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知识网络(全)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植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和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都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植物的向光性: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氧气:氧气充足时,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时,有氧呼吸将会减弱。
水分:细胞水分充足时,呼吸作用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此原理可用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三、糖类、脂质和无机盐糖类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四、水和细胞膜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此外,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还涉及了其他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生物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1必修(必修(3)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第第一一章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内环境.内环境体液包括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细胞内液(占2/32/3))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由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淋巴三部分组成。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等相对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中性,PH 为7.357.35-萘乙酸,2.4-D)2.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作用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第四章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群落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种群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生物。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
龄组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衰退型。
可以预测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样方法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昆虫卵密度,蚯蚓等6要求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2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和““SS””型曲线“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
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分离定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形成。
- 染色体遗传: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遗传物质DNA的复制、重组和变异等。
- 人类遗传病:介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 进化与适应:介绍进化的基本理论,包括自然选择、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等。
2.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 DNA技术的应用:包括限制性酶切、DNA电泳、PCR扩增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基因工程:介绍基因克隆、基因转导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等的原理和应用。
- 生物安全:介绍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
3. 生物资源与保护:
-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原因和保护措施等。
- 自然保护区: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建立和管理等。
- 生态系统的演替:介绍生态系统演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生态系统的恢复:介绍生态系统的恢复原则、方法和作用。
4. 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
- 水环境污染:介绍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方法。
- 大气环境污染: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控制措施。
- 土壤污染与治理:介绍土壤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修复方法。
-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上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教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兴奋传⼊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配的肌⾁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体的突触⼩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脑的⾼级功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脑:⼤脑⽪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级中枢,是⾼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听觉、视觉、运动等⾼级中枢;⼩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体平衡;脑⼲:有许多重要的⽣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功能是⼈脑特有的⾼级功能语⾔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级功能:学习与记忆1)、⾎糖的含义:⾎浆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时浓度:3.9-6.1mmol/L)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同⼀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式靶细胞(被抗原⼊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同⼀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如⼲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对象抗原被抗原⼊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式效应B细胞产⽣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动物激素在⽣产中的应⽤:在⽣产中往往应⽤的并⾮动物激素本⾝,⽽是激素类似物1、催情激素提⾼鱼类受孕率:运⽤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鱼类的受孕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是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其中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免疫。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是与稳态相关的系统。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是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颅腔中的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其中,大脑皮层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信号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因此传导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2.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组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研究、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前言生物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遗传、进化、生态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展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能力。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模型。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的表达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翻译:mRNA翻译成蛋白质。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一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组合定律: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分离的。
2. 连锁与交换定律连锁: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时往往连锁在一起。
交换: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交换。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1. 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非整倍体。
第四章:人类遗传病1. 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2.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对遗传病风险的评估。
产前诊断:监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的历史。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间结构的相似性。
2. 进化理论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包括基因频率变化、群体遗传学等。
第六章: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2. 生态系统的平衡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第七章: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
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技术。
2. 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抗生素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在人体中,存在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
细胞外液约占1/3,包括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蛋白质(如血浆蛋白)、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和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维生素等。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而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尿的产生和尿液的形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高考生物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必修3
《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2、多细胞生物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的转换1、概念:血浆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是,占到。
营养物质通过等系统,氧气通过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代谢废物(CO2、尿素等)主要通过等系统排出体外。
(P8图)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说明生命系统起源于原始海洋,血浆成分: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此外还有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为:。
4、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的吸引力,取决与溶液浓度,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浓度越低渗透压越小。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
37℃时,血浆渗透压为,与0.9%的NaCl等渗。
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而死亡。
(2)PH:血浆PH为,与、等离子有关(3)温度:左右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的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就会出现,最终会引起死亡。
2、稳态的调节机制是:3、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的过程: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到,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到达,作出应答。
生物必修三知识网络较全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存在与细胞外,约占1/3) 血 浆 淋 巴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作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4、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组成成分的稳定: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乳酸....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温度 酸碱度(PH 值) 渗透压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体和树突轴突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胞体(含细胞核) 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树突 轴突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突起 神经纤维轴突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组成部分 功能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至中枢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分析综合....处理信息.... 传出神经 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等) 产生相应反应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外..Na+...>>内...K+..).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快速,以电信号形式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