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国民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页]
《国民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什么是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在中国是如何演进的?
在中国,国民经济是一个较为成熟并广泛普及的经济学概念。结合不同出处的释义,对国民经济的解释可认为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
中国的国民经济学是较为年轻且颇具特色的学科,新中国成立、经济转型、体制转轨都对国民经济学的孕育产生了深远的本土化影响。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通过国家的力量,如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这体现了国民经济管理思想。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江苏分会所编的《国民经济建设》一书被视为“国民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之处。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紧随国家战略和管理理念,设立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统计专业,同时着手相关教材编纂。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国民经济计划研究室,钟契夫教授编纂出版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反映该学科特征的最早教材。此时的国民经济学便已体现了本土化的鲜明特点。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民经济的研究重点也从计划转轨到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国民经济的战略规划、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下,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1982年初,12所高等院校的学者编著了国内第一本该专业教材,《国民经济管理概论》。1986年,厦门大学钱伯海教授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开国民经济学先河,最早提出“国民经济学”概念,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市场经济确立后,1997年国家教育部高教专业目录中首次提到国民经济学,此后国民经济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势头,但对国民经济学的理解普遍都包括了“运行”和“管理”两个方向。直至201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著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将国民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国民经济系统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进行国民经济战略与规划、体制改革、政策设计、宏观经济运行模型、国民经济监测预警与综合评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 课后答案 杨灿
学习指导>> 1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 课后答案 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 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 或=GNDI —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
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
5—17
1 借:其他投资360
贷:货物出口360
2 借:货物进口7200
贷:其他投资7200
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
《国民经济统计学》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何界定?
2.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如何?其自身学科性质如何?
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统计分类的经济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5.SNA与MPS的有何区别?
6。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优点是什么?
7.我国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情况如何。
8。熟悉以下概念:常住单位、经济流量、存量、市场价格。
第二章生产核算
1。什么是生产?国民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2。我国的生产概念与SNA中的有何区别?
3.什么是货物、服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5.什么是总产出?其作用如何?
6.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总产出的具体核算方法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7。什么是中间消耗?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8。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作用如何?掌握其三种计算方法。
9.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现称GNI)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0。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11.如果一个农场和一个工厂都增加了自用原材料的生产,根据中国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对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何种影响?
12。如何通过国内生产总值体现总供应和总需求的对应关系?
练习题
2。1某年某地区已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资料如下:
部门产出(亿元)中间消耗率(%)
农业2400 50
工业8750 72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 杨灿 第二版
3-1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 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 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
5-17
1 借:其他投资360
贷:货物出口360
2 借:货物进口7200
贷:其他投资7200
3 借:经常转移16
贷:货物出口16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本后习题答案
P93页
13题:
2003年平均成本=(93+133.4)/(93/620+133.4/667)=646.86元
2002平均单位成本=(1200*600+1800*700)/(1200+1800)=660元
646.86/660=98.01
646.86-660=-13.14
由于单位成本下降1.99%,使实际单位成本下降13.14元
∑q1p1-∑q1p0=434300-418000=16300
由于价格增加3.9%,使总产值增加16300元
No.10
=∑q1p0/∑q0p0=(2400*200+1000*90)/(2000*200+900*90)=570000/481000=118.5%
∑q1p0-∑q0p0=570000-481000=89000公斤
∑q1p0-∑q0p0=418000-365000=53000
由于产量增加了14.52%,使总产值增加53000元
Kp甲=p1/p0=41/40=102.5%
Kp乙=p1/p0=58/55=105.45%
=∑q1p1/∑q1p0=(41*5500+58*3600)/(5500*40+3600*55)=434300/418000=103.9%
NO.15
∑q1p1=682∑q1p0=531.2∑q0p0=466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4-15
投入部门
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
产出部门
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 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一一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
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
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一一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
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
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
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
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
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
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习题与答案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意义的生产范围大于SNA的生产范围
B.经济意义的生产范围小于SNA的生产范围
C.经济意义的生产范围等于SNA的生产范围
D.SNA的生产包括家庭主妇做家务
正确答案:A
2、关于GDP的理解,错误的是()
A.GDP是流量指标
B.GDP的统计主体是常住单位
C.GDP是净增价值概念
D.GDP的统计对象是最终产品
正确答案:C
3、大米是最终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对
B.不一定对
C.一定错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B
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消耗为()
A.5600亿元
B.3600亿元
C.1600亿元
正确答案:C
5、一国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空、领海和专属大陆架
B.驻外使馆
C.驻外军事基地
D.外国驻内使馆
正确答案:D
6、以下关于常住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国进行生产活动的国外企业不是该国的常住单位
B.一国的常住单位要求该单位在该国具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般以房屋为重要标志
C.一国的常住单位要求该单位在该国从事一定规模、一定长时间的活动或交易
D.一国的外国驻内使馆不是该国的常住单位
正确答案:A
7、GDP和GNI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GDP=GNI+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B.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C.GNI=GDP+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D.GDP= GNI+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正确答案:B
8、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为3000亿元,中间消耗为5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50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为200亿元,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为100亿元,则该地区国民净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 课后答案 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
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解析杨灿第二版
3-1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4-15
投入部门
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
产出部门
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 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4-15
投入部门
最终产品总产出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
产出部门
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 课后答案 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6
(1)NDP=GDP —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 —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 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 或=GNDI —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
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
5-17
1 借:其他投资360
贷:货物出口360
2 借:货物进口7200
贷:其他投资7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经济流量是一定
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
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
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
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GDP 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
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
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
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
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
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
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 、“国内
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
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其中明确
了两个基本规定:
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
某种经济活动。
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属性”具体取决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界定。只有将空间属性(经济
领土)与时间属性(经济利益中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当地确定一个机构单位是否为本国的
常住经济单位。
2-2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区别是什么?
机构单位——能以自己的权利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均将活动并能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可以编
制出一整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会计账户(住户除外)的一些经济实体。
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虽然从事几种活动但其主要活动的增加值占绝
大部分比重的单位。
区别:机构单位强调经济单位在法律和财务上的独立性与决策权,并以能否编制一整套完整的会计账
户作为基本判据;而基层单位只是关注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上的相对独立和决策权,以及能否提供基本
的生产活动数据。
2-8 什么是非金融资产?简述非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
非金融资产——除金融资产以外,其他实物或者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各种资产。主要有如下几类:
(1)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 P53 (产生或形成)
(2)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存在形态)
(3)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价值周转特性)
2-10 什么是金融资产?简述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
融资产——以货币信用的形式产生和存在的各种资产。SNA 按金融工具(手段)将其细分为七种要金
融工具:( 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通货和存款、( 3)股票以外的证券、( 4)贷款、( 5)股票
和其他产权、( 6)保险专门准备金、( 7)其他应收或应付款项。
3-1 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生产(含流通)、分配、使用三个基本环节。
3-4 简述理解国内总产出的概念及其构成。
国内总产出——实物角度: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有常住单位)的全部产出
之和。( 1)从产品形态看:货物与服务。( 2)从实现方式看:商品与非商品。( 3)从经济用途看:生产资
料与消费品,或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国内总产出——价值角度: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完全价值之和。价值构成为:(1)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固定资本消耗c1 和中间消耗c2;(2)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 和剩余劳动价值m。
3-10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试写出从生产、分配和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GDP——由本国全体常住生产者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它等于国内总产出
扣除全部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
( 1)从生产角度——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 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
( 2)从分配角度——分配法(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构成要素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3)从使用角度——使用法:
GDP= 国内总产出—中间消耗= 国民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3-13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 NDP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核算期内的固定资本消耗之和国内生
产总值 GDP 是一个包括部分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而国内生产净值则是一个没有任
何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
3-16 什么是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结果是什么?
初次分配——产品价值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直接分配,它所提供的收入是经济主体得自生产活动
的“原始收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是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P85
3-17 什么是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过程的结果是什么?
再分配——初次分配之后的所有收入转移过程,它所提供的各种收入是由有关原始收入转化生成的
“派生收入” 。收入再分配结果是形成可支配收入。
3-19&3-20 计算题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各部门总产出- 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加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国内生产净值 =GDP —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总收入GNI=GDP+ 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净收入 NNI=GNI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
可支配总收入 =GNI+ 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4-4 对称投入产出表和U-V 表分别有哪些平衡关系?反映什么经济内容?
(一)对称投入产出表P96
1.行平衡: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总产出
2.列平衡: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各部门的行列平衡:各部门的总产出=总投入
4.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关系:全社会的总产出=总投入
(二) U-V 表 P101
1.产品部门的平衡
2.产业部门的平衡
4-7 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有何异同?
完全消耗系数——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要直接消耗和全部简介消耗的产品的数量之和
B=1/(I-A)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