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_0_中国的机遇与挑战_何懿文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工业强基”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高端制造业提供政策保障。
2.国际市场需求: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全球商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所占份额已经占据了世界制造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3.科技进步: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机器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人才支持:中国拥有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且国家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留用等政策,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挑战1.国际竞争压力: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中国高端制造业必须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
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挑战。
2.缺乏核心技术:虽然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
3.人才流失:由于一些原因,不少优秀的人才选择到国外或者其他行业发展,导致中国高端制造业面临缺少人才的问题,成为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4.环保压力: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
在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环保达标也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1.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基础研究,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以提升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国际人才,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优化制度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打造环保先行的发展模式,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近年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世界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机遇方面,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可以借助全球化的浪潮,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出口到全世界。
同时,全球化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外来投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自己的“走出去”战略。
通过投资、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中国逐步提高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其出口市场和增加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然而,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全球制造业的转移、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金融的波动等问题,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不良的影响。
首先,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带来了部分制造业的离开,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这对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带来了威胁。
如何拓展新的制造业领域和提高产品质量,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一大难题。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出口型经济带来了威胁。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进行限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量和出口价值,给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最后,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国际油价及股市的波动对中国进口石油的价格和外汇储备的稳定性都带来了威胁。
尤其是2015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使得中国股市和汇市进一步动荡,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并不容易。
首先,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其次,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中 国与 “ 世 界 工厂 ”
进入 2 1 世纪 后 , 全球 化 、 资本大规模 进入 、 入世 为全世 界 打开 了中国的大1 ' ] , 无数 的“ 在外地主 ” 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 的
中国, 中国要成为“ 世界工厂” 成了主流的声音 。 然而 , 伴随 着出
口产品数 量和 外汇储备 的迅速增加 , 我们付 出的是 巨大的环境
代价 。讽 刺的是 , 以此换来的只是国货价廉质次 的质疑 以及 国 外反倾销 的控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不可 阻挡 , 但是有些 问题
应该 引起我们的重视。
嚣
l l
当 代 论 坛
■ ■ ■ 辛
忑
进入 2 1 世纪以后 ,国际投资纷纷涌向 中国 ,中国将 成为 “ 世界工厂 ” 成了主流声音。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 猛发展 , 从 纺织 业、 汽车制造 , 到高科技 的电子产 品 , 跨 国公 司纷纷把 自己的生 产基地从美国 、 日本 、 中国台湾地 区 , 乃至印尼 、 泰国 、 马来 西亚 移往中国大陆 , “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这一话题 则成为国内外媒 体、 学术界 、 政界 、 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 的焦 点。特别是加
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 , 但仍 然属 于生产车间型
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之无法相比的弱势地位。发达国家大跨
国公 司的不断扩张 , 以及 有关国际经济 组织的制约 , 必 然对我 国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与冲击 , 还有可能对我国经济主权进行
侵蚀 。
2 、 对 世 界 经 济 的依 存 度 加 大
另外 , 尽管现在我 国仍然存在较 多的贸 易壁垒 , 国内 产业 所受到的冲击 并不大 , 但是外商可 以用直接投 资的方式 绕过壁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对策和应对之道。
一、机遇1. 市场扩大和消费升级:全球化使得中国市场得以扩大,外国产品和技术也进一步涌入。
这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升级,推动了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例如,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高品质的消费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2. 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全球化使中国企业接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研发。
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借鉴和学习全球前沿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国际市场开放和投资机会: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市场开放机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全球化的东风,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产能转移和跨国经营,提升全球竞争力。
二、挑战1. 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全球化使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和挑战。
过去依赖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中国需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加强创新驱动和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2. 资源和环境压力: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制造中心,面临着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转变产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3. 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本逆全球化:全球化的推进也伴随着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浪潮。
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和开放型经济体,面临着来自外部的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
中国需要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开放和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技术。
三、对策和应对之道1. 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中国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应对各种新的竞争和合作模式,同时也能够借助国际化的机遇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首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要求中国企业不仅要在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还要善于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的定位,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多样性。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扩大,中国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商机。
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整合和市场布局。
第三,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溢出机会。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获得更多尖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实现知识溢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然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例如,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都可能对中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资金状况造成影响。
此外,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全球各地企业的竞争压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在全球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把握技术变革的机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布局的优化。
第三,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管理人才。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新兴市场需求: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量大,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这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4. 供应链整合: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供应链体系,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二、挑战1. 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失去一部分优势。
2. 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中国目前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3. 环境压力: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4. 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相对较弱,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 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3. 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 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论: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开拓新市场、推动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环保意识和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将能够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声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突破、打开瓶颈,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打造“世界工厂”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资本大规模进入、入世为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在外地主”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的中国,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的声音。
然而,伴随着出口产品数量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付出的是巨大的环境代价。
讽刺的是,以此换来的只是国货价廉质次的质疑以及国外反倾销的控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有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厂”较之“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工场”有了新的内涵。
按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料加工型“世界工厂”。
一般指被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中国家。
这类“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
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第三种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类“世界工厂”能够获得生产链的最大经济利益。
只有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才能真正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才能成为与英、美、日相抗衡的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挑战和机遇中国近年来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和技术开发中心之一。
然而,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市场、品质、文化、技术等方面,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发展。
市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球化快速拉近了市场之间的距离,让市场成为全球大舞台上的一员。
中国的企业也不例外。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需要考虑市场变化和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在进入全球市场之前,了解并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非常重要。
即便是在进入成熟市场之后,对市场的变化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也不容忽视。
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以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品质和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品质品质是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和高效运营的第一步。
全球市场中,品质始终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许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备着竞争力,但品质常常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需要注重有效组织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从原材料的选取、产品制造、产品检验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在全球市场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首先需要分析所面对的市场的文化背景,因为文化差异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评论和评价。
这时候,中国企业需要做好产品定位和产品附加价值定位工作。
对于产品的文化所传达出的价值,一点点地推广给市场,并深入了解文化传播深层意义,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独特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传达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
技术全球化竞争中,技术是关键。
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5G等高技术领域都拥有领先或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中国企业应该加强研发创新和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投入。
同时在投入增加的同时要关注产出效益,进行营销战略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提升,并掌握技术创新与创造商业价值的度,不断变革,改变旧有的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新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新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全球化进程愈加明显。
借助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
一、新机遇1.市场扩张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步扩大。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眼光放到全球市场,积极实施海外市场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2.资源整合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国际化产业链,利用全球化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快速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和流程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人才引进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借助各类人才招聘和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
这些人才并不仅有高端人才,也有不少技术工人、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等。
通过这些人才的不断加入,中国企业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新挑战1.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往往需要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包括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方面。
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导致管理、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偏差。
2.贸易壁垒在全球化竞争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各国之间的贸易规则不同,产生了各种贸易壁垒,其中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政策壁垒、财务壁垒等。
这些贸易壁垒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和市场进入造成一定限制。
3.品牌建设在全球化竞争中,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符号,是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化体现,也是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要加强创新和提高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全球化竞争对中国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下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并着重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新常态。
消费者对高品质、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
这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推动了其发展。
2. 技术创新加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大量投资用于科研和技术研发,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不仅加速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还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行业发展动力。
3.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税支持、人才引进、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政策的积极推动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机遇。
二、挑战1. 技术水平提升压力随着全球技术竞争的加剧,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技术水平提升的巨大压力。
虽然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水平提升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人才短缺与培养难题高技术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但目前中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竞争也使得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变得困难。
人才短缺与培养难题不仅制约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制约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瓶颈。
3.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由“大而全”向“特色化、精细化”转型的挑战。
部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李思文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要: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当中不仅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文章对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并且以华为和中兴的例子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企业全球化经营策略的科学性。
关键词: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挑战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7-0039-02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时面临的挑战1.跨文化障碍随着经济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企业也面临全球化经营,中国企业在进行全球化经营时,其发展的包容性会更强,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多样化发展。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在进行全球化经营时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即使部分中国企业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社会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进行全球化经营时会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跨文化障碍,这就影响了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2.缺乏全球化高端人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必须要具备精通各种外国语言,能够熟练和各个国家的企业进行沟通,并且要精通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法以及国际管理等,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都缺乏这样的高端人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发展。
3.缺乏全球化经营管理经验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发展过程中,都缺乏一定的全球化管理经验,缺乏和各个国家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导致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时面临的经营风险非常大。
4.缺乏创新意识中国企业想要开辟国际市场,创新意识非常重要,虽然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擅长使用新的技术以及逆向工程进行经营管理,但是所具备的创新想法以及创新技术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导致部分中国企业依旧缺乏创新,制约了在全球化经营中的发展。
5.经营模式过于落后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依然是处于原始的设备制造商的经营模式,而这个经营模式则制约了在全球化经营中的发展,因为设备制造商企业在全球化经营市场竞争当中是处于最底层的位置。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机遇1. 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拥有人口众多的国家特点,这为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的内需潜力巨大,可以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
2. 投资与合作机会增多: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投资与合作成为可能。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重要的出口国,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市场开拓的渠道。
3. 加快科技创新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全球流动,为中国加快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才,并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挑战1. 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2. 资源供给压力增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资源的有限性,中国在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资源供给压力,中国需要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跨国公司垄断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垄断经济资源和市场成为可能。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跨国公司的市场控制和垄断的风险。
为了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中国需要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制定并执行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1. 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升级。
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的经济机遇、挑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和商品出口大国。
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量制造企业依托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获得了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还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参与,不断提升自身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挑战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全球化带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
中国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再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贸易体系。
三、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等方式,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份额。
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2. 推动结构性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实现更大发展。
3. 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体系。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4.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加大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高资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中国企业逐渐加大了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涉及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机遇1. 市场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饱和程度的逐渐增加,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实现增长。
走出去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海外市场,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 资源获取: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无论是技术资源、原材料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国外市场都可以提供丰富的选择。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分享他们的资源,并加速自身的发展速度。
3. 技术创新:走出去也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他们将不得不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挑战1.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 法律政策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也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限制和影响。
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自己在国际市场中合法合规运营。
同时,他们还需要应对各种政治和经济的风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3. 品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自身品牌形象建设的挑战。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他们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需要得到提升。
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改善产品质量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走出去可以带动国家的外贸出口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中国产业面临冲击与机遇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14.10100广角W I D E A N G L E“引用德国的一个解读,工业4.0更像是一种虚实融合系统,”房殿军教授认为,“工厂、生产的产品为实体,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络技术则为虚,把两者融合为一体就是工业4.0的核心内容。
这不仅要涉及到传统的互联网,也涉及到现在正在发展的物联网,以及未来更加综合的网络服务平台。
”“这种虚实融合系统要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就需要与一个或多个云进行沟通,这样的系统一般具有传感器,也就是说它既能感知周边的环境得到信息,还能根据得到的指令,和环境有感知进行互动。
实现执行动作就需要分散的智能控制系统,它能够通过感知周围得到相应的信息,并智能地控制系统来执行。
”房教授强调,工业4.0带给我们的最大变化,就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随机变化。
“未来,无论是系统、还是产品,一定都是模块化的,一定都有更高的自主性,工业4.0将带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
”那么,在工业4.0时代下,中国制造业存在哪些机会?对此,房教授表示,首先从中国政府层面可以看到,工业4.0与目前中国大力推进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战略不谋而合,这使得德国与中国政府在此方面有了很大的共鸣,这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是很好的机会,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同时,工业4.0可以有利推动中国的一些弱点项目。
“因为工业4.0要求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以及流程的标准化的模块化,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是利好的消息,可以带来很多增值和盈利的机会;工业4.0可以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很多的商机。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制造国,但事实上出口却远远落后于德国。
那么,以德国为开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将意味着什么?房殿军将此总结为冲击与提升并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中国产业面临冲击与机遇———专访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教授文/刘光琦侯诣卓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造就了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那么如今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正宣告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已经在德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取得了共识。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对比解析及中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对比解析及中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赵福全;刘宗巍;史天泽【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年(卷),期】2017(034)014【摘要】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总页数】7页(P85-91)【作者】赵福全;刘宗巍;史天泽【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471【相关文献】1.服务"中国制造2025"r 打造福建计量高地r——福建计量把握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 [J], 曾新宇2.德国工业4.0技术和中国制造2025完美结合--德国工业4.0技术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 [J], ;3.杜品圣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J], 杜品圣4.解析"工业4.0"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制造2025" [J], 李镜5.\"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比研究 [J], 熊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制造2025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2025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王喜文【期刊名称】《企业管理》【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定制生产;后市场服务;商业模式转型;智能工厂【作者】王喜文【作者单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企业或许不会再像以往那样一步一步沿袭先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化路线,而将会借助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赶超。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一个词——“工业4.0”。
工业4.0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网络互通信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最高程度的自动化。
德国、美国等欧美各国都在积极部署,意在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潮流。
德国工业4.0由政府主导推进。
德国政府为了扶持这一重大项目,预计拨款2亿欧元(约15亿元人民币)。
德国政府对预算拨款控制极为严格,而对这个重大战略展现了毫不犹豫的投入,主要是基于德国制造业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德国希望借助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作为一个产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同时扶持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跟上制造业的范式转变。
首先,德国除了向周边欧盟各国之外,还包括向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出售工业4.0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能将具备德国工业4.0技术的智能工厂卖给它们,工厂启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设备与系统的升级等等,都会给德国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德国正在以“工业4.0”为品牌,将其作为一项新的产业,谋求出口“智能工厂”。
其次,工业4.0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的一个扶持政策。
国家提出以大企业为中心,推进智能工厂的技术创新以及通信协议等标准化。
大企业一般有能力从目前的3.0(第3次工业革命技术)升级到4.0(第4次工业革命技术),而中小企业同样希望达到工业4.0的水平。
未来大企业都达到工业4.0阶段之后,实现了智能工厂,为了顺畅地接入价值链之中,中小企业就必须也要着手,尽可能地推进工厂的数字化。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首先表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其经济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制定全球经济规则。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
随着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扩大国际贸易和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同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限制,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
其次,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
全球新工业革命、数字化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中国还需要加快内部结构调整,以适应这些新的发展要求。
另外,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还面临着外部竞争和内部升级的问题。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持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需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在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提高自身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世界/2015年/6月/22日/第018版封面主题报告工业4.0: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工业4.0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调研报告报告主笔何懿文调研笔记工业4.0,中国准备好了吗?在中国经济增长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转型已日益迫切。
而在国际层面,制造业近几年开始出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
美国政府推出了再工业化的方案,每年耗资数亿美元建立先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和培训高级技工;德国政府则在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并将其从一项产业政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内外夹击”之下的中国制造业亟需找到一条出路。
不过,与美国的再工业化相比,中国产业界更为感兴趣的,则是工业4.0。
工业4.0受到中国产业界如此推崇,也在情理之中:其一,工业4.0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习主席2014年在访德时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中国有意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工业4.0”规划的信号;其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能为人口红利渐失、工业亟待转型的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出路;其三,则是德国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及德国制造所代表的精神令中国产业界叹服,“德国制造”是不少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以上因素决定了工业4.0成为中国工业界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但是,中国产业界对工业4.0本质的理解到底有多深,工业4.0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是否真应该制定升级版的工业4.0战略,中国企业是否已经为可能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到底应该做哪些准备?所有这些疑问,目前在中国产业界依旧存在着各种争议。
正是这些争议,促使我们下决心通过深入的研究以及与业界的思想对撞,为这些疑问找到可能比较正确的答案,以免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在新一轮的工业转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基于以上目的,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发布了这份《工业4.0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调研报告》。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调查研究,能够了解中国推进工业4.0的现状,探讨中国制定工业4.0战略的可行性,找到可能阻碍中国企业推行工业4.0的各项制约因素,并汇集专家、学者及企业精英们的智慧,为政府政策及企业工业4.0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为此,我们针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河北、天津、辽宁、甘肃等省市645名工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企业涵盖了国企(33.14%)、私营(33.72%)、三资(31.4%)、集体企业(1.74%)等。
调查的行业包括通信设备(23.26%)、设备制造业(23.26%)、汽车制造业(11.05%)、钢铁行业(7.56%)、医药制造业(6.98%)、能源企业(4.07%)等。
中国产业界:工业4.0虽火,但有点“虚火”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对德国工业4.0战略极其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需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紧迫感。
自德国在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的概念以来,中国高层及工信部官员多次表达了要加强中德两国在工业4.0方面合作的意愿。
中国工业界对工业4.0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中国政府以及一些企业对工业4.0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工业4.0尚处于概念阶段,内涵还没有成型,预计要到2030年部分企业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尚未脱离“血汗工厂”的模式,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法律、人才等软性环境,都距离工业4.0的要求尚远。
因此,中国工业界对工业4.0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39.53%的受访者并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表示对工业4.0非常了解的受访者仅有11.63%,45.93%的工业从业者表示仅对工业4.0有所了解。
外资企业对工业4.0更为重视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发现,三资企业受访者对于工业4.0的了解程度高于国企和私营企业的受访者。
调查显示,在三资企业中,表示对工业4.0“知道一点”的占46.3%,22.2%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业4.0“非常了解”。
而国有企业中,虽然52.6%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业4.0“知道一点”,但表示“非常了解”的却仅有12.3%。
在私营企业中,表示“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的,高达53.4%。
以上调查表明,相对中国企业,外资企业对于工业4.0更为重视。
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对工业4.0的了解有限可以说,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 4.0,对企业基层员工将造成重大影响,不具备较高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员工可能会被无情淘汰,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一定冲击。
然而,就是这个受工业4.0影响较大的群体,对自己工作可能遭受的冲击却了解有限。
调查显示,59.6%的基层管理人员以及73.9%的技术工人均表示“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这个现象值得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
中国产业界普遍认同工业4.0的理念在过去三十年甚至更早以前,IT革命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世界发生了彻底改变,其影响力可媲美分别成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和电力。
现在,德国产业界认为,人类的工业史正进入一个辉煌的工业4.0时代,即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的核心概念CPS(赛博物理空间),是由通信设备连接起的网络化传感器、生产设施、产品的控制系统。
而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生产是工业4.0的重要特征。
那么,对于工业4.0的核心概念和特征,中国产业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工业4.0的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被中国工业界所接受?虽然中德两国在工业发展道路、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工业4.0的理念却得到中国工业界的普遍认同。
调查显示,在了解工业4.0的工业从业者中,71.72%的受访者表示“基本认同”工业4.0的说法。
可见中国产业界普遍认同工业4.0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了解工业4.0的受访者基本上知道其特征工业4.0战略将催生动态的、实时优化、自我组织的价值链,从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生产的愿景。
那么,中国的工业界对工业4.0的核心概念及特征又有多大程度的了解呢?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所做的调查显示,那些表示了解工业4.0的受访者,对工业4.0的核心概念(CPS,赛博物理空间)及特征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47.37%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工业4.0的核心概念是信息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结合,41.05%的受访者表示工业4.0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标准化被认为是实现工业4.0的最大挑战在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及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发布的《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工业4.0工作组认为,要推动工业4.0战略,需要在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
在工业4.0时代,设备更趋于复杂化,设备和系统的顺畅配置需要新的标准来支持。
德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和德国电器电子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近300家企业中有半数以上都认为数据的标准化是工业4.0所提出的最大挑战,难度甚至超出了流程和工作组织。
那么,中国的工业从业者又是如何看待工业4.0的这些关键问题呢?调查显示,与德国同行相似,中国工业界也认为“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工业4.0最为重要的挑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调查显示,69.47%的受访者认为标准化体系“很重要”。
足见如何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去探索、构建,或者是融入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已日益迫切。
除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之外,复杂系统的管理、传感器技术的突破、知识产权等法律保障及监管机制的完善,都被中国工业从业者认为是实现工业4.0“很重要”的挑战。
中国企业:对工业4.0很期待,也很纠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制造业在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受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欧美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下,中国工业亟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而工业4.0被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中国工业的未来之路。
然而,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来看,中国企业距离工业4.0尚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大多数企业处在关注与研究工业4.0阶段在全球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制造业已经认识到工业 4.0战略的重要性。
2013年,BITKOM 、VDMA 和ZVEI 开展的关于“德国工业4.0战略前景”的调查显示,47%的公司表示它们已经积极参与到工业4.0战略中;18%的公司表示它们正参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研究工作;而12%的公司声称它们已把该战略付诸实践。
相比而言,中国企业对于工业4.0的参与度远低于德国。
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表示自己供职企业已实践工业4.0战略的,仅占8.33%;表示已制定推行工业4.0战略的,仅占9.38%。
从调查看,中国企业对顺利推行工业4.0,显得信心不足,企业目前普遍处在观望和研究阶段。
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23.96%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的企业在参与研究工业4.0课题,36.46%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企业正在关注工业4.0的信息。
而在各类企业当中,三资企业参与工业4.0的积极性高于国企和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仅有3.7%的从业者表示尚未参与工业4.0,国有企业12.28%的从业者表示未参与,而在私营企业,20.69%的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未参与工业4.0的研究及实践。
从调查看,不少三资企业处在研究工业4.0课题阶段(29.63%),而国有企业则处在关注工业4.0信息的阶段(35.09%)。
工业4.0将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命运虽然受中国工业发展水平、技术能力及人才因素等的限制,中国企业对工业4.0的参与度不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工业4.0漠不关心。
调查显示,中国工业从业者已经意识到,工业4.0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命运。
在参与调查的工业从业者中,当问及工业4.0对所在企业影响有多大时,34.38%的从业者打了3分,37.5%的从业者打了4分(1分表示毫无影响,5分表示非常大影响)。
这表明,中国工业从业者普遍认为,工业4.0将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比较重要的影响。
这种认识与BITKOM、VDMA和ZVEI对德国制造业从业者所做的调查类似:大多数德国制造业从业者都认为工业4.0战略对自己重要(大多数德国制造业从业者打了4分,1分表示一点也不重要,6分表示必不可少,4分表示重要)。
企业应为员工多提供工业4.0的培训及交流机会工业4.0虽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重要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4.0属于“无人工厂”时代。
相反,工业4.0对于员工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4.0时代,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蓝领可能被淘汰,企业需要的是能从事计划、协调、创新和决策等工作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