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客乐》与商贾生活
《琵琶行》中“善才”与“商贾”二词考释
︽ 教学,学生更是“避之若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从教学方 词语词典故辞典》亦谓“善才”为人名,姓曹,唐代元和年间
式、方法上着手,创编相应的体育游戏,如“越野跑、滚铁圈跑、运球 (公元 806~821 年)琵琶名手。与如上所载认为“善才”为人
琵 (篮球)跑、带球(足球)跑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练习任务,提高耐 名不同,《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则认为“善才”非人名,而是
《论语·子路》“:举贤才”,朱熹集注“:才,有能者”;《玉
与﹃
晶
商 生进行摆腿接力游戏,要求前后摆腿的时候脚部应触及标志物才算 篇·才部》以“才”为“才能”。“才”在许多古典文献中均指有治
完成一个动作,练习中学生不但忘却了畏惧,还调动了学生练习的激 国治世之政治才能者,也指有才艺之人。如《汉书·外戚传下·
﹄张
趣和热情,冲淡学生存在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掌握动作 要领。例如在双杠支撑摆动挺身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器械体操产 生畏惧心理,这就直接影响了动作的完成,因此,在课堂中于双杠的 前上方和后上方的适当高度悬挂标志物(小彩球或小叮当),组织学
《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宋朱熹集注:“善,谓有 能。”《群经平议·礼记四》:“彼为善之”,清俞樾按“:善,与能 同义。”所以“善”即为“能”,有能力之义。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2016 第 7 期(总第 115 期)
论高中体育游戏针对性的特点 摘要:文言文词语训释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本文择取人教版高中语文文 言文《琵琶行》中的两例名物词“善才”、“商贾”,在正确训释词义的基础上, 关注词语文化源考对词义的影响,梳理出了所训释词语的词义发展脉络,丰
□ 栾晓利
久跑的水平。
当时对乐师的一种称谓,意思是“能手”;《古汉语实用词典》
释宝月《估客乐》原文作者简介赏析
释宝月《估客乐》原文|作者简介|赏析《估客乐》是中唐时期元稹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全面介绍了商贾的经商之道,经商之法、经商之算计辛劳与成功喜悦,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估客乐》原文南北朝:释宝月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作者简介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
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
穆宗长庆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
大和(唐文宗年号,827—835年)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
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赏析唐代由于商贸的繁荣,商人生活也就成为文人笔下常用的题材。
在这一类作品中,中唐诗人元稹的《估客乐》是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诗六十八句,洋洋洒洒三百余言,深刻表现了估客成为富商大贾的手段及历程,集中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经商活动各个方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史诗”。
元稹作为中唐现实主义诗人,把商人生活写人自己诗中,并由衷地称赞了商人经商活动,这种崭新的生活内容是以前根本没有的。
所以也就决定这首《估客乐》有着不同一般的文学价值。
元稹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所谓“无地不藩,无藩不叛”,封建割据,背离朝廷,各自积蓄力量,间机逐鹿中原,形成拥兵割据的藩镇与朝廷长期对抗;而朝廷之内,牛李党争不息,宦阉专权迭起,奸佞当道,忠良不用。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练习-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点27 古代商业的发展【十年真题】1.(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2.(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4.(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古人外出旅游住旅馆客栈揭秘 组图
中国古代旅馆客栈简史与古人住旅馆揭秘组图一·中国古代旅馆客栈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业兴盛和交通发达,“民间”旅馆渐渐兴起。
这些旅馆最初叫“客栈”或“旅店”,食宿不分,主要为商人服务。
西汉时期,旅馆的范围得到扩大。
西汉首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公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居住的“蛮夷邸”。
古代外事宾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中外使节互访相当频繁。
因此,专门为外宾服务的外事宾馆早已有之,而且盛极一时。
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使一度荒凉的洛阳城成为繁盛的商业城市,房屋建筑新颖、别致,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吸引了国外众多的游客。
当时,洛阳城内修建了一批诸如「四夷馆」之类的外事宾馆,专门接待、安置各国使节、商旅和游客。
如「扶桑馆」,专门接待日本客人,「暮在里」,专门安排来自朝鲜半岛的使节和游客。
这些宾馆,大都建筑气派,装饰豪华,既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又考虑到照顾客人的居住习惯和生活习俗。
隋、唐、宋时期,这类外事宾馆改称「四方馆」。
隋、唐以后,随着我国旅游、建筑和中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外事宾馆不仅在京城常见,而且在对外交往较多的商业城市和贸易港口也设置了起来。
例如唐代扬州建有日本馆、楚州建有新罗馆。
元、明、清时期,这类宾馆称为「会同馆」,大都集中在北京和其它东部沿海大城市里。
值得称道的是,我国古代的外事宾馆均按游客的国籍、民族分别设馆舍,让客人入馆如回家。
历代朝廷还派有专门管理的官员,馆内的接待人员还备有各国的翻译,非常方便。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唐太宗即位后,恢复了地主官朝觐制度,为使官员住宿方便,下令建造“邸第三百余所”。
当时,水陆驿道纵横交错,每隔30里就有一所驿站。
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驿道,四通八达。
后来,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建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沿途增设了68所驿站,以供来往使者食宿,羡慕出现了银牌制作的驿站专用凭证。
当时还按宾客的国籍或民族,分设国家宾馆,由鸿胪寺属下的典客署负责管理接待和迎送。
李白《估客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估客行》原文译文及赏析全诗语言精练,朴实平淡,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生动地突出唐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唐人和六朝诗人对商贾的不同心态。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估客行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估客行》原文唐代:李白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估客行》译文及注释译文海客乘着海船汤帆乘风,到远处经商。
就像飞入云中的鸟儿一样,一去就没有影迹了。
注释估客:贩运货物的行商。
乐:一作“行”。
估客乐,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清商曲旧题。
王琦注:《通典》:《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
武帝布衣时,常游樊、邓,登祚以后,追忆往事而作歌曰:“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
感忆追往事,意满情不叙。
”梁改其名为《商旅行》。
海客:海上旅客。
此指估客,乘海船出外经商的商人。
《估客行》鉴赏“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通过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商人随风漂流、驾船远行经商的远景。
此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朝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的景象,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运用比喻手法,烘托出商人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叹息。
此诗语言朴实平淡,极富韵味,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
首二句写风高行远。
末二句用形象比喻行役之远。
通过借用“天”、“风”、“云”、“乘”、“去”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感慨商人远行,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来去自由,寄寓了作者孤寂流落的身世之感,也着重突出商人反映唐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唐人和六朝诗人对商贾的不同心态。
苏版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
苏版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作者简介:宁欣(1953—),女,湖南浏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以农业为本、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
这三个阶段各自具有时代和阶段性的特点。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商业发展的客观前提。
由于政治地位及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开放程度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的形式)与交通运输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关键词:中国古代;商业;商品经济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which was on the basic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experienced three climaxes,which were all in the critical periods of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tend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always opens a new era for the commodity economy.Each of the three periods has its own contemporary character.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the base of commerci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and the precondition for national unity,social stability and business objective development as well.Since the limitation of some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 market ope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as well as the form of a medium of exchange (that is,in the form of currency)and an objective leve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conditions,ancient China commerce developed roughly.Key words:ancient China,commerce,commodity economy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36(2009)03-0026-03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三个高潮,一个基础,一个前提,结构(商品结构和商人结构)变化。
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
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黔南师院12历史班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行为。
我国的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进一步的发展到空前繁荣阶段,最后全方位繁荣在两宋元明时期。
唐朝商业能够繁荣有着一些必要的先决条件。
首先,唐王朝结束了隋炀帝杨广以来民不聊生、各地区起义不断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李唐王朝。
经过吸取隋亡教训,唐王朝迅速稳定下来并且快速发展起来。
在此形势下,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试想在一个各地混战的时期,商人不可能长距离、大宗件的运输货物,甚至货币也不可能全国性的流通。
其次,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
再次,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
时代引导了当时的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尝新的开放意识,在这样的各方面相互促进下,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起来。
最后还有一个辅助优势,使得唐朝能够迅速发展,那便是隋朝留下来的大量的物资。
资料表明:2012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回洛仓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经过1年的努力,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的隋朝国家粮仓全貌“浮出”地面:内径10米的大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气势恢宏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个仓城约有仓窖700座。
这里仅仅是隋朝婷的一个官仓而已,据民间传闻说,唐朝建立三十年后,隋朝的粮仓仍然还有余粮。
可见,隋朝遗留下来的富裕资源,为唐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先来了解一下历史上对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记载与描述。
《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韩昌黎全集·出门》:“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这些记载充分显示了唐商业的繁荣。
唐朝商业繁荣表现在多个方面。
从唐诗看唐代中后期的商人与商业
阶段 , 度变革 、 会时 尚与 文化思 潮新 动 向都非 制 社
常 明显 。随着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和商 品经 济交 往活
逐渐缩 小 , 人活 动范 围广 , 商 商业 市场遍 布全 国各
地 , 诗 中较 多地 体现 了这 种社 会现 实 。 唐
与商业有关 的事件在意识形态领域 开始受 到正面宣传。唐诗作为当时重要的一种文体 , 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 不
实 的影 响 。现 存 唐 诗中 不 少 篇 章 反 映 了商 贾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了解 唐朝 中后 期 的 商 业 与 商 人 有重 要 的作 用 。 对 【 键 词 】 唐 朝 中 后期 ; 诗 ; 人 与 商 业 关 唐 商
首 先 , 量农 民弃农 经商 , 大 或者 亦农 亦商 , 农
商二者 之 间的界线 越来 越模 糊 ,正如 诗人所 描写 的那样 ,客行 田野 间 , “ 比屋 皆 闭户 。借问屋 中人 ,
尽去 作商贾 ” (全唐诗 》 4 8姚合 《 。《 卷 9 庄居 野行 》 )
白居 易《 炭翁 》 的老翁则 应 为一个 自己从 事加 卖 中 工, 自己出卖 产 品的小 商人 , 出现 了所谓 “ 百姓 1 3
合法性 , 间接地 提 高 了商 人 的社会地 位 , 用经 济 利 措施来 控制 商 业活 动 , 仕 之子恒 为仕 , “ 工商 之子
世 为工商 ” 的界限 1 3趋模 糊 ,工 商杂类 , “ 不得 预 于
支持 和默许 下 , 教 寺 院遍 布 全 国各地 , 佛 僧侣人 数
众 多 , 院经济 也获 得 了高 速 发展 。 寺 以王 维 的有 关 诗文 为例 , 将 自己的辋川 别业 ( 他 又称蓝 田别业 、
估客乐元稹的现代汉语译文
估客乐元稹的现代汉语译文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
译文:商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要有利益就会行动。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译文:出门寻找伙伴,回家辞别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译文:父兄教导他,追求利益不要追求名声。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译文:追求名声要有所避讳,追求利益则要不遗余力。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译文:伙伴之间互相约束,卖东西不要卖假货。
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译文:做生意只做假货,成本的得失就很轻微。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译文:从此一起出发,誓死不会改变心意。
《估客乐》反映了当时商人的生活和心态,对了解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对这首诗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商业
宋元
明清
阻力: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们经常面临着人身财 产安全的威胁。
汉代丝绸之路
大秦
康居
大 宛
安息
大月氏
河西走廊
葱
岭
长安
宋元的海外商运
商帮
伴随几百年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 和数量增多,②商人队伍日渐壮大,③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 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④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 “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 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 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 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 量更好的保护自己, 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 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 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古代中国商业都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 4.明朝中后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 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
易错易混提示 中国古代城市大都是政治性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 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明清时期,中 国才出现了工商业城市,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发 展。
( 4 ) “ 晓市 ” 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 “ 市 ” 的时
间限制。
比较不同?
唐长安城
市、坊界限明确 政治、军事功能
古诗估客乐·估客无住着翻译赏析
古诗估客乐·估客无住着翻译赏析《估客乐·估客无住着》作者为唐朝诗人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即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岂惟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赏析】唐代由于商贸的繁荣,商人生活也就成为文人笔下常用的题材。
在这一类作品中,中唐诗人元稹的《估客乐》是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诗六十八句,洋洋洒洒三百余言,深刻表现了估客成为富商大贾的手段及历程,集中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经商活动各个方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史诗”。
元稹作为中唐现实主义诗人,把商人生活写人自己诗中,并由衷地称赞了商人经商活动,这种崭新的生活内容是以前根本没有的。
所以也就决定这首《估客乐》有着不同一般的文学价值。
元稹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所谓“无地不藩,无藩不叛”,封建割据,背离朝廷,各自积蓄力量,间机逐鹿中原,形成拥兵割据的藩镇与朝廷长期对抗;而朝廷之内,牛李党争不息,宦阉专权迭起,奸佞当道,忠良不用。
尤可惮者,外患日重,回纥吐蕃,不时侵入,可谓是内外交困,矛盾重重。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
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
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
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
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
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
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
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
“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
上为之,下效之。
民有质朴,不教不成。
”(《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2习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含答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古代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兴起春秋战国时期(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时期—-艰难发展(1)政策: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特点: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3.隋唐时期——发展(1)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宋元时期-—繁荣(1)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继续繁荣(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晋商和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易混易错]虽然隋唐到明清商业不断发展,但政府重农抑商的压制政策一直存在,因此其发展一直是艰难的,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居次要地位.[思维点拨]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时期宋朝以前宋朝政策严格控制放松控制商业地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2。
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表现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关于估衣街的古诗
关于估衣街的古诗
清代崔旭写过一首关于估衣街的古诗,题为《估衣街竹枝词》:“衣裳颠倒半非新,挈领提襟唱卖频。
夏葛冬装随意买,不知初制是何人。
”
这首诗描绘了估衣铺的经营活动,形象地展示了古代估衣行的经营场景。
其中,“衣裳颠倒半非新”指的是出售的旧衣服,“挈领提襟唱卖频”则描绘了商贩们频繁地吆喝着,展示和推销衣服的场景。
而“夏葛冬装随意买”则说明了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估衣行都有各种不同的旧衣服供顾客选择。
最后一句“不知初制是何人”则表达了这些旧衣服的来源并不清楚,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制作者。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估衣街的商业活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服装文化。
唐诗中的商贾形象研究
唐诗中的商贾形象研究张颖;徐勇【摘要】Through poetry of business in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usinessmen image under criticism, for sympathy and the businessmen image of being profit-minded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joy of businessmen, the hardship of busiinessmen, and the love of businessmen.%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人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三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唐诗;商贾;形象【作者】张颖;徐勇【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30;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广东广州5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交通便利,内外贸易日益繁荣,商人地位日渐提高。
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商人群体逐渐壮大,势力不断增强,地位逐渐上升,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这一现象反映在唐诗中便是商业题材开始进入诗歌创作的领域。
由此,唐代诗歌中出现了众多的商人形象。
在社会各阶层中,商人是颇受非难的。
虽然他们处于“士农工商”之末,政治地位不高,但通过经商,他们往往能够挣到比一般人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般来讲,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更多的钱和过上更好的生活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因为其他阶层往往也很辛苦,却并不能过上商人那样的生活,比如“农”、“工”,以及那些经过几十载寒窗苦读却一直沉沦下僚的文人。
包含估的词语大全
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55.估产[gū chǎn]:
预先估计农作物等的产量。
搞;弄;收拾。
40.盐估[yán gū]:
盐价。
41.物估[wù gū]:
物价。唐韩愈《曹成王碑》:“王始政於温,终政於襄,恒平物估,贱歛贵出,民用有经。”亦指对物品的估价。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市粜之令》:“京师和糶,多被抑配,或物估踰於价。”
42.书估[shū gū]:
同“书贾”。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顾近来此书亦尠,书估索值颇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萤窗异草》三编十二卷(似乾隆中作,别有四编四卷,乃书估伪造)。”
26.台估[tái gū]:
抬高估价。
27.估算[gū suàn]:
大致推算:~产量。
28.大估[dà gū]:
大贾,大商人。
29.估较[gū jiào]:
官府评定物价。
30.估楫[gū jí]:
指商船。
31.估衣行[gū yī xíng]:
出售旧衣或做工粗糙的店铺。
32.酌估[zhuó gū]:
估计。
60.估猜[gū cāi]:
猜测。
61.游估[yóu gū]:
行商。
62.抄估[chāo gū]:
旧时主人侵吞奴仆财产的一种手段。
63.料估[liào gū]:
估计;揣测。
64.估价投保[gū jià tóu bǎo]:
文言文《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阅读理解与练习(含答案)
问 品行端正
表现
谢:拒绝。 离开。
端:品行端正。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贾多贷其资 B.翁诺之 C.翁谢去 D.竟不与贷资
贾:商人,特指设店售货的从商 诺:答应 谢:拒绝 竟:竟然
2.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翁诺之”的 “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C.句读之不知
B.择师而教之 D.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本段文言文的概括或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富翁认为少年叠钱的动作这样娴熟,一定是长期混迹赌场养成的。
B.文段用语简洁,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故事一波三折。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坏习惯,他会不知不觉中流露出 来。
D.文段刻画富翁既有正面描写,如“诺”“谢去”;也有侧面描写, 如“商贾多贷其资”“访人果然”,刻画出一个精明的商人形象。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
富翁某,商贾多 贷其资。一日出, 有少年从马后。问 之,亦假本者。翁 诺之。到家,适几 上有钱数十,少年 即以手叠钱,高下 堆垒自如。
茶几
从:跟随。
诺:答应。
几:jī,搁置物件 的小桌子。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
翁谢 ,竟不与 贷资。或诘其故, 翁曰:“此人必 善博,非端人也。 所熟之技,不觉 形于手矣。”访 人果然。
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参考答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间乐背后的故事
人间乐背后的故事(最新版2篇)目录(篇1)1.人间乐的创作背景2.人间乐的作者简介3.人间乐的主要内容4.人间乐的艺术价值5.人间乐的历史影响正文(篇1)人间乐,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在这部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人间乐背后的秘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间乐的创作背景。
人间乐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他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文学家。
在明代,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市井文学逐渐兴起。
冯梦龙深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素材,创作了这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人间乐的作者冯梦龙。
冯梦龙,字东篱,号墨憨斋主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方面,除了人间乐,他还创作了《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三部作品并称为“三言”。
在了解了人间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之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人间乐的主要内容。
人间乐通过一系列短篇小说,描绘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这些故事既有对封建统治的讽刺,也有对百姓生活的真实反映。
人间乐中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探讨人间乐的艺术价值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文学流派。
人间乐属于市井文学,这种文学流派以生活中的小事为素材,以平民百姓为主角,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人间乐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成为了后世研究明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同时,人间乐幽默诙谐的文风也为它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人间乐的历史影响。
自问世以来,人间乐一直备受关注。
它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启示。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人间乐的启发,例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此外,人间乐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客乐》与商贾生活《估客乐》是西曲歌三十四首之一,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清商曲辞》。
所谓估客,意同贾客,指行商之人。
梁时曾改《估客乐》为《商旅行》。
《估客乐》本是齐武帝萧赜的忆旧之作。
萧赜在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
他登基以后,因追忆往事而作《估客乐》: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
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
齐武帝作成《估客乐》后,命乐府令刘瑶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
但他的歌辞却无法同曲调相配合。
有人启奏说释宝月善解音律,于是齐武帝召来释宝月,命他重新写了两首《估客乐》辞: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宝月诗用第一人称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送别情郎去经商的分别场景。
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二首是女子对情郎的嘱咐:若是有信人来,一定要多多托寄书信;若是没有信人来,心里要常想着我不要忘记,可千万不要像银瓶落井底一样,没了消息。
女子的深情和体贴,在依依不舍地送别和临行前的细细叮嘱中一一展现。
宝月的作品,很快就同歌曲相谐和。
乐府的乐工还在歌中加上了表达感怀的和送声,使这首歌曲大行于世。
后来,宝月又续作了两首诗,让乐工在齐武帝驾龙舟游观五城时歌唱:大?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上郎,见侬所欢不?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两首诗中,第一首用了一个很典型的表现相思的细节:每逢扬州来船,女子就要去寻找自己的情郎,探问情郎音信。
这样的细节描绘出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情郎的情态。
第二首写这位女子的心理活动。
她想到:当客船从扬州启程的时候,桅杆如林,这些商人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询问呢?她的深切思念,由于这种自我安慰而显得细腻入微。
这两首虽然和前两首分别为两组诗,写于不同时间,但其中却有很明显的相互联系:每组第一首诗都描写女主人公的动态形象,描绘一个外部行为的细节;每组第二首诗都描写女主人公的静态形象,刻划一个内心活动的细节。
从送别到思念,两组作品又是按照时间顺序相互呼应的。
这几首歌辞在后来表演时还被编入舞蹈,表演地点在江中舟船上。
道具为帆船,以红越布为帆,绿丝为帆纤,石为篙足,舞者为篙榜者。
舞者身穿广西出产的郁林布上衣,淡黄裤,一字列开。
到江中心的时候,一齐出现。
舞者人数在南齐时是十六人,到萧梁时变为八人。
在宝月之后,陈后主,唐代李白、元稹都曾拟作《估客乐》。
陈后主拟作写道:“三江结俦侣,万里不辞遥。
恒随?o 首舫,屡逐鸡鸣潮。
”李白拟作写道:“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在这些拟作中,元稹的《估客乐》最为与众不同: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即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B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家?汀J凶渚迫獬簦?县胥家舍成。
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商人居无定所,哪里赚钱便往哪里去。
找到合作伙伴,就来辞别父兄。
临行前父兄谆谆教导:经商要求利不求名,求名就得接受道德习俗约束,牺牲个人利益。
求利则可以不择手段,样样都能经营。
合作伙伴们之间也相互约定:做买卖本本分分难发大财,弄虚作假才是捷径。
从此结伴经商,这个主意誓死都不变更。
学会了这套生意经的商人不仅在外坑蒙拐骗,而且还把取利的目标对准了邻里乡亲。
他用黄铜冒充金银制成手镯,用糯米冒充珠宝做成项链,卖给家乡不识货的农妇,大发不义之财。
所费不过百钱,获利已过十倍。
这样一本万利的生意,让他越做越贪。
当获得了一定资本积累后,又继续扩大经营范围。
赚钱如此容易,他在生活上也更加奢侈无度,饮食精美,呼奴使婢。
他后来发了大财来到长安,发现有钱还须有势才能高枕无忧,于是便贿赂权贵,与贪官狼狈为奸,从此商运更加亨通,享受着不纳税、免征役的种种特权;而且还自恃有官府撑腰,更加为富不仁,横行乡里,垄断了一切生意,比海中之鲸还要凶狠骄横。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在延续:商人又生了两个儿子。
儿子们也经商,贩卖木材和私盐,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为所欲为。
商人的财势持续不断地增大,这样的财势要到哪年才能平?元稹这首《估客乐》与之前宝月、陈后主、李白的同题诗相较而言,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这不同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体式不同。
宝月《估客乐》是五言四句,共四首。
陈后主和李白的《估客乐》也都是五言四句,各一首。
而元稹则完全抛开前人的短章小制,将《估客乐》演述成五言六十八句的长篇。
第二,内容不同。
就《估客乐》的表现内容而言,齐武帝所作是忆旧,释宝月所作以闺怨为中心,表现商人经商生活给思妇带来的孤独寂寞。
陈后主和李白所作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宝月《估客乐》的主题,虽然未写思妇,但却将重点放在了描写商人主题,不过重点却在商人经商的辛苦上。
而到了元稹《估客乐》,则完全抛开商人情感生活和经商艰难,直接叙写商人通过作假、行贿等方法发迹的过程,直指商人凶狠贪婪的本质,批判意识鲜明而强烈。
可以看出,元稹《估客乐》无论在体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古题相去甚远。
他对古题乐府的改造是大胆的。
而这样的大胆改造,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
这背景,就是中唐时期元白诗派倡导的新乐府创作。
在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核心的元白诗派。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他们主张恢复古代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乐府新题咏写时事,并称其为新乐府。
新乐府是元白诗派乐府诗创作的最大亮点。
具体说来,所谓新乐府,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乐府,而唐人所说乐府一定是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包括已经表演的歌辞、准备表演的歌辞、希望表演的歌辞。
这些音乐机构或是太常寺,或是梨园,或是教坊。
其次,它是新的乐府。
所谓新,或是指新题,以区别于古题;或是指新辞,以区别于旧辞;或是指新声,以区别于旧曲。
(参见吴相洲:《中国诗歌通史?隋唐五代卷》)新乐府创作缘起于元和四年(公元864年),当时李绅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之后元稹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作了五十首《新乐府》。
元稹说这些新乐府诗是“病时之尤急者”,“雅有所谓,不虚为文”(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
白居易当时身为谏官,他把这些新乐府当作另一种形式的谏章,希望能够“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白居易:《与元九书》)。
很显然,作为乐府诗创作中常见文体的新乐府,到了元白手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价值。
这内涵和价值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求现实功用。
对此,白居易和元稹还分别做了进一步阐释。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的体式规范、语言声律、创作动机都做了具体规定,他说:“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为了推出这种新乐府,元稹更是有意识地颠覆古乐府传统。
他在白居易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
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
予少时与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这是从可歌的角度论述乐府诗发展过程,特别强调了乐府诗讽谕现实的作用和与时变化的重要性,指出写古题不如借古题以讽谕时事,借古题以讽谕时事不如作新题。
这种以功用论优劣的观点,尽管显得狭隘,却也不无道理。
然而,元稹尖锐批判古乐府“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又几乎全面否定了古乐府的存在价值。
古乐府一般都有固定的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五大要素,后人拟作都需遵循这些要素展开,这约束着古乐府诗在创作时回归和保持自身传统。
元稹对古乐府的批判,显然已经完全颠覆了古乐府的创作传统。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的古乐府创作就表现出无视古乐府题名、对古题任意改造、甚至完全抛弃古题的现象。
《估客乐》就属于这三种现象中的第二种。
如果从维护古乐府传统,延续古乐府诗流传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元稹《估客乐》无疑改造太过。
但如果从纠正古乐府创作传统局限下所造成的大量重复、诗人在固定要素约束下创作时的难以自由发挥、对同一题名本事以外其他题材的表达困难等弊端而言,元稹对《估客乐》的大胆改造,对古乐府传统的有意颠覆,又是对前人同题创作的一种超越,体现出勇敢的创新精神。
他的这种创新,其实已为大力写作新乐府,做好了充分准备。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