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 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 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 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 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doc
学习指导>> 1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学课后题答案[40页]
《国民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什么是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在中国是如何演进的?在中国,国民经济是一个较为成熟并广泛普及的经济学概念。
结合不同出处的释义,对国民经济的解释可认为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
中国的国民经济学是较为年轻且颇具特色的学科,新中国成立、经济转型、体制转轨都对国民经济学的孕育产生了深远的本土化影响。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通过国家的力量,如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这体现了国民经济管理思想。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江苏分会所编的《国民经济建设》一书被视为“国民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之处。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紧随国家战略和管理理念,设立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统计专业,同时着手相关教材编纂。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国民经济计划研究室,钟契夫教授编纂出版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反映该学科特征的最早教材。
此时的国民经济学便已体现了本土化的鲜明特点。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民经济的研究重点也从计划转轨到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国民经济的战略规划、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下,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1982年初,12所高等院校的学者编著了国内第一本该专业教材,《国民经济管理概论》。
1986年,厦门大学钱伯海教授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开国民经济学先河,最早提出“国民经济学”概念,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市场经济确立后,1997年国家教育部高教专业目录中首次提到国民经济学,此后国民经济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势头,但对国民经济学的理解普遍都包括了“运行”和“管理”两个方向。
直至201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著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将国民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国民经济系统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主要进行国民经济战略与规划、体制改革、政策设计、宏观经济运行模型、国民经济监测预警与综合评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微观规制等方面的研究。
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学出版社.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学习指导杨灿主编ii / 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08《国民经济统计学》学习指导2 /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1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本章小结】1.国民经济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大系统:横向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各单位、各部门;纵向则包括生产、分配、使用等经济运行环节,以及“条件-过程-结果”的不断循环过程。
据此建立的国民经济循环框架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的基本切入点。
2.国民经济统计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演进为现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其内容和方法体系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为此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形成了庞大复杂的体系(国民核算体系),它构成经济统计的主要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管理与分析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3.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两大模式的国民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两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也有着某种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如平衡原则)。
我国曾经长期采用MPS,现在转轨到SNA,因此,对两大核算体系的异同关系仍应适当把握。
4.从分析角度看,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五个领域,即“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构成了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内容。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则提供一种更为科学、严谨的核算方法。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了“基本核算表(五大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5.国民经济核算应该遵循系统分析的一般原则。
国民核算“平衡原则”和“主体原则”构成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和基本核算规范,对此应该准确把握、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
此外,关于核算时间的权责发生制、关于经济流量和存量计价标准的现行市场估价,以及关于数据汇总方式的“加总”和“取总额”等,都是贯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应该适当理解和应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的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也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机关、单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 上述三种涵义的相互关系:是密切联系着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就无法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没有数量就没有统计,统计反映的不是抽象的纯数量,而是具体的,密切联系事物质的量.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三、统计的作用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统计学至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一、政治算术一社会经济统计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 Patty,1623-1687年)和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1620-1674年)。
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
《国民经济统计学》思考练习题第一章总论1。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何界定?2.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如何?其自身学科性质如何?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统计分类的经济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5.SNA与MPS的有何区别?6。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优点是什么?7.我国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情况如何。
8。
熟悉以下概念:常住单位、经济流量、存量、市场价格。
第二章生产核算1。
什么是生产?国民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是如何确定的?2。
我国的生产概念与SNA中的有何区别?3.什么是货物、服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
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5.什么是总产出?其作用如何?6.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总产出的具体核算方法和内容分别是什么?7。
什么是中间消耗?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8。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作用如何?掌握其三种计算方法。
9.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现称GNI)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0。
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11.如果一个农场和一个工厂都增加了自用原材料的生产,根据中国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对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何种影响?12。
如何通过国内生产总值体现总供应和总需求的对应关系?练习题2。
1某年某地区已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资料如下:部门产出(亿元)中间消耗率(%)农业2400 50工业8750 72建筑业1020 70金融业 480 35其他服务业3200 64要求:(1)分别计算各产业的中间消耗;(2)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计算各产业的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2。
2已知某金融部门某年生产总产出350亿元,中间投入128亿元,劳动者报酬1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5亿元,生产税16亿元,补贴4亿元。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修订杨灿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修订杨灿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本后习题答案
Me=(150+150)/2=150
=(125*8+175*10+225*4+275*2)/24
=175
M0=150+(10-8)/(10-8+10-4)*(200-150)=162.5
M0=200-(10-4)/(10-8+10-4)*(200-150)=162.5
公式见P82简单平方法下的公式:
工资总额的点估计=N* =56*1500=840000
月平均工资点估计值为560元
560-9.18=550.82
560+9.18=569.18
平均工资范围(550.82,569.18)
- =520-580=-60
-60+0=-60
100%*89.66%=89.66%
第六章抽样推断
P199
NO.8
∑Xf=28000, N=1500, n=50, t=2
=∑Xf/∑f=28000/50=560
S =∑(X- ) *f/∑f=52640/50=1052.8
μ = =4.59
∆x=t*μ =5*4.59=9.18
∑q1p0-∑q0p0=418000-365000=53000
由于产量增加了14.52%,使总产值增加53000元
Kp甲=p1/p0=41/40=102.5%
Kp乙=p1/p0=58/55=105.45%
=∑q1p1/∑q1p0=(41*5500+58*3600)/(5500*40+3600*55)=434300/418000=103.9%
=∑X1f1/∑f1=52000/100=520
=∑X0f0/∑f0=29000/50=580
=∑X0f1/∑f1=52000/100=520
国民经济统计学绪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SNA将整个国内机构部门划分为几类?A.3类B.4类C.5类D.6类正确答案:C2、基本价格是生产者就其生产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产出从购买者那里获得的、扣除了生产或销售时应付的()、再加上所获得的补贴后的金额。
A.进口税B.产品税C.增值税D.营业税正确答案:B3、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就其生产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产出从购买者那里获得的、扣除了向购买者开列的所有()或类似可抵扣税后的金额。
A.进口税B.产品税C.增值税D.营业税正确答案:C4、北京大学属于SNA中的()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公司部门C.一般政府部门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正确答案:C5、中国人民银行属于SNA中的()。
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公司部门C.一般政府部门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外生发展的有()A.为经济问题的科学实证而评判现有统计方法,对其缺陷的质疑、发现和改进B.对某统计方法采用所需条件的分析,如对数据的要求、对方法所含假设前提的分析或假设条件放宽后对数据分析结论的影响C.科学分析所得数据以期得出正确结论的研究D.信息社会中统计数据的选择使用以及数据的再开发正确答案:A、B、C、D2、市场价格的形式包括()A.基本价格B.生产者价格C.销售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正确答案:A、B、D3、在SNA中,生产单位的活动可以分为()A.直接活动B.主要活动C.次要活动D.辅助活动正确答案:B、C、D4、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包括()A.等式法B.单式平衡表C.账户式平衡表D.矩阵式平衡表正确答案:A、B、C、D5、账户式平衡表可以体现的平衡关系有()A.平衡表内的平衡关系B.账户体系间的平衡关系C.不同部门间账户的平衡关系D.不同国家间账户的平衡关系正确答案:A、B、C6、下列平衡表中有平衡项的是()A.单式平衡表B.生产账户C.收入分配账户D.资本账户正确答案:B、C、D7、在矩阵式平衡表中,横行方向代表()A.流入B.流出C.来源D.使用正确答案:B、D三、判断题1、产出估价通常使用基本价格或生产者价格,而中间消耗估价通常使用购买者价格。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属性”具体取决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界定。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标准答案-杨灿-第二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作者:————————————————————————————————日期:3-16(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3-17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4-15投入部门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产出部门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增加值1065.2 465.6 717.5 553 2801.3 总投入1200 1560 2040 1200 6000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4-16投入部门最终产品总产出1 2 3 4产出部门1 60 120 10 15 395 6002 78 360 70 45 647 12003 18 12 6 15 149 2004 30 60 16 30 164 300增加值414 648 98 195 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5-171 借:其他投资360贷:货物出口3602 借:货物进口7200贷:其他投资72003 借:经常转移16贷:货物出口164 借:货物进口120贷:储备资产1205 借:服务进口 5贷:其他资产 56 借:服务进口24贷:其他资产247 借:储备资产30贷:服务出口308 借:储备资产50贷:经常转移509 借:其他资产60贷:服务出口6010 借:货物进口3000贷:直接投资300011 借:其他投资50贷:货物出口5012 借:其他投资200贷:证券投资20013 借:储备储备60贷:其他投资60需要说明的问题:(7)和(8)国内收入的3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并没有明确说明作为外汇储备,一般不作为外汇储备处理,而应计入其他投资里的其他金融资产(存款)。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 课后答案 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学》第二至七章习题及其解析
4
国民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国民经济学》第二至七章习题解析
第二章参考答案
74 页 32 题 (1)用生产法计算 最终产品总值=∑(各部门增加值)+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 ∑(各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280-62)+09960-340)+(326-83)+(188-35)+(237-36)+(452-85) +(530+530×10%-76)+200 = 2477(亿元) (2)用支出法计算 最终产品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886+548+(75-32)=2477(亿元) 74 页 33 题 (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8110+3037+(1200-1060)= 11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16000-11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11287-1480-5240-(610-15)=3972(亿元) (2)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生 产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公共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增加 贵重物品净获得 净出口 出口 减: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 11287 国内生产总值
45
106 页第 17 题 根据 Q ( I A) Y
1
及 B ( I A)
1
1
I
q1 1.18 0.27 0.08 20 37.9 q2 0.62 2.45 0.58 50 140.7 q 0.12 0.24 1.16 10 26 3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后习题
P54 识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P128(1) (80+92.2+96.8)/3=89.67(198+201+208) /3=202.3333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89.67/202.3333=0.4432(96.9+120+1+115.3)/3= 110.77(208+220+205)/3=211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110.77/211=0.5250(2)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0.4432*3=1.3296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0.5250*3=1.575(3)(198+201+208+208+220+205)/6=206.6667100.22/206.6667=0.4849上半年劳动生产率0.4849*6=2.9094P167 17题(1)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根据教材公式:=Σx1f1/Σf1/Σx0f0/Σf0=1035000/200/900000/200=1.15=115% Σx1f1/Σf1 - Σx0f0/Σf0=1035000/200-900000/200=675元/人(2)固定构成指数:Σx1f1/Σf1/Σx0f1/Σf1=1035000/200/950000/200=1.089=108.9%Σx1f1/Σf1-Σx0f1/Σf1=5175-4750=425元/人结构影响指数=Σx0f1/Σf1/Σx0f0/Σf0=950000/200/900000/200=10556=105.6%Σx0f1/Σf1-Σx0f0/Σf0=4750-4500=250元/人抽样推断的作用: p1671有些现象无法进行全面调查,为了测算其全面资料,必须采用抽样调查。
这些现象有:是带有破坏性的试验或检验,都是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
只能取抽样调查方式绝对不允许全面调查,这是抽样调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 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3-17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4-15投入部门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产出部门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增加值1065.2 465.6 717.5 553 2801.3 总投入1200 1560 2040 1200 6000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4-16投入部门最终产品总产出1 2 3 4产出部门1 60 120 10 15 395 6002 78 360 70 45 647 12003 18 12 6 15 149 2004 30 60 16 30 164 300增加值414 648 98 195 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5-171 借:其他投资360贷:货物出口3602 借:货物进口7200贷:其他投资72003 借:经常转移16贷:货物出口164 借:货物进口120贷:储备资产1205 借:服务进口 5贷:其他资产 56 借:服务进口24贷:其他资产247 借:储备资产30贷:服务出口308 借:储备资产50贷:经常转移509 借:其他资产60贷:服务出口6010 借:货物进口3000贷:直接投资300011 借:其他投资50贷:货物出口5012 借:其他投资200贷:证券投资20013 借:储备储备60贷:其他投资60需要说明的问题:(7)和(8)国内收入的3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并没有明确说明作为外汇储备,一般不作为外汇储备处理,而应计入其他投资里的其他金融资产(存款)。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 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 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 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 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课后练习答案
444一:中间消耗=17106-9556=75501、 营业盈余=9556-5166-1202-1178=20102、 总消费=5404+2312=77163、 净出口=2248-2186=624、 总投资=9556-7716-62=1778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778-(-32)-0=1810二:增加值=10*15+(48-23)+0.1+o.4+0.5-112=64(亿元)三: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8+12-12+88=206(亿元)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四: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10-25-120-5=300(亿元)六:(一)各部门中间消耗1、农业:2300*34%=782(亿元)2、工业:9200*75%=6900(亿元)3、建筑业:1000*70&=700(亿元)4、运输业:540*50%=270(亿元)5、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二)1、国内生产总值=(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17.5)=6840.5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6840.50/(2300+9200+1000+540+3270)=6840.50/16310=42%七: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1400+3950+4250=24020(亿元)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八: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九:1、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686+548+(75-32)=2277(亿元)十: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3、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79(亿元)十一:(一)各年度的GDP: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总消耗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国民经济统计学绪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SNA将整个国内机构部门划分为几类?A.3类B.4类C.5类D.6类正确答案:C2、基本价格是生产者就其生产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产出从购买者那里获得的、扣除了生产或销售时应付的()、再加上所获得的补贴后的金额。
A.进口税B.产品税C.增值税D.营业税正确答案:B3、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就其生产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产出从购买者那里获得的、扣除了向购买者开列的所有()或类似可抵扣税后的金额。
A.进口税B.产品税C.增值税D.营业税正确答案:C4、北京大学属于SNA中的()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公司部门C.一般政府部门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正确答案:C5、中国人民银行属于SNA中的()。
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公司部门C.一般政府部门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外生发展的有()A.为经济问题的科学实证而评判现有统计方法,对其缺陷的质疑、发现和改进B.对某统计方法采用所需条件的分析,如对数据的要求、对方法所含假设前提的分析或假设条件放宽后对数据分析结论的影响C.科学分析所得数据以期得出正确结论的研究D.信息社会中统计数据的选择使用以及数据的再开发正确答案:A、B、C、D2、市场价格的形式包括()A.基本价格B.生产者价格C.销售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正确答案:A、B、D3、在SNA中,生产单位的活动可以分为()A.直接活动B.主要活动C.次要活动D.辅助活动正确答案:B、C、D4、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包括()A.等式法B.单式平衡表C.账户式平衡表D.矩阵式平衡表正确答案:A、B、C、D5、账户式平衡表可以体现的平衡关系有()A.平衡表内的平衡关系B.账户体系间的平衡关系C.不同部门间账户的平衡关系D.不同国家间账户的平衡关系正确答案:A、B、C6、下列平衡表中有平衡项的是()A.单式平衡表B.生产账户C.收入分配账户D.资本账户正确答案:B、C、D7、在矩阵式平衡表中,横行方向代表()A.流入B.流出C.来源D.使用正确答案:B、D三、判断题1、产出估价通常使用基本价格或生产者价格,而中间消耗估价通常使用购买者价格。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杨灿-第二版
3—16(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
2=941。
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
2(亿元)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
2=883。
2(亿元)(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
2+0.5=941。
7(亿元) 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
2+0。
5=941.7(亿元)(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
2+0.5=883。
7(亿元) 或=GNDI —固定资本消耗=941。
7—58=883.7(亿元)3—17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
5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
5+(28—63)=429.5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
5—6-4-65.8=353。
7A=0.06 0。
11 0。
07 0.11 0.00 0.29 0。
01 0。
08 0。
03 0.14 0。
43 0。
20 0.03 0。
16 0。
13 0。
15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5—171 借:其他投资360贷:货物出口3602 借:货物进口7200贷:其他投资72003 借:经常转移16贷:货物出口164 借:货物进口120贷:储备资产1205 借:服务进口 5贷:其他资产 56 借:服务进口24贷: 其他资产24贷:服务出口30贷:经常转移509 借:其他资产60贷:服务出口6010 借:货物进口3000贷: 直接投资300011 借:其他投资50贷:货物出口5012 借:其他投资200贷:证券投资20013 借: 储备储备60贷: 其他投资60需要说明的问题:(7)和(8)国内收入的3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并没有明确说明作为外汇储备,一般不作为外汇储备处理,而应计入其他投资里的其他金融资产(存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GDP 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 、“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属性”具体取决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界定。
只有将空间属性(经济领土)与时间属性(经济利益中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当地确定一个机构单位是否为本国的常住经济单位。
2-2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区别是什么?机构单位——能以自己的权利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均将活动并能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可以编制出一整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会计账户(住户除外)的一些经济实体。
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虽然从事几种活动但其主要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比重的单位。
区别:机构单位强调经济单位在法律和财务上的独立性与决策权,并以能否编制一整套完整的会计账户作为基本判据;而基层单位只是关注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上的相对独立和决策权,以及能否提供基本的生产活动数据。
2-8 什么是非金融资产?简述非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
非金融资产——除金融资产以外,其他实物或者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各种资产。
主要有如下几类:(1)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 P53 (产生或形成)(2)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存在形态)(3)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
(价值周转特性)2-10 什么是金融资产?简述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
融资产——以货币信用的形式产生和存在的各种资产。
SNA 按金融工具(手段)将其细分为七种要金融工具:( 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通货和存款、( 3)股票以外的证券、( 4)贷款、( 5)股票和其他产权、( 6)保险专门准备金、( 7)其他应收或应付款项。
3-1 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生产(含流通)、分配、使用三个基本环节。
3-4 简述理解国内总产出的概念及其构成。
国内总产出——实物角度: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有常住单位)的全部产出之和。
( 1)从产品形态看:货物与服务。
( 2)从实现方式看:商品与非商品。
( 3)从经济用途看:生产资料与消费品,或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国内总产出——价值角度: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完全价值之和。
价值构成为:(1)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固定资本消耗c1 和中间消耗c2;(2)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 和剩余劳动价值m。
3-10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试写出从生产、分配和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GDP——由本国全体常住生产者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它等于国内总产出扣除全部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
( 1)从生产角度——生产法:GDP=∑(各部门的总产出- 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 2)从分配角度——分配法(收入法):GDP=∑(各部门的增加值构成要素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其中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3)从使用角度——使用法:GDP= 国内总产出—中间消耗= 国民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13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 NDP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核算期内的固定资本消耗之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一个包括部分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而国内生产净值则是一个没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
3-16 什么是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结果是什么?初次分配——产品价值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直接分配,它所提供的收入是经济主体得自生产活动的“原始收入”。
收入初次分配结果是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
P853-17 什么是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过程的结果是什么?再分配——初次分配之后的所有收入转移过程,它所提供的各种收入是由有关原始收入转化生成的“派生收入” 。
收入再分配结果是形成可支配收入。
3-19&3-20 计算题公式:国内生产总值GDP = ∑(各部门总产出- 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国内生产净值 =GDP —固定资本消耗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总收入GNI=GDP+ 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净收入 NNI=GNI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GNI+ 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4-4 对称投入产出表和U-V 表分别有哪些平衡关系?反映什么经济内容?(一)对称投入产出表P961.行平衡: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总产出2.列平衡: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总投入3.各部门的行列平衡:各部门的总产出=总投入4.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关系:全社会的总产出=总投入(二) U-V 表 P1011.产品部门的平衡2.产业部门的平衡4-7 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有何异同?完全消耗系数——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要直接消耗和全部简介消耗的产品的数量之和B=1/(I-A) — I完全需求系数——就是列昂节夫逆矩阵中的元素:B=1/(I-A)P1085-1 什么叫经济交易?它有哪些基本分类?经济交易——按机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经济交易有八种主要类型P49: 1.有偿货币交易、 2.经常性现金交易、 3.资本(积累)性现金转移4.易货交易、 5.实物报酬、 6.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 7.实物转移、 8.内部交易经济交易分类:1.货物与服务交易( P 类,产品交易)2.分配和资本转移交易( D 类)3.金融交易( F 类)4.其他积累交易( K 类)经济加以的核算分类图P1315-7 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如何区别?经常转移(现期转移)——经常地和有规律地发生并会影响转移双方现期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无偿转移。
需要在收入分配和收入支配中予以反映。
资本转移——转让资产所有权、而不涉及现期收入的转移支付。
需要在资本交易中予以反映。
(“资本转移优先”原则——交易只要涉及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或者与某一交易者的资产增减有关,就是资本转移,否则就是经常转移。
)5-15 简述资本转移的主要形式。
1.资本税和资本转移税、2.投资补助、3.其他资本转移6-3 什么是国民财富?试写出其计算公式。
国民财富是就经济总体而言的资产净值,是经济总体拥有的全部金融和非金融资产价值减去其全部未偿还负债价值所得之差额。
国民财富(净值)=资产总计=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总计+ 金融资产—负债—净金融资产6-10 从一定时期来看可能导致资产负债存量发生变动的原因有哪些?1.由于各种非金融资产交易而引致的非金融资产的变动;2.由于各种金融交易而引致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变动;3.由于战争和资源发现灯非交易因素而引致的资产或负债的数量变动;4.由于价格波动而引致的资产或负债的持有损益。
6-11 简述引起资产负债数量发生变动的各种外生因素。
1.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2.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3.非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4.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5.灾难损失;6.无偿没收;7.未另分类的非金融资产物量的其他变动;8.未另分类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其他物量变动;9.分类引起的结构变化。
7-7 举例说明:什么是“交易者账户”和“交易账户” ,两者的平衡方式有何不同?能否说,交易账户是专门反映经济交易情况的,而交易者账户则不反映这些情况?交易者账户——分别从某个国民经济部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或国外等交易主体(交易者)的角度加以编制的账户。
如钢铁生产部门的生产账户,反映该部门在生产钢铁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和产出情况。
交易账户——对于某个重要的交易项目或资产负债项目,还可以将许多交易主体的有关交易流量或资产负债存量按借贷平衡原理对应地组织起来形成的账户。
如钢铁部门的钢材物资的产品账户,反映有关钢材物资的各种供给来源和使用去向的全面情况。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交易账户”旨在反映不同交易者参与同一经济交易所形成的全部收支流量及其总量平衡状况,或是在同一资产(负债)项目上锁形成的借贷关系及其总量平衡状况;“交易者账户”旨在反映同一交易者参与各种或某种经济交易的情况或与其他交易者之间的资产负债关系。
不能。
两类账户的差别,实质上不在于它们是否反映了经济交易的内容,而是在于它们怎样反映和反映的角度。
7-14 从核算角度看,储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差额”指标?它受哪些因素影响,与哪些账户有关?8-3 什么是产品的“基本价格”和“要素价格”?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基本价格——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以及产品税之外的其他生产税净额的总和。
要素价格——从基本价格中扣除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其他生产税净额所得到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