稳定,同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俄国
奥地利
日本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工济 业运 革行 命范 的围 进的 一进 步一 影步 响扩

世 界 市
场条 的件
基 本 形 成
动力(必要性):机器大生 产对市场的需求 手段:刀枪火
炮和廉价商品
政治方面,即资军事产侵阶略级和 的殖民扩张经;济侵合略。相结
可能性 文化方面,先进生产
国家 政策
思想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闭 关锁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它最早产生于( ) A、机械制造业 B、采矿冶炼业 C、交通运输业 D、 棉纺织业
课堂讨论 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 (如四大发明),可是为什么没 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同时代 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呢?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 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 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当 饭吃”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 入到了“蒸汽时代”;
产业结构变化(第一 二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出现城市化浪潮
思想观念变化:
自由主义兴起; 近代意识形成
社会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结构变化 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 大工业三个阶段。在西欧,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主要
反思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 第三环节: 反思工业革命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看了前面两幅图,你有何感想?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工业革命》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工业革命》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珍妮机的问世1.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里进行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二、“蒸汽时代”的来临1.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

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

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英国的工厂可以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工业城市。

工业革命还创造了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在工厂中,由于成套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

2.交通运输革命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很快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那么,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怎样呢?这个问题,历来在史学界是有争论的。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出现的标志是在一个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棉纺织业,而不是所有工业部门,如前民主德国的著名经济史家库辛斯基。

根据这样的标准,他在《论工业革命问题》一书中提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830年左右;法国是从1789年到1849年;美国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是整整一个19世纪;俄国则是直到1917年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

另一些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相继不断的出现,并在许多工业领域引起了连锁反应时,才能算工业革命开始了,如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纺织业出现了一连串的机器发明和使用,并很快波及到了动力、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紧随英国之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但是,由于比利时的影响较小,所以教材中没有介绍。

根据这样的原则,有人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大体定为:英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是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是19世纪初至8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才算初步完成。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别企业已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发展迅速,60年代末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发展不平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70年代末,最终完成;俄国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动力)(二)可能性(条件)1、制度: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前提)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劳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4、技术: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二、基本概况(一)工业革命的开始1、标志: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初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分纺与织两个环节。

1733年,飞梭发明,导致棉纱供不应求,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叫“珍妮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行1、生产部门:纺织、冶金、采矿“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2、动力部门:蒸汽机改良3、交通部门:汽船、火车(三)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其他地区(四)工业革命的完成1、标志:机器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生产(机器实现了机器生产)标志了工业革命的完成2、时间:英国在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实质(一)生产力的变革(二)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三)组织形式的变革:工厂取代工场四、历史影响(一)经济方面1、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生产和商品输出3、工厂出现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形成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工业化成为历史潮流5、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二)政治方面2、进一步冲击了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和扩展(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导致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4、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走向衰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内部)(三)思想关系方面:三股进步的思想潮流1、自由主义:工业资产阶级(1)政治上:自由平等――体现了反封建等级和封建特权的要求(2)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体现了商品输出的要求对内: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产,要求由市场调节生产对外:反对贸易保护,要求开放市场2、社会主义:工业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民族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孙中山三民主义4、近代意识兴起:它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逐渐形成了近代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课文注释: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的同时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以及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有助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扩大了分工的规模,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首先,由濒临大西洋的英国开始的这场技术革新,冲破种种阻力,打破国界、洲界,越过大西洋向欧、美和亚洲扩展。

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

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

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

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

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

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1.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如上述,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内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场与放牧地都交错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关人等按其对土地不同的权利、份额和利益划分应得地段,将这些土地分割并以栅栏圈围,则对他们均将大为有利。

此种分割、划分地段并加圈围虽使一切有关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这份材料选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系列中,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这是1794年2月21日英国国会通过的诺克郡圈地法案的程序中部分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18世纪英国已经通过国会立法形式来推动圈地运动发展。

英国的牧羊业有悠久的历史,农民大多从事羊毛副业,为国内外呢绒工场提供羊毛,经营羊毛副业在英国农村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13、14世纪,英国农村出产的羊毛就大量供给欧洲大陆的佛兰德尔和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等地的呢绒工业。

那时,有些领主强占公有土地(如牧场、荒地、森林、沼泽地等),用栅栏或者壕沟把这些土地圈围起来,从事养羊业,这就是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但是那时“圈地运动”还是一种局部现象。

自15世纪新航路发现后,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呢绒工业得到更大发展,羊毛需求量急剧增加,羊毛价格日益剧增,于是养羊业便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这样就掀起了英国的大规模圈地运动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和随之引起的国内市场扩大,二是必须有大量的资本。

这两个条件的实现,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完成的。

英国圈地运动,首先,为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造成大量无地的贫苦农民被迫到牧场或者农业工场做工,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雇佣劳动者。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欧美的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欧美的工业革命

(1)电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西门子
早期发电机
早期电动机
爱迪生的发明
电 影 放 映 机
留 声 机 爱迪生和他的电灯
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895 年 , 意 大 利 人 马 可 尼 ( 1874--1937 ) 制 造 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 1901 年 , 他 成 功 地 横 越 大 西洋发报成功。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到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内燃机的创制
汽车、飞机的出现 德国 奔驰专利1号车(1886)
(3)化学工业的发展
1867年诺贝 尔发明炸药
石油化工的产生
塑料、人造纤维开 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明 来源 标志 重点
规模 新时代
扩展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 进展慢
开辟“ 蒸汽时代”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 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 代表的重工业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 开,发展快
进入“电气时代”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 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 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引起生产力领域的变化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铁产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精品课件

01
一 背景 假设大家要办一个工厂,那么需要
为什么会爆发工业革命? 什么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材料
海外贸易和市场
充足的劳动力
技术知识
政府政策
各抒己见

试从劳动力、市场、资本、技术、政策、原材料 这些要素分析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 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 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 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 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03
PART 03
三 、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主要 表现
特点: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成就 ①国别: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 1733 英国 凯伊 飞梭
主要发明
职业 工人
生产 领域
动力 领域 交通 领域
②发明人及身份:机器发明者大都是具有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钟表匠
1779 英国 克隆普顿 骡机 工人 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 1785 英国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牧师 紧密结合。
02
二 过程及成果
工业革命是如何开展的?有何成果?
棉纺织工场的烦恼
这个月订单10000匹棉布,使 用旧式纺车2周才完3000匹, 怎么办?
需要时发明之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共20张PPT)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火车
19世纪美国蒸汽机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 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材料1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骡机 水力织布机 改良蒸汽机
轮船 火车
国别 英 英 英 英 英美Leabharlann 英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瓦特 富尔敦 史蒂芬孙
工业革命的拓展:英1840;法、美19C中期
飞梭
1733年,纺织师
凯伊发明,它的
出现,大大提高了 织布的速度,使棉 纱供不应求。
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人)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采煤、冶金等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
动力的革新——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
年代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内容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是怎 样初步形成的?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 命;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产 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使得世界贸易的规模与范围迅速扩大;蒸汽机 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运输条件 ,世界 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19世 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7课文注释:大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7课文注释:大萧条

课文注释:大萧条
1929~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代。

从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的股票市场崩溃开始,引发了美国全境的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在此大萧条期间,美国城市大约有1300万工人失业,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达到26.7%。

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里还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而大量失业的农业工人又纷纷地涌入城市,在城市里,大批无家可归的穷人沿街乞讨、露宿街头,美国人民坠入苦难深渊。

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人们把流浪者住的窝棚称为“胡佛小屋”,戏称他们自己席地而居的旧报纸为“胡佛毯”。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人口进入一个逆增长时期,结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从20年代末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许多家庭解体,人们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发生了强烈动摇;中小学教育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失业的事件数不胜数,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迅速沦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卷入赤贫的人群中。

《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

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8.23课文注释: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8.23课文注释: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

课文注释: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A.关税同盟的建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是建立统一欧洲的第一块基石。

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所在机构合并为单一的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该条约自1967年7月1日生效。

但三个共同体仍各自独立存在,有时仍以各自的名义活动,各自具有法人资格。

欧共体的目标是推动西欧一体化。

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实现了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不再征收关税。

B.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关税同盟的建立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成员国间的商品自由流通,但与《罗马条约》人员、劳务和资本三方面自由流动的目标相差甚远。

1985年6月,欧共体发表了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次年2月正式签署了《欧洲单一文件》(又称《欧洲一体化文件》),决定于1992年底建成欧共体统一大市场。

其目标是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制、税率差别)。

为此,欧共体最高权力机构──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4月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标。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如期建成,成员国的商品、资本和劳务基本可以自由流动,但人员尚未完全实现自由流动。

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启动,大大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欧共体内部资源重新组合、合理配置,推动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重组和生产规模优化,为欧共体经济带来持续稳定的增长。

同时,提高了欧共体作为一个团体抗衡美、日的力量。

高中历史必修2时刻表

高中历史必修2时刻表

15世纪中后期:开辟新航路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十五世纪末:圈地运动17世纪:荷兰垄断世界航运业“海上马车夫”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十七世纪下半叶:英法战争十七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十八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卖国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71年: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业大工厂制度)1776年:国富论,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798年: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推动美国机床工业诞生和工业生产标准化1823年:美国“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1866年:德国西门子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89年:第一次泛美会议,成立泛美同盟20世纪初:确立西半球霸主地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办企业(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八十年代):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甲午战争—一战爆发:民族工业发展第一个高潮19世纪末:辛亥革命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一战后:列强加强侵略,民族工业萧条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5年:提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1927年——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开播1929年:经济危机1929年:苏联农民集体化运动1932年:罗斯福新政1935年:币制改革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1948年:关贸总协定1949年——1952年: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中共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6年:论十大关系,提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中共八大中国要尽快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1960年: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5: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69年:北京地铁运营,结束中国无地铁的历史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1980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废除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开放港口城市1985年起:开辟经济开放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0上海浦东开放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南方谈话(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1992年: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1997年:十五大召开:确立邓为指导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2.7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2.7

(
)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选D。材料给出的数据,国民收入,特别是“约 1790-1793”到“约1830-1835”,增长幅度为106%左右, 而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两个 增长幅度相差20%,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故A
不正确;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说明
“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
工业革命期间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故C错误;由图
中数据分析,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而工人实际工资 增长幅度相对小,这说明资本家攫取了高额的利润,工 人相对贫困,因此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正确。
场不断扩大,工厂不断增多,就业不断扩大。(言之成理
即可)
【史论】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1. 社会关系 :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 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 城乡结构 :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 , 许多新兴城
市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产业结构:工业革命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中心发展 到以工业为中心。 4.生产组织:工业革命使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5.资产阶级政策调整: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
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对外,欧美资本 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_
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易错提醒】手工工场不等同于工厂 它们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 在手工工场里 , 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 , 而 在工厂里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
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3. 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 金的流动 , 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 , 促进了先进 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4. 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

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时间表必修二中、外近现代历史时间表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个雏形。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7世纪初,荷兰崛起,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真正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7、18世纪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者说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1765-1840年;法、美:18世纪末-19世纪中;德意志:19世纪早期开始;俄、奥、日19世纪中期前后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进入纺织时代。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史】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894 -1895年甲午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27-1937年国共对峙十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6-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49-1956过渡时期(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期;1953-1957一五计划;1953-1956三大改造)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1976年“文革”十年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2牛老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2牛老师

日不落帝国形成过程:
① 16世纪后期(1588年),打败 西班牙 的 “无敌舰队”,——开始形成海上霸权 ② 17世纪初成立 东印度公司 ,进行殖民扩张, 在印度和北美建立据点
③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约》,与 荷兰 发 生三次战争,夺取 新阿姆斯特丹 (纽约)
④18世纪中期,打败 法国 , 获得 北美加拿大和新法兰西,并扩大在印度的殖 民势力——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6C) 欧洲商船最多的国家(17C) 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
什么能成为海上马 车夫?
步步为赢
1、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D.荷兰交通运输业发达
2、17世纪上半叶,荷兰能够掌握世界商业霸权的主 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B 拥有的商船居于欧洲之首 C 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
3、对世界市场而言:有利于世界市场拓展。
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
抢答游戏 10分
1
4
7
20分
30分
2
3
5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很快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那么,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怎样呢?这个问题,历来在史学界是有争论的。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出现的标志是在一个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棉纺织业,而不是所有工业部门,如前民主德国的著名经济史家库辛斯基。

根据这样的标准,他在《论工业革命问题》一书中提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830年左右;法国是从1789年到1849年;美国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是整整一个19世纪;俄国则是直到1917年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

另一些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相继不断的出现,并在许多工业领域引起了连锁反应时,才能算工业革命开始了,如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纺织业出现了一连串的机器发明和使用,并很快波及到了动力、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紧随英国之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但是,由于比利时的影响较小,所以教材中没有介绍。

根据这样的原则,有人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大体定为:英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是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是19世纪初至8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才算初步完成。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别企业已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发展迅速,60年代末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发展不平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70年代末,最终完成;俄国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

本教材编者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起止年代宜粗不宜细,因此教材中采取了相对粗线条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