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莉 开题报告
《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从教师的情况来看:教材的频繁变化使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吃得不透;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多采取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主人,只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教师讲授,而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兴趣不浓,不少学生均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空洞,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比较单一,大都是运用传统的学习模式:缺乏理解性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平时不用努力学习,到了考试时只管翻书就行了,因此平时都不在思想品德课上花时间。
基于这些问题,我提出“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景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情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将真实情景中蕴涵的道理吸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
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2.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
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
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落实《道德与法制》课程理念,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情境教学法以情境为载体,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选择合适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生动而具体的场景,其中包括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升华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开题报告模板小妇人
开题报告模板小妇人学生答辩组开题报告一、开题报告概述本报告针对的是本学期的学生答辩组的开题报告,旨在总结这次答辩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等。
该报告从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目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开题的报告回顾、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总结和分析由学生答辩组进行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课题及意义本次研究以“小妇人”为课题,即要探究小妇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格局,有谁能够受益?哪些群体被排除在外?以及小妇人在生活实践中所承受的社会限制等。
研究这一课题,可以更详细而准确地揭示小妇人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社会格局,找出小妇人在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平等性,从而为将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该研究的内容是围绕小妇人的地位和社会格局展开的,具体涵盖了小妇人的经济地位、家庭照料的担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以及受到的歧视和限制等。
研究实施方案包括了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
其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对小妇人问题的主观意见,以及对小妇人存在的社会困境及其社会问题的客观认识;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实际的小妇人在社会的地位及其在家庭的作用,以及她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历的实际情况等。
四、开题报告回顾在本段中,将对本次学生答辩组进行开题报告时,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内容与进程等角度进行回顾。
首先,本次开题会聚焦于社会学理论范式,包括社会学提出的小妇人地位和走向社会群体经济理论。
小妇人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即由学生答辩组进行的本次调查研究将探究小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小妇人身处的社会格局和经济格局等。
此外,还讨论了研究的实施方案、遵循的流程以及本次研究所能达到的目的。
五、结果发现本次研究发现,在国内当代社会格局中,小妇人处于被边缘化、被剥夺理智和权力的地位。
这一被边缘化的状态,往往是由多种复合性质的,包括经济上、社会上、以及文化价值上来完成这种剥夺。
刘丽丽开题报告
相关的活动。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将实验过程中的 所作、所思、所感做好记录,写好个案笔记。 (3)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座谈会,相互交流实验和做法, 研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专家指导,对上段进行反思 和调控,安排下阶段工作。 (4)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收集过程性材料,撰写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5.4——2015,5) (1)做好课题的结题整理相关性过程材料。 (2)撰写相关论文,展示研究成果,并邀请专家和兄弟学校来校交 流指导,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 更为完善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分析法: 对学生识字现状的调查,个别访谈及效果测试,搜集相关 资料,了解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 3、实践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及 时了解学生行为表现及变化。 4、个案研究法: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解 决问题。 5、对比研究法 将实验班与普遍班学生的识字现状进行对比,并研究反思,查找不足, 及时改进。 6、经验总结法: 经常反思,总结每段的研究发展情况,做好验证、加工工作,归纳取 得的成功经验, 同时找出不足,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经费分配
经费预算约 6000 元,预计支出:资料费 1000 元,管理费 500 元, 会议费 1000 元,资料打印费 600 元,设备器材费 1400 元,其他费用约 1500 元。
研究安排
1、准备阶段: (2014.5——2014.6) (1)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立项 申报。 (2)培训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任 务。 (3)搜集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4)对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建立研究制度,做好开 题准备。 2、实施阶段:(2014.7——2015.3) (1)按计划开展系统研究,加强学习,再次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 领会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开展。 (2)按周开展实验工作,每周确立专题作为主攻方向,举行与识字相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
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一名站在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地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成长方面。
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固化”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教师培训方面。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
《小学女性班主任幸福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预期成果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本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小学教育中相当重要的工作。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只有幸福的小学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孩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关于教师幸福感研究成果很多,已有的研究中,对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较多,但是,专门研究“小学青年女性班主任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却没有看到,而且,总体结论只有一个:我国教师总体上并不幸福。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确定此课题:“小学青年女性班主任幸福感的实现条件研究”,课题切入点小,但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哈弗大学泰勒·本·沙哈博士认为:班主任是让学生触摸幸福的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班主任的幸福感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
国外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主要结论和内容如下:
第一,影响教师工作满意感和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教师难以控制的社会因素:如对教师的期望、学校的管理风格、经济支持、班级规模、工作条件等;教师可以控制的因素:教师能否参与学校决策、教育过程中的成就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的班级教育实践和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学校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师幸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职业幸福的获得和保持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三,教师职业幸福和满意感取决于教师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
情感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情感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作者:吴莉莉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33期【摘要】在新课程体制要求下,中学的教学课堂不能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点,更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境。
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当代中学生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初中英语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所有环节要素应当积极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在推进学生英语素质和水平提高的同时,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新颖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完善学习方法。
【关键词】情感渗透;初中英语;素质教学;新课程;综合能力【作者简介】吴莉莉,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私立一中。
一、情感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1.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积极进行情感渗透是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端正学习心态,同时通过情感渗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有效,从而能够使教师对教学情况有更加清楚全面的把握,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比较充分的情感渲染和表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变化,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情感交流是相互的,学生能够在此时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在课堂等教学工作当中更配合老师工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语法、词汇、英语文化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初中生能够树立一种自觉学习的观念和培养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对于非母语国家的教师和学生来讲,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促进课堂转型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从而增加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信。
二、情感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操作建议1.覆盖多个环节,实现情感渗透全包含。
如同上文所言,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基础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是这个过程当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109《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0月随着“初中壮腰”工程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颖的教学设计方式不断涌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符合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思维品质,改善思维力和学习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提供有效的保证。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改革创新模式运用到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将引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全面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谋求体育学科在“初中壮腰”工程中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1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思维导图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发明的一种能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有效,实用性强,又叫心智导图、心智地图[1]。
在初中体育壮腰工程中,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笔者曾就七年级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进行对比教学设计,甲组采用传统教学,乙组采用思维导图+传统教学的方式。
因跳远技术对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要求较高,技术动作较复杂,乙组通过思维导图画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动作要点,让学生轻易建立清晰的技术概念,加之教师示范讲解,相较甲组能更快建立直观长久记忆,对起跳技术、起跳后空中姿势这些教学重点掌握较好,学生积极性高。
因此,探索思维导图运用于体育教学设计,在教师层面上有利于改变初中体育传统备课形式,促进体育教师进行扩散性、联想性思维,有利于教师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达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学生层面上能满足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后,喜欢探究、善于模仿、标榜自我的心理需要[2],便于学生对运动技能进行记忆、学习、思考,加快掌握运动技术动作,体验运动快乐,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2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原则2.1实事求是原则运用思维导图于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要符合体育学科的特性。
【课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有效设置的研究》开题报告表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限800字)
评议专家签名
年月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800字,可加
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五、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注:用A4纸双面打印。
题并加以研究。
(5)课标和教材分析。通过此法,一方面提高研究者对课标和教材的领会、理解、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研究忠实于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真正使
研究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题组的组织与分工
课题组的组织:本课题组共有成员有3名老师。论文在CN刊物或核心期刊
上发表。
课题组的分工:
研究内容
兴趣和发展思维。因此,提高课堂问题有效设置至关重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有效设置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这门看似枯燥的课程,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更长时间注意力,更加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性能让学生有所思考而且还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才会深度思考其中的意
(三)课题研究主要思路、方法
1.主要思路
本课题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理念为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的方向、内容以及理论基础,准确界定相关核心概念。梳理当前研究现
状并借鉴其中有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然后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
状,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道法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
负责人
备注
研究主题的确定及课题申报
全体成员参与
课堂问题有效设置调查并形成调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进阶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进阶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吴莉莉(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ꎬ江苏扬州225200)摘㊀要:传统数学课堂过分关注知识灌输和解题技巧训练ꎬ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ꎬ学生的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化阶段ꎬ不仅无法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ꎬ核心素养更是无从谈起.基于此ꎬ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内涵ꎬ重新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方案ꎬ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出发ꎬ使其在探究学习中逐渐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ꎬ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以此切入ꎬ聚焦数学核心素养ꎬ提出了进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关键词:高中数学ꎻ核心素养ꎻ进阶理论ꎻ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4-0026-03收稿日期:2023-05-25作者简介:吴莉莉(1979.2-)ꎬ女ꎬ江苏省扬州人ꎬ本科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㊀㊀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ꎬ倡导数学课堂教学应坚持 返璞归真 的原则ꎬ对数学概念㊁数学法则㊁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展开揭示ꎬ旨在引领学生发掘数学知识的本质ꎬ并从中体会数学思想ꎬ促进高阶思维以及能力的全面发展ꎬ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地.学习进阶理论建立在数学知识逻辑性㊁连贯性之上ꎬ以核心素养为主题ꎬ坚持 由易到难㊁由简单到复杂 的原则ꎬ引导学生在从已有知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出发ꎬ逐渐进入到知识的深层次学习中.可以说ꎬ学习进阶理论恰恰契合了新课程下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ꎬ将其整合到一起ꎬ已成为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下ꎬ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ꎬ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ꎬ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ꎬ学生获得感低下.从高中数学学科上来说ꎬ其知识点极具逻辑性㊁抽象性ꎬ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难度非常大ꎬ甚至出现课堂上听不懂㊁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第二ꎬ学生主体性并未得到体现.纵观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ꎬ基本上都是采用 教师讲㊁学生听 的模式开展ꎬ而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也滋生出多种负面问题:自主预习意识非常淡薄ꎬ学生很少主动预习ꎬ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ꎻ学生存在极强的被动性ꎬ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比较少ꎬ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受限ꎬ严重阻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第三ꎬ学生同化能力弱.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ꎬ学习就是知识建立㊁扩大㊁重组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ꎬ学生必须要立足于数学旧知识ꎬ以此作为学习的切入点ꎬ逐渐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ꎬ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能力比较低下ꎬ致使其在学习时很难运用所学的旧知识进行新知识建构ꎬ致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存在碎片化.62第四ꎬ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弱.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ꎬ学生在对类似数学概念的探究学习中ꎬ唯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ꎬ才能经过复杂的数学思维活动ꎬ才能在演绎㊁类比中完成数学概念的探究学习.在教学实践中ꎬ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低下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ꎬ无法经过科学的数学思维活动完成知识探究ꎬ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佳[1].2数学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进阶教学路径研究2.1基于进阶理论确定起点与终点根据进阶理论的内涵ꎬ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与终点.首先ꎬ确定进阶的起点.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ꎬ存在 从直观到抽象㊁从感性到理性 的过程ꎬ从已有的数学知识ꎬ以及学生当前的数学思维出发ꎬ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ꎬ引领学生在知识探究中ꎬ逐渐达到数学新知识的本质.可以说ꎬ在进阶学习理论中ꎬ新知识不再是生搬硬套ꎬ而是依据进阶起点ꎬ经过复杂的数学学习活动ꎬ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ꎬ确定进阶的终点.进阶终点即为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要求ꎬ尤其是在数学核心素养下ꎬ数学进阶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数学知识㊁应试技能ꎬ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进阶终点.最后ꎬ确定进阶障碍.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在达成中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ꎬ这些障碍严重阻碍了数学学习进阶的发展.基于此ꎬ教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ꎬ应对相关障碍罗列出来ꎬ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ꎬ在 平面向量的应用 进阶教学中ꎬ为了促进学科素养落实ꎬ就遵循上述原则经过进阶学习起点㊁终点㊁障碍点展开了详细的分析:(1)学习进阶起点: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形式㊁运算方法ꎬ并对向量的点乘与叉乘㊁向量公式之间进行合理转化.平面线向量也是几何范畴之内ꎬ学生需要运用平面向量知识对空间几何关系进行判断ꎻ(2)进阶学习终点:挖掘探索思维ꎬ了解平面向量在复合函数㊁不等式中的应用ꎬ并以此进行拓展与延伸ꎬ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ꎻ(3)进阶学习障碍点:在平面向量运算学习中ꎬ容易忽视向量本身特点ꎻ在学习向量时过于代数化ꎬ忽视其几何特征ꎻ没有明确的引参意识ꎬ缺乏思维的变通性ꎬ难以促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2].2.2知识探究ꎬ促进数学思维进阶以往ꎬ高中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知识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ꎬ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极强的被动性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ꎬ常常出现盲探无头绪的现象.纵观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ꎬ常常因为知识欠缺㊁思维断层等现象ꎬ导致其在学习时出现茫然无头绪等现象.基于此ꎬ在学习进阶理论下ꎬ应指导学生从读题开始ꎬ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㊁认知规律等ꎬ明确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障碍ꎬ为学生设置出契合认知规律的问题ꎬ并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ꎬ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㊁由表及力㊁由易到难的思维进阶中ꎬ经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ꎬ最终在完成知识点内化的同时ꎬ促进数学思维㊁能力的发展ꎬ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ꎬ在 平面向量 的进阶学习中ꎬ就以学生熟悉的 数量 入手ꎬ引导学生围绕身高㊁体重㊁距离㊁位置㊁速度㊁力这些量之间的不同展开对比ꎬ使学生在对比中构建出向量的定义:既有大小又具备方向.之后ꎬ在向量定义的基础上ꎬ引导学生从起点㊁长度和方向三个方面ꎬ构建出向量的定义ꎻ最后ꎬ在向量基础概念上ꎬ带领学生逐层进入到向量这一概念的解释中.2.3合作探究ꎬ引导思维进阶数学学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ꎬ而是在逐渐累积㊁层层递进中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ꎬ必须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探索的过程ꎬ使学生在大胆猜想㊁摸索探究㊁互动交流的过程中ꎬ逐渐突破思维的障碍ꎬ挖掘数学实质问题ꎬ最终ꎬ在探究中习得数学知识的核心本质ꎬ并由此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ꎬ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ꎬ应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ꎬ精心设计出具备挑战性的探究任务ꎬ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探究任务中ꎬ逐渐完成数学知识㊁数学思维㊁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ꎻ同时ꎬ在具体的教学中ꎬ还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ꎬ科学72组建学习小组ꎬ指导学生以小组为载体展开探究性学习.例如ꎬ在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的进阶学习中ꎬ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ꎬ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ꎬ就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ꎬ通过数形结合思想㊁归纳推理的方式ꎬ围绕指数函数的内涵㊁图像和性质展开探究ꎬ最终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ꎬ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探究学习.之后ꎬ鼓励学生以小组为载体ꎬ围绕不同函数的差异性展开探究ꎬ并由此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此ꎬ通过组建学习小组ꎬ促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ꎬ逐渐完成知识的进阶学习ꎬ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2.4基于变式训练ꎬ促进思维进阶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ꎬ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ꎬ还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ꎬ精心设计题目练习题ꎬ并由此开展变式训练ꎬ以便于学生在变式的过程中ꎬ逐渐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ꎬ并在知识探究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紧密连系.另外ꎬ在变式进阶训练的过程中ꎬ学生也通过总结与反思ꎬ领悟到了数学本质知识ꎬ并在不同角度㊁不同维度的思考中ꎬ掌握了知识的变化规律ꎬ并从中建立起数学模型ꎬ在数学知识的进阶中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ꎬ在过点P(-1ꎬ1)做圆C:(x-8)2+(y-6)2=1的切线ꎬ切点分别为A㊁B.求:(1)切线的方程?(2)求切线的长度?(3)求四边形APBC的面积?(4)求AB的弦长?(5)求直线AB的方程?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进阶教学中ꎬ就以此为中心ꎬ对其展开了变式训练.变式一㊀动点P在直线y=-x上运动ꎬ过P点做圆C:(x-8)2+(y-6)2=1的两条切线ꎬ切点分别是A㊁B.求:(1)切线的最小值?(2)øACB的最值是什么?(3)øAPB的最值是多少?(4)CAңCBң的最值?(5)PAң PBң的最值?(6)三角形ABC面积的最值?变式二㊀过点P(-1ꎬ1)做圆C:(x-t)2+(y-t+2)2=1ꎬtɪR的切线ꎬ切点分别是A㊁Bꎬ求PAңPBң的最值?变式三㊀已知点A在圆O:x2+y2=1上做运动ꎬ圆C:(x-8)2+(y-6)2=1ꎬ过点A做圆C的切线ꎬ求切线长的最值是多少?变式四㊀已知圆O:x2+y2=1ꎬ圆C:(x-t)2+(y-t+2)2=1ꎬtɪRꎬ如果圆C丧存在点Pꎬ过点P做圆O的两条切线ꎬ切点分别为A㊁Bꎬ使得øAPB=60ʎꎬ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2.5基于数学练习题目ꎬ促进数学进阶学习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ꎬ练习题目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ꎬ承担着巩固知识㊁促进数学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双重任务.基于此ꎬ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时ꎬ教师应坚持进阶性的原则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ꎬ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ꎬ精心设计进阶性的数学题目ꎬ以便于学生在针对性的练习中ꎬ逐渐触及数学知识的内核ꎬ并在数学作业练习训练中ꎬ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综上所述ꎬ新课程下ꎬ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ꎬ致使学科素养的落实面临重重困难.在这一背景下ꎬ促进进阶学习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ꎬ成为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ꎬ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ꎬ唯有遵循进阶理论的内涵ꎬ科学确定数学进阶教学的起点和终点ꎬ并选择最佳的进阶教学路径ꎬ才能实现学生在多样化的进阶学习中ꎬ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陈伟.基于学习进阶理论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以 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ꎬ2022(34):23-25.[2]陈荣庆.学习进阶理论下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ꎬ2021(10):3-4.[3]陈荣庆.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高考ꎬ2021(25):15-16.[责任编辑:李㊀璟]82。
教学案例《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教学案例《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海口实验中学吴莉莉学校海口实验中学年级高一教者吴莉莉科目通用技术课型新授课题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学过程眉评.新课导入橡皮筋弹性的检验及优化①测试一个橡皮筋的弹性②从两条橡皮筋中选出更结实的一个.新课讲解归纳技术实验的概念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试验优化等探索性的活动。
青梅素皮下注射试验汽车碰撞试验神州六号的发射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①降低风险②提供准确的数据加拿大魁北克大桥的倒塌原因:没有技术试验的结果技术试验的分类和方法①模拟试验法——汽车模拟试验②强化试验法——汽车道路强化腐蚀试验③虚拟试验——勇气号登陆火星自己动手纸张的强度造型与结构的关系同学探究自己的试验情况叫同学上来演示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作业:写一份《纸张的结构造性与强度的关系》的试验报告课程导入新颖归纳得出技术试验的概念不妥,应先提出,再用例子说明。
相关的例子引用较好。
掌握课程的内容程度不够熟悉试验操作过程没注意对比度。
教学特色1.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2.教学过程中掌握课程内容程度3.学生掌握所讲授内容存在问题教学过程中专业词语不够熟练试验讲解不够理想综合评课意见良。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而教师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和幸福感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关系,对于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程度,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研究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关系,可以有助于揭示教师工作动机和意图,进而有助于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和测量方法。
(2)中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类型和评价方法。
(3)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学行为数据。
然后,选取一些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较好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预期成果(1)对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学行为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优势,进而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2)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深入掌握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3)为中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难点(1)样本受访方面存在的难点:中学教师通常工作繁忙,相对比较难以获得足够的调查样本。
(2)因素测量有限:针对中学教师主观感受的因素,只能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常规测量,难以进行实地检验。
(3)因果关系不明确:本研究只能探究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并不能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国内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分析的开题报告
国内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型大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型大学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既要进行科学研究,也要进行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研究型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角色,并分析教师在不同角色下的表现和挑战,为进一步提高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2.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角色3.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角色4.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角色5. 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表现和挑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国内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运用访谈法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教师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发掘问题和挑战。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角色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研究型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和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3. 为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高工作表现提供参考,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
五、研究意义1. 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高工作表现,使其更好地发挥职业作用。
2. 通过分析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表现和挑战,有助于发现问题和瓶颈,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提高整体国力做出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调查研究
吴莉莉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介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8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机抽样调查。
将该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z检验)。
按性别、生源地和经济状况等分成不同组别并比较组别间差异(t检验)。
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和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
【总页数】3页(P178-179,185)
【作者】吴莉莉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与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2.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以及对策
3.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分析
4.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
5.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与教育方法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将问题作为驱动高中数学探究的助力器
将问题作为驱动高中数学探究的助力器
吴莉莉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
【年(卷),期】2022()11
【摘要】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助力器”.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设计、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发挥自主性,一步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内容,同时自然而然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具体阐述利用问题驱动高中生探究数学的策略.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吴莉莉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问题驱动探究视角下高中数学自主建构策略——以“应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教学为例
2.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3.问题驱动探究视角下高中数学自主建构策略
——以"应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教学为例4.问题驱动理性思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5.以问题作为驱动高中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助力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的开题报告
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教师都陷入了职业倦怠的状态,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措施,同时提出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工作压力、教育事业一、研究背景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学生思维的导师、品德的典范,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
教师的工作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是一种很有挑战性和不稳定的职业。
在处理学生问题、安排课堂教学、准备教案和参加培训等过程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不平衡,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甚至产生了负面情绪,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职业倦怠成为当前我国许多教师的心理问题,占比近60%。
然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措施,同时提出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幸福感,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步骤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然后设计并调查一份问卷,对广泛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状况,并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1.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概念及其特征。
2.探究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关系。
3.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作家作品选用价值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作家作品选用价值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女性身份的重建,女性文学的兴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女性作家在文坛上拥有自己的声音,用她们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表现出了女性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选用女性作家的作品不仅可以丰富阅读材料,更可以启示学生尊重女性,关注性别平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选取女性作家的作品为素材,分析其作品的选用价值,并探讨如何合理地将其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作家的作品选用价值分析。
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例,探讨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以及该作品在教学中的适用性。
2.女性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标准,以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因素,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女性作家的作品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进行思考和探究。
3.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题将选取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向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女性作家的作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及实验等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女性作家的作品选用价值;其次,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再次,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女性作家作品的意见和看法;最后,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记录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等方式,评价女性作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效果。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素材和思路。
通过选用女性作家的作品,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女性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女性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往往受到男性视角的限制,没有得到准确的呈现。
因此,本文选择《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以及这种塑造给青少年读者带来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分析她们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形象对青少年的影响。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同时为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我们将通过分析文本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角色在作品中的形象进行解读。
研究中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对《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研究,我们将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倾向于被“美化”,往往忽略了她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其他角色。
2.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往往是受到男性视角的限制的,没有得到准确的呈现。
3.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可能会对青少年读者的性别意识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并为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提供参考。
同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之女性困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之女性困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塑造的众多女性
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现状、困境及追求自由平等
的诉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这
些女性形象的探讨与分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揭示当时
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抵制和转变的意义,与现代女性的境遇进行对比,探讨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启示与启迪。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历史背景下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为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提供基础。
2、探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性格、行为特点及家庭角色,并分析这些特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关系。
3、分析女性形象在小说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抵制,包括抗议封建婚姻制度的难度、寻找自由、追求平等等多个方面。
4、比较当时女性形象所遭遇的困境与现代女性逐渐得到的权利和自由的转变,探讨文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历史研究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小说中女性
形象的特点、困境及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也将结合女性主
义理论和当代社会现实,对当代女性的境遇进行探讨,提出改善女性地
位的建议。
四、预期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历史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启发,为当代女性的自由平等倡导提供历史和文化基础。
预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女性的悲剧和抗争,反思当代女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提供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总结
功能对等存在的缺陷
奈达强调信息的等量传递,认为内容第一,形式第二。这种 翻译理念比较适合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的翻译,而对强调 形式优美的文体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诗歌的翻译则无法表现其 音律美Fra bibliotek 可行的解决办法
应该辩证的看待,在适合用功能对等理论的文体中使用,对于 不适合的文体要选择别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第三章 书名翻译时具体策略的应用
1、英文书名汉译的要求
• 忠实于原名
• 符合语言规范 • 富于艺术美感 • 体现文化特色
2、具体策略
(1)直译 海明威 the Old Man and Sea《老人与海》 德莱塞 Sister Carrie 《嘉莉妹妹》 米切尔· 布莱克 Dance with Wolves 《与狼共舞》 (2)意译 狄更斯 Oliver Twist 《雾都孤儿》 玛格丽特· 米切尔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莎士比亚 As You Like It 《皆大欢喜》 (3)变译 斯威夫特 Robison Crusoe 《鲁滨逊漂流记》 狄更斯 Dombey and Son 《董贝父子》
参考文献 [1] 刘晖;;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1 期 [2]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3] 王燕萍,王建武;略论翻译对等与翻译策略[J];陕西理工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庞学通;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再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5] 路燕;;从功能对等看小说中黑人会话英语的汉译方法 [6] 范聪;;功能对等理论和科技英语翻译[J];价值工程;2011年19 期 [7] 曹佃娜;;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长相思》的英译本 [8] 李静;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D];长春理工大 学;2010年
2)功能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 A· 奈 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 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 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功能对等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 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E.g. Wet floor 小心地滑,而不是译为“地板湿” Spring up 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 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
第一章 分析中英文书名存在的语言差异
中英文作品名称的语言特点存在差异如,英美文 学名著喜欢用人名作书名,而中国的书名大多概括内 容 Robinson Crusoe 《鲁滨逊漂流记》 Oliver Twist 《雾都孤儿》
第二章 理论原理
1)奈达及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 A· 奈达(Eugene Nida) 提出,奈达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 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 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 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 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 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 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 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论文结构
背景 中英文书名的语言差异
功能对等理论
书名翻译时具体策略的应用 总结
参考文献
背景
主要介绍书名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无法很好地体现书的内容 •书名翻译不规范,一本书存在很多个译名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作品Finnegan’s Wake该书书名的翻 译非常多,如:《芬尼根的守灵夜》、《芬尼根的觉醒》 《菲尼根维克》《为芬尼根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