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火龙果病害_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威夷龙眼、荔枝和红毛丹的 维生素 C 和矿物含量研究
部 桃 园 县 大 园 、观 音 及 台 中 、南 投 等 部 分 乡 镇皆有种植, 在岛内其病害常有下列各种分 别叙述如后。
Marisa M. Wall 对夏威夷不同地方的龙 眼 、荔 枝 和 红 毛 丹 果 实 进 行 了 维 生 素 C( 抗 坏血酸) 和矿物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结果 表明, 在这分析的三种水果中, 龙眼的维生 素 C 含量最高, 达 60.1 mg/100 g 鲜果, 荔枝 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27.6 mg/100 g, 红毛丹为 36.4 mg/100 g, Biew Kiew 和 Sri Chompoo 两 个 龙 眼 品 种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分 别 为 63.3 mg/100 g 和 55.3 mg/100 g, 分析的 6 个红毛 丹 品 种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都 在 22.047.8 mg/ 100 g 左右, 荔枝早熟品种 Kaimana 的维生 素 C 含 量 为 33.2 mg/100 g, 而 晚 熟 品 种 Groff 和 Bosworth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分 别 为 21.2 mg/100 g 、22.5 mg/100 g。而且, 维生素 C 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没有相关性。龙眼果 实中 K 含量为 324.9 mg/100 g, Cu 含量 0.26 mg/100 g。消费100 g 荔 枝 就 可 满 足 6 种 矿 物 质 ( P, K, Mg, Fe, Zn, Mn) 的 推 荐 日 摄 入 量的 2~4%, Cu 推荐日摄入量的 22%。红毛 丹含有 Cu 推荐日摄入量的 20%, Mn 推荐日 摄入量的 8~10%。研究也表明, 水果的矿物 含量与土壤的矿物含量没有相关性。
害为主。其病原菌主要存在土壤里, 遇水可 纹排列, 并突起于茎表皮, 成熟果实后期转
释出游动的游走孢子感染茎基部, 造成病害 色后, 才会被感染, 一旦果实受感染, 会呈现
或传播病害, 茎部接触地表附近因病菌侵入 凹陷及水浸状, 凹陷病斑呈现淡褐色, 病斑
造成茎肉质组织腐烂, 此腐烂部位常呈干腐 会扩大, 而相互愈合, 台湾火龙果炭疽病菌
表面出现黑色细点状突起, 乃真菌线壳霉菌 所引起, 病菌以分生孢子随风散落火龙果实
(Botryodiplodia sp.)所 形 成 的 柄 子 壳(pycnidi- 表皮, 茎表常先褪色变淡、灰绿色, 后茎表面
a), 柄子壳顶端口会释出白色孢子 , 系 其 未 密生黑色细小斑点系 Alternaria sp., 自上表
真菌病害 一、茎腐病 感染火龙果的病原真菌多种, 其中以镰 胞菌感染茎部, 造成茎部腐烂的现象颇为常
台湾火龙果病害
见, 此一病害由屏科大梁文进教授与蔡怡芳 等人发表由三种镰胞菌感染, 分别为 Fusari-
um semitectum、F.oxysporum、F.moniliforme
火龙果近来已成为台湾热带水果种类 所引起, 并称为茎腐病。一般感染茎部组织
间, 防止成为传染源外, 一般果园的杂草防 对湿度有关, 常下雨或果园利用喷灌方式施
治, 近茎部附近避免施用接触性杀草刑巴拉 肥及灌水时, 皆容易助长病菌的传播。
由于火龙果园常有蚂蚁等多蚁类活动, 通常
五、黑斑病
诱 蚁 剂 以 硼 酸 、过 期 奶 粉 及 砂 糖 各 等 量 混 合
率。
四、炭疽病
二、基腐病
火龙果炭疽病可发生在茎部表面及果
火龙果茎基部在田间常发生腐烂, 使组 实上, 在茎部初感染时, 会产生茎组织病变,
织变褐, 后期亦会出现只剩中央主要维管组 呈黄色或白色病斑, 后期表皮组织略松弛,
织, 经镜检及接种以腐败病菌(Pyfhiun sp.)危 病 斑 转 淡 灰 褐 色 , 出 现 黑 色 细 点 , 呈 同 心 轮
火龙果源自中美洲或中南半岛诸国, 在
即可诱引蚂蚁取食, 并防治整巢蚂蚁与幼 台湾经济栽培后, 常因管理方式不良, 导致
蚁。
茎部出现生长差, 营养不良等现象, 并引起
三、褐斑病
弱病原性真菌的感染与发病, 黑斑病即是其
火龙果茎部常出现褐化病斑, 后期病斑 中一例, 黑斑病系由链格胞菌(Alternaria sp.)
束组织为受害茎的病征, 为病原菌之一的大 12.5μm, 而 成 熟 孢 子 为 黑 褐 色 , 并 形 成 双 胞
孢子, 目前火龙果系新兴果树, 故此一病害 的状态, 病原菌在热带地区分布广泛, 危害
尚无正式推荐药剂, 研究中发现百克敏、克 到 多 种 热 带 水 果 , 例 如 莲 雾 黑 腐 病 、香 蕉 蒂
[ 谢 龙 莲 译 自 《J o u r n a l o f Fo o d C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An a l y s i s 》, 2 0 0 6 ( 2) ]
病 毒 病 害 ( 病 原 : 仙 人 掌 病 毒 X Cactus virus X)
火龙果系由无性繁殖, 每一段茎部皆能 作成种苗使用, 病毒病害容易借种苗传播而 扩散开, 根据农试所调查, 南部屏东地区罹 病 毒 比 率 高 达 90%以 上 , 其 余 地 区 在 60~ 70%, 田间感染病毒者病症多出现在三角茎 表皮, 常有褪色斑点, 呈淡黄绿色, 或嵌纹及 绿岛型病症或环型病斑等受害茎三角脊部, 容易受其他菌类感染腐烂, 台湾火龙果苗曾 送往泰国清迈种植, 因此当地山地工作站火 龙果园也可见到受病毒感染的情形。
收 欣 与 腐 绝 把 三 种 药 剂 具 有 抑 制 孢 子 发 芽 腐 病 、番 木 瓜 及 芒 果 蒂 腐 病 等 , 此 一 病 菌 寄
的能力。
生性较弱, 但因适应高温近年来南部地区危
一般火龙果生长应保持良好通风, 使病 害情形愈见普遍。
菌孢子无法利用茎表皮尚残留的水分发芽,
目前尚无防治药剂, 但病原菌属弱寄生
之 一 , 在 高 、屏 、台 南 等 地 田 间 皆 可 看 到 。 时 除 组 织 变 褐 色 外 , 组 织 软 化 , 严 重 时 组 织
火龙果生长适应力极强, 除上述地区外, 北 会崩解溃烂, 病斑处凹陷, 因此茎脊常见缺
- 27 -
刻状病征有时组织溃烂, 仅剩中央主要维管 成 熟 的 分 生 孢 子 , 透 明 无 色 大 小 26 - 30 ×
[ 据《丰年》, 2 0 0 6 年, 5 6 ( 2 ) ]
!!!!!!"
统计资料
!"
!"
!!!!!!"
- 29 -
火龙果花苞组织柔嫩, 常被人当作蔬菜 食用, 上述茎部的病原菌亦有部分会感染花 苞, 调查资料显示, 炭疽病菌及镰胞病菌皆 可感染花苞, 使花苞受害外, 并将病害传至 小果, 造成果实褐变、水浸及腐烂等病症。
果实病害及上述二种病害外, 尚有多种 病 原 真 菌 感 染 , 例 如 麴 病 菌(Aspergillus sp.) 借由伤口入侵感染成熟果表面密生黄色毛 状霉菌。葡萄穗病菌(Stachybotrys sp.)造成果 实褪色斑, 上有黑色霉菌, 突起于病斑表面 表皮上着生孢子梗, 孢子梗顶端着生中广的 小梗,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黑 色 。Drechslera sp. 危 害 果 实 则 呈 现 褪 色 病 斑, 及灰黑色小点突出表皮, 系分生孢子梗 及分生孢子。利用套袋如白色纸袋在小果初 期切除花苞后 即套袋, 除防止昆虫危害外, 并有降低病害发生的机会。适度修剪过密的 三角茎, 使果园保持通风良好状态皆有助减 轻病害的发生。
并注意修剪茎部后, 应用具广效的, 杀菌剂 菌, 故火龙果注意给予适当的肥培管理, 避
喷施保护切口, 防止感染。如有交叉须加以 免施用过量氮肥, 多施钙肥, 增加植株抗病。
适当调整茎干方位, 避免交叉磨伤的机会, 注意果园通风, 肉质茎适当修剪, 调整角度,
调整钙肥使细胞壁强韧, 也可降低发病机 防止茎表皮摩擦造成伤口。
状。
常 可 发 现 二 种 病 原 菌 , 其 中 Colletotrichum
防 治 基 腐 病 应 注 意 果 园 土 壤 的 清 洁 管 gloeosporioides, 孢子短桿状, 危害多种作物,
理 , 避 免 将 修 剪 下 肉 质 茎 或 病 果 等 遗 留 田 另一种孢子系成弯月状。炭疽病的发生与相
目前已知火龙果病毒多借种苗及机具 修剪过程传播, 咀嚼型口器昆虫如台湾绿金 龟是否具有机械传播的能力, 须加以了解。 防治病毒, 除以血清除查繁殖苗是否带有病 毒外, 利用病毒病症, 将可疑的种苗移除, 也 是主要防治病毒病害, 一旦植株发生病毒, 避免共用刀具进行全园的修剪, 根据凤山分 所的观察感染病毒株, 如果营养充足, 果实 并不出现畸形或病症, 品质也不会受太大的 影响。
- 28 -
皮长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多 胞, 常一端略粗钝圆状, 另一端较细, 在多胞 中央的细胞常有分隔, 营养不良茎组织常因 茎内层组织瘦弱不丰腴, 导致表面易被害, 或由红龙果茎脊产生病症, 病斑后期呈现黑 色, 故暂称黑斑病。
六、茎部其他病害 经调查屏东及高雄地区的火龙果, 茎表 皮上尚有多种真菌感染, 例如芽枝霉菌( Cla- dosporium sp.)感染茎表皮, 出现淡绿灰色 的 菌丝, 此一霉菌孢子呈现单胞或二胞、三胞, 在孢子一端有明显截面形状, 此一病害与黑 斑病相同, 仍由茎表组织的营养失调衰弱而 引起。 其他引起茎部病害尚有拟茎点病菌 (phomopsis sp.)及黑匆花病菌 (periconia sp.), 皆在茎表皮产生病斑, 造成组织褪色, 后期 病斑表面出现霉状物或柄子壳, 在柄子壳顶 部开口释出柄孢子, 柄孢子两种形态。 七、花苞及果实病害
部 桃 园 县 大 园 、观 音 及 台 中 、南 投 等 部 分 乡 镇皆有种植, 在岛内其病害常有下列各种分 别叙述如后。
Marisa M. Wall 对夏威夷不同地方的龙 眼 、荔 枝 和 红 毛 丹 果 实 进 行 了 维 生 素 C( 抗 坏血酸) 和矿物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结果 表明, 在这分析的三种水果中, 龙眼的维生 素 C 含量最高, 达 60.1 mg/100 g 鲜果, 荔枝 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27.6 mg/100 g, 红毛丹为 36.4 mg/100 g, Biew Kiew 和 Sri Chompoo 两 个 龙 眼 品 种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分 别 为 63.3 mg/100 g 和 55.3 mg/100 g, 分析的 6 个红毛 丹 品 种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都 在 22.047.8 mg/ 100 g 左右, 荔枝早熟品种 Kaimana 的维生 素 C 含 量 为 33.2 mg/100 g, 而 晚 熟 品 种 Groff 和 Bosworth 的 维 生 素 C 含 量 分 别 为 21.2 mg/100 g 、22.5 mg/100 g。而且, 维生素 C 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没有相关性。龙眼果 实中 K 含量为 324.9 mg/100 g, Cu 含量 0.26 mg/100 g。消费100 g 荔 枝 就 可 满 足 6 种 矿 物 质 ( P, K, Mg, Fe, Zn, Mn) 的 推 荐 日 摄 入 量的 2~4%, Cu 推荐日摄入量的 22%。红毛 丹含有 Cu 推荐日摄入量的 20%, Mn 推荐日 摄入量的 8~10%。研究也表明, 水果的矿物 含量与土壤的矿物含量没有相关性。
害为主。其病原菌主要存在土壤里, 遇水可 纹排列, 并突起于茎表皮, 成熟果实后期转
释出游动的游走孢子感染茎基部, 造成病害 色后, 才会被感染, 一旦果实受感染, 会呈现
或传播病害, 茎部接触地表附近因病菌侵入 凹陷及水浸状, 凹陷病斑呈现淡褐色, 病斑
造成茎肉质组织腐烂, 此腐烂部位常呈干腐 会扩大, 而相互愈合, 台湾火龙果炭疽病菌
表面出现黑色细点状突起, 乃真菌线壳霉菌 所引起, 病菌以分生孢子随风散落火龙果实
(Botryodiplodia sp.)所 形 成 的 柄 子 壳(pycnidi- 表皮, 茎表常先褪色变淡、灰绿色, 后茎表面
a), 柄子壳顶端口会释出白色孢子 , 系 其 未 密生黑色细小斑点系 Alternaria sp., 自上表
真菌病害 一、茎腐病 感染火龙果的病原真菌多种, 其中以镰 胞菌感染茎部, 造成茎部腐烂的现象颇为常
台湾火龙果病害
见, 此一病害由屏科大梁文进教授与蔡怡芳 等人发表由三种镰胞菌感染, 分别为 Fusari-
um semitectum、F.oxysporum、F.moniliforme
火龙果近来已成为台湾热带水果种类 所引起, 并称为茎腐病。一般感染茎部组织
间, 防止成为传染源外, 一般果园的杂草防 对湿度有关, 常下雨或果园利用喷灌方式施
治, 近茎部附近避免施用接触性杀草刑巴拉 肥及灌水时, 皆容易助长病菌的传播。
由于火龙果园常有蚂蚁等多蚁类活动, 通常
五、黑斑病
诱 蚁 剂 以 硼 酸 、过 期 奶 粉 及 砂 糖 各 等 量 混 合
率。
四、炭疽病
二、基腐病
火龙果炭疽病可发生在茎部表面及果
火龙果茎基部在田间常发生腐烂, 使组 实上, 在茎部初感染时, 会产生茎组织病变,
织变褐, 后期亦会出现只剩中央主要维管组 呈黄色或白色病斑, 后期表皮组织略松弛,
织, 经镜检及接种以腐败病菌(Pyfhiun sp.)危 病 斑 转 淡 灰 褐 色 , 出 现 黑 色 细 点 , 呈 同 心 轮
火龙果源自中美洲或中南半岛诸国, 在
即可诱引蚂蚁取食, 并防治整巢蚂蚁与幼 台湾经济栽培后, 常因管理方式不良, 导致
蚁。
茎部出现生长差, 营养不良等现象, 并引起
三、褐斑病
弱病原性真菌的感染与发病, 黑斑病即是其
火龙果茎部常出现褐化病斑, 后期病斑 中一例, 黑斑病系由链格胞菌(Alternaria sp.)
束组织为受害茎的病征, 为病原菌之一的大 12.5μm, 而 成 熟 孢 子 为 黑 褐 色 , 并 形 成 双 胞
孢子, 目前火龙果系新兴果树, 故此一病害 的状态, 病原菌在热带地区分布广泛, 危害
尚无正式推荐药剂, 研究中发现百克敏、克 到 多 种 热 带 水 果 , 例 如 莲 雾 黑 腐 病 、香 蕉 蒂
[ 谢 龙 莲 译 自 《J o u r n a l o f Fo o d C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An a l y s i s 》, 2 0 0 6 ( 2) ]
病 毒 病 害 ( 病 原 : 仙 人 掌 病 毒 X Cactus virus X)
火龙果系由无性繁殖, 每一段茎部皆能 作成种苗使用, 病毒病害容易借种苗传播而 扩散开, 根据农试所调查, 南部屏东地区罹 病 毒 比 率 高 达 90%以 上 , 其 余 地 区 在 60~ 70%, 田间感染病毒者病症多出现在三角茎 表皮, 常有褪色斑点, 呈淡黄绿色, 或嵌纹及 绿岛型病症或环型病斑等受害茎三角脊部, 容易受其他菌类感染腐烂, 台湾火龙果苗曾 送往泰国清迈种植, 因此当地山地工作站火 龙果园也可见到受病毒感染的情形。
收 欣 与 腐 绝 把 三 种 药 剂 具 有 抑 制 孢 子 发 芽 腐 病 、番 木 瓜 及 芒 果 蒂 腐 病 等 , 此 一 病 菌 寄
的能力。
生性较弱, 但因适应高温近年来南部地区危
一般火龙果生长应保持良好通风, 使病 害情形愈见普遍。
菌孢子无法利用茎表皮尚残留的水分发芽,
目前尚无防治药剂, 但病原菌属弱寄生
之 一 , 在 高 、屏 、台 南 等 地 田 间 皆 可 看 到 。 时 除 组 织 变 褐 色 外 , 组 织 软 化 , 严 重 时 组 织
火龙果生长适应力极强, 除上述地区外, 北 会崩解溃烂, 病斑处凹陷, 因此茎脊常见缺
- 27 -
刻状病征有时组织溃烂, 仅剩中央主要维管 成 熟 的 分 生 孢 子 , 透 明 无 色 大 小 26 - 30 ×
[ 据《丰年》, 2 0 0 6 年, 5 6 ( 2 ) ]
!!!!!!"
统计资料
!"
!"
!!!!!!"
- 29 -
火龙果花苞组织柔嫩, 常被人当作蔬菜 食用, 上述茎部的病原菌亦有部分会感染花 苞, 调查资料显示, 炭疽病菌及镰胞病菌皆 可感染花苞, 使花苞受害外, 并将病害传至 小果, 造成果实褐变、水浸及腐烂等病症。
果实病害及上述二种病害外, 尚有多种 病 原 真 菌 感 染 , 例 如 麴 病 菌(Aspergillus sp.) 借由伤口入侵感染成熟果表面密生黄色毛 状霉菌。葡萄穗病菌(Stachybotrys sp.)造成果 实褪色斑, 上有黑色霉菌, 突起于病斑表面 表皮上着生孢子梗, 孢子梗顶端着生中广的 小梗,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黑 色 。Drechslera sp. 危 害 果 实 则 呈 现 褪 色 病 斑, 及灰黑色小点突出表皮, 系分生孢子梗 及分生孢子。利用套袋如白色纸袋在小果初 期切除花苞后 即套袋, 除防止昆虫危害外, 并有降低病害发生的机会。适度修剪过密的 三角茎, 使果园保持通风良好状态皆有助减 轻病害的发生。
并注意修剪茎部后, 应用具广效的, 杀菌剂 菌, 故火龙果注意给予适当的肥培管理, 避
喷施保护切口, 防止感染。如有交叉须加以 免施用过量氮肥, 多施钙肥, 增加植株抗病。
适当调整茎干方位, 避免交叉磨伤的机会, 注意果园通风, 肉质茎适当修剪, 调整角度,
调整钙肥使细胞壁强韧, 也可降低发病机 防止茎表皮摩擦造成伤口。
状。
常 可 发 现 二 种 病 原 菌 , 其 中 Colletotrichum
防 治 基 腐 病 应 注 意 果 园 土 壤 的 清 洁 管 gloeosporioides, 孢子短桿状, 危害多种作物,
理 , 避 免 将 修 剪 下 肉 质 茎 或 病 果 等 遗 留 田 另一种孢子系成弯月状。炭疽病的发生与相
目前已知火龙果病毒多借种苗及机具 修剪过程传播, 咀嚼型口器昆虫如台湾绿金 龟是否具有机械传播的能力, 须加以了解。 防治病毒, 除以血清除查繁殖苗是否带有病 毒外, 利用病毒病症, 将可疑的种苗移除, 也 是主要防治病毒病害, 一旦植株发生病毒, 避免共用刀具进行全园的修剪, 根据凤山分 所的观察感染病毒株, 如果营养充足, 果实 并不出现畸形或病症, 品质也不会受太大的 影响。
- 28 -
皮长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多 胞, 常一端略粗钝圆状, 另一端较细, 在多胞 中央的细胞常有分隔, 营养不良茎组织常因 茎内层组织瘦弱不丰腴, 导致表面易被害, 或由红龙果茎脊产生病症, 病斑后期呈现黑 色, 故暂称黑斑病。
六、茎部其他病害 经调查屏东及高雄地区的火龙果, 茎表 皮上尚有多种真菌感染, 例如芽枝霉菌( Cla- dosporium sp.)感染茎表皮, 出现淡绿灰色 的 菌丝, 此一霉菌孢子呈现单胞或二胞、三胞, 在孢子一端有明显截面形状, 此一病害与黑 斑病相同, 仍由茎表组织的营养失调衰弱而 引起。 其他引起茎部病害尚有拟茎点病菌 (phomopsis sp.)及黑匆花病菌 (periconia sp.), 皆在茎表皮产生病斑, 造成组织褪色, 后期 病斑表面出现霉状物或柄子壳, 在柄子壳顶 部开口释出柄孢子, 柄孢子两种形态。 七、花苞及果实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