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合集下载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一比一”的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比一”的概念;2.掌握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教学内容1.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2.“一比一”的概念。

2. 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比大小的小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讲授教师通过课件,讲授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一比一的概念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关系的符号。

3)练习1.让学生课堂上完成教材的练习,对获取知识进行巩固。

2.分组自主完成一些关于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如大小排队、抢筷子等。

4)拓展1.提供实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分析,如比一比这些物品的大小,苹果和桔子哪个重等等。

2.在生活中提醒学生关注事物大小、数量的变化,让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学生。

3.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完成时,学生将会掌握数值大小比较的方法,认识“一比一”的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所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参与性、启发性、趣味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地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五、教学反思1.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课件内容精简、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在练习环节中,应当注意控制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避免某些学生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3.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拓展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课题二比一比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找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卡片、小物品等,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时,发现和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大小的顺序和方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比一比 (共19张PPT)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比一比 (共19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7/62021/7/62021/7/62021/7/6
典题精讲
○ √
数一数,第一个是9小段,第二个是8小段,第三个是10小段。 最长的只有一个,最短的也只有一个。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又比1个桃重,所以菠萝最重,桃最轻。 在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时,最重的只有1个,最轻的也只有1个。
第2单元 比一比
比一比
情境导入 按顺序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
情境导入 你觉得石榴树和柿子树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跳的两条绳子有什么不同?
探究新知
比长短
在长的后面画“√”。

你觉得哪条绳长一些,哪条绳短一些? 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比出绳子长短。
探究新知

红绳比黄绳长
黄绳比红绳短
探究新知
比高矮

你觉得两人谁高一些?还是一样高呢? 要能一眼看出来他俩的高矮,你觉得怎样站着比,比较方便?
探究新知

说说哪个比哪个高,哪个比哪个矮, 比高矮一般要怎样比?
探究新知
比轻重

如果两边一样重,天平会怎样;如果不一样重,天平又会怎样?
探究新知
比轻重

柿子比石榴重,石榴比柿子轻。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2021/7/62021/7/62021/7/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021/7/62021/7/62021/7/67/6/2021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比”
•能够在同一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够在不同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含义
•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类别的简单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谈论物品的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概念,并展示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

•向学生解释比较的含义,强调比较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理解“比”的概念
•以同类别中物品的大小为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大小,并让他们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4. 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因素进行比较。

•通过漫画、实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形象教学法
•比较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物品
•比较的图片或拼图
•比较的绘本故事
七、课堂实施与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课前评估、课中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比较知识。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课课件.ppt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课课件.ppt
比一比
口令游戏 长 短
宽窄 高矮 轻重 大小 远近


底是长还是短? 是高还是矮? 是轻还是重?
我们来闯关喽!
比一比
同桌和你谁的铅笔长?
再和老师的比一 比哪枝铅笔最长?
第第第第第关一一三二一关关关关
走哪条路近?近的画“ ”。 第第第第二二二三关关关关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1月14日星期四2021/1/142021/1/142021/1/14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1月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42021/1/14January 14,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7:06:44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42021/1/142021/1/14Jan-2114-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4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脑洞大开——比一比 苏教版 (共18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脑洞大开——比一比  苏教版  (共18张PPT)



1、把下面的水果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 ( ③ )( ④ ) ( ① ) ( ② )
2、把下面的正方体木块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 ③ )( ② ) ( ① ) ( ④ )
3、下面三个鱼缸里各放进1条、2条、3条鱼后,3个鱼缸里的 鱼就同样多,原来几号鱼缸里的鱼最多?在括号里画“√”。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 最轻的打“×”。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最轻的 打“×”。


×

×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最轻的 打“×”。

×

×
1、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3、最重的画“√”,轻的画“○。
感谢您的观看
2017
脑洞大开
——比一比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刘敏芳
例1 图中有三个箭头,比一比哪一个箭头最长?
通过数格子发现 ① 和 ② 都占了( 9 )格,③占了 ( 8 )格,因此( ③ )号最短;
①是横着放的, ② 是斜着放的,一眼就能看出 ② 比 ① 长,所以 ② 最长。
1、大猴和小猴跑得一样快,它们谁先吃到桃子呢?在方框里打“√”。 √

1-2、请你把小刀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 ② )号、( ③ )号、( ① )号、( ④ )号。
2-2、最重的画“√”,轻的画“○.


小猫钓鱼
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猫妈妈拿着三根同样的鱼竿,带着小白猫和小灰猫一起去河 边钓鱼,两只小猫咪可开心了,每人挑了一根自己喜欢的鱼竿。他们一边钓鱼一边嬉 笑,好久都没有鱼儿上钩,小白猫不开心地说道:“这儿根本钓不到鱼!”猫妈妈在 一旁提醒他说:“你们这么大声地嬉闹,把鱼儿都给吓跑了,怎么能钓到鱼呢?”两 只小猫咪听了妈妈的话,安安静静地专心钓鱼。不一会儿,三根鱼竿上都有鱼儿上钩 了,他们都用力地往上拉鱼竿。聪明的小朋友,你能从图中知道谁的鱼竿最短?谁钓 的鱼儿最重吗? 小朋友,从图中一眼能看出小白猫的鱼竿是最短的,而3只猫钓的 鱼暂时看不见,但你有没有发现小猫用力往上拉鱼竿时,有的鱼竿是平平的,有的鱼 竿是弯弯的,小白猫的钓鱼竿弯的最厉害,说明它钓的鱼最重。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比较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理解。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比较活动,但对符号表示的大小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逐步过渡到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比较的意义,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

3.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书、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木块等,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比较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小兔子比赛跑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个小球,一张是两个小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更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比较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于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比较经验,比如比较身高、比较物品的大小等,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用它们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学会用它们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比较大小。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图片中的物品要有大小之分。

3.准备黑板、粉笔、比较符号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一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图片中的物品要有大小之分。

教师提问:“它们谁大谁小?”让学生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

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比一比主备人:授课人:备课时间:2007.8.31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比较物体数量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数量的大小,包括一一对应比较和数数比较两种方法。

同时,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准确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3. 演示与讲解:通过PPT课件、教具模型等方式,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并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使用。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讲解易错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 板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符号使用、练习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游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中的“比一比”这一章节,包括理解和掌握“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

在教学中,要重点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关系,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进行数量的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2. 通过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一比”的方法,准确判断数量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

2. 数字的大小关系,如何用“比一比”的方法进行比较。

3. 掌握“比一比”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本课内容,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听过什么叫“比一比”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通过比较大小,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技能。

二、讲解“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一比”的概念和基本用法(例如:两个苹果,比较大小;两条铅笔,比较长短等)。

2. 指导学生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进行数量的比较,如:“这个篮球和那个破球,哪个更大呢?”3. 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分组比较不同物品间的大小关系,例如:比较手指长短,比较同桌的身高等。

三、游戏学习(20分钟)1. 给学生一些实物(水杯、书、球等),让他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写出数学式子(例如:书大于水杯,2>1)。

2. 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例如去超市买水果、比赛拔河等)进行比赛,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进行数量的比较。

3.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设定不同难度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

2. 教师强调掌握“比一比”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比一比(共21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比一比(共21张)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 重时要注意什么?
比长短: 要先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个起点上,观 察另一端确定长短。
比高矮: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比轻重: 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 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随堂小练 1.(教材P5 想想做做 第1题)
蓝色的铅笔长

√○
当堂检测
1.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5题)


当堂检测 2. 重的画“√”。(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6题)


当堂检测 3.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错解: √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绿色的铅笔最长
你能和同学比一比铅笔的长短吗?
随堂小练 2. 近的路画“√”。(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2题)

随堂小练 3.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3题)


随堂小练
4.(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4题)
哪个人高?高的 画“√”。
最高的画“√”, 最矮的画“○”。
正解: ○

反思: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不能根据站的位置的高低来判断。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 方法,学会了比较多个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1.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
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另
看另一端 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情
多媒体出示情境,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角,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预设说出:校园的一角,有一张石桌,两张石登,边上还有一盏路灯,两棵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两个小朋友在滑滑梯。

小朋友在这美丽校园的一角,还蕴藏着数学知识呢!
二、自主探究,体会方法
1、比长短
出示小朋友跳绳图,仔细观察,哪根绳子长?长的画钩。

交流,你认为哪根绳子长?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绳子的一端对齐(出示画面)
总结:原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在比。

2、比高矮
出示滑滑梯图,提问,哪个人比较高?
交流:预设:前面的小朋友高
后面的小朋友高
一样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答案?这样比公平吗?怎样比才公平?
让他们站在地面上比(出示画面)
这样一下子就看出谁高谁矮了。

总结:比较物体的高矮,要让人站在同一地面上比。

3、比轻重
出示石榴和柿子,让一位学生用手掂一掂,提问:石榴和柿子哪个重?
怎样一下子知道谁重谁轻呢?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到天平上比。

出示天平比较图,介绍天平。

比较谁重谁轻?你是怎样比的?(天平的托盘沉下去说明重)
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也可以用天平来称,沉下去的一端的物体重。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比较苹果树和梨树的高矮
三、巩固升华,学会比较
1、想想做做1
出示情境,明确要求,4人小组合作,每人拿一枝铅笔,先每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铅笔长?再四个人比一比哪枝最长?
小组活动
选择几组交流比较结果,说说比较方法。

2、想想做做2
出示情景,学生尝试
交流结果,提问:男孩和女孩谁高?怎样比的?
男孩和女孩看上去差不多高,他如果站起来就比女孩高。

教育学生帮助病人、残疾人。

3、想想做做3
出示情境
学生判断
交流比较结果,明确,一直走比弯弯曲曲近。

4、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
学生判断
交流结果、方法
(引导说出: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那么1个红萝卜比1个胡萝卜重。

四、总结方法,拓展运用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想想做做5
游戏,请几位小朋友上台,请他们按从高到矮排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