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力物体的平衡高考情况统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中物理成绩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成绩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成绩现状分析引言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成绩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物理成绩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整体表现,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全校500名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

这些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

成绩分布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初中物理成绩的分布情况:- 优秀:占比30%- 良好:占比40%- 中等:占比20%- 较差:占比10%成绩趋势分析通过对不同学年的物理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趋势:1. 学年增长趋势:随着学年的增加,学生的物理成绩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研究兴趣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程度对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对物理学科兴趣高的学生,在物理成绩上表现更好。

3. 性别差异:在物理学科中,男生的成绩普遍比女生稍高。

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较高,同时也与社会对男性在科学领域的期望有关。

4. 研究方法: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物理成绩有积极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的成绩。

教学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创设良好研究环境:提供良好的物理实验设施和实验器材,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强调性别平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性别平等,避免对学生的性别带有偏见,鼓励女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的研究和研究。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研究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研究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物理成绩。

结论通过对初中物理成绩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物理学科上整体表现良好,且成绩随学年增长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其中平衡知识点更是让人纠结不已。

平衡作为物理学中一个基础概念,贯穿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力的平衡、物体平衡、力矩平衡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系统总结一下高考物理中与平衡相关的知识点。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力的平衡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需要掌握。

1.合力与分力:合力指的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分力指的是合力在各个方向上的分解。

2.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合成可以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平行力的合力。

3.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方向总是垂直向上。

二、物体平衡物体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物体平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需要牢记。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为物体平衡提供了基础。

2.物体平衡条件:要保持物体平衡,有两个基本条件需要满足: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力臂和力矩:力臂指的是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矩指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转动效应。

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三、力矩平衡力矩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矩的合为零,即物体处于旋转平衡状态。

在力矩平衡中,有几个重要原理需要掌握。

1.力矩的定义:力矩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旋转效应,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2.力矩平衡条件:要保持力矩平衡,有两个基本条件需要满足: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测力计: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通过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四、其他相关知识点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外,还有一些其他与平衡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注意。

1.重心:重心是物体质点的平衡位置,它是物体质点所有微元质点所组成的质点的位置。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它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

在高考中,物理是一科非常重要的科目,占据着相当大的分数比重。

因此,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物理高考中的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部分:力的平衡在物理中,力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上所有作用的力之和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只有在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

力的合成指的是当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成力为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正交力,以求解问题。

第二部分:杠杆原理和力矩杠杆原理也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平衡知识点。

杠杆原理指的是平衡条件下,左右两边力的乘积相等。

在杠杆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力矩的概念。

力矩是指作用力与力臂之间的乘积,它的方向垂直于力臂和作用力的方向。

第三部分: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重量的大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四部分:平衡力和弹力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它总是和其他力相对立的。

弹力是一种恢复形变的力,在拉伸或压缩物体时产生。

第五部分:力矩原理力矩原理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力矩概念来解决平衡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平衡条件下,物体受力矩的和为零。

这个原理在机械平衡和结构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部分: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在物理中,我们还需要研究物体的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稳定平衡指的是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会受到一个向平衡位置回复的力,使得物体趋向于平衡位置。

而不稳定平衡则相反,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没有回复力,导致物体继续偏离平衡位置。

总结起来,物理高考中的平衡知识点主要包括力的平衡、杠杆原理和力矩、浮力和浮力原理、平衡力和弹力、力矩原理以及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等内容。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中的平衡与不平衡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力学中,平衡和不平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不平衡则相反,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本文将重点讨论初三物理中平衡与不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一、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要使物体达到平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ΣF = 0。

2. 力矩的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即ΣM = 0。

根据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力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当物体处于平衡时,如果在任何一个轴上对物体所受的力求和,其结果都为零;同时,在任何一个轴上对物体所受的力矩求和,其结果也为零。

二、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平衡。

在静力学平衡中,物体所受的力和力矩都为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1. 平衡木实例假设有一根平衡木,两侧分别放置了若干个人,要使平衡木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平衡木的重力通过支点(旋转轴)垂直向下;- 每一个人的重力通过支点垂直向下;- 所有人的重力矩之和等于零。

如果在平衡木的一侧增加或减少一个人,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2. 吊桥实例考虑一个吊桥,吊桥的上方悬挂着一个重物,而下方有一个与吊桥相连的悬挂绳,要使吊桥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吊桥的自重通过支点垂直向下;- 上方重物的重力通过支点垂直向下;- 悬挂绳的张力对吊桥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吊桥的重心落在支点上。

只有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吊桥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三、不平衡与加速度不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因此物体将发生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质量,a是加速度。

当物体受到合力时,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情况:1. 合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如果受力物体与支持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则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高考物理-物体的平衡专题

高考物理-物体的平衡专题

F 2
AC
T AD
F′
A
BT
T
D αO
C
F
TF AD 1 25 1N 0 2AC 23
例8、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
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A.无摩擦力
B D)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Fco G 3s0
2 04 032.31NF 33
2
C 300 T
2005年辽宁综合卷36.
36.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 形槽,一球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图所示。若球对板NO压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
大小,则下列θ值中哪个是正确的? (

解析:分别画出A球和 整体的受力图:
不难看出 ①③④对。
N4
N2
A BN3
2mg
N1
N2
A
mB g
例6、如图所示,重为8N的球B静止在与水平面成370角 的光滑斜面上,并通过定滑轮与重4N的物体A相连,光滑 挡板与水平而垂直,不计滑轮的摩擦,绳子的质量,求 竖直挡板和斜面所受的压力。(sin370=0. 6)
大若开始时 Fx=Gx
则f=0

α减小,Fx增大,
f向下增大 N
若开始时 Fx<Gx 则f 向上 ,
Fx
α减小,Fx增大, f 向上逐渐减
若小开始时 Fx略大于Gx
α减小,Fx增大, f
则f 向下且较小 向下先减小到0

高考复习——《力 物体的平衡》典型例题复习

高考复习——《力 物体的平衡》典型例题复习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是一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如弹力、摩擦力),也可以通过场来实现(重力、电场力、磁场力)⑵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相互性(成对出现,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遵从矢量运算法则);效果性(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⑶力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应描述力的三要素,除直接说明外,可以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⑷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场力(重力、电场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效果分,有动力、阻力、牵引力、向心力、恢复力等;接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按研究系统分,内力、外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G=mg ,可以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无关。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定方法:悬挂法。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其几何中心就是重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了跟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弹力(1)弹力的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②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初三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力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物体的平衡1. 平衡的条件: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物体所受合力的合力矢量等于零。

2. 平衡的稳定性:平衡状态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中立平衡。

稳定平衡指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能自动返回原来平衡位置;不稳定平衡指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会向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中立平衡指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保持在新的平衡位置上。

二、力的作用1. 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 弹力:弹力是物体弹性变形后恢复原状时的力。

弹簧是常见的具有弹性变形性质的物体,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伸长量成正比。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使物体保持静止,直到受到足够大的外力才能克服静摩擦力开始运动,而动摩擦力使运动中的物体减慢速度或停止运动。

4. 物体受力平衡: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合外力为零,合内力也为零。

在平衡时,物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起着抵消作用。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当外力合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成为力学研究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该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增大时,加速度将增大;而当质量增大时,加速度将减小。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一个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

中考重点物体的平衡条件

中考重点物体的平衡条件

中考重点物体的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对于中考来说,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中考重点涉及的几种物体平衡条件,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的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两个方面。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状态。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几个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在平衡状态下,合力应为零。

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合力的矢量和应该等于零,即ΣF = 0。

这意味着物体上所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矢量和应该为零。

例如,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体,受到天花板向下的重力和拉力向上的力的作用。

只有当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二)力矩的平衡力矩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的状态。

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旋转效果的物理量。

通常用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力矩。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在平衡状态下,合力矩应为零。

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合力矩的代数和应该等于零,即ΣM = 0。

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各个力对物体的旋转效果相互平衡。

例如,一个杆子在桌子上平衡,受到桌子向上的支持力和重力向下的力的作用。

只有当这两个力的力矩相等且方向相反时,杆子才能保持平衡。

二、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1. 桥梁结构的设计桥梁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平衡条件在桥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桥梁需要满足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条件,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部分所受的力矩和合力,以确定桥墩和桥梁的尺寸和材料。

只有力和力矩的平衡得到合理的满足,桥梁才能够安全地承受负载和外力,并保持平衡状态。

2. 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平衡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保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这涉及到身体的调整和控制,以使摩托车或自行车保持稳定。

在骑行时,我们需要通过调整身体的位置和重心来保持平衡。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平衡如何分析?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平衡如何分析?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平衡如何分析?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力学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基础。

那么,如何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平衡进行分析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力学平衡。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为了更好地分析力学平衡,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分析力学平衡问题时,我们要清晰地确定每个力的这三个要素。

比如,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或多个力。

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比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在分析力学平衡问题时,我们通常采用受力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

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第二步,画出受力示意图。

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顺序,依次分析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将它们清晰地画在图上。

例如,一个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

我们先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然后是斜面给物体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如果斜面不光滑,还会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第三步,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求解。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

以一个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为例,一个力向左大小为 5N,另一个力向右大小为 3N。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向左的力和向右的力的合力为零,即 5N 3N = 0,从而可以求出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中考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中考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中考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中考是每位初中生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考试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高中。

因此,合理的复习安排对于中考复习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考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保持复习的平衡。

一、平衡复习的重要性一味地进行枯燥的刻苦复习不仅会降低学习效果,还会给同学们造成心理压力。

因此,保持复习的平衡非常重要。

平衡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保护同学们的身心健康。

二、复习的不平衡现象复习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与化学的不平衡:由于同学们对于物理和化学的难易程度有所差异,有些同学可能会更倾向于重点复习某一门科目,而忽视了另一门。

这样容易导致考试时的不确定性和失误。

2. 数学与语文的不平衡:有些同学对于数学较为感兴趣,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的复习上,而忽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然而,在中考中,语文的分数同样重要,忽视语文会对总体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3. 技能与知识的不平衡:有些同学可能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视了对技能的培养。

中考不仅考察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会考察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保持复习平衡的建议为了避免中考复习的不平衡,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同学们可以在周末或放假的时候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复习重点。

2. 均衡分配复习时间:将复习的时间均匀地分配给各科目,不要出现偏重某一科目而忽视其他科目的情况。

可以轮流复习不同科目,保持对各个科目的持续关注。

3.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做题、讨论等方式来巩固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寻求帮助与支持:如果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与支持。

他们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保持复习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考复习力的平衡对于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合理的复习安排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护身心健康。

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力和物体的平衡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 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初中物理平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平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平衡知识点总结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相互抵消的情况下所处的一种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可以分为两种: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指的是物体静止不动,而动态平衡指的是物体在一定速度下做直线运动,但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二维平面内,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就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在三维空间中,物体要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为零,同时所有力对某一点的力矩也必须为零。

支持力和摩擦力支持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摩擦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的性质、物体的重力以及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有关。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在物体开始运动之前作用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作用的摩擦力。

杠杆平衡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由支点、力臂和作用力组成。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力矩相等,即力乘以力臂的乘积相等。

通过调整力的作用点或者改变力的大小,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杠杆平衡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简单机械和日常工具中。

浮力浮力是由于流体压强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当物体浸入流体中时,流体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流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有关。

浮力是物体在水中漂浮或下沉的关键因素。

重心和稳定性重心是物体质量分布的平衡点,可以看作是物体质量集中的一点。

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重心的位置对于物体的平衡至关重要。

物体的稳定性与重心的位置和支撑面的大小有关。

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物体越稳定。

总结初中物理中的平衡知识点是理解力学现象的基础。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稳,是力学中的热门考点之一,在理综物理高考选择题中,考查力学知识中,一样有一道最为可能考的确实是物体的平稳咨询题!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处于平和状态,平稳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F=0〕.因此解决物体平稳咨询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专门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应,受力分析常常专门〝随意〞. 没有严谨、缜密的思维适应,注定专门难学好物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受力分析呢?第一,确定分析的对象〔受力物〕;接着按步骤找力,比较合理的步骤是:先分析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包括弹力、摩擦力,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因为没有弹力的接触面上确信没有摩擦力!〕;其次,明确在分析过程中找的是性质力而不是成效力!有的同学讲,我不明白哪个是性质力哪个是成效力如何办?记住我们学过的所有性质力就能够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受力分析不涉及〕、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最后,还要把握幸免〝多力〞或〝漏力〞的方法:检查各个性质力的施力物,找不到施力物的力是不存在的,此法能够幸免〝多力〞;把分析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然后把周围的物体〔包括地球、电场、磁场〕都〝假想〞为施力物,一一分析它们是否对分析对象有力的作用,此法能够幸免〝漏力〞.受力分析过程中,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一个难点,注意复习其相关的方法!应该在分析完研究对象所受到的所有的力之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有的同学找到一个力后赶忙进行分解或找到两个力就赶忙进行合成,这是急性子和不理智的表现!错误往往确实是从那个地点开始的!〕三角形法那么和正交分解法必须熟练把握,列方程求解就全靠它们了!解题范例:例题1如图1-6所示,斜面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放在斜面上,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时,A、B均保持静止. 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1,B受到A的静摩擦力为f2,现使F逐步增大,但仍使A、B处于静止状态,那么〔〕A.f1、f2一定都增大 B.f1、f2都不一定增大C.f1增大,f2不一定增大 D.f2增大,f1不一定变大解析:将A、B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要点:A、B视为整体,故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用分析!周围〔外界〕的施力物为地球、地面,依照物体的平稳条件∑F=0,有G=N,F=f1, f1即为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因此F增大,那么f1随之增大.将B〝隔离〞出来分析,如图2所示,B受到G、N、F和摩擦力f2〔图中未画出〕的作用,据物体平稳条件∑F=0,有N=F Y+G Y,f2在x方向上,可能有G X+f2=F X或G X=F X+f2,因此f2不一定增大,答案:C.领会:斜面咨询题常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处理,列方程专门方便;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一个难点,注意其方向的多种可能性〔多解咨询题〕.例题2 A、B、C三物块的质量分不为M,m和m0,作如下图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假设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那么能够确信〔〕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 o 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 0g解析:将A、B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据物体平稳条件:∑F=0,有T=f;隔离C分析,如图4所示,有T=m0g,因此f=m0g,故A选项正确;隔离B分析时,由于B匀速运动,其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上不能有A对B的摩擦力,因此B、C、D选项错误!,领会: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孤立起来,要将他们结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例题3如下图,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静止不动,那么〔〕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解析: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P、Q仍处于平稳状态.对P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据物体的平稳条件:∑F=0,有mg=T;对Q进行受力分析(Q受到的摩擦力未画出),有N=F1+G1,由于〔F2+T〕与G2的大小关系未知,因此有:〔1〕当〔F2+T〕<G2,f与F2同向,有〔F2+T〕+f=G2,那么F增大,F2增大,f将随之减小.〔2〕当〔F2+T〕=G2时,f=0,〔3〕当〔F2+T〕>G2,f与G2同向,有〔F2+T〕=G2+f,那么F增大,F2增大,f随之增大;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正确!此题要注意分析静摩擦力方向的变化情形!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静摩擦力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专门多同学经常就〝栽〞在那个地点!!领会:〔1〕遇到静摩擦力,要格外小心其方向的判定!!〔2〕建立合理的坐标系后,采纳正交分解法将各个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然后依照平稳条件,就能够顺利的列出平稳方程进行求解. 这能够讲是一个专门固定的解题模式,通俗的讲,确实是解题的〝套路〞,期望同学们熟练把握它!例题4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下图.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不为30°和60°,那么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不为〔〕解析:第一,以节点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将T a、T B合成,取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由数学知识可得:T a=Tcos30°=mgcos30°,T B=Tsin30°=mgsin30°,故A选项正确!领会: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力平稳咨询题,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稳状态时,这三个共点力的图示能够围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因此在找到这三个力之后,除了用例题中的〝合成法〞找三角形之外,还能够用〝平移法〞找三角形,如图b 所示.例题5 如下图,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不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稳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为〔 〕解析:隔离m 1受力分析如下图,因为α=60°,依照几何知识可知N =T ,取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运算,由数学知识得:︒=3021Tcoc g m ①,对m 2进行受力分析有:T =m 2g ②,有①②式得:3312=m m ,选项A 正确.领会: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使解题过程更加简便,次题还能够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列方程求解.针对性训练:1.如下图,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步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 )A .逐步增大B .逐步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2.如下图,质量为M 的人用轻绳绕过定滑轮拉—个质量为m 的物体,斜绳的倾角为α,物体正在匀速下降,那么 ( )A .轮对轴的压力为m(g+gsin α),方向竖直向下B .人对绳的拉力小于mgC .人对地的压力一定小于Mg 、小于mgD .人对地的摩擦力等于mgcos α3.半圆柱体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平均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下图是那个装置的截面图。

高考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

高考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

高中物理高考热点:物体的平衡问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力学中的热门考点之一,在理综物理高考选择题中,考查力学知识中,一般有一道最为可能考的就是物体的平衡问题!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处于平和状态,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F=0).所以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力分析常常很“随意”. 没有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注定很难学好物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受力分析呢?首先,确定分析的对象(受力物);接着按步骤找力,比较合理的步骤是:先分析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包括弹力、摩擦力,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因为没有弹力的接触面上肯定没有摩擦力!);其次,明确在分析过程中找的是性质力而不是效果力!有的同学说,我不知道哪个是性质力哪个是效果力怎么办?记住我们学过的所有性质力就可以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受力分析不涉及)、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最后,还要掌握避免“多力”或“漏力”的方法:检查各个性质力的施力物,找不到施力物的力是不存在的,此法可以避免“多力”;把分析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然后把周围的物体(包括地球、电场、磁场)都“假想”为施力物,一一分析它们是否对分析对象有力的作用,此法可以避免“漏力”.受力分析过程中,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一个难点,注意复习其相关的方法!应该在分析完研究对象所受到的所有的力之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有的同学找到一个力后马上进行分解或找到两个力就马上进行合成,这是急性子和不理智的表现!错误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三角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必须熟练掌握,列方程求解就全靠它们了!解题范例:例题1如图1-6所示,斜面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放在斜面上,力F作用在B上时,A、B均保持静止. 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1,B到A的静摩擦力为f2,现使F逐渐增大,但仍使A、B处于静止状态,则(A.f1、f2一定都增大 B.f1、f2都不一定增大C.f1增大,f2不一定增大 D.f2增大,f1不一定变大解析:将A、B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要点:A、B视为整体,故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用分析!周围(外界)的施力物为地球、地面,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F=0,有G=N,F=f1, f1即为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所以F增大,则f1随之增大.将B“隔离”出来分析,如图2所示,B受到G、N、F和摩擦力f2(图中未画出)的作用,据物体平衡条件∑F=0,有N=F Y+G Y,f2在x方向上,可能有G X+f2=F X或G X=F X+f2,所以f2不一定增大,答案:C.领悟:斜面问题常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处理,列方程很方便;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一个难点,注意其方向的多种可能性(多解问题).例题2 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o 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解析:将A、B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据物体平衡条件:∑F=0,有T=f;隔离C分析,如图4所示,有T=m0g,所以f=m0g,故A选项正确;隔离B分析时,由于B匀速运动,其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上不能有A对B的摩擦力,所以B、C、D 选项错误!,领悟: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孤立起来,要将他们结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例题3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解析: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P、Q仍处于平衡状态.对P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物体的平衡条件:∑F=0,有mg=T;对Q进行受力分析(Q受到的摩擦力未画出),有N=F1+G1,由于(F2+T)与G2的大小关系未知,所以有:(1)当(F2+T)<G2,f与F2同向,有(F2+T)+f=G2,则F增大,F2增大,f将随之减小.(2)当(F2+T)=G2时,f=0,(3)当(F2+T)>G2,f与G2同向,有(F2+T)=G2+f,则F增大,F2增大,f随之增大;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正确!此题要注意分析静摩擦力方向的变化情况!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静摩擦力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很多同学经常就“栽”在这里!!领悟:(1)遇到静摩擦力,要格外小心其方向的判断!!(2)建立合理的坐标系后,采用正交分解法将各个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就可以顺利的列出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固定的解题模式,通俗的说,就是解题的“套路”,希望同学们熟练掌握它!例题4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解析:首先,以节点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将T a、T B合成,取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由数学知识可得:T a=Tcos30°=mgcos30°,T B=Tsin30°=mgsin30°,故A选项正确!领悟: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力平衡问题,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共点力的图示可以围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所以在找到这三个力之后,除了用例题中的“合成法”找三角形之外,还可以用“平移法”找三角形,如图b所示.例题5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 )解析:隔离m 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α=60°,根据几何知识可知N =T ,取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由数学知识得:︒=3021Tcoc g m ①,对m 2进行受力分析有:T =m 2g ②,有①②式得:3312=m m ,选项A 正确.领悟: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使解题过程更加简便,次题还可以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列方程求解.针对性训练: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人用轻绳绕过定滑轮拉—个质量为m 的物体,斜绳的倾角为α,物体正在匀速下降,则 ( )A .轮对轴的压力为m(g+gsin α),方向竖直向下B .人对绳的拉力小于mgC .人对地的压力一定小于Mg 、小于mgD .人对地的摩擦力等于mgcos α3.半圆柱体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

物理九年级13

物理九年级13

物理九年级13.2知识点总结物理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力学方面的知识,其中13.2部分是力的平衡和合力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加深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1. 力的平衡在物理学中,力的平衡是指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

当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需要满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有两个方面: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和大小都可能不同。

- 力矩的平衡: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矩为零。

力矩是指力绕物体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果,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作用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的乘积。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合成后的力叫做合力。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 力的合成:当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或平行时,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倾斜面上时,可以将它分解为平行于倾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倾斜面的分力。

4. 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向心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力。

离心力是指物体在离心力作用下远离轴心所受到的力。

- 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指向物体所运动的轨道中心,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相关。

- 离心力:离心力的方向指向物体远离轴心的方向,大小与向心力相等,但方向相反。

5. 小结在力的平衡和合力的知识点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

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运动特点,并能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文主要总结了物理九年级13.2部分的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等。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精讲—三大力场中物体的平衡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精讲—三大力场中物体的平衡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精讲—三大力场中物体的平衡问题精讲考点精讲内容考点1重力场中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考点2重力场中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考点3电磁场中物体的平衡问题考点4数学方法在物体平衡问题中求解临界极值问题【知识体系构建】【典例方法突破】一、三大力场中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1.合成法:【例1】(2022年重庆卷)如图所示,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质量为m的擦窗工具,在竖直平面内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图中未画出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为g,则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A.大小等于mg B2mgC.方向竖直向上D.方向水平向左【答案】B【详解】对擦窗工具进行正视图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等大反向,竖直方向上重水平方向上拉力F与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水平分量f滑力mg与擦窗工具所摩擦力竖直分量f静等大反向,所以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方向故选B。

如图中f所示,大小为222=+f f f mg滑静2.相似三角形法、整体与隔离法【例2】(2022年齐齐哈尔二模)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横截面半径为R的半圆柱体丙放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光滑小球乙质量为m,用轻绳拴接置于半圆柱上;质量为2m的物块甲用轻绳拴接放在斜面体上,拴接小球乙与拴接物块甲的轻绳与竖直的轻绳系于O 点,且O 点位于半圆柱圆心的正上方。

已知O 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2R ,3R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拴接小球乙的轻绳拉力大小为mgB .小球乙对半圆柱体的压力大小为34mgC .物块甲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D 3【答案】D【详解】AB .对小球乙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得2mgR=N R 3R 解得拴接小球乙的轻绳拉力大小T 3小球乙受到的支持力为N =12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乙对半圆柱体的压力大小为12mg ,故AB 错误;C .设拴接小球乙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知(2R )2=R 2+3R )2所以连接乙球的轻绳与半圆柱体相切sin α=2R R =12解得α=30°以结点O 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拉力T 和F 2的合力与F 1等大反向,由平衡关系得F 2=T tan α代入数据解得F 2=12mg 物块甲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2mg sin30°=mg >12mg 则物块甲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C 错误; D .以小球乙和半圆柱体丙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半圆柱体丙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等于拉力T 沿水平向右方向的分力,即f =T sin α3123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主菜单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高考概况 第一单元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单元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单元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I 第四单元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 和力
本章知识结构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 惯性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运动和受力的关系
(4)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但它并不是 惯性的定义,对比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定义可以看出, 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即“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 为零”的条件一旦破坏,定律不再成立,而物体具 有惯性是无条件的; (5)惯性定律所反映的规律是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物 体,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而惯性所反映的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但需要有力的作用。
例题4
P5
解法一4 V0=0
2kg 光滑水平面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
• 从B到C越来越小
•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
• 从B到C加速度不变 •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
A BC
• 从B到C一直做减速运动
• D、物体在B点受合外力为零
O
A
d
受为分析 O 运动过程分析 f摩
O
kx
F合 f摩=kx
B
VC
(原长)
加速
F合=0 F合
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p49例1) (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质即惯性。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而与物体其它任何性质及物体是否受 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 度,在相同时间内在相同外力作用运动状态变 化小的物体惯性较小。
怎样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 体的瞬时加速度
建立两种基本模型 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
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其 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弹簧或橡皮绳,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 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大小可看成 不变(例3、例6 )
例题1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
牛顿第三定律(p50例3)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 上。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规律。这个规律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没不 论物体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牛顿第 三定律总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1)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作用时间: 相互作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个力变化了另一个力 也同时变化。平衡力中的一个力消失了,另一个力还会存 在,一个力变化了,一般不会、影响另一个力。 (3)力的性质: 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而平衡力没有这样的关系。
O 减速
F合
减速
kx
O
f摩
P53:
A1 m B1 m
刚性轻杆
轻质弹 簧
A2
m B2
m
例题3
因弹力消失需要较长时间故: F1=0
A1 m B1 m
撤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支托物对B2的支持力为 2mg
A2 m B2 m
轻杆与A1、A2 A2与支托面的弹力 迅速消失 故:f1=mg f2=mg
撤瞬时支托物对B的支托力迅速消失 故:F2=2mg
本章高考概况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情况统计
• 1、96年,10分。牛顿第二定律 • 2、97年,10分。牛顿第二、第三定律 • 3、98年,13分。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 4、99年,15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牛
顿第三定律
高考热点
• 1、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整体法求解加速度相等的连接体,注重考查两 个物体受力上的连接,即牛顿第三定律
水平拉力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如 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N
A、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零 2 B、4S末物体将回到出发点 C、2S末时物体速度为零 o
1 2 3 4 t/s
D物体一直在朝一个方向运动 -2
例题2Biblioteka • 弹簧一端系于0点,自由伸长到B点,物m压弹簧到A点释放,物运动到C 点静止,物与地面摩擦因素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
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 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受 到力的作用,并且每一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和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但物体的速度与物体 受力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点说明
注意统一性,同一单位制 注意矢量性,方向总一致 注意同时性,瞬时关系明(例1 、例2、 ) 注意独立性,关系要搞清(例5)
第二单元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 录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点说明
怎样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瞬时 加速度
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 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 方向相同。即∑F=ma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物体 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 2 】惯性定律(p50例2) (1)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反映了物体 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规律。 (2)一切物何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 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物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大小 和方向)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了就意谓着运动状态 改变了,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时不需要有力的作用,而要改变运动速度不再做 匀速直线运动时却需要有力作用。因此力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产生 加速度的原因。
• 2、用正交分解法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应用牛顿运 动定律
• 3、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问题,注意运动上的连 接4、过去用动量定理计算的问题,很自然转到其根源--牛顿定律上来, 因此牛顿定律要求提高了
第一单元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 三定律学习目录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惯性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