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必备知识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备知识一、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分子单位,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外貌、性状、生理功能以及疾病易感性等。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项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中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对于理解遗传现象、进行遗传工程以及解读基因组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孟德尔的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早由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
孟德尔选取了豌豆的7个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得出了两个重要规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两个基因型的自由组合规律。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 随机分配规律基因在生殖过程中是随机分配的,每一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有等同的机会和可能性组合在一起。
2. 独立分离规律不同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独立分离,并且每个基因以独立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3. 互不干扰规律不同基因的组合在生殖过程中是互不干扰的,它们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不会相互影响。
五、基因的连锁与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自由组合规律,但是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是连锁的,它们无法独立分离和组合。
然而,由于染色体的重组作用,连锁基因之间也会发生重组。
重组是基因组合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机制。
六、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揭示了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异。
基因由于突变、重组和再组合等机制会产生多种形态和类型,这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七、基因的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改良以及个体基因检测等都离不开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八、结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自由组合规律,为我们理解生物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 有哪些不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有哪些不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有哪些不同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
1、研究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n>2,下同)。
2、等位基因对数: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
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遗传本质:
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
1、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2、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高考生物复习指导: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生物复习指导: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2021年高考生物温习指点:基因的自在组合定律,希望大家喜欢下文!基因的自在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在F1发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在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契合分别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在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发生的配子区分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构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在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反。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剖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在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在组合定律在实际中的运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发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经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发生人们需求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秀性状的新种类。
5、孟德尔取得成功的缘由: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资料。
2)在剖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墨守成规的方法(由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研讨方法)。
3)在实验中留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异性状停止记载和剖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置实验结果。
4)迷信设计了实验顺序。
6、基因的分别规律和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的比拟: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别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在减I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在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别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基因的自在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在组合。
基因的连锁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是指在遗传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减数分裂)时,往往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
这个定律主要由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展而来,其中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基因的连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互换,从而形成基因的重组。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在分离之前,可能发生部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在此基础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各种组合的配子。
3. 基因的交换: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这种现象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它们共同解释了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和组合规律。
这些定律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提问: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六、孟德尔获 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确选择材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内因) ⑵采用杂交试验——人工杂交 ⑶研究内容: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得 出定律后(分离定律)再研究两对或更多对性状遗传,这 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也是他
成功的重要原因。
6、如果是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
基因AaBbCc, F1产生 8 种配子。
7、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 生
2 种配子, 如果是一个卵原细胞有
1
种。
谢谢合作
再 见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正交、反交)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结果表明: F1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 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F2中除出现两个亲本的性状外, 还出现了两个非亲本性状,即黄 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试验结果显 示出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的自由 组合。 如果,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 行分析:
此,结合的方式 有16种,其中基因型9种,表现型4种,
表现型比例为9:3:3:1,亲本类型占10/16,重组类 型占6/16。
F1配子 ♂
♀ F2
YR
yR
Yr
yr
⒊ 基因型种类分布规律 和特点及比例
⑴ 纯合子 1 2 3 4, 即YYRR yyRR YYrr yyrr,各占1/16, 共4/16;其中,能稳 定遗传的个体占1/4。 ⑵ 单杂合体(一对基 因杂合,一对基因纯 合),5 6 8 9,即 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2/16,共 占8/16,即1/2。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是指遗传学领域中的三个重要定律,它们分别是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
1.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在正常繁殖中,每个个体都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两个相对独立的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
2.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的基因对于遗传特征的表现具有自由组合的能力。
即,基因的组合并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每个基因都有可能以任何方式与其他基因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3.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干扰。
不同的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一个性状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性状的遗传。
这意味着每个性状都受到不同基因的控制,它们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的。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我们理解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的知识点多,容易混淆,虽然高考越来越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知识永远是基础。
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注意掌握以下两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其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分布规律。
以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1.适用范围: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定律内容:当两对或更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处于完全显性时,这些基因在杂合子中的组合是自由的,它们在子代中的分离也是独立的。
3.基因型与表现型:在自由组合定律的框架下,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表现型是指个体表现出的性状。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离定律与独立分配定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它指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
独立分配定律则指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
5.交叉互换与连锁遗传:交叉互换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交换,而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在遗传时表现出连锁关系。
这些现象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应用领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农学、园艺学、育种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育种方案的设计、遗传疾病的预测与防治等。
7.限制与挑战:虽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许多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描述遗传现象,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近亲繁殖、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情况,该定律的应用会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一个强大的理论工具,用于理解多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设计育种策略。
在学习和应用该定律时,理解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至关重要。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再
见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推测:测交: 、推测:测交:
杂种一代 双稳性亲代
黄色圆粒 YyRr ×
绿色皱粒 yyrr
配子:YR Yr yR 配子:
yr
yr
基因型: 基因型:YyRr Yyrr yyRr 表现型: 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比例: 比例: 1 : 1 :1 :
yyrr 绿皱 1
→Y_R_ _ _ →Y_rr _ →yyR_ _ →yyrr
黄圆: 9 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皱: 3 黄皱: 1YYrr 2Yyrr 绿圆: 3 绿圆: 1yyRR 1 绿皱: 1yyrr 绿皱: 2yyRr
9/16 3/16 3/16 1/16
课堂训练
1、基因型为 、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 的个体自交, 的个体自交 类型相同的表现型占总数的_______,基因型占 类型相同的表现型占总数的 9/16 基因型占 总数的______,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________。 总数的 1/4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1/16 。 2、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 、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 杂交, 自交产生的F 和yyrr)杂交,F1自交产生的 2中,在新类型中 杂交 能够能稳定遗传个体占F 总数的( 能够能稳定遗传个体占 2总数的( D),占新 类型的( B) 类型的( A、6/16 B、1/3 C、10/16 D、2/16 、 、 、 、
×
F2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粒 形
圆粒:315+108=423 圆粒: 皱粒: 皱粒:101+32=133 圆粒 : 皱粒 ≈ 3:1
高三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三生物复习重点学问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说明: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别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限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限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说明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须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1)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纳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按部就班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探讨方法)。
3)在试验中留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别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别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别规律是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讲义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讲义一、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在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孟德尔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选取了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
他首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即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在此基础上,孟德尔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他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代均为黄色圆粒。
F1 自交后,F2 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其比例约为 9:3:3:1。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在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
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例如,对于两对基因 A、a 和 B、b 来说,它们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A 和 a 分离,B 和 b 分离。
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 A 和 B 或 A 和 b 或 a 和 B 或 a 和 b 自由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1、指导动植物育种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为动植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如果想要获得既抗倒伏又高产的品种,可以选择具有抗倒伏性状的品种和高产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在后代中筛选出同时具有这两种优良性状的个体。
2、医学上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助于对某些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对于一些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病,通过了解家族中患者的情况以及基因的组合方式,可以评估后代患病的风险。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一、引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遗传学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研究的是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组合方式,以及这种组合方式对后代遗传特征的影响。
通过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物种的进化过程。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
2.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存在的不同基因形式,它们决定了生物的某一遗传特征。
3.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来自父母的一对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基因组成上相似。
4. 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是指来自不同个体的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1. 第一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分离,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等位基因。
2. 第二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自由组合,每个配子的基因组合是随机的。
3. 第三定律: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独立的,不同基因对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影响。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证据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提供了实验证据。
2. 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连锁互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1. 遗传咨询: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为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生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基因工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为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等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基因工程的发展。
3. 生物育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可以用于指导优良品种的选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 (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9 :3 :3 :1 (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种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 F 1: 黄色圆粒
╳
╳ 绿色皱粒
F 2: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个体数: 315 : 108 3 : 个体数之比:9 黄色皱粒 101 3 : 绿色皱粒 32 1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P 黄色圆粒
F1
╳ 绿色皱粒
粒色
黄:315+101=416 绿:108+32=140
3 : 1
黄色圆粒
╳
圆:315+108=423 3 粒形 : 皱:101+32=133 1
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 F2为什么又出现 黄色 绿色 黄色 绿色 圆粒 圆粒 皱粒 皱粒 了两种新表现型? 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 四种表现型为什 么符合9:3:3:1? 个体数之比 9 : 3 : 3 : 1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F2
二 、 孟 德 尔 对 自 由 组 合 现 象 的 解 释
P
YY RR
╳
yy rr
黄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受精 Yy Rr
╳
配子 F1 F 1 配子
YR
YR
yr
黄色 圆粒
YR YY RR YY Rr Yr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1.做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实验 时,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是
(A)亲本双方都必须是纯合体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D)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分配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 (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9 :3 :3 :1 (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9/16 (D)1/16
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 冠(e)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均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现有A和B两只公鸡,C和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 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如下: ①C×A→毛腿豌豆冠 ②D×A→毛腿豌豆冠
③C×B→毛腿豌豆冠和光腿豌豆冠 ④D×B→毛腿豌豆冠和毛腿单冠
Yr
F2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表现型 4 黄色圆粒
基因型 9 YYRR YYRr Y_R_ 9/16 YyRR YyRr yyRR 绿色皱粒 yyR_ 3/16 yyRr
黄色皱粒
所占比例 1/16 2/16 2/16 4/16 1/16 2/16
1/16 2/16 1/16
•象郁金香这样的鲜花两天左右就会凋谢。怎样能使鲜花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呢? •首先鲜花的根部要斜着剪口,这样吸水的部位大,能够更多地吸收水分; •其次,要每天剪去一些,保证能够更好的吸收水分; •还有,花的叶子不要泡在水里,这样叶子会烂掉,所以一定要把浸在水里的叶子摘掉; •; / 北京鲜花 jah42kbf •每天要换水。如果是夏天,为了保持水温不升高,还可以往花瓶里放几块冰;同时,花瓶里的水最好放满,这样不仅能使水的温度保持得长久些, 还可以增加花瓶底部的重量,保证花瓶的稳定性。 •为了使鲜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还可以往花瓶里放少许啤酒,或者将两片阿司匹林研成末放进去。可延长鲜花的寿命。 •在一般家庭常买的几种鲜花中,郁金香的寿命最短,康乃馨的寿命最长。如果你的主人是又想漂亮又比较节约的人,你就要少买郁金香,多买康 乃馨。尤其是夏天,郁金香很快就会枯萎。 •还要注意一点,家庭中一般不要买菊花。因为菊花一般是用来上供的。 •买几支绢花,与鲜花混合插入花瓶中,会使鲜花显得多而豪华。不同的绢花可与不同的鲜花相配反复使用。 •娘?”“这还只是个姑娘哪!若是个小子,得喝龙奶了?”——就算今儿明着不说,回头,披着笑、搡了刀,还是要说出来的。她战战兢兢这么 多年,太过了解。这无非是一屋子鬼怪罢了。鬼怪还要维持颜面上的和蔼!格外累。二老爷也来了,作主给娃娃取个名字,不知为何觉得小人儿 像一条红通通的小鱼,便说先叫小鱼儿罢,是小名,等百日后再取个大名,好入宗谱。他给闺女也带了份礼物来,是黑珊瑚珠子镶的小金手钏, 贵重也算贵重,没什么特别的心思在里头,不过是下人替他准备的。尤五姨娘想想他追求她的那几个月,送的东西也不少了,金珠宝玉,也是下 人准备的吧?贵重、妥当,没有一丝真心。她当时年纪小,不懂事,看着那些东西,做得精致总是精致的,便把匠人的心当成了他的心。她娘, 懂事是懂事,太过世故了,把肯花钱就当作肯用心,说这男人可嫁。再给她一次选择机会的话,她是不会依他的。当时想要她的,又不止他一个 人!家里稍穷些也不妨,只要够吃够穿,肯亲手给她做个小礼物,哪怕柳条编的个小筐子、木头削的小狗呢?也是个心意。过一辈子,对方肯用 多少心意,真的是顶顶重要的。诸人或者还会越相处、越滋生出温情来,男人的温情,却只有越相处越往下磨灭的份儿。若连一开始都不为诸人 花力气,到后来,就更别提了。第九十一章 那夜笙蝶初相见(2)现在尤五姨娘算明白挑男人的道理了,可是晚了。她一生也就这样了。旁边好 心的婆子又捅捅尤五姨娘,看她没悟过来,在她耳边提醒道:“到饭点儿了!”是,是。尤五姨娘真不巧,把女儿生在饭点儿的时候。诸亲戚听 闻新生儿喜讯,是在开饭前,总不好意思先去饭厅吃饱喝足了、昏沉沉带着午后的困意过来,只好先着着事先准备了的礼盒,前来贺喜,可要耽 搁太久呢,饭点儿误得也太厉害了,人家心里要不痛快的!婆子因此提醒尤五姨娘。尤五姨娘醒悟过来了,连忙道了惶恐,请诸位爱惜身体,快 用饭去,反正十 生也生出来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疼爱。其实,尤五姨娘让不让,这些人都会走。说出来呢,对她自己有好处,大家觉得她懂事儿, 她活得会舒服一点点。——可已经活得这样了,舒服一点点,有什么用呢?尤五姨娘注意到明蕙和刘四姨娘没来,试着婉转的问人,人都劝她, 别管了。表 韩玉笙比从前和善得多,眼睛里有很多同情,也只是劝她:先别想这些了。——想都不能想。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人都走了,乳娘 要把小鱼儿放下来,尤五姨娘斗胆提了个意见:“吃饱了吗?”“睡着啦!”乳娘回答,要把十 放进摇篮里。“放我身边吧。”尤五姨娘恳求, “行吗?”老太太、太太们并不太高兴姨娘生的小少爷、小 跟亲娘一块儿睡:小少爷、小 都是主子,得管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4种表现型 种表现型
1∶ 2∶2∶ 4 ∶ ∶ ∶ 1∶ 2∶ ∶ ∶ 2∶1∶ ∶ ∶ 1 9 3 3 1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表现型的分离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表现型的分离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3∶1)n ∶ ) 其中n为相对性状的对数 为相对性状的对数。 其中 为相对性状的对数。如: 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1 = 3∶1 ∶ ) ∶ 二对相对性状, 二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2 = 9∶3∶3∶1 ∶ ) ∶ ∶ ∶ 三对相对性状, 三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3 ∶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Genetic experiment on two pairs of relative characters) 具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实验现象
P
黄圆
×
绿皱
F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圆 ×
F2 个体数: 个体数:
亲本
黄圆
新组合
绿圆
新组合
黄皱
亲本
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 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目 正反交 的是要说明F 既能产生4种 的是要说明 1既能产生 种 雄配子,又能产生4种雌配 雄配子,又能产生 种雌配 从而证实了F 子。从而证实了 1在形成 配子时, 配子时,不同对等位基因 是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细 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多指♂ 多指♂ PpDd
手指正常 先天聋哑 ppdd pD ppDD 正常 ppDd 正常 pd ppDd 正常 ppdd 先天 聋哑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解题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解题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
提供了高中生物解题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般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以基因分离规律为基础的,因此应采用“化繁为简、化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然后将结果相乘。
1、正推类型: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
2.反向推理类型:(方法类似于
3.2,也分为四个步骤)条件是:已知亲本性状和显
性隐性关系(1)首先找到亲本中表达的隐性性状的个体,然后写出其纯合子隐性基因型(2)将亲本基因写在空白处,例如A?B×aab?(3)从隐性纯合子开始,先做这对基因,然后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4)验证:将结果代入原始问题进行正向验证。
如果不
知道上述两个条件,可以根据每对相关性状及其分离比推断亲本世代的基因型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
高中生物
解题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
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非等位基因间自由结合,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比例为1∶1∶1∶1 R YR 1 : Y Y y Yr 1 r : R yR 1 R r y r yr : 1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人类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 性性状;而卷发是显性性状,直发是隐性性状。 一对夫妇都是卷发且双眼皮,但妻子生下一个既 直发又单眼皮的孩子,于是… …这个孩子可不可 能是亲生的?从理论上讲生这个孩子的概率多大? 如果生一个既卷发又双眼皮的概率又是多少?会不 会生出其他性状的孩子?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1.等位基因随着 R r 同源染色体的分 Y y 离而分离2.非等 复制 位基因随着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 R R r r 组合而自由组合。 Y Y y y
R R Y Y r r y y
F1(YyRr)个 体能产生YR、 yR、Yr、yr共 4种数量相等 的配子.
R R y y r r Y Y
R Y R Y r y r yR y R y r Y r Y 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4个 2种 1 :1 4 个 2种 1:1
Yr
yR
yr
yr
黄色 皱粒 : 1 :
绿色 圆粒 1
绿色 皱粒 : 1
设想
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测交试验结果
表现型 项目 实际 子粒数 F 作父本 1
黄圆 31 24
黄皱 27 22
绿圆 26 25
绿皱 26 26
F1作母本
不同性状的数量 1 : 1 : 1 : 1 比 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四种表现型 实际子粒数比接近1:1:1:1,从而验证F1产生4 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证实了F1形成配子 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孟德尔对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F1产生配子的过程 YR
YR
yr
yr
F1产生配子的过程 精子形成方式2:
F1产生配子的过程
Yr
Yr
yR
yR
F1产生配子的过程 卵细胞形成方式1:
F1产生配子的过程
YR
YR
yr
yr
卵细胞形成 的几种方式:
yr
YR
Yr
yR
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
Y
y R r 1 2 34
理论上产生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 配子的种类 类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 4种 4种 2种(YR和yr或Yr和yR) 4种(YR和Yr和yR和yr) 1种(YR或Yr或yR或yr) 4种(YR和Yr和yR和yr)
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推广:n 1/2b 对等位基因位于 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细胞共有 2n种,每种各占1/2n.
基因型——分枝法 Yy×Yy Rr×Rr 子代基因型
YyRr × YyRr
∵F1每对等位基因的 1YY 分离比都是1︰2︰1 1YY︰2Yy︰1yy 2Yy
1RR 2Rr 1rr 1RR 2Rr 1rr 1RR
例题: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后代的 基因型为Rrbb、RrBb,则该植株的基 因型是 A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控制各种相对性状的各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不 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黄皱:1YYrr Y_rr 2 Yyrr 1绿皱:1yyrr
棋盘法 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基因型种类分布
♀ ♂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 2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和组合是互不相干扰的,在形成配子 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 绿色 亲代 黄色
圆粒 皱粒
配子 YR
后代基 因型 性状 表现 黄色 圆粒 1
yy rr
亲本表现型
5/8
重组类型
3/8
yy Rr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双显性: 单显性 : 单显性 : 双隐性 =9:3:3:1
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
F2
比例是: 1 : 1 : 1 : 1 表现型4种 基因型9种
9 黄圆: 1YYRR 1/16 3 黄皱: 1YYrr 1/16 3 绿圆: 1yyRR 1/16 1 绿皱: 1yyrr 1/16 纯合子 2YyRR 2/16 2YYRr 2/16 重 2Yyrr 组 2/16 性 2yyRr 状 2/16 一纯一杂 4YyRr 4/16 双杂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黄色(Y) 绿色(y) yy YY rr R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圆形(R) 皱形(r)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yr YR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Yy Rr 黄色圆粒 而不成对的基因(非等位基 因)间进行自由组合
F1
雌配子 YR Yr y R y r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 :1 :1 :1 F1配子基因型 YR Yr yR yr 雄配子 YR Yr y R y r
规律和特点及比例 ⑴ 4种纯合体 YYRR yyRR YYrr yyrr,各 占1/16,共4/16, 即能稳定遗传的 个体占1/4。 ⑵ 4种单杂合体 (一对基因杂合, 一对基因纯合)
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2/16,共占8/16,即1/2。
棋盘法 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
例: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是 因为原核生物( D ) A.没有遗传物质 B.没有核物质 C.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主要进行无 性生殖 【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西瓜 ④蓝藻 ⑤ 食用菌 ⑥草鱼 D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枝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1YYRR 2YYRr 1YYrr 2YyRR 4YyRr 2Yyrr
1RR︰2Rr︰1rr
∴ F2基因型及其比 例是:
1yy
2Rr 1rr
1yyRR 2yyRr 1yyrr
举例:对F2的基因型及概率形成原因的分析 花药里: 胚珠里: F1自交: YyRr × YyRr (Yy × Yy)
先分(各按分 离定律遗传)
先分(各按分 离定律遗传) Nhomakorabea(Rr × Rr)
(1/4YY + 2/4Yy + 1/4yy)×(1/4RR + 2/4Rr + 1/4rr) 后合(独立事件 同时出现,相乘)
(3/4黄+1/4绿) × (3/4圆+1/4皱)
9/16黄圆+3/16黄皱 +3/16绿圆+1/16绿皱
F2的4种 表现型 及概率
棋盘法 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结合方式有16种
♀ ♂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基因型9种 表现型4种
F 2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9黄圆: 1YYRR Y_R_ 2YYRr 2YyRR 4 YyRr 3绿圆: 1yyRR yyR_ 2yyRr
表现型——分枝法 ∵在F1后代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是3 :1,
子代表现型 3黄 :1绿
3圆——9黄圆 3黄 1皱——3黄皱 3圆——3绿圆 1绿
3圆 :1皱
∴F2表现型 及其比例是:F1黄圆
(YyRr)
1皱——1绿皱
举例:对F2的表现型及概率形成原因的分析 花药里: 胚珠里: F1自交: YyRr × YyRr (Yy × Yy)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 2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⑶ 1种双杂合 体(两对基因 都杂合) YyRr,占4/16 即1/4。
纯合体1/4
杂合体3/4
Yy Rr
yy Rr
9种基因型比例: 1:1:1:1:2:2:2:2:4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 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 (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 *(3:1 ) 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表现型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重组性状(绿色圆粒,黄色皱粒)是如何出现的?
基因重组导致了生物性状的重新组合
(Rr × Rr)
(1/4YY + 2/4Yy + 1/4yy)×(1/4RR + 2/4Rr + 1/4rr) 后合(独立事件 同时出现,相乘)
1/16YYRR + 2/16YYRr + 1/16YYrr F2的9种 +2/16YyRR + 4/16YyRr + 2/16Yyrr 基因型 +1/16yyRR + 2/16yyRr + 1/16yyrr 及概率