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知识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②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的应对:各国国君为求生存,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革变法运动。

知识点二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荒地不断开垦,私田数量大增,靠公田赋税的各国诸侯收入日益减少。

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3.影响(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知识点三魏文侯变法1.李悝变法(1)政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变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提出“尽地力”“废沟洫”的农业政策,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3)法律:强调法治,制定《法经》,维护社会秩序。

2.吴起变法: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3.影响(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2)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4.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①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②它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

(2)意义: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概念阐释】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

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代父死子继,连任官位。

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代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易错提醒】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

栏 目 链 接
3.生产关系上。
大化改新后在封建土地国有制下,生产者主要是班田 农民,奴隶只起辅助作用,数目大减。豪族对部民的奴 役解除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生产积极性提高。 但班田制实施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栏 目 链 接
三、大化改新中仿效唐制的措施
国家
措施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栏 目 链 接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大和国 逐渐统一了日本。 (1)3世纪兴起的________
豪强势力 (2) 国家体制极不完备, ________ 强大,政局动荡不 安。 中臣镰足 (3) 归国留学生的推动,出现了以 __________ 等人为 代表的改革派。 改革派 (4)645年,________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
材料三 日本大化改新措施与唐制的对比:
栏 目 链 接
材料四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 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 想。 (1) 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对吸收先进中国文 化抱着什么态度和方法?
栏 目 链 接
(2)日本这一特点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解析: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总结出日本善于吸收 和模仿。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可以总结出日本善于改造, 在继承中又有所创新。第(2)问需要结合日本大化改新以 后的历史回答,在必修部分已经学过,难度不是很大。 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受中国文明的影响。日本是 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日本对 先进中国文化是有选择的继承,同时还有所创新,能结 合本民族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栏 目 链 接
4.影响: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 的发展。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单元总结学案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单元总结学案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单元总结(一)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1.改革的类型(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

(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改革的重点,属此类型改革的有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改革的有北魏孝文帝改革。

2.改革的内容(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2)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3)改革军制,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

(5)吸收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3.改革的结果和成效(1)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都收到了明显成效。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起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

(2)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则有成有败,一般情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大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失败。

4.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杰出人物在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过程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艰辛。

王安石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

二、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商鞅被杀;王安石被革职,起复后又被迫辞职。

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学习总结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这种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汉朝:汉承秦制;汉武帝时创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分相权,加强皇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北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5.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

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6.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正式形成,这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7.清朝:清初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二者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设南书房,扩大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和举措1.调整中央机构。

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

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实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的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利用儒家思想控制和奴役人民。

典型例题(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5)下表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2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2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材料二
遇难的遣唐使船
影响: (1)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的发 展 ((12)图)一推反动映了了大日化本改在新向的中进国程学习过程中的什么 精(神3)?从而不使畏日艰本险跳,跃坚式忍地不实拔。现了历史上的一次 重(2大)日飞本跃人。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遣隋使和遣 唐使的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当今中日两国关系顺 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此,你怎样看待? 障碍:(1)日本一再篡改历史
(2)否定侵略事实 (3)逃避战争责任,甚至侵犯中国领土主 权,为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开道。 看法:(1)积极捍卫国家主权; (2)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 力,提高国际地位。
原因:为了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的发展。
看看这些措施分别学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公地公民制 经
均田制
二济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中央官制:
三省
官 二官八省制
六部制

政 制 地方官制:

国、郡、县制
郡县制
制定律令
文化 神化天皇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意义
1.经过大化改新,氏族豪族 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 吸引力。 ③日本自身的努力
(2)目的
吸收 先进 文化,促进自身的 发展 。
(3)过程
①607 年第一次派遣隋使;
②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
(4)方式:既是外交使团,也是 贸易代表团。
(5)代表人物: 阿倍仲麻吕。
(6)作用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社会文化 发展。
的是( A )
A.太政官 B.神祇官 C.大宰府 D.中务省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选修一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选修一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考点一商鞅变法一、时代背景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2.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各国先后进行变法.4.思想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5.条件: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商鞅个人的才能和主观努力。

二、变法的措施1.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4.风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三、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上(1)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2)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商鞅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2.商鞅变法体现地主阶级意志(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3)推行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目标导航]1.把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重点) 2.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原因(1),一衣带水。

地理位置: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2)社会发展: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形成了,具有吸引力。

中华文明圈(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目的:不断吸收,促进自身的发展。

中华文明3.概况年,日本第一次向(1)607隋朝派遣使者。

(2)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遣唐使4.性质: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影响(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概念阐释] 中华文明圈:中华文明圈是指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

(1)从时间上看,一般的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圈是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并逐步扩展的,隋唐时期形成了中华文明圈的整体格局,唐朝尤盛,所以中华文明圈也称为“唐文化圈”。

(2)从空间上看,中华文明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

(3)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学儒文化、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

二、大化改新1.背景(1)3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

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豪族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不安。

(2)归国留学生的推动,出现了以中臣镰足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仿效隋唐制度。

(3)645年,改革派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仿唐制建年号为大化,逐步全面推进改革。

2.内容(1)经济方面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2)政治方面①国家体制:中央设神祇官和太政官,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归属中央。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③神化天皇: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神化天皇与皇室。

3.影响(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3)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学习总结学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学习总结学案选修1

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总结(一)一、世界古代历史上改革的原因及结果1.原因(1)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大化改新前日本国家制度不完备,影响社会发展。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如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结果:世界古代史上的改革大多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的第一步.(2)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3)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繁荣。

(4)大化改新完备了日本的国家体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二、世界古代史上改革成败的原因及认识1.原因(1)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措施的施行.2.认识(1)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2)人类的进步需要借助改革,这是因为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

(3)改革由于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家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谋略。

(4)历史上有成功的改革,值得我们推崇和表彰;历史上也有失败的改革,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对改革者及其行为进行贬损。

无论成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汲取.【例题】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教育最新K12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

教育最新K12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检测 岳麓版选修1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答案:A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为民主制打下坚实的阶级基础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制C.鼓励发展工商业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解析:发展工商业,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有利于多元化政治格局的稳固,为民主制奠定了阶级基础。

答案:C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废除债务奴隶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

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以判断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

答案:B4.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采取发放津贴等措施,其直接意义在于( )A.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B.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C.体现了人民的权威性D.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解析:B项是抽签或举手表决选举职官的意义;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的意义;D项是梭伦改革措施的意义。

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理解“不民主的基础”的内涵,在雅典生活的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其数量要远远大于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也是如此,B项正确。

答案:B6.阅读材料:材料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

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著名改革.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著名改革.doc

2019长沙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著名改革
导读:学习历史,时间和事件与人物的记忆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记忆,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口诀来进行记忆,另外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从历史事件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另外还要架构自己的思维网络,梳理好整个知识体系,否则你学过的历史可能会是一团乱麻,即使记住了也很容易忘掉。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在古代史上,日本对于先进的中国文化的主要态度和根本目的是( )A.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B.发动侵略战争,阻挠中国文化发展C.学习中国文化,加强互相交流D.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劫掠文化精品解析:日本是个能够主动向外国学习的国度,面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日本积极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答案:A2.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不完备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解析:当时,大和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只是氏族联盟的首领,并没有绝对的权威。

答案:D3.班田收授法实施的前提是( )A.公地公民制度B.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的发展D.租佃制度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班田收授法的相关内容。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仿唐制建立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

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就像中国的均田制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基础上一样。

答案:A4.下列不属于中国和日本相似性的一组是( )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B.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C.三省六部制——二官八省制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关键是理清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基本制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A5.下列关于大化改新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政权的建立提供了保障B.改革措施全面而行之有效C.唐政府的支持D.改革派的大力推动解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在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推动下进行的,并未得到唐政府的支持。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留学生语材料二阿倍仲麻吕17岁入选赴唐留学,后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改汉名朝衡(一作晁衡),历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深得唐玄宗厚爱和器重。

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情甚笃……终老于中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习目标] 1.认识日本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节的主要原因。

2.知道大化改新中仿效唐制改革的措施。

3.分析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原因(1)地理位置: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中国________________,具有吸引力。

(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内容(1)互赠礼品,构成________形式。

(2)学习文化知识和中国的____________。

3.影响(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二、大化改新1.背景(1)遣隋使和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2)中央政权中的豪族与天皇,地方豪族与中央矛盾尖锐。

(3)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2.措施(1)经济方面①推行____________制度,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____________法,定期向农民授田,受地的农民负担租庸调。

(2)政治方面①确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掌握国家祭祀的________和掌握行政的太政官两机构,太政官下设大藏、刑部等八省,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________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3)文化方面: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把天皇说成是________,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3.意义:____________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了一次历史上的重大飞跃。

知识点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对下图所示现象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一批遣隋使小野妹子等到达隋朝A.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B.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C.日本是中国的藩国D.日本为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2.日本在派遣遣唐使中牺牲巨大:天宝年间使者在回国途中,船只遇险,第三艘船中的150人只有4人生还,第四艘船则失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答案:A
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为民主制打下坚实的阶级基础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鼓励发展工商业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解析:发展工商业,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有利于多元化政治格局的稳固,为民主制奠定了阶级基础。

答案:C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

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以判断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

答案:B
4.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采取发放津贴等措施,其直接意义在于( )
A.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B.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C.体现了人民的权威性
D.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解析:B项是抽签或举手表决选举职官的意义;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的意义;D项是梭
伦改革措施的意义。

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理解“不民主的基础”的内涵,在雅典生活的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其数量要远远大于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也是如此,B项正确。

答案:B
6.阅读材料:
材料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片放逐法。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评价陶片放逐法,特别要注意到材料中陶片放逐法局限性的信息。

答案: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制度中,加强对城邦官员民主监督、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上述材料提供了该法实行的有关信息,该法在手段和程序上有漏洞,存在弊端。

如材料中出现了少数人刻写大量陶片的现象。

基础巩固
1.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
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少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答案:D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执政官。

他上台后推行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公民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梭伦改革前,雅典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

梭伦首先颁布了“解负令”。

答案:A
3.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 )
A.公民与贵族B.平民与公民
C.贵族与平民D.公民与外邦人
解析:梭伦改革具有“中庸”特点,调停平民与贵族的关系,所以选C项。

答案:C
4.关于梭伦改革的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梭伦临危受命,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
B.战神山议事会只保留有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的权力
C.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尖锐
D.国家被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
解析:梭伦改革的背景应是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6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而B项内容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

答案:B
能力提升
5.摩尔根曾说:“当梭伦就任为执政官的时候,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已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了。

”“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给雅典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雅典贵族随时有用暴力血洗平民的可能
B.外部城邦随时有消灭雅典的可能
C.雅典平民随时有用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
D.雅典城邦随时有发生改革的可能
解析:梭伦是在雅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就任为执政官的。

“恶弊”应是指债务奴隶制等社会问题,使贵族与平民对立,极易出现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

答案:C
6.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A、B两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影响,可排除;D项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特征,可排除;从材料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旧氏族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四百人议事会与五百人议事会的区别是( )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解析:梭伦改革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议事会”。

克里斯提尼继续进行民主改革,将原有部落的地盘加以改造,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以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议事会”。

答案:A
8.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不包括(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
C.公民法庭D.战神山议事会
解析:伯里克利时代,战神山议事会保留审判谋杀案和渎神案的职能。

而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从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政治革命开始改革,到义无反顾地飘然出走,为雅典城邦修筑了一条通向稳定、民主、繁荣的大道。

——《试论梭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材料二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里的几场议事会和大集会中,从未有过一次投票。

但到了史料确凿的梭伦改革时代(公元前6世纪早期),投票显然已经出现了。

梭伦将法官的选举从雅典石山的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的形式。

在群众集会上,投票应该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进行的。

——摘编自邓肯《社会测量笔记》请回答:
(1)材料一中“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政治革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义无反顾地飘然出走”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梭伦改革时代法官的选举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侵犯财产所有权”“开始改革”,联系梭伦改革的措施及意义可分析得出。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从雅典石山的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的形式”可得出答案。

答案:(1)具体内容: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赎回。

意义:有利于政局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延续与发展。

(2)变化:由最高法院庭选转变为群众集会举手表决。

意义:法官的选举更加公开、透明、公正,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和程度,有利于凝聚民心。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阿德柯克指出:“梭伦所歌颂的是优诺米亚——法律的统治。

”中国学者顾准也认为,梭伦奠定了雅典城邦法治的基础。

梭伦的改革均以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实施……梭伦通过立法,赋予平民参加公民大会和充任陪审法官的政治权利,平民可以依法上诉到公民法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答案:(1)措施:实行“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特点:具有革命性;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贵族进行限制;利用平民作为平衡贵族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