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世博研究的视角

合集下载

影像传播的多角度探析——以世博会上海馆为例

影像传播的多角度探析——以世博会上海馆为例

体 . 心 打 造 了 一 个 全 新 的 传 播 城 精 的展 示 与 传 播 颇 值 得 探 究 和 品 鉴 。
上 海 馆 的 主 题 影 片 取 名 为 “ 远 永
伏 . 车的颠簸 , 马 以及 直 升 机 的俯 冲 和 翻转 . 能 真 切 地 感 受 大 上 海 百 年 间 更
影 像 传 播 的 多 角 度 探 析
— —
以世博会上海馆为例
◎ 王 斐( 师范大 华中 学新闻系 武汉 407) 309
【 要】 摘 时下 , 博 会 仍 是 .-j 注 的 焦 点之 一 , 博 园是 一 个 窗 口 , 世 &- 关 f r 世 是世 界 全 方 位 认 知 中 国
史 。本 文针 对 上 海馆 中像 素墙 、 题 影 片 、 主 网上 世 博 这 三 大 宣 传 和 传 播 手 段 进 行 新 闻 和 传 播 学
角度 的剖 析 , 寻 新 形 势 环 境 下 传 媒 在 社 会 效 应 上 的 影 响 和 发 展 。 探
『 关键i] a 影像传播
举 世 瞩 目的 2 1 0 0年 上 海 世 博 会
正 在 如 火 如 荼 的 进 行 , 一 全 世 界 人 这
民欢 聚 的 盛 会 带 来 的是 相 互 的 了 解 、 科 技 的 碰 撞 , 是 文 明 的衍 进 , 市 让 更 城
技 术 。其 中 3 3米 长 、 高 的 影 像 墙 7米
由 1 . 5万 张 来 自 上 海 市 民 的 照 片 组 成 , 片不 停 地 翻转 . 现 不 同的 符 号 照 展
的 一 个 极 其 重 要 的 平 台 , 为世 博 会 的 东道 主 , 海 馆 更 是 “ 全 国之 力 , 作 上 举 集世 界 之 智 ” 通 过 高 ,

世博会展馆赏析ppt模版课件

世博会展馆赏析ppt模版课件
面的差异和特色。
文化交流与启示
01
文化多样性
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的异彩纷呈,彰显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02
跨文化交流
通过参观不同国家的展馆,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和
社会,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03
创新与启示
各国展馆在建筑设计、展示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
觉和心灵体验,同时也为未来的展览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趋势。
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 身素质。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世 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 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奠
定基础。
02 中国馆赏析
CHAPTER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
01
02
03
传统与现代融合
中国馆巧妙地将传统建筑 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 合,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 力。
04 企业馆赏析
CHAPTER
企业参展背景及意义
展示企业实力
通过参展世博会,企业能够向全球观众展示自身的技术实 力、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企业知名度 和美誉度。
拓展国际市场
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和参展商。企业可以通过参展世博会,拓展国际视野,结 交国际合作伙伴,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地域文化特色
建筑风格体现了鲜明的地 域文化特色,彰显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自信。
环保理念
中国馆在设计中注重环保 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和可再生能源,体现了对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展示内容与亮点
中华文化瑰宝
馆内展示了众多中华文化 瑰宝,如青铜器、陶瓷、 书画等,让观众领略到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等,提升展示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同时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资源调配
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确保方案实施的 高效与顺利。
施工与安装
施工准备
了解场馆结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工管理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按时完成安装任务。
运营与维护方案
运营模式
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包括开放时间、参观流程、人员配备等,确保方案的正常 运营。
0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总结
研究背景
介绍了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重要性和现状,以及研究目的 和意义。
研究方法
说明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 法,并详细介绍了每个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数据来源。
研究结果
根据实际调查和专家意见,提出了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存在的 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提升城市知名度
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知名度,吸 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通过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可以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城市规划建设
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将促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 市的品质和形象。
宣传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
设定合理的宣传效果评估指标,包括观众数量、参观质量、社会影响
力等方面。
02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评估方法,收集观众反馈和数据,分
析宣传效果和改进方案。
03

世博会策展方案总结:创新与协作

世博会策展方案总结:创新与协作

世博会策展方案总结:创新与协作作为一项全球顶尖的综合性展览,世博会的策展方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

在上海世博会的策划与实施中,创新与协作是其核心理念。

在本文中,将分析上海世博会策展方案的创新点和协作机制,并总结其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创新点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城市百态”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突出了城市的核心地位。

而在展馆设计上,主题的突出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

城市推广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和城市影院等展馆,凝聚了丰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智慧,同时展现了城市发展和创新成果。

2. 分层式展馆设计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采用分层式的设计思路。

在这种设计方式下,各展馆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使得游客既可以单独参观一个展馆,也可以组合多个展馆形成一个主题化游览线路,增加了游览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 科技应用和互动体验上海世博会是史上首个应用全息投影技术的世博会。

在部分展馆中,游客可以通过互动装置、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与展品进行互动,让游客更深入的参与到展览中,增加了互动体验的乐趣。

二、协作机制1. 国际协作上海世博会是一项全球性的展览活动,各国家和组织的参展和参与,成为了这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世博会采取的国际协作机制,是为各国家和地区的展馆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协助,保障了各国展馆的畅通无阻、互动繁荣。

2. 时空协作上海世博会期间,时空协作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也成为举办方与各合作伙伴之间重要的协作模式。

组委会,展馆,服务商,志愿者等方面之间的协作机制,为游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3. 互利共赢上海世博会的各参展国家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经济、文化、跨国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展览期间,各国展馆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为本国参展商带来了商机和商业价值,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三、成功经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体现。

首先,上海世博会成功突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理念,同时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合作机会。

世博会解读

世博会解读

◆单一介绍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
高智能瑞士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太阳能科技和网状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设计师参照中国阴和阳的原则,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性元素纳入到设计中,它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世界。该设计完美地呼应了2010年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主题。
波兰馆将是波兰建筑成就的一个展示,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都将以其独特的外观吸引参观者。其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照入大厅。展馆的展示空间呈几何状,可以被分割成几个小区域,用于小型展览、音乐演出、售卖物品等。
主展馆的灯光将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内部的墙体也可以作为银幕,播放波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视频。同时,展馆的设计同样充满着人性化,比如在开放式的餐厅处为排队的游客提供了遮阳的场地。
◇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
展馆主题:快乐街
造型亮点:变幻多姿的灯光效果
荷兰国家馆的名字为“快乐街”。整个设计是沿着一整条街进行布置。设计师准备了17幢不同装饰风格的房子,每幢都是一个小展馆,来展现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届时,这些小屋将像熟透的苹果一般挂在快乐街上,而不是呆板无趣地列成一排,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这条快乐街。快乐街希望告诉人们:路,还有另一条。即使现实中不可行,但能在快乐街上感受变化着的欢愉,也就足够了。快乐街倡导的正是一种人文关怀。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目匡焦垄丝
1992年世博会是推动西班牙南部 Ⅸ域经济发展的政策T具,塞维利亚则 是南部区域的巾心城市。,世博会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区 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包括从马 德里到塞维利亚的高速铁路直达世博 会场址、塞维利亚机场的新候机楼、塞 维利弧港u泊位的增加、塞维利亚市内 及其周边路网的改善。
心岛上,桥梁不仅是必要的交通设施, 也是世博会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桥梁 的创造性设计使交通功能和美学造型 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塞维利亚城市景观 的标志之一。
图5单轨电车和空中缆车
者大道贯穿南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 晚,世博会的盛况可以尽收眼底,最高 日的客流量达到近7万人次。单轨电 车环绕西班牙展区和国际展区,也是兼 具交通和观光功能,最高日的客流量为 4.3万人次。
发现者大道西侧的中部和北部区 域作为国际展馆区域,五条东两向的林 荫大道与南北向的发现者大道交汇,形 成多元的空间结构,使各个困家的展馆 都能够面向林荫大道作为公共开放空
*救爵f{f15岛等学校博P#科点擘项科研堆金项目“世界博览会的闰际比较和经验借鉴”和L海市科委“世博会规划没计导!『!IJ”课题资助(编号
5.1 主越展馆 维塞利亚世博会围绕“发现的时 代”作为主题,设置了五处主题展馆。 卡图哈修道院改造成为15世纪馆,展 示哥伦布和其他航海探险家的伟大发 现对于欧洲文明进程的划时代影响。 航海馆展示15世纪以来航海技术的重 大发展,整个展馆使人仿佛置身于巨大 的船舱之中。自然馆顺应了人类世界
模型、图片和电影等方式,展示亚马逊 热带雨林和拉丁美洲的自然环境,以及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进行的科学考察活 动。
参考文献(4条) 1.Memoria General de la Exposicion Universal Sevilla 1992 2.Cartuja 93 10 Aniversario (1993 -2003) Especial 3.克劳德·塞旺.竹田一平 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 2003 4.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际展览局 中国2010年世博会论坛 2003

基于聚类分析法建立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评定模型

基于聚类分析法建立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评定模型
类 :第 6 和第 8 合 并 ,表 明国 际旅游 入 境 上海 市 生产 总值 的增 加 ,使得 居 民家庭 消费 支 出增 加 。 1第 次 类 类 ( 1第 1 次 聚类 :第 1 、3 1) 1 、7 归并结 果 与 第2 合 并 ,说 类 人数 ,与 上海 旅 游产 业值 关联 性最 强 。
Osr l c n my iti o o l区域经济 ce
为准 则 归并 新类 ,并按 式( ) 算最 远距 离 。 2计
d k ma r = x{d k, q }k≠p, ) p dk ( q
1 、 1 、5 并 结 果 再 合 并 ,说 明 商 家 借 助 旅 游 业 发 展 契 1 3 归
增加 ,将 促使 消费 品产 量 增加 ,带 动零 售总 额 增加 。
游产 业 和入 沪人 流量 的增 加 ,带动 了就 业 率 的增 长。
聚 类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世 博 会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上 海 旅 游 业 的
入 ,旅 游 业 ( ) 次 聚类 :第6、8 并结 果 与 第4 合 并 ,说 明 旅 发展 ( 境游 客 人数 与旅 游 产业 增 加值 被 聚为 一类 ) 5 第5 归 类 的 发展 推 高 了上 海 市 新 就 业人 数 的增 加 ,从 而 促 进 了居 民 ( ) 6 聚类 :6 8 归 并 结 果 与9 l 、 1 归 并 结 家 庭 人均 可支 配 收 入 和 消 费 支 出 的增 加 ,进 而 带 动 了上 海 6第 次 、 、4 、 0 2 果 再合 并 ,说 明世 博 会 期 间 旅游 业 的蓬 勃 发展 ,带 动 了上 市 ODP的增 长 。另 一 方 面 , 固定 资 产 投 资和 社 会 消 费 品零 海市 经 济增 长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2005年申办世博会胜出后兴建的,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中心位置。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核心展馆,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努力。

以下是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详细分析。

其次,中国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主馆的展览分为预展区、主体展区和后展区三个部分。

预展区首先介绍了2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的创造力。

主体展区包括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城市,农业,工业,服务和科技等不同方面的发展。

每个展厅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后展区则以中国的发展观念和对世界的贡献为主题。

再次,中国馆的展览设计精致细腻。

展览中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如高清投影、互动屏幕、声光电效果等,使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展示中。

此外,展览还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杂技、民间舞蹈等,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整个展览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科技。

最后,中国馆的环保理念突出。

中国馆在建设中采用了许多环保设计理念,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灰水回用系统等。

馆内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还向观众传达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核心展馆,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也体现了中国馆对于保护环境的态度。

它的建筑设计独特,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展览设计精致细腻,环保理念突出。

通过世博会中国馆的展览,观众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代,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辛勤努力,感受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和责任。

“后世博”城市生活的法律指引及思考——以“标准化”创新与推动为视角

“后世博”城市生活的法律指引及思考——以“标准化”创新与推动为视角
09 伴随着 “ 世博 存 在” 逐渐 嵌 入我 们 的生 活 ,上 海乃 至 全 国 协 同运 作 。例 如 ,2 0 年 前 后 ,近 百 项 与 世 博 相 关 的 上 对 “ 世博 ” _效 应 的关 注 与期 待 ,已愈 来 愈被 上 升 到 涉 海 市地 方 标 准纷 纷 发 布 并投 入 使 用 。 其 中包 括 : 基 于 后 J
事 实 上 , 以 达 到 生 态 建 筑 标 杆 水 平 的 “ 动 被
的创新 理念 与立 体概 念 “ 标准 化” 的联 袂携 手 ,不仅 保 障 屋” (as eh u e 汉堡 之 家” 为 例 ,它 采用 了世界 最 p si o s)“ v 了世博 会信 息化 的建 设 、运营 和管理 规 范有 序 ,也充 分考 先进 的节 能减排 技 术 ,通过 创新 科技 与 更新设 计理 念 ,将
前置 于 “ 世博 ” 城市 生活 的观展 式 “ 后 世博 体 验 ” , ( B 1 4 71 0 9 、 ( D 3/ 5.20) ( T - 世博 会 电子 票 务 系统 应 用规 范
真实地发生于 当下中国上海5 8 . 平方公里的浦江两岸世博 ( 3 / 4 02 0 ) 。 2 DB T 2 -0 8等 1 园 。为 使 国 际展 览局 ( I ) 准 举 办 的 第4 届 注册 类 、综 B E批 l 上 海 世博 信 息化 标 准体 系建 设及 相 关标 准制 定 , “ 以

统 要 求 第 1部 分 :公 交车 站 及 公 交 专 用 停车 场 ( ) 5 库 ( B 3 91—0 9、 ( D 3 / . 20 ) ( 12 5 商业 物 业管 理 服 务规 范 ( B D 3/ 1

“ 准 化 ”接 驳 “ 博体 验 ” 的 技术 路 线 T 2 —0 9、 公共 场 所 英 文译 写 规范 第 1 分 :通 则 标 世 4 92 0 ) 部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课件 (一)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课件 (一)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课件 (一)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课件是基于数据和分析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这次盛大的国际活动对上海以及全球的影响力。

首先,这个模型需要明确我们所需要衡量的影响因素。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城市的改变,包括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上海世博会对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参展国家和地区的商业贸易和旅游收入、展览会场的运营成本和收益、航空和旅游业的增长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对当地或全球经济的贡献程度。

在文化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参展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输出、展览的访客数、全球媒体覆盖范围和对展览内容的反响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对全球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贡献程度。

在环境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最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设计出一个评价模型来量化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这个定量评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上海世博会对全球和上海的影响程度。

此外,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世博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影响程度。

总而言之,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课件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个盛大活动对世界的影响程度,同时也为未来的活动和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改变世界的6届世博会_人生故事

改变世界的6届世博会_人生故事

改变世界的6届世博会已故英国作家约翰·阿尔伍德在他1977年出版的《伟大的博览会》中列举了17届“重大盛事”。

在159年的世博会历史中,制作一个排行榜无疑是个困难的事情。

甚至到底一共举办了多少届世博会,研究者也有分歧:有57届说,有92届说,也有200多届说……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挑选了6届对世界具备重大影响力的世博会,讲述它们的故事。

当然,至于它们是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也是仁者见仁。

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里的童话1851年5月1日,人类历史从没有过的盛大体验的开始。

它让每个去过的人都极度震撼。

一个来自泱泱大中华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情不自禁走出人群,独自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

那天清晨,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深爱的丈夫——盛会的筹办组织人阿尔伯特亲王坐着马车,赶往海德公园的水晶宫。

这是一座完全用钢铁和玻璃构造的“功能主义”建筑,一改维多利亚时代石头建筑庞大、笨重的建筑风格,不管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非常透亮,人们因此称它“水晶宫”。

它占地7万多平方米,相当于现在上海大剧院的规模。

为英国贵族服务的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了这座当时欧洲最宏伟最有想像力的建筑。

他的灵感来自于王莲叶片。

水晶宫耗去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

所有的这些都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

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这一切,在当时,只有英国才能做到。

水晶宫作为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座标志性建筑,也开创了世博会的建筑时代,从此之后,所有的世博会都非常注重建筑艺术的极致体现,很多引领时代潮流的建筑风格正是从世博会上传扬开去。

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近1。

4万名参展者提供,其中一半多是英国厂商。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成就和先进的工业品让人们目瞪口呆: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

历史上的几种分类方法(一)

历史上的几种分类方法(一)

灵硕展览
历史上的几种分类方法(一)
展览在诞生之初并没有分成不同的类型,因为当时的展品比较少,即使是综合展,分类问题也不十分突出。

后来展览规模不断扩大,展品数量过来越多。

当时人们更多的是以经验为基础来划分展品的陈列,各类展品混合在同一展厅里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给观众带来不少困惑,分类的紧迫性日见突出。

由于世博会规模非常大,展品特别多,因而人们对世博会的分类要求尤其强烈。

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后,英国总代表亨利,柯尔就提出要整顿分类体系间西。

此后,人们围绕世博会展品分类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讨论。

法国马塞尔·加洛潘曾经提到当时关于展品划分的几种不同原则
I)哲学分类法
以法国杜潘(Dupin)为代表的分类方法,也称为精神分类法,主张将行业分成不同类别,并说明每个类别生产时使用的是什么原料、何种工只、具体下艺,以及行业的运用原理等,目的是通过这种分类方法达到普及知识的目的。

2)大类法
以英国化学家莱昂·普菜费尔(Lyon Playfair)为代表的分类法,主张把产品归入相同的大类。

这种方法有利于展品的比较,满足了参展商的需要。

该方法曾在早期的世博会上运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评,认为这种方法缺乏规范,举办国可以根据自已的强项随意增加展品种类。

3〕用途法以法国弗雷德里克·勒·普雷(F.Le Play)为代表的分类方法,主张以主展馆为中心,按照同心圆排列展厅,将相同用途的展品排在同一圈的展厅内,展厅根据人们的需要层次,由外向内逐渐收缩。

展览的分类定义

展览的分类定义

灵硕展览
展览的分类定义
展览的分类所谓展览的分类,就是根据展览目的、地点、展品等的不同,把展览分成不同的类别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展览,形成子系统。

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

先把展览分成教育类展览与经济类展览两大系统,再把教育类展览细分为建设成果展、世博会、博物馆类展等不同的子系统;把经济类展览分为商品展、投资及项目展、展销会等子系统。

在子系统下,还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展览。

形成孙系统,如商品展可分电子展、机械展、服装展等。

展览的分类以展品的分类为基础。

没有展品的分类,就没有展览的分类。

展品分类清楚了,展览分类就方便了。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展览。

划分的依据不同,展览的类型也不同。

其好处是使展览分类更好地为人所用,但它也使展览的分类复杂化,人们本来希望通过分类更便捷地认识和把握展览,有时却不尽如此。

尽管有此问题,人们并没有停止对展览分类的研究,其日的是要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展览分类方法。

上海世博会展馆之艺术维度分析

上海世博会展馆之艺术维度分析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70界上海世博会展馆之艺术维度分析邢俊 贾爱君(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摘 要:从1851年首届博览会举办至今,历届国际性博览会均显示出人类巨大的创造力。

尤其是展馆建筑本身的艺术魅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文章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及韩国馆为例,从建筑背景、空间功能 、色彩等艺术维度展开分析。

关键词:展示设计;艺术;色彩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世界各国在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商业合作和进行金融贸易等。

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

它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世博会,这次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展馆的结构艺术和设计艺术极具特色。

在本届博览会上各参展国的展馆建筑本身就向世界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一、建筑背景中国馆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设计团队以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斗拱”为原形,其外型又像古代中国人带的帽子,因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外立面以红色为主,更加深层次地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质。

设计团队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韩国馆以魅力城市、多彩生活的主题打造了有史以来境外规模最大的世博展馆。

在韩国馆中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韩国馆是缩小了三百倍的韩国首都首尔。

长官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演绎体现韩国城市的魅力和韩国人的多彩生活。

二、空间功能展馆中的空间功能是对人体工程学、展示设计和空间规划的综合知识的运用。

2010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分为三个展区:一号展区,探寻“东方足迹”;二号展区,展开“寻觅之旅”;、三号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展馆总高度为123米。

上、中、下三展区的高度比是49:41:33。

一号展区是探寻“东方足迹”。

“发展”和“时空转换”是这一层的核心展示角度。

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

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 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2对外国分类法的研究 (5)研究CC的代表作
CC是在印度著名分类学家阮冈纳赞编制的一 部分面分类法,第1版于1933年出版。20世纪上半 叶,我国研究CC的学者只有胡延均1人。他于 1936年发表了近6万字的两施展译文:《介绍蓝氏 双点(:)分类法》与《蓝氏双点分类法各类之说 明》。他认为“蓝氏双点分类法以双点(:)作闩 结,并凑号码基本单元组成组成各种书籍应用之号 码,其伸缩改动之性能,深觉颇能供应我国图书馆 目前之需要。“CC于1933年问世,两三年后胡延 钧便已将它介绍给我国图书馆界,这充分反映了其 思想之敏锐和接受新事物之快。可惜当时未能引起 我国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
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2对外国分类法的研究
(4)研究EC的代表作
EC是在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克特编制的一部综合性分 类法,它与DDC、LCC一起被世人称为美国的三大分类法。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研究LCC的论著与相关文献约有10余篇 (部),其中代表作是洪有丰的《克特及其展开分类法》。 该文介绍了克特的生平与研究EC的目录,介绍了EC的沿革, 列举了EC第1式与第6式的类目体系,阐述了类表中传记类 的编制特点和编号方法,认为EC中的“传记之分类最为详 晰,且易变化,分类应用时甚为便利”,“实为分类法中 之优点,而为他种分类法所不及也”。文中还论述了EC采 用的标记制度与克特著者号码表以及克特提出的编目规则, 并分析了EC与DDC、LC的异同。
1.5关于文献分类基本理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对图书分类的定义与分类标准的研究(刘国钧、杜定友、刘
子钦、熊毓文、李景新) (2)对图书分类与科学分类(学术分类)关系的研究(之嘉、

推荐下载-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估 精品

推荐下载-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估 精品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20XX年9月1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估摘要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本论文将世博会影响力进行量化,能够更好地为相关部门评价重大事件的经济效果提供依据。

为进一步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打下基础。

本文中我们选取世博会的经济影响侧面,以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评估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我们选择四个因素作为影响力的衡量标准:(1)世博会利润收益,用来体现此项活动本身的价值;(2)上海市人均消费额,体现此次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进出口贸易量,体现此次世博会对上海市与国际资源流通的积极进展;(4)上海就业形势,体现此次活动对上海市人力资源分布的影响。

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前提下,对于世博会利润收益,我们以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分析出投入产出中的变化量——门票收入,并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出截至世博会结束时参观人数的总和,将其换算成门票收入带入收益项中。

世博会分析

世博会分析

第4次优秀论文研读报告世博会题目解析:1 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参赛需要挖掘题目背后蕴藏的经济,社会和人文问题,进行数据抽象;题目没有给出任何的数据,则我们建模前就要自己通过网上或各种渠道收集有用有效数据。

2 一般情况下,把“影响力”定义为上海的旅游和经济方面的变化是最直接的理解:旅游,可以分解为游客人数(国内和国外),旅游直接收入和上海旅游设施投入等等;经济,可以解释为上海的GDP,基础设施投入,服务业发展等等。

以上所提到的因素分解通常包含严重的非正交性,即它们之间的关系性较强,计算之前要进行处理,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

3 “影响力”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我们很难将大而全的定义做细致,而题目提示“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侧面来得到有趣的结果4 注意如何区分计算结果中没有世博影响的部分,得到更真实的世博影响力数量,也就是考虑基线和增量的分别评估计算。

另一要点,对计算所得的“影响力”的数值代表的意义通常是和其他时间的“影响力”进行比较,可以是前几届的世博会,奥运会等5 数据的收集,可以在各个官网上下载整理过的统计数据。

在互联网上收集原始数据,并从中梳理,分析出有价值的现象或趋势,这更能体系建模的价值9号论文评价世博会的文化影响力,首先就要制定这个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同时考虑与世博会同类事件的纵向比较,和同规模异类事件的横向比较,保证了比较的全面性。

多层次评价标准:信息传递质量:媒体信息量,民众相关度内在文化质量:硬文化环境,文化相关介质如下:选择权威网站获取所需数据,对数据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汇总标准化后的数据:基于以上数据的两个模型:模型一,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算法的评价模型。

首先将13个文化影响力指标进行分层处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在各级别指标的权重向量,同时确定文化影响力的等级域。

最终求得,2010世博会文化影响力得等级评估为B级模型一,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和聚类分析的评价模型。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解析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解析
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 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 的风采。
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 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 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套创造性的内部设计方案。
先进的展览技术、引人入胜的展示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节目编排,都将 成为加拿大馆的亮点,此外,一群年轻、热情、博学的接待人员也将为加拿 大馆增色。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让加拿大人对“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视, 因此在建筑上处处都体现了可回收利用的技术。展馆外部的墙体上将覆盖一 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雨水将使用排水系统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展馆内 将没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确保展示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同时展馆内还将 营造一个无障碍和无烟的环境。
从空中俯瞰瑞士馆,仿佛就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整个展馆是一个用 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新型的幕帷用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在展 出结束后被天然降解。缆车作为一种游戏元素纳入其中,它可以载着乘客直达 馆顶,似乎逃离了压力巨大的现代城市,来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
这个设计是从104个方案中层层遴选而来,用高科技元素展现了一个现代 瑞士的生活理念: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追求高品质。同时也展示了瑞士面向 未来、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 主题。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们可 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各种 回应。参观者们越踊跃、越齐心,金属球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这个巨大的金 属球就是一个城市,而让城市充满活力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团结。

透过世博谈构成

透过世博谈构成

• 点的构成,可由于 点的大小、点的亮 度和点之间的距离 不同产生多样性的 变化,并因此产生 不同的效果。
第二节 线
• 钢索、铁轨、发丝、树 枝、筷子等呈现出线的 实际感受。 • 直观的线(线状物) • 非直观的线(边缘、交 接、交界、转折) • 表现长度和轮廓。 • 直线、折线、曲线。 • 相对概念。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 小,就越接近线与面 的特性。
拉脱维亚馆 场馆主题:科技创新城市 展馆的外墙以森林、海洋、 陆地、天空、风等为设计 元素,由10万个彩色透明 的塑料盘组成。河南馆 装置艺术来自 江西馆天花装饰• 捷克馆
• 场馆主题:文明的果实 • 白色外墙上布满63415只黑色 橡胶制成的“冰球”,体现捷 克首都和历史中心布拉格的风 貌
• 垂直线
• 坚实、稳定、向上 • 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 义,象征对未来的理想和 希望。
• 匈牙利馆 • 场馆主题:城市的建筑和文化 的多元 • 场馆用800根“从天而降”的 木套营造出一个“森林”,可 随音乐上下起伏。
匈牙利馆
• 斜线
• 动感最强烈,最有活力的 线形,充满运动感和速度 感,也最易产生不安定感。 • 拉力作用-斜拉桥
英国馆-种子圣殿
巴西馆 场馆主题: 动感都市, 活力巴西
• (2)折线
• 折线是按几何角度转折的线。 • 每段都是直线,有折点,(具有 点的性质)。 • 刚劲,跃动的感觉。 • 由于折线的方向具有可随意变化 的特点,在造型中常常利用其增 强视觉引力。
(3)曲线
• 柔韧而有转折的线
• 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 • 优美、流动感强、充 满运动感,运用得好, 可产生鲜明的节奏感 和韵律感
透过世博谈构成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关键词:世博上海传播效果实证一、调查目的和方法自2002年12月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即“世界博览会”的简称,下同)以来,有关上海“世博”、特别是其主题的宣传、推广工作已经历了五年。

在此期间,有关部门采用了可谓丰富多彩、颇具匠心的各种各样的传播手段和策略。

例如:2003年的征集会徽活动;2004年的征集会歌活动;2005年的征集“世博”展示策划方案以及吉祥物等的活动;2006年的“迎世博,学礼仪——百万家庭学礼仪”的活动,等等。

2007年更被定为“世博”工作要“全面升温、全面加快”的一年。

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另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以这样一个跨地域、跨时间的“城市”概念为诉求的主题,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其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无需赘言。

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这一系列推广、传播工作的效果,进行过专门分析。

转眼,距离2010年“世博”开幕仅有三年了,在这一时间点,对此前的传播活动及其效果开展一番科学的测量和评估,相信很有必要。

为此,我们于2007年4月中旬,在上海全市范围内组织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探索广大市民对于“世博”主题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行为等各个层面的传播效果,以作为今后进一步有效推广“世博”主题的参考依据。

为了保证研究的代表性,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通过先进的“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在上海市民中抽取有效样本607个,覆盖了上海市约1600万常住人口,最大误差不超过正负4%。

同时,我们还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个省市,各抽5个,一共取得有效样本100个,虽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但由于覆盖面较广,仍可供对照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法——世博研究的视角吴建中【内容提要】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一个贯穿世博会整个展示过程的理念体系,这一体系往往通过分类法或主题概念体系体现出来。

本文探讨分类法在构建世博理念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世博会分类法与图书馆分类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上海图书馆研究团队在世博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分类法/十进分类法/上海图书馆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创办至今,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一个贯穿世博会整个展示过程的理念体系。

从1851年到1933年以前,这一体系是通过展示分类法体现出来的。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放弃了原有的面面俱到的分类体系,探索突出了人类某一领域文明成果的主题体系。

此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主题体系和以欧洲为主导的分类体系出现了并存的状况。

到1994年6月8日,这种主题本位的体系在国际展览局第115次全体会议上被正式确立下来。

分类体系向主题体系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世博会展示体系从重展品、重技术向重文化、重理念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聚焦早期世博会分类法对世博会发展的作用、世博会分类法与图书馆分类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上海图书馆在世博申办与筹办过程中所作的贡献。

1 分类法对世博会展示体系的作用与影响博览会源于早期集市,规模大了以后就形成了博览会。

博览会需要利用某种分类方式来分配场地、排列展品。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各国均举办各种类型的博览会来展示工业革命的成就。

以法国为例,1798年至1849年期间法国在巴黎举办了11届工业博览会。

最初的1798年、1801年和1802年3届博览会规模不大,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分类体系。

1806年博览会有了分类,但其组织方式是以区域为基础的。

1819年博览会开始放弃这种区域分类法,采用物质或自然分类体系,设立了39个类目。

1827年博览会设立了5个大类:化学、机械、物理、经济和杂类。

杜邦(Charles Dupin)为1834年和1839年的博览会设计了哲理性较强的分类法,该分类法分为九大类:即食物的、卫生的、服装的、居住的、运输的、敏感的、知识的、预备的和社会的九大类目,这些大类基于“工艺与人”的关系。

1844年博览会分类法改变了过于抽象的分类方法,将哲理性和应用性结合起来,设立了7个大类:机织、矿产、数学、化学、美术、陶瓷和杂类。

1849年博览会基本上是以该分类法为基础的。

[1]由此可见,早期巴黎博览会分类体系是从地理分类逐步向类型分类,再向学科分类发展的,后期更有了人文因素。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开始,不仅每届世博会都有分类表,而且分类表更加突出展示的主题思想。

如1851年普赖费尔(L. Playfair)设计的由“原材料、机器、制造和艺术”四大类组成的分类表体现“制造与艺术”的思想、1867年巴黎世博会普雷(F. Le Play)设计的由十大类组成的分类表体现“人与产业”的关系等。

世博会反映的是全球时代关注。

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

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

[2]历届世博会分类法可以看到这种关注的演变过程。

早期世博会关注的重心在于工业与艺术的结合上。

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另一方。

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

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一。

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

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19世纪中下叶在欧美兴起的大众教育革命浪潮反映到世博会中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教育作为26类中最后一大类;1876年费城世博会教育与科学作为7个大类之一;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文科馆,首次专门展出初级教育;1900年巴黎世博会分类体系为18个大类,121个小类。

首次将教育与教学列为第一大类,艺术为第二大类;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制定了16类的新分类体系,把教育、艺术、文科和应用科学放在首位。

从这些分类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在历届世博会展示体系中的分量。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的世纪。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世纪的进步”的主题就是基于科学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理念之上的。

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主题“创建明天的世界”突出了科学的主题。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主题是“进步与人类”,该世博会将原子球置于园区的中心,突出了科技的力量。

但战后历届世博会在突出科技作用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更加珍视和平的强烈愿望,因此更加聚焦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以“宇航时代的人”为主题,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即人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以人为本”置于重要的位置。

加洛潘(Marcel Galopin)在《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序言中的一段话令人深思:“我们正在努力寻找答案:世博会为什么会在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上成为人类谅解和博爱的最宝贵时刻之一。

”[3]从1962年卡尔森(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以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思,开始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如1974年美国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

从1992年联合国颁布《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实际上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美国知名世博学者莱德尔(Robert Rydell)对早期世博会的分类体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说:“世博会分类法是博览会主办者对世界史的最大贡献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而且确定了如何把这个世界展现出来。

”[4]我们从早期世博会的展示分类法可以清晰地理出整个世博会展示思想和全球关注重心演变的一条主线。

2 世博会分类法与图书馆分类法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在世博会分类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起因是1876年费城世博会布莱克(W. P. Blake)设计的分类法。

布莱克的这一分类法是在吸取伦敦世博会思想性强、巴黎世博会实用性强的长处的基础上推出的由七大类组成的分类法,该分类法在世博会以及分类史上都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布莱克尝试根据物质加工顺序,用10进位数字注明展品的类目,分类体系设七大类、340个小类。

这种分类法使根据新行业的涌现或者技术创新而增加展品类别成为可能,如2是制造类,206—216代表“瓷器”,4是艺术类,410—419代表“绘画”等。

吉布提(Bruno Giberti)专门就布莱克的分类体系撰写过一篇博士论文。

[1]围绕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否源自费城世博会布莱克分类法的问题,在图书馆界引起过不小的争论。

杜威曾经在阿默斯特学院念书并担任图书馆助理馆员。

他于1873年5月8日发表了十进分类法大纲,由此奠定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地位。

《杜威十进分类法》至今已经出版了23版,全世界有20多万个图书馆使用该分类法。

但是马斯(J. Maass)认为,杜威拷贝了布莱克的十进编码法,理由是布莱克于1872年5月25日就向世博会组织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长达42页的分类表,然后散发到了全国各地,并“有可能也发到了阿默斯特学院”。

而卡马罗弥(J. Camaromi)认为杜威很可能吸取了哈利斯(W. T. Harris)和J.施瓦兹(J. Schwartz)的分类方法,因为他们都使用了数字标记法。

卡马罗弥认为杜威的十进分类法受到了1856年舒特里夫(N. Shurtleff)设计的曾用于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排架和管理的十进法》(A Decimal System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Libraries)的影响,并说杜威欣赏舒特里夫的做法,但批评他把重心过于放在十进数字上而忽略了内容。

[5]从分类大纲提交的时间来看,是布莱克首先推出了十进分类法,而从分类体系正式发布的时间来看,杜威则早于布莱克3年。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是谁首先创立了十进分类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等级列举式分类法(enumerative classification)和十进制或小数制古代早已有之,但两者之结合还是20世纪中下叶才出现的。

笔者认为,布莱克和杜威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标记体系对分类法的现代发展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1]Giberti, Bruno. The Classified Landscape: Consumption, Commodity Order and the 1876 Centennial Exhibition at Philadelphia[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4: 3—5.[2](美)海勒.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M].吴惠族译.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3]Marcel Galopin. 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4]Kathleen Curran. Defining arts: American world's fairs and the taxonomy of display[EB/OL]. [2008-10-12]./comm/facresearch/proposaltexts/2002-03%20grants/02L-kcurran.pdf.[5]Wayne A, Wiegard. The 'Amherst Method': The Origins of the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Scheme[EB/OL].[2008-10-12]./~landc/fulltext/LandC_33_2Wiegand.pdf.^转自《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银川)2009年10期第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