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意味着社会的演变是由人类生产历史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动态而决定的。

2. 剩余价值: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破解了传统学说将企业家和劳动者视为平等合作者的幻象,强调了资本家所占支配地位和资本主义盈利的本质。

3. 马克思对货币的观点:马克思对货币的功能与现代货币经济学的解释基本相同。

马克思强调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通用媒介,并关注货币对经济及社会属性的影响。

4. 当代意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指明了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如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程度、实行公有制经济,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等,以实现经济公正和共同富裕。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改变,这部分资本就叫做不变资本。 34.可变资本: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这部分资本就叫可变资本。 35.剩余价值率:可正确反映劳动力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36.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二者的比例称作资本的价值构成(c/v)。 37.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区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二者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 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39.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价值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其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 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的本质区别。 4.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其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实现形式。 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是人类 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指的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指的是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生产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9.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来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13.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市场配置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包括马克思创建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包括后来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党中央发展了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还包括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有关成果。

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因此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过程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它是任何社会中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要素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中劳动加工的对象,它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多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原因。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最后,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来实现自我扩张和增值的。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不断地进行生产资本的再投资,这就形成了资本的持续积累。

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其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3、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生产力反映了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人和自然界关系的体现。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为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经济规律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显示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7、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基础上,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即为基本经济规律。

8、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9、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0、交换价值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相交换。

11、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1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3、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1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18、资本总公式G—W—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1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共同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表示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自然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或落后,评价不同阶级的进步或反动,主要标准是看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第二章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者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par Audrey H. BFSU 201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决定。

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

各种不同形态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人类劳动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

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予的。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术语、符号代表、计算公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术语、符号代表、计算公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术语、符号代表、计算公式。

1、c——不变资本不变资本2、v——可变资本可变资本3、m——剩余价值剩余价值4、w——商品商品5、G——货币货币——生产资料Pm——6、Pm生产资料7、A——劳动力劳动力8、C / V——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9、G`=G+△G(增殖额即剩余价值)(增殖额即剩余价值)10、P——利润利润11、P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12、P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利润率13、p`p`——利润率——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14、w`w`——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15、K——成本=C+V 16、生产价格=K+ P ̄17、商品价值=C+V+M 其中C是旧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V+M是新创造的价值。

值。

企业利润+利息平均利润=企业利润+利息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利息率>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总额;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利息率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剩余价值率=m/v 利润率=m/c+v 第2章D Demand 需求 S Supply 供给 P Price 价格 Q Quantity 数量 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 EM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 M money 收入 EAB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弹性 第3章 TU Total utility 总效用总效用 TU=f(Q) MU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MRSXY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 第4章 L Labour 劳动 K Capital 资本 TC total cost 总成本总成本 TC=f(Q) 4.1 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平均成本 MC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FC Fixed cost 不变成本不变成本不变成本 FC=常量常量 4.4 VC V ariable cost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 VC=f(Q) 4.5 TR Total revenue 总收益总收益 TR=f(Q)=P×TR=f(Q)=P×Q Q AR 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MR Marginal revenue 边际收益边际收益 π 利润利润利润 π=TR-TC 4.6 TP Total product 总产量总产量 TP=f(L) 4.7 AP 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量 MP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 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 STC Short-run total cost 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 STC=f(Q)=FC+VC STFC (FC ) Short-run total fixed cost 短期总不变成本(固定成本)短期总不变成本(固定成本)STFC=常量 STVC (VC) Short-run total variable cost 短期总可变成本(可变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可变成本) STVC=f(Q) SAC (ATC) Short-run average cost 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 SAFC (AFC) Short-run average fixed cost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SA SAVC VC (A VC) Short-run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SMC Short-run marginal cost 短期边际成本 LTC Long-run total cost 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 LTC=f(Q) 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长期平均成本 LMC Long-run marginal cost 长期边际成本 第6章 VMP V 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品价值 MRP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边际收益产量 W Wage 工资 第9章 GDP Gross de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C Consumption 消费消费 C=f(Y)=C0+bY 9.1 I Investment 投资 G Government payment 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NX Net export 净出口净出口净出口 NX=X-M X export 出口 M import 进口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净值 NI 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PI Personal income 个人收入个人收入 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个人可支配收入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总值 第10章 Y 总量总量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平均消费倾向 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边际消费倾向 S Save 储蓄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平均储蓄倾向 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边际储蓄倾向 AD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总需求 AD=C+I+G+X 总需求AS 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总供给 AS=C+S+T+M 总供给T tax 税收 K multiplier 乘数 第11章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资本边际效率 L Demand for money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 L=L1(Y)+L2(R) R Rate 利率 M 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 第13章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物价指数 第14章KG 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TR 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转移支付乘数 14.2 TR transfer 转移支付 KT Tax multiplier 税收乘数 KB 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平衡预算乘数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Mh=M0+RE 15.1 第15章Mh Money base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货币(高能货币)Ke Deposit expansion multiplier 存款乘数 Km Money multiplier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进口 M=M0+mY 第16章M import 进口KX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对外贸易乘数 第17章G rate of growth 经济增长率 Gt 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 Gw Warranted rate of growth 合意增长率 Gn Nature rate of growth 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旨在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结构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的私有制度。

2.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力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然后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利润来源和不平等现象。

3. 商品交换和价值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商品交换和价值量。

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机制,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具有的交换价值。

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商品交换和价值量,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经济周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危机。

这些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过剩生产所导致的。

经济周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和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扩大国家干预等。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通过推翻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是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正是因为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才会发生交换。

使用价值表现的是商品的差异性。

物的属性是能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他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

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共性)。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强调的是对他人有用的“社会使用价值”(特性)。

使用价值有时指物的有用性,有时指商品体本身。

物的有用性是能用来交换的前提,所以马克思将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看作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然后,马克思从商品的自然属性转换到量的分析——交换中的数量关系价值: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价值实体。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所以,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

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这一面外,还有共同的、同质的一面,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这种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私人劳动是指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生产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3)第三章本钱和剩余价值名词解释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必然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必然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5、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本钱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表现着本钱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6、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7、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本钱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8、本钱: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表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9、不变本钱: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本钱,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本身的价值量。

10、可变本钱: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本钱,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1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本钱的比率,它表白本钱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其公式为m‘=m/v.1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本钱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15、本钱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6、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17、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18、血汗工资制度: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极大地提高劳动强度,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内容,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这个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的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工人的基础上的,剥削的根本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价值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而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工人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积累和扩大的动力之一。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为基础的,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泛滥和货币的膨胀,也导致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者的个人化,最终导致了劳动者的贫困和剥削。

最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表现,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大和积累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和瓦解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生产和交换的矛盾,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是生产和再生产的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
❖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 济的实质。为什么?
❖ 因为不能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马尔萨斯、西尼耳、 穆勒;美国的凯里克拉、奥国的门格尔、庞巴维克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主要任务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 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护。 历史上还有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如西斯蒙第、空想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如罗伯特•欧文等。 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瑞典维克塞 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弗里德 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萨缪尔逊为代表的后古典综合学派、 坎南、罗宾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 的供应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欧根等的弗莱堡学派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 近现代/经济的含义
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②指经济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 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③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如工业经济; 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如经济效益。
➢ “经济”一词的近现代用法在中国的使用是20世纪初。是从 日本引进这一概念的。
➢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 语词汇“Economy”,当时译为“经济”、“理财”、“生计”等, 直到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肯定下,才把“‘经济”译法 确定下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2、经济学的产生
➢ 从历史角度看: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经济活动; 人们对经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经济思想(粗疏 的、不完整、不系统); 经济思想系统化形成经济理论; 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成为一门学科,形成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7)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
名词解释
1、垄断:是指⼀个或⼏个⼤型企业占有⼀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获取⾼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2、⾦融资本:是垄断的⼯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资本融合或混合⽣长构成的⼀种资本形式。

3、⾦融寡头:是掌握了⾦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参与制:是通过控制⼀定数量的股票从⽽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式。

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额利润。

6、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7、垄断⾼价:是垄断组织出售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8、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购买⽣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所创造的超过自身生活和繁殖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方式,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的根源和本质。

这一观点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对商品经济、货币经济、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等方面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本质、资本的积累规律以及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认识,推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凡是商品都有价值,但怎样表现一个 商品价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 商品价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 料衣服,哪件衣服的价值大? 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 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 作用的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本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有了剩余,在 各部落之间,有了偶尔的物物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私有制,从 而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第五部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主要特征 的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原理贵在理解 点面结合,在全面系统学 习基础上弄懂重点和难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
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 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 廉”。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 。那么“物美” 价廉” 么角度提出要求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 缺一不可。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面:任何人 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2.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2.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2.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2.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2.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2.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2.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2.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2.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2.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2.31、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2.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2.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2.35、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2.36、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2.37、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2.38、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3.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2、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3、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3.4、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3.5、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6、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3.7、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3.8、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3.9、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3.10、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3.1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其公式为m‘=m/v.3.1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1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1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3.1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3.16、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3.17、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3.18、血汗工资制度: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极大地提高劳动强度,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

3.19、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

3.20、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3.21、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3.22、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3.23、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3.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3.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3.26、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27、资本积聚:是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28、资本集中:是指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互相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

3.29、资本技术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一定数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30、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一定数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31、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3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

3.3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与此同时,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

3.34、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3.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1、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4.2、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4.3、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4.4、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4.5、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6、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

4.7、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4.8、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4.9、生产时间: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4.10、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4.11、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

4.12、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

4.13、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