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学科群 师资队伍 建设方案
学科群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学科群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为了提高学科群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了以下建设方案: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聘任制度,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完善学科群的师资队伍。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学科方向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鼓励他们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加强学科群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学科群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学科群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加强学科群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和成长空间,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通过以上建设方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提高,学科群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学院专业建设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学院专业建设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与评估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教高厅(2011)2号)以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二条主动适应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三条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已有学科基础,加强整合,尤其要密切与产业(行业)的联系,扶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强化发展特色,形成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结构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
第四条新专业设置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规定;
(二)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S)以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
(四)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五)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六)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七)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概述
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概述
丽江师专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单位申报材料
目录
1、学校推荐公文(一式两份)
2、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概述
3、云南省高等学校2010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一式两份)
,1,团队基本情况
,2,团队组成人员
,3,人才培养情况
,4,技术服务情况
,5,团队建设规划
,6,专兼结合制度保障
,7,审核意见
4、相关支撑材料(一式两份)
,1,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省有关专家组对我校导游专业实训基地评价 ,3,近三年导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4,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基本信息 ,5,团队教材建设、教改项目、论文论著统计 ,6,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扫描件 ,7,导游专业毕业生获表彰文件
,8,教学团队专兼结合保障制度文件选编 5、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申报回执
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概述
1、历史沿革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丽江旅游业起步的1992年开始举办旅游教育,1999年又在全省率先举办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导游专业, 2001年设立旅游系后增设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2007年改设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后又增设了会计、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并与丽江旅游行业企业合作设立了丽江旅游研究所,与丽江市人事劳动部门有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 2、人员构成导游专业教学团队是旅经系教学与科研力量最强、教学改革成果最多的一支教学团队,团队由 22人(含兼职教师8人)组成,其中教授3人(含兼职教师1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硕士9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40.9%,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比例为77.3%;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7.3%,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为36.4%,是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充满生机的“双师结构”队伍。团队中先后有2名教师受教育部资助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修学位。
云南大学本科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云南大学本科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为加快培养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发展战略和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等工程人才,根据《云南省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云高教[2011]76号)精神,特制订云南大学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一、学校简况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
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
项目建设方案(集锦15篇)
项目建设方案(集锦15篇)
项目建设方案1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某某〕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某某〕226号)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某某〕12号)精神,为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云南省及西部
卓越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精选9篇)
卓越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精选9篇)
卓越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1)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助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特色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学校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和谐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重要)。
云南省创新团队培养实施办法
云南省创新团队培养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发挥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效应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养建设一批优秀的省级创新团队,提高云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及云南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南省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省创新团队”),是指由团队成员在长期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等合作基础上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具有明确的团队创新目标和较强稳定性的创新集体。
第三条申报团队以“单位+研究方向或领域+省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命名,入选后成为云南省创新团队培育对象(以下简称“培育对象”),进入培育期,培育周期为3年。培育期满通过考核的授予“云南省创新团队”称号,以“云南省+研究方向或领域+创新团队”命名。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创新团队的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及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遵循“择优选拔,目标考核,
— 1 —
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选拔培养
第六条团队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合理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团队,研究开发方向应属于我省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并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主要从事对我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重点的团队,应围绕我省重点发展领域、行业和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开发与推广,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团队须与企业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1
一、以适合的案例为载体,提高团队成员的问题意识
针对团队成员在向一个合格管理者的转变过程中,仍存在“就事论事”,问题意识差的现象。通过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集中分析、研讨和总结,养成团队成员“把事情当案例看”的习惯,培养大家重视事情的本质和意义性价值,识别事物要点、提炼关键,去粗存精,沉淀与丰富自己的意识。同时锻炼和培养团队成员的逆向思维、前瞻性思维的能力,把员工的个体能力变成团队发展的动力,在培养员工的成长过程中,提升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重点提升几个人的工作激情,带动整个团队工作热情
员工激情就如同企业的生命。凭借激情,员工不仅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而且还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提升团队的工作效能。提高团队的激情,我觉得应当参照鲶鱼效应的做法,首先将公司经营班子的激情传递给二至三名较容易激发工作热情的员工,再通过他们的激情来感染整个团队,同时利用任何公开场合,表达公司对以上员工激情的认可和鼓励,带动团队成员逐渐释放自己的工作热情。
三、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在团队中进行认可和宣导
员工在企业中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等综合素养。在团队中必然存在员工价值的大小差异,就像钱币一样,有的员工可能是一枚廉价的分币、角币,有的可能是一枚银币、金币,我觉得只要是一枚钱币的员工,是能为组织带来价值的员工,都需要发现他的价值,并通过必要的培训和监督,逐渐提高他的价值。团队成员间想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需要组织引导大家善于发现其他员工价值的行为,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团队包容性,提升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4.06
•【字号】昆政办〔2021〕24号
•【施行日期】2021.04.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
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6日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37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办发〔2019〕33号)精神,压实深化我市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以“十四五”期间创新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国家、省“三评”改革精神要求,以深化“三评”改革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树立创新活动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科研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业发展实际效益,发挥好“三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为提升昆明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办法暂行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为大力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培育和支持一批我省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重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由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实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选拔8—10个,共选拔40—50个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目标要求
1,面向国家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以及人才战略目标,通过在若干优先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上,组织、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群体,集聚核心创新资源,构筑人才队伍新高地;
2,通过建设,创新团队争取进入国家的优秀创新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攻关项目及云南省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并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3,创新团队要在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有创新;要在团队建设中展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区域优势,在学科、理论和方法上有重要创新,重点学科建设上有突破;
二、申请条件
1,创新团队的主攻研究方向,须符合国家与云南省中长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所确定的优先领域、重点领域或前沿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前沿性的、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2,创新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并已经取得较好业绩,在国内
大学教师团队的建设方案
大学教师团队的建设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大学教师团队建设方案,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以下是具体的建设方案:
1. 选拔与引进优秀教师:
- 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确保教师招聘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 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招聘委员会的成员,以确保专业性与专业眼光。
-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和招聘,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团队。
2. 提供专业培训机会:
-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教学法、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训。
-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 创建线上平台,提供各类研究资源和在线培训课程,方便教
师随时研究。
3. 激励与评价机制:
-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
- 建立全面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和学生评
价进行综合考核。
- 提供晋升通道和职称评定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和个人发展。
4. 团队协作:
- 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 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和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及社区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5. 学术支持:
- 设立学术导师制度,为新任教师提供个人指导和支持。
- 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学术论文发表,提升学术影响力。
- 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
6. 建立反馈机制:
- 设立教师评估制度,定期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
-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评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和调整,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
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8.13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8.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课程思
政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我省若干措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现就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每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五年的改革和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选树500 门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遴选500个德才兼备、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10 个左右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点打造10 个实施课程思政成效显著的示范高校,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研成果,全面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申报书(装潢专业)
5。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昆明云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工商学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2013年12月10日,云南工商学院与昆明云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 ,建立云南工商学院昆明云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校内实训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双方在昆明广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的经验上,加强了全方位的合作,合作方式,不再是以人才培养为单一的重点目标,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就业单位,更紧密的实现了校企合作,同时企业的项目也提供给学院供学生练习,让学习和企业更接近,实现上学即上班的教学理念。
学校名称云南工商学院学校代码
学校举办单位爱因森教育投资集团
学校所在地云南省杨林工业园区职教基地
填表日期2015年04月01日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填 写 说 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冶金技术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冶金技术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所依托单位情况
冶金技术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所依托的单位为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云锡职院)及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
云锡职院于2007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地处世界著名锡都—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学院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所企业举办,紧紧围绕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资源开发与测绘类专业为龙头,以材料与能源、制造和土建类专业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占地634.21亩,教学、行政用房6.7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7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2.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地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0.92万元,图书馆藏书18.64万册。学院设有国土资源工程系、材料冶金化工系、机电工程系、基础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教学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专任教师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2人,占12.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6人,占37.5%,有高级技师1人,技师5人。同时,聘请了客座教授20人,建立了由云锡控股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2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下辖云锡集团人才培训中心、云锡党校、云锡高级技工学校,集高、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员工培训为一体。学院内设有云南省第72职业技能鉴定所、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0号站、云锡
集团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学院现为中国有色金属职业培训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国企办高职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矿山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并建设有国家级郑莲英浮游选矿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云南省十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现代技师的摇篮。学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和特色,紧紧依托云锡控股公司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丰富的人力资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人才需求及主要生产过程特点,积极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学院五届毕业生2612名学生分别推荐到云锡控股公司、云南西交集团、云南黄金公司、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云南华西矿产资源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云南有色金属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2011年被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授予“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教先进单位”称号、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到任考核二等奖”;2012年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云南省教育系统创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优秀组织奖、学院选矿技术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一等奖、二等奖;2014年学院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
2012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
云南省高等学校
2012 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
(本科)
团队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孙学强
所在院校:昆明学院
主管部门:云南省教育厅
填报日期: 2012.4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二、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
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省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三、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当年4月30日。
四、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五、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团队历史沿革、人员构成、目标定位、建设成果等)
1、团队历史沿革
昆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昆明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云南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共计750人,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云南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培育学科和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培养云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创新人才为己任,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平均就业率为96%。
2、人员构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成员有18人,所占比例为75%;具有工程师背景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45%。教学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42岁,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9人,占36%。
项目建设方案汇总9篇
项目建设方案汇总9篇
项目建设方案篇1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26号)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12号)精神,为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1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号)、<云南师范大学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云南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云师大通字[ ]92号)文件精神,加强学院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1
一、教学团队设置
1、组建原则
教学团队是指以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践课程)、课程群的建设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研究与改革的教学业务组合。教学团队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院、系、教研室),实行跨专业或跨院系组合。
2、组建目的
教学团队的组建应以实现我院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实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具体任务,以老、中、青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为纽带,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举措,经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完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科研环境,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质量高、科研水平突出、协作精神好、制度管理建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3、建设目标
学院将构建”两型两级四类”教学团队。其中”两型”是指我院”教学型”教学团队及”双师型”教学团队;”两级”是指院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四类”是指与我院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出的院级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或课程群、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四种课程类别相一致的教学团队。即:以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
2
的教学团队,以实践教学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以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等。
学院首批立项建设10个左右院级教学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逐步全面推开。在近五年争取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
二、团队职责
教学团队需履行以下职责:
1、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负责课程、教材和实验室的建设。
3、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4、规划、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
5、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6、组织申报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奖等。
7、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8、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9、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三、具体要求
1、教学团队成员须每年为我院本科生上课。
2、积极组织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编写工作。
3、积极组织完成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学科竞赛、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指导、实习、实验、实训)的任务。
4、每学期为学生举办不少于2次教学与科研学术讲座。
5、教学团队在建设期间必须有1项以上院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篇以上。
6、创新教学方法,每学期至少公开进行2次教学法研讨会议和2次教学观摩活动。
7、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高校任课教龄不满5年者)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课时,并做好听课笔记。
8、努力培育本科教学名师。
9、培养出3-4名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10、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建设期间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至少编写1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或教学辅助材料。
四、申报及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