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套课件493P〕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目录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五章资本主义的生产第六章资本主义的流通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分配和消费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开展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第十章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再生产和经济开展第三章商品经济第四章市场经济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本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开展过程,分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学习意义。
通过学习,对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概要的了解,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理打好根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和经济学(一)经济的含义人类一开始就有了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但是,经济作为一个概念,却有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
近代和现代经济的含义十分广泛:一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二是指经济活动,即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三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四是指节约、精打细算。
经济一词在不同的使用范围其含义有所不同。
在19世纪下半叶,我国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
经济的科学含义用一句话概括,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一切活动。
(二)经济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理论都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实践。
人们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便产生某些经济思想。
这些经济思想经过长期的积累、概括和开展,形成了比拟系统的经济理论,可见,经济学是社会经济开展的产物。
政治经济学原理
这句话揭示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价格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 生变化,但它的基础是价值。这个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这句话表明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价值的载体,它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例如 纸币、电子货币等。通过货币,人们可以交换价值,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精彩摘录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政 治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为读者提供了对政治经济学的全面了解。以下是一些从这 本书中摘录的精彩片段: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句话揭示了价值的本质,即它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无论是什么形态的商品, 只要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就具有价值。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非 常关键。
第三篇到第五篇则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第三篇主要介绍了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问题。作者指出,生 产关系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而生产方式又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 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生产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政治经济学应该深入研究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录分析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本介绍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这 本书的目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主要 内容。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这本书共分为五篇。第一篇五篇则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最后对政策制定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它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政策制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实践中 的挑战。本书还对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思想进行了评价和批判。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全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于理解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典著作
第一篇
第一篇
生产
即生产论。认为,生产规律具有永久的自然规律的性质。 分析了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资本以及生产的增 长规律。 包括: 生产要素论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 劳动。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体 系 结 构
第四编
第三编
交换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篇
第四篇
论生产要素 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论非生产性劳动 论资本 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 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 原因 第八章 论合作或劳动的联合 第九章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第十章 论劳动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资本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 第十一章 前述规律的后果
经典著作
背景
历史背景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发展成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 矛盾日益尖锐。
学术背景
在1820~1830年间,英国曾展开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 图学说的理论斗争。此后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 辟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 或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来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关系 的研究,其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 另一派则承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 义手法来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的混合主义,即把 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约翰·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具体表现为,研究怎样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答: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第十四章 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第十四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一、西斯蒙第的理论背景及特征西斯蒙第和李嘉图是同时代人。
他经历了英国产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的动荡。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曾和资产阶级一道热情地参加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
他们热切希望能够在推翻封建制度后获得经济的自由发展。
为此,小资产阶级曾和资产阶级一道作出了努力。
事实上,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最初年代,法国和瑞士的小资产者曾一度得到发展,很快在人数上占据了大多数,其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也成为社会上基本的生产方式,小资产阶级的学者这时也纷纷讴歌资本主义制度,为其成长大造舆论。
(一)西斯蒙第所处时代及小资产阶级的特征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相对立。
他们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
18世纪时,英国社会小生产已几乎全部消失,社会由三大阶级组成。
而此时的法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封建农业国家,城市中工商业小生产占较大比重并发挥巨大作用,产业革命后,广大城乡小生产者在摆脱了封建奴役后,又落入资产阶级新的奴役和压迫下,广大小生产者又陷于破产、贫困的境地。
西斯蒙第就是在这种社会与时代背景下,站在小生产阶级立场上提出其经济学说的。
(二)时代生平及著作西斯蒙第(1773——1842),出生于瑞士,属于法国学者之列,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和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要求。
1.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特点: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学家,又以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表示怀疑的独特方式否定了古典经济学。
他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他最终成为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代表。
其经济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他是英国古典学派经济自由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后期,他却转而批判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
2.代表性著作:其主要代表作有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其前后期思想观点的转变只能从小生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发生前后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加以解释。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政府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并研究了经济行为对政治体系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是供需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说明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升。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利的决策。
此外,政府干预也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监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最后,政治经济学原理还涉及资源分配和效率的问题。
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如何高效地分配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问题,以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可能带来的影响。
总之,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
1 2 3 4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组合,从而可以 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科学技术优势,组织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开发协作,并充 分地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和专利。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进行销售,能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更好地适应各国不同的特 点和需要,以保证自己商品的销路和市场的扩大。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政策差异和行情变化,为自 己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使资本的剥削率大为提高。 跨国公司由于进入到其他国家内部进行经营活动,从而可以避免各个国家或地区性经济集 团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的障碍,能更好地满足资本进行国际扩张的需要。 — 6—
1
2
3 4 5
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 24 —
二、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和措施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要坚持的原则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世界大同,各个国家仍然是作为独立的国家和利益主体而存在的。我们在参与经 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 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科技革命引起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社会生产能力成百倍地提高;
• 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进入知识经济
和信息经济时代。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指物质生产跨越国界 ,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和进行。生产全球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 11-14章
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开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时而表现出“迅速开展的趋势〞,时而表现出“停滞趋势〞。
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定时期里,存在着生产和技术从而整个经济迅速开展的情况,其原因在于:〔1〕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开展的过程中。
〔2〕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
〔3〕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高综合国力,特别是开展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开展。
〔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3、垄断的统治导致生产和技术从而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了停滞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1〕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
〔2〕垄断还会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
4、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开展的最高、最后阶段,说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日益成熟;一方面,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的日趋全面社会化,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条件日益成熟;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日益成熟。
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条件已经逐渐成熟,过渡的现实可能性已经存在。
5、经济的全面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逐步成熟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
其具体表现是:〔1〕垄断造成了规模巨大的生产单位,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突破地区、国家的限制,从而可以对本国甚至世界市场、原料来源等做出大致的估计,来规划自己的活动。
〔3〕垄断统治使科学技术研究由分散的个人事业转为社会的事业。
〔4〕生产社会化向着国际方向开展。
第二,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具体表现为:〔1〕随着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的别离,垄断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再由单个资本家来执行,而日益由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社会机构来执行。
一部有所创新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评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
币银行 学 的一个专 业性 问题 。 尽管本 教材 中用 了不
少篇 幅并 辅之 以 函 数 公 式进 行 论 述 、 但 并 不 容 易看 清楚 , 有 无必要 在政 治 经 济学教 材 中引 人这 一 概念
和原理 , 还需 斟酌 。 教 材设 专 章 阐述 资 本和 资本运 动 , 拓 宽 了对 资
完整定义是 : 在政 府 宏 观 的调 控 下市 场 机 制 对 资源 配置起基 础性调 节作用 。 ”
教材在阐 述 马 克思 主义 经 济 学的概念 和原 理 时 , 不少地 方 比 较 自然 地 引人 西 方 经济 学 或 应 用经 济 学 的一 些概念 和 原理 作为补 充 。 例如 , 在论 述“ 价 值规律及 其作用 ” 时 , 引人商 品供给弹性 和需求 弹性 影响价格 变动 幅度 的概念 和原理 。 在 “ 货 币 流通量 ” 一节 中 , 除讲马 克思 的 有关 原 理 外 , 还 引人 对 “ 货 币
的实事 求是 的评 论 : 苏 联 当时形 成 的 高 度集 中的计
划经 济体制 , “ 确 实 适应 了历 史 环境 的需 要 , 为巩 固 和发展 社会 主义制 度做出了贡献 ” , 并举 事实 予 以说
明 , 同时指 出 , 随着社 会主义 的发展和整 个环境 的变
化 , “ 这种 体制逐 渐 显示 出许 多 弊端 , 以 至严 重束 缚
化 , 特别是 随着我 国改革 开放 不 断 变 革 。 然 而 , 从 总 体来
评 价 , 所谓 内容 的变 革 , 就社 会主 义部 分来 看 , 大都 属于对 中央 有 关经 济 建 设 与发 展 、 改 革开 放 以及 经 济理论 等方 面 的指 导思想 的概 括与反 映 。 就 资本主 义部分来 说 , 一 般是 对 当代 资本 主 义 的一 些新 现 象 和新 特点做 一些描 述 。 在 体系 、 内容 、 理论 上进 行创 新 的不多 。 在一定 程度上 反映 了 政治经 济学教 材改 革与创新 的难 度 。 然而又不 能拘 守现状 。 从教 与学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的复习。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二、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外在压力是竞争的压力。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面临着各种选择,资源的配置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效益来进行决策,这就需要政治经济学原理来指导我们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次,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了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它决定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分配,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
再次,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了政府的角色和干预。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需要通过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政府需要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调节市场,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的配置和分配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性,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公正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它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角色和干预,以及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政治经济学原理
精彩摘录
政治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一些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 资源分配等。例如,通过研究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制定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财政 政策和社会政策。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宝 贵的资料。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精彩摘录,我们可以深刻领会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为 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指导。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当我们探究政治经济学原理时,需要从其定义、历史背景、研究内容、现实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 势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简单来说,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 学科。它旨在分析社会生产方式、资源配置以及财富分配等核心问题,并从政治与经济的交互作 用中探寻规律和启示。 自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至今,政治经济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诸如亚当·斯密、马克思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不断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探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其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与效果、全球化的 影响以及社会公平与福利等议题。
目录分析
在逻辑上,我们通过分析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现实意义,揭示了它与其他学科的 关联和差异。政治经济学不同于单纯的经济学或政治学,它强调了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影响,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总结起来,《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旨在探究政治与经济 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与效果以及全球化背景 下的经济发展等议题,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学 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和分析经济活动与政治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应用等方面。
一、定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经济活动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经济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原理旨在揭示经济活动和政治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供解释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和政治现象的框架。
二、基本假设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对于理解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1. 个人理性假设:个体在经济决策中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最优选择。
2. 利益冲突假设:社会中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会影响政治和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3. 政治制度假设: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三、核心理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理论包括:1. 政治经济分析:通过分析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经济政策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 政府干预:研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税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及这些干预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3. 社会公共选择: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政治过程来做出集体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社会的利益和福利。
四、应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应用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国家政策制定、经济改革、社会公平与正义等。
具体应用包括:1. 政策评估:通过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分析,评估各种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经济改革: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匡助理解经济改革的动力和障碍,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3. 收入分配:研究经济和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收入分配,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4. 公共政策: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匡助分析公共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政治经济学原理图解(最新版推荐)
1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解什2.生产就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自然物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们进行生产,要同自然发生关系,人们相互之间也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导 论3.生产中人与 自然的关系形成生产力,即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现实能力。
(1)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
(2)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所必要的一切物件,其中主要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一切的东西:一类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自然物,如待开采的矿石等;一类是经过劳动初步加工的原材料,如棉纱等。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中的上述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生产资料,物的因素 4.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生产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包括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表现为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生 产 方式。
政治经济学必 须联系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 研究生产关系2.经济规律的性质 、特点和类型(1)性质: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决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客观经济规律。
(2)特点: ①经济规律具有历史性。
因为: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
②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
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四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四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FAQ一、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些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我们强调国民经济之间的比例和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和平衡,这种比例关系要体现一定的增长速度。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中,还必须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
速度是指一定的劳动成果的增长率;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
速度本身包含着对效益的一定要求,效益本身也包含着对速度的一定要求。
两者是统一的。
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又不完全一致。
经济增长速度所反映的是产值、产量等指标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是劳动投入与有用成果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速度并不一定体现劳动投入的节约程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速度应该建立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经济发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中心,注重效益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应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②要注重投资的效益。
③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带动结构调整总之,在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比例,速度和经济效益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重要因素。
它们既统一,又矛盾。
要坚持速度、比例与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较快的速度。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
人口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对经济增长影响。
劳动生产率——如果提高会使单位产品价值量下降,剩余商品增加。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科技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对外交换——用一国贸易依存度、资本依存来表示。
经济体制——如果体制合理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合理优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 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 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 19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① 特惠关税区; ②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类型
③ 关税同盟; ④ 共同市场; ⑤ 经济货币同盟;
⑥ 完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 20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及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至今,对其成员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整体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地缘因素。
第二,贸易壁垒的存在。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2
1 1
— 22 —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国家经济安全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二、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和措施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其对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扩展到了世界范围。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和各企业不 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 17 —
三、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全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融全球化 主要体现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国际金融市场主要 包括国际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 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 13 —
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一)科技进步与相应的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使社会生产力跃上一个新台阶,而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步跃升, 经济国际化程度都会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与规模都会不断扩大。
• 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科技革命引起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社会生产能力成百倍地提高;
• 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进入知识经济
和信息经济时代。
通过在更大范围内调节各国经济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国际化的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包括各种类型国家在内的国际
矛盾,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各 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 21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贸易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 26 —
2
3 4 5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四节
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和谐社会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国际和谐社会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一)国际经济旧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指以剥削和掠夺为特征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
建立了以不合理、不公 平的国际分工(垂直型 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 义生产体系。
1
2
3 4 5
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 24 —
二、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和措施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要坚持的原则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世界大同,各个国家仍然是作为独立的国家和利益主体而存在的。我们在参与经 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GATT)正式生效。在该协定的推动下,各国平均关税降低,许多贸易限制被取消,各种补 贴也受到约束,大大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有力地推动了贸易全球化的发展。
— 12 —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三)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 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业的跨国并购盛况空前,金融业跨国 并购,使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迅速 向全球扩张,由此,金融全球化特点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发展,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主义体系瓦解了。广大的殖民 地、附属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很难 像以前那样通过军事占领和政治统治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剥削,它们被迫转向新殖民主 义的经济渗透和剥削。
— 7—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的形式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起了支持与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美国极力倡导贸易自由 化和货币自由兑换;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大力推 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16 —
第二
第三
三、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作 用
1.有利于全球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与整合
资本的全 面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
国家经济安全
国际经济新 秩序与国 际和谐社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资本的全面国际化
一、资本国际化及其发展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的形式
一、资本国际化及其发展
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间运动和增值的过程。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提高 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具体形态的国际化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资 本 国 际 化 的 发 展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特征是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经 济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资本国际化的特点
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 5—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的形式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应了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需要
第三
建立了发达国家垄断 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特点
第四
建立了由发达国家操 纵的国际经济决策制 度。 — 28 —
第二
建立了以不平等交换 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制 度。
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国际经济新秩序
生产 全球化
贸易 全球化
金融 全球化
1
2
3
— 10 —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一)生产全球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许多同行业和跨行业的垄断集团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获得了巨大发展。原有垂直型为主的国际分工,逐渐向水平型乃 至“混合型”国际分工转变。
利益原则
全球原则
变动原则
1
2
3
— 25 —
二、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和措施 (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 1
构建金融安全的防御体制。 构建保证中国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安全防御体制。 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设立国家经济安全专门机构。 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法律法规。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十四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 1—
知识要点
资本国际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不同阶段资本国际化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形成原因与双重效应。 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程度的重要性。 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和谐社会的含义。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国际分工的发展与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就是一种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2 3 4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组合,从而可以 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科学技术优势,组织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开发协作,并充 分地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和专利。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进行销售,能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更好地适应各国不同的特 点和需要,以保证自己商品的销路和市场的扩大。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政策差异和行情变化,为自 己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使资本的剥削率大为提高。 跨国公司由于进入到其他国家内部进行经营活动,从而可以避免各个国家或地区性经济集 团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的障碍,能更好地满足资本进行国际扩张的需要。 — 6—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指物质生产跨越国界 ,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和进行。生产全球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
— 11 —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二)贸易全球化
定义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主要指商品和服务在全球的自由流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1月1日,由23个成员国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5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的形式 (二)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进行国际剥削的主要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进行国际扩张和国际剥削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 活的干预与调节大大加强。为了维护本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它们往往为外国商品进入本国设 置各种各样的障碍,甚至组织地区性的经济集团来共同维护本集团内各国垄断资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