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朱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1. 教材分析1.1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以祖国的壮丽山河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描写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西湖的晴姿雨态,最后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绝妙的比喻,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首诗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层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把握还存在一定难度。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潋滟”“空蒙”“相宜”等。
- 能说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的妙处。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西湖的美。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对西湖这一风景名胜的向往。
- 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西湖晴雨不同的美景。
3.2 教学难点- 体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比喻的精妙之处,理解诗人对西湖的独特情感。
- 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文化内涵。
4. 教学方法4.1 朗读法-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课堂上,会安排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时,要读出节奏,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2、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通判期间所作,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课文背景《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饮马长江词。
本课文通过诗人的境遇来体现诗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篇诗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2. 教材分析本课文是一首诗,运用的语言简练明了。
其中运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描写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同时,本篇诗也可以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篇诗,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美和诗歌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2.能够感受到自然美,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3.能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尝试运用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目标本课主要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和深厚的诗意,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美的感动,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美好情操。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关键句式“清波随意,荡漾任风”和“雨过山明”等;2.领悟水波荡漾的意境,领略自然美的神奇与美丽;3.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尝试运用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难点1.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诗人想象出的美丽图景;2.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诗中运用的特定语言。
3. 教学方法1.朗读和韵律感知法;2.分析法和比较法;3.感悟法和表达法。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带着学生看图片,让学生观察中场的景象,感受自然美,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无限魅力。
2. 学生朗读与解读1.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其语言美感和韵律感。
2.分析关键句“清波随意,荡漾任风”,运用形象思维,向学生呈现水面荡漾、波光粼粼的美丽图景。
3.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分析“雨过山明”的语言表达及其意象,领悟其深刻内涵。
3. 语言表达与手工制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和改进,针对所学的特定语言表达,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法。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 (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
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并理解诗歌的意义。
2.学生能够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深入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精神内涵。
3.学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并用类似的语言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歌的意义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1.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
2.描绘自己眼中类似的情景并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师生对话:本期我们要学习一首上传很久的古诗,标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提问:有哪些同学听说过这首古诗呢?2.要求学生思考:古代诗人写的诗歌也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你们平时对诗歌有什么感受?理解诗歌(30分钟)1.课前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录音或老师诵读整首诗歌。
2.老师带着学生理解每句话,分析生字,提问:有哪些同学知道“翠娥”的意思;“湖光澹澹”和“烟笼寒水”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等等。
让学生长点知识。
3.让学生试着描述一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场景和内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理解诗歌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创作(3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写一段文字,诗歌内容发掘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来表达与自身有关的感受。
2.老师可先给出一篇诗歌示范,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要求,动手创作,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和别人分享,并互相欣赏交流。
2.思考:学生结合此次课堂学习,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此次的学习有什么感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创作环节需要将学生兴趣与想象力加以发挥,鼓励他们根据生活体验,去刻画事物、感受情感。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带动学生进入一个视野更加宽广、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一定程度上课程流畅,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有不俗的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读“潋滟”“相宜”“淡妆浓抹”等词语。
学会正确书写“初”字。
2.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呈现出画面感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诗句。
3. 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4. 一篇带多篇,进行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呈现出画面感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诗句。
课前谈话:1.带领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2.微课了解苏轼生平。
3.学生谈谈都了解了哪些内容?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学写“初”字1.通过微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苏轼。
苏轼一生钟爱西湖,写下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题中哪个字是“开始”的意思?3.字理认识“初”,学写“初”。
二、初读诗歌,走进西湖1.苏轼在西湖边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却下起了雨,这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2.自由读,要求:至少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
4.多种形式读诗歌。
(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三、抓住诗眼,走进西子1.过渡:读到这里,你知道在苏轼的心目中西湖像谁吗?(西子)2.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结合注释理解“西子”4.播放视频《沉鱼落雁》,进一步感受西子的美。
四、想象画面,美读西湖1. 设疑:西湖真的像西施一样美吗?2.想象画面:自由读1、2两句,并结合注释进行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读出西湖之美。
过程:(1)出示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生展开想象,师相机抓住学生对“潋滟”的想象,引导学生读出西湖的晴天之美。
(2)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美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诵读和应用诗句。
(3)出示西湖晴天的画面再次引导学生美读诗句。
(4)想象“山色空蒙雨亦奇”,引导美读。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下方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同看看吧!【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捉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先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方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先生分析】三年级的先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必然难度,但他们有了必然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儿童独有的表现愿望、探求需求、被认可的需求,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先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先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的理论。
尊重先生主体地位,激发先生自主的潜能。
捉住儿童心思,发展先生个性,注重引导先生在言语理论中感悟、体验、积累。
浸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理论,激发求知愿望,培养先生对祖国传统文明的热爱,进而进步先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本人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加强竞争认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先生对祖国传统文明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说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古诗从与先生初次见面实践出发,发掘先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先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先生爱玩的心思特点,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建筑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完成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议,激发动机,浸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求深化发掘先生学诗经验,帮助先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建筑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先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制地突出先生的主体地位,方法本人定,小组本人组,任务本人分,为先生的自主探求提供工夫和空间的保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
过程与方法:3.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反复的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是个优美的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学法指导通过反复吟诵,读议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平湖秋月》,欣赏西湖不同季节的图片2.学生谈谈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西湖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有他独特的景色,我们被眼前的美景牢牢地吸引住了。
古代也有一位诗人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位诗人所写的诗句吧!)师:板书课题3.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4.解释诗题(1)“饮”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过渡:有一个词语叫“饮酒作赋”,说明古代诗人有个习惯,喜欢一边饮酒,一边作诗。
)(2)诗人在什么地方饮酒?(西湖)(3)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时看到了什么景色?诗题应该怎样理解呢?(初:起初,刚开始。
诗题意思:诗人在西湖边上饮酒,看见了西湖上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
(三)出示自学指导1.根据提示将古诗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课内注释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诗诗意。
3.根据古诗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自学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汇报1.出示古诗,学生按照提示开始多种形式的诵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反思本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达到预 期的教学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3
教学策略
反思本课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是否需要改进教学策略。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引起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和期待。
新课教学
01
02
03
04
朗读指导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集 体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词语解释
解释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 “潋滟”、“空蒙”等,帮助
学生理解诗意。
诗句解析
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 解每句诗的含义和整体诗意。
写作特点
介绍本首诗的写作特点,包括 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以及 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巩固提高
背诵古诗
课堂练习
通过多种形式,如个人背诵、小组背 诵、全班背诵等,巩固学生对本首诗 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一些与本首诗相关的练习题,如 诗句填空、诗意解释等,检验学生对 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与本首诗相关的其他作 品,如苏轼的其他古诗,或与“初晴 后雨”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学 生对本首诗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 文三年级上册(饮湖 上初晴后雨)教学设 计
目录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策略选择与实施 •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 不同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喜爱和赞美。
写作特点
本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04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三、学Th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古诗词和经典内容作为校本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借助课本注释,联系诗句,课件演示等方法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 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歌。
短短四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与下雨时的美景。
在诗人笔下,西湖胜景千姿百态,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可爱,具有永久的魅力。
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自苏轼这首诗起,“西湖”又别称“西子湖”。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希沃一体机的备授课功能,以用文字、图形、色彩及动画的方式,将本课时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西湖那不同寻常的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x
.精品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 2 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出示课件,音乐,展示“西湖十景” ,师旁白)2、看过刚才的图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精品文档 .留下怎的印象?(:美景如画、景美、如如画、山清水秀、美不收、如人仙境一般⋯⋯)3、渡揭:俗:“上有天堂,下有杭。
”人把杭州西湖比作人天堂,是因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人墨客吟作画美它。
今天我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
板:《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老听出了你的奏:“ 湖上初晴后雨”,指停(板:画上奏),指名;按奏。
[教学意:美的“西湖十景” 光,美的言旁白,学生西湖的美有了最直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距离,又造了期待。
]二、解,知人。
1、目是的眼睛,透双眼睛我能了解到的不少内容,古也不例外。
那么,通才,你懂了什么呢?(:生: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下雨了;生:我懂了地点是在西湖上;生:我知道了人在酒;:起个目的意思。
生:人在西湖上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那么作者是?.精品文档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 简介苏轼):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
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忽然下起了雨。
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轼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了解诗人苏轼。
(知道诗人苏轼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轼就是诗人苏轼,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晴天时诗人苏轼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轼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诗之美,在于诗人苏轼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回忆学法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小结板书: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2.质疑、讨论和交流3.反复吟诵,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
(在诗中画批)(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
(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抓住古诗词教学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画面,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二、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三、学情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2.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3.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积累语言,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谢。
五、教学重难点:1、品读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一)、走近西湖1、以诗入文出示: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清】周起渭《西湖》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朱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西湖的美。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加以想象,拓写西湖美。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古诗通过抓关键词解诗题,借注释和想画面去理解诗意,借助背景资料感悟诗情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读感悟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想象感受古诗描写的晴雨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西湖、西施、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由描写西湖的诗引入课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一带最有名的要数西湖了。
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西湖十景”名扬天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赏西湖吧!(师介绍西湖十景:苏堤春晓画新阁,平湖秋月长似镜,柳岸闻莺竞相啼,…)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吗?2.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历代文人墨客曾作诗赞美西湖,我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白居易《春题湖上》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周起渭《西湖》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呢?(师用手指屏幕上的:明月、图画、明镜)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被世人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5页,自由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开始练练吧!设计意图:以美景、佳句导入,把孩子引入学习情境的同时,初步感知西湖美。
二、读准诗歌,读出节奏。
(一)读准1.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潋滟、亦、妆)。
(1)这里有几个难读的字词,谁来读一读?A. 出示:潋滟liàn yàn,小老师带读,放到诗句谁还会读?B. 出示:妆,小老师带读,可以组成什么词?C. 出示“亦”,指名读,齐读。
“亦”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意思是“也”。
2.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1)指名读,生评。
师:难读的字词读准了,谁正确地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吗?(指名读)师:会评价别人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改进也是一种本领,谁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2)指名读,师评。
(3)齐读(二)读节奏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如果能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味那就更好了,练一练吧。
1.指名读。
谁来试一试?(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2.齐读。
设计意图:把诗歌读准、读出节奏,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品读奠定基础。
三、抓诗题,初窥诗意。
(一)诗题便是诗的窗户,读一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板“诗题”)(二)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设计意图:抓住诗题入手,对全诗有一个大局观。
四、明诗意,赏西湖晴雨(一)领略西湖晴天好景:1.预设引入,理解“潋滟”。
观察部首,你知道这个词语和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师评:理解词语意思不仅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通过字形去理解。
2.带着想象画面,品读“水光潋滟”(出示课件:西湖晴天图)此时正是阳光明媚的晴天,阳光洒在荡漾的湖面上,这湖面像什么?同学们刚才所描绘的景色就是潋滟。
你在哪里也见过像这样波光闪闪的景象?(指名回答)这样的景象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这样的景象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样的景象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3. 拓展画面,品读“晴方好”师:西湖之美美在湖水,还美在哪里?生:西湖除了水美,还美在…评:莺歌蝶舞——晴方好蜂迷蝶恋——晴方好蝶飞蜂舞——晴方好艳阳高照——晴方好西湖残桥卧波——晴方好湖光山色——晴方好云轻如棉——晴方好花香阵阵——晴方好荷之雅韵——晴方好清风徐徐——晴方好鸟语蟑鸣——晴方好映日荷花——晴方好鱼动莲舟——晴方好小结:是啊,西湖之美,美在湖,美在水,美在花,美在鸟,美在这所有的山水之间,这样的晴天,怎一个“好”字了得!(板书:好)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潋滟“,再去延伸生活中的场景,最后拓展西湖晴天之美,使“好”景在孩子的脑海中更为丰满。
(二)欣赏西湖雨天奇景1.理解“空蒙”(1)正当诗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景色中,天空下起雨来,一切都变了,谁来猜猜,西湖会变成什么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诗人笔下又是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雨中的西湖美景,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景象便是“空蒙”,诗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板书:奇)2. 品读“空蒙”(1)“奇”可以组什么词?(奇妙、神奇、奇特),奇在这里的意思是“奇妙”(2)谁能读出山色空蒙的雨中奇景?指名读。
(点评:你轻柔的声音让我仿佛看到西湖上漂漂洒洒的细雨;你的朗读有一种蒙胧美;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
)过渡:同学们,无论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都是如此地美丽多姿。
中午,阳光洒在湖面上,像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真是——在雨天,西湖好像被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远处的山若隐若现,真是——总述:晴也好,雨亦奇(板书:亦)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去想象雨后之景,理解“空蒙”,带着理解,在教师的指导去朗读“空蒙”之感,在朗读中对比晴雨,感悟不一样的美。
(三)感受妙喻1. 这么美的西湖,诗人苏轼把它比作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四行诗。
(出示课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 诗人把它比作什么?(西子)西子是谁?大家对西施还有什么了解吗?问题一: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了西施,那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和西施有什么相似之处?预设a:(1)名字第一个都是“西”;(2)同为江南所出;(3)前者是江南美景,后者是江南美女,(4)西湖的秀色和西子的清纯气质相当,天然之物,无须雕琢。
(5)晴天像西施化了浓妆雨天像西施化了淡妆小结:是啊,西湖和西子,一处为西湖美景,一个为西湖美女,气韵相当,同为天然之物,有一种无须雕琢之美。
正如诗人所说:浓妆淡抹总相宜设计意图:从孩子的自身理解和课外知识的结合去理解妙喻,让孩子感受“西湖”和“西子”的共同点。
3. 通过比较,感受妙喻出示苏轼+三位诗人的诗句: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白居易《春题湖上》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周起渭《西湖》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问题二: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这个比喻好在哪儿?(指名回答)小结:一个西子,就把西湖写活了,更有灵气,更富有生命力。
小结过渡:是呀,晴天的西湖如西子浓妆艳抹,美艳无比,雨天的西湖就像西子略施粉黛,清新淡雅!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指诗句,板书:总相宜)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近而让学生品出比拟之精妙,感受语言魅力。
4. 拓展练笔,书写西湖四季妆容美(1)时光流转,四季变幻,春夏秋冬,西湖的一花一草,一桥一塔都在装扮着西湖。
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完成工作纸,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四季西湖图)春天,真是一位化妆师,它给西湖化了个浓妆,你看,一朵朵盛开的桃花好像给西湖画上了胭脂。
,真是一位化妆师,它给西湖化了个妆,你看,。
(2)学生汇报(点评:写得真美,让老师如痴如醉。
让人流连忘返!引读,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小结:后人也被苏轼的神来之笔深深折服,正是这样的千古名句,让西湖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再次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设计意图:在感受西湖晴雨之后,拓展西湖更多“妆容美”,小练笔,让孩子把这种美通过想象,透过笔尖流淌于心间。
五、借背景,悟诗情(一)感悟爱1. 出示背景资料师:你们知道吗?苏东坡曾两次到杭州做官,当第二次来杭州时,西湖的沼泽化已经十分严重,西湖几近消失,为了保护西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苏轼不惜多次上书朝廷,不惜多次奔走相告,不惜贱卖自己的字画,修建了苏堤和三潭映月,疏通了西湖,保护西湖。
西湖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水,每一处景,无不饱含着苏轼浓浓的爱。
(板书:爱,心形)2. 谁能把这种爱融入到古诗中,好好地读一读?(指名读)3. 引读全诗,试背全诗当年,他看着湖上大好风景,心情愉悦,便吟诵起这首———他再次离开杭州之时,凭栏眺望,依依作别,不禁吟诵起——一遍遍地吟诵,相信西湖的美也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
4.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抓诗题、借注释和想画面——明诗意、根据背景资料——悟诗情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设计意图:解读背景资料是体悟诗情的重要一步,结合引读,在体现感悟的发展性、多元化之上,充分做到以情带读。
六、迁移学法,拓展积累接下来我们也用上刚才的方法自由读一读苏轼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点评:你懂得借助注释去理解题意/你学会抓关键词明诗题/你学会借助背景资料感悟到苏轼对西湖的爱。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运用,让孩子初步能理解古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总结升华世人无不被西湖所陶醉,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明月,有人把西湖比作明镜,在苏轼的笔下西湖化身为气韵不凡,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让我们再次吟咏起这首千古佳作。
(起立齐诵,下课)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