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new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38页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一)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等)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4、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6、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用这些观点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只能成为经济规律的奴隶。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正确的。
第二,然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所以人们可以改造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确定)、安排、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探讨动身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定趋势。
(探讨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详细形式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运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意他人须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详细劳动创建③价值: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建④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价值是运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详细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确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详细劳动,形成运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建价值.3,商品的价值及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洁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确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困难劳动创建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洁劳动创建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更而变更。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
(生产力得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与劳动者时生产得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就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得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得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得经济关系从一般得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得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得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变化得内在规律.生产关系得含义:狭义得生产关系就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得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得生产关系就是指生产过程中得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与消费)2.生产与消费得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分配与交换就是中间得环节与桥梁)生产决定消费得对象,生产决定消费得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得质量与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得动力,与需要,消费就是生产得直接目得。
创造出新得劳动力,提高劳动力得质量提高劳动者得生产积极性。
3.生产与分配:生产与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就是指生产要素得分配,(分为生产工具得分配与生产要素得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得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得流动与配置起着一定得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得效率)4.生产与交换:生产与交换(交换就是指生产要素得交换)有着直接得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得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得规模与质量模式等。
总得来说“一定得生产决定一定得消费分配交换与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得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得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得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 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 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开展。
③ 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答:①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达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根底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开展的主要力量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 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② 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 可以改良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根底的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开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开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良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问答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指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价格机制调节生产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并且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时间、方向、程度应当是灵活而适当的。这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供求机制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供求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经济规律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商品和货币
选择题
1.商品价值→通过与其它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交换价值→交换的东西用货币表现叫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关键是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家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政治经济复习要点
导论: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发展而产生)1.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垄断时期重商主义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产生的条件: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阶级条件:三大工人运动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创立资本论,第二阶段付诸实践并发展(列宁、斯大林)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考)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资资料的生产;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物资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考点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分)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资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成为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物资利益关系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1.任务:科学的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注:作为基本概念把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对人们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有强制性。
(认识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它,来改造世界)2.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第一章: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基本原理调整生产关系的两种途径:一是变革社会经济制度(五种);二是在特定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经济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一、商品(重点)构成商品需要的条件:有用的;人类要付出劳动;要满足他人与社会的需要;要用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固然属性,使用价值不会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不可兼得(想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买卖双方都不可能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3.商品价值量(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以简单劳动作为计算单位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重点了解)以一只绵羊和两把斧子为例四种价值形式的价值等式以及等价形式的特点、意义(详细见课本p25到p27)注: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容易出判断)2.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1. 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者必需消费品价值的那部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劳动者只能以劳动力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3. 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
这种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最终爆发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失业增加等。
4.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作为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阶级,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动力和潜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无阶级社会。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同时,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
6. 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3、在封建社会后期,在小商品分化的基础之上,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这对矛盾逐渐发展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四、简要回答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不同?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总体叙述二者是不同的)2、从流通形式上来看,二者是各不相同的。
商品流通公式:W-G-W 是先卖后买,以商品作为流通的起点和终点。
资本流通公式:G-W-G 是先买后卖,以货币作为流通的起点和终点。
(流通形式上的不同)3、在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背后是两种流通的本质区别。
具体表现为:a、运动的目的与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是为了得到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其实际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相交换。
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为了的到增值的价值,其实际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
b、运动的限度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中,目的是为了获得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运动是有限的。
在资本流通中,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运动时无限的。
C、运动的主体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商品,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在资本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货币,货币不仅要“垫支”而且要“归流”。
d、运动反映的经济实质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两极“异质同量”说明货币只是一种流通手段,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资本流通公式的两极“同质异量”说明货币是一种剥削手段,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本质上的不同)五、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1、G-W-G’这就是资本总公式。
因为不仅商业资本表现为先买后卖的过程,而且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基本过程也是这样,所以这个公式对一切形式的资本都适用。
(解释资本总公式是什么)2、价值规律就是一切商品以其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解释价值规律是什么)3、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互相矛盾的。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矛盾是什么)4、在商品流通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如果是等价交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即低于价值买或者高于价值卖,由于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着和卖者,他作为买者多得的又会作为卖者损失掉。
如果是离开流通领域,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解释剩余价值不产生于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这种商品自身更大的价值,所以剩余价值其实产生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
(总结矛盾解决办法)六、简要叙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普通劳动过程: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自然界物质的性质和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普通劳动过程是什么)2、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也必须生产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获得价值增值。
(价值形成过程是什么)3、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那一点,简单的说,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必要劳动时间,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二、剩余劳动时间,用于生产剩余价值。
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价值增值过程是什么)4、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总结)七、简要回答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商品必须具备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假如劳动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它必须在出卖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当工人在作为卖者的身份走进资本家的工厂时,劳动过程还没有开始。
3、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所以工人不能出卖劳动。
4假如劳动力是商品,它的价值量是可以衡量的。
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就可以用包含在它内部的劳动量来计量。
5、劳动力是是实在在存在的实体,在工人作为卖者的身份走进工厂时,劳动力就已经存在于工人的体内。
6、正是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才解决了价值规律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所以劳动力是商品既符合价值规律,又符合剩余价值规律。
所以劳动力是商品,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八、工资的国民差异主要取决于什么?1、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2、劳动力量对比的国际差异。
3、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九、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你时间上相继转化。
3、只有做到产业资本额三种形态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和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资本家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十、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联系:二者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不断重复的过程。
区别:1、内容不同:资本循环是指一种资本形态从出发又回到原点的运动过程,而周本周转是无数个资本循环的运动过程的连环。
2、研究中心的不同:资本循环研究中心是:资本在其运动中所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形式变化,用以揭示资本运动的特征、矛盾和规律。
而资本周转的中心是:资本运动的速度,用于揭示资本运动对质量生产的影响。
十一、企业家如何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1、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是资本周转的快慢,可以用资本周转的时间和次数这两个尺度来衡量(解释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周转时间(具体过程中有哪些时间)和周转次数(一年的时间/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从哪些方面缩短流通时间)3、缩短生产时间(具体有哪些时间),缩短流通时间(具体有哪些时间),优化资本结构,合理分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分别加快各自的周转速度。
(具体怎么做)十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简单在生产的意义)1、(工人自己养活了自己)工人得到的工资并不是资本家用自己的货币垫付的,而是工人自己在前一段时间所生产的一部分产品来支付的。
分析:工人进入工厂要工作一段时间才领到工资,而在领工资的时候工人生产的产品还不一定已经销售转化为货币,就单一的从这一个过程来看似乎是资本家用自己的货币垫付了工人的工资,但是从再生产的角度分析,虽然工人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还没卖出去但是工人在上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已经被资本家销售,转化为货币。
因此,是资本家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2、(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剩余价值的积累物,变成由剩余价值积累起来的资本。
3、(工人的消费过程也是满足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的)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也是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剩余价值的需要的。
分析:工人惊醒着两种消费,一种是生产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自己的劳动力和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另一种是个人消费,单一从一次生产过程看,似乎只有生产消费才和资本家有关。
但是从再生产的过程分析,工人的个人消费实际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工人已经消耗掉的劳动力得到了重新新的补充和恢复。
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实现过程:首先,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其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最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实现条件: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即实现两大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三方面交换而实现的,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经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使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保证下年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实现条件.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是:I(c+v+m)= Ic+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 I(v+m)+ Ⅱ(v+m).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相等.十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①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