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教室九年级化学下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注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梳理化学知识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过程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物质的分类1.3 化学方程式2.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生活中的有机物2.2 生活中的无机物3.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2 吸热与放热反应4. 第四章:金属与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4.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5. 第五章:溶液与化学反应5.1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5.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描述首先物质结构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晶体结构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构成。

其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涉及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及平衡移动原理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发生规律和条件。

再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部分着重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的关系,介绍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此外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应用部分结合实际生活,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与社会环境部分探讨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本课程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 简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在九年级学习中的地位化学学科是九年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九年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这门学科的初步知识,对于培养科学素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实验技能具有关键作用。

化学不仅是理解自然现象的关键,而且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学健康、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还能掌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九年级学习化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未来生活技能的一种储备和提升。

2. 介绍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为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和现象,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主要内容方面,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主要包括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变化的奥秘以及身边的化学物质等几大模块。

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重点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如何构成物质的知识。

物质变化的奥秘部分则主要探讨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转化之间关系的科学学科。

九年级化学下册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化学元素、离子及化学键、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化学计量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所涉及的化学元素包括周期表中的主要元素及其特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区分以及元素的命名与符号等。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目)和电子排布特征进行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族和区域。

周期指的是横向的行数,族指的是纵向的列数,区域则指的是元素的主、副、过渡、稀土和放射性等特征。

2.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区分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不良导体,多为气体或固体,脆性大,不透明等。

金属元素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3.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元素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常见的有通过拉丁名、地理名、人名等进行命名。

元素的符号则是使用元素英文名或者拉丁名的首字母缩写。

二、离子及化学键离子是由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学实体,化学键是用于连接原子之间的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涉及了离子、化合物的成键和离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命名等。

1. 离子式离子式描述了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相对比例关系。

它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符号及其个数组成,用于表示化合物中的离子组成。

2. 化合物的成键化合物成键有共价键和离子键两种形式。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来连接原子,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离子键则是由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

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主要通过离子的名称及其相对比例关系来命名。

离子的名称通常以正离子在前,负离子在后。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方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分解和合成等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室基本规则与安全常识(2)实验操作技巧与仪器使用2.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氧气的制备与性质3. 第三章:水的净化与软化(1)水的净化方法与原理(2)硬水与软水的性质与转化4.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1)碳的单质与化合物(2)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5. 第五章:金属与金属材料(1)金属的性质与分类(2)金属的冶炼与用途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4.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

2. 实验仪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教学网站、视频等。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点(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有机反应及其类型7. 第七章:酸碱盐及其溶液(1)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8. 第八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2)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点(3)化学反应速率与条件9. 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1)食物中的营养素与化学(2)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与作用(3)环保与化学: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 第十章:化学实验技巧与探究(1)实验设计与方案的评价(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七、教学方法6.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化学九年级下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化学九年级下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结词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数学模型,用于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和 关系。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关系。通 过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的平衡状态、速率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性质
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取代 反应、加成反应等,与有机物分 子中的官能团有关。
04
化学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场地整洁、仪器完好、试剂 充足,并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数据和问题,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
实验操作顺序
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实验,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 理,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清晰。
数据分析
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或软 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结论或预测。
结果表达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 等形式进行表达,使结果 更直观易懂。
实验安全与环保
实验安全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 仪器和试剂,避免发生火灾、爆
酸的性质
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盐和氢气
02
01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
成盐和水
03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04
05
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 的盐和酸
碱的性质
01
02
03
04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 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性质1.1 分子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的定义、特点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子间作用力。

第二章:原子和元素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及电子的排布。

教学内容: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2 元素的概念与周期表教学目标: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周期表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

第三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1 化合反应教学目标:了解化合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化合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化合反应的特点、化合反应的类型及化合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2 分解反应教学目标: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分解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分解反应的特点、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溶液与浊液4.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特点、溶液的性质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2 浊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掌握浊液的定义、特点及浊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浊液的定义、浊液的特点、浊液的性质及浊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浊液的概念与性质。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许多关于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人们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其中92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其他的则是人工合成的。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其中经典的化合物是水,由氢和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单位,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心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核心轨道运动,带负电荷。

一个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它的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3. 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共价键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合物较稳定。

离子键是指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从而形成离子化合物。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失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增加反应物浓度、温度和表面积,或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描述方式,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用来表示物质和反应过程,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产物,并且用反应箭头分隔。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确保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6.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能够释放OH-离子。

酸与碱反应时产生水和盐,这种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要平衡。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会发生变化。

8. 化学量计算化学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的。

常用的化学量单位有摩尔、千克、分子数等。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九年级下册的化学知识点涉及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金属与非金属、溶解与沉淀、离子方程式等方面,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

第二章:基础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组成。

2. 化学元素: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特征由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所决定。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包括原子、离子、分子、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通过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原子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热导性和脆性。

2.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指其与酸、水和氧气等物质反应的能力。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在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

第五章:溶解与沉淀1.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可以由温度、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数量比例等因素影响。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 沉淀:沉淀是指溶液中一部分溶质在适当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颗粒。

第六章:离子方程式1. 离子: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化学物质。

2.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用离子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溶液中离子的形成和消失。

2024年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2024年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过滤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一 种方法。通过过滤操作,可以将不 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从液体中分离 出来。
16
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步骤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用量筒量取所需溶剂;将 溶质加入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贴上标签。
2024/2/2
21
实验:鉴别常见酸碱盐
01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鉴别常见的酸、碱和盐。
2024/2/2
02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
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03
实验步骤
根据酸、碱和盐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按照实验方 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不同金 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
12
2024/2/2
03
溶液
13
溶液组成和性质
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 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 质。
分类
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 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注意事项
在配制过程中,要保证所用仪器干净、干燥;称量溶质时要准确至0.1g;量取 溶剂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溶解。
2024/2/2
17
04
酸碱盐
2024/2/2
18
酸碱盐基本性质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 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具有酸味、能使石蕊试 液变红等通性。

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化学应用知识展示试题(A卷)

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化学应用知识展示试题(A卷)

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化学应用知识展示试题(A 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10架教-8飞机拉出10道“彩烟”辉映长空,形成“彩烟”的原理是吊舱中的液态彩色物质被高压N 2吹出,随高温尾气喷出,冷凝后形成“彩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彩烟”是一种纯净物 B .蒸汽凝结为雾发生了化学变化 C .蒸汽遇冷形成的雾是液体D .N 2和NO 2都属于含氮化合物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外,还有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剧冷却到165K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水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变小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变大C .玻璃态水的化学性质与液态水一样D .玻璃态是一种新型化合物3.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B .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C .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D .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4.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系列物质称为烃,下列烃的混合物中,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和H 2O 都是恒量的是 A .C 2H 2、C 2H 4B .C 2H 4、C 2H 6C .C 3H 8、C 3H 6D .C 6H 6、C 2H 25.钯(Pd )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22Pd xH =2PdHx ,其中x 的最大值为0.8。

已知:Pd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金属钯的密度为12g/cm 3,则212cm 3Pd 能储存H2的最大质量为A.9.6gB.19.2gC.28.8gD.38.4g6.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中国印迹”等影像图。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与操作规范学习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如穿着合适的服装、佩戴防护眼镜等。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如正确使用试管、烧杯等。

1.2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学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了解仪器的维护和清洁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学习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质量数等。

理解分子的定义,掌握分子式的书写方法。

2.2 元素与化合物的分类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分布,掌握常见元素的特点。

了解化合物的分类,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理解反应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3.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练习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方程式的含义。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如碳链、碳环等。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学会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第五章:生活中的化学5.1 食物与营养学习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了解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掌握均衡饮食的原则。

5.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钢铁的生锈等。

学习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能量与热化学6.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转化形式,如热能、化学能等。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6.2 热化学与反应热学习热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标准焓、标准反应焓等。

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简单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课件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课件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课件化学知识点课件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

在化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化学物质,它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按反应的性质和过程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类型,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如A+B→C。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如C→A+B。

3. 代入反应代入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被另一种单质取代,如AB+C→CB+A。

4. 双替反应双替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交换部分原子或基团形成两种新化合物,如AB+CD→AD+CB。

四、离子与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反应是指离子间发生反应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1. 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如Na+;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

3. 盐的离解与水的离解盐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离解,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水也可以发生离解。

五、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重要概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程全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程全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程全解析第一章:原子和分子1.1 原子结构1.1.1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的基本粒子,数量等于原子序数。

- 中子:不带电的基本粒子,质量略大于质子。

1.1.2 电子- 电子: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1.2 分子1.2.1 分子概念-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粒子。

1.2.2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分子间较弱的吸引力。

- 氢键:特定原子间的较强吸引力。

第二章:离子化合物2.1 离子化合物概念- 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构成的化合物。

2.2 盐和碱2.2.1 盐- 盐:由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阴离子(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2.2 碱- 碱: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3.1 有机化合物概念-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构成,通常含有其他元素(如氧、氮、硫等)的化合物。

3.2 烃- 烃:仅含有碳和氢的有机化合物。

3.3 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由烃通过取代或加成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反应4.1 化学反应类型4.1.1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4.1.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多种新物质。

4.1.3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4.1.4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4.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4.3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第五章:物质性质5.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2 物质的分类5.2.1 纯净物- 纯净物:成分单一的物质。

5.2.2 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讲解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下册的化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化学反应、原子结构、酸碱中和等知识点。

下面将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开始讲解。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指的是组成和性质相同的一类物体。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根据化学元素的不同,原子能够组合成不同的物质。

常见的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数学方式。

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以及相应的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表示了氢气和氧气通过反应生成水。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种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原子的电子层数、价电子和价层等特性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中性溶液的化学反应。

酸性溶液含有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性溶液则含有产生OH-离子的物质。

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按照适当的摩尔比混合时,产生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从而达到中和的效果。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

5. 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包括正确佩戴实验室用品、妥善处理化学药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干净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优翼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优翼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优翼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了解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让我们更能够理解世界的奥秘。

在本文中,我将带领大家回顾并总结九年级化学下册的重点知识。

第一章:分子与晶体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分子与晶体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分子和晶体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构成和组织。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晶体则是一种有规则排列的分子或离子结构。

了解分子和晶体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特性、相变和溶液都非常重要。

第二章:离子与离子化合物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组合物,离子化合物则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离子配平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这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的基础。

第三章:酸和碱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

酸是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我们通过学习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酸碱溶液的酸碱度。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特征。

金属是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的物质,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我们还学习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离子价。

第五章:碳与有机化合物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碳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合价和广泛的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结构元素的化合物。

我们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空气与氧气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六章中,我们学习了空气和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空气是地球大气的组成部分,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氧气是生物体呼吸和燃烧过程中必需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下)教案(57页)

九年级化学(下)教案(57页)

8.1金属材料学校:授课教师: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质、功能用途。

2.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生铁、钢等重要合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金属的知识,通过实验比较更深刻地认识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共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观察、表达。

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1、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2、金属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3、什么是合金?4、合金与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阅读教材,发现并提出问题。

讨论,梳理问题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识别能力实验【实验探究】以常见金属铁、铜、铝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它们的物理性质。

例如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的差异。

1.用砂纸打磨铁丝、铜丝、铝箔后观察它们的色泽,将铁丝、铜丝弯曲然后拉直;2.用坩埚钳分组实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从中得出金属夹住金属丝的一段,另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心触摸(当心烫伤)不加热的一端感受金属的导热性。

3.用电池、小灯泡等连接电路,测试铜、铁、铝的导电性。

的一些物理性质。

师生总结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2.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3.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4.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为液体);5.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6.大多数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学校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宇数理化教室九年级化学下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知识点1:
(1)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进行搅拌后,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
(2)食用油加入水中进行搅拌后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3)将悬浊液和乳浊液放置较长时间后,原本分散于水中的物质和水发生分离,如泥土沉在水底,食用油漂浮在水面。

知识点2:
(1)溶解:若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例1、在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或粉笔灰)和食用油五种物质中,分散于水中形成均匀,透明体系的物质是;以细小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的物质是;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的物质是。

例2、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消失的原因?并且食盐与蔗糖溶解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例3、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例4、从均一性的特点看,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二、如何加快固体物质溶解
(1)搅拌(2)加热(3)粉碎
乳化:油能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例1、结合图回答问题
在B试管加入(写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例2、将固体物质溶于水时,通常都要震荡仪器或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什么?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想法。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有哪些外部条件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四、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基本无变化。

例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可能使()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冰
例2、做一个探究性试验,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装置如图。

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的b端液面(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
的原因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向试管
B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且U形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
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
五、水溶液的性质
(1)水本身的导电性非常微弱
(2)使水能够导电的原因是: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沸腾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的原因
少量固体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点升高(高于100℃),凝固点降低(低于0℃)
例如:冬天在路面上撒盐;冬天在油箱里加少量乙二醇;冬天在厨房容易结冰的地方撒食醋等等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在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碱面
C、花生油
D、牛奶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泥浆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5、下列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是()
A、冷水
B、热水
C、加了洗洁净的冷水
D、加了洗洁精的热水
6、在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手腕转动
B、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
C、用手捏住试管,用手腕摆动
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自来水是纯净物
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
D、水是宝贵的资源
8、一杯硝酸钾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分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ml;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ml,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9、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碘和酒精混合可形成溶液
B、硫酸锌和水混合一定形成悬浊液
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
D、酒精和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乳化后得到的一定是乳浊液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11、在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以使溶液的温度下降()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冰
12、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很难导电()
A、蔗糖
B、食盐
C、硫酸
D、氢氧化钠
13、下列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
A、氯酸钾溶液
B、氯化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干燥的氯化钾晶体
14、在正常的大气压下,下列液体的凝固点等于0℃()
A、稀食盐水
B、稀醋酸
C、乙二醇的稀溶液
D、纯水
15、下列液体中既存在大量分子,又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是()
A、氯化钠溶液
B、酒精溶液
C、纯硫酸
D、蔗糖溶液
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表中符合题意的组合是(填序号)。

理由是
18、将少量的(1)碳酸钙(2)煤油(3)食盐晶体(4)硫酸铜晶体(5)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能形成紫色溶液的是(填序号)
19、探究题
(1)【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2)【查阅资料】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
放出
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②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3)【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4)【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两种方案。

在图B所示方案中每
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其保持在99℃
(5)【实验结论】(1)图A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
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降低、不
变)(2)图B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突然沸腾,说明
溶液的温度(填升高、降低、不变)
(6)【拓展实验】按照图乙进行实验。

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
左边液面将(填高于、低于、等于)右边的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填序号)
①NaCl ②NH4NO3③CaCO3
(7)【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Q放(填>,<,=)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填>,<,=),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B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物质b不能再溶解,也不与水反应),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

解释不沸腾现象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