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类型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日益突显。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物质富裕和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结论
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教育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3.加强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必然要求。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都是必要的。
4.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有助于各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如森林砍伐、水源污染等,会导致生态系统受损,进而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灾害,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1.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并监督其执行。限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处罚力度,这些都有助于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社会和发展差距,这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和资源浪费。

这种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探讨这些原因,并提出对策来缩小发展差距。

一、经济因素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些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集,具备了吸引投资和发展的条件,而另一些地区则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则经济落后。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运行也可能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

一些地区由于拥有先进的产业和技术,可以迅速崛起,而其他地区则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困境。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通过支持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次,可以采取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手段来吸引外来投资,并引导资金流向发展滞后地区,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此外,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育和人力资源因素也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差异,造成一些地区人才辈出,创新能力强,而其他地区却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这会导致先进技术和高技能劳动力集中在一些地区,而其他地区缺乏发展动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改善教育质量。

同时,应该鼓励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流向落后地区,促进其人力资源的优化。

此外,还可以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以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和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和交通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导致了投资和发展的难度,而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和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

各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
等条件的不同,导致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发达或更落后。

2.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问题。

一些地区缺乏优质资源,缺乏优
势产业支撑,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3.政策导向和政府管制不当。

政府对于某些地区的扶持力度不足,或者政策过于歧视性,导致某些地区发展缓慢。

4.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问题。

人口的流动会使得地区间人口
数量的不均衡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平衡和薪资水平的差别。

二、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2.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

加强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引导力度,注重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引进、培养和
留用机制,鼓励各地创新创业,增强人才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4.加强政府管理和治理能力。

加强财政预算、公共服务和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政府管理,以及监管机制的改革,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 地区差异:在许多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快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日益积累,但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累积越来越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缓慢。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 产业结构不均衡: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而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使得经济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案1.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推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分配调整: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补贴和提供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不均: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些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难以吸引投资和人才,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不均衡的发展。

2.产业结构失衡: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只依赖于某一或几个产业,这种单一产业结构导致了经济的脆弱性。

当该产业受到冲击时,整个地区的经济便会陷入困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3.政策导向不当:一些地区得到了政府的特殊关注和优惠政策,而其他地区则缺乏支持。

这种政策导向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平衡配置,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针对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1.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再配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交通网络,可以使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流动更加便捷。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鼓励跨区域的资本流动和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以促进资源的再配置,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2.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

二、环境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导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这种矛盾不仅严重损害了环境,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2.环境规划和管理不善: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手段,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环境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经济发展中,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级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集中,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财政支持等方式吸引外来投资和企业落户欠发达地区,从而推动其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供社会保障等举措,促进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发展现代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推动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

首先,可以通过培育支柱产业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支柱产业是指在某个地区具有竞争优势,并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产业。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和发展支柱产业,提高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其次,可以加大创新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通过鼓励科技企业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提升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时,需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平衡和完善,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首先,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提升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其次,要注重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减轻不平衡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紧张等。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二、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良好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这些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具备更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而另一些地区,则地理条件较差,如地势低洼、气候恶劣等,这些条件则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政策倾斜政府的政策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地方,政府对特定产业或地区给予过多的支持和关注,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往往缺乏政策性的支持,这使得它们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劣势地位。

3.人才流动不均人才流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这些地区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更具优势。

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而一些地区则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三、解决途径1.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地区的政策引导,避免过分关注某些地区,而忽视其他地区。

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给予各地区公正的机会。

同时,也要加大对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同时,要注重弱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鼓励人才流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该加强人才流动政策的制定,鼓励优秀的人才流动到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法规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首先界定了环境规制的概念,分析了环境规制在我国的实施背景。

随后,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

在理论上,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实证上,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本文还考虑了环境法规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影响的差异。

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环境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文献综述环境法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等多个学科。

在经济学理论中,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来解释。

外部性理论强调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主张通过政府监管将环境成本内化。

公共产品理论从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角度探讨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政府干预理论侧重于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在国际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环境规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的环境法规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例如,Porter和Linde(1995)提出了Porter假说,该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法规可以刺激企业的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中国,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相关研究迅速增加。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政策有效性的评价。

例如,张晓亮等人(2012)发现,环境法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更为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在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土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地理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具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与此相比,内陆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落后,资源匮乏,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

2. 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的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政府主导的干预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而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丧失了培养人才的机会。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就医的选择性,一些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1.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外资和投资流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高其发展的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别是加强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地区之间的交通和信息不平衡。

3. 改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差异。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监管,确保其公平、有效地提供给每个地区的居民。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同时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支持不够、资源配置不均、发展模式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浅析。

一、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现实中,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大量政策扶持,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在政策扶持的不平衡性下,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也要对过多享受政策支持的地区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政策支持的过度倾斜。

二、资源配置不均资源配置不均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区之间资源的差异性,一些地区天然禀赋较好,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相对贫困。

这种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还可以通过跨区域合作来促进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发展模式不合理发展模式不合理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了单一的、局部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均等问题,造成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也可以通过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各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对策

标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对策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愈发显著。

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涉及经济发展的均衡性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公平、资源分配、政策制定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二是同一地区内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

发达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政策支持、人才聚集等优势,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从而加速其经济发展。

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如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政策支持不足等,往往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和资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同一地区内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凭借其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经济发展迅速。

而农村则由于缺乏这些优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策支持的不平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往往倾向于发达地区,这使得欠发达地区在政策上处于劣势,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和资源。

其次,人才流动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才聚集在发达地区,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向欠发达地区。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四起,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对策分析。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表现1.1 不同地区经济总量差距不平衡的首要表现就是不同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

例如,中国的发达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GDP总量巨大,产业链条完整,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能力强;然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却始终落后,人均收入不能与发达城市相提并论。

1.2 产业结构不平衡另外,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一些地方,因为自身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独特,发展出了特色优势产业。

但这些地区的特色产业仅仅是这个地区的龙头产业,发展出了这个产业链,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1.3 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内部同样存在经济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中国的一些城市,城中村与CBD相邻,形成了强烈的城中村-城中心区差距,城中村发达城市的方向性差距使得收入分配不均,产生了共同富裕与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贫困。

或者是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以致从开发经济时至今,依旧无法追上“一超多强”的赛道。

二、区域经济不平衡产生的原因2.1 历史原因历史的本质是不可逆的,一些地方的经济今天之所以和其他地方不同,也许就是因为历史的因素对此地经济的影响。

例如,港口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形成优势,长期的积累使其成为了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港口。

2.2 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地方的区位因素不同,有的地方港口发达,有的地方沙漠地带多,有的地区靠着沿海,有的地区则要面临高强度的垄断竞争。

各地区所处环境不同,也决定了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2.3 政策扶持的不足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水平也不同。

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对于产业的扶持和对于政策的调整还不够及时,使得这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后来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提供足够的扶持,对于细节不够关注,使得产业发展出现了停滞。

环境规制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部门的数据分析

环境规制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部门的数据分析

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



改革 开放 3 年来 ,我 国的经济 增长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但在 此 过程 中 ,高消 耗 和 高投 资 O多 的粗放 型经济增 长 方式 给 自然 资源 和环境 造成 了严重 的破 坏 ,环境 问题成 为 我 国制 定经 济发 展 战 略时

11 1 .

是环境 规 制促进 经济 的增 长 。如 Pr r(9 1 将 环境 规 制 促进 经 济增 长 的机 制 理 解 为 :环 ot 19 ) e
境 规制将 刺激 技术 革新 ,从 而减少 费用 ,提高 产 品质 量 ,这样 町能使 国内企业 在 国际市场 上 获得 竞争 优势 ,同时提高 产业生 产 率 ,促 进 经 济增 长 。Jf ae和 Pl r(97 、黄 德 春 和刘 志彪 (0 6 J f a me 19 ) 20 ) 的研究 都表 明环境 规制通 过技 术创新 促 进经济增 长 ,环境 规制 在给 一些企 业带来 直 接费用 的同 时 ,会 激 发 自主创新 ,继 而部 分或全 部地抵 消 因环境 规制产 生 的成本 ,从 而使这 些企业 产 生经 济效 益 。赵红 (0 7 运用 19 20 20 ) 9 6— 04年 的面板数 据实 证分析 了环 境 规制 对技 术创 新 的影 响 ,研 究 发 现环 境 规制 住 中 长期对技 术创 新 有 一 定 的激励 作 用 ,从 而消 除环 境 规 制 对 企 业 的不 利 影 响 ,促 进 经 济 的增 长。 Aeeo等 (OO 通过 研究 巴 西石 油炼 油 产业 采 用新 技 术 与 环境 规制 之 间 的 相百 作 用 ,认 为 环境 zvd 2 L) 规制 能带来 技 术 卜的革 新 ,从 而 吸 引 大 量 的外 来 投 资 ,进 而改 善 高 污 染 企业 的 经 营状 况 。Le等 e ( 0 1 [ 利用美 国汽车 尾气 排放 的数 据 ,实 证研 究 发 现严 格 的 环境 规 制 ,有 助 于 推 动企 业 的技术 创 2 1 )6 1

我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成立 。
RGDP

Pcm n 20 ) i a (03 对美 国制 造业 环 境 专 利 活动 与 污 k
染 治理支 出进行 分。国 内学 者 也 对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进 行 。
了大量研 究 。张 俐 萍 ( 9 4 通 过 对 美 国 环 境 规 19 ) 制 与 国民生产 总值和通 货 膨胀 率 的 分析 , 现 2 发 0
作者简介: 孔祥利 , 陕西师 范大学 国际商 学院教授 , 士 生导 师 ; 毅 , 西师 范 大学 国际商 学 博 毛 陕
院硕 士 生 706 l0 2


引言
生 产 率 就 下 降 0 2 % 。G l p a d R b r .7 a o n o e s l t (93 调 查 了 5 18 ) 6个 电力 企 业 的 环 境 规 制 情 况 .
著, 而西部 地 区经济增 长在 一 定程度 上推动 了环 境规 制 水平提 升 。据 此 应 当采取 相 应 的政 策措 施, 以促 进 中国各 区域环境 规制 与经 济增长 的 良性 互动和 协调发展 。 关键词: 济增长 ; 经 环境规 制 ; 区域 差异 ; 协整检 验
中 图分 类 号 :0 1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40 (00 0 ~ 0 6 0 收 稿 日期 :09— 6—1 F6. A 10 — 6 8 2 1 )l 0 5 — 5 20 0 5

世 纪 7 代开 始 的强 化 环境 规 制 政 策造 成 生 产 0年 性 投资转 移 , 18 的 国民生产 总值 比预期 所 使 93年
①环境规制 , 也称环境管 制 , 通常 包括污染 控制和 自然资源 管 理 , 里 主要 指 污 染 控 制 。 这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环境 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线性或者非线性关 系?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 存在空间异质性?关于以上问题的回答,对环境规制政策 的制定与评估,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目前的研究认为[1—11]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 在“U”型或“倒 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 异性。为此,有必要在实证模型中引入半参数空间计量模 型,既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参数的非线性关系和空间异质
0、β2 = 0 时,表明 ln EQ 与 ln ER 存在递增的线性关系;当
β1 < 0、β2 = 0 时,表明 ln EQ 与 ln ER 存在递减的线性关
系;当 β1 > 0、β2 < 0 时,表明 ln EQ 与 ln ER 存在“倒 U”型
的非线性关系;当 β1 < 0、β2 > 0 时,表明 ln EQ 与 ln ER 存
基金项目:福州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02007) 作者简介:叶娟惠(1988—),女,福建建瓯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o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润减少,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长期来看,随着环境规 制强度的提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 主动进行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 率,从而抵消了因环境规制强度提升而带来的成本增加, 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 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 可能是消极的,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能存在“U” 型、“倒 U”型或者其他类型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提出如 下假设: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作者:孙久文石林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05期摘要: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区域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进入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区域的城市极化效应带来的要素集聚、长期行政分权造成地区发展权利的失衡以及地区资源禀赋差异。

长期的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差距、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失衡三大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平衡发展为我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必须坚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重视区域协同,加强跨区域合作,才能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不平衡;区域协调;城市与区域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5-0032-0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平衡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动因(一)城市的极化效应城市极化效应是指各种经济资源要素单方向地向中心地区集聚,包括区域层面的城市以及全国层面的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地区间城市化水平不同而产生的经济资源要素单方向聚集。

[1](P36)极化效应的结果是城市地区更加繁荣,乡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城市的极化效应加剧了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的差距不断地扩大,成为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014年,全国四个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东部33 866.4元、中部24 838.3元、西部23 694元和东北24 969.7元,2010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东北的1.46倍、2014年为1.36倍。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

这种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形式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人力资源的不匹配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禀赋、工业基础的积累或政府政策的扶持,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发展滞后。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接近国际贸易港口,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引进,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较小等原因,经济增长较慢。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和企业落户落地。

例如,中国的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就给予了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准入便利,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等问题。

例如,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巨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一线城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来提高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

例如,中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实施的“免费教育”和“健康中国”等计划,就旨在提升这些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动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优质均衡。

例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流动率较低,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人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经济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直接的经济效应,也涉及到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上。

一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沿海地区往往拥有便捷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使其在对外贸易和制造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经济增长较为迅速。

而一些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长速度较慢。

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发达地区通常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较为优化和多元化。

而欠发达地区可能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这使得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比如,当资源价格下跌或农产品市场不稳定时,这些地区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区域发展不平衡还对就业机会产生了影响。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众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不仅包括高薪的技术和管理职位,也有大量的服务业就业机会。

这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地区寻找工作,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失,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在收入分配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明显的差距。

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享受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可能面临贫困、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这种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区域发展不平衡还会影响到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有限,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导致教育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差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和循序推理论点来探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首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采取差异化发展的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方案。

例如,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提供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投入,推动经济发展。

而对于发达地区,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各地区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例如,可以建立跨地区的产业园区,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集聚,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要加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和通信的便捷性,降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此外,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

此外,要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最后,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相关数据,全面了解地区发展的差距和问题。

同时,要加强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政策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强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是否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是否矛盾?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两个议题备受关注。

人们普遍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然而,我坚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本文将以600字至1000字的篇幅,探讨这一观点。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在于其共同的根本目标——人类的福祉。

环境保护追求的是一个健康、清洁和可持续的自然环境,而经济发展则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这两个目标并不互斥,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

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而经济发展则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手段。

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世代的发展能力。

在实践中,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此外,环境保护也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利益。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投资于环境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不仅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而且可以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全球采取更积极的环境政策,到2030年可创造超过2600万个就业岗位,增加8.1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当然,在实践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冲突。

例如,一些环境规制可能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管理,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该携手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提供相应的激励和支持,以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矛盾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融合的。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时注重平衡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心^E c c r n〇m^。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D O I: 10. 19634/j.c n k i. 11-1403/c.2018. 03. 012环境规制类型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孔海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摘要]通过对283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经 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则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对东中部区域城市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

[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率差距[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018)3-(K48-03—、弓I言收人差距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因此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收人差距是各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可以归因于地区生产率差距[_£]对于地区生产率差距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深人探讨,其中一些学者从经济集聚角度考察了其与地区生产率差距之间的关系_31,还有学者考察了资源禀赋和配置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_11。

此外,窦丽琛等考察了技术创新扩散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地区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生产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仅限于少数较发达地区,对广大落后地区而言这种作用并不明显。

上述文献为理解地区生产率差距的成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在研究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决定因素时,鲜有文献从环境规制类型角度分析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本文基于283个城市数据计算地区生产率,并以当年各地区生产率最大值与每个地区生产率的比值来衡量地区生产率差距,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环境规制类型与地区生产率差距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文章第二部分是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框架;第四部分报告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实证检验结果;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 G J007)。

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一)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由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强制性特征以及严格的部门监管,导致任何污染企业都必须遵守环保规定。

在企业资源稀缺性条件下,花费在遵循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上的成本,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开支,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这种影响对低效率企业来说更为明显,因为低效率企业和高效率企业相比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这样低效率企业就会被迫退出市场。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有差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较大,在低效率企业退出欠发达地区市场、高效率企业被保留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生产率水平提高,从而缩小地区间生产率差距。

(二) 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地区生产率差距的途径是: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引导企业投资于有利的环境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此,有利的环境技术是指尽量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而不是处理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即对污染物的处置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控制”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由于财政状况不同,执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力度有差别。

发达地区由于具备完善的环境规制制度和充足资金,能够引导和支持当地企业进行环境技术投资,率先提高企业生产率,建立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地区生产率。

因 此,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

48三、计量模型设定、指标构建和数据说明(一)计量模型设定为了考察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设定如下:T'FPCJ =00+01MERI+aJER1+/X t+"k1)其中i表示地区(地级市)t表示年份。

被解释变量TFPCJ表示地区生产率差距;M ERI表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ERI表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Xt 为控制变量;Ak为地区效应;et为随机扰动项。

控制变量X t具体表示为:X t =/R L t +/Z F t +/K F t +/Y F t(2)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人力资本^1.)、政府规模(21〇、对外开放度(1<卩')、研发投人(Y P')四个指标为控制变量。

其中人力资本(RL)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政府规模(Z F)用财政支出占GI)P比重衡量;对外开放度(K P')用进出口总额与当年GDP比值衡量;研发投人(YF)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表示。

(—)指标构建1.地区生产率差距指标构建地区生产率差距指标的构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借鉴孙晓华和郭玉娇[1的研究,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计算地区生产率,公式为:TFP =In YLl nKL(3)其中,Y为产出;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投人;s 为资本的产出弹性。

借鉴H a l l和Jo n es 71的研究,s 的取值为1/3,对于资本存量的计算,参考大多数文献的做法,采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

其次,在计算各地区生产率的基础上,用每年各地区生产率的最大值与每个地区生产率的比值来度量地区生产率差距。

2.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指标构建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指标的构建,本文选取“三同时”投资和环境评价数量两个单项指标,运用熵值法确权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3. 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选取现有文献对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的选取可以分为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种。

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的指标选取,以各地区排污费总额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

(三)数据说明本文计算地区生产率、生产率差距及控制变量的数据来自2005— 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R e i e r n a/E'c c m o m i。

|区域经济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⑴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环境规制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05 — 2015年《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由于以上年鉴的数据是基于省级地区,而计算得到的地区生产率、生产率差距指标是基于城市层面,因此建立计量模型时需要将省级环境规制指标与城市生产率差距指标进行匹配。

四、实证结果分析(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表1中第(1)和(3)列中回归结果显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显著,表 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地区生产率差距。

第(2)和(3)列回归结果显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指标的系数估计值在1%显著水平为正,表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

表1中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力资本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在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人力资本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地区生产率差距。

政府规模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

对外开放度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即表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扩大了地区生产率差距。

研发投人变量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研发投人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地区生产率差距。

表1基准回归结果变量⑴()()M E R I—0.0411***(—7.99)—0.03 97***(—7.75) J E R I0.001 40***671)0.001 62***789) R L—0.049 3***(—32. 99)—0.05 97***(—37 54)—0.048 2***(—25. 74) Z F—0.050 8***(—4.16)—0.038 2***(—3.07)—0.03 9 9***(—3.27) K F0.028 7***(4.25)0.020 5***2 95)0.00470(0.67)Y F—1.523***(—19.06)—1.423***(—17.54)—1.486***(—18. 64)常数项1.590***(133.08)1.6585**(131. 2)1.584***(107.12)地区效应控制控制控制R20.508 20.505 00.527 9N3 1133 1133 113注:()内的数值为t统计量;*、**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

(—)不同区域回归结果分析本文将所有城市按地理位置区分为发达区域城市和欠发达区域城市两种。

表2中第(1)和(3)列显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城市的生产率差距影响为负,在1%的水平显著。

从表2018年第3期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第(2)列和第()列的结果对比发现,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发达地区生产率差距影响为正,而对欠发达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的补贴、押金返还力度较小,无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因此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生产率差距影响不显著。

表2分区域回归结果东中部西部()⑵()()M E R I —0.021 8***(—4.33)—0. 155***(—11.44)J E R I 0.001 13***530)0.000 783136)R L —0.042 1***(—24. 89)—0.050 1***(—26. 59)—0.057 4***(—20. 84)—0.074 6***(—27. 80)Z F —0.071 3***(—4.31)—0.059 7***(—3.57)0.016 2(0. 99)0.007 57(0.43)K F 0.030 4***(4. 69)0.021 4***(3.19)0.319***(9.39)0.3055**(8.43)Y F —2391***(—20. 99)—2.257***(—19.39)—0.884***(—8.60)—0.793***(—7.27)地区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R20.510 30.512 80. 638 50.593 7N1 9691 9691 1441 144注:()内的数值为,统计量;*、**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