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 7

中国近代史 7

第七章清末新政的终结——辛亥革命

第一节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

一、孙中山其人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亭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读书期间,非常关心民众疾苦,国家时局。

二、孙中山革命排满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希望他以西方为榜样,进行改革,没有受到重视后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联合各革命团体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纲领,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革命团体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一、革命团体的建立

主要有: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成员大都是华侨。

2、华兴会:1903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在长沙成立。

3、光复会:1904年陶成章等在上海成立。

4、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团体,它由华兴会、兴中会等组成,1905年在东京成立。其纲领为:民族、民权、民生,后被概括为三民主义

二、革命思想的传播

1、陈天化与《猛回头》、《警世钟》

2、邹容与《革命军》

3、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三、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革命派和改良派通过《民报》和《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第三节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

一、依靠会党、新军发动起义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

1、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其现代化不是发自内部,而是抵御外侮的需要,国家政权的作用举足轻重,它必须有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其贯彻实施。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邹容及其《革命军》
(1)黄兴与华兴会
1904年2月,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的革命口号。同仇会是其外围组织。
(2)科学补习所
1904年6月,两湖革命志士刘静庵、吕大森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 习所,吕大森任所长。它表面上是‚以研究科学‛为宗旨,而实际上 是‚以心记之宗旨‘革命排满’四字为主‛,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 和组织工作。后来科学补习所演变为日知会。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还在于: 第一,它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比较完
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
第二,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 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第三,它使人数众多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公认
的领袖。
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时间
同盟会的纲领最初是十六字誓词。1905年11月在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明确阐释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苏报案
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 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 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 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文章 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 当局,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7月 日,《苏报》被封。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 年和2年。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 满释放。通过这一事件,《革命军》销行更广,革命风潮 日盛。清王朝越发遭到人民的厌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蒋介石对立刻发动内战还有所顾忌:
首先,国际国内舆论均反对 内战;其次,他的精锐部队 在抗战时期大多退到西南和 西北地区,要迅速开到华北 和华东一时还有很多困难, 至于东北就更不用说了。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强大
“ 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两百万民 兵,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视。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 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 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是 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 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影响 到全中国、全世界了。”
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 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 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忠 实履行政协协议,成了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
中国共产党严格履行政协协议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区党 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设 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 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 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 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 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 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 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 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 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建立中共中央总部。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 水淹。我也曾和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 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解放战争就开始了,这个计划自然没有实现。” ——李一氓:《模糊的荧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

近代史第七章

近代史第七章
2.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倒闭; 3.农村经济凋敝,饥民遍野; 4.劳苦大众挣扎在死亡线上。
国民党政权全面危机的表现 ■军事危机表现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 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 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2万人。国民党军事上的接 连遇挫失败,尤其是整军整旅地被歼灭,使国民党军队总 兵力日益不足,后方空虚,士气低落,失败主义情绪严重, 军心厌战,战斗力迅速下降。战场上的不断溃败,军事上 的严重危机,迫使蒋介石承认,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处在 “生死成败的关头”。
3.土地政策:
1947年7月全国土地会议,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
地制度”。开展土改,号召农民
“保田参军”,支援前线。
六、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经一年作战,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歼敌112万。
洋)、“五子登科”(抢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和 婊子)。国民党政府导演的这幕“劫收”丑剧,“抢尽了
物资,失尽了民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京沪
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政协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 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 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 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达成了 宪政共识,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 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 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 治制度的宪政国家。但因内战爆发,该 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其中有中国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 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 无党派人士9人。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随着19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的车轮逐渐进入了近代化的轨道。这个阶段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本单元将重点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历程。

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强兵富国,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然而,洋务运动未能实现其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这次变法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最终以慈禧太后的镇压而结束。

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愈发严重。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最终被镇压。随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历经磨难与挫折后,逐渐认识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重要性。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历史影响与启示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史:7

中国近代史:7

中国近代史:7 清末新政改革

中国近代史

第七章

第七章:清末新政改革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清政府 19世纪末年到 20世纪初进行“新

政”改革的学习,了解清政府在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被迫进行政治改革以图

挽救统治。这场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一定

的物质和思想条件。

返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问题:预备立宪

难点问题: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改革失败

返回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政府实行改革

一, 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强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 清政府实施新政

下一页

第二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一, 立宪思想的兴起

二,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与官制改革

三, 立宪团体的建立和活动

下一页

第三节清廷宪政改革及其失败

一, 宪法大纲的颁布与谘议局, 资政院的设立

二, 国会请愿运动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及其失败

四,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与立宪派

返回

谢谢观赏!

再见!

制作: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

课程组

第七章 清末新政

第七章  清末新政

第七章清末新政

作为一场广泛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一样,在国外有关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关于清末新政的总体研究,可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分界线。此前的研究主要是作为辛亥革命的背景来叙述,甚至当作革命的对立面来批判,多是否定的评价;此后才逐渐从总体上把新政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并多有正面的评价,至今成为一个趋势。但仍然没有给予清末新政应有的位置,首先表现在教科书编排上,通行的作法是将其列入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部分,而且还是一节内容下面的一个小目。中华书局第四版《中国近代史》不仅没有单独成章,而是将其放在辛亥革命一章,并且还将彼此前后相接的新政人为地放在彼此并不相邻的第一节和第四节内。

第一节新政的背景: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起来。

领土方面,英国霸占着香港岛、九龙,葡萄牙占据澳门,沙俄侵吞了比3个法国还要大的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英、法、俄、德、日等国还分别强行租借了广州湾、胶州湾、威海卫以及旅顺、大连。

通商口岸方面,1900年前,帝国主义已强迫清政府开放了45个通商口岸,此后又开放了37个,共计82个

租界方面,帝国主义在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16个重要城市设立了租界,形成了“国中之国”。同时在北京还设立了使馆区,组成公使团,成了大清帝国之上的“太上皇”,直接控制和干涉中国内政。

帝国主义通过战争迫使慈禧太后完全屈服,彻底投降了帝国主义,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甚至公开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暴露了不惜以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来取悦于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现代近代史第七章

现代近代史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 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人民解放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口号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位曾走中间路线的人士后来说: “自由主义者虽多半希望采取渐进的改良 的方法,但当他发现了统治者顽固反动, 绝无改良希望的时候,他会毅然走上革命 的道路。”“革命虽然要流血,为自由主 义所不欢迎;但它们可能产生进步,也就 不应为自由主义者所反对。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 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 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 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 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 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 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 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内战 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 胜利。
参军保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0年,美国国防部人士询问曾担任过北京大 学校长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的蒋梦麟先生,为什 么在美国的帮助之下,蒋介石政权仍然失败,蒋梦 麟回答如下:

近代史第七章

近代史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尚德机构学术中心

主讲老师:程真真

关键词反对外国侵略的

斗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

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关键词

中国革命新道路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2、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3、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

A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和平谈判

B谈和目的不能实现时,帮助国民党打败中共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高涨

2、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内战方针;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本节要点: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 内 战 爆 发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2.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2、 争 夺 延 安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4. 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主张和平建国的, 决心严格履行政 协协议 。只是在 解放区军民的生 存受到致命威胁 时才被迫采取自 卫行动,试图以 此争取国内和平 的实现。
不能容忍、也经受 不住任何的民主改 革。它计划先在关 内大打,而后在关 外大打。待它认为 相应的准备已经完 成时,就全面彻底 撕毁政协协议,悍 然发动了全国规模 的内战。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沙健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 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 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 课
(一)帮助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全过 程,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学会全面地分 析矛盾,解决问题。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
虎门销烟 1839.6.3—6.25
为纪念 “虎门销 烟”,1987年6月,联 合国决定将6月26日 定为国际禁毒日。
第一讲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
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 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 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那英 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 销量还要大。”
(三)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自信心
1.在祖国危难之际,各阶层都在顽强抗争
甲午战争中 邓世昌等爱国 英雄以身殉国
抗日名将张自忠
2.在祖国贫穷之时,很多海外赤子归国奉献
钱学森: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 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 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中华民 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

1.1 教学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认识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整合。

1.3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地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2.1 教学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关联。

2.2 教学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关联。

2.3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关联。第三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3.1 教学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认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地位。

3.2 教学内容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整合。

3.3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 与先生面商,时机切迫,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 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 驰电速驾。” ——1945年8月23日邀请毛泽东赴渝的第三个电报
重庆谈判的中共方面代表是周恩来和王 若飞,国民党方面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 和邵力子。 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 主要问题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 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 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 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 介石的领导地位。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崎岖的、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 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 目标是使战后恢复到战前的状,即坚持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你知道吗? 蒋介石积极备战,并 同意和谈的原因: A.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B.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远在西南、西北后方,要把 它们运往内战前线、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 C.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实行和 平建国。 美国的支持 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在华追 求的长期的基本目标: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而 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背景: 早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便从峨嵋山上跑下来, 抢收胜利果实;同时,大批军队也从西南隅一拥而出,在美国人的帮 助下,陆路、水路、空路,兵涌如潮,奔赴全国各地,抢着受降,收 复失地。接收官员如蚁出巢,你争我夺,敲诈勒索,沦陷区人民称他 们是“五子登科”:抢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和婊子,“三阳 (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但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是 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 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 陬隅(zou yu靠边沿的地方),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 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原四。”这时,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 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议道:“可邀中共领袖毛泽东来重庆举行 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毛泽东来,则谈;若毛泽东不来,则是无视 和平、失理之举。若谈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若谈不成,则共 产党是破坏和平。无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加紧部署,择 机讨伐!”重庆谈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它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 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 召开做了理论准备。后来,毛泽东 回顾说:“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 但从 1956 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 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第七章
社会主义在 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
Baidu Nhomakorabea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 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 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 5 月 2 日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同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 “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 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 社会主义建设。
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阅读材料
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然而,党中央对 当时的资产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了。到 1958 年夏 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 55 万人,其中很多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 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 个事业的严重损失。而在运动中采取的大鸣、 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 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 分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 保卫胜利果实。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腐败失去民心, 人民流离失所。
2.学生运动的高涨
1945年底昆明学生
“一二一运动”;
1946年12月北平学生 “一二三0运动”; 1947年5月南京学生 “五二0运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 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 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 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 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指导的自觉性。
本章重点问题: 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另一方面,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 团的既定方针但是一开始条件不具备 p169;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美国政 府的支持p170
2.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针对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 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 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 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近代史纲要,第七章,ppt

近代史纲要,第七章,ppt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第三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盟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 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 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 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2、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 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 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 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 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 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 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 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 性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 极为严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出去,还形象地说,我们是钻进去给
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
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延安: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 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 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 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 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二)蒋介石发动内战,人民军队粉碎蒋 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 国民党军队以进 攻中原解放区为 起点,挑起了全 国性的内战,关 闭了和平谈判的 大门。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
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
类别 总兵力
所占有的地区面积 所拥有的人口 军队装备
将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并将战略进攻的方向
确定为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地区。采取
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
国民党军统治区。
1947 年 6 月 30 日,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 军主力约 12 万人发起鲁西 南战役,一举突破黄河天 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
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
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毛泽东亲自去重庆谈判,就使中国共产 党由被动开始转向了主动。毛泽东来到重 庆,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例如,《 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胡其瑞等四人的来信说: “毛泽东先生应蒋主席的邀请,毅然来渝, 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 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 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 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 求。”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 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 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 士的代表共38人。 经过各方的反复讨论和协商,会 议通过了五项议案,分别为《政府组 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 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和《宪法 草案》。
《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没能阻止蒋介 石政府的内战准备,它仍一意孤行地向各个 解放区周围增兵,内战一触即发。
人民军队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样战略的壮举,
第一,有民众的支持;
第二,军队能够形成密切配合;刘、邓大军与 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 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三路大军在外线 布成“品”字形阵势,此外,许世友、谭震林指 挥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由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 军,分别在山东和陕北战场钳制敌人,以策应三 支南进大军中央突破的行动。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收获(六项成果): ●并赢得了民心。 ●坚持有原则的让步,捍卫了人民革命胜利的成 果,也获得了各方理解。两党要商谈的主要问题
的提案是由中共代表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确
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 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 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杜鲁门回忆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 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军占领着,长江以北 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任和再占领华南都 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 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 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
● 在政治上, 建立最广泛的 统一战线。 ●在军事上, 采取集中优势 兵力,各个歼 灭敌人的作战 原则。
3、 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1946年6月下旬至1947年2月,解放军歼敌
70.8万人。挫败了蒋介石所谓“速战速决”的
全面来自百度文库攻战略。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中央日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 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 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选自1945年8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
8月23日,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研究判断当前国内形势。 毛泽东认为:当前内战的威胁是存在着 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所以暂时和 平是可能的,这时,毛泽东已经决定亲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 表明中共的主张和立场: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 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 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 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大公报》记者子冈作了这样的报道: “昨天去九龙坡机场迎接毛泽东是一 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 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选自1945年8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
8月16日,毛泽东电复蒋介石:“朱德 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鄙方意见, 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 题。”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 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 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 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 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 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 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专题:
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与中国革命胜 利的原因 【1945.8——1949.9】
本专题的重点: 1、正确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及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原因。 2、正确把握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争取和平民主的? 二、内战一年后,国民党统治危机形成的 原因和标志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再次合作 四、中国革命最后是如何走向胜利的
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
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 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 美国对付苏联的工具。为此,8月14日 苏联政府与国民党签订了《中苏友好同 盟条约》
● 战后的国内局势:抗战胜利时,影
响中国走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碍是蒋介 石政府的独裁政策。但是他要发动全面 内战还有许多困难。 ⊙国际国内舆论均反对内战; ⊙蒋介石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地区, 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也需要时间。 ⊙人民革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9月4日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 谈判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
由于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结果,军队和解放 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 在重庆谈判期间:取得了军事上的
胜利。
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率部入 侵晋西南。
太行、太岳、冀南三个解放区主力发 起上党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有力地配 合了谈判。
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争取和平民 主和进行自卫战争的?
(一)力争和平民主的实现 抗战胜利后,从国内外局势和各派实 力对比等相关因素看,当时中国有促成 和平、民主的因素。
●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看: 战后,影响中国政 局发展的主要国际因 素是美国和苏联的对 华政策。
⊙美国政府对华
政策的长期和基本的 目标是:推动中国建 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 府;短期目标是:避 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 国。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北上 和谈,从而赢得了政治斗争的重大胜利。 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 泽东等七个政治局委员连夜同王若飞磋 商。会上,毛泽东明确地表示:“可以 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 动权”。
● 1945年8月28 日下午3:37,毛泽 东、周恩来和王若 飞在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张治中、美国驻华 大使赫尔利的陪同 下,从延安飞抵重 庆。
(一)全国解放战 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7—1948.7)
敌我兵力对比:
国民党总兵力由 430万人减至373万人,
正规军200万人减至150万; 共产党的总兵力由127万上升为195万, 正规军为100万人。
● 中共中央及时实行战略转变,
做出战略进攻的部署。
第三,从战略上看,是非常合理和 高明的。主力插入大别山,调动了敌 人主力回援,这样,就减轻了内线的 压力,不仅策应了内线作战。而且造 成了内线反攻的时机,结果内外牵制, 调动敌人两头相顾,在运动中歼灭。
● 各地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
也渐次转入反攻。各个战场的攻势作战, 构成了人民解放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 总形势。
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 点进攻。
●1947年3月 17日国民党进攻 延安。 党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 西北野战军以 “蘑菇战术”取 得了一系列战役 胜利,粉碎了国 民党对陕北的重 点进攻
●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了约
45万人,进犯我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 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取得孟良崮 战役的重大胜利,击毙国民党整编74师 师长张灵甫。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25日重庆《中央日报》)
8月24日,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 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 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 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 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26日重庆《大公报》)
我军全歼整 编第74师,师 长张灵甫被击 毙,有力地配 合了陕北和其 他战场的作战。
1947年3月至6月,人民解放军打退 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 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先 后收复和解放了153座城市,歼敌40余 万人。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 于敌的方向发展。
二、国民党统治危机四伏,陷入全民的包 围之中。
1945年10月12日刘邓大军取得上党大捷
在上党战役胜利 的同时,毛泽东一再 强调用和平方式解决 两党的争端。并从 “向北发展,向南防 御”的战略方针出发, 主动让出了南方的八 块根据地,表示了对 谈判的诚意,赢得了 民心。
● 10月10日,国共双方共同签署了《政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 蒋介石打出了对付共产党的第一张
牌——和谈:
从8月14日日本投降的这天开始,蒋介
石连续给毛泽东发了三份电报,邀请毛泽
东去重庆谈判。其目的有两个——赢得调
兵的时间;把内战的罪名强加于中国共产
党。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 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 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 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8月14日)
战后美国政府在对华问题上,有三种选择: 第一、撒手不管中国的事情-----它舍不得,
因为它已经在蒋介石身上投了很多钱;
第二、全面干涉中国内政,甚至介入中国
内战-----它不敢,因为怕遭到舆论谴责;
第三、调停国共关系,遏制中国内战,以 保住蒋介石的执政地位是最好选择。
1945年12月,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 尔被任为总统特使,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 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
《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 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 共双方的见解。它有利于和平民主。
●保证了毛 泽东的安全。 10
月11日,毛泽东在
张治中的陪同下飞 回延安。周恩来、 王若飞仍留重庆与 国民党继续商谈尚
未取得协定的问题。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 127万
230万平方公里 1.36亿 步兵武器 解放区被分割、包 围
国民党 430万
730万平方公里 3.39亿 大量美式装备 控制几乎所有大城 市和绝大部分铁路 交通线
基本态势
2、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指出: 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这是一场危 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反革命战争。 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的军 事力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战争的性质和 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