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1四君子汤: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2四物汤: 熟地(养血滋阴、补肾填精)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功用:补血、活血、调经主治:营血虚滞证3白虎汤:石膏(甘寒生津止渴,清泻气分实热,清热除烦)知母人参炙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4小清龙汤:桂枝、麻黄(发汗散寒,解外寒而宣肺气)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五味子制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5逍遥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茯苓白术丹皮栀子甘草煨姜薄荷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脾弱6黄连解毒汤:黄连(清泻上焦之心火,中焦之火热)黄芩黄柏大黄栀子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7痛泻药方:炒白术(健脾燥湿)炒白芍陈皮防风茯苓薏苡仁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肝旺脾虚之痛泻证8六味地黄丸: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菊花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9清气化痰丸:法半夏陈皮茯苓黄芩瓜蒌甘草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热痰证10五苓散:泽泻(甘淡性寒、利水渗湿)猪苓白术茯苓桂枝茵陈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内停11四逆汤:制附子(破阴逐寒,回阳救逆,通达十二脉) 人参干姜炙甘草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阳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12小建中汤:饴糖(温补中焦缓急止痛)黄芪桂枝芍药大枣炙甘草生姜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13藿香正气散: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14八正散:翟麦(清热利水通淋,)木通(清心降火,下利湿热)车前子萹蓄滑石栀子甘草生大黄生地白茅根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15川芎茶调散:川芎荆棘白芷羌活炙甘草细辛防风薄荷菊花蝉蜕蔓荆子功用:祛风清热,活血养血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16补阳还五汤:黄芪(补益元气,血行瘀消,治其本虚)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姜半夏天竺黄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17归脾汤:黄芪(补脾益气,)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远志木香酸枣仁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通血证18完带汤:白术(燥湿)山药(涩精)健脾补气苍术芍药甘草人参柴胡陈皮荆棘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19 一贯煎: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芍药炙甘草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20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泻火除湿)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黄连连翘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21麻黄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22理中丸: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炙甘草功用:温中祛寒,健脾补气主治:脾胃虚寒症,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23甘麦大枣汤:小麦(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大枣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脏躁24当归补血汤:黄芪(大补脾肺气,益气固表)当归功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25旋覆代赭汤:旋复花(下气消痰,降气止噫)代赭石制半夏大枣炙甘草生姜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26四神丸:补骨脂(暖啤止泻)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胃虚寒之五更泄泻27牡蛎散: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黄芪麻黄根小麦功用:益气固表敛汗止汗主治:自汗盗汗证。

方剂

方剂

2.药量增减变化 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但对药物的用量 增减变化,配伍关系则有君臣佐使之变 从而其功用、主治则各有所异。
3.剂型更换变化 同一方剂,尽管用药、用量完全相同,但 剂型不同,其作用亦异。但这种差异只是 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在主治病情上有 轻重缓急之分而已。
第四章
剂型
1.汤剂: 制法: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 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 制成的液体剂型。 作用:主要供内服。外用的多作洗浴、熏 蒸及含漱。 特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 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适用 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李杲 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适应病症
下法 荡涤肠胃、排 燥屎、冷积、瘀血、 出粪便 宿食、虫积等有形积 滞停留于胃肠 和法 和解、调和脏 邪犯少阳,肝脾不和, 腑、阴阳、表 寒热错杂,表里同病 里失和之证 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应病症
清法 清热、泻火、 热证、火证、热甚 凉血 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温法 温里祛寒 脏腑的沉寒痼冷, 寒饮内停,寒湿不 化,以及阳气衰微 等
二.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 “八法”,他在《医学心悟》 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 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 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功 能 适应病症 汗 发 汗 解 表 , 感表证、疮疡初起以 外 法 宣肺散邪 及 水 肿 、 咳 嗽 等 伴 见 表 证者 吐 涌吐痰涎、 中风痰壅,宿食壅阻, 法 宿 食 、 毒 癫狂、喉痹等 物
使药: 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 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即具调和诸药作用的 药物。
第三节

方剂

方剂
2
(1)君药
君药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 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主药是 不可缺少的药物,一般用量较重。
(2)臣药
臣药又叫辅药,有两种含义:一是辅助君药 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 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佐药有三个作用,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药、
临床运用:常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
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鼻炎、急性
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
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病,凡属肝经实火湿热者均有良效。
23
常用中成药
1、清开灵胶囊(注射液) 2、龙胆泻肝片 3、金银花露 4、清经化痰丸 5、黄连上清丸 6、八正合剂 7、清胃胶囊
24
四、和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 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邪 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等证的方 剂叫和解剂。属于治疗八法中 的“和”法。
25
逍遥散
组成:柴胡(君)、白芍、当归(臣)、 白 术、茯苓( 佐),炙甘草 (使)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胸闷嗳气, 头疼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舌淡红,脉弦细。
38
二陈汤
组成 —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 生姜、乌梅)

臣佐使
功用 — 燥湿化痰,理气调中。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隔胀满,恶心呕 吐, 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脑血管意外等属湿痰壅盛者。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方剂

方剂

1.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组成:君—羌活,独活臣---川芎,柴胡佐---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薄荷使—甘草【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防风通圣散功用:解表,清热,泻下主治:1.表里热实证【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表里消。

3.葛根芩连汤功用:解表清里主治:协热下利方解:君---葛根,臣------黄连佐----黄芩使---甘草【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4.四君子汤:功能:益气健脾胃。

主治:脾胃气虚。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乏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虚弱。

方解:君—人参,臣—白术,佐—茯苓,使—炙甘草。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食少便溏体羸弱,甘平益胃效相当。

5.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气虚夹湿,食少,形体消瘦,胸闷气短,面色萎黄,舌淡红方解:君---白茯苓,人参,白术臣----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白萹豆佐---缩砂仁,桔梗使----甘草【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中气不足。

气虚发热、气虚下陷。

组成:君—黄芪,臣—炙甘草、人参、白术,佐—当归橘皮,使—升麻、柴胡。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7.香砂六君子汤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止呕主治: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气机郁滞方解:君---人参,臣------白术佐----茯苓使---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健脾祛湿,行气和中。

【方歌】四君子汤中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10.四物汤:功用:补血调血,主治:冲任虚损所致妇人诸疾。

如: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唇爪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1.八珍汤(《正体类要》)〖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白虎汤(《伤寒论》)〖方剂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3.保元汤(《外科正宗》)〖方剂组成〗:人参、黄芪、甘草、肉桂。

〖主治〗:痘疮气虚顶陷者。

【方歌】补养诸汤首保元,参芪桂草四般存。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方剂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方歌】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方剂组成〗: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蝉蜕。

〖功用〗:湿热下注,解疮漏蹄。

〖主治〗:主湿热下注之臁疮。

【方歌】萆薏泻通除湿热滑草丹风柏蝉蜕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方剂组成〗: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

〖主治〗:湿热痈疡,气血实者。

【方歌】萆归牛己木仁丹湿热痈疡气血实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剂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经典方剂30首

经典方剂30首

经典方剂30首附件1:一、经典方剂目录1、补中益气汤2、参苓白术汤3、六君子汤4、生脉饮5、香砂六君子汤6、玉屏风散(汤剂)7、归脾汤8、四物汤9、桃红四物汤10、六味地黄丸(汤剂)11、杞菊地黄丸(汤剂)12、十全大补汤13、半夏泻心汤14、逍遥散(汤剂)15、银翘散(汤剂)16、桂枝汤17、九味羌活汤18、麻黄汤19、小青龙汤20、止嗽散(汤剂)21、白虎汤22、普济消毒饮23、当归六黄汤24、导赤散(汤剂)25、葛根芩连汤26、龙胆泻肝汤27、葶苈大枣泄肺汤28、四逆散(汤剂)29、当归四逆汤30、骨科壮骨关节丸经典方来源于以下中医古籍文献、专著及专病专方手册:1、《医宗金鉴》清.吴谦2、《中医妇科学》罗元恺主编3、《方剂学》谢鸣主编4、《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郑伟达主编5、《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6、《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黄春林、邹旭主编7、《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罗云坚、黄穗平主编8、《专病专方手册》广东一方二、经典方剂介绍1、【方名】补中益气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①脾不升清证。

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③中气下陷。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伴气短乏力。

【组方】黄芪20g,炙甘草9g,人参10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当归10g,炒白术10g.2、【方名】参苓白术汤【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①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或吐或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脾肺气虚痰湿咳嗽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组方】莲子10g,薏苡仁15g,砂仁6g,桔梗10g,白扁豆15g,茯苓20g,人参10g,甘草9g,炒白术20g,山药20g,大枣10g。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中医方剂大全

中医方剂大全
【组成】杏仁12g 生苡仁15g 白蔻仁6g 滑石12g 厚朴6g 半夏9g 竹叶6g 通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留恋气分。头胀而重,面色淡黄,胸
闷不饥,或泛泛欲呕,或渴不欲饮,舌苔 白腻或厚腻,脉濡。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9g 瞿麦9g 扁蓄9g 滑石12g 木通6g 甘草梢6g 栀子9g 大黄9g
清营汤的临床运用:
兼痉厥+羚羊角、钩藤、菊花以清热熄风镇 痉
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是邪入心包,可 先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再服本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3克 生地30克 芍药12克 丹皮9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入血分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 2.热扰心营证。神昏谵语,斑色紫黑,舌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方解:
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去实,荡涤肠 胃实热
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 通便;两药相须为用,大黄推荡下行,芒 硝软化燥屎,可将胃肠实热积滞一鼓荡涤 而下
佐药: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宽肠下气;一 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二可助大黄、芒硝 泻下。四药可除痞满燥实,急下存阴
臣药:辛温宣通,散寒止痛。三药合用, 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辛香以行气, 可治阴寒凝结,寒积里实所致的脘腹冷 痛,大便不通等证。
润下剂
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
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阴血不 足,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
麻子仁丸
麻子仁500克 大黄500克 杏仁250克 枳实250克 厚朴250克 芍药250克 功效:润肠通便
清脏腑热剂
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而产生的火 热证。火在不同的脏腑,会有不同的临 床表现。

方剂剂型分类

方剂剂型分类

方剂剂型分类
方剂剂型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散剂: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后包装,患者使用时需要按照剂量取用,常见的如散剂颗粒剂、散剂袋剂等。

2. 丸剂: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再加入辅料进行调制,制成球形丸状,常见的有水丸、蜜丸、浸膏丸等。

3. 散剂丸剂:是将散剂和丸剂结合在一起,如贝壳散丸、三七胶丸等。

4. 汤剂:将药物煎煮,制成液体剂型,患者用开水冲服,常见的有煎剂、煮膏等。

5. 冲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后制成冲剂,并加入辅料,患者用开水冲服。

常见的有冲剂颗粒剂、冲剂袋剂等。

6. 丹剂: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配合辅料制成球形丹状,患者直接吞服,如丹丸、丸剂等。

7. 煎膏剂:将药物煮成糊状,加入胶质制成软膏剂,通常外用,如外用膏药。

8. 乳剂:将药物悬浮、乳化或溶解于水-油等混合物中,制成
液体剂型,如霜剂、乳剂、乳霜等。

9. 颗粒剂: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辅料制成颗粒状,如颗粒剂、珠粒剂等。

10. 片剂: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片状,常见的如口服片剂、贴剂等。

以上是常见的方剂剂型分类,每种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的药物配方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一、方剂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治疗单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配伍而成,用于防治疾病。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1. 主药:针对主要症状或病因选择的药物。

2. 辅药:协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

3. 佐药:减轻或消除主药的毒副作用的药物。

4. 使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

三、方剂的分类1. 按照治疗作用分类:- 发散风寒类- 发散风热类- 清热解毒类- 补益类- 活血化瘀类- 利水渗湿类- 温里祛寒类- 安神类- 平肝息风类- 化痰止咳类- 理气类- 收敛固涩类- 驱虫类- 其他类2. 按照处方来源分类:- 经典方:源自古代医学典籍的方剂。

- 经验方:根据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方剂。

- 民间方:流传于民间,未经正式文献记载的方剂。

四、方剂的配伍禁忌1. 十八反:某些药物共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 十九畏:某些药物共用会减弱药效。

3. 妊娠禁忌:对孕妇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五、方剂的临床应用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2. 随证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对方剂进行调整。

3.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六、方剂的现代研究1. 方剂药理研究:研究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方剂剂型改革:开发新的方剂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依从性。

3. 方剂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方剂配比和质量控制标准。

七、常用方剂举例1. 麻黄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2. 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3.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表证。

4. 八宝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

5. 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

八、结语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请注意,本文仅为方剂知识点的概述,具体应用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使少阳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①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辽表证的方剂。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方剂

方剂

1、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经行乳房胀痛,肝肾亏虚)2、人身鳖甲汤:人参,桂心,当归,桑寄生,白茯苓,白芍药,桃仁,熟地,甘草,麦门冬,续断,牛膝,鳖甲,黄芪(产后血劳:精血亏损)3、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绝经妇女骨质疏松证:阴阳两虚)4、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经期延长:虚热,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宫环出血:阴虚血瘀)5、二陈汤: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6、八正散:瞿麦,萹蓄,滑石,木通,车前子,炙甘草,栀子仁,大黄(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7、八珍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经行头痛:血虚,子晕:气血虚弱)8、八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延胡索,川楝子,炒木香,槟榔(经行浮肿:气滞血瘀)9、人参养荣汤:当归,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生姜,大枣(闭经:气血虚弱,妊娠身痒:血虚)10、下乳涌泉散:当归,生地,川芎,白芍,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缺乳:肝郁气滞)11、三甲复脉汤:白芍,阿胶,龟甲,鳖甲,牡蛎,麦冬,干地黄,炙甘草,麻仁(产后痉病:阴血亏虚)12、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产后发热:热毒瘀血互结,徵瘕:湿热瘀阻)13、大黄蛰虫汤: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白芍,生地,干漆,忙虫,水蛭,蛴螬,蛰虫(徵瘕:气滞血瘀)14、大补元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甘草,当归,杜仲,枸杞(月经后期:血虚,经间期出血:肾阴阳两虚,绝经妇女骨质疏松证:脾肾两虚,妊娠贫血:肝肾不足)(子宫脱垂:肾虚)15、小蓟饮子:小蓟根,生地,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山栀子,甘草(产后小便不通:血瘀)16、小营煎:当归,熟地,山药,枸杞,白芍,甘草(当熟山枸白甘)(月经过少:血虚,带下过少:血枯瘀阻)17、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经行感冒:邪入少阳)18、上下相资汤: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山萸肉,车前子,牛膝(崩漏:出血期血虚热证,经行口糜:阴虚火旺)19、止带方:猪苓,茯苓,泽泻,茵陈,栀子,车前子,赤芍,丹皮,黄柏,牛膝(带下过多:湿热下注)20、内补丸:鹿茸,紫草茸,肉苁蓉,菟丝子,桑螵蛸,潼蒺藜,白蒺藜,制附子,黄芪,肉桂(带下过多:肾阳虚)21、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桂心,芍药,大枣,甘草(当心芍大甘)(产后腹痛:气血两虚)22、分清饮:猪苓,茯苓,泽泻,茵陈,栀子,木通,枳壳(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23、木通散:枳壳,槟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24、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带下过多:热毒蕴结,产后发热:感染邪毒,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流产术后出血:湿热壅滞)25、双柏散: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异位妊娠:包块型)26、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月经后期:气滞)27、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煨姜,薄荷(月经先期:肝郁血热, 产后乳汁自出:肝经郁热)28、少腹逐瘀汤:当归,蒲黄,小茴香,五灵脂,没药,川芎,干姜,官桂,赤芍,延胡索(当蒲小五没川干桂芍延)(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不孕症:瘀滞胞宫,痛经:寒凝血瘀)29、六味回阳饮:人参,制附子,当归,熟地,炮姜,甘草30、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子嗽:脾虚痰饮)31、开郁种玉汤:当归,茯苓,白术,白芍,香附,丹皮,天花粉(不孕症:肝气郁结)32、长胎白术散:当归,茯苓,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炒阿胶,黄芪,牡蛎(胎萎不长:血寒宫冷)33、化阴煎:生地,熟地,牛膝,猪苓,泽泻,黄柏,知母,绿豆,龙胆草,车前子(产后小便淋痛:肾阴虚)34、王氏清暑益气汤:沙参,麦冬,石斛,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粳米,甘草,西瓜翠衣(产后发热:外感暑热)35、天仙藤散:陈皮,天仙藤,香附,甘草,生姜,紫苏叶,乌药,木瓜(陈天香甘生紫乌木)(子肿:气滞)36、止抽散:羚羊角,地龙,天竺黄,郁金,黄连,琥珀,胆南星(子痫:肝风内动)37、牛黄清心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山栀,郁金(子痫:痰火上扰)38、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升麻(产后发热:血虚,产后小便不通:气虚,产后恶露不尽:气虚,产后乳汁自出:气虚失摄,经行发热:气血虚弱,月经先期:脾气虚)(子宫脱垂:气虚)39、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龙眼肉,酸枣仁,当归,木香,远志,生姜,大枣(月经先期:脾气虚,妊娠贫血:心脾两虚,产后抑郁:心脾两虚)(流产术后出血:气血两虚)40、固阴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甘草,菟丝子,远志,五味子(月经先期:肾气虚,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41、清经散:丹皮,青蒿,黄柏,熟地,地骨皮,茯苓,白芍(月经先期:阳盛血热)(宫环出血:瘀热互结)42、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经期延长:虚热,经间期出血:肾阴虚)43、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甘草(月经过多:气虚,经期延长:气虚)(宫环出血:气虚血瘀)44、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月经过多:血瘀,经期延后:血瘀,产后发热:感染邪毒)(宫环出血:气虚血瘀)45、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月经过少:血瘀,经期延后:血瘀)46、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月经过少:痰湿,闭经:痰湿阻滞,缺乳:痰浊阻滞,徵瘕:痰湿阻滞,不孕症:痰湿内阻)47、四乌贼骨一卢茹丸:乌贼骨,茜草(经期延后:虚热)48、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经期延后:血瘀,经断复来:湿毒瘀结,妊娠腹痛:血瘀,胎漏:血瘀,滑胎:血瘀,徵瘕:痰湿瘀阻)49、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黑姜(崩漏出血期脾虚)50、圣愈汤:人参,黄芪,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痛经:气血虚弱)51、养血活血汤:当归,川芎,白芍,枸杞,香附,甘草(痛经:气血虚弱)52、荆穗四物汤:荆芥,当归,地黄,川芎,白芍(经行感冒:风寒,产后发热:外感)53、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经行感冒:气虚)54、蒿芩地丹四物汤:青蒿,黄芩,地骨皮,牡丹皮,当归,生地,川芎,白芍(经行发热:肝肾阴虚)55、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经行身痛:血虚)56、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经行泄泻:脾虚肝木乘之)57、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

方剂100首

方剂100首

⽅剂100⾸1)半夏⽩术天⿇汤半夏⽩术天⿇汤:⽩天⼤早⼆陈来。

(⽩术,天⿇,⼤枣加⼆陈汤去乌梅)半夏⽩术天⿇汤,苓草橘红枣⽣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功⽤: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2)化痰通络汤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草(10g)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菖蒲茯神党丹参化痰祛湿⾎脉⾏3)天⿇钩藤饮天⿇钩藤⽯决明,栀杜寄⽣膝与苓,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鸣。

4)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练⽜者因要东元,⼲母卖古龟。

(川楝⼦,怀⽜膝,⽣赭⽯,茵陈,⽣杭芍,天冬,⽞参,⽢草,⽣牡蛎,⽣麦芽,⽣龙⾻,⽣龟板)镇肝熄风芍天冬,⽞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5)⼆陈汤⼆陈汤:⼆陈夏令⼲红⽣妹。

(半夏,茯苓,⽢草,橘红,⽣姜,乌梅)⼆陈汤⽤半夏陈,苓草梅姜⼀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湿痰阴滞此⽅珍。

功⽤:燥湿化痰,理⽓和中主治:湿痰证6)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陈⽪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温胆汤:⼆陈温胆只要⼤枣。

(⼆陈汤去乌梅,加枳实,⽵茹,⼤枣)7)涤痰汤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主治风痰迷⼼窍。

8)通窍活⾎汤通窍全凭好麝⾹,桃仁⼤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芍药,表⾥通经第⼀⽅9)四君⼦汤四君⼦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夫⼈。

(⽩术,炙⽢草:⽢草有国⽼之称,茯苓,⼈参)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获苓⽢草⽐。

功⽤:补⽓健脾主治:脾胃⽓虚证10)四物汤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当地传说。

(当归,熟地黄,川芎,⽩芍)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虚滞此⽅宗:妇⼥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功⽤:补⾎和⾎主治:营⾎虚滞证11)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桃成骑红龙归川。

(桃成:《⽹球王⼦》中青学⼆年级⽹球选⼿;红龙:魔兽争霸中的⼀中⽴⽣物;桃仁,⾚芍,黄芪,红花,地龙,当归尾,川芎)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芍加地龙,半⾝不遂中风证,补⽓活⾎经络通。

中药方剂名词术语大全

中药方剂名词术语大全

中药方剂名词术语大全
中药方剂名词术语是指在中医药领域中用于描述方剂成分、用法用量、药物特性等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名词术语:
1.方剂:中药方剂是指中药药物按一定比例和用法组合,制成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组合方剂。

2.药味:方剂中的不同药物成分。

3.主药:方剂中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4.辅药:方剂中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5.佐药:方剂中起到增强其他药物疗效的药物成分。

6.使药:方剂中起到调整其他药物属性的药物成分。

7.味:方剂中药材的气味特点,包括甘、酸、苦、辛、咸等。

8.性:方剂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包括寒、凉、平、温、热等。

9.归经:方剂的药物归属经络系统,如归肺经、归肝经等。

10.适应症:方剂所适用的疾病范围。

11.禁忌:方剂禁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疾病。

12.方解石:方剂中的矿物质成分,比如石膏。

13.煎汤:一种制剂方法,将药物煮沸后提取有效成分。

14.化验法:指对方剂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15.剂型:方剂的药物剂型,如颗粒剂、丸剂、浓缩剂等。

16.加减法:对方剂进行调整和改善,不同病症可以加入或减去某些药物。

17.方剂配伍禁忌:方剂中药材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中药方剂名词术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有更多不同的名词和术语。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是中医药中的一种药物配方,是由多种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

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组合不同中草药,可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方剂的名词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方:方剂的意思是药方、处方。

方是指将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剂量和用法组合而成的药物配方。

方可以根据应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比如以功能分为清热方、祛风方等;以用途分为治疗方、调理方等。

2. 剂:剂指的是药物的剂型,即药物制剂的形式。

方剂通常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这些中草药可以是鲜草药、干草药、炮制草药等形式的。

而方剂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汤剂、浸剂、片剂等剂型。

3. 名:名是方剂的名称。

方剂的命名一般是由多个字或词组成,可以包含病名、症状、药物组成等内容,以便于医生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比如有《太阳红汤》、《四逆汤》、《四君子汤》等。

总的来说,方剂是中医药中一种特殊的药物配方,它是通过合理组合多种中草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的名称是由多个字或词组成,可以包含病名、症状和药物组成等内容。

方剂的剂型可以是汤剂、浸剂、片剂等形式。

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关乎中药的配伍和应用,是临床应用中医药的必备知识。

而方剂,作为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每一位中医医师必须熟悉、重视的内容。

以下是120首必背方剂,按类划分,供读者参考。

一、发表热类1.麻黄汤2.麻杏石甘汤3.石膏汤4.麻黄加术汤5.麻黄附子细辛汤6.桂枝汤7.桂枝加芍药汤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9.牛膝汤10.防风通圣汤11.麻杏泻心汤12.麻仁丸二、解表发汗类13.大青龙汤14.小青龙汤15.神农饮16.葛根汤17.麻黄杏子细辛汤18.麻黄汤加附子19.麻黄杏子芍药甘草汤20.麻黄清醒饮21.麻杏石膏汤22.桂枝汤加芍药甘草汤23.通脉四逆汤24.桂枝麻黄各半汤25.辛夷汤26.银翘散27.感冒灵颗粒三、清热解毒类28.白虎汤29.小柴胡汤30.清热解毒口服液31.大黄清毒汤32.银黄颗粒33.连翘败毒散四、透疹类34.小柴胡汤加黄芩35.生秦藤汤36.麻黄法笔汤37.茵陈蒿汤38.妇女九汤39.玄武汤40.麻杏石甘汤41.清宫颗粒42.银翘片五、滋补养生类43.四物汤44.六味地黄丸45.人参鹿茸鞭片46.三仙饮子47.归脾汤48.养血汤49.七星茶50.补中益气汤51.人参汤52.五味调和散53.当归补血汤54.龟鹿补肾丸55.八珍汤56.女贞子茶57.胶贝母糖水58.鱼腥草饮六、消食导滞类59.保和丸60.二陈汤61.四君子汤62.香砂六君子丸63.理中丸64.生姜丸65.活络丸66.保和散67.大柴胡汤68.导滞丸69.小建中汤70.橘皮汤七、化痰止咳类71.川贝枇杷膏72.宣汤73.半夏泻心汤74.小柴胡汤加枳壳75.清热化痰口服液76.镇咳丸77.玉屏风颗粒78.清胆颗粒79.百部止咳润喉片八、祛风散寒类80.羌活胜湿丸81.湿毒清颗粒82.易筋湯83.酸枣仁汤84.川芎茶85.加味逍遥丸86.云南白药87.金针散九、安神减压类88.柿蒂丸89.清心安神口服液90.安宫牛黄丸91.归脾丸92.服安宁颗粒93.惠人中益神丸94.清心口服液十、止血类95.血府逐瘀汤96.复方止血散97.三七止血胶囊98.达菲片99.双花片十一、泻下通便类100.芒硝糖浆101.蜜炙甘草汤102.大承气汤103.调胃承气汤104.润肠通便口服液105.蜜丸106.苏合香丸十二、活血化瘀类107.桂枝茯苓丸108.金匮肾气丸109.桃仁红花丸110.桃红四物汤111.消瘤散112.丹参口服液十三、祛瘀消肿类113.越鞠丸114.三七口服液115.通络丸116.血府逐淤片117.复方草珊瑚胶囊118.消痔丸十四、温阳补肾类119.杞菊地黄丸120.大补阴丸以上方剂,涵盖了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必背方剂。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与方解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与方解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与方解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
1. 单味药方剂: 由一种中药药材煎煮而成的方剂。

例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2. 复方药方剂: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药材组成的方剂。

例如:四逆散、十全大补汤等。

3. 方组合药方剂: 由多种方剂组合而成的方剂。

例如:十枝汤加味剂等。

4. 炮制药方剂: 对中药进行炮制处理后使用的方剂。

例如:附子理中汤、茯苓四逆汤等。

5. 茶剂类药方剂: 由中药药材煎制成茶剂的方剂。

例如:三仙饮等。

6. 石墨类药方剂: 由石墨制成的药剂。

例如:石膏湯等。

7. 糖浆类药方剂: 由糖浆制成的药剂。

例如:白芷糖浆等。

8. 凝胶类药方剂: 由凝胶制成的药剂。

例如:牛黄清心散等。

9. 胶囊类药方剂: 由胶囊制成的药剂。

例如:丹参胶囊、人参胶囊等。

方解是指针对具体的疾病或症状,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其他因素,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方解包括方剂选择、用药原则、药物配伍、煎煮方法等内容,旨在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方解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组合和处理方法。

通过方解,中药方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E.《千金要方》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D.完带汤 E.一贯煎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E.新加香薷散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E.济川煎5、四逆散的功用是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 D.凉膈散 E.败毒散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 D.当归六黄汤 E.大补阴丸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E.阳和汤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E.玉女煎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E.温经汤11、一贯煎的君药是A.熟地黄 B.生地黄 C.枸杞子D.当归身 E.川楝子12、天王补心丹主治证的病机是A.阴虚血少,心肾两亏 B.肝血不足,心神失养 C.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D.心阴不足,肝气失和 E.心肾两虚,水火不交13、治疗气虚血瘀证得代表方剂是A.复原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 E.生化汤14、患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舌苔白,脉浮数者,治疗时宜选用A.消风散 B.升麻葛根汤C.清营汤 D.犀角地黄汤E.川芎茶调散15、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者。

治疗时宜选用A.天麻钩藤饮 B.三子养亲汤 C.川芎茶调散 D.半夏白术天麻汤E.镇肝熄风汤16、治疗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首选方剂是A.炙甘草汤 B.玉屏风散 C.牡蛎散 D.桂枝汤 E.天王补心丹17、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疗时宜首选A.温经汤 B.复原活血汤 C.生化汤 D.四物汤 E.桂枝茯苓丸18、十灰散所治出血证的病机是A.血热妄行B.脾不统血C.充任不固D.瘀阻血脉E.胃热阴虚19、补中益气汤与参苓白术散中共有的药物是A.人参、黄芪 B.黄芪、茯苓C.白术、人参 D.升麻、柴胡E.山药、白术20、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者,治疗时宜选用A.青蒿鳖甲汤 B.清营汤 C.安宫牛黄丸 D.玉女煎 E.紫雪21、八珍汤的主治证是A.脾胃气虚 B.营血虚滞C.气血两虚 D.气虚发热E.血虚发热22、完带汤的功用特点是A.健脾化湿止带,兼以清热B.健脾收涩止带,兼以化湿C.健脾化湿止带,兼以疏肝D.固肾收涩止带,兼以清热E.固肾健脾止带,兼以凉血23、体现“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剂是A.六味地黄丸 B.补中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桂苓甘露饮 E.炙甘草汤24、旋覆代赭汤主治A.寒热互结之痞B.水热互结之痞C.痰热互结之痞D.胃虚痰阻之痞E.脾虚气滞之痞25、九味羌活汤与独活寄生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羌活、细辛、川芎B.防风、川芎、茯苓C.川芎、防风、生地D.独活、防风、川芎E.生地、黄芩、当归26、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大便不调者,治疗时宜选用A.厚朴温中汤 B.枳实消痞丸 C.半夏厚朴汤 D.枳实导滞丸 E.保和丸27、大补阴丸中,熟地黄、龟板与黄柏、知母的用量比例是A.3:3 B.3:2 C.3:1D.1:3 E.2:128、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A.活血祛淤,行气止痛B.活血祛淤,疏肝通络C.温经散寒,养血祛淤D.养血祛淤,温经止痛E.活血祛淤,散结止痛29、主治温燥伤肺轻证的方剂是A.清燥救肺汤B.桑杏汤C.止嗽散D.桑菊饮E.杏苏散30、麦门冬汤体现的治法是A.金水相生B.补火生土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E.补火生土二、多项选择题(2-5个正确答案)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盛生风E.肝阳上亢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E.山萸肉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E.中气虚寒之虚劳里急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E.厚朴温中汤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A.乌梅丸B.芍药汤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E.葛根芩连汤6、下列方剂中,含有桃仁、大黄的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桃核承气汤C.补阳还五汤D.桂枝茯苓丸E.复原活血汤7、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A.肝脾并调B.气血并补C.心脾同治D.补而不滞E脾肾兼顾8、下列病证中,可以使用下法治疗的是A.瘀血B.冷积C.宿食D.停饮E.结痰9、九仙散的药物组成有A.人参B.阿胶C.贝母D.白果E.乌梅10、下列方剂中,含有桂枝的方剂是A.当归四逆汤B.阳和汤C.苏子降气汤D.温经汤E.桃核承气汤三、填空题1、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包括()。

2、大柴胡汤主治()病。

3、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4、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5、止血类方剂中,常配伍少量活血药的用意是()。

6、治疗痰气互结梅核气之主方是()。

7、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细数,宜选用()治之。

8、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

9、大定风珠主治()证。

10、镇肝熄风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四、写出下列方剂的组成1、羚角钩藤汤2、痛泻要方3、温胆汤4、羌活胜湿汤5、真武汤6、健脾丸7、越鞠丸8、朱砂安神丸9、真人养脏汤10、小柴胡汤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4、祛痰剂一般分几类?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六、论述题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3g,水煎服。

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苏子、苏叶并用的方剂是()A.杏苏散B.加味香苏散C.苏子降气汤D.半夏厚朴汤E.参苏饮2、患者出现热闭心包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

治疗时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苏合香丸D.至宝丹E.大承气汤3、百合固金汤体现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金水相生C.清金制木 D.泻火保金 E.壮水制火4、阳和汤中用甘草的意义是A.益气补脾B.益气温阳C.解毒和药 D.缓急止痛 E.通淋利尿5、患者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之心动悸,脉结代,体羸少气,舌光少苔,治疗时宜选用A.天王补心丹B.朱砂安神丸C.炙甘草汤D.参苓白术散E.生脉散6、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功用的方剂是A.清气化痰丸B.定喘汤C.贝母瓜蒌散 D.泻白散E.九仙散7、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用意是A.清热解毒 B.宣散郁热 C.散结消肿 D.清热散结 E.轻清透表8、止嗽散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白前、荆芥、陈皮B、前胡、半夏、苏叶C、贝母、枳壳、杏仁D、半夏、苏子、桑叶E、百部、桔梗、杏仁9、八正散的功用是:A.凉血止血,清热利尿B.清热泻火,利水通淋C.清热利湿,化浊和中D.清热通淋,利水养阴E.清热祛湿,利胆退黄10、治疗肝郁化火所致胸腹胁肋疼痛,最宜选用的方剂是A.越鞠丸 B.龙胆泻肝汤 C.四逆散 D.金铃子散 E.左金丸11、小陷胸汤的组成是A.半夏、朴硝、茯苓B.枳实、黄连、半夏C.半夏、陈皮、南星D.黄连、半夏、栝楼E.大黄、芒硝、甘遂12、萆薢分清饮的功用是A.温肾利湿,分清化浊B.清利湿热,升清降浊C.清热燥湿,通淋泄浊D.健脾升阳,化浊止带E.固肾止带,清热祛湿13、治疗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首选方剂是A.大秦艽汤 B.参苏饮 C.香苏散D.杏苏散E.香薷散14、患者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舌红少津,脉数。

治疗时宜选用A.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普济消毒饮D.养阴清肺汤E.仙方活命饮15、完带汤所治带下的病机是A.肝经湿热,随经下注B.脾虚不运,湿盛下注C.脾虚肝郁,湿浊下注D.脾肾虚弱,湿热下注E.肾虚有热,湿浊下注16、小青龙汤中温化寒饮的主要药物是A.麻黄、桂枝B.干姜、细辛C.苏子、前胡D.茯苓、桂枝E.生姜、半夏17、下列组成中,不含甘草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 B.理中丸 C.平胃散D.吴茱萸汤 E.蒿芩清胆汤18、清营汤中,具有“透热转气”作用的药物是A.生地、玄参B.麦冬、竹叶C.黄连、丹皮D.银花、连翘E.丹参、芍药19、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A.3:1B.4:1C.5:1 D.6:1E.7:120、健脾丸的功用是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健脾益气,渗湿止泻C.补脾柔肝,祛湿止泻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E.健脾益气,升阳举陷21、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方剂是A.银翘散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黄连解毒汤 E.白虎汤22、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A.温中散寒,涩肠止泻B.温肾祛寒,缩尿止遗C.涩肠固脱,温补脾肾D.调补心肾,涩精止遗E.温肾暖脾,固肠止泻23、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A.人参B.黄芪C.炙甘草D.白术E.茯苓24、具有养阴透热功用的方剂是A.玉女煎B.清骨散C.大补阴丸D.清胃散E.青蒿鳖甲汤25、当归六黄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当归B.黄连C.熟地D.黄芪E.黄柏26、下列组方中,体现“六经分治”思想的方剂是A.羌活胜湿汤B.桂苓甘露散C.独活寄生汤D.藿香正气散E.九味羌活汤27、下列方剂中,哪首不具有寒温并用的组方特点A.理中丸B.枳实消痞丸C.温脾汤 D.半夏泻心汤 E.温经汤28、下列药物中,除哪项外,均属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共有的药物A.黄芩B.人参C.生姜D.半夏E.大枣29、治疗风邪初中经络证,首选方剂是A.消风散B.小活络丹C.镇肝熄风汤D.大秦艽汤E.天麻钩藤饮30、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功用的方剂是A.小青龙汤B.实脾散C.真武汤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二、多项选择题(2-5个正确答案)1、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A.芳香舒脾B.辛散疏肝C.胜湿燥湿 D.引药入脾 E.升散郁火2、下列方剂中,玄参、麦冬、生地三药共用的方剂有A.麦门冬汤B.天王补心丹C.百合固金汤D.养阴清肺汤E.增液承气汤3、下列方剂中,所治疗病证与脾不统血有关的方剂是A.健脾丸B.固冲汤C.黄土汤D.归脾汤E.实脾散4、温脾汤的功用是A.攻下寒积B.温阳补血C.温补脾阳 D.温中止呕 E.涩肠止泻5、完带汤的配伍特点是A.寓补于散B.寄消于升C.培土抑木D.肝脾同治E.心肾并调6、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之证,其所治疗病症包括A.水肿B.痰饮C.脚气D.消渴E.转胞7、组方配伍中运用“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有A.麦门冬汤B.参苓白术散C.清燥救肺汤D.百合固金汤E.泻白散8、易黄汤的药物组成有A.山药B.芡实C.黄柏D.车前子E.白果9、下列方剂中,以黄芪魏君药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补中益气汤 C.玉屏风散 D.牡蛎散 E.固冲汤10、猪苓汤的组成药物有A.猪苓B.泽泻C.茯苓D.阿胶E.滑石三、填空题1、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