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审计案例
审计署 审计典型案例
审计署审计典型案例摘要:一、审计署简介二、审计典型案例概述三、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地方政府债务审计2.案例二:某企业虚增收入审计3.案例三:某工程项目审计四、审计成果与启示五、总结正文:一、审计署简介审计署,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署,成立于1983年,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对国家财政、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计。
审计署的主要职责包括: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中央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等进行审计;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
二、审计典型案例概述本文选取了审计署近年来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别为某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某企业虚增收入审计和某工程项目审计。
这些案例反映了我国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取得的成果。
三、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在某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中,审计署发现该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违规举债,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审计署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地方政府整改,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监控。
这个案例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重性,提醒各级政府要规范融资行为,防范债务风险。
2.案例二:某企业虚增收入审计在某企业虚增收入审计中,审计署发现企业通过虚报销售额、虚构业务等手段,虚增收入亿元。
审计署对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企业纠正违法行为,退还骗取的税收优惠。
这个案例揭示了企业虚假披露信息的危害,提醒企业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
3.案例三:某工程项目审计在某工程项目审计中,审计署发现项目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
审计署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要求项目单位整改。
这个案例反映了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弊端,提醒相关部门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审计成果与启示审计署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查处,不仅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还提出了整改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整改。
这些案例体现了我国审计工作的成果,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五、总结审计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积极揭示问题、推动整改,为保障国家财政财务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石化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中石化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石化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中石化是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完整的石油和化工产业链条。
作为国有企业,中石化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保证企业的合规运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以下将以中石化为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介绍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石油勘探、炼油、石化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
在产品销售方面,中石化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均有着广泛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中石化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来评估企业运营情况和责任履行情况。
2. 审计目的和范围中石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并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审计范围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社会责任报告等多个方面。
3. 审计方法和流程中石化经济责任审计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评估、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审计流程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审计报告等多个环节。
审计团队由专业审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4. 审计结果和建议经过经济责任审计,中石化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其中包括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缺失、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审计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财务管理、改善内部控制、加强社会责任履行等。
中石化将根据审计结果和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社会责任履行水平。
5. 总结与展望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中石化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审计结果为企业提供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中石化将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加强企业管理和社会责任履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中石化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有企业纪检审计部案例
国有企业纪检审计部案例国有企业纪检审计部是国有企业内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和检查企业各项工作是否合规、廉洁和透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有企业纪检审计部的工作情况和作用,本文将以某国有企业纪检审计部为案例,详细介绍其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绩。
某国有企业的纪检审计部是由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团队组成的。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运作,确保企业的日常运营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发现和查处企业内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企业的廉洁和透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情况,提供决策参考等。
纪检审计部的工作重点在于防止和打击腐败行为,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廉洁性。
在日常工作中,该纪检审计部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检查,严格监督企业的财务运作。
他们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以确保企业的资金流向合规和透明。
同时,纪检审计部还会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抽样检查,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
他们还会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此外,该纪检审计部还负责处理企业内部的投诉举报,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他们建立了举报投诉的渠道和机制,鼓励员工及时举报违法违纪行为,同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
一旦接到举报,纪检审计部会对举报的事项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举报投诉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廉洁度和透明度,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纪检审计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他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并处理了一批严重的违规行为,防止了企业的资金损失和经济损失。
其次,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规范运行,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然而,该纪检审计部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人力资源有限。
优秀审计案例展示
优秀审计案例展示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组织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检查,以评估其合规性和效益。
优秀的审计案例能够展示审计在企业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优秀审计案例。
1. 中企海外投资审计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海外投资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家中国企业投资一家境外公司,经过审计发现对方财务数据存有严重的不确定性,通过深入的审计调查,揭露了对方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
这个案例表明,审计对于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时的风险防范和财务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 环保企业排污审计环保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家环保企业对外宣称其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经过审计发现,其实际排污量远远超出了规定标准。
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在舆论的监督下,企业被迫进行整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审计在监督环保企业合规运营方面的重要作用。
3. 金融机构风险审计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安全稳健运营对整个经济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家银行在审计中发现存在大额贷款违规发放、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这个案例展示了审计在金融领域发挥风险防范和监管的作用。
4. 财务造假审计揭露财务造假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严重违法行为,通过审计调查,揭露了一家企业高层涉嫌财务造假的行为。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后,发现企业存在大量虚假交易、账目不实等迹象,在审计的过程中,揭露了企业高层利用财务数据进行欺诈的行为。
这个案例充分显示了审计在揭露和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重要作用。
5.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一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率。
通过审计发现,一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和弱点,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
审计报告推动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讨和完善,提高了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精选]国有企业审计案例资料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案例)案例一国企土地被私卖背后的秘密交易【时间:2015年09月09日】【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至2011年,中国土地市场价格不断走高。
然而就在2011年,一家国有企业开发的楼盘中,居然有一块区域在未经评估的情况下,以几年前的买价转让给3家民营企业,使这3家民营企业获利上亿元。
最终,该国企相关责任人因出卖国家利益、非法获利数百万元换来了7年的有期徒刑。
今年6月底,审计署公布的移送已办结的违法违纪问题处理情况中提到,审计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大庆恒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新公司”)原董事长陈志华在未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决定将该公司正在开发的6.26万平方米商业用地按账面金额作价转让给一家企业,实际上却由另3家企业实施开发,这3家企业通过开发经营获利上亿元,陈志华等人涉嫌受贿。
审计署将上述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查处。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陈志华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280万元。
审计人员为何盯住了中石油的一家“孙辈”企业恒新公司不仅是大庆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也是当地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其前身为大庆油田下属的一家做新材料砖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志华受命“拯救”这家当时濒临破产的砖厂。
他选择了新材料砖作为转型突破口,一举成为业界领头羊。
至今网上还能搜索到不少赞颂陈志华的文章,有些文章还提到他勤奋清廉,曾上交“退不回去的好处费300多万元”。
2000年左右,背靠大庆油田的这家砖厂又抓住福利分房取消后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的机会,逐渐发展成大庆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当地超过三分之一的楼盘都由恒新公司开发,几乎占据了大庆市最好的地段。
尽管恒新公司已是大庆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相对于中石油这艘巨轮来说,其资金量并不大,只能算得上中石油的“孙辈”企业。
为什么审计人员盯住了它?审计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对央企的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审计署 审计典型案例
审计署审计典型案例审计署是中国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和其他组织的财务收支、财产状况以及财务业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的审计典型案例涵盖了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各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审计案例:1.政府部门财务审计案例:某地市政府部门在财政拨款使用方面存在滥用公款、虚报支出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财务审计,并发现了违规行为,提出了整改建议,促使政府部门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2.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案例:某国有企业在资金运作中存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财务审计,揭示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
3.金融机构财务审计案例:某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存在不良贷款风险、违规放贷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财务审计,发现了不良贷款风险的存在,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措施的建议。
4.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案例:某慈善组织在善款使用方面存在滥用、挪用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财务审计,揭示了组织的不当行为,并要求组织加强善款管理和透明度。
5.个人财务审计案例:某富豪个人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方面存在逃税行为。
审计署进行了个人财务审计,揭示了个人的逃税行为,并要求其补缴税款。
6.企业合规审计案例:某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存在违规行为,如垄断、虚假宣传等。
审计署进行了合规审计,揭示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并要求其改正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7.财政资金使用审计案例:某地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如超预算、挪用资金等。
审计署进行了财政资金使用审计,提出了整改意见,促使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8.国际援助项目审计案例:某国际援助项目存在资金浪费、项目进展缓慢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国际援助项目审计,揭示了问题所在,并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
9.环境保护审计案例:某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违规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
审计署进行了环境保护审计,揭示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并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
某国有企业是一家大型能源企业,拥有多个煤矿、发电厂和输电线路等资产。
最近,该企业进行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以评估领导人员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审计组核实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确认了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审计组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并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
3. 内部控制情况:审计组检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评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廉洁从业情况:审计组还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了检查,确认了企业领导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经过审计,审计组发现该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报告不准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审计组提出了改进建议,并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审计内容和重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审计 案例故事
中国审计案例故事一、引言审计是一种通过独立的专业人士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判断其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过程。
在我国,审计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从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审计案例,分析中国审计工作的现状,探讨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并对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二、中国审计案例概述1.案例一:国有企业审计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审计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财务不规范问题,包括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账务处理不当等。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案例,审计揭示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务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案例二:政府项目审计在某政府项目审计中,审计发现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问题严重等问题。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剖析,审计发挥了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3.案例三:民营企业审计在某民营企业审计中,审计发现企业存在偷逃税款、虚假披露等违法行为。
通过严肃处理这一案例,审计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健康运行。
三、案例分析1.国有企业审计案例分析国有企业审计案例中,审计揭示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如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报表失真等。
针对这些问题,审计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整改建议。
2.政府项目审计案例分析政府项目审计案例中,审计发现了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问题等问题。
审计部门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审计结果,推动政府部门开展整改工作,加强对公共资金和项目的监管。
3.民营企业审计案例分析民营企业审计案例中,审计发现了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如偷逃税款、虚假披露等。
审计部门依法严肃处理,对企业进行罚款、补缴税款等措施,保障了国家税收和市场秩序。
审计案例20个
审计案例20个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案例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报表不真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外部的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该企业存在多项违规操作,包括滥用资金、违规开支、虚开发票等,涉及金额巨大。
经过调查,公司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2. 网络安全审计案例一家互联网公司发现其网站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影响业务运营。
为了查明黑客入侵原因并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公司决定进行网络安全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公司网络安全措施存在一定漏洞,黑客入侵采取的是钓鱼链接的方式,管理人员对网站的安全性认识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加强了服务器的加密保护、邮箱的反垃圾、病毒、反钓鱼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同时,组织员工对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影响公司市场表现和股东信任的关键因素。
某上市公司在几年来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虚报利润,并未披露涉嫌违规的问题,公司因此被处罚并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惩罚。
为了重新恢复市场信任,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并进行全面公开的承诺,解决相关问题,修复公司的声誉,并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审计案例在税收领域,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纳税人之一。
某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逃税行为,利用虚假账簿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
税务部门决定对该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多种偷税逃税行为,其中包括虚假账簿,漏报应税收入,违规扣除费用等。
经过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追缴了所欠税款并付出了相应的罚款,企业被要求规范管理。
5.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案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较弱,存在管理混乱和账务不清等问题。
某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实际受益人不明、账务不规范的问题,财务报表存在虚报、计算错误和漏报等错误。
审计普法 典型案例
审计普法典型案例审计普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以下是十个典型的审计普法案例。
1. 国有企业违规担保案例某国有企业未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擅自为其子公司提供巨额担保,致使企业负债累累。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担保行为,避免类似风险。
2. 政府采购违规案例某政府采购项目中,部分采购文件存在不合规的情况,如标准文件未按规定公示、评标委员会成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等。
审计人员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政府应加强对采购文件的审核和审批,确保采购程序合规。
3. 企业违规用人案例某企业存在用人不规范的问题,如未按规定进行招聘、未建立健全用人制度、未进行员工培训等。
审计人员在审核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完善招聘和培训机制,规范用人行为。
4. 会计核算违规案例某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多个不规范的问题,如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未正确处理资产减值损失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核算准确规范。
5. 税收违规案例某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多个不规范的问题,如未按规定申报税款、未正确抵扣进项税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了解,确保纳税行为规范合规。
6. 环保违规案例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多个不规范的环保行为,如未按规定排放污水、未正确处置危险废物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制度,确保环保行为规范合规。
7. 安全生产违规案例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多个不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如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提示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合规。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这个国有企业啊,那可是行业里的老大哥,业务涉及好几个板块,员工也是成千上万。
不过呢,企业大了,有时候管理上就像个大迷宫,难免有些地方让人看不太清楚。
这就轮到内部审计部门出马啦,就像一群侦探,要在这个大企业里找出隐藏的问题。
二、案例情况。
1. 采购环节的猫腻。
有一次啊,内部审计团队接到举报,说采购部门在办公用品采购上可能有问题。
审计人员就像嗅觉灵敏的小猎犬一样开始调查。
他们首先查看采购合同,这一看可不得了。
合同里有一些办公用品的价格高得离谱,比市场平均价高出了30%呢!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苹果,别人卖5块一斤,你却花了6块5,肯定有问题啊。
进一步调查发现,负责这个采购项目的员工和供应商有点“特殊关系”。
这个员工呢,老是在几家特定的供应商那里下单,而且那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还不咋地。
原来是这个员工收了供应商的小恩小惠,在采购的时候就不管价格和质量了,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2. 项目工程中的水分。
还有个项目工程,那可是企业投了大笔资金的。
审计人员开始审查这个项目的成本核算。
他们发现工程的一些原材料用量在账目上看起来特别多,就像一个人饭量突然变得超级大,肯定不正常啊。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工程队在上报用料的时候虚报了数量。
本来只用100吨钢材,他们报了120吨。
为啥呢?因为工程队想从多报的材料里捞一笔钱。
他们和项目的某个负责验收的人员勾结起来,验收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让企业多花了冤枉钱。
三、审计措施。
1. 采购环节。
针对办公用品采购的问题,审计人员首先和采购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严肃的谈话,就像老师批评犯错的学生一样。
然后呢,重新制定了采购的流程,要求采购人员必须从多家供应商那里获取报价,并且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同时,对那个收受贿赂的员工进行了处罚,让他把多花企业的钱吐出来,还把他调到了一个没有采购权力的岗位。
2. 项目工程。
对于项目工程中的问题,审计人员要求工程队重新核算用料,按照实际用量进行结算。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先来说说这个国有企业A公司,这可是个老牌的大企业,业务涉及好几个领域,像制造业、服务业啥的。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层就感觉有点把控不住公司内部的各种情况了。
于是呢,就决定来一次内部审计,好好梳理梳理公司的财务、运营等方面的状况。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过程。
1. 采购环节的猫腻。
审计小组刚开始审查采购部门的账目时,就发现一些订单有点奇怪。
有个供应商B,老是能以比其他供应商高一些的价格拿到订单。
这就好比在菜市场,同样的菜,这家卖得比别家贵,你还老在他家买,这肯定有问题啊。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有个小员工偷偷告诉审计人员,原来这个供应商B和采购部门的一个小领导有点“特殊关系”,每次采购都给这个小领导塞点好处。
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口袋里挖了个小黑洞,钱就这么白白流出去了。
2. 项目成本超支之谜。
审计人员就像侦探一样,从项目的各个方面开始查。
首先看材料采购,发现材料浪费特别严重。
有些材料明明用不了那么多,却大量采购,结果都堆在仓库里生锈或者过期了。
再看人工成本,发现项目组里有一些人根本就没干什么活,但是工资照发。
原来是项目负责人为了自己的小团体,把一些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拉进项目组,吃空饷呢。
这就像盖房子,本来预算是够的,结果有人在里面偷工减料、乱加人手,钱能不超支吗?3. 资产管理的混乱。
公司的固定资产那可不少,什么厂房、设备之类的。
审计的时候发现,有些设备在账面上有记录,但是到仓库或者车间一看,根本就找不到。
就像你家里说有个大彩电,可是你找遍了屋子都不见它的影子。
原来是资产管理部门的登记出了问题。
有一些设备报废了或者被卖掉了,但是没有及时在账面上更新。
而且新采购的设备有时候也没有及时入账,导致资产账目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这就好比你钱包里的钱,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什么时候花了也不记得,那不乱套了嘛。
三、审计处理措施及结果。
1. 采购环节。
对于和供应商B勾结的那个小领导,公司直接把他开除了,还把他交给了相关部门处理,该退的钱让他退出来。
内蒙古盘活国有资产审计案例
内蒙古盘活国有资产审计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内蒙古盘活国有资产审计案例,这可真是个超级精彩的事儿!
你知道吗,内蒙古那可是有着大片大片的资源和资产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可是有时候这些宝藏也会陷入沉睡呀,那可不行!这时候审计工作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钥匙,来打开这个宝藏的大门。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就好比是家里有一堆宝贝,但咱不知道怎么好好利用,这时候就需要有个懂行的人来瞧瞧,给咱出出主意,让这些宝贝重新焕发光芒。
内蒙古的审计人员就是这样的角色呢!
有一次,他们发现有一处国有资产一直闲置着,多浪费呀!然后他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啦,各方打听、深入调查,和相关部门、企业不停地沟通交流!
“哎呀,咱得想办法让这资产活起来呀!”“对呀对呀,不能让它这么闲着!”就这样,大家一起想办法。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一个好点子,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和整合,居然让这看似没用的资产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哇塞,这简直太厉害啦!这不就像是让一个沉睡的巨人重新站起来,为大家服务嘛!你说惊不惊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呢,每次看到这些成功的案例,我就忍不住感叹,内蒙古的审计人员真是了不起!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国有资产的领域里不断探索、挖掘,让每一份资产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骄傲!所以说呀,盘活国有资产审计工作真的是超级重要的,能给咱带来好多好多好处呢!咱得给他们点赞!。
中国审计 案例故事
中国审计案例故事一、引言审计是一种通过系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财务信息,以判断组织或个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活动。
在我国,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发挥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审计的发展历程、案例以及特点与挑战,以此展示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启示。
二、中国审计案例介绍1.案例一: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融资目的,虚构收入、隐瞒支出,涉嫌财务造假。
审计部门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银行账户、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的审查,揭示了这一造假行为,为公司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案例二:某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案审计部门对某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发现部分债务融资用于非公益性项目,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通过审计报告,促使地方政府调整债务结构,降低风险,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案例三:某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某大型国有企业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违规决策等问题,审计部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企业据此进行整改,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益。
三、中国审计的特点与挑战1.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审计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企业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体系。
同时,审计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也在不断更新,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审计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准确性,为审计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3.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审计对象范围的扩大、审计任务的繁重、审计资源的紧张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审计部门加大了审计力度,强化了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了审计能力。
四、审计结果的应用与启示1.对企业管理的改进通过对企业进行审计,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经营效益。
国有资产侵占行为审计案例分析
国有资产侵占行为审计案例分析国有资产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之便或其他手段,将国有资产转为个人或其他组织所占有或使用的行为。
由于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国有资产侵占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也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
因此,国有资产侵占行为在审计中是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
下面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国有资产侵占行为的特点和审计的作用。
2024年6月,市国资管理局针对一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审计,发现该企业存在国有资产侵占行为。
通过审计调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该企业在投资项目中存在财务不透明的情况。
审计发现,该企业在投资项目中存在虚假报账现象,即通过虚增报账金额来侵占国有资金。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查看原始凭证、合同文件等材料,发现了多个虚假报账的案例。
这些案例一方面导致了国有资金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违反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
其次,该企业存在违规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审计发现,该企业领导和员工将国有资产作为自己的私人工具,进行了违规使用。
具体表现为将公司的车辆、房屋等国有资产用于私人目的,或者以国有资产的名义进行租赁、借款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企业的管理规定,也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权益。
再次,该企业存在贪污受贿等行为。
审计发现,该企业一些领导和员工以职务之便,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权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贪污受贿行为。
他们通过虚构项目、转移资金、设立协会等手段,非法获取了巨额利益。
这些资金既有国有资金,也有他人的资金,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该企业存在的国有资产侵占行为主要包括财务不透明、违规占用国有资产和贪污受贿等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国家和企业财产的损失,也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规定。
对于这类国有资产侵占行为,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审计能够揭示和查明国有资产侵占行为。
通过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文件、合同文件等材料,比对实际情况和规定要求,发现并确认国有资产的侵占行为。
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今天给大家讲个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就像是一场经济领域的“侦探故事”。
有这么一家国有企业,那规模在当地也算不小了。
之前的老总在位的时候,感觉企业表面上风风光光的,可是等他离任,审计署一介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好家伙,就像揭开了一个马蜂窝。
这老总啊,在任期间特别热衷于各种大项目投资。
有一个项目,号称是能让企业的利润翻番。
他大力推进,还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结果呢?审计人员深入调查发现,这个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就像是在应付事儿。
很多数据都是东拼西凑的,比如说市场需求预测,就简单地参考了几年前的数据,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就好比你要开一家餐馆,按照十年前的人口数量和饮食习惯来规划菜单和座位数,那能行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控制更是乱得一塌糊涂。
采购设备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招标。
审计人员发现有些设备的采购价格比市场均价高出了30%。
原来啊,是这老总为了照顾他某个朋友的公司,直接指定了采购来源。
这可不仅仅是损害了企业的利益,简直就是在拿企业的钱当人情送啊。
再说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账本上的记录含糊不清。
有一笔大的费用支出,用途写的是“其他杂项”,这“其他杂项”到底是什么呢?审计人员一问,下面的财务人员支支吾吾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老总为了一些不正当的招待费用,故意模糊账目,想着蒙混过关呢。
还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
这子公司就像被遗忘的角落,老总对其监管几乎是形同虚设。
子公司的负责人私自挪用了一笔资金去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亏得一塌糊涂。
这老总竟然都不知道,或者说装作不知道,反正他也没尽到监管的责任。
审计署把这些问题一一罗列出来。
就像把罪犯的犯罪证据一条一条地摆在桌上一样。
这可不得了,这前任老总不仅要为他那些不负责的决策负责,还得面对一系列的处罚。
而这个企业呢,在新的领导班子接手后,开始大力整顿,重新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始慢慢调养身体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轨。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案例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案例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等主体的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和使用财政资金、财产的合法性、安全性进行审计检查的一种专项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和监督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财政管理制度、建设财政民主和提高质量的有力保障。
以下将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进行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案例分析。
二、审计对象某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其主要业务为生产销售化工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化工行业骨干企业之一。
企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行经济责任制,对企业财产使用情况以及各部门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检查。
三、审计依据本次审计主要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企业内部制度文件,企业经济责任落实情况等。
四、审计内容1. 财务资产使用情况审计:审计围绕企业财产权利的取得、处置和使用情况展开,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检查企业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审计:审计企业各级部门和人员对经济责任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审计责任落实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审计发现1. 资金使用不合规:审计发现企业在某次资金使用中存在未经批准擅自挪用资金的行为,违反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规定,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经济责任认识不足:在对各级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审计中,发现一些部门对经济责任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部门内部的资金管理混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六、审计建议1. 强化内部控制:建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严格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挪用行为。
2. 加强经济责任教育:建议企业针对部门经济责任认识不足的现象,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对经济责任制的认识和执行水平。
七、结论在本次审计中,发现了某国有企业在财务资产使用和经济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希望企业能够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审计成功案例
审计成功案例近年来,我国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其中一例成功的审计案例。
2018年,我国某省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因涉嫌违规操作、财务假账和资金挪用等问题,被政府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政府决定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的审计工作。
审计团队由该省审计局选派专业的审计师和财务专家组成,他们在审计前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在取得了企业相关文件和数据后,审计师们深入到企业内部,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和核实。
审计师们首先重点关注了企业财务方面的问题。
他们仔细分析了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对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进行了梳理和核对。
经过一番比对,他们发现企业存在多处财务假账和资金挪用的问题。
其次,审计师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他们查阅了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年度报告,对企业的销售额、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在与企业管理层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企业存在许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如决策不够科学、内部控制不严格等。
决定对审计结果进行通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推动企业的整改。
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合作,审计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对企业进行了监督和跟踪。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企业逐渐改善了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假账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整改,资金使用得到了规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个审计案例的成功,不仅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也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此案例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审计对于发现和解决企业问题、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发挥审计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这么一家国有企业,叫它A公司吧。
A公司规模不小,旗下有好几个分公司,业务涵盖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公司发展一直还算平稳,但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高层觉得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内部的管理和财务状况,于是内部审计部门就闪亮登场啦。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 (一)采购环节的猫腻。
1. 高价采购原材料。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采购部门的账目时,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公司采购一种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了差不多20%。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白菜,别人都卖1块钱一斤,你却花1块2买,这不是明摆着多花钱嘛。
审计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采购员和供应商私下勾结。
这个采购员呢,接受了供应商的一些小恩小惠,什么高档餐厅的代金券啦,新款手机啦,然后就不顾公司利益,在采购价格上做手脚。
2. 虚假供应商。
还有更离谱的呢!审计人员发现有几家供应商,看起来好像是正常的公司,但实际上是那个采购员的朋友临时注册的空壳公司。
这些假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咋地,但价格却虚高。
他们就像一群吸血鬼,趴在A公司身上吸血,导致公司成本大大增加。
# (二)销售部门的混乱。
1.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销售部门也是一团糟。
审计人员发现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有好多客户的欠款已经逾期很久了,但销售部门却没有积极去催款。
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只管把产品卖出去,根本不管能不能收到钱。
就像你把东西借给别人,别人说过几天还,结果过了好几个月,你连问都不问一下,这不是傻吗?结果就是公司有大量的资金被客户占用,公司的现金流变得非常紧张。
2. 销售折扣违规操作。
另外,销售折扣方面也存在问题。
按照公司规定,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给客户销售折扣。
可是审计人员发现,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讨好客户,私自给客户高额的销售折扣,而且这些折扣并没有经过公司的正规审批流程。
这就好比你自己家里的钱,你随便就给别人打个折,也不跟家里人商量,这哪行呢?三、审计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审计案例(摘自中华人民国审计署案例)案例一国企土地被私卖背后的秘密交易【时间:2015年09月09日】【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至2011年,中国土地市场价格不断走高。
然而就在2011年,一家国有企业开发的楼盘中,居然有一块区域在未经评估的情况下,以几年前的买价转让给3家民营企业,使这3家民营企业获利上亿元。
最终,该国企相关责任人因出卖国家利益、非法获利数百万元换来了7年的有期徒刑。
今年6月底,审计署公布的移送已办结的违纪问题处理情况中提到,审计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恒新房地产开发(以下简称“恒新公司”)原董事长志华在未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决定将该公司正在开发的6.26万平方米商业用地按账面金额作价转让给一家企业,实际上却由另3家企业实施开发,这3家企业通过开发经营获利上亿元,志华等人涉嫌受贿。
审计署将上述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查处。
2014年,省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志华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追缴所得280万元。
审计人员为何盯住了中石油的一家“辈”企业恒新公司不仅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也是当地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其前身为油田下属的一家做新材料砖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志华受命“拯救”这家当时濒临破产的砖厂。
他选择了新材料砖作为转型突破口,一举成为业界领头羊。
至今网上还能搜索到不少赞颂志华的文章,有些文章还提到他勤奋清廉,曾上交“退不回去的好处费300多万元”。
2000年左右,背靠油田的这家砖厂又抓住福利分房取消后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的机会,逐渐发展成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当地超过三分之一的楼盘都由恒新公司开发,几乎占据了市最好的地段。
尽管恒新公司已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相对于中石油这艘巨轮来说,其资金量并不大,只能算得上中石油的“辈”企业。
为什么审计人员盯住了它?审计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对央企的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如一些央企旗下的二级、三级企业,其业务并不是母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且因为层级太多、疏于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对此格外关注。
私盖公章背后掩盖了哪些秘密志华本人也想不到,是一次违规使用公章,让其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露出了马脚。
2011年3月底,审计组来到,那时天空中还飘着雪,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提醒人们这里的春天还未到来。
当时恒新公司正在最繁华的路段开发一处新楼盘。
在当地人看来,这个楼盘的位置寸土寸金,未来的升值空间巨大。
可就是这样一片升值潜力巨大的地块,却被志华轻松挖走了一块,作为自己非法获利的筹码。
审计人员在检查恒新公司的资料时发现,2011年初该公司有一笔两亿元的资金入账,来源于一家公司(由3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这笔钱在账目上没有说明。
没有任何经济往来,为什么一家企业要给恒新公司两亿元?这笔钱到底是何用途?一连串的问号并没有得到恒新公司的解释,相关人员一律缄口不语。
审计人员经多方了解和查阅资料得知,在恒新公司正开发的40多万平方米地块中,有6万多平方米实际由3家民营企业开发,所有细节只有公司董事长志华一人知晓。
同时,审计人员还发现,这6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价格是按2008年恒新公司取得土地时的价格售卖给了3家企业。
2008年至2011年,我国土地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为什么恒新公司会以3年前的拿地价格出让一块升值潜力巨大的土地?此外,国有企业转让已取得的土地,是有严格法律程序的,但从现有情况看,这个地块的出让疑问重重。
辗转调查后,审计人员拿到了恒新公司向3家企业转让土地的一份合同。
一个细节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这份合同盖了恒新公司的章,而公司却没有这次用章的记录。
这份合同上的章是如何盖上的?又是谁盖的章呢?据审计人员了解,那次没有被登记的用章人,正是恒新公司董事长志华。
身为单位的“一把手”,偶尔用公章未做登记,不足为奇。
但审计人员以职业的严谨性作出判断——应该继续深挖下去。
收益是民企的,风险是央企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审计人员进一步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虽然恒新公司开发的地块中有6万多平方米土地已转让给了上述3家企业,但并未办理过户手续,开发的楼盘还是用恒新公司的名义,甚至连销售都借用恒新公司的名义。
3家企业开发的楼盘夹杂在恒新公司的楼盘中,购房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是谁开发的楼盘。
卖房收益归3家企业所有,但因为一切手续都是以恒新公司的名义办理,所有风险都由恒新公司承担。
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3家企业其实并没有资金实力。
为了拿地,他们联手借款向恒新公司购买土地,并在未建房的情况下即开始以恒新公司的名义进行预售,收了预售款后先还了借款,还有大量盈余用于建房。
由此,违规链条逐渐清晰:首先,上述国有企业的土地未经任何法律手续就以原购买价格转让给了民营企业;其次,土地转让后没有办理过户手续,以至于国有企业还将承担各种风险;第三,上述3家企业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
为什么志华会冒着多重违规的风险,为上述3家企业谋利?土地卖了为什么不过户?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表现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在审计人员开展了一轮紧锣密鼓的调查后,又一份合同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这份合同显示,恒新公司负责办理所有房屋交易需要的手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收益是民营企业的,风险由恒新公司承担。
这完全是一份不平等合约,恒新公司为何接受呢?审计人员仔细辨认,发现这份合同上盖的是恒新公司已经申报作废的一枚公章。
迟来的私利,一样的惩罚一枚公章使用时没有登记,另一枚公章是作废的,两个细节更让审计人员产生了疑问。
志华以非公开手段为上述3家企业提供帮助,他图什么呢?于是,审计人员对这3家企业进行了延伸审计。
经过延伸审计,志华与上述企业间的利益链随即得以揭示。
审计人员发现,自2012年起,其中一家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向志华的妻女提供共计200万元人民币。
而且志华安排得也很巧妙,他在土地转让、民营企业卖楼后有收益的当年并没有收取好处费,而是在之后的2012年才开始收取。
经查,恒新公司的上级企业油田昆仑集团时任副总经理大光也参与了这起异常的土地交易。
2014年,在对志华案进行判决的同时,市夷陵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大光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7万元,追缴所得30万元。
至此,一桩国有企业土地被违规转让、民营企业获利数亿元的秘密交易终于大白于天下,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也由此揭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能不引起持续关注和深思。
案例二异地审计挖出“一汽”贪腐大案【时间:2015年07月15日】【来源:中国青年报】要拿一个4S店的经销权,至少先砸1500万元;高尔夫、奥迪Q5等紧俏车型,私下打点才能优先配车……资源稀缺、权力失,终于酿成一汽集团贪腐大案。
一次看似平常的例行审计,却抽丝剥茧,挖出一汽大众销售副总经理静国松涉嫌收受商业贿赂数千万元的巨额贪腐案。
备受公众关注的静国松一案已于2013年12月,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决。
作为贪腐窝案的关键性主角,静国松这个曾一手掌控销售公司多项大权的副总经理,最终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长达28页的刑事裁定书中,所认定的静国松受贿事实多达67项,受贿款物折合人民币计近9000万元,其中索贿近500万元。
另有近1500万元财产,静国松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这起堪称罕见的贪腐案如何案发?审计人员怎样从貌似正常的销售数据中疏理出重重疑点和线索?又是如何顺藤摸瓜,揭出隐秘的利益输送链条?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近审计机关,深入探访了这一案件幕后的故事。
例行审计锁定敏感领域,广告营销、4S店批建撕开利益黑洞2011年5月,一场面对中央企业的审计,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下全面展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一汽集团)位列审计围之中。
按照异地审计原则,审计署特派办承担了此次审计任务。
很快,一个由50多名审计人员组成的精干队伍开赴一汽集团总部所在地——。
一汽集团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汽车行业国长子”,当时刚刚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建立了董事会机制,徐建一也因此转任。
此时的一汽集团,发展势头正盛。
其属下的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由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合资设立。
由于与德资合作后,引进了高尔夫、奥迪Q5等诸多新款车型,一汽大众的口碑快速飙升,销售紧俏。
这一年,一汽大众“销售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但,标志实际利润的“销售业绩”已达到300多亿元,名列首位,较排名第二的汽车品牌遥遥领先。
企业效益好,职工福利自然就好,一汽大众的工资、奖金是集团所有子公司中最高的,是整个集团职工最向往的地方。
面对如此体量超大、构架复杂、销售火爆的大型央企,审计容又要涵盖公司治理、财务收支、自主建设、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等诸多方面,审计工作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扎实、细致的审计前调查,成为此次审计的重中之重。
为占领市场份额,各大汽车企业争相推出新车型的同时,往往不惜巨资投入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也是如此”。
从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中,审计人员敏感地发现,各项营销费用支出中,广告费总额巨大、占比最多,且增长迅速。
2008年到2010年,该公司市场营销和广告投入以每年35%以上的幅度递增。
而根据以往审计工作经验,广告投入和设备采购、项目投资一样,属于猫腻较多、易出问题的环节。
审计人员注意到,近10年来,一汽公司生产的奥迪、高尔夫、捷达等各档汽车持续旺销,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2011年前后,奥迪Q5、高尔夫等紧俏车型一直处于脱销状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客户预付款后等待数月才能提车,甚至加价提车的情况。
“这两种车型,经销商拿到的配车数量越多,通过加价销售,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也就越多。
”业传言甚广,由于回报利润可观,但销售网点布局规划有限,4S建店许可一证难求。
即使拥有足够的土地、厂房、流动资金和维修工人,达到建店的标准化要求,想要拿到一个奥迪、大众品牌的经销权,也就是4S店建店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私下和我们说,至少需要1500万元公关费用,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好处。
”审计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而且,走访过程中审计人员看到,在一汽大众销售公司的部分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里随意堆放着各式各样价格不菲的礼品、纪念品,这些礼品、纪念品均来自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和广告代理商,或邮寄送达,或自己送上门。
巨额营销,广告招商,店面批建,以及畅销车型的分配等等“实权”由谁掌握?会不会有人以此收受回扣、贿赂谋利?审计突破口能否从这两项入手?审计组碰头会上,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些同志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程序,对这两项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核查,挖掘重大违规问题的线索。
也有同志提出,这种想法虽好,但审计手段毕竟有限,即使有幕后利益输送关系,也很难查实并取得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