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黄方仙)

合集下载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古代谚语中的一句典故,意为学习外国技术和经验,

以制衡外来势力。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理解。

首先,"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学习借鉴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学习和

借鉴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古代汉族人在冶铁技术上向西亚学习,学会了制造精良的铁器,从而在军事和经济上占得先机。又如,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航海技术借鉴世界各地,使中国成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之一。这些例子证明了学习借鉴的重要性,"师夷长

技以制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其次,"师夷长技以制夷"反映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追求。学习借鉴外国技术和经验,并不是为了完全模仿他国,而是在借鉴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人在学习外国技术和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消化、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实际,进而找到自己的路径和方法。例如,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基本保持完整,同时又深入吸收和融合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明。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和技术,但不能忽视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吸收外国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特性。

另外,"师夷长技以制夷"还强调了技术与民族命运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上经

历了很多次外族入侵的挑战,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民族利益,学习和掌握外国的先进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技术,掌握和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外来势力的挑战面前保持壮大的力量和自信心。这样一来,"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成为了面对外来威胁的必要手段和策略。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指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影响: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打破了之前清朝的传统认知。中国的近代大多数都是多灾多难的历史,那么主要的多灾多难,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并不发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是处于空前尖锐的时期。但是这个时候的清朝统治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一定的危险,仍然在腐朽中贪乐。

但是很明显,这个观点也仅仅就是提出来而已,因为借着当时清朝统治者的一些腐朽思想,是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为圆的这种思想的,故此当时的魏源被清政府严重警告,但是魏源释义成绩以制夷的思想,确实激励了当时中国一部分人的反抗精神,并且希望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当中。

能够真正地寻求到为中国发展的一条完整道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扩展资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为动词,即以某某为师,向某某学习;夷,即蛮夷,古时候,中原的汉族对边疆的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特指西方的洋人。

长技,即先进的技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等都比国外要好,唯一不如他们的就是坚船利炮,这里主要指学习西方的武器制造技术。制即制约、制服。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向洋人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

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普通的`主张,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在魏源生活的时代,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

因为当时中国古老而沉重的国门刚刚被打开,人们满脑子装的都是传统的“天朝上国”、“华尊夷卑”观念,只主张“以夏变夷”,对“以夷变夏”是想都不敢想的。为了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师夷”主张,魏源不得不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夷”与如今来自欧美的洋“夷”作一番区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842年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

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

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意思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意思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意思

古代中国在科技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治制度也与科技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一般来说,中国的发展历史上,都会出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概念,这也就成为了中国技术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概念,认为“外国有什么好东西,就要学着去使用,并可以根据它们创造新的科技,以便自身更进一步地发展。”其实,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甚至战国时期,比如楚国吸收了齐国的孔子传统,创立了楚国教育制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此外,中国的儒家思想也是大量吸收外来的思想,比如将波斯的君王有责任地关心国民的想法贯彻到宋代的《明礼》中,并将波斯的治国术概念加以发扬光大。

此外,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技术的发展也更进一步地发展起来,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概念也更加清晰。比如明朝时期,明朝统治者大量吸收外国技术来改良自己的军队,比如金木棉、火药、军械等。此外,明朝时期,也大量翻译外国科技文献,以此来开拓自己的科技领域,可以说在科技史上是个重要的一笔成就。

虽然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概念已经多次出现在中国发展史上,但它的实践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外来科技的成熟程度并不一定比国内的科技要强,因此,外来科技的使用必须要仔细审慎考量;其次,吸收外来科技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经费也并不小,因此,中国在吸收外来科技时必须要审慎考虑经济利益;最后,外来科技的

实施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实施的不当,可能会造成反效果。

因此,如果要实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标,就必须要将这一概念确立为技术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实施流程,以避免出现失误。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仔细研究外来科技,确保它们可以有效地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长技指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长技指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是指先进军事技术。这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

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限性再评价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限性再评价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晚清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将嘉道年间之际复兴的经世思潮推到了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挑战的最理性的回应”,其主张“是晚清以来的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1],对于其积极意义,史学界已经作出充分的评价。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专门著文论及过这一思想所存在的局限。这些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目的的局限性、观念的局限性、内容的局限性、作用的局限性[2]。以上方面的局限性分析,其中不乏合理成分,但有些评价是有失客观性的,有些评价则是似是而非的。笔者认为,这些局限性的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对特定历史环境和阶级属性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否则这将是一种有失历史客观性的评价。“如何用当时的观念合情合理地解释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3],这是历史研究一个十分关键却极易忽视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试图对前人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局限性方面的评价分别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对该问题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合情合理”。

关于是目的的局限性。一般我们认为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认识到了效法西方的必要性,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体现了他思想的开放性和爱国性,这在当时有着抵御外辱、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作用。但是魏源主张的只是通过“师夷长技”这一手段来达到“制夷”的效果,而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种主张的动机是一种传统的忠君思想。所以,魏源思想主张只可能维护而不可能触犯业已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因此这一主张的内容和作用都受到了极大束缚。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著作中的语句,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技术,用学习到的先进技术抵抗洋人。师就是学习的意思,夷是蛮夷,长技是他们的特长,制是控制,对付。

《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出自这部著作,晚清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夷,最早是指华夏以外的其他部族。到了清朝,“夷”字被广泛使用,特指外国人。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野蛮的、未开化的,歧视的意思很明显。外国人抵抗歧视。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外国人抗争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仍在大量使用“夷”字。1842年,魏源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虽然承认洋人有好多东西比中国先进,也知道要向洋人学习,但仍把洋人称为“夷”。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还是不服的,仍有一种蔑视、贬损的心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夕,清末大臣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师夷长技以自强”则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在魏源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自强”则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

【历史知识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和影响

【历史知识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和影响

【历史知识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和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

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所谓“师夷”主

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

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

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容主要从四方面进行阐释。政治方面宣扬欧美民主政治

制度;军事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兵制;经济方面开展对外贸易、兴办实业;文化方

面采取宽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态度。“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影响是非常深刻和

广泛的。它对晚清顽固派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历史上众多革新运动都起到了启蒙

和指导作用,如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强国御侮”;同时,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历史影响十分广泛。“师夷长技以制夷”思

想主张的现实意义重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晚清学者魏源提出。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有《海国图志》一书,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字面意思就是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富国强兵,对付西方列强。

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史料及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救国的先声

【史料及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救国的先声

【史料及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救国的先声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普通的主张,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在魏源生活的时代,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因为当时中国古老而沉重的国门刚刚被打开,人们满脑子装的都是传统的“天朝上国”、“华尊夷卑”观念,只主张“以夏变夷”,对“以夷变夏”是想都不敢想的。为了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师夷”主张,魏源不得不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夷”与如今来自欧美的洋“夷”作一番区分。他写道:所谓“蛮狄羌夷之名”,指的是那些居住在中国周边而未知“王化”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来自欧美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外国人。我们虽然顺从习惯,将来自欧美的外国人称为“夷”,但实际上他们与中国历史上的土“夷”是不同的,他们“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域内的“良友”,值得我们学习。他还批评那些坚持“华尊夷卑”的传统观念、反对“师夷”亦即向西方学习的人,是株守一偶、夜郎自大的“夏虫井底之蛙”。

他也提出,向西方学习,并非学习西方的一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国先进的东西。那么,什么是西方的“长技”呢?基于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反思(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魏源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养兵、练兵之法。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著作中的语句,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技术,用学习到的先进技术抵抗洋人。师就是学习的意思,夷是蛮夷,长技是他们的特长,制是控制,对付。

《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出自这部著作,晚清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夷,最早是指华夏以外的其他部族。到了清朝,“夷”字被广泛使用,特指外国人。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野蛮的、未开化的,歧视的意思很明显。外国人抵抗歧视。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外国人抗争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仍在大量使用“夷”字。1842年,魏源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虽然承认洋人有好多东西比中国先进,也知道要向洋人学习,但仍把洋人称为“夷”。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还是不服的,仍有一种蔑视、贬损的心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夕,清末大臣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师夷长技以自强”则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在魏源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自强”则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三课汇入工业革命大潮的中国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永嘉县桥头镇中学黄方仙

一、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材分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介绍了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时,主动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之后,清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洋务运动。他们陆续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兴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中国不改变政治制度,只进行军事、经济、教育、外交的一些变革,是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素养,但对于初二的大部分学生来讲历史的基本线索还有点凌乱。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内容,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可能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略有了解。所以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史料。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的思想

2、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口号、目的、内容、结果、性质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史实辩证地评价洋务运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感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式:讲述法、问题引导法、史料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图像。

师:这些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追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历史贡献:都推动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如果让同学们用书本上的一句话归纳他们的贡献,你会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讲授新课】

[天朝迷梦]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生: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师:据你的了解,以前中国对西方原有态度怎样?你认为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

史料:

天朝(指我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

生:不屑一顾、骄傲自大……

师:可现在竟提出向西方学习,这种转变是因为什么呢?

生:鸦片战争。

师: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惨败,可你知道这场战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失败的吗?

出示: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实力对比材料,思考:英国远隔万里,数千英军跨海远征,中国百万之众,本土作战,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朝惨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以天朝大国自居,不了解外部世界,骑射为先,轻视枪炮,武器装备落,封建制度专制腐朽,统治集团昏庸无能,闭关自守导致科学技术落后,……

师:就这样,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的轰击下,中国人开始改变骄傲自大的心态,从梦幻中醒来,重新认识世界。

[迷梦初醒]

师:在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他又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生:林则徐,组织编译外文书报《四洲志》,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积极仿制西方战船,主张建设一支新式海军

师:推测一下,在当时的中国,林则徐的这些做法给他带来了什么?

师:林则徐求购西方书籍被认为有失天朝大吏的体面,铸炮造船的主张被道光皇帝斥为“一片胡言”,结果被发配到新疆去了。去新疆前,林则徐将《四洲志》及其相关材料交给了好朋友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编撰成《海国图志》,这是一本介绍西方历史与地理知识的专著。出示史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叙》

请问:魏源著书的目的是什么?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生:师夷长技以制夷(核心思想),战舰、火器和练兵之法(军事)

师: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出版后在国内长期受到冷遇,被束之高阁,正因为如此,当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不能落实到实践上,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场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这种思想才真正被付诸行动。

出示洋务运动的概况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第四段到P70 6-45图及注释,同桌相互交流,找出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目的、内容来。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师生共同探究完成课件上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1)结合年代尺,问: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危机加剧。(背景)

(2)看代表人物图片问: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是哪个阶级的代表?

生:官员,地主阶级

师:因此我们把洋务运动也称之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这是洋务运动的性质。

(3)展示材料:

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

思考: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师强调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师:为此,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内容反映了洋务派分别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生: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上

师:从改革的内容,我们发现洋务运动早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后期以什么为主?(民用工业)这也体现了它的口号,从自强到求富。

师:这场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新事物,如:新式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外交等,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典型代表:

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略

师:洋务运动在中国进行了30多年,洋务运动实现它的富国强兵的目的了吗?

让学生再结合年代尺及所学知识,观察中国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遭遇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生: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师: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材料: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学生分析,师总结: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这也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局限性)

师: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毕竟持续了30多年,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出示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