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
莫让“工作留痕”成为形式主义
莫让“工作留痕”成为形式主义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标准的不断提高,每天我们都在不断地忙碌着,为了满足工作目标,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繁琐的工作程序和文件记录,这些“留痕”似乎成为了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形式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断加剧和被普遍关注,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留痕”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表现,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工作留痕”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出现的。
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某些领域、某些部门、某些企业的常规作法,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上的问题,如管理责任不落实,部门之间如同独立王国等。
这样,各个部门为了凸显自己的工作量和任务完成度,就必须在各种文件和报告中反复强调,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反复强调的内容并不具备实际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
其次,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在制订工作计划和检查工作成果时,摒弃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不把留痕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注重实际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具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更要装备乐学、善思、勇做的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让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实际。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体现实际效果的工作机制和审核制度,促进工作留痕的真实性和效益性。
比如,可以采用定期汇报的方式,由各个部门责任人罗列出已经完成的工作清单、所需的文档资料等内容。
这样做可以让管理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可以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我们需要意识到,工作留痕虽然是工作中的必要环节,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唯一的内容,那么就会陷入到形式主义的怪圈中,导致我们的工作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只有真正把留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注重实际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才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实际。
工作留痕要适度,“痕迹主义”要不得
工作留痕要适度,“痕迹主义”要不得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
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
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半月谈网7月27日)形式主义,是一种恶劣的工作作风,其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
或只讲形式,不重内容;或只求过程,不管结果;或只看表面,不顾实质;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义》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必要的工作笔记、图片资料等记录可以帮助广大干部在工作中理清思路,也是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管理手段。
但若一味追求“留痕”,凡事以记录评优劣,忽略了群众的真实感受,就难免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变成“痕迹主义”。
“痕迹主义”出现,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上级检查工作形式单一,考核方式陈旧,重形式轻内容,重纸质轻实地,重汇报轻调研,把对下级的监督考核当成走形式,甚至是大家合力唱“双簧”——上级检查粗糙,下级乐见其成,最后和气收场、草草了事。
二是个别部门过分注重迎合上级检查,不惜花费大力气搞形式、理材料、做报告,缺乏深入一线、俯下身子踏实工作的态度,也侧面反应出个别领导干部唯上不唯下的错误服务理念。
工作留痕需适度,过分讲究和要求“痕迹”,既增加基层工作的难度,浪费基本干部工作时间与精力,也容易使群众产生反感,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得再完美,不干都是空的。
工作留痕首先需分清形式与内容的界限,分清主次,祛其形式,留其精髓;其次,转变工作观念,把群众的真心点赞作为评价干部优劣、工作落实情况的首要标准;最后,要建立完善契合实际的考核制度,将日常监督情况、群众满意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杜绝“纸上谈兵”,注重实地走访调研。
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在基层蔓延
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在基层蔓延作者:李向东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8期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委书记李向东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让基层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检查考核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干实事、办实事,赢得了基层的一片掌声。
县级党委政府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一级,必须坚决防止“口号式”落实,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蔓延。
遏制形式主义,必须以上率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
”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上面出现官僚主义,下面就会产生形式主义。
领导干部如果乐意读花样文章,下面就会花气力在文字材料上“雕龙画凤”;领导干部如果喜好看花样秀场,下面就会在“培育盆景”上下足功夫;领导干部如果喜欢走马观花,下面就会在“经典线路”策划上不遗余力,而在下实功、办实事上大打折扣,就会引起群众反感。
县级党委政府处于面对群众的“桥头堡”位置,需要将上级决策部署转换成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工作举措,并实实在在地执行。
如果推动工作依赖于“一级一级发文、一级一级开会、一级一级检查”,工作仍然在纸上、在会议室里,精神到不了田间地头,决策部署走不进学校社区,改革举措离市场主体相去甚远,形式主义就仍然“涛声依旧”,甚至成为基层不堪重负的“新源头”。
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遏制形式主义,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既挂帅更出征,带头带领带动狠抓落实,变“做给我看”为“示范给你看”,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形成一级看一级的示范效应,真正释放出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遏制形式主义,必须敢于担当。
遏制形式主义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基层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划工作、推动落实和为群众分忧解难上。
当前,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口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进入转型跨越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挑选急、难、重、险的任务,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为担当者担当,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
新形势下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
新形势下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但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式主义”问题仍屡禁不止,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党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这虽然是少数地区少数干部的个案,但对于本地严肃认真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整顿,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当前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一是抄。
对于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仅仅做“传真机”“打印机”“传声筒”,遇事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全靠开会发文来做姿态、表决心,至于实践落实,则“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
例如环保部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发现有个别单位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存在照搬照抄问题。
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管理局,抄的时候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正式文件中居然还出现了其他县的地名。
二是懈。
上班期间精神萎靡,下班休息精神抖擞,干起私活争先恐后,干起工作散漫松懈,一拖再拖,工作任务则敷衍了事。
例如 2014 年至 2015 年,在桃源镇宗爱五金厂和衍三五金厂被依法查处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广东江门鹤山市环保局和桃源镇政府未进行日常巡查和跟踪落实整改,导致上述两家企业继续违规生产经营,严重污染环境,鹤山市环保局和桃源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均受到了党纪处分。
三是假。
为了应付检查,工作办事不惜假作为、“放卫星”,工作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
有的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其要害在于“假”,蒙骗上级、糊弄群众。
如在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有的干部办公用房超标,表面配合整改,实则改成套间,设置暗门,暗地变通。
四是虚。
“牛皮吹得响”,只把虚名扬,喜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求实用管用,只求出镜露脸。
“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新变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痕 迹 主义 " 一 形式主义新变种
22
口赵 阳
近 几年 .“痕 迹管 理 ”在 基层 T:作 巾 被 广 泛 应 用 其 优 势 在 于 通 过 保 留 下 来 的 文 字 、罔 片 、视 频 等 资 料 .有 效 还 原 干 部对 ‘r 作 的落 实情 况 ,供 H后 查证 。部 分基层 干部 反映 .为避免 在上 级检 查时 被问责 .H常 I 作中 ,他 们不得 不过分 在 “留 痕 ”上 做 文 章 ,此 举 严 重 背 离 了 痕 迹 管 理 的 初 衷 专 家 指 .“痕 迹 主 义 ”在 基 层 流 行 ,已 成 为 形 式 主 义新 变 种 .当引 起 高 度 重 视
一 位驻 村 干部 告诉 笔 者 ,村 里搞 一 次 “卫 生 清 扫 ”就 需 要 9份 档 案 :一 是 乡 镇 党 委 政 府 关 于环 境 大 整治 的 红 头 文 件 ;二 是村 两 委 的 1:作 方案 ;j 是 村 民 代 表 会 议 记 录 ;四 是 思 想 动 员会 议 记 录 ;五 是贫 困户环 境 卫 生 名单 ;六 是 实 施 分 _1:细 则 ;七是 扫 大 街 的几 张照 片 ; 八是 片 区考评 表 ;九是贫 闲户 入户考评 表 。
搞 一 次 “卫 生 清 扫 ”需 要 九 份 档案
在 中 部 某 省 一 个 乡镇 ,举 办 了 一 次 “脱 贫攻 坚 资料 大 比武 ”,活 动要求 各 村 第 一 书 记 协 同包 村 干 部 、驻 村 1.作 队 7伟 备 2014年 以 来 的 所 有 脱 贫 攻 坚 资 料 ,到 露 了他的参赛秘籍 ?
心得体会:向形式主义新变种“亮剑”(最新)
心得体会:向形式主义新变种“亮剑”(最新)最近,看了一则报道,题目是《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文中称: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环境大整治的红头文件;二是村两委的工作方案;三是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四是思想动员会议记录;五是贫困户环境卫生名单;六是实施分工细则;七是扫大街的几张照片;八是片区考评表;九是贫困户入户考评表。
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弄得如此复杂,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新变种,劳民伤财,害人不浅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形式主义新变种的发生呢?怎样摒弃这种变异的形式主义?笔者认为,要做到“三有”。
要有敢于担责的勇气。
工作留痕的初衷是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可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想方设法“留痕”,玩着花样“留痕”,层层加码“留痕”,这就违背了“工作留痕”的初衷。
这就是干部不敢担责的表现,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新表现,我们要坚决制止。
有诗曰:“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干部不敢担责是一种耻辱,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我们要敢于担责,敢于向这种形式主义新变种“亮剑”,坚决向这种形式主义新变种说“不”。
要有无私无畏的魄力。
没有私心,就不怕上级来检查,为应付上级来检查,把材料整得漂漂亮亮,甚至弄些假材料充斥其中,这就是心怀鬼胎,要么是蒙骗群众,要么是欺骗领导,因此,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做了多少工作,就呈现什么资料,不必弄虚作假,不要把做工作变成了做资料,如果用做资料代替了做工作,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新表现,我们要对它坚决说“不”,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查处,坚决不能让这种变异的形式主义蔓延,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要有务实为民的情怀。
过分强调工作留痕,不必要的工作留痕,严重浪费了干部和群众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工作实效,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这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
干部监督考核要破除“痕迹主义”
干部监督考核要破除“痕迹主义”作者:代凯来源:《求知》 2019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近年来,干部监督考核中的“痕迹主义”现象在全国各地持续上演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为应对来自“上面千条线”的监督考核任务,作为“底下一根针”的基层干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给各种工作留痕而疲于奔命。
“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型表现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不仅给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使干部和群众产生消极情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
改进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考核工作,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设计科学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消除“痕迹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一、干部监督考核中“痕迹主义”现象的主要表现媒体曝光的干部监督考核中的“痕迹主义”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出现。
例如“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9份档案”,再如“一个贫困户一份档案24页,一式四份96页”“上午11点发通知,下午3点就要上报材料”,还如“基层干部每天到几十个工作APP 和微信群签到、打卡”,等等。
归纳林林总总的干部监督考核中的“痕迹主义”现象,可以将之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干部监督考核中“事事求痕”。
一些上级考核单位在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考核中,没有根据工作的性质、地区的差异和形势的变化等因素作出通盘考虑,而是要求诸事留痕,以痕迹论工作。
部分上级考核单位对基层干部工作留痕的要求十分高,讲求材料整齐、包装精美、图文并茂,最好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同时具备;讲求与会议和工作相关的各类领导讲话、制度规定、会议纪要、工作总结一应俱全,并且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以证明确实开展了相关工作。
警惕“留痕”背后的形式主义
河北14深 度主持人:曹耀峰ff519699156层的呼声。
特别是年末岁初之时,总结汇报、检查考核、评比表彰、传达部署的“黄金时段”,如果还是“状态”不改、“惯例”不变,文件一个接着一个发,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开,痕迹一个接着一个留,检查一个接着一个来,基层干部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要大张旗鼓地为“痕迹管理”瘦身,为其定规矩、设标准、划红线,挤干其中的“水分”。
要优化基层考核评价体系,降低材料在检查考核中的比重,坚决杜绝“材料出政绩”“以材料论英雄”等不良现象。
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要密切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把整治“痕迹主义”列入作风建设的重点,列入常态化的工作,通过督查、检查、通报、曝光等有效手段,把过多过滥、变味变调“痕迹管理”清除掉,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固化为制度,升华为长效机制,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真正把他们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常在“状态”,在属于自己的发力点上建功立业,印在干事创业的“账本”上,留在百姓的口碑中。
警惕“留痕”背后的形式主义◎◎何晨阳“去会场多了,到现场就少了;‘稿来稿去’式的材料多了,深入群众调研就少了”;“上级布置工作,我们不开会显得不重视,不发文,年底万一来检查说我们没落实,那就要问责”;“单位只有3个领导,有时参加各类会议都忙不过来,工作只能晚上和周末开展”;“工作要留痕,最近打印装订文件,生生把自己整成了一个车间女工”……近年来,随着反“四风”深入开展,“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通过“文山”中对工作任务层层加码、“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的方式,来凸显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重视,不仅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也让“文山会海”死灰复燃。
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中部地区某县一位副镇长时,他正在开一个电视电话会。
“一年开了多少会没仔细数过,但去年4月至今,我只休息了不到10天,早已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
别让“痕迹化”蜕化为新的形式主义
龙源期刊网 别让“痕迹化”蜕化为新的形式主义作者:邓梁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11期近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痕迹化管理模式。
所谓痕迹化管理就是步步留“痕”,事事留“迹”,保证检查时有据可查。
于是乎,许多一线教师,除了正常的上课和批改作业外,还要完成痕迹资料。
如集体备课记录、个人备课详案、二次备课痕迹、课件、听课笔记、错题采集记录、学生谈心记录……如果负责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工作,需要留痕的材料还会更多。
繁多的痕迹材料,让教师始终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相当一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并不重要的工作上。
其实,最理想的是分清主次:重要的事情认真做,次要的事情尽量做,无用的事情应付做。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即便真能做到分清主次,同样隐患多多。
一是过重的课外负担,极易滋生不良情绪,对分内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长期超负荷工作,教师无法腾出足够时间进行反思和提高,在教学中只能年复一年重复“昨日的故事”。
三是“应付做”的事情一旦能够顺利“过关”,这种态度便会蔓延到相对重要的领域,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
同时,过多的痕迹材料真要一一检查也颇为困难。
以听课笔记检查为例: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检查者通常只能以听课节数推断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至于听课质量如何却无法顾及。
但这样浮于表面的检查评比,极易伤害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助推形式主义,与痕迹化管理的初衷相违背。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形式主义滋生呢?首先,学校管理者布置工作要敢于做“减法”。
在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牢牢把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管理理念,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
以检查促发展、以材料“论英雄”不仅是一种懒政的表现,更体现了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
最后,检查评比要善于做“加法”。
学校工作并非不需要痕迹材料,相反,对于能够切实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不仅要留“痕”,更要留好“痕”,留细“痕”,留足“痕”。
基层“痕迹主义”问题表现及整治刍议
基层“痕迹主义”问题表现及整治刍议作者:田乙来源:《企业文化》2020年第11期摘要:“痕迹主义”是当前基层痕迹管理的一种异化,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的突出表现,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基层干事创业造成巨大危害。
本文拟从“痕迹主义”的突出表现、根源剖析、整治对策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把准问题根源,找准整治路径,坚决纠正和消除“痕迹主义”不良作风。
关键词:痕迹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建设当前,“痕迹管理”是基层单位普遍应用的一种过程管理的有效方法。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痕迹管理”是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逐渐演变为“痕迹主义”,成为基层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干部干事创业的大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痕迹主义”的突出表现(一)层层传达,留痕为上。
有的基层单位简单以会议、文件作为抓落实的主要举措和传导压力的主要形式。
接到上级会议精神必定层层开会学习传达,用会议落实会议;接到上级文件必定拟文转发,用文件落实文件。
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材料仍是基层常态。
甚至日常学习、工作也要拍照发状态、微信签到。
以至出现某基层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九份档案的荒唐事[1]。
(二)舍本逐末,材料为上。
有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效果欠佳,遇到检查考核就只能工作不足材料凑。
不仅要求材料内容记录翔实、相互印证,而且还要图文并茂、漂亮美观。
“整好材料”成为基层迎检考核的“亮点”,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泛滥。
(三)虚假落实,应景为上。
有的基层单位抓落实专在应景造势、摆样子上下功夫。
有的单位就在开会上面动起了“歪脑筋”,片面注重会前准备、会中程序和会后宣传;有的甚至到了不开会就好像不重视、不开会就好像工作没安排,只怕自己开会响应得不够及时;有的一次会议中数次更换会标,分开记录、拍照“留痕”,开会如同“演戏”,一切只为留痕。
二、“痕迹主义”的根源剖析“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有其复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基层痕迹主义申论作文
基层痕迹主义申论作文近年来,我国基层痕迹主义问题日益突出。
基层痕迹主义是指一些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流于形式、注重“纸面工程”而忽视实际问题的现象。
遏制和解决基层痕迹主义问题对于推动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层痕迹主义妨碍了基层工作的实效性。
基层工作是党的力量源泉和党的群众基础所在,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然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过于注重表面功夫,只重视“点到即止”,形成了办事不求实、不看效果、不解决问题的“虚功用事”做法。
这种痕迹主义,不仅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失望。
其次,基层痕迹主义扭曲了基层干部的价值取向。
基层党员干部理应担负起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责任,但一些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却习惯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他们过分关注繁文缛节,铺张浪费,甚至以此为攀升晋升的手段。
这种“假工作、真考绩”的倾向,使得干部的工作动力转移到求稳定、求表面,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根本利益。
再次,基层痕迹主义加重了基层负担,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疾苦。
基层单位是最接近群众、最能切实解决问题、最能体现党的力量的单位。
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穷于应付应试、涉案纠纷,导致基层工作量剧增,制度化、程序化上升,“跑群众腿”成了常态。
这不仅加大了负担,还浪费了基层资源,让人民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期望降低。
要解决基层痕迹主义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观。
一方面,党员干部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始终关注民生问题,注重实际效果,努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注重制度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改变量化、形式化的工作风格,真正做到务实、高效。
此外,深化基层改革也是解决痕迹主义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打破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杜绝基层痕迹主义现象。
总的来说,基层痕迹主义是影响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顽疾。
只有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和价值观,深化基层改革,我们才能解决基层痕迹主义问题,推动基层工作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基层痕迹管理异化的弊症、成因与矫治
基层痕迹管理异化的弊症、成因与矫治作者:罗展鸿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在实践中,痕迹管理一旦过分强调留痕而不重实绩,就必然会异化为“痕迹主义”。
基层痕迹管理异化通常表现出本末倒置、官僚做派、苛求本本、虚假充数等弊症。
基层工作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层层加压式管理、“唯痕化”考核方式、种类繁多的督查检查等因素是导致基层痕迹管理异化的现实成因。
要想有效矫治痕迹管理异化弊症,亟需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切实为基层留痕降压减负,设置系统科学的督查考核体系。
〔关键词〕基层治理;痕迹管理;“痕迹主义”;矫治〔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3-0067-04近年来,为了提升治理效能和强化对下级的监管考核,政府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在基层治理中大力推行痕迹管理。
痕迹管理就是借助文字、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对一切工作进展、落实情况进行记录、留存,从而为日后考核、查证提供必要依据的一种治理方式。
痕迹管理作为过程管理手段运用于基层治理中,在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进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单位、党员干部为追求留痕刻意放大材料效用、忽略实绩的做法,使得痕迹管理异化为走形式的“痕迹主义”,从而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耗时耗力,也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剖析痕迹管理异化的弊症、成因,并探寻其矫治良方,有助于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思考和现实镜鉴。
一、基层痕迹管理异化的弊症(一)本末倒置,唯形不唯实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琐细繁杂。
上级的各种政策、指示等最终需要基层去落实。
政令落实得如何,执行的效果怎样,直接拷问着基层干部的实干精神。
痕迹管理的本意在于细化责任、突出落实。
但痕迹管理一旦异化,就会走样变形,非但不能有效解决基层责任问题,反而会演变成新的形式主义,进而背离群众利益、败坏工作作风、污染政治文化。
人民日报关于形式主义的文章
人民日报关于形式主义的文章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官方媒体,经常发表关于社会现象、政治议题以及政策解读的文章。
其中,关于形式主义的文章通常会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并探讨其对社会和政府工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关于形式主义的文章的标题和摘要。
1.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形式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2.警惕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摘要:文章指出了形式主义在当前社会中的新变种,如过度留痕、繁琐的审批程序等,呼吁各级政府部门提高警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3.从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
摘要:本文从思想、作风和政治层面分析了形式主义的根源,提出了一系列破解形式主义的措施,包括加强党性教育、优化工作流程等。
4.让形式主义没有市场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改进工作作风来消除形式主义,使其在政府和党内没有市场。
5.形式主义背后的官僚主义
摘要:本文揭示了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官僚主义如何导致形式主义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请注意,上述文章标题和摘要是根据《人民日报》通常的报道风格和内容进行的模拟,并不是实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如果你想查看《人民日报》上关于形式主义的实际文章,可以通过访问《人民日报》的官方网站或购买相关报纸来获取最新和历史的文章内容。
“痕迹” 抑或“痕绩” 政策执行视域下基层公共 文化服务痕迹主义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总第128期)“痕迹”抑或“痕绩”:政策执行视域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痕迹主义的表现、成因与对策金万鹏,孙道进(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伴随着痕迹管理的广泛应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日趋严重,滋生了以象征性留痕、选择性留痕、照搬性留痕为表现的痕迹主义。
痕迹主义是由人员能力缺陷、单向行政沟通、资源相对失衡以及考核价值偏离等因素共同造成。
对此,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政策执行视角,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实际,加大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强化双向行政沟通、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工作考核体系,让痕迹管理回归初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痕迹主义;政策执行;纾解对策[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1)02-0061-05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无疑是满足居民更高质量、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1]。
与此同时,为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效能低、政策落地难等问题,痕迹管理作为一种基层治理的新手段,被逐步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凭借其可溯源性的纪实功能,在呈现项目进展、督促部门决策以及总结工作经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所谓痕迹管理,即是指基层工作的展开、实效及进展等需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为载体加以整理记录,运用材料形成台账以使工作留有痕迹的一种管理方式[2]。
但当前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留痕迹、看痕迹、比痕迹”现象抬头,痕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发生异化,日趋转变为“为了痕迹而痕迹、一切以痕迹为中心”的痕迹主义,出现过度看重留痕而不注重实效的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而且弱化了干群关系,成为实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掣肘,亟需领导干部予以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一、研究述评近年来,痕迹主义日益泛滥,基层工作“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日趋严重[3],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
申论热点:村史馆“变味走样”是形式主义之祸600字
申论热点:村史馆“变味走样”是形式主义之祸600字
村史馆“变味走样”是指传统村史馆正在改变,其态度和服务变得虚假滥用,各种形式主义出现,不仅影响了村史馆的公益性和历史意识,而且影响着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
形式主义之祸,其实也是一种制度性现象,有多种根源。
首先,权力的滥用导致组织隐私中出现了形式主义。
村史馆常常被权力权威机构视为一个工具,其服务变得虚伪和不真实,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经济因素也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根源。
村史馆专注于旅游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支点,但是未能传承真实的文化,整体文化氛围也变得虚伪和脱离社会真实情况。
第三,缺乏对村史馆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也是形式主义变味走样的根源之一。
社会普遍的观念认为,村史馆服务功能有限,所以缺少有效的绩效监督和管理,村史馆常常违反基本原则,贪图一时之利,违背真实历史,进行曲解和虚假报道
另外,形式主义变味走样还可能是社会治理上严重缺失的结果。
社会历史发展迅速,许多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没有及时调整有关机构治理,导致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村史馆的变味走样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村史馆变味走样是一种形式主义之祸,它可以归结为权力的滥用、经济因素的影响、缺乏监督管理、以及社会治理缺失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宣传科成“留痕科”?警惕形式主义新变种
宣传科成“留痕科”?警惕形式主义新变种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19期
近年来一些督查、检查、考核等,往往都有外宣方面的要求,报纸、电视台、网站甚至App、公众号等,都纳入了考核。
据半月谈报道,部分基层单位为了完成这些硬要求,被迫在各类媒体上过度留痕。
比如,一份4版的报纸上面开设了执法、整治、环境、创建等专栏内容,这些内容占据了整份报纸内容的大半。
“不仅如此,对电视、公众号、App等也有要求。
”某地一名综治干部说,为了体现重视,一些地方会先请各类媒体形成宣传“阵势”,再形成报道常态,以便后期收集,供上级检查阅看。
部分基层干部称,有时尽管没有外宣要求,将这些体现成绩的宣传报道收集起来也能增加“印象分”,变为“加分项”。
“新闻宣传科都要成‘新闻留痕科’了!我的职责本来应当围绕地方亮点工作多在媒体上发新闻,如今却是每天从地方媒体上收集专栏、专题整理成文档,应付有关检查工作。
”一名西南某地负责外宣的干部直言,2019年这个“基层减负年”过得并不轻松。
对此,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为推动中心工作,正常的新闻宣传很有必要,但为留痕而宣传,不但无法推动工作,还是一种资源浪费。
对此,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清理、规范、整合各种检查、督查、考核、创建等工作,重实效、轻形式,从源头上消除“新闻过度留痕”现象。
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
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来源:半月谈网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
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以“痕”论政绩,假痕、虚痕流行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政绩的情况,许多人就想出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
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要求限时完成,这也逼得基层造假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不同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常常挤在一起,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这更造成基层分身乏术、疲于奔命。
有人不堪重负,干脆无中生有,连夜加班加点补材料、“造痕迹”。
防范变异,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进行基本的工作留痕是必要的,尤其是能“避免领导来时因一瞬间的误解,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工作”。
另一方面,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痕迹主义”过多过滥,也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基层干部坦言,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严重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少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
建立统一事项网络数据平台,在减少浪费的同时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事项,界定不同考核方式,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谨防基层痕迹主义变成形式主义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谨防基层痕迹主义变成形式主义背景链接“不看广告看疗效”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突出了实际效果对评价一款药物的重要性。
然而,转换到评价基层工作时,一些人却忘了这一点,变成了“不看成效看材料”。
有调查报道指出,所谓的“痕迹管理”工作方法如今在一些地方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有基层干部按上级要求给贫困户制作档案,1户1份24页且要一式4份,全村58户用了1.5万张A4纸13个硒鼓;还有的村搞1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材料环环相扣、图文并茂,怎么看怎么像法院的卷宗”。
[表明观点]如同多数企业把上下班打卡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适度的“痕迹管理”是必要的。
对贫困户建档,有助于清晰了解其家庭各方面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一些记录、报表、总结,有助于部署、研判、跟进、评价工作,诸如此类的“痕迹管理”对推进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并客观上成为“抓落实”的印证。
但上面两则典型案例却告诉人们,“痕迹管理”同样要讲求度,一旦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以致把“痕迹”等同于结果,奉行基层“痕迹主义”,就会变成新的形式主义。
[综合分析]痕迹管理的两种形式总结起来,基层“痕迹主义”之病大体有两种症状:一种是过度“痕迹管理”,即重视档案材料而轻视结果。
似乎材料制作得是不是精美、全面,代表了对工作重视程度,甚至在材料制作上都要搞个“大比武”,以致人们不得不追问:到底是材料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另一种是伪“痕迹管理”。
常见的是,扶贫干部跑到村里合个影、签个到,留下了“痕迹”就表示工作已经被落实了;或是有了学习计划、会议记录,就代表传达落实上级精神了,至于会议是不是有必要、开得走不走心,材料是不是东拼西凑完成的,则放在一边。
危害基层“痕迹主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接的就是使基层干部陷入到应对各种“痕迹”要求之中,使得面对“上面千条线”、处在“下面一根针”位置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进而直接消耗了他们投入具体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新形势下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
新形势下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及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但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式主义”问题仍屡禁不止,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党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这虽然是少数地区少数干部的个案,但对于本地严肃认真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整顿,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当前基层“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一是抄。
对于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仅仅做“传真机”“打印机”“传声筒”,遇事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全靠开会发文来做姿态、表决心,至于实践落实,则“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
例如环保部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发现有个别单位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存在照搬照抄问题。
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管理局,抄的时候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正式文件中居然还出现了其他县的地名。
二是懈。
上班期间精神萎靡,下班休息精神抖擞,干起私活争先恐后,干起工作散漫松懈,一拖再拖,工作任务则敷衍了事。
例如 2014 年至 2015 年,在桃源镇宗爱五金厂和衍三五金厂被依法查处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广东江门鹤山市环保局和桃源镇政府未进行日常巡查和跟踪落实整改,导致上述两家企业继续违规生产经营,严重污染环境,鹤山市环保局和桃源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均受到了党纪处分。
三是假。
为了应付检查,工作办事不惜假作为、“放卫星”,工作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
有的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其要害在于“假”,蒙骗上级、糊弄群众。
如在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有的干部办公用房超标,表面配合整改,实则改成套间,设置暗门,暗地变通。
四是虚。
“牛皮吹得响”,只把虚名扬,喜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求实用管用,只求出镜露脸。
警惕“痕迹主义”,强化四个自觉
作者: 王要峰[1];顾林元[1]
作者机构: [1]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出版物刊名: 政工学刊
页码: 34-3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痕迹;视频;注重实效;留痕;主义;经验;工作
摘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
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日前,中纪委机关报再度发声:“痕迹主义”迷失干部工作方向。
可见其危害不容小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警惕“痕迹主义”助推形式主义,自觉注重实效近年来,“痕迹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被军地各部门广泛引入使用,通过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实时记录和反馈工作进展,起到了压实责任、推广经验、跟踪督导,确保工作高效落实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
新变种
来源:半月谈网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
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以“痕”论政绩,假痕、虚痕流行
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政绩的情况,许多人就想出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
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要求限时完成,这也逼得基层造假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不同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常常挤在一起,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这更造成基层分身乏术、疲于奔命。
有人不堪重负,干脆无中生有,连夜加班加点补材料、“造痕迹”。
防范变异,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
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进行基本的工作留痕是必要的,尤其是能“避免领导来时因一瞬间的误解,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工作”。
另一方面,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痕迹主义”过多过滥,也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基层干部坦言,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严重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少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
建立统一事项网络数据平台,在减少浪费的同时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事项,界定不同考核方式,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