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3、4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3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3
谁掌握了权力谁可得到好处。 所以人一旦有权,就有可能谋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 障公民权利,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
2.制约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
制度化制约: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从内部对政治权 力进行制约;以公民以复决权与罢免权,从外部对政治权 力进行制约。非制度化制约:以公共舆论和伦理道德制约 政治权力。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这类制约公开、及 时、效果明显。
上级的权力 下级的权力
四、政治权力关系(略)
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 客体一种力量制约的关系。
政治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
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
五、对政治权力的制约
1.制约政治权力的理论依据
政治权力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凭借国家强制力对其他 阶级进行控制的能力。 政治权力 与 政治权利 的区别: 政治权力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而行使的一种强制 性的力量。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政治权利是指以公民为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而享有 的一种资格。政治权利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政治权力的特性(重点掌握)教材68页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成为
政治权力的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 政治权力的性质。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代表着一定的力量, 物质财富是政治权力的物质基础。 暴力 暴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由暴力 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三个因素构成了国 家强制性力量。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略)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 (1)制度 (2)法律 (3)舆论监督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享有接受 教育的平等权,享有民族平等权。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 的平等权提供了保障,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 民族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规定 等等。同时,公民对平等权利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尽可能地为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提供健全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 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民主党派享 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保普通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国家还颁布了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和法规。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61页精选文档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61页精选文档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西欧 封建社会末期
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地 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 (1)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看:生产资 料为资本家私人占有,即生产资料私有制。
四、福利国家
1.含义: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 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 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 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和和缓和阶级矛 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 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 方式。(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 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开始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按照资产阶级的利 益要求来规定和履行的。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方针更是围绕着资产 阶级的阶级利益这一中轴制定和实施的。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1.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2.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主要由两种:一是暴
力镇压方式;二是民主方式。 3.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分析资本
主义民主。 (1) 形式 (2) 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1.含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 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它是与资本主 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正常的资本主义国家”(列宁语)
2.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自由 贸易和自由竞争为其实现方式。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产阶级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 治的国家,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 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政治学原理》课件(第3章)

《政治学原理》课件(第3章)

2.共和制 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 首由选举产生、 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①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3.契约说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国家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4.功利说 国家的产生或政治社会的形成源于人们服 从的习惯, 从的习惯,国家的产生在于国家比其他选择可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功利主义为政府干预提供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有利于社会整体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①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式。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②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③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2.联邦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其基本 特征: 特征: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 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 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 宪法和法律为准。 宪法和法律为准。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政治学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学时:周学时:授课对象:80学时 5学时 05政治学与行政学第 1-3教学周/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第 1-6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正确区分政治与政治学。

2、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3、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课程重点与难点:政治的涵义,政治与政治学的区别,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授课内容:§1、政治(political)(7学时)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涵义§2、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5学时)政治学的涵义、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提问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作业及思考试题:1、什么是政治?2、近代政治学的发展沿革?考核方式:课堂提问第 3-5教学周/第二节利益(第7-10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

2、熟练掌握利益的分类及各种利益的区别。

3、了解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课程重点与难点: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各种利益授课内容:§1、利益的基本问题(4学时)利益的含义、特点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公共利益(4学时)公共利益的含义、公共利益的界定因素、公共利益的主体分析、公共利益共同利益的区别§3、国家利益(4学时)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的特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老师讲解为主作业及思考试题: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第 6-7教学周/第三节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第11-14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2、熟练掌握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授课内容:§1、权力与权利(3学时)权力的基本问题;权利的基本问题;权力与权利的区别联系§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3学时)政治权力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利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联系。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政治学原理》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基本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国家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理解其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我国基本制度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国家的定义和特征,我国的基本制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政治学原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我国国旗、国徽、国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国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基本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行机制。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我国基本制度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2)请阐述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3)请分析我国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2. 答案:(1)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统一整体。

特征:国家具有阶级性、主权性、政治性、法治性和人民性。

(2)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国家起源于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影响。

(3)我国的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学原理第3、4章

政治学原理第3、4章

(4)国家要素说:三要素和四要素说。三要素说是
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四要素说, 在三要素说基础上加了一个政府。
一、国家的含义(起源)
1、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国家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2)国家是自然形成的为全民谋求幸福的社会 联合体;国家是合乎理性、正义的社会共同体; (3)国家是暴力征服和强制统治的组织; (4)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诸要素构成的 联合体。
衡量权力关系的三个量度
(1)广延性,即掌权者人数与无权者人数之比。
(2)综合性 ,即掌权者控制权力对象活动领域的数量。 (3)强度,掌权者使用权力控制对象行为的一切领域内可 供掌权者有效选择的程度。即影响或控制的程度(极限)。 权力关系的较大广延性给其综合性和强度设置了极限: 首先,权力对象数量越大,监视他们一切活动的困难 就越大。 其次,权力对象数量越大, 为控制他们所需的指挥 链就越长、越分散,造成新的下级权力中心。 再次,权力对象的数量越大,他们对掌权者的态度差 异的可能性也越大。
制度体现
军事的
经济的
上述权力方式也反映了权力运用的三种基本手 段和策略:(1)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 (2)利益拉动(拉的策略),形成政治合作;(3) 威胁惩罚(打的策略),矫正不服从行为。这些策 略和手段在商业竞争中也被广泛采用。在市场竞争 中,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度,实施“推”(push)和“拉”(pull)的策略, 打压竞争对手,就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应用。在 政治竞争中,分清“敌我友”,广泛结成统一战线, 孤立和打击竞争对手策略,也都是上述权力手段的 具体表现。
2、 国家起源的学说
A、冲突说,即国家是因内部利益的冲突 而产生的,其代表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B、融合说,即国家是为维护共同的利益 而兴起的,其代表为斯宾塞;

政治学原理课程第4章 政 府

政治学原理课程第4章 政 府

第四章政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掌握和理解广义政府和狭义政府的概念。

教学内容:政府的基本性质、现代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职能等。

教学重点: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第一节政府的基本性质一、政府与国家在政治学研究中,中西方学者对“政府”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政府”概念。

西方学者对政府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西方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对政府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政府”一词是指宰相办公的场所,后来“政府”一词外延扩大,统指官僚办公的场所和机构,其词义近似于“官府”。

戊戌变法前后,西方政治学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学者在引进政治学的过程中,大都把政府视作一种“机关”或“机构”。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常常把政府看成是“机器”或“机关”。

综合学者们的意见,政府可界定为: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

这里的政府是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福利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国家是由人口、土地、主权和政府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土地,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在于是否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

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要通过政府,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

【精选资料】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精选资料】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⑴中国传统政治观;⑵西方诸种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含义。

4.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国家形式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国家形式
第三章
本章内容简介及教学任务
西方思想家都注重对国家形式的研究。国家形式 关系到统治阶级地位是否稳固,阶级意志能否实现 的问题。希罗多德开国家形式研究之先河,数千年 来国家形式的理论从简单到复杂,已发展成为政治 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章教学任务是介绍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两 大基本内容。
第一节 国家政体的理论
主要特征
1. 君主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2.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3. 内阁对议会负政治责任




比利时
挪威
西
班 当代世界部分

瑞典
荷 兰
君主立宪制国家





卢 森 堡
约旦
日本
英国保留议会君主政体的意义
利用君主发挥其偶像的作用 利用君主保持英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利用君主有效地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以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为标准: 世袭政府和选任政府
以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为标准: 内阁制政府和总统制政府
以政府机关职权集散为标准: 单一制政府和联邦制政府
马克思主义划分 政体的标准
国家最高权力由哪些人掌握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产生及任期 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与权力的分配
三、国家政体基本类型
(一)君主制政体
1.专制君主制
定义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并按君主个人
意志实行独裁统治的政体形式
实例
公元1世纪后的罗马帝国
公元17世纪以后的英国
公元18世纪以后的法国
公元前3世纪以后的中国
秦朝政治权力结构
示意图 秦始皇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常
宗 正
郎 中 令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代码030302101349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64/4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政治学原理”课程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开设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接受学术训练、培养专业思维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同时初步涉及对西方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够在比较当中解读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培养从专业角度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cours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academic train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hinking.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categories an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olitics.At the same time,students should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ss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which,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interpre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phenomen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hink about political issues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1-2.设计思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课程延伸性,拓展学生课程外学习时间”为教学理念,为学生设立“掌握《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形成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和其它人文社科类书籍的意识;尝试用专业知识分析政治现象和看待社会问题”的学习目标。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政治学原理》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基础课,政治学原理是界定政治与行政之界限、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它与管理类课程、政策类课程和政治制度类课程,特别是文官(或公务员)制度类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学专业知识的第一道门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学第三章电子教案

政治学第三章电子教案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存在矛盾,就需要

②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能对公民权利进行侵害。明确划分就能从法 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时,公权就可

③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能有效防止公权越界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
害。
限制公共权力,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

④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二、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意义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定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意义
“公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 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私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 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 的权利。 国家政治生活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政治权力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秩序决定权力分配。
权力分配方式:立法、行政和司法(横向,即
功能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纵向)。
影响中央与地方分配有利益分割、历史状况、
文化传统、民族关系等。有联邦制和单一制。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观念的变迁 (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内容
自由权:人身、言论、通信、集会、结社。 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参政权包括选举、创制、复决和罢免。 我国公民民主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 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诉和控告权等。 我国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人:未满18岁、 被剥夺政治权利、丧失清醒意识。

政治学第四章电子教案

政治学第四章电子教案


君主制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 帝)为国家元首,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 形式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管理形式。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典型。 立宪君主制是指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实际
上君主权力受宪法和议会、政府等限制。
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
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权力为君主所有。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政府。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力:①国家本质在于 阶级统治。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 现本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组织起来的,以暴 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受议会
制约,无实际权力。

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 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统是权力象征。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 党或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总
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
①明确指出国家机关权力来自人民。
②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通过选举等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
关,但人民始终掌握“最后权力”。
④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权利和自由来体
现人民主权。
权力制约:权力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资本主义宪法表现为分权原则,社会主义宪
法表现为监督原则。
为了有效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也是政府首脑。美国、墨西哥等属此。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编码:Z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4/2.75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0.25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单位:政法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

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复习题与思考题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4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2、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扩展阅读书目《政治学基础》,第一编,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二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主体一、政治主体的涵义及特征二、政治角色理论与政治主体的类型第二节政治权力一、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三、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节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主体的含义、特征,掌握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分权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政治认同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权利观念
权利是指享有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政治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
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内容
各国法定权利为自由权、平等权和民主权。
自由权:人身、言论、通信、集会、结社。 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自由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和舆论监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权利保障:立法和制度。

民主权利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场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 合作的方针。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一、国家与政府的含义
二、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
三、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
一、国家与政府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 物。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力:①国家本质在 于阶级统治。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 的。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二)国家的历史类型
马克思主义将国家分为奴隶制、封建制、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

②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 人利益不一致时,公权就可能对公民权利进行 侵害。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 有效保护。 ③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限制公共权力,规 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能有效防止公权越界而 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④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经验表明,权力 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 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政权形式③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社会主义政体:①巴黎公社政权形式②苏维埃
(三)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 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分为单一制 和复合制。 主权国家。如中国、日本、法国。
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
复合制:是指国家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
奴隶制国家是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从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社会主义国家的
存在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三) 政府的特性

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公共性:政府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但它必须 在形式或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上升为对普遍 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权威性: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为 后盾,具有强制力。 有机组织性。 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民族构成以及政治力量对比等。 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17世纪英国洛克以掌握立法权人数多少为标准,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君主制和共和制。

君主制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 帝)为国家元首,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 形式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管理形式。

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 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实现和作用方式:暴力、压力(是政治权力的
潜在作用方式)、命令、规范(道德规范是一 种非权力规范)、说服、奖酬(积极方式)和 处罚等方式。
政治权力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秩序决定权力分配。 权力分配方式:立法、行政和司法(横向,即
功能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纵向)。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二、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
(一)国家的组织原则
人民主权: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 权力制约:权力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法治原则:是指按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
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
政权机关。
影响政体选择有: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方式、
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
治权力,也就掌握了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 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强制性,政治权力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
强制力量。奖励和惩罚是其基本原则,暴 力往往是后盾。
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
能力,有权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
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
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协议而组 成的联合体。
三、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
(一)政府的职能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是最基本的资源 配置机制。政府提供制度和规则、进行纠正性 干预。

(二)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原则有三类:即集权原则、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二、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意义
“公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
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 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 的关系。
“私权”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指
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自 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公权”和“私权”的特性
利益的存在是公、私权划分的根本理由。公共
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
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①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 公民利益存在矛盾,就需要划分,为公权有效 行使提供法律准绳。
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
设置的原则。
分权制衡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
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
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
基本原则。
(三)主要的国家组织机构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或形式上的内外最高 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 家机构体系中,实际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立法机构:一院制是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 关。两院制是指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采 取两院制的有美国、英国、日本等,而发展中 国家多为一院制。 行政机构: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 司法机构:包括诉讼和审判。

二、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权力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
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 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 社会公共权力。其特性有:
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
可,得到法律的授权。权力主体包括国家权力 机关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
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三)政治权力的来源、实现与分配
来源:西方历史上曾盛行“君权神授论”。近
代法国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政治权力的客观要素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
暴力等。主观要素有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 观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身份资格、理论与 策略和组织。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定

界定公、私权就是界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 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可排成一定次序即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前二为 低层次,后三为高层次。 利益可分为个人、团体和公共利益。

界定公、私权体现为法律限制和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