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竹石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它的人文主题是:抒发、坚定志向与心愿。

这首诗写竹即写人,学文即学志,学托物可言志,学气节和风骨。

教学目标1.品悟竹之姿、竹之志,感悟气节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诗人生平、拓展阅读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地读,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中意蕴。

2.品析关键词“咬、立、千磨万击”,理解竹之姿、竹之志。

3.对比竹、人的命运与历练,拓展阅读诗人写竹作品,感受诗人借竹写志,寓意深长。

教学基本过程一、“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课前暖场(3-5分钟)暖场内容:(梅、兰、竹、菊的古诗诵读)1. 刚才同学们温习了我们学过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句,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梅的什么品质?预设1:坚强、谦虚。

(它是是最坚韧的花。

)预设2:高洁。

(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

)2. 读着读着你读出了兰的什么品格?预设1:廉洁、质朴。

(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染。

)(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预设2:清逸。

(它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3.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菊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

(不畏严寒、迎霜斗雪。

)4.你们猜猜竹代表什么?(PPT出示:?)预设:生说各种答案。

生1:坚韧挺拔。

(它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生2:奋发向上。

(竹虽有节,却不止步。

)(暑尽寒来,它仍绿荫葱葱。

)生3:简约淳朴。

(素面朝天,保持本色。

)生4:高风亮节。

(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生5:刚正不阿。

(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

)生6:专心致志。

(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打,它始终“咬定青山”。

)正直:虽不粗壮、但却正直。

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竹杆可以做成竹椅、凉席等。

陶渊明的名诗10首

陶渊明的名诗10首

陶渊明的名诗10首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之一,他以写田园诗而著名。

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诗。

下面列举陶渊明的10首名诗,并附上相关内容的参考描述。

1.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此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几句诗凭借简练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意境,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世界的深情,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2.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传世笔记,也是一篇文人描述理想生活的文章。

文章以讲述一个四方世界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遥远而理想的家园,展示了作者对憧憬乐土的向往。

3. 《五言绝句》陶渊明善于写五言绝句,这是他创作的一种常用形式。

许多名诗都是用五言绝句写成的,例如《归去来兮辞》、《放言五首其四》等等。

4. 《饮酒》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描述了作者在花间饮酒的情景。

他喝醉后,心情舒畅,与花树草木交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豁达的心态。

5. 《咏鹅》陶渊明的《咏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描写了作者与鹅相处的情景。

诗中通过儿童的直率和天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敬重。

6. 《竹石》陶渊明的《竹石》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他通过描写竹与石的坚韧品质,表达了他致力于追求坚贞、正直和品格美的追求。

7. 《草》陶渊明的《草》是一首以寄托情怀的诗作。

他以草木为主题,借草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格塑造的独特见解。

8. 《桃花源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是一首描绘桃花源理想生活的诗作,诗中描述了陶渊明对桃花源境地的憧憬和向往。

9. 《读山海经难》陶渊明的《读山海经难》是一篇记叙随笔,他在文中描述了自己阅读《山海经》的过程和体悟。

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他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对生活意义的追寻。

10. 《过秦论》陶渊明的《过秦论》是一篇批评秦朝统治的文章,他通过回顾秦朝的统治,反思了秦统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辩护,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三国·魏】曹植译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1、漉:过滤.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3、萁:豆茎.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5、煎:一种烹饪方法.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2、客:在这指辛渐. 3、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4 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蹊(xī):小路. 3、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4、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赏析]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5 石灰吟(七言绝句)【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托物言志【词语注释】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6 竹石(七言绝句)【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词语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 5、破岩:破裂的岩石.6、磨:折磨;挫折. 7、击:打击. 8、坚劲:坚韧、刚劲. 9、任:任凭. 10、尔:你.【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词语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涕泪:流泪;流涕8.却看:回过头来看.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1.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2.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赏析】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8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词语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9 浣溪沙【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9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词语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赏析】虽然作者被贬官了;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词语注释】1、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人的眉峰;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6张PPT)

课后习题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 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马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驰 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表达 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行于 人间的追求;《竹石》表达了诗人历经人生 的磨难艰险而更加坚定操守的志向。
课后习题
三首诗都是在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此时的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 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 更奇妙,更富有感染力。
课后习题
默写指点: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古诗解读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依 然还是那样坚韧提拔。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点: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6 竹石译文

6   竹石译文

6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押韵译文: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6 竹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6 竹石
临江市立新小学 周静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yún ——《於潜僧绿筠轩》苏轼 dí
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宜。
——《庭竹》刘禹锡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竹》刘孝先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bèng tuò
——《竹里馆》王维 yún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xùn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柳宗元
竹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郑燮其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郑板桥诗、书、
—cu—án《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题画 》
náng tuó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huàn
❖ 考上功名之后,直到五十岁他才当上了县官。他爱 民如子,有一句流芳百世的铭句“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有一年,当地发生饥荒,他因 开仓放粮得罪权贵,被迫辞官。
❖ 辞官时,郑燮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以卖画为生, 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笔,留 下了一幅幅千古佳作。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画皆有成就,世称“三绝”,为“扬州八 怪”之一,其画秀丽苍劲,尤善兰、竹、 石,诗文讲究真情,书法圆润古秀,自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竹石》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竹石》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
课件出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郑燮,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所画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写的正是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采用“二二三”形式)
一、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进而领悟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本课我们本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三首古诗《竹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配乐朗诵,生成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经过刚才反复的朗读,同学们对《竹石》这首诗肯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五、梳理结构,体会志向
本诗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这种方法叫托物言志。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竹石》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竹石》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竹石》1、诗中把岩竹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诗中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竹石》中诗人用“,”赞美了劲竹的内在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竹石》中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竹石》中诗人用“,”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竹石》中,暗喻诗人历经磨难而操守更加坚定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竹石》1、诗中把岩竹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诗中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竹石》中诗人用“,”赞美了劲竹的内在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竹石》中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竹石》中诗人用“,”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竹石》中,暗喻诗人历经磨难而操守更加坚定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竹石》1、诗中把岩竹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诗中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竹石》中诗人用“,”赞美了劲竹的内在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竹石》中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竹石》中诗人用“,”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竹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竹石》
如:《咏柳》《墨梅》《墨竹图题诗》等。
10 古诗三首
课堂小测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 千磨万击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0 古诗三首
课堂小测 三、把下列托物言志的诗句补充完整。
朗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理解 后两句诗的意思,想想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10 古诗三首
“千”“万”是虚指,指 经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
写出竹子仍然傲然挺立,坚韧刚劲。
10 古诗三首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石灰 坚贞不屈,不怕牺牲。
《竹石》 竹 刚正不阿,不屈不挠。
三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分别借马、 石灰和竹子来表达诗人的志向。
10 古诗三首
想一想
你还学过哪些托 物言志的古诗?
拓展延伸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精 读 古 诗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根扎 得结实。
扎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刚毅的性格特点。 竹子扎根的艰难和顽强。 既是实写竹,也是暗写人的坚定立场。
这两句诗描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 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6《竹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竹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竹石》译文及注释

《竹石》译文及注释

《竹石》译文及注释作者:郑燮朝代: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一作:韧)《竹石》译文及注释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随。

⑩尔:你。

《竹石》鉴赏这首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重点通过层层质疑、拓展资源等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竹子的形神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竹子的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深入解读文本,透过过竹子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一、课前热身,渗透写法1.欣赏《竹石》歌曲,交流从曲韵中感受到的竹子精神品质。

2.猜诗悟道,导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的《墨梅》,表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立身之德。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借松树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气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郑思肖借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3.小结: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二、导入新课,解题定物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题画诗,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乾隆三十年春(1765年)72岁的郑板桥画下了这幅《竹石图》(多媒体出示),并用他自创的“六分半书”题写了这样的四句诗,你能试着读一读吗?2.学生试读古诗后,老师质疑,激发学生思考: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竹石》,老师有个疑问,这首诗究竟是写竹还是写石?插图也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请你图文结合,谈自己的看法。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过程中提示学生“竹”和“燮”的写法)三、交流资料,初识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郑燮其人。

2.师补充资料,丰富学生对郑燮的感性认识:同学们,你看,这些竹子均出于郑燮之手,它们或深或浅,或密或疏,或高或低,或近或远皆不改其铮铮风骨;他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了画竹,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四十年来,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成为诗书界奇才,因其书画总是以“板桥郑燮”署名,人称郑板桥。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

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

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竹石》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三年级《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三年级《竹石》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大画家郑燮的故事。

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

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

{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竹石》鉴赏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刘禹锡的《竹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

刘禹锡的《竹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

刘禹锡的《竹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引言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诗歌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竹石》,这篇诗歌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写,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意象。

竹子:坚韧柔情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内涵。

刘禹锡在《竹石》中以“幽静掩空顶,远高泛白云”来形容竹林,意味着它们可以提供一个宁静、神秘而又迷人的环境。

同时,在植物中,竹子被赋予了崇高、笃定、坚韧的品质。

刘禹锡将其比喻为“节操处上野”,显示出竹子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刘禹锡描绘了“岂可毁而忍”、“借得一杯水”,传达出一种温柔与牵挂。

竹子在枯荣、干净和风雅之间,似乎对人类的生活充满了思考和关心。

它表现出一个“婉娩芳姿”,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石头:沉静恒远石头是一种不生不死的存在,代表着坚韧、耐受和恒定。

刘禹锡以“清贫岂自持”、“如何奈我何”来描述石头,进一步强调了石头对外力的能抵御能力,显示出其坚定执着的性质。

同时,刘禹锡也通过石头来体现生命力的延续性。

他称赞石头是“藏可化为情”,意味着尽管它看起来寒冷而僵硬,但实际上蕴含着无限的情感和质朴,它是永恒存在且难以消逝的。

自然与人:和谐共生通过描绘竹子和石头,在《竹石》这首诗里,刘禹锡将自然界与人类进行了紧密地连接,并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状态。

作者以“流萤随轮满”、“萍水相逢情”来描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描写传达出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美和悦耳动人的和谐声音。

刘禹锡还通过“岂惟谊之邻”、“身以情为宝”的句子,表明他认为只有保护和珍视自然,才能实现与自然界的真正共生。

结论《竹石》是刘禹锡作品中一首富有意象多重涵义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写,刘禹锡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呼吁我们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并以和平如水的心态去面对自然和社会生活。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美好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资料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 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 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 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 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竹石》是一首( )诗,是诗人为( )而题 写的。全是突出了竹子( )的特点。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表达内心志 向和抱负而题写的全是突出了竹子(精神坚强) 的特点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第一句用了一个 ( )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 )性格。第二句 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 )。后两句中“千磨万 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 写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 ) 的精神。全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 ),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 )。
赏析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 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 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 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 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 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 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 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 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 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 刻而意味深长。
•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 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 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 口一样。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们。
【注释】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意思: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 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风。
意思:千种磨难万种打 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 你刮的是什么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