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AFP病例包括的疾病

合集下载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AFP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即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麻痹症。

AFP可以导致肢体无力、无法控制和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这种病例,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了相应的定义和监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AFP病例的定义,并探讨相关的监测方法。

一、AFP病例的定义根据WHO的定义,AFP病例应包括以下要素:1. 急性发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通常是在1-14天内。

2. 弛缓性瘫痪:患者的肌肉失去了张力和力量,导致肢体无力并且活动受限。

3. 不包括:下肢瘫痪仅由于外伤、脊髓损伤、先天性正常肌无力症等非感染性疾病所引起。

4. 年龄限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导原则,通常将AFP病例限定在15岁以下儿童。

二、AFP病例的监测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AFP病例在人群中的传播,各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

以下是常用的AFP病例监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对于怀疑是AFP的病例,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培养、抗体检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因,比如是否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

2. 临床观察: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的评估。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诊断AFP病例,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 疫情调查:对于发现的AFP病例,相关部门应进行追踪调查,包括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接触史和既往健康情况等。

这些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例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疫苗接种:根据非政府组织(NGO)和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防止AFP病例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各国应对具有疫苗需求的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5. 数据收集和统计:各国和地区应建立完善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病例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AFP病例

AFP病例

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由于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报告,也受到传染病管理法的约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下列情况,AFP病例可能漏报:(1)患儿曾就诊,但医生没有发现是AFP病例,无记录也未报告;(2)医生诊断是AFP 病例,但无记录也未报告;(3)诊断是AFP病例,有记录,但未意识到或不知道需要报告。

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医生不知道如何报告或报告意识淡漠。

6.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卫生防疫站负责AFP病例监测的工作人员,每10天到辖区内的监测医院了解AFP病例报告情况,及时发现漏报病例。

在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后,若没有发现漏报的AFP病例才能作出零病例报告。

医院一定要协助卫生防疫站做好这项工作,防止漏报。

7.AFP病例诊断要点:AFP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医师面对每一例AFP 患者,除了要获得详尽可靠病史,首先要认真排除假性麻痹(由骨关节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然后才能确定为真性麻痹。

根据神经定位不同,应进一步区别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痉挛性麻痹),还是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

A、脊髓灰质炎B、肌病C、神经根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发现Ⅱ型疫苗病毒或变异株,应成立由()牵头的调查小组,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诊断,开展接种率调查,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等工作。

A、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B、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C、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D、市疾控中心。

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

A、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B、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增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C、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增强症候群。

D、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4、关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正确的是()A、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B、任何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C、所有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D、以上答案均正确。

5、医疗机构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应在()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6、确诊为脊灰病例后需进行消化道隔离,隔离期限为()天,粪便进行消毒后排放。

A、7天B、10天C、20天D、40天。

7、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应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

A、24小时B、36小时C、72小时D、24-48小时。

8、开展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目的是()A、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B、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AFP基本知识及流程

AFP基本知识及流程

AFP 监测基本知识及流程1. 什么是 AFP ? AFP 是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急性软瘫病例。

监测定义(常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是所有 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不能排除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 病例。

自治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期间监测病例定义:1.符合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症候群定义的病例,重点地区报告的年龄范围为所有年龄组,其他地区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

2.全区范围内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及不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的病例。

3.诊断要点包括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 AFP 包括哪些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变)(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AFP 病例报告流程:4各级医疗机构职责有哪些?(1)负责本医院AFP 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2)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3)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 监测培训;(4)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 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5)收集、补充AFP 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症(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病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病例监测

AFP病例监测

(一)AFP病例报告
1、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 人员发 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 内以最 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 者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 步诊断 等。
3、报告记录:县级CDC应建立AFP病例专 报记录 本(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
(二)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 1、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 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 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2、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 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 例主动搜索工作;
(3)监测的完整性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
到100%;
(九)异地AFP病例管理
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 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异地AFP 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2.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各项 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 。病例标本检测由采样送检单位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 负责。
确定范围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七)疫情处理
3、疫情终止 VDPV病例或野病毒病例发现处理后,如在连续3个月内
如无新发病例,可宣布疫情终止。 cVDPVs疫情处理后,如在对最后发现一例脊灰病例或
cVDPVs病例发生后连续3个月未发现新发病例,可宣布 疫情终止。 疫情终止后应尽快对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疫情发生 的原因和流行特点,总结疫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以 后处理类似事件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AFP病例监测资料

AFP病例监测资料

(二)主动监测-监测内容
AFP主动监测医院监测内容及要求: 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保健科监测人员应到本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 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 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 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 例,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高危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
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
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AFP病例监测
AFP病例报告
主动监测
病例调查 病例随访
病例专家诊断
实验室检测 疫情处理 监测指标评价 异地AFP病例管理
(一)AFP病例报告
1、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 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 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 等。 3、报告记录:县级CDC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 本(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 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二)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 1、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 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 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2、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 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 例主动搜索工作;

常见的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ICD10编码)
AFP(急性迟缓性麻痹)14种疾病
1脊髓灰质炎(A80)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61.0);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G37.3, G04.2-G04.9);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G62.0-G62.9);
5神经根炎(M54.1);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S24.2, S24.3, S34.2, S34.6, S34.8);
7单神经炎(G56, G57);
8神经丛炎(G54.0-G54.9);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G72.3)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G72.1, G72.2, G72.9)
11急性多发性肌炎(M33.2)
12肉毒中毒(A05.1)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G82.0, G82.2, G82.3, G82.5)14短暂性肢体麻痹(R29.8)。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9 病毒学检测

省级实验室收到便标本后,及时进行病 毒分离和定型工作,发现脊灰病毒要尽 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其 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省级脊灰实验室。并 由理

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 毒循环的疫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和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处理。要立即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与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 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和人群免疫状 况,开展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

1.2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 AFP 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 AFP 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 30 名 5 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 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8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8.1 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即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病例时,也应每10 天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FP“零”病例报告。 8.2 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病例,县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应每10天派人对 辖区内的重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若仍 未发现病例,才进行AFP“零”病例报告。

2014年临床医生AFP培训相关知识考试试卷

2014年临床医生AFP培训相关知识考试试卷

2014年临床医生AFP培训相关知识考试试卷科室名称:姓名考分问答题:1、什么是AFP病例?答:任何小于15岁人群出现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即软瘫)症状的,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视为AFP病例。

2、AFP病例是一种疾病吗?AFP病例是怎样的病例?答:不是一种疾病。

它是多种神经或和肌肉疾病共有的一组症侯群。

常见的疾病有14种,即(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发现AFP病例怎么办?答:发现AFP病例后,应及时电话报告至医院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

4、发现AFP病例后多长时间内报告?应报告哪些内容?答:发现AFP病例后应在12小时内报告。

除与传染病一样,报告患者的一般情况外,还必须要报告患者的麻痹日期、麻痹情况(包括麻痹部位、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等)。

5、报告完AFP病例后,临床医生还要做什么工作?答:(1)协助疾控中心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2)尽量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2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高危病例和0剂次AFP病例采集3份);每份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标本盒1/2),置专用粪便盒内,-20℃保存。

标本应标明: 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人、标本序号。

(3)标本采集齐后,立即通知区CDC。

由区CDC人员在3天内,冷藏条件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AFP,即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导致肌肉无力、麻痹和运动障碍。

AFP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近年来发生的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AFP是由一种叫做肌肉损伤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后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神经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最终影响肌肉的功能。

AFP病例最明显的症状是肌肉无力和麻痹。

患者通常会出现腿部和手臂无力、站立和行走困难、手指无法握住物品等症状。

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度的肌肉弱点,而另一些人可能完全不能行动。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

诊断AFP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日常活动,同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认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特定抗体和病毒的DNA,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AFP病例。

目前,对AFP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呼吸和语言能力。

预防AFP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疫苗接种。

一种叫做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并减少发生病例的风险。

这种疫苗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接种,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之前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选择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AFP也非常重要。

勤洗手、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管AFP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运的是,发生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世界各地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开发变得至关重要。

医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病发机制、发展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以提高人们对AFP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AFP病例监测

AFP病例监测

(五)AFP病例诊断
省级成立由具有AFP诊断经验的流行病学、病毒 学、临床医学(神经内科、儿科、传染病学)等 方面专家组成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负责 AFP病例诊断工作。
整理ppt
(六)实验室监测-标本采集
1、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 ,具体要求: 麻痹后14天内采集; 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5克。 2、AFP病例接触者标本的采集 (1)以下情况需采集5名接触者(5岁以下)大便标本: A、每年AFP病例大便标本数少于150份的省; B、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C、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 D、死亡的AFP病例; (2)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采集至少20名病例接触 者健康儿童标本
(3)监测的完整性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 国家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临床符合病例的复核率达到100%; — 旬报完整性; — 主动监测报表完整性;
整理ppt
(九)异地AFP病例管理
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 住35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 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行特点,总结疫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情况提 供科学依据。
整理ppt
(八)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
(1)监测的敏感性 —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2)监测的及时性 —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 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 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 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应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AFP监测

AFP监测

AFP监测基本知识及流程 1. 什么是 AFP? AFP是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急性软瘫病例。

监测定义(常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是所有 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不能排除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自治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期间监测病例定义: 1.符合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候群定义的病例,重点地区报告的年龄范围为所有年龄组,其他地区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

2.全区范围内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及不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3.诊断要点包括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 AFP 包括哪些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变)(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4各级医疗机构职责有哪些?(1)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2)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3)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监测培训;(4)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5)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
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概述:急性病毒性脑脊髓炎(Acute Flaccid Paralysis,简称AFP)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肢体无力或麻痹。

AFP病例的准确定义及监测是实现疫情监测、早期发现病毒性脑脊髓炎和采取针对性措施的关键。

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标准,AFP病例定义如下:1. 患者年龄小于15岁;2. 术前或临床神经学检查表明存在肢体无力或麻痹;3. 排除人工源性麻痹或肢体无力的可能性。

监测方法:1. 流行病学监测:建立良好的病例报告和分析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AFP病例;2. 实验室监测: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鉴别出致病病毒,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3. 临床监测:对疑似AFP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确诊,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例报告与分析:1. 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怀疑或确诊的AFP病例,快速上报至相应的卫生部门;2. 及时调查:卫生部门要及时对报告的AFP病例展开调查,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和就诊信息等;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AFP病例进行分析和汇总,包括地域分布、年龄分布、季节分布等,以揭示潜在的流行病学特征。

实验室监测:1. 病毒分离:对AFP病例的相关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培养法和小鼠接种法;2.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体,如IgM抗体和中和抗体,来鉴别病毒感染;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实现对AFP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临床监测:1. 神经系统检查:对病例进行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包括感觉、运动、腱反射和脑神经功能等方面的评估;2.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脑部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和损害范围。

结论:AFP病例的准确定义和监测是预防、控制病毒性脑脊髓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流行病学监测、实验室监测和临床监测相结合,可以及时发现AFP病例,明确病因和病情,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例发展和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3 病例报告

3.1 AFP病例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执行 首诊负责制,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 小时内、农村在 24 小时内报告到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以最快的方式逐级报至省级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
3.2 高危AFP病例


3.2.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报告 的 AFP 病例和判定高危 AFP 病例的定义, 直接确定本县是否出现高危AFP病例,一 经确定,要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省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3.2.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分析 病例,及时发现高危AFP病例。

3.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定期对报告的 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对临床符合病例 进行分析,确定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4 病例调查

4.1 AFP病例的调查 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 展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 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 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调查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核实诊断,排除非 AFP 病例:如果 病例不是弛缓性麻痹或者由明确其它原 因引起的麻痹(如外伤或脑、脊髓占位 性病变)或者麻痹的发生不是急性的, 则可诊断为非AFP病例,不需要上报。但 仍需填写个案调查表,留档备查。 (2)了解病史: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 是否伴发热、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 疼痛、有无损伤或注射史、OPV服苗史、 患者和周围人群近期服苗情况等。

医生应了解的AFP监测相关知识

医生应了解的AFP监测相关知识

医生应了解的AFP监测相关知识一、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

(二)病例分类标准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附图,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的疾病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三、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四、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

沙河中心卫生院公卫科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