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人教版)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选题1.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对以上决定认识£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A. 建立经济特区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开发和开放浦东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该材料出自()A. 《论人民民主专政》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C.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举措是指()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6.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共有三本,要背的知识点特别多。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小编整理了以下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书目录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高中文科历史书有几本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课商课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1. 原始社会概说2. 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3. 古代中国的早期国家第2课夏、商、西周1. 夏朝的历史与文化2. 商朝的兴衰3. 西周的政治与社会第3课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2.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第4课秦、汉1.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 汉朝的兴衰3. 两汉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3.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第6课隋、唐、五代十国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唐朝的兴衰3.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社会第三单元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危机第7课宋、辽、西夏、金、元1. 宋朝的兴衰2. 辽朝与西夏的历史3. 金朝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第8课明清(上)1. 明朝的建立与灭亡2. 清朝的兴衰3.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9课明清(下)1.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2.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3. 晚清的变革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11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第12课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 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3. 十年对峙与土地革命第五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1. 局部抗战的兴起2. 全面抗战的爆发3.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第14课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 解放战争的进程2.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 解放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七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16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八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18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进程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2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3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4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三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的进程1.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就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6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7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第8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关系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全球治理第五单元复与检测第9课历史复1. 中国古代史复2. 中国近现代史复3. 中国当代史复第10课历史检测1. 检测题库2. 答案解析3. 考试技巧。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全册目录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目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28 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3060.01.刘少奇在1956 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1960 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4.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6.“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乡镇企业7.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8.如表所示为1952- 1978 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雅典民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罗马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9新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群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第2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第3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第2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1课古雅的昆曲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第四单元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总览】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动乱的十年结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结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底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工业建设:1953--1957一五计划的执行三大改造:1953-1956《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4探索的良好开端20世纪50--70年代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跃进”运动:1958年的探索曲折发展的十年探索中的严重失误(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历程探索中的调整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1966-1971 动乱逐渐波及经济领域-国民经济严重破坏动乱的十年(1966-1976) 1971-1973 周恩来进行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时间: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1)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同时并举。
(2)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的执行:1953---1957年(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4.18简析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文本
简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其原因和经验教训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
其中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一、探索的成就1.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
2.1960~1966年,开始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很大成就。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
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3.“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达到顶峰,但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期,积极批判极左思潮,恢复国民经济;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一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酝酿阶段。
二、探索中的失误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新高考普通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目录新高考普通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目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XXX的统治第11课:辽XXX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XXX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XXX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XXX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XXX的诞生第22课:XXX的统治和XXX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研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的特点以及它对殖民地和母国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
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基本史实。
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3.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思维点拨]“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易混易错]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岳麓版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的制度创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第15课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O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5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9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第20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30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历史高中教案: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历史高中教案: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一级标题: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在中国革命的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新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其中包括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
二级标题1: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战乱和外国殖民压迫,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薄弱。
因此,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方式,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实行了集体所有制的经济体制,通过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进行经济建设。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农业合作化使农民从封建的剥削解放出来,工业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通信等得到大力发展。
虽然计划经济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和短板,但它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基础。
二级标题2: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鼓励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和显著的社会变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经济逐渐走向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和制造业中心。
通过建立特区和经济开放区,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级标题3: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着眼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12
第12页,共14页。
13
第13页,共14页。
谢谢
第14页,共14页。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5
第5页,共14页。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是使我国尽 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在经济建设方针上,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 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
争已基本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 主题。
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 ,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 经济和文化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1
第11页,共14页。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偏差
(1)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
《苏联模式》
2
第2页,共14页。
二、“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阶段:《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 )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第三阶段: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
第三,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四,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立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概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一)、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论十大关系》的内容(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前五条主要讨论解决问题,后五条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十大关系 ”确定的基本方针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实施:“一五”计划(1)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农业(1)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手工业(1)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2)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2)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危害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②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内容: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误区警示]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主题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1)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商业。
(3)它的实施,既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2)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3)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4)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材料一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材料二材料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大改造》(1)材料一“一五”计划中企业的发展反映了哪方面内容?有何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五”计划期间重大企业为什么会分布在东北地区。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4)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距苏联较近,接受援助比较方便。
(3)目的: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①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4)①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图示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4)“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材料一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二(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涉及的历史现象?(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2)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3)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归纳为“一、二、三”1.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说:“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在三年五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
”建国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实际“恢复”于(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答案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 B解析大庆油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故选B。
3.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答案 B解析1953年对资本主义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即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4.“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歌谣创作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抗美援朝答案 C解析从文中的“黄河水倒流、泰山做枕头、赶上英国不发愁”等信息,不难看出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夸大,对应到选项中就容易得出答案。
5.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的“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答案 B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看,“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二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请回答:(1)材料一强调了什么?可以看到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实践中犯了怎样的严重错误?(2)材料二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材料一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