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表现及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哀伤中也伴有自我价值的降低,但自我感觉 仍保持完整,可出现精神极度痛苦以至失去对 外界的兴趣,不愿接受亲人已死亡的现实。
8
哀伤与抑郁
选择新的客体替代旧的亲人的能力丧失,是不 愿忘记亲人。这种自我的阻遏及受限为哀伤的 表现,其他的主动功能和兴趣并未丧失。
抑郁也可为亲密客体丧失后出现的反应,当事 人却不清楚,自己在这个丧失的客体身上失去 了什么。界限模糊。
罪恶感是一种防御,以重获决定事件过程的控 制感,应对精神创伤事件。
19
抗抑郁药的动力学
强调意义和人际因素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精神分析的核心发现(潜意识、冲突、阻抗、
移情、防御)是患者、疾病、医生和药物之间 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强大的影响因素。 在许多案例中,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与治疗相 一致,不需要特别强调。 但在难治性患者中,精神动力性因素可能会深 深影响着治疗目标的达成。
22
抗抑郁药的动力学
1912年弗洛伊德注意到正性移情(包括患 者意图获得医生的有益信任、希望通过医 生变得更好、获得医生的爱或通过真正的 康复得到自尊的渴望等举动)是患者提升 其克服症状能力的关键因素。
6
哀伤与抑郁
哀伤通常为对亲密的人的丧失所产生的反应, 或因离开自己亲爱的祖国、失去自由和理想等 所产生的反应。
哀伤并非病态,也不需要治疗,虽然有时它可 以导致人们变得脱离原来的生活轨道。
7
哀伤与抑郁
抑郁则对外界兴趣减弱、爱的能力丧失、所有 能力受限及自我价值的丧失,伴自责和自怨, 甚至出现带有妄想性的惩罚期待。
12
心理动力性理解4
自尊,自己的意愿,独立(分离-个体化)未 得到鼓励、支持和引导
父亲缺位或严厉惩罚,欲望禁止,无肯定。 客体丧失和分离创伤:无助无望影响一生。 内心不够强大和稳定,需要理想化客体并迎
合其需求。 早年重复的体验被逐步内化成精神结构。
13
基本冲突
非常渴求理想化母亲(共生性质) 害怕被遗弃 试图控制攻击冲动(对依赖愤怒,因受伤
案例:男性,43岁,街道科员,抑郁,性功能 障碍。失业,分居,自我挫败,有认识无行动 (看抑郁症的书,自我剖析,但就是不去找工 作)。感受别人的帮助是支配,顺从别人武断 行为并气愤,但感无力且无能去报复,消极对 抗别人(对妻子、治疗师) ,然后惩罚自己。
16
攻击和抑郁
攻击外在客体,破坏友谊、家庭关系、工 作关系、生活机会。
来自外部世界的理想化的成功希望破灭。 自杀:来生再能达到,无所不能地否认,
防御性的错觉。
17
攻击和抑郁
丧失爱的客体和自体的部分,哀伤导 致攻击直接指向自体,持续自我批判 摧毁自体表征,恨自己,禁止自己完 成任何愿望。
18
攻击和内疚罪恶感
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已经建立了自我理 想化。
对客体的攻击内射并产生内疚,和丧失的客体 认同。
抑郁症与哀伤的最大区别:自我感觉完全被剥 夺、自我完全缺乏。
9
哀伤与抑郁
耐心听抑郁症重复对自己的指责,发现实际上 与病人本身不符,而多少与那个病人描述的所 爱的或、爱他的或应该爱的人的特征相符。
病人对自己的指责实际上是关于他所爱客体的 ,以指向自我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个经常对其丈夫因娶了自己这样一个无能的 女人感到抱歉的妇女实际上是在隐晦地指责这 个男人的无能。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减退、体重明显下降;或食欲增加、体重 明显增加;
9.性欲明显减退。
时间2周,严重程度
3
抑郁的多种呈现
内源性抑郁 慢性疼痛,躯体化为主 酒依赖 厌食暴食为主 抑郁性格,抑郁生活方式 低自尊,自卑,自我挫败------
4
抑郁ຫໍສະໝຸດ Baidu心症状
心境和情感:低落,愉快感降低,自尊自 信低下,消极厌世,无助无望无价值空虚
能量活力: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睡眠食 欲减少,力比多丧失。
自体和客体:退缩,专注于自身疼痛。 丧失和挫败体验,罪恶和羞耻冲突。
5
心理动力性理解1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哀伤和 抑郁)是精神分析理解抑郁的基础 。
暴怒,对客体失望) 攻击转向自己 矛盾依赖(需要和攻击)
14
抑郁的防御策略
焦虑粘着,自我挫败,招人嫌 助人综合征:只顾尽责任,不满足自己需要 自恋:不需要别人,让别人依赖自己 分裂型:只与自然、动物、数学、科学接触。 退缩:白日梦成瘾。
防御失败-抑郁
15
经典精神分析案例
爱恨冲突:一旦感受到想要伤害、毁灭的客体 是所爱客体一部分,罪恶感和悲伤便出现。
抑郁症
抑郁症
终生患病率:男性 5-12% 女性10-25%
美国 16%
中国4-9%
病因 生物: 神经递质、 遗传、内分泌等 社会心理:成长经历;应激触发。
2
描述性诊断标准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10
心理动力性理解2
应对模式:容易放弃或感到被放弃,感到 无助或无望,消极被动。依赖人格特征。
或反的:表面上忙碌和过分乐观。 父母或其他重要家庭成员也有。认同。
11
心理动力性理解3
早年成长缺陷或创伤经历:缺失恰当养育 环境,不被父母需要,情感缺位。
婴幼儿调节、表达情绪缺少支持和回应。 感受被拒绝和孤独,分离焦虑。
因素)被忽视,精神科医师也因此而失去了一
些处理困难病人的潜在工具。
21
抗抑郁药的动力学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的一项大规模的 关于抑郁症治疗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 发现结果显示处方医生的处方行为实际上 比真正处方什么药物更重要。
改变的愿望和对医生的正性移情以及药物 共同调动患者内在的自愈能力,比药物的 活性成分更有力。
20
“健康离幸福有多远”
过去20多年精神医学的发展得益于日益增加的 循证证据以及蓬勃发展的更安全、更耐受和可 能更有效的药物,但治疗的结局实质上并没有 比20多年前好多少。
如何跨越精神疾病明确诊断后的治疗困难依然 是个严重的问题。
精神医学从精神动力学框架向生物学框架的转
变,一些有意义的方面(如难治性抑郁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