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 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 因素 市场 交通 运输 政府 政策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 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 规模 对农业区位 选择的影响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 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3)混合农业。 ①概念: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
业。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地。 _________
③生产优势(以澳大利亚为例)。 a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b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c市场适应性强,经济收入稳定。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合理生 产强度 不合理生 产方式 农业技术 改革 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水土流失 、土地肥力下降等 引起_________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造成___________ 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导 农产品 和土壤受污染 致_______
4.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科技水平、商品率都比较低。( × )
【分析】从总体上看,水稻种植业投入的劳动力较多,机械化、
科技水平比较低,但在日本水稻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进入现 代农业阶段,实行家庭经营,商品率高。 5.商品粮农业就是商品谷物农业。( × ) 【分析】商品粮是农业生产单位或个人为交换而生产的粮食 , 如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就农业地域类型而言可分为三种:三 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
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其发展变 化性最大,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 的观念看待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 况合理安排,并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农业生产的发展, 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102211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102211
温带陆地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温带陆地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平原为主、土壤肥美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①西欧经济兴旺、城市化水平高。
②人们的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比严重
①商品率高
②集约化水平高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①培育劣种乳牛
②注重植物疫病的防治
【知识拓展】美国外乡农业专业化地域散布表示图
【中国农业散布地图】
①气候平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
②地形平整、土壤肥美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麦、牧羊混合运营
②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家庭运营
④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开展
⑤灵敏的布置农事
⑥较强的市场顺应性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域调水
②合理布置农事活动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域、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城市周围地域
②地形平整、土层深沉
①休息力丰厚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①小农运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过度规模运营
③树立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主要是温带大陆气候
①气候平和、降水较多
与当今〝教员〞一称最接近的〝教员〞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特殊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教员。〞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员被称为〝教员〞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教员〞,而普通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员〞或〝教习〞。可见,〝教员〞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员〞的含义比之〝教员〞一说,具有资历和学问水平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教员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则任命,故又称〝教员〞为〝教员〞。②平原辽阔、地形平整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据此完成1~2题。

1.两段文字分别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地域性季节性B.地域性计划性C.季节性周期性D.周期性灵活性2.针对上述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差异性因时制宜1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主要生长在这样的地区,别的地区不适合,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收割小麦,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故选A项。

第2题,针对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制宜,不误农时。

故选B项。

2.B树莓是一种直立灌木,果实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果中黄金”,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树莓喜冷凉气候,抗寒性强,喜光忌暴晒,其根系较浅,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不耐旱、忌涝,花期及果熟期对水分要求较高。

河南省封丘县(下图)是目前我国树莓种植第一大县。

据此完成3~4题。

3.封丘县树莓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春季风力较小B.夏季光照强C.冬季气温较高D.土质疏松4.封丘县树莓种植的发展方向是( )A.人工改良土壤,提升品质B.发展交通,增强外运能力C.加大植株密度,提高产量D.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3题,树莓“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因此封丘县的土壤有利于树莓生长。

故选D项。

第4题,树莓的品质由农业技术、土壤、气候等因素共同决定,且封丘县的土壤适宜树莓生长;封丘县目前交通便利;加大植株密度,不利于提高树莓品质;深度加工,可以提高树莓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故选D项。

4.D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

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地理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教材P42至P4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4.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正误判断:(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提示】(1)×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教材整理2农业地域的形成阅读教材P45至P4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正误判断:(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3)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以后就不会再变。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doc

4.1区域农业发展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课: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参考必修二知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学生回顾以前知识,为本节知识学习作准备)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学生举例说出我国、世界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现状。

(回顾以前学习知识)教师进行评价、说明。

3、观看东北地区农业的视频资料(可以选择其它地区)区域农业发展在东北地区比较有特色,是个典型案例。

二、讲授1、分析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背景(学生看图分析、讨论)要点:位置、地形(主要地形区)、土壤、气候、景观,范围等位置、范围:我国东北,纬度高、跨度大;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看图了解主要地形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学生说出成因、特点,观看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无霜期180天~80天。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气候源自型区位条件生产特点
解决措施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①劳动力丰富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适度规模经营
③建设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主要是温带大陆气候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②平原辽阔、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量多
③科技发达
①种植小麦和玉米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商品率高
降低能耗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①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②人们的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
①商品率高
②集约化程度高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①培育良种乳牛
②注重动物疫病的防治
【知识拓展】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中国农业分布地图】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干旱、半干旱气候
①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②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①交通便利
②地广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经济效益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章 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章 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①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麦、牧羊混合经营
②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⑤灵活的安排农事
⑥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②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城市周围地区
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解决措施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①劳动力丰富②种植历史悠久
③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候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①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②人们的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
①商品率高
②集约化程度高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①培育良种乳牛
②注重动物疫病的防治
【知识拓展】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中国农业分布地图】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干旱、半干旱气候
①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②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①交通便利
②地广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本章概述·明要求〔课标导航〕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运用材料,说明效劳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工业、效劳业布局,会分析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理解影响不同产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综合思维)。

理解不同产业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例理解环境因素在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围绕影响农业、工业、效劳业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绽开,分别介绍了影响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习时留意结合课本中的活动题,通过探究求知,理解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状况,到达从整体上把握,学会从详细问题上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首先要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分析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其次依据区位因素的差异及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

其次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重点分析人文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效劳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首先明确影响效劳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其次结合实例分析对效劳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生涯规划〕工程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学问相关的专业农学类专业与本章学问相关的知名高校浙江高校、吉林高校、中国农业高校、南京农业高校、华中农业高校、西北农林科技高校、华南农业高校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2.理解自然、人文等因素及其开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依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实地观看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差异,熟悉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依据图文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用观看、调查等方法收集农业区位信息,探究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原那么和方法。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后记: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产品的产业, 就是农业。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绝对区位 区位因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 素[ 相对区位 素的相互联系 自然环境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区位因 素 素 社会环境因 素 区位选 择 实质 区位因 差异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方法 的生产经营方式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 产习惯等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采取合理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授课题目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三维目标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1. 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重 点 2. 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难 课 点 型 教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因材施教
分析活动和案例 p43-44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项目 内容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 概念 农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 业 地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 域 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工以及 形成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 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案例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重点) 标志 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农业生产地区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一、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一)自然区位因素(静态因素)(二)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二、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自然条件】:(1)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不利: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2)地形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发展种植业;西部高原,发展畜牧业;周围山地环绕,发展林业。

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4)水源河湖众多,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1)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2)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3)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三、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四类: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

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即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详见下表所示:3.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赞成:从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阐述;××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反对:主要从不利于生态环境、人类发展的角度作答,角度要多样化。

(角度二:是否可以发展加工工业,有利条件)4.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1)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市场是变化最大的因素。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复习讲义.doc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复习讲义.doc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复习讲义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 自然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热量不足、多低温冻害② 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

③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层深厚2. 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②交通发达③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好。

(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 程度。

下阁示意屮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阁,回答(1)〜(2) 题。

(1)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2)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10°C 积温 B. H 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深化拓展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面积广,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 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 品质好;市场对长绒棉需 求量大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阁例•R 米气候生产拊力(kg/hm 1)• ■■鬱 地IX 界 国界二、 农业布局特点1.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1) 分布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2) 主要作物:大豆、小麦、水稻等。

2.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3.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偏少的草原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酉迹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 商品粮基地建设拓展提升商品粮基地建设须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 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10221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区域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10221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量多
③科技发达
①种植小麦和玉米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商品率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降低能耗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大牧场放牧业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高中地理 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高中地理 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3章第1节(第1课时)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熟悉农业区位的概念,熟悉农业区位因素的大体含义二、分析阻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各地地理位置成立地理空间概念3.结合实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分析农业的区位要素,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学习难点:对照分析各地农业的要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转变,从而对该地域农业进展提出合理建议课前预习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的形成;2、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阻碍专门大,尤其对农业生产活动阻碍较大,一样来讲,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或家畜的生长范围,因此自然因素是阻碍作物或家畜散布情形的重要因素。

预习自测: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转变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讨【探讨点一】探讨农业区位因素P43问题1:图3.1 图3.2对照熟悉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从而明白得区位问题2:依照所给资料和图片,结合图3.3分析阻碍农业的区位因素问题3:教材P43页活动题,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区位因素中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阻碍,把握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探讨点二】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转变P44问题:结合P44地中海地域农业进展的案例,从环地中海地域农业进展历史中分析活动题。

学始于疑:1、若是你是一个农业生态园区的承包者,在你的生态园区种植什么样的作物或饲养什么家畜,你会参考哪些要素?2、结称身旁的农村分析他们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质疑探讨:结合P45-46案例,探讨农业地域的形成。

1.混合农业的特点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要紧供给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要紧产地之一,仍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生产方式种麦和养羊,种麦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科技应用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农业专业化专业化程度高地域化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示意阻碍农业区位的要紧因素,读图完成第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一、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自然区位因素(静态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二、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1)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2)地形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发展种植业;西部高原,发展畜牧业;周围山地环绕,发展林业。

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
(4)水源河湖众多,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2)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3)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
三、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四类: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

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
即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详见下表所示:
3.
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赞成:从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阐述;××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反对:主要从不利于生态环境、人类发展的角度作答,角度要多样化。

(角度二:是否可以发展加工工业,有利条件)
4.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1)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市场是变化最大的因素。

市场的规模、产品的价格乃至政府的政策等都将直接影响市场,进而会影响农业区位。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区位。

现代交通条件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之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例如,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答题模板】
1.鹅卵石、砂对作物的影响
①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夜间降温快,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和光合作用
②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
③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2.农产品保鲜成本低的原因
① 在秋冬季采摘上市,低温利于保鲜;
② 产量小、销路好,库存时间短,保险成本低
3.品质好
①(纬度低)热量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深居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③灌溉水源充足(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种植经验丰富
⑤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⑥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病虫害、菌类少
⑦距工业发达地区远,无污染
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提供丰富有机质
②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③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留存
6.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①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